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罗贯中(约1330年-1400年),元代文学家,历史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小说创作。
年代:成书于元代(约14世纪)。
内容简要:《三国演义》是基于三国历史背景创作的历史小说,讲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兴起、争霸和衰败的故事。书中通过众多历史人物的塑造,展现了权谋、军事、政治、忠诚与背叛的复杂关系。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人物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英雄形象。小说不仅涉及大量的战斗场面,也展示了许多智谋、策略和领导力,探讨了英雄与权谋、忠诚与背叛、仁义与权力等主题,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深远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与文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原文
宴长江曹操赋诗锁战船北军用武
却说庞统闻言,吃了一惊,急回视其人,原来却是徐庶。
统见是故人,心下方定。
回顾左右无人,乃曰:“你若说破我计,可惜江南八十一州百姓,皆是你送了也!”
庶笑曰:“此间八十三万人马,性命如何?”
统曰:“元直真欲破我计耶?”
庶曰:“吾感刘皇叔厚恩,未尝忘报。曹操送死吾母,吾已说过终身不设一谋,今安肯破兄良策?只是我亦随军在此,兵败之后,玉石不分,岂能免难?君当教我脱身之术,我即缄口远避矣。”
统笑曰:“元直如此高见远识,谅此有何难哉!”
庶曰:“愿先生赐教。”
统去徐庶耳边略说数句。
庶大喜,拜谢。
庞统别却徐庶,下船自回江东。
且说徐庶当晚密使近人去各寨中暗布谣言。
次日,寨中三三五五,交头接耳而说。
早有探事人报知曹操,说:“军中传言西凉州韩遂、马腾谋反,杀奔许都来。”
操大惊,急聚众谋士商议曰:“吾引兵南征,心中所忧者,韩遂、马腾耳。军中谣言,虽未辨虚实,然不可不防。”
言未毕,徐庶进曰:“庶蒙丞相收录,恨无寸功报效。请得三千人马,星夜往散关把住隘口;如有紧急,再行告报。”
操喜曰:“若得元直去,吾无忧矣!散关之上,亦有军兵,公统领之。目下拨三千马步军,命臧霸为先锋,星夜前去,不可稽迟。”
徐庶辞了曹操,与臧霸便行。
此便是庞统救徐庶之计。
后人有诗曰:“曹操征南日日忧,马腾韩遂起戈矛。凤雏一语教徐庶,正似游鱼脱钓钩。”
曹操自遣徐庶去后,心中稍安,遂上马先看沿江旱寨,次看水寨。
乘大船一只于中央,上建“帅”字旗号,两傍皆列水寨,船上埋伏弓弩千张。
操居于上。
时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明,平风静浪。
操令:“置酒设乐于大船之上,吾今夕欲会诸将。”
天色向晚,东山月上,皎皎如同白日。
长江一带,如横素练。
操坐大船之上,左右侍御者数百人,皆锦衣绣袄,荷戈执戟。
文武众官,各依次而坐。
操见南屏山色如画,东视柴桑之境,西观夏口之江,南望樊山,北觑乌林,四顾空阔,心中欢喜,谓众官曰:“吾自起义兵以来,与国家除凶去害,誓愿扫清四海,削平天下;所未得者江南也。今吾有百万雄师,更赖诸公用命,何患不成功耶!收服江南之后,天下无事,与诸公共享富贵,以乐太平。”
文武皆起谢曰:“愿得早奏凯歌!我等终身皆赖丞相福荫。”
操大喜,命左右行酒。
饮至半夜,操酒酣,遥指南岸曰:“周瑜、鲁肃,不识天时!今幸有投降之人,为彼心腹之患,此天助吾也。”
荀攸曰:“丞相勿言,恐有泄漏。”
操大笑曰:“座上诸公,与近侍左右,皆吾心腹之人也,言之何碍!”
又指夏口曰:“刘备、诸葛亮,汝不料蝼蚁之力,欲撼泰山,何其愚耶!”
