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志-蜀书-霍王向张杨费传

作者: 陈寿(233年-297年),三国时期蜀汉历史学家,《三国志》是他创作的关于三国时期历史的经典史书。陈寿通过系统的编纂,记录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大事。

年代:成书于三国时期(约3世纪)。

内容简要:《三国志》是中国古代史学家陈寿编写的三国历史记载,全书详细讲述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与战役、政治斗争、人物传记等。书中内容不仅是对三国历史事件的记录,也对重要历史人物的政治、军事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作为史学经典之一,《三国志》为后人提供了大量的史实资料,成为三国历史的权威著作,对三国文化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志-蜀书-霍王向张杨费传-原文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也。

兄笃,於乡里合部曲数百人。

笃卒,荆州牧刘表令峻摄其众。

表卒,峻率众归先主,先主以峻为中郎将。

先主自葭萌南还袭刘璋,留峻守葭萌城。

张鲁遣将杨帛诱峻,求共守城,峻曰:‘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

帛乃退去。

后璋将扶禁、向存等帅万馀人由阆水上,攻围峻,且一年,不能下。

峻城中兵才数百人,伺其怠隙,选精锐出击,大破之,即斩存首。

先主定蜀,嘉峻之功,乃分广汉为梓潼郡,以峻为梓潼太守、裨将军。

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

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於国,欲行酹。’

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子弋,字绍先,先主末年为太子舍人。

后主践阼,除谒者。

丞相诸葛亮北驻汉中,请为记室,使与子乔共周旋游处。

亮卒,为黄门侍郎。

后主立太子璿,以弋为中庶子,璿好骑射,出入无度,弋援引古义,尽言规谏,甚得切磋之体。

后为参军庲降屯副贰都督,又转护军,统事如前。

时永昌郡夷獠恃险不宾,数为寇害,乃以弋领永昌太守,率偏军讨之,遂斩其豪帅,破坏邑落,郡界宁静。

迁监军翊军将军,领建宁太守,还统南郡事。

景耀六年,进号安南将军。

是岁,蜀并于魏。

弋与巴东领军襄阳罗宪各保全一方,举以内附,咸因仍前任,宠待有加。

王连字文仪,南阳人也。

刘璋时入蜀,为梓潼令。

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先主义之,不强偪也。

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邡令,转在广都,所居有绩。

迁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於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若吕乂、杜祺、刘幹等,终皆至大官,自连所拔也。

迁蜀郡太守、兴业将军,领盐府如故。

建兴元年,拜屯骑校尉,领丞相长史,封平阳亭侯。

时南方诸郡不宾,诸葛亮将自征之,连谏以为‘此不毛之地,疫疠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

亮虑诸将才不及己,意欲必往,而连言辄恳至,故停留者久之。

会连卒。

子山嗣,官至江阳太守。

向朗字巨达,襄阳宜城人也。

荆州牧刘表以为临沮长。

表卒,归先主。

先主定江南,使朗督秭归、夷道、巫、夷陵四县军民事。

蜀既平,以朗为巴西太守,顷之转任牂牁,又徙房陵。

后主践阼,为步兵校尉,代王连领丞相长史。

丞相亮南征,朗留统后事。

五年,随亮汉中。

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

数年,为光禄勋,亮卒后徒左将军,追论旧功,封显明亭侯,位特进。

初,朗少时虽涉猎文学,然不治素检,以吏能见称。

自去长史,优游无事垂三十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年逾八十,犹手自校书,刊定谬误,积聚篇卷,於时最多。

开门接宾,诱纳后进,但讲论古义,不干时事,以是见称。

上自执政,下及童冠,皆敬重焉。

延熙十年卒。

子条嗣,景耀中为御史中丞。

朗兄子宠,先主时为牙门将。

秭归之败,宠营特完。

建兴元年封都亭侯,后为中部督,典宿卫兵。

诸葛亮当北行,表与后主曰:‘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於昔,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论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所也。

迁中领军。

延熙三年,征汉嘉蛮夷,遇害。

宠弟充,历射声校尉尚书。

张裔字君嗣,蜀郡成都人也。

治公羊春秋,博涉史、汉。

汝南许文休入蜀,谓裔幹理敏捷,是中夏锺元常之伦也。

刘璋时,举孝廉,为鱼复长,还州署从事,领帐下司马。

张飞自荆州由垫江入,璋授裔兵,拒张飞於德阳陌下,军败,还成都。

为璋奉使诣先主,先主许以礼其君而安其人也,裔还,城门乃开。

先主以裔为巴郡太守,还为司金中郎将,典作农战之器。

先是,益州郡杀太守正昂,耆率雍闿恩信著於南土,使命周旋,远通孙权。

乃以裔为益州太守,径往至郡。

闿遂趑趄不宾,假鬼教曰:‘张府君如瓠壶,外虽泽而内实粗,不足杀,令缚与吴。’

於是遂送裔於权。

会先主薨,诸葛亮遣邓芝使吴,亮令芝言次可从权请裔。

裔自至吴数年,流徙伏匿,权未之知也,故许芝遣裔。

裔临发,权乃引见,问裔曰:‘蜀卓氏寡女,亡奔司马相如,贵土风俗何以乃尔乎?’

