作者: 袁天罡(约公元7世纪),唐代著名的命理学家,他在命理学和占卜学上有着独到的见解。《三命通会》是他结合易学、五行、八字命理等多个学科,编纂而成的命理学著作。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三命通会》是袁天罡编撰的命理学经典,内容包括八字命理、风水、占卜和三命等多个领域。书中详细讨论了如何通过分析人的出生日期和八字来预测个人的命运,提出了许多关于如何看待命运、改命和趋吉避凶的理论。它是命理学的基础性文献之一,不仅具有实用性,也包含了许多古代哲学和文化思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一-总论纳音-原文
尝观《笔谈》论六十甲子纳音,本六十律,旋相为宫,法也。
纳音与《易》纳甲同法:乾纳甲、坤纳癸,始于乾而终于坤。
纳音始于金,金,乾也,终于土,土,坤也。
五行之中,惟有金铸而为器,则音响彰,纳音所以先金。
纳音之法,同类娶妻,隔八生子,律吕相生之法也。
甲子,金之仲,同位娶乙丑,隔八下生壬申;金之孟壬申,同位娶癸酉,隔八上生庚辰;金之季庚辰,同位娶辛巳,隔八下生戊子。
火之仲戊子,娶己丑,生丙申;火之孟丙申,娶丁酉,生甲辰;火之季甲辰,娶乙巳,生壬子。
木之仲如是左行,至于丁巳,中吕之宫。
五音一终,复自甲午金之仲,娶乙未,隔八生壬寅,一如甲子之法,终于癸亥。
自子至于巳为阳,故自黄钟至于仲吕皆下生;自午至于亥为阴,故自林钟至于应钟皆上生。
夫上下生者,正谓天气下降,地气上升。
数之所合,变之所由出也。
乾为天,坤为地,乾坤合而为泰;德为父,红为母,德红合而为东;干为君,支为臣,干支合而纳音生。
是故甲乙为君,子丑为臣,子丑甲乙合而为金。
盖五行之在天下,各有气性,有材位,或相济或相克,若成器未成器,旺中受绝,绝中受气,惟相配而取之为不同耳。
此金之数之所以难同而又有海中沙中之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一-总论纳音-译文
我曾经看到《笔谈》中讨论六十甲子的纳音,这是基于六十律的,通过旋转相生,形成宫音,这是纳音的方法。纳音的方法与《易经》中的纳甲是相同的:乾卦纳甲,坤卦纳癸,从乾卦开始,最终结束于坤卦。纳音从金开始,金代表乾卦,最终结束于土,土代表坤卦。在五行之中,只有金铸造成的器具,其声音才会响亮,因此纳音先从金开始。
纳音的方法,就像是同类的人结婚,隔八个位子生下孩子,这是遵循音律相生的规则。甲子,是金的中间位置,与乙丑同位结婚,隔八个位子生下壬申;金的最前面位置是壬申,与癸酉同位结婚,隔八个位子生下庚辰;金的最末位置是庚辰,与辛巳同位结婚,隔八个位子生下戊子。火的中间位置是戊子,与己丑结婚,生下丙申;火的最前面位置是丙申,与丁酉结婚,生下甲辰;火的最后位置是甲辰,与乙巳结婚,生下壬子。木的中间位置按照这个规则左行,直到丁巳,达到中吕的宫位。五音一旦结束,又从甲午金的中间位置开始,与乙未结婚,隔八个位子生下壬寅,按照甲子的方法,最终结束于癸亥。从子到巳是阳,所以从黄钟到仲吕都是向下生;从午到亥是阴,所以从林钟到应钟都是向上生。上下生,就是指天气下降,地气上升。
数字的相合,是变化产生的根源。乾代表天,坤代表地,乾坤合在一起形成泰卦;德代表父亲,红代表母亲,德和红合在一起形成东;乾代表君,支代表臣,乾支合在一起就产生了纳音。因此,甲乙代表君,子丑代表臣,子丑甲乙合在一起就形成了金。五行在天下的存在,各有其气性和地位,有的相互协助,有的相互克制,有的器成有的器未成,有的旺盛有的衰绝,有的绝处逢生,只有相互搭配,才能产生不同的结果。这就是金的数量之所以难以相同,而且又有海中沙中不同的原因。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一-总论纳音-注解
六十甲子:六十甲子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干支纪年法,由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成,共有六十个组合,用于纪年、纪月、纪日等。
纳音:纳音是中国古代五行学说中的一种概念,指五行之气所蕴含的声音和性质,常用于风水、命理等领域。
六十律:六十律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的音律体系,由六十个音阶组成,用于音乐创作和乐器制作。
旋相为宫:旋相为宫是指音乐中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音阶,以达到和谐的效果。