顾谓诸将曰:“吾今年五十四岁矣,如得江南,窃有所喜。昔日乔公与吾至契,吾知其二女皆有国色。后不料为孙策、周瑜所娶。吾今新构铜雀台于漳水之上,如得江南,当娶二乔,置之台上,以娱暮年,吾愿足矣!”
言罢大笑。
唐人杜牧之有诗曰:“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曹操正笑谈间,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
操问曰;“此鸦缘何夜鸣?”
左右答曰:“鸦见月明,疑是天晓,故离树而鸣也。”
操又大笑。
时操已醉,乃取槊立于船头上,以酒奠于江中,满饮三爵,横槊谓诸将曰:“我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也。今对此景,甚有慷慨。吾当作歌,汝等和之。”
歌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皎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歌罢,众和之,共皆欢笑。
忽座间一人进曰:“大军相当之际,将士用命之时,丞相何故出此不吉之言?”
操视之,乃扬州刺史,沛国相人,姓刘,名馥,字元颖。
馥起自合淝,创立州治,聚逃散之民,立学校,广屯田,兴治教,久事曹操,多立功绩。
当下操横槊问曰:“吾言有何不吉?”
馥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此不吉之言也。”
操大怒曰:“汝安敢败吾兴!”
手起一槊,刺死刘馥。
众皆惊骇。
遂罢宴。
次日,操酒醒,懊恨不已。
馥子刘熙,告请父尸归葬。
操泣曰:“吾昨因醉误伤汝父,悔之无及。可以三公厚礼葬之。”
又拨军士护送灵柩,即日回葬。
次日,水军都督毛玠、于禁诣帐下,请曰:“大小船只,俱已配搭连锁停当。旌旗战具,一一齐备。请丞相调遣,克日进兵。”
操至水军中央大战船上坐定,唤集诸将,各各听令。水旱二军,俱分五色旗号:水军中央黄旗毛玠、于禁,前军红旗张郃,后军皂旗吕虔,左军青旗文聘,右军白旗吕通;马步前军红旗徐晃,后军皂旗李典,左军青旗乐进,右军白旗夏侯渊。
水陆路都接应使:夏侯惇、曹洪;护卫往来监战使:许褚、张辽。其余骁将,各依队伍。
令毕,水军寨中发擂三通,各队伍战船,分门而出。
是日西北风骤起,各船拽起风帆,冲波激浪,稳如平地。
北军在船上,踊跃施勇,刺枪使刀。
前后左右各军,旗幡不杂。
又有小船五十余只,往来巡警催督。
操立于将台之上,观看调练,心中大喜,以为必胜之法;教且收住帆幔,各依次序回寨。
操升帐谓众谋士曰:“若非天命助吾,安得凤雏妙计?铁索连舟,果然渡江如履平地。”
程昱曰:“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
操大笑曰:“程仲德虽有远虑,却还有见不到处。”
荀攸曰:“仲德之言甚是。丞相何故笑之?”
操曰:“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惧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时,吾早已提备矣。”
诸将皆拜伏曰:“丞相高见,众人不及。”
操顾诸将曰:“青、徐、燕、代之众,不惯乘舟。今非此计,安能涉大江之险!”
只见班部中二将挺身出曰:“小将虽幽、燕之人,也能乘舟。今愿借巡船二十只,直至江口,夺旗鼓而还,以显北军亦能乘舟也。”
操视之,乃袁绍手下旧将焦触、张南也。
操曰:“汝等皆生长北方,恐乘舟不便。江南之兵,往来水上,习练精熟,汝勿轻以性命为儿戏也。”
焦触、张南大叫曰:“如其不胜,甘受军法!”
