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志-蜀书-刘二牧传

作者: 陈寿(233年-297年),三国时期蜀汉历史学家,《三国志》是他创作的关于三国时期历史的经典史书。陈寿通过系统的编纂,记录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大事。

年代:成书于三国时期(约3世纪)。

内容简要:《三国志》是中国古代史学家陈寿编写的三国历史记载,全书详细讲述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与战役、政治斗争、人物传记等。书中内容不仅是对三国历史事件的记录,也对重要历史人物的政治、军事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作为史学经典之一,《三国志》为后人提供了大量的史实资料,成为三国历史的权威著作,对三国文化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志-蜀书-刘二牧传-原文

刘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也,汉鲁恭王之后裔,章帝元和中徙封竟陵,支庶家焉。

焉少仕州郡,以宗室拜中郎,后以师祝公丧去官。

居阳城山,积学教授,举贤良方正,辟司徒府,历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

焉睹灵帝政治衰缺,王室多故,乃建议言:‘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

焉内求交址牧,欲避世难。

议未即行,侍中广汉董扶私谓焉曰:‘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

焉闻扶言,意更在益州。

会益州刺史郤俭赋敛烦扰,谣言远闻,而并州杀刺史张壹,凉州杀刺史耿鄙,焉谋得施。

出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封阳城侯,当收俭治罪;扶亦求为蜀郡西部属国都尉,及太仓令(会)巴西赵韪去官,俱随焉。

是时益州逆贼马相、赵祗等于绵竹县自号黄巾,合聚疲役之民,一二日中得数千人,先杀绵竹令李升,吏民翕集,合万余人,便前破雒县,攻益州杀俭,又到蜀郡、犍为,旬月之间,破坏三郡。

相自称天子,众以万数。

州从事贾龙(素)领[家]兵数百人在犍为东界,摄敛吏民,得千余人,攻相等,数日破走,州界清静。

龙乃选吏卒迎焉。

焉徙治绵竹,抚纳离叛,务行宽惠,阴图异计。

张鲁母始以鬼道,又有少容,常往来焉家,故焉遣鲁为督义司马,住汉中,断绝谷阁,杀害汉使。

焉上书言米贼断道,不得复通,又托他事杀州中豪强王咸、李权等十余人,以立威刑。

犍为太守任岐及贾龙由此反攻焉,焉击杀岐、龙。

焉意渐盛,造作乘舆车具千乘。

荆州牧刘表表上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

时焉子范为左中郎将,诞治书御史,璋为奉车都尉,皆从献帝在长安,惟(小)[叔]子别部司马瑁素随焉。

献帝使璋晓谕焉,焉留璋不遣。

时征西将军马腾屯郿而反,焉及范与腾通谋,引兵袭长安。

范谋泄,奔槐里,腾败,退还凉州,范应时见杀,于是收诞行刑。

议郎河南庞羲与焉通家,乃募将焉诸孙入蜀。

时焉被天火烧城,车具荡尽,延及民家。

焉徙治成都,既痛其子,又感祆灾,兴平元年,痈疽发背而卒。

州大吏赵韪等贪璋温仁,共上璋为益州刺史,诏书因以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以韪为征东中郎将,率众击刘表。

璋,字季玉,既袭焉位。

而张鲁稍骄恣,不承顺璋,璋杀鲁母及弟,遂为仇敌。

璋累遣庞羲等攻鲁,[数为]所破。

鲁部曲多在巴西,故以羲为巴西太守,领兵御鲁。

后羲与璋情好携隙,赵韪称兵内向,众散见杀,皆由璋明断少而外言入故也。

璋闻曹公征荆州,已定汉中,遣河内阴溥致敬于曹公。

加璋振威将军,兄瑁平寇将军。

瑁狂疾物故。

璋复遣别驾从事蜀郡张肃送叟兵三百人并杂御物于曹公,曹公拜肃为广汉太守。

璋复遣别驾张松诣曹公,曹公时已定荆州,走先主,不复存录松,松以此怨。

会曹公军不利赤壁,兼以疫死。

松还,疵毁曹公,劝璋自绝,因说璋曰:‘刘豫州,使君之肺腑,可与交通。’