裔对曰:‘愚以卓氏之寡女,犹贤於买臣之妻。’

权又谓裔曰:‘君还,必用事西朝,终不作田父於闾里也,将何以报我?’

裔对曰:‘裔负罪而归,将委命有司。若蒙徼倖得全首领,五十八已前父母之年也,自此已后大王之赐也。’

权言笑欢悦,有器裔之色。

裔出閤,深悔不能阳愚,即便就船,倍道兼行。

权果追之,裔已入永安界数十里,追者不能及。

既至蜀,丞相亮以为参军,署府事,又领益州治中从事。

亮出驻汉中,裔以射声校尉领留府长吏,常称曰:‘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

其明年,北诣亮谘事,送者数百,车乘盈路,裔还书与所亲曰:‘近者涉道,昼夜接宾,不得宁息,人自敬丞相长史,男子张君嗣附之,疲倦欲死。’

其谈啁流速,皆此类也。

少与犍为杨恭友善,恭早死,遗孤未数岁,裔迎留,与分屋而居,事恭母如母。

恭之子息长大,为之娶妇,买田宅产业,使立门户。

抚恤故旧,振赡衰宗,行义甚至。

加辅汉将军,领长史如故。

建兴八年卒。

子毣嗣,历三郡守监军。

毣弟都,太子中庶子。

杨洪字季休,犍为武阳人也。

刘璋时历部诸郡。

先主定蜀,太守李严命为功曹。

严欲徙郡治舍,洪固谏不听,遂辞功曹,请退。

严欲荐洪於州,为蜀部从事。

先主争汉中,急书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洪,洪曰:‘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

时蜀郡太守法正从先主北行,亮於是表洪领蜀郡太守,众事皆办,遂使即真。

顷之,转为益州治中从事。

先主既称尊号,征吴不克,还住永安。

汉嘉太守黄元素为诸葛亮所不善,闻先主疾病,惧有后患,举郡反,烧临邛城。

时亮东行省疾,成都单虚,是以元益无所惮。

洪即启太子,遣其亲兵,使将军陈曶、郑绰讨元。

众议以为元若不能围成都,当由越巂据南中,洪曰:‘元素性凶暴,无他恩信,何能办此?不过乘水东下,冀主上平安,面缚归死;如其有异,奔吴求活耳。敕曶、绰但於南安峡口遮即便得矣。’

曶、绰承洪言,果生获元。

洪建兴元年赐爵关内侯,复为蜀郡太守、忠节将军,后为越骑校尉,领郡如故。

五年,丞相亮北住汉中,欲用张裔为留府长史,问洪何如?

洪对曰:‘裔天姿明察,长於治剧,才诚堪之,然性不公平,恐不可专任,不如留向朗。朗情伪差少,裔随从目下,效其器能,於事两善。’

初,裔少与洪亲善。

裔流放在吴,洪临裔郡,裔子郁给郡吏,微过受罚,不特原假。

裔后还闻之,深以为恨,与洪情好有损。

及洪见亮出,至裔许,具说所言。

裔答洪曰:‘公留我了矣,明府不能止。’

时人或疑洪意自欲作长史,或疑洪知裔自嫌,不愿裔处要职,典后事也。

后裔与司盐校尉岑述不和,至于忿恨。

亮与裔书曰:‘君昔在【柏】陌下,营坏,吾之用心,食不知味;后流迸南海,相为悲叹,寝不安席;及其来还,委付大任,同奖王室,自以为与君古之石交也。石交之道,举雠以相益,割骨肉以相明,犹不相谢也,况吾但委意於元俭,而君不能忍邪?’

论者由是明洪无私。

洪少不好学问,而忠清款亮,忧公如家,事继母至孝。

六年卒官。

始洪为李严功曹,严未去至犍为而洪已为蜀郡。

洪迎门下书佐何祗,有才策功幹,举郡吏,数年为广汉太守,时洪亦尚在蜀郡。

是以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

费诗字公举,犍为南安人也。

刘璋时为绵竹令,先主攻绵竹时,诗先举城降。

成都既定,先主领益州牧,以诗为督军从事,出为牂牁太守,还为州前部司马。

先主为汉中王,遣诗拜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

诗谓羽曰:‘夫立王业者,所用非一。昔萧、曹与高祖少小亲旧,而陈、韩亡命后至,论其班列,韩最居上,未闻萧、曹以此为怨。今汉王以一时之功,隆崇於汉升,然意之轻重,宁当与君侯齐乎!且王与君侯,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愚为君侯,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仆一介之使,衔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还,但相为惜此举动,恐有后悔耳!’