操曰:“战船尽已连锁,惟有小舟。每舟可容二十人,只恐未便接战。”
触曰:“若用大船,何足为奇?乞付小舟二十余只,某与张南各引一半,只今日直抵江南水寨,须要夺旗斩将而还。”
操曰:“吾与汝二十只船,差拨精锐军五百人,皆长枪硬弩。到来日天明,将大寨船出到江面上,远为之势。更差文聘亦领三十只巡船接应汝回。”
焦触、张南欣喜而退。
次日,四更造饭,五更结束已定,早听得水寨中擂鼓鸣金。
船皆出寨,分布水面,长江一带,青红旗号交杂。
焦触、张南领哨船二十只,穿寨而出,望江南进发。
却说南岸隔夜听得鼓声喧震,遥望曹操调练水军,探事人报知周瑜。
瑜往山顶观之,操军已收回。
次日,忽又闻鼓声震天,军士急登高观望,见有小船冲波而来,飞报中军。
周瑜问帐下:“谁敢先出?”韩当、周泰二人齐出曰:“某当权为先锋破敌。”
瑜喜,传令各寨严加守御,不可轻动。
韩当、周泰各引哨船五只,分左右而出。
却说焦触、张南凭一勇之气,飞棹小船而来。
韩当胸披掩心,手执长枪,立于船头。
焦触船先到,便命军士乱箭望韩当船上射来。
当用牌遮隔。
焦触捻长枪与韩当交锋。
当手起一枪,刺死焦触。
张南随后大叫赶来。
隔斜里周泰船出。
张南挺枪立于船头,两边弓矢乱射。
周泰一臂挽牌,一手提刀,两船相离七八尺,泰即飞身一跃,直跃过张南船上,手起刀落,砍张南于水中,乱杀驾舟军士。
众船飞棹急回。
韩当、周泰催船追赶,到半江中,恰与文聘船相迎。
两边便摆定船厮杀。
却说周瑜引众将立于山顶,遥望江北水面艨艟战船,排合江上,旗帜号带,皆有次序。
回看文聘与韩当、周泰相持,韩当、周泰奋力攻击,文聘抵敌不住,回船而走,韩、周二人,急催船追赶。
周瑜恐二人深入重地,便将白旗招飐,令众鸣金。
二人乃挥棹而回。
周瑜于山顶看隔江战船,尽入水寨。
瑜顾谓众将曰:“江北战船如芦苇之密,操又多谋,当用何计以破之?”
众未及对,忽见曹军寨中,被风吹折中央黄旗,飘入江中。
瑜大笑曰:“此不祥之兆也!”
正观之际,忽狂风大作,江中波涛拍岸。
一阵风过,刮起旗角于周瑜脸上拂过。
瑜猛然想起一事在心,大叫一声,往后便倒,口吐鲜血。
诸将急救起时,却早不省人事。
正是:一时忽笑又忽叫,难使南军破北军。
毕竟周瑜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译文
曹操在宴会上赋诗,锁住战船,北军开始使用武力。
庞统听到这话,吃了一惊,急忙回头看那个人,原来却是徐庶。庞统见到是老朋友,心里才安定下来。他环顾四周,发现左右没人,于是说:“你若说破我的计谋,那可就可惜了江南八十一州的百姓,都是你给害了!”徐庶笑着说:“这里八十三万人马,他们的性命又如何呢?”庞统说:“元直你真要破坏我的计谋吗?”徐庶说:“我感激刘备的厚恩,未曾忘记报答。曹操害死我的母亲,我曾经说过终身不设一计,今天怎么肯破坏你的好计谋呢?只是我也随着军队在这里,如果兵败之后,好人和坏人都不分,我又怎能免于灾难?你教我个脱身的方法,我就闭嘴远远地躲开了。”庞统笑着说:“元直你这么有远见,还有什么难的呢!”徐庶说:“希望先生能指教。”庞统在徐庶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徐庶非常高兴,拜谢。庞统告别了徐庶,下船自己回江东。