璋皆然之,遣法正连好先主,寻又令正及孟达送兵数千助先主守御,正遂还。

后松复说璋曰:‘今州中诸将庞羲、李异等皆恃功骄豪,欲有外意,不得豫州,则敌攻其外,民攻其内,必败之道也。’

璋又从之,遣法正请先主。

璋主簿黄权陈其利害,从事广汉王累自倒县于州门以谏,璋一无所纳,敕在所供奉先主,先主入境如归。

先主至江州,北由垫江水诣涪。

去成都三百六十里,是岁建安十六年也。

璋率步骑三万余人,车乘帐幔,精光耀目,往就与会先主所将将士。

更相之适,欢饮百余日。

璋资给先主,使讨张鲁,然后分别。

明年,先主至葭萌,还兵南向,所在皆克。

十九年,进围成都数十日,城中尚有精兵三万人,谷帛支一年,吏民咸欲死战。

璋言:‘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

遂开城出降,群下莫不流涕。

先主迁璋于南郡公安,尽归其财物及故佩振威将军印绶。

孙权杀关羽,取荆州,以璋为益州牧,驻秭归。

璋卒,南中豪率雍闿据益郡反,附于吴。

权复以璋子阐为益州刺史,处交、益界首。

丞相诸葛亮平南土,阐还吴,为御史中丞。

初,璋长子循妻,庞羲女也。

先主定蜀,羲为左将军司马,璋时从羲启留循,先主以为奉车中郎将。

是以璋二子之后,分在吴、蜀。

评曰:昔魏豹闻许负之言则纳薄姬于室,刘歆见图谶之文则名字改易,终于不免其身,而庆钟二主。

此则神明不可虚要,天命不可妄冀,必然之验也。

而刘焉闻董扶之辞则心存益土,听相者之言则求婚吴氏,遽造舆服,图窃神器,其惑甚矣。

璋才非人雄,而据土乱世,负乘致寇,自然之理,其见夺取,非不幸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志-蜀书-刘二牧传-译文

刘焉,字君郎,是江夏竟陵人,是汉鲁恭王的后代。汉章帝元和中,他的家族被迁封到竟陵。

刘焉年轻时在州郡做官,因为是宗室被任命为中郎。后来因为师祝公去世而辞去官职。他在阳城山居住,专心学问,教授学生,被举荐为贤良方正,后来被司徒府征召,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职。

刘焉看到汉灵帝的政治衰败,王室多事,就建议说:‘刺史、太守,因为贿赂而得到官职,剥削百姓,导致百姓离心离德。应该选择清名重臣担任牧伯,以安定天下。’刘焉内心想要得到交址牧的职位,以避开世间的困难。

但是建议没有立即实施,侍中广汉董扶私下对刘焉说:‘京城将要大乱,益州的地域有天子之气。’刘焉听到董扶的话,心中更加倾向于益州。

当时益州刺史郤俭征收赋税繁重,谣言四起,而并州杀了刺史张壹,凉州杀了刺史耿鄙,刘焉的计谋得以实施。他被任命为监军使者,兼任益州牧,封为阳城侯,负责逮捕郤俭并治罪;董扶也请求担任蜀郡西部属国都尉和太仓令(正好巴西赵韪辞官),都随刘焉前往。

这时益州的叛贼马相、赵祗等在绵竹县自称黄巾军,聚集了疲惫的役民,一二天之内就聚集了数千人,首先杀了绵竹令李升,官吏和百姓纷纷聚集,共有万余人,随后攻破了雒县,杀了郤俭,又到了蜀郡、犍为,一个月之内,破坏了三个郡。

马相自称天子,部下数以万计。州从事贾龙(素)带领数百家兵在犍为东界,征召官吏和百姓,得到一千余人,攻打马相等,几天内击败了他们,州界恢复了平静。贾龙于是派官吏和士兵迎接刘焉。刘焉迁移治所到绵竹,安抚接纳叛逃者,致力于实行宽惠政策,暗中图谋其他计划。