羽大感悟,遽即受拜。

后群臣议欲推汉中王称尊号,诗上疏曰:‘殿下以曹操父子偪主篡位,故乃羁旅万里,纠合士众,将以讨贼。今大敌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疑惑。昔高祖与楚约,先破秦者王。及屠咸阳,获子婴,犹怀推让,况今殿下未出门庭,便欲自立邪!愚臣诚不为殿下取也。’

由是忤指,左迁部永昌从事。

建兴三年,随诸葛亮南行,归至汉阳县,降人李鸿来诣亮,亮见鸿,时蒋琬与诗在坐。

鸿曰:‘间过孟达许,適见王冲从南来,言往者达之去就,明公切齿,欲诛达妻子,赖先主不听耳。达曰:‘诸葛亮见顾有本末,终不尔也。’尽不信冲言,委仰明公,无复已已。’

亮谓琬、诗曰:‘还都当有书与子度相闻。’

诗进曰:‘孟达小子,昔事振威不忠,后又背叛先主,反覆之人,何足与书邪!’

亮默然不答。

亮欲诱达以为外援,竟与达书曰:‘往年南征,岁末乃还,適与李鸿会於汉阳,承知消息,慨然永叹,以存足下平素之志,岂徒空讬名荣,贵为乖离乎!呜呼孟子,斯实刘封侵陵足下,以伤先主待士之义。又鸿道王冲造作虚语,云足下量度吾心,不受冲说。寻表明之言,追平生之好,依依东望,故遣有书。’

达得亮书,数相交通,辞欲叛魏。

魏遣司马宣王征之,即斩灭达。

亮亦以达无款诚之心,故不救助也。

蒋琬秉政,以诗为谏议大夫,卒於家。

王冲者,广汉人也。

为牙门将,统属江州督李严。

为严所疾,惧罪降魏。

魏以冲为乐陵太守。

评曰:

霍峻孤城不倾,

王连固节不移,

向朗好学不倦,

张裔肤敏应机,

杨洪乃心忠公,

费诗率意而言,

皆有可纪焉。

以先主之广济,

诸葛之准绳,

诗吐直言,

犹用陵迟,

况庸后乎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志-蜀书-霍王向张杨费传-译文

霍峻,字仲邈,是南郡枝江人。他的哥哥霍笃,在乡里组织了数百人的部曲。霍笃去世后,荆州牧刘表让霍峻接管他的部众。刘表去世后,霍峻率领部众归顺了先主刘备,刘备任命霍峻为中郎将。刘备从葭萌南返袭击刘璋,留下霍峻守卫葭萌城。张鲁派遣将领杨帛诱降霍峻,希望共同守城,霍峻说:‘我的头可以给你,但城池不能给你。’杨帛于是退去。后来,刘璋的将领扶禁、向存等人率领一万多人从阆水上进攻包围霍峻,围攻了一年多,未能攻下。霍峻城中仅有数百士兵,趁机出击,大败敌军,斩杀了向存。刘备平定蜀地后,嘉奖霍峻的功绩,于是将广汉分为梓潼郡,任命霍峻为梓潼太守、裨将军。霍峻在任三年,四十岁时去世,被安葬在成都。刘备非常悲痛,于是下诏给诸葛亮说:‘霍峻是一位优秀的人才,为国家立下了功勋,我想为他举行祭奠。’于是亲自率领众官员前往吊祭,并在墓地上留宿,当时的人都认为这是一件荣耀的事情。

霍峻的儿子霍弋,字绍先,在刘备晚年担任太子舍人。后主刘禅登基后,霍弋被任命为谒者。丞相诸葛亮北驻汉中时,请求霍弋担任记室,让他与自己的儿子诸葛乔一同交往。诸葛亮去世后,霍弋被任命为黄门侍郎。后主立太子刘璿,任命霍弋为中庶子,刘璿喜欢骑射,出入无度,霍弋引用古义,尽言规谏,非常得体。后来霍弋担任参军庲降屯副贰都督,又转任护军,继续统管事务。当时永昌郡的夷人部落依仗险要地势不臣服,多次侵扰,于是任命霍弋为永昌太守,率领偏军讨伐他们,最终斩杀了他们的首领,摧毁了他们的聚落,郡境得以安宁。后来晋升为监军翊军将军,兼任建宁太守,返回统管南郡事务。景耀六年,晋升为安南将军。这一年,蜀国被魏国吞并。霍弋与巴东领军襄阳人罗宪各自保全了一方,都推荐自己归顺朝廷,都保留了前任的职位,受到了更多的宠爱。