徐庶当天晚上秘密派人去各个营寨中散布谣言。第二天,营寨里三三两两地有人交头接耳地说。早有探子报告曹操,说:‘军中传言西凉州的韩遂、马腾谋反,正杀奔许都来。’曹操大惊,急忙召集众谋士商议:‘我带兵南征,心中所忧虑的,就是韩遂、马腾。军中的谣言,虽然还没分辨出真假,但是不能不防备。’话还没说完,徐庶进来说:‘我蒙丞相收录,很遗憾没有一点功劳报答。请给我三千人马,星夜前往散关把住关口;如果有什么紧急情况,再报告。’曹操高兴地说:‘如果元直你去,我就没有忧虑了!散关上也有军队,你统领他们。现在拨给你三千马步军,命臧霸为先锋,星夜前去,不可拖延。’徐庶辞别了曹操,和臧霸就出发了。这就是庞统救徐庶的计谋。后来有人作诗说:‘曹操征南日日忧,马腾韩遂起戈矛。凤雏一语教徐庶,正似游鱼脱钓钩。’曹操自己派徐庶离开后,心里稍微安定了一些,于是上马先去看沿江的旱寨,然后看水寨。他乘坐一艘大船在中央,船上竖立着‘帅’字旗号,两旁都排列着水寨,船上埋伏了千张弓弩。曹操坐在船上。
当时是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朗,风平浪静。曹操命令:‘在大船上摆酒设乐,我今晚想和各位将领见面。’天色渐渐暗下来,东山上升起月亮,明亮如同白日。长江一带,如同一条白色的丝带。曹操坐在大船上,左右有几百个侍从,都穿着锦绣衣服,手持戈戟。文武百官依次而坐。曹操看到南屏山的景色如画,向东看到柴桑的地方,向西看到夏口的江面,向南看到樊山,向北看到乌林,四周空旷,心中很高兴,对众官说:‘我从起义兵以来,为国家除去凶恶,誓言要扫清四海,平定天下;没有得到的就是江南。现在我有一百万雄兵,再靠各位的努力,还怕不能成功吗!征服江南之后,天下太平,我们可以共享富贵,享受太平。’文武百官都站起来感谢说:‘希望早日传来胜利的消息!我们终身都依赖丞相的恩德。’曹操非常高兴,命令左右开始敬酒。
饮酒到半夜,曹操酒喝得有些醉了,远远地指着南岸说:‘周瑜、鲁肃,不识天时!现在正好有投降的人,成为他们的心腹大患,这是天助我啊。’荀攸说:‘丞相不要说这些,恐怕会泄露出去。’曹操大笑说:‘在座各位和身边的侍从,都是我的心腹,说这些有什么关系!’他又指着夏口说:‘刘备、诸葛亮,你们不知道蝼蚁的力量,想要撼动泰山,多么愚蠢啊!’他对众将说:‘我今年五十四岁了,如果得到江南,心里很高兴。以前乔公和我关系很好,我知道他的两个女儿都有国色。后来没想到被孙策、周瑜娶走了。我现在在漳水上面新建了铜雀台,如果得到江南,我要娶二乔,安置在台上,来娱乐我的晚年,我的愿望就满足了。’说完大笑。唐代诗人杜牧有诗说:‘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曹操正在笑谈间,忽然听到南边有乌鸦飞来,鸣叫着飞走。曹操问:‘这乌鸦为什么晚上叫呢?’左右回答说:‘乌鸦看到月亮明亮,以为天亮了,所以离开树枝叫。’曹操又大笑。当时曹操已经喝醉了,于是拿起长矛站在船头上,把酒倒在江中,喝了三杯,横拿着长矛对众将说:‘我拿着这长矛,打败黄巾军、擒拿吕布、消灭袁术、收服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也。现在面对这样的景象,感到非常感慨。我要作首歌,你们一起和唱。’歌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皎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唱完,众人一起和唱,都欢笑起来。
忽然座位间一个人进来说:‘大军交战的时候,将士们用命的时候,丞相为什么说出这种不吉利的话呢?’曹操一看,原来是扬州刺史,沛国相人,姓刘,名馥,字元颖。刘馥从合肥起家,创立州治,聚集逃散的百姓,建立学校,广泛屯田,兴办教育,长期为曹操效力,立了很多功绩。当时曹操横拿着长矛问:‘我说的话有什么不吉利的?’刘馥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这是不吉利的话。’曹操大怒说:‘你怎敢败坏我的兴致!’举起长矛,刺死了刘馥。众人都惊呆了。宴会就此结束。