张鲁的母亲起初信奉鬼道,又有美貌,常来往于刘焉家,所以刘焉派张鲁担任督义司马,住在汉中,切断谷阁,杀害汉使。刘焉上书说米贼断道,无法再通,又借口其他事情杀了州中的豪强王咸、李权等十余人,以树立威严。

犍为太守任岐和贾龙因此反攻刘焉,刘焉杀了任岐和贾龙。

刘焉的势力逐渐壮大,制作了千辆乘车。荆州牧刘表上书朝廷,说刘焉像子夏在西河时怀疑圣人的样子。当时刘焉的儿子刘范担任左中郎将,刘诞担任治书御史,刘璋担任奉车都尉,他们都随献帝在长安,只有小儿子刘瑁一直跟随刘焉。

献帝派刘璋去劝告刘焉,刘焉留下刘璋不放。当时征西将军马腾驻扎在郿县反叛,刘焉和刘范与马腾通谋,引兵袭击长安。刘范的计谋泄露,逃到槐里,马腾失败,退回凉州,刘范随即被杀,于是逮捕刘诞执行死刑。

议郎河南庞羲与刘焉是同乡,于是招募刘焉的孙子们进入蜀地。当时刘焉的城池被天火烧毁,车马等物全部损失,火势蔓延到民家。刘焉迁移治所到成都,既痛失儿子,又因为火灾而感到悲痛,兴平元年,因痈疽发作背痛而去世。

州的大官赵韪等人贪图刘璋的温和仁慈,共同上书朝廷,推举刘璋为益州刺史,诏书因此任命刘璋为监军使者,兼任益州牧,任命赵韪为征东中郎将,率领军队攻打刘表。

刘璋,字季玉,继承刘焉的位置后,张鲁逐渐变得傲慢专横,不服从刘璋,刘璋杀了张鲁的母亲和弟弟,两人遂成仇敌。刘璋多次派遣庞羲等人攻打张鲁,但多次被击败。

张鲁的部下多在巴西,所以任命庞羲为巴西太守,率领军队抵御张鲁。后来庞羲与刘璋关系破裂,赵韪起兵反叛,军队溃散,庞羲被杀,这都是因为刘璋判断失误,外言传入内部造成的。

刘璋听说曹操征讨荆州,已经平定了汉中,就派遣河内阴溥向曹操表示敬意。曹操任命刘璋为振威将军,刘璋的哥哥刘瑁为平寇将军。刘瑁因病去世。刘璋又派遣别驾从事蜀郡张肃向曹操送去叟兵三百人和各种御用物品,曹操任命张肃为广汉太守。

刘璋又派遣别驾张松去见曹操,曹操当时已经平定了荆州,驱逐了刘备,不再考虑张松,张松因此怀恨在心。正好曹操在赤壁战败,加上瘟疫流行。张松回来后,诋毁曹操,劝说刘璋与他断绝关系,并说:‘刘豫州,是使君的至亲,可以与他交往。’刘璋都同意了,派遣法正与刘备结好,不久又让法正和孟达率领数千士兵帮助刘备防守,法正于是返回。

后来张松又说:‘现在州中的将领庞羲、李异等都依仗功劳骄傲自大,有外心,如果不与刘豫州合作,那么敌人会从外面攻打,百姓会从内部攻击,必然失败。’刘璋又同意了,派遣法正邀请刘备。

刘璋的主簿黄权陈述其中的利害,从事广汉王累倒挂在州门上劝谏,刘璋一概不接受,命令他们供奉刘备,刘备进入境内就像回到家中。刘备到达江州,向北通过垫江水到涪。距离成都三百六十里,这一年是建安十六年。