王连,字文仪,是南阳人。刘璋时期入蜀,担任梓潼令。刘备在葭萌起事,进军南行,王连闭城不降,刘备很器重他,没有强迫他投降。等到成都平定后,任命王连为什邡令,后来转任广都,他所居之地都有政绩。后来晋升为司盐校尉,比较盐铁的利益,收入很多,有助于国库,于是选拔优秀人才作为属官,如吕乂、杜祺、刘幹等人,最终都官至高位,都是王连提拔的。后来晋升为蜀郡太守、兴业将军,继续担任盐铁官。建兴元年,被任命为屯骑校尉,兼任丞相长史,封为平阳亭侯。当时南方诸郡不臣服,诸葛亮准备亲自征讨,王连劝谏说:‘这是不毛之地,疫病流行的乡,不应该以国家的希望,冒险前往。’诸葛亮担心将领们的才能不及自己,打算一定要亲自前往,但王连的劝谏非常诚恳,因此停留了很久。后来王连去世,儿子王山继承了他的官职,官至江阳太守。

向朗,字巨达,是襄阳宜城人。荆州牧刘表任命他为临沮长。刘表去世后,归顺了先主刘备。刘备平定江南后,让向朗负责秭归、夷道、巫、夷陵四县的军政事务。蜀地平定后,任命向朗为巴西太守,不久转任牂牁,又迁往房陵。后主刘禅登基后,向朗担任步兵校尉,代替王连担任丞相长史。丞相诸葛亮南征时,向朗留镇后方。五年后,随诸葛亮前往汉中。向朗平时与马谡关系很好,马谡逃亡时,向朗知道情况但没有举报,诸葛亮很恨他,免去了他的官职回到成都。几年后,担任光禄勋,诸葛亮去世后升任左将军,追论旧功,封为显明亭侯,官至特进。起初,向朗年轻时虽然涉猎文学,但并不注重修身养性,以吏能著称。自从离开长史职位后,他悠闲自在地过了三十多年,然后才专心研究典籍,孜孜不倦。年过八十,仍亲手校对书籍,订正错误,积累的书籍卷帙在当时是最多的。他开门接客,引纳后辈,只讲论古义,不涉及时事,因此受到赞誉。从执政的上位到年轻的士人,都对他表示尊敬。延熙十年去世。儿子向条继承了他的官职,在景耀中担任御史中丞。

向朗的侄子向宠,在刘备时期担任牙门将。在秭归战役中,向宠的营帐特别完整。建兴元年被封为都亭侯,后来担任中部督,负责宿卫兵。诸葛亮准备北行时,上表给后主说:‘将军向宠,性格温和,行事公正,精通军事,过去试用过,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众人推荐他为督。我认为营中事务都应该咨询他,一定能使军队和睦,优劣分明。’后来晋升为中领军。延熙三年,在征讨汉嘉蛮夷时遇害。向宠的弟弟向充,历任射声校尉尚书。

张裔,字君嗣,是蜀郡成都人。研究公羊春秋,广泛涉猎史书和汉代的文献。汝南人许文休入蜀时,认为张裔处理事务敏捷,是中原钟元常一类的人物。刘璋时期,张裔被推举为孝廉,担任鱼复长,后来回到州署担任从事,兼任帐下司马。张飞从荆州由垫江进入蜀地,刘璋授予张裔兵权,在德阳陌下抵抗张飞,军队战败,返回成都。张裔作为刘璋的使者前往刘备那里,刘备答应以礼待他的君主并安抚人民,张裔回来后,城门才打开。刘备任命张裔为巴郡太守,后来回到成都担任司金中郎将,负责制造农战器具。在此之前,益州郡杀死了太守正昂,耆老雍闿在南土有很高的恩信,使者往来,远通孙权。于是任命张裔为益州太守,直接前往益州。雍闿犹豫不决,假借鬼神的名义说:‘张府君像葫芦,外表虽然光滑而内里粗糙,不值得杀,命令将他捆绑送给吴国。’于是将张裔送到孙权那里。