第二天,曹操酒醒了,非常后悔。刘馥的儿子刘熙,请求把父亲的尸体运回家乡安葬。曹操哭着说:‘我昨天因为醉酒误伤了你的父亲,后悔也来不及了。可以给你父亲以三公的厚礼安葬。’又拨军士护送灵柩,当天就运回家乡安葬。
第二天,水军都督毛玠、于禁来到帐下,请求说:“大小船只都已经连接好链条,停泊妥当。旌旗和作战工具,一样一样都准备好了。请丞相调遣,我们按期进军。”曹操来到水军中央的大战船上坐下,召集各位将领,一个个下达命令。水军和陆军分别用五色旗帜标识:水军中央是黄旗,由毛玠、于禁指挥;前军是红旗,由张郃指挥;后军是黑旗,由吕虔指挥;左军是青旗,由文聘指挥;右军是白旗,由吕通指挥;马步前军是红旗,由徐晃指挥;马步后军是黑旗,由李典指挥;马步左军是青旗,由乐进指挥;马步右军是白旗,由夏侯渊指挥。水陆两军的接应使是夏侯惇、曹洪;护卫往来监战的使是许褚、张辽。其余的勇将,各自按照队伍行动。命令下达完毕,水军营寨中敲响三通鼓,各队伍的战船,分别从不同的门出发。当天西北风突然刮起,各船升起风帆,冲破波浪,平稳如同一片平地。北军在船上,踊跃施展勇猛,刺枪使刀。前后左右的各军,旗帜不混乱。又有五十多只小船,来回巡逻督促。曹操站在将台上,观看调练,心中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必胜的方法;命令暂时收起帆幔,各队伍按顺序返回营寨。
曹操升帐对众谋士说:“如果不是天命帮助我,怎么能得到凤雏的妙计?铁索连接船只,果然像踏平地一样渡江。”程昱说:“船只都连接在一起,固然是稳定的;但对方如果用火攻,就难以回避了。不可不防备。”曹操大笑说:“程仲德虽然有远见,但还是有些地方没看到。”荀攸说:“仲德的话很对。丞相为什么笑他?”曹操说:“凡是使用火攻,必须借助风力。现在是隆冬时节,只有西风和北风,哪有东风和南风呢?我站在西北方向,他们的军队都在南岸,他们如果用火攻,就是烧自己的军队,我有什么可怕的?如果是十月的春天,我早就做好了准备。”众将领都跪拜说:“丞相的高见,我们比不上。”曹操看着众将领说:“青州、徐州、燕州、代州的士兵,不习惯乘船。现在不是这个计策,怎么能渡过大江的险境!”只见班部中两位将领挺身而出说:“小将虽然是幽州、燕州的人,也能乘船。现在愿意借二十只巡船,直到江口,夺旗击鼓回来,以显示北军也能乘船。”曹操看他们,原来是袁绍手下的旧将焦触、张南。曹操说:“你们都生长在北方,恐怕乘船不方便。江南的士兵,经常在水上活动,技艺熟练,你们不要轻率地将性命当作儿戏。”焦触、张南大喊说:“如果打不胜,甘愿接受军法!”曹操说:“战船都已经连接在一起,只有小船。每艘船可以容纳二十人,恐怕不方便接战。”焦触说:“如果用大船,那有什么奇怪的?请给我二十多只小船,我和张南各带一半,今天直接驶向江南水寨,一定要夺旗斩将回来。”曹操说:“我给你二十只船,派遣五百名精锐士兵,他们都擅长使用长枪和硬弩。明天天亮,将大营的船开到江面上,远远地摆开阵势。再派文聘也带领三十只巡船接应你们回来。”焦触、张南高兴地退下。