刘璋率领步兵骑兵三万余人,车辆帐篷,光彩夺目,前往与刘备会合。他们相互拜访,欢宴了百余日。刘璋资助刘备,让他讨伐张鲁,然后分别。

第二年,刘备到达葭萌,回军向南,所到之处都取得了胜利。建安十九年,刘备围攻成都数十日,城中还有精兵三万人,粮食布匹可以支持一年,官吏和百姓都愿意拼死一战。刘璋说:‘父子在州中二十余年,没有恩德施予百姓。百姓们奋战了三年,身躯腐烂在野外,都是因为我刘璋,我怎能安心!’于是打开城门出降,部下无不流泪。

刘备将刘璋迁往南郡公安,归还了他的财物和原来的振威将军印绶。孙权杀了关羽,夺取了荆州,任命刘璋为益州牧,驻扎在秭归。刘璋去世后,南中的豪强雍闿占据益郡反叛,归附于吴。孙权又任命刘璋的儿子刘阐为益州刺史,驻扎在交、益交界处。丞相诸葛亮平定南土,刘阐返回吴国,担任御史中丞。

起初,刘璋的长子刘循的妻子是庞羲的女儿。刘备平定蜀地时,庞羲担任左将军司马,刘璋当时请求庞羲留下刘循,刘备任命刘循为奉车中郎将。因此,刘璋的两个儿子,分别留在吴国和蜀地。

评论说:过去魏豹听到许负的话就纳薄姬为妻,刘歆看到图谶之文就改名换姓,最终都没有逃脱自己的命运,而庆云降临到两位君主身上。这说明神明不可虚妄追求,天命不可胡乱期望,这是必然的验证。而刘焉听到董扶的话就心存益州,听到相者的话就求婚吴氏,急忙制作车马服饰,图谋夺取神器,他的迷惑太深了。

刘璋的才能不是英雄之才,却占据乱世的土地,依仗他人导致敌人来犯,这是自然之理,他的被夺取,不是不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志-蜀书-刘二牧传-注解

刘焉:刘焉,字君郎,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汉鲁恭王的后裔,章帝元和中被封于竟陵,后因政治原因而迁封。