恰逢刘备去世,诸葛亮派遣邓芝出使吴国,诸葛亮让邓芝在谈话中可以向孙权请求张裔。张裔到达吴国几年后,流亡隐匿,孙权不知道他的情况,所以答应了邓芝的请求。张裔出发前,孙权才接见他,问张裔说:‘蜀国的卓氏寡妇,逃亡到司马相如那里,贵地的风俗为什么如此呢?’张裔回答说:‘我认为卓氏的寡妇,比朱买臣的妻子更有德行。’孙权又问张裔说:‘你回去后,一定会被西朝重用,最终不会在乡间做农夫,你将如何报答我呢?’张裔回答说:‘我负罪归来,将听凭有司处理。如果侥幸能够保全性命,五十八岁之前是父母的恩赐,五十八岁之后是大王的恩赐。’孙权言笑风生,似乎很器重张裔。张裔离开大殿后,深悔自己不能装傻,立即上船,日夜兼程。孙权果然追他,但张裔已经进入永安界数十里,追兵未能追上。

到了蜀地后,丞相诸葛亮任命他为参军,负责府中事务,还兼任益州治中从事。诸葛亮外出驻扎在汉中,裔被任命为射声校尉,同时负责留守府中的长吏,他常常说:‘公赏赐不遗漏远方的人,惩罚不偏袒亲近的人,爵位不能凭空获得,刑罚不能因地位高贵而免除,这就是贤愚不分,都忘记自己身世的原因。’第二年,裔前往汉中向诸葛亮请示事情,送行的人有几百,车辆填满了道路,裔在给亲友的信中写道:‘最近在路上,白天黑夜都在接待宾客,无法休息,人们都尊敬丞相的长史,男子张君嗣也跟随他,疲惫得想死。’他谈论的事情都是这样的。他年轻时与犍为的杨恭关系友好,杨恭早逝,遗孤未满数岁,裔迎接并留下他,与他同住一屋,对待杨恭的母亲就像自己的母亲一样。杨恭的儿子长大后,裔为他娶妻,购买田地房产,让他能够自立门户。他关心照顾旧友,扶持衰败的宗族,行善甚至到了极点。后来他被任命为辅汉将军,继续担任长史。建兴八年去世。他的儿子毣继承了他的职位,历任三郡守监军。毣的弟弟都,是太子中庶子。

杨洪字季休,是犍为武阳人。在刘璋时期,他历任多个郡的官职。刘备平定蜀地后,太守李严任命他为功曹。李严想要迁移郡治,杨洪坚决劝阻,但李严不听,于是杨洪辞去了功曹的职务,请求退职。李严想要推荐杨洪到州里,担任蜀部从事。刘备争夺汉中时,紧急发文征兵,军师将军诸葛亮询问杨洪的意见,杨洪说:‘汉中是益州的咽喉,存亡的关键,如果没有汉中就没有蜀地,这是家门的祸患。现在的事情,男子应当作战,女子应当运输,发兵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当时蜀郡太守法正随刘备北行,诸葛亮于是上表推荐杨洪担任蜀郡太守,所有事务都由他处理,于是正式任命。不久后,他转任益州治中从事。

刘备称帝后,出征东吴未能成功,返回永安。汉嘉太守黄元素与诸葛亮关系不好,听说刘备病重,担心会有后患,于是举郡反叛,焚烧了临邛城。当时诸葛亮东行省视疾病,成都空虚,因此黄元素无所顾忌。杨洪立即向太子报告,派遣自己的亲兵,命令将军陈曶、郑绰讨伐黄元素。众人议论认为,如果黄元素不能围攻成都,那么越巂可能会占据南中,杨洪说:‘黄元素性格凶暴,没有其他恩信,怎么能做到这一点?他不过是想乘水东下,希望皇上平安,然后束手就擒;如果他有其他意图,就会逃往吴国求生。命令陈曶、郑绰只需在南安峡口拦截,就能抓住他。’陈曶、郑绰按照杨洪的指示,果然生擒了黄元素。杨洪在建兴元年被赐予关内侯爵位,再次担任蜀郡太守、忠节将军,后来成为越骑校尉,继续担任郡守。

五年,丞相诸葛亮北驻汉中,想要任命张裔为留守府长史,询问杨洪张裔如何。杨洪回答说:‘张裔天资聪明,擅长处理复杂事务,才能确实可以胜任,但他性格不公平,恐怕不能单独承担责任,不如留下向朗。向朗虽然有些虚伪,但张裔跟随他,可以发挥他的能力,对事情都有好处。’起初,张裔年轻时与杨洪关系亲近。张裔被流放到吴国,杨洪到张裔的郡任职,张裔的儿子张郁在郡中做官,因小过失受到处罚,没有特别宽恕。张裔后来回来听说这件事,非常怨恨,与杨洪的关系有所损害。等到杨洪见到诸葛亮外出,到张裔那里,详细说明了这些话。张裔回答杨洪说:‘公已经留用我了,明府无法阻止。’当时有人怀疑杨洪自己想要担任长史,或者怀疑杨洪知道张裔自己不愿意担任重要职务,所以不愿意让张裔担任要职,处理后事。后来张裔与司盐校尉岑述不和,以至于相互仇恨。诸葛亮给张裔写信说:‘你以前在柏陌下,营帐损坏,我为此忧心忡忡,吃饭不知味道;后来流放到南海,我为你感到悲伤,睡觉也不安宁;等你回来后,我委以重任,共同奖赏王室,自以为与你如同古代的知己。知己之道,互相帮助,割舍骨肉来表明心意,尚且不会互相推辞,何况我只是把心意托付给元俭,而你却不能忍受吗?’因此,议论者认为杨洪没有私心。