第二天,四更天开始做饭,五更天准备完毕,早听到水寨中擂鼓鸣金的声音。船都出寨,分布在水面上,长江上,青旗和红旗交杂。焦触、张南带领二十只哨船,穿过营寨出发,向江南进发。南岸的士兵隔夜听到鼓声震天,远远望见曹操在训练水军,侦察兵报告给周瑜。周瑜上山观看,曹操的军队已经收兵。第二天,忽然又听到震天的鼓声,士兵们急忙登上高处观望,只见有小船冲破波浪而来,急忙报告中军。周瑜问帐下:“谁敢先出?”韩当、周泰两人一起出来回答:“我愿意作为先锋去破敌。”周瑜很高兴,传令各营寨加强守备,不可轻举妄动。韩当、周泰各自带领五只哨船,分左右出发。焦触、张南凭借一股勇气,驾着小船飞快而来。韩当胸披铠甲,手持长枪,站在船头。焦触的船先到,就命令士兵向韩当的船射箭。韩当用盾牌遮挡。焦触挥舞长枪与韩当交战。韩当手起一枪,刺死了焦触。张南随后大喊着追赶过来。斜里周泰的船出现。张南手持长枪站在船头,两边箭矢乱射。周泰一手挽盾牌,一手提刀,两船相距七八尺,周泰就飞跃过去,手起刀落,将张南砍倒水中,乱杀驾船的士兵。众船急忙划桨返回。韩当、周泰催促船只追赶,到江中一半时,正好遇到文聘的船。两边船只摆开阵势,开始战斗。周瑜带领众将领站在山顶上,远远望见江北水面上排列着战船,旗帜鲜明,井然有序。回头看到文聘与韩当、周泰相持,韩当、周泰奋力攻击,文聘抵挡不住,回船逃跑,韩当、周泰急忙催促船只追赶。周瑜担心两人深入重地,就挥动白旗,命令众将领鸣金。韩当、周泰就划桨返回。周瑜在山顶上观看隔江的战船,全部进入水寨。周瑜回头对众将领说:“江北的战船像芦苇一样密集,曹操又多谋,我们应该用什么计策来打败他们?”众人还没来得及回答,突然看到曹军的营寨中,被风吹断中央的黄旗,飘入江中。周瑜大笑说:“这是不祥的征兆!”正在观看的时候,突然狂风大作,江中的波浪拍打着岸边。一阵风过后,刮起旗角拂过周瑜的脸。周瑜突然想起一件事,大叫一声,向后倒下,吐出鲜血。众将领急忙将他扶起,但周瑜已经人事不知。正是:一时忽笑又忽叫,难使南军破北军。
周瑜的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注解
宴长江曹操赋诗锁战船北军用武:宴长江:在长江上设宴;曹操赋诗:曹操即兴作诗;锁战船:用锁链固定战船;北军用武:北方的军队展示武力。
庞统:三国时期蜀汉的著名谋士,字士元,号凤雏。
徐庶:三国时期蜀汉的谋士,字元直,后因母亲被曹操所囚而离开刘备。
计:策略、计谋。
江南八十一州:指江南地区,八十一州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单位,此处泛指江南广大地区。
元直:徐庶的字,表示对其的尊敬。
散关:古代关隘名,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
许都:东汉末年曹操所建都城,位于今河南省许昌市。
韩遂、马腾:东汉末年的两位军阀,韩遂镇守西凉,马腾镇守凉州。
许昌:东汉末年曹操所建都城,位于今河南省许昌市。
曹操征南:曹操南征,即曹操对江南地区的军事行动。
铜雀台:曹操所建,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
二乔:指东吴孙策的妹妹孙尚香和孙权的妹妹孙尚香,因其美貌而闻名。
折戟沉沙铁未销: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形容英勇壮烈的战士。
东风不与周郎便: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指东风不助周瑜火攻成功。
槊:古代的一种长兵器,形似矛。
黄巾: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的一个分支,因头裹黄巾而得名。
吕布:东汉末年著名武将,以勇猛著称。
袁术: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军阀。
袁绍: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军阀。