《易》纳甲:《易》纳甲是指《易经》中的纳甲占卜法,通过天干地支的排列组合来预测吉凶。
乾、坤:乾和坤是《易经》中的两个基本概念,乾代表天,坤代表地,象征着宇宙的阴阳两极。
五行: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是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
同类娶妻:同类娶妻是指五行中相同属性的两个元素相配,如金娶金。
隔八生子:隔八生子是指五行中相隔八个位置的两个元素相配,如金隔八个位置是水。
律吕:律吕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的音律单位,分为十二律和六十律。
数之所合,变之所由出也:这句话意味着数字的搭配和变化是事物变化的原因。
乾为天,坤为地,乾坤合而为泰:这句话来源于《易经》,表示乾和坤的合和是宇宙和谐的基础。
德、红:这里的德和红可能是比喻性的用法,具体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解释。
干支:干支是指天干和地支的组合,用于纪年、纪月、纪日等。
材位:材位可能指的是五行元素的特性和地位。
相济或相克:相济是指五行元素之间的相互促进,相克是指相互克制。
成器未成器:成器可能指的是五行元素已经形成了具体的形态,未成器则是指尚未形成具体形态。
旺中受绝,绝中受气:旺中受绝和绝中受气是五行相生相克的另一种表述方式。
海中沙中之异:海中沙中之异可能是指同一元素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表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一-总论纳音-评注
《笔谈》中的这段文字,从专业角度出发,详细阐述了六十甲子纳音的原理和规律,体现了古人对天文、历法、音乐、五行等领域的深刻理解。
首先,作者以六十律为基础,阐述了纳音的起源和基本法则。六十律,即六十个音律,是古代音乐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纳音,则是根据这些音律来推算和解释六十甲子的音律属性。
接着,作者将纳音与《易经》中的纳甲之法相提并论,指出两者同法,即乾纳甲、坤纳癸,始于乾而终于坤。这种说法体现了古人对宇宙万物相生相克的哲学思想。
在五行之中,金具有特殊的地位。金,乾也,代表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土,坤也,代表地,承载万物。纳音始于金,终于土,象征着宇宙的循环往复。
纳音之法,同类娶妻,隔八生子,律吕相生之法也。这里所说的同类娶妻,是指同一五行中的音律相互结合;隔八生子,则是指相隔八个音律的音律相互结合。这种规律体现了音乐中的和谐与变化。
作者以甲子为例,详细说明了纳音的推算方法。甲子,金之仲,同位娶乙丑,隔八下生壬申;金之孟壬申,同位娶癸酉,隔八上生庚辰;金之季庚辰,同位娶辛巳,隔八下生戊子。这种推算方法,实际上是对五行相生相克规律的运用。
火、木、水、土等其他四行的纳音推算方法,与金相似,但具体的音律组合有所不同。这种差异,反映了五行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
作者进一步指出,自子至于巳为阳,自午至于亥为阴。这种阴阳划分,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认识。在音乐中,上下生的规律也遵循这一原则,即黄钟至于仲吕皆下生,林钟至于应钟皆上生。
最后,作者探讨了数与变的关系。乾为天,坤为地,乾坤合而为泰;德为父,红为母,德红合而为东;干为君,支为臣,干支合而纳音生。这些论述,揭示了五行、八卦、阴阳等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总之,这段文字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六十甲子纳音的原理和规律,体现了古人对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展示了古人在音乐、历法、哲学等方面的丰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