江夏竟陵:江夏竟陵,古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境内,是刘焉的封地。

汉鲁恭王:汉鲁恭王,刘贺,西汉时期鲁国的王,刘焉是其后裔。

章帝:章帝,东汉时期的皇帝,刘焉被封于竟陵是在章帝时期。

元和中:元和中,章帝的年号,指章帝统治时期。

徙封:徙封,指封建时期帝王或诸侯王因功或因罪而迁移封地。

州郡:州郡,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州是地方行政单位,郡是州下属的行政单位。

中郎:中郎,古代官职,为中朝官,负责宫廷警卫和传达命令。

师祝公:师祝公,人名,刘焉曾任其师。

丧去官:丧去官,因师祝公去世而离职。

阳城山:阳城山,地名,刘焉曾在此居住。

举贤良方正:举贤良方正,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指举荐有德才的人。

辟司徒府:辟司徒府,被征召到司徒府任职。

雒阳令:雒阳令,雒阳(今河南洛阳)的县令。

冀州刺史:冀州刺史,冀州的行政长官。

南阳太守:南阳太守,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的行政长官。

宗正:宗正,官职,负责皇室宗族事务。

太常:太常,官职,掌管祭祀、礼仪等事务。

灵帝:灵帝,东汉时期的皇帝,刘焉在灵帝时期担任官职。

王室:王室,指皇室,即皇帝及其家族。

故:故,事故,这里指政治上的问题。

刺史:刺史,古代官职,负责一个州的行政、军事事务。

太守:太守,古代官职,负责一个郡的行政、军事事务。

货赂为官:货赂为官,指通过贿赂来获得官职。

割剥百姓:割剥百姓,指剥削百姓。

离叛:离叛,指背叛。

牧伯:牧伯,古代官职,指州的长官。

交址牧:交址牧,交趾(今越南北部)的行政长官。

益州:益州,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四川省。

分野:分野,古代天文星宿与地理区域相对应的概念。

天子气:天子气,指有成为皇帝的征兆。

监军使者:监军使者,古代官职,负责监督军队。

益州牧:益州牧,益州的行政长官。

阳城侯:阳城侯,刘焉的封号。

货赂:货赂,财物,这里指用财物行贿。

疲役之民:疲役之民,指因劳役而疲惫不堪的百姓。

绵竹县:绵竹县,古地名,位于今四川省。

黄巾:黄巾,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的一种标志,这里指起义军。

雒县:雒县,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州从事:州从事,州的属官。

家兵:家兵,私家武装。

摄敛:摄敛,征收。

方夏:方夏,指中原地区。

内求:内求,寻求。

益州刺史:益州刺史,益州的行政长官。

郤俭:郤俭,益州刺史。

谣言:谣言,未经证实的传闻。

并州:并州,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山西省。

凉州:凉州,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甘肃省。

乘舆车具:乘舆车具,皇帝的车舆和车马。

子夏:子夏,孔子的弟子,这里指子夏在西河的言论。

西河:西河,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和山西省交界处。

疑圣人之论:疑圣人之论,对圣人的言论表示怀疑。

左中郎将:左中郎将,官职,为中朝官。

诞治书御史:诞治书御史,官职,负责监察官员。

奉车都尉:奉车都尉,官职,负责皇帝的车马。

献帝:献帝,东汉末年的皇帝。

长安:长安,古都,今陕西省西安市。

郿:郿,古地名,位于今陕西省。

槐里:槐里,古地名,位于今陕西省。

行刑:行刑,执行死刑。

祆灾:祆灾,古代对火灾的称呼。

痈疽发背:痈疽发背,一种皮肤病,病情严重。

赵韪:赵韪,蜀汉时期的人物。

温仁:温仁,温和仁爱。

法正:法正,蜀汉时期的人物。

先主:先主,指刘备,蜀汉的开国皇帝。

肺腑:肺腑,比喻亲密的朋友或亲人。

交通:交通,交往。

广汉太守:广汉太守,广汉(今四川省广汉市)的行政长官。

曹公:曹公,指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

荆州:荆州,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湖北省。

汉中:汉中,古地名,位于今陕西省。

赤壁:赤壁,古地名,位于今湖北省。

疵毁:疵毁,诋毁。

吴氏:吴氏,吴姓,这里指吴氏家族。