辽东:东汉末年辽东郡,位于今辽宁省东部。
杜康: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此处代指酒。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形容思念之情。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形容宴会的欢乐。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诗经·周南·关雎》,比喻君主仁德,使天下归心。
刘馥:东汉末年曹操的部将,曾任扬州刺史。
合淝:今安徽省合肥市,古代合淝县。
水军都督:指负责水军事务的官员,相当于水军的最高指挥官。
帐下:指将军的帐篷内,表示在将军的指挥下。
旌旗战具:旌旗指军中的旗帜,战具指作战所需的武器装备。
克日进兵:指约定日期出发进攻。
五色旗号:古代军队中根据不同军种和职责使用不同颜色的旗帜,以示区分。
毛玠、于禁:毛玠和于禁均为三国时期曹操麾下的将领。
张郃、吕虔、文聘、吕通、徐晃、李典、乐进、夏侯渊:这些人均为曹操麾下的著名将领。
夏侯惇、曹洪:夏侯惇和曹洪也是曹操麾下的将领,负责水陆两军的接应。
许褚、张辽:许褚和张辽是曹操麾下的勇将,负责护卫和监战。
骁将:指勇猛的将领。
凤雏妙计:凤雏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小名,这里指诸葛亮的计谋。
铁索连舟:指用铁链将船只连接起来,以增强船只的稳定性。
隆冬之际:指冬季最寒冷的时候。
十月小春:指农历十月份,有时气候较暖和,如同春天。
班部中二将:指在行列中的两位将领。
幽、燕之人:幽、燕是古代的地理区域,这里指来自幽燕地区的将领。
哨船:用于巡逻和侦察的小型船只。
韩当、周泰:韩当和周泰是东吴的将领。
艨艟战船:古代的大型战船。
旗角:旗帜的尖端部分。
不省人事:指昏迷不醒,失去意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评注
次日,水军都督毛玠、于禁诣帐下,请曰:‘大小船只,俱已配搭连锁停当。旌旗战具,一一齐备。请丞相调遣,克日进兵。’
此段描述了水军都督毛玠、于禁向曹操请示水军准备情况,并请求曹操调遣。‘配搭连锁停当’、‘旌旗战具一一齐备’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水军严阵以待的景象,反映了曹操军队的严密组织和高效执行力。
操至水军中央大战船上坐定,唤集诸将,各各听令。水旱二军,俱分五色旗号:水军中央黄旗毛玠、于禁,前军红旗张郃,后军皂旗吕虔,左军青旗文聘,右军白旗吕通;马步前军红旗徐晃,后军皂旗李典,左军青旗乐进,右军白旗夏侯渊。
曹操坐在中央大战船上,召集诸将听令,并详细布置了水陆两军的旗帜和将领。这一段描绘了曹操的权威和军事才能,同时也展现了军队的规模和编制。五色旗号和将领的排列,体现了中国古代军队的等级制度和色彩象征意义。
水陆路都接应使:夏侯惇、曹洪;护卫往来监战使:许褚、张辽。其余骁将,各依队伍。
此处提到了水陆路都接应使和护卫往来监战使,以及其余骁将的安排,进一步展现了曹操对军队的精细管理和调度能力。同时,‘各依队伍’也说明了军队的有序性和纪律性。
令毕,水军寨中发擂三通,各队伍战船,分门而出。
‘发擂三通’象征着军队的出发,‘分门而出’则展现了军队的有序行进。这一段描述了军队的出发仪式,强调了军队的纪律性和统一性。
是日西北风骤起,各船拽起风帆,冲波激浪,稳如平地。