杨洪年轻时不喜欢学习,但忠诚清廉,对公事如同家务,孝顺继母。建兴六年去世。起初,杨洪担任李严的功曹,李严还未离开犍为,杨洪已经担任了蜀郡太守。杨洪迎接门下的书佐何祗,他有才干,被推举为郡吏,几年后成为广汉太守,当时杨洪还在蜀郡。因此,西土的人都佩服诸葛亮能够充分利用时人的才能。

费诗字公举,是犍为南安人。在刘璋时期担任绵竹令,刘备攻打绵竹时,费诗首先率城投降。成都平定后,刘备担任益州牧,任命费诗为督军从事,后来出为牂牁太守,又回到州里担任前部司马。刘备成为汉中王后,派遣费诗拜关羽为前将军,关羽听说黄忠被任命为后将军,愤怒地说:‘大丈夫终究不会与老兵并列!’拒绝接受任命。费诗对关羽说:‘建立王业的人,所用的人不止一种。以前萧何、曹参与汉高祖从小亲近,而陈平、韩信是后来逃亡来的,论起他们的职位,韩信最高,但没听说萧何、曹参因此怨恨。现在汉王因为一时的功绩,对汉升给予厚待,但重轻的程度,难道应该与您并列吗!而且汉王与您,就像一体,同喜同悲,祸福共享,我作为您的使者,您不应该在意官职的高低,爵禄的多少。’关羽听后非常感动,立即接受了任命。

后来群臣商议想要推举汉中王称帝,费诗上疏说:‘殿下因为曹操父子逼迫君主篡位,所以流亡万里,纠集士众,准备讨伐叛逆。现在大敌未克,就先自立,恐怕人心会疑惑。以前汉高祖与楚约,先打败秦的人为王。等到攻下咸阳,俘虏了子婴,汉高祖还怀有推让之心,何况现在殿下还未出门庭,就想自立呢!我真心认为殿下不应该这样做。’因此触怒了刘备,被降职为部永昌从事。建兴三年,随诸葛亮南行,回到汉阳县,投降的人李鸿来见诸葛亮,当时蒋琬和费诗也在座。李鸿说:‘我最近经过孟达那里,恰好见到王冲从南边来,说以前孟达离开和归来的事情,明公非常痛恨,想要诛杀孟达的妻子和孩子,多亏先主没有听从。孟达说:“诸葛亮了解我,最终不会这样。”我完全不相信王冲的话,完全信任明公,没有其他想法。’诸葛亮对蒋琬、费诗说:‘回去后应该写信给子度。’费诗进言说:‘孟达这个小人物,以前侍奉振威将军不忠,后来又背叛先主,反复无常的人,哪里值得写信呢!’诸葛亮沉默不语。诸葛亮想要引诱孟达作为外援,最终给孟达写信说:‘去年南征,年底才回来,恰好与李鸿在汉阳相遇,得知消息,感慨万分,为了保留你平素的志向,难道只是空谈名誉,贵为叛离吗!唉,孟子,这实在是刘封侵犯你,伤害了先主对待士人的道义。王冲又编造虚假的话,说您衡量我的心思,不接受他的说法。寻找表明心意的话,追忆平生的友谊,依依不舍地望着东方,所以派人送信。’孟达收到诸葛亮的信后,多次与他交流,表示想要背叛魏国。魏国派遣司马宣王征讨孟达,孟达被斩杀。诸葛亮也因为孟达没有真心,所以没有救助他。蒋琬掌权后,任命费诗为谏议大夫,在家中去世。

王冲是广汉人。担任牙门将,属于江州督李严的管辖。因为被李严所恨,害怕获罪而投降了魏国。魏国任命王冲为乐陵太守。

评论说:霍峻在孤城坚守,不屈服;王连坚守节操,不动摇;向朗勤奋好学,不知疲倦;张裔敏捷应变,反应机敏;杨洪忠诚于公事;费诗直率地说话,都有值得记载的地方。凭借先主的广泛恩泽和诸葛亮的准则,费诗敢于直言,尚且受到打压,更何况是刘庸之后的皇帝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志-蜀书-霍王向张杨费传-注解