舆服:舆服,指车马和服饰,这里指帝王的服饰。

神器:神器,指帝位。

人雄:人雄,指有才能和气魄的人。

负乘致寇:负乘致寇,指乘人之危。

夺取:夺取,占领。

许负:许负,古代占卜者。

薄姬:薄姬,西汉初年的人物,刘邦的妃子。

刘歆:刘歆,西汉末年的学者。

图谶之文:图谶之文,指预言性的图文。

庆钟二主:庆钟二主,指庆祝两位君主。

神明:神明,指神灵。

虚要:虚要,虚求。

天命:天命,指天意,天命。

必然之验:必然之验,必然的证明。

董扶:董扶,东汉末年的人物。

巴西赵韪:巴西赵韪,巴西(今四川省巴中市)的赵韪。

别部司马:别部司马,官职,负责军事。

汉使:汉使,汉朝的使者。

米贼:米贼,指劫掠粮食的盗贼。

豪强:豪强,指地方上的豪族。

王咸:王咸,蜀汉时期的人物。

李权:李权,蜀汉时期的人物。

犍为:犍为,古地名,位于今四川省。

任岐:任岐,犍为太守。

庞羲:庞羲,蜀汉时期的人物。

携隙:携隙,关系恶化。

曹公征荆州:曹公征荆州,曹操征讨荆州。

河内阴溥:河内阴溥,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的阴溥。

别驾从事:别驾从事,官职,负责地方行政。

蜀郡:蜀郡,古地名,位于今四川省。

叟兵:叟兵,蜀地的士兵。

杂御物:杂御物,各种供皇帝使用的物品。

刘豫州:刘豫州,刘备的别称。

孟达:孟达,蜀汉时期的人物。

别驾:别驾,官职,负责地方行政。

张松:张松,蜀汉时期的人物。

涪:涪,古地名,位于今四川省。

江州:江州,古地名,位于今重庆市。

垫江水:垫江水,古水名,位于今四川省。

葭萌:葭萌,古地名,位于今四川省。

南郡:南郡,古地名,位于今湖北省。

公安:公安,古地名,位于今湖北省。

孙权:孙权,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

关羽:关羽,蜀汉五虎上将之一。

秭归:秭归,古地名,位于今湖北省。

雍闿:雍闿,蜀汉时期的人物。

吴:吴,三国时期吴国。

交、益界首:交、益界首,交州和益州的交界处。

诸葛亮:诸葛亮,蜀汉时期的人物,蜀汉丞相。

御史中丞:御史中丞,官职,负责监察官员。

左将军司马:左将军司马,官职,负责军事。

奉车中郎将:奉车中郎将,官职,负责皇帝的车马。

吴、蜀:吴、蜀,指三国时期的吴国和蜀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志-蜀书-刘二牧传-评注

刘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也,汉鲁恭王之后裔,章帝元和中徙封竟陵,支庶家焉。

此句介绍了刘焉的出身和家世,突出了其宗室背景,为后文的政治活动奠定了基础。

焉少仕州郡,以宗室拜中郎,后以师祝公丧去官。

刘焉年轻时就步入仕途,因宗室身份被任命为中郎,后因师祝公丧事辞官,体现了他的忠诚与孝道。

居阳城山,积学教授,举贤良方正,辟司徒府,历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

刘焉隐居阳城山,专心学问,教授生徒,因其贤良方正被辟为司徒府属官,历任多个官职,展现了其政治才能和道德品质。

焉睹灵帝政治衰缺,王室多故,乃建议言:“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

刘焉目睹灵帝时期政治腐败,王室纷争,提出了改革建议,显示出其政治远见和为民请命的精神。

焉内求交址牧,欲避世难。

刘焉内心渴望避世,寻求交址牧的职位,反映了其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议未即行,侍中广汉董扶私谓焉曰:“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焉闻扶言,意更在益州。

董扶的预言让刘焉对益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预示着刘焉命运的转折。

会益州刺史郤俭赋敛烦扰,谣言远闻,而并州杀刺史张壹,凉州杀刺史耿鄙,焉谋得施。

益州刺史郤俭的暴政和地方官吏的反抗为刘焉提供了施展抱负的机会。

出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封阳城侯,当收俭治罪;扶亦求为蜀郡西部属国都尉,及太仓令(会)巴西赵韪去官,俱随焉。

刘焉被任命为益州牧,封阳城侯,开始了他在益州的统治,同时董扶和赵韪也跟随他。

是时益州逆贼马相、赵祗等于绵竹县自号黄巾,合聚疲役之民,一二日中得数千人,先杀绵竹令李升,吏民翕集,合万余人,便前破雒县,攻益州杀俭,又到蜀郡、犍为,旬月之间,破坏三郡。