此段描绘了西北风骤起,各船乘风破浪,稳如平地的景象。‘稳如平地’表现了水军士兵的技艺和船只的坚固,同时也反映了曹操军队的强大。
操立于将台之上,观看调练,心中大喜,以为必胜之法;教且收住帆幔,各依次序回寨。
曹操在将台上观看调练,心中大喜,认为这是必胜之法。‘教且收住帆幔’则体现了曹操的谨慎和细致。这一段描绘了曹操对军队的信心和谨慎态度。
操升帐谓众谋士曰:‘若非天命助吾,安得凤雏妙计?铁索连舟,果然渡江如履平地。’
曹操对众谋士说,如果不是天命相助,就不会有凤雏的妙计,铁索连舟确实可以轻松渡江。这一段反映了曹操对天命和智谋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天命和智谋的融合。
程昱曰:‘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
程昱提醒曹操,虽然船只连锁平稳,但对方可能会使用火攻,需要防范。这一段反映了古代军事思想中的火攻战术,以及将领之间的相互提醒和防范。
操大笑曰:‘程仲德虽有远虑,却还有见不到处。’
曹操大笑表示程昱虽然有远虑,但还有见不到的地方。这一段展现了曹操的自信和豁达,同时也体现了古代军事家之间的相互尊重和探讨。
荀攸曰:‘仲德之言甚是。丞相何故笑之?’
荀攸表示程昱的话很有道理,询问曹操为何笑。这一段反映了古代将领之间的相互支持和信任。
操曰:‘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惧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时,吾早已提备矣。’
曹操解释说,火攻需要借助风力,而现在是隆冬,不会有东风南风。曹操居于西北,对方若用火攻,只会烧自己的军队。这一段展现了曹操对天气和地理条件的巧妙运用,以及他对战争规律的深刻理解。
诸将皆拜伏曰:‘丞相高见,众人不及。’
众将都拜伏称颂曹操的高见,表示自己无法及之。这一段体现了曹操在军队中的威望和权威。
操顾诸将曰:‘青、徐、燕、代之众,不惯乘舟。今非此计,安能涉大江之险!’
曹操对众将说,青、徐、燕、代之人不习惯乘舟,如果不采取这个计策,就无法渡过大江的险阻。这一段反映了曹操对地理环境和士兵习惯的考虑,以及他对军事策略的灵活运用。
只见班部中二将挺身出曰:‘小将虽幽、燕之人,也能乘舟。今愿借巡船二十只,直至江口,夺旗鼓而还,以显北军亦能乘舟也。’
两位幽、燕之地的将领挺身而出,表示愿意乘舟至江口夺旗鼓而还,以展示北军也能乘舟。这一段展现了士兵的勇敢和忠诚,同时也反映了曹操军队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操视之,乃袁绍手下旧将焦触、张南也。
曹操认出这两位将领是袁绍手下的旧将焦触和张南。这一段反映了曹操对敌军将领的了解和记忆,以及他对敌军的警惕。
操曰:‘汝等皆生长北方,恐乘舟不便。江南之兵,往来水上,习练精熟,汝勿轻以性命为儿戏也。’
曹操提醒焦触和张南,他们生长于北方,可能不习惯乘舟,而江南之兵习练精熟,不要轻率行事。这一段展现了曹操对士兵生命的尊重和关怀。
焦触、张南大叫曰:‘如其不胜,甘受军法!’
焦触和张南表示,如果失败,愿意接受军法处置。这一段展现了士兵的忠诚和勇敢,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军队的严明纪律。
操曰:‘战船尽已连锁,惟有小舟。每舟可容二十人,只恐未便接战。’
曹操表示战船已经连锁,只有小舟,每舟只能容纳二十人,可能不适合接战。这一段反映了曹操对