霍峻:霍峻,三国时期蜀汉将领,以勇猛和忠诚著称,曾守孤城数月,抵御曹魏军队的围攻。

笃:笃,指霍峻的哥哥霍笃,曾任乡里合部曲首领,霍峻继承其位。

荆州牧刘表:刘表,东汉末年荆州牧,后成为刘备的重要盟友。

先主:先主,指刘备,蜀汉的开国皇帝,以仁德著称。

中郎将:中郎将,古代官职,为武官,位次将军。

葭萌:葭萌,古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广元市。

张鲁:张鲁,东汉末年益州牧,后为刘备所败。

杨帛:杨帛,张鲁部将,曾诱降霍峻。

刘璋:东汉末年益州牧。

扶禁、向存:扶禁、向存,刘璋部将,曾围攻霍峻。

广汉:广汉,古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广汉市。

梓潼郡:梓潼郡,古地名,位于今四川省梓潼县。

裨将军:裨将军,古代官职,位次将军。

永昌郡:永昌郡,古地名,位于今云南省西部。

夷獠:夷獠,古代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称呼。

汉中: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南部,三国时期蜀汉的北部边境。

诸葛亮:诸葛亮,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黄门侍郎:黄门侍郎,古代官职,为宫廷内官。

太子舍人:太子舍人,古代官职,为太子属官。

谒者:谒者,古代官职,为宫廷内官。

记室:记室,古代官职,负责文书记录。

参军:古代官名,指辅佐官员。

庲降屯副贰都督:庲降屯副贰都督,古代官职,负责军事。

监军翊军将军:监军翊军将军,古代官职,负责军事。

建宁太守:建宁太守,古代官职,负责地方行政。

安南将军:安南将军,古代官职,负责边疆军事。

蜀并于魏:蜀并于魏,指蜀汉被魏国所灭。

梓潼令:梓潼令,古代官职,负责梓潼县行政。

什邡令:什邡令,古代官职,负责什邡县行政。

广都:广都,古地名,位于今四川省成都市。

司盐校尉:司盐校尉,古代官职,负责盐铁事务。

蜀郡太守:蜀郡太守,古代官职,负责蜀郡行政。

兴业将军:兴业将军,古代官职,负责军事。

屯骑校尉:屯骑校尉,古代官职,负责骑兵事务。

丞相长史:丞相长史,古代官职,为丞相的助手。

平阳亭侯:平阳亭侯,古代侯爵,为封号。

临沮长:临沮长,古代官职,负责临沮县行政。

巴西太守:巴西太守,古代官职,负责巴西郡行政。

牂牁:牂牁,古地名,位于今云南省。

房陵:房陵,古地名,位于今湖北省。

步兵校尉:步兵校尉,古代官职,负责步兵事务。

光禄勋:光禄勋,古代官职,为宫廷内官。

左将军:左将军,古代官职,为武官,位次将军。

特进:特进,古代官职,为荣誉职位。

公羊春秋:公羊春秋,古代儒家经典之一。

史、汉:史、汉,指《史记》和《汉书》,为古代历史著作。

孝廉:孝廉,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选拔方式。

鱼复长:鱼复长,古代官职,负责鱼复县行政。

帐下司马:帐下司马,古代官职,为将领的助手。

德阳陌下:德阳陌下,古地名,位于今四川省。

司金中郎将:司金中郎将,古代官职,负责财政。

益州郡:益州郡,古地名,位于今云南省。

耆率:耆率,古代官职,负责地方行政。

雍闿:雍闿,益州郡耆率,与蜀汉对抗。

司马相如:司马相如,西汉文学家。

买臣之妻:买臣之妻,指西汉文学家朱买臣的妻子。

委命有司:委命有司,指将事情交给有关部门处理。

永安界:永安界,古地名,位于今重庆市。

蜀:蜀地,指今四川省一带,三国时期蜀汉的领土。

丞相亮:诸葛亮,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益州:古代行政区划,今四川省一带。

治中从事:官名,负责处理地方政务。

射声校尉:官名,负责军事训练。

留府长吏:留守官府的长官。

佥忘其身:忘我身,形容忠诚无私。

明年:第二年。

北诣:前往北方。

谘事:咨询事情。

裔:张裔,蜀汉官员。

犍为:地名,位于今四川省。

杨恭:杨恭,犍为人士。

故旧:老朋友。

衰宗:衰败的宗族。

加辅汉将军:被封为辅汉将军。

建兴:蜀汉年号,诸葛亮在位期间的年号。

毣:张裔之子。

太子中庶子:官名,太子的辅佐官员。

犍为武阳:犍为武阳,指犍为郡的武阳县。

太守:官名,一郡之长。

功曹:官名,负责文书和政务。

郡治舍:郡的官舍。

发兵:调集兵力。

军师将军:官名,军中主谋。

蜀郡:蜀汉的郡名,今四川省成都市。

法正:蜀汉官员。

单虚:空虚无人。

将军:官名,军事将领。

临邛城:地名,位于今四川省。

省疾:探望病情。