马相、赵祗等领导的黄巾军在益州造成了严重破坏,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

相自称天子,众以万数。

黄巾军势力迅速壮大,自称天子,成为刘焉统一益州的障碍。

州从事贾龙(素)领[家]兵数百人在犍为东界,摄敛吏民,得千余人,攻相等,数日破走,州界清静。

贾龙的军队成功击退了黄巾军,稳定了州界局势。

龙乃选吏卒迎焉。

贾龙迎接刘焉的到来,标志着刘焉在益州的统治开始。

焉徙治绵竹,抚纳离叛,务行宽惠,阴图异计。

刘焉在绵竹稳定局势,以宽惠政策安抚民心,暗中策划更大的行动。

张鲁母始以鬼道,又有少容,常往来焉家,故焉遣鲁为督义司马,住汉中,断绝谷阁,杀害汉使。

刘焉利用张鲁的母亲和自己的关系,派遣张鲁担任汉中督义司马,巩固了自己的势力。

焉上书言米贼断道,不得复通,又托他事杀州中豪强王咸、李权等十余人,以立威刑。

刘焉通过上书和暗杀豪强,树立了自己的权威。

犍为太守任岐及贾龙由此反攻焉,焉击杀岐、龙。

刘焉平定了反叛势力,巩固了自己的统治。

焉意渐盛,造作乘舆车具千乘。

刘焉势力日益壮大,制造了大量的车具,显示了他的野心。

荆州牧刘表表上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

刘表对刘焉的评价,反映了刘焉在荆州的影响力和地位。

时焉子范为左中郎将,诞治书御史,璋为奉车都尉,皆从献帝在长安,惟(小)[叔]子别部司马瑁素随焉。

刘焉的子女和侄子都在朝廷任职,显示了他的家族势力。

献帝使璋晓谕焉,焉留璋不遣。

献帝派遣刘璋去劝说刘焉,但刘焉留住了刘璋。

时征西将军马腾屯郿而反,焉及范与腾通谋,引兵袭长安。

刘焉与马腾通谋,企图夺取长安,展现了其野心。

范谋泄,奔槐里,腾败,退还凉州,范应时见杀,于是收诞行刑。

刘焉的阴谋败露,导致马腾失败,刘范被杀。

议郎河南庞羲与焉通家,乃募将焉诸孙入蜀。

庞羲与刘焉有亲戚关系,招募刘焉的孙子们入蜀。

时焉被天火烧城,车具荡尽,延及民家。

成都城被火烧,刘焉的势力受到了重创。

焉徙治成都,既痛其子,又感祆灾,兴平元年,痈疽发背而卒。

刘焉在成都去世,结束了他在益州的统治。

州大吏赵韪等贪璋温仁,共上璋为益州刺史,诏书因以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以韪为征东中郎将,率众击刘表。

赵韪等人拥立刘璋为益州刺史,刘璋开始新的统治。

璋,字季玉,既袭焉位。

刘璋继承了刘焉的职位,开始了自己的统治。

而张鲁稍骄恣,不承顺璋,璋杀鲁母及弟,遂为仇敌。

刘璋与张鲁的矛盾激化,导致了双方的冲突。

璋累遣庞羲等攻鲁,[数为]所破。

刘璋多次派遣庞羲等人攻打张鲁,但都以失败告终。

鲁部曲多在巴西,故以羲为巴西太守,领兵御鲁。

刘璋任命庞羲为巴西太守,以抵御张鲁。

后羲与璋情好携隙,赵韪称兵内向,众散见杀,皆由璋明断少而外言入故也。

庞羲与刘璋关系恶化,赵韪起兵反叛,最终失败。

璋闻曹公征荆州,已定汉中,遣河内阴溥致敬于曹公。

刘璋向曹操致敬,试图与曹操结盟。

加璋振威将军,兄瑁平寇将军。

刘璋被封为振威将军,其兄刘瑁被封为平寇将军。

瑁狂疾物故。

刘瑁因病去世。

璋复遣别驾从事蜀郡张肃送叟兵三百人并杂御物于曹公,曹公拜肃为广汉太守。

刘璋再次派遣张肃向曹操致敬,并赠送礼物。

璋复遣别驾张松诣曹公,曹公时已定荆州,走先主,不复存录松,松以此怨。

刘璋派遣张松向曹操致敬,但张松未能得到曹操的重用,因此心生怨恨。

会曹公军不利赤壁,兼以疫死。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利,加之疫情,导致军队损失惨重。

松还,疵毁曹公,劝璋自绝,因说璋曰:“刘豫州,使君之肺腑,可与交通。”

张松回到刘璋处,诋毁曹操,劝说刘璋与刘备结交。

璋皆然之,遣法正连好先主,寻又令正及孟达送兵数千助先主守御,正遂还。

刘璋同意了张松的建议,派遣法正与刘备结交,并派兵支援刘备。

后松复说璋曰:“今州中诸将庞羲、李异等皆恃功骄豪,欲有外意,不得豫州,则敌攻其外,民攻其内,必败之道也。”