太子:皇帝的儿子。

亲兵:亲信的士兵。

越巂:地名,位于今云南省西部。

南中:古代对今云南省及其周边地区的称呼。

关内侯:爵位,低于侯爵。

部永昌从事:官名,负责地方政务。

黄元素:汉嘉太守。

柏陌:地名,不详。

委付大任:委托重任。

石交:指真正的朋友。

食不知味:形容极度忧心。

南海:指古代对今越南的称呼。

委仰:依靠。

子度:孟达,蜀汉将领。

振威:孟达的别称。

乖离:分离。

司马宣王:司马懿,曹魏的权臣。

乐陵太守:官名,郡的长官。

孤城不倾:形容霍峻守城坚定,如同孤城一般稳固,不可动摇。

王连:王连,三国时期蜀汉将领,以忠诚和坚定著称。

固节不移:固节,坚守节操;不移,不改变。形容王连坚守节操,毫不动摇。

向朗:向朗,三国时期蜀汉文学家,以学识渊博和好学著称。

好学不倦:形容向朗勤奋好学,不知疲倦。

张裔:张裔,三国时期蜀汉将领,以才智和应变能力著称。

肤敏应机:肤敏,反应敏捷;应机,随机应变。形容张裔反应敏捷,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情况。

杨洪:杨洪,三国时期蜀汉将领,以忠诚和勇敢著称。

乃心忠公:乃心,即其心;忠公,忠诚于公事。形容杨洪一心忠诚于公事。

费诗:费诗,三国时期蜀汉文学家,以直言敢谏著称。

率意而言:率意,直率;而言,说话。形容费诗说话直率,不拘小节。

广济:广济,广泛施以恩惠。

诸葛:诸葛,指诸葛亮,蜀汉丞相,以智慧和忠诚著称。

准绳:准绳,比喻准则或法度。

陵迟:陵迟,衰落,这里指言语的衰落,即言辞不再锐利。

庸后:庸后,指刘备的儿子刘禅,蜀汉的第二位皇帝,因其治理能力被认为平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志-蜀书-霍王向张杨费传-评注

评曰:霍峻孤城不倾,王连固节不移,向朗好学不倦,张裔肤敏应机,杨洪乃心忠公,费诗率意而言,皆有可纪焉。

此段文字出自《三国志》中的《先主传》,作者通过这段评语,对刘备时期的一些重要人物进行了评价。首先,‘霍峻孤城不倾’赞扬了霍峻在孤城坚守,不屈不挠的精神。‘孤城’象征着孤立无援的困境,而‘不倾’则表达了霍峻坚定不移的意志,这在古代战争中是一种难得的品质。

‘王连固节不移’中的‘固节’指的是王连坚守节操,不随波逐流。‘不移’则强调了他的坚定。在古代,节操和忠诚是评价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标准,王连的这一品质得到了作者的肯定。

‘向朗好学不倦’中的‘好学不倦’表明向朗勤奋好学,不懈努力。‘好学’是古代文人士大夫的重要品质,体现了对知识的渴求和对个人修养的追求。

‘张裔肤敏应机’中的‘肤敏’指的是张裔思维敏捷,能够迅速应对各种情况。‘应机’则强调了他随机应变的能力,这在政治和军事活动中尤为重要。

‘杨洪乃心忠公’中的‘忠公’表明杨洪忠诚于国家,忠诚于公义。在古代,忠诚被视为最高的道德品质,杨洪的这一品质得到了赞赏。

‘费诗率意而言’中的‘率意’指的是费诗直言不讳,不拘小节。‘而言’则表明了他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古代,直言不讳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责任。

‘皆有可纪焉’总结前文,指出这些人物都有值得记载的品德和事迹。

‘以先主之广济,诸葛之准绳’中的‘广济’指的是刘备的仁德和宽厚,‘准绳’则是指诸葛亮的严谨和规矩。作者将这两位人物作为评价其他人的标准,表明了他们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诗吐直言,犹用陵迟’中的‘诗吐直言’指的是费诗直言不讳,‘犹用陵迟’则是对他直言不讳的赞赏,同时也暗示了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直言可能带来的风险。

‘况庸后乎哉!’这句话以反问的形式,进一步强调了直言的重要性,同时也对那些不敢直言的人提出了批评。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古代政治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批判精神。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志-蜀书-霍王向张杨费传》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242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