张松再次劝说刘璋,指出州中将领的隐患,认为刘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璋又从之,遣法正请先主。

刘璋再次听从张松的建议,派遣法正邀请刘备。

璋主簿黄权陈其利害,从事广汉王累自倒县于州门以谏,璋一无所纳。

刘璋的主簿黄权和从事王累都劝谏刘璋,但刘璋不予理睬。

敕在所供奉先主,先主入境如归。

刘璋下令供奉刘备,刘备进入益州如同回到自己的家。

先主至江州,北由垫江水诣涪。

刘备前往江州,沿着垫江水前往涪城。

去成都三百六十里,是岁建安十六年也。

从江州到成都的距离是三百六十里,这一年是建安十六年。

璋率步骑三万余人,车乘帐幔,精光耀目,往就与会先主所将将士。

刘璋率领三万多人前往与刘备会合,场面壮观。

更相之适,欢饮百余日。

刘璋与刘备欢聚了一百多天。

璋资给先主,使讨张鲁,然后分别。

刘璋资助刘备,让他去讨伐张鲁,之后双方分别。

明年,先主至葭萌,还兵南向,所在皆克。

刘备前往葭萌,南征途中屡战皆胜。

十九年,进围成都数十日,城中尚有精兵三万人,谷帛支一年,吏民咸欲死战。

刘备在十九年围攻成都,城中还有三万精兵,粮食充足,吏民都愿意拼死抵抗。

璋言:“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

刘璋表示自己统治益州二十多年,没有给百姓带来恩惠,对百姓的牺牲感到愧疚。

遂开城出降,群下莫不流涕。

刘璋最终开城投降,手下的人无不流泪。

先主迁璋于南郡公安,尽归其财物及故佩振威将军印绶。

刘备将刘璋迁往南郡公安,归还了他的财物和印绶。

孙权杀关羽,取荆州,以璋为益州牧,驻秭归。

孙权杀死关羽,夺取荆州,任命刘璋为益州牧,驻扎在秭归。

璋卒,南中豪率雍闿据益郡反,附于吴。

刘璋去世后,南中的豪族雍闿占据益郡反叛,归附了吴国。

权复以璋子阐为益州刺史,处交、益界首。

孙权再次任命刘璋的儿子刘阐为益州刺史,驻扎在交、益边界。

丞相诸葛亮平南土,阐还吴,为御史中丞。

诸葛亮平定了南土,刘阐返回吴国,担任御史中丞。

初,璋长子循妻,庞羲女也。

刘璋的长子刘循的妻子是庞羲的女儿。

先主定蜀,羲为左将军司马,璋时从羲启留循,先主以为奉车中郎将。

刘备平定蜀地后,庞羲担任左将军司马,刘璋从庞羲那里启用了刘循,刘备任命刘循为奉车中郎将。

是以璋二子之后,分在吴、蜀。

刘璋的两个儿子分别生活在吴国和蜀地。

评曰:昔魏豹闻许负之言则纳薄姬于室,刘歆见图谶之文则名字改易,终于不免其身,而庆钟二主。

这段评语通过对魏豹和刘歆的例子,说明了天命不可违背,个人命运无法抗拒天意。

此则神明不可虚要,天命不可妄冀,必然之验也。

强调了神明和天命的真实性,不可轻视。

而刘焉闻董扶之辞则心存益土,听相者之言则求婚吴氏,遽造舆服,图窃神器,其惑甚矣。

刘焉听信董扶的预言和相者的建议,导致他迷失了自我,试图篡夺帝位,这种迷惑是极其严重的。

璋才非人雄,而据土乱世,负乘致寇,自然之理,其见夺取,非不幸也。

刘璋虽然才能不足,但在乱世中占据益州,最终被夺取,这是必然的,并非不幸。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志-蜀书-刘二牧传》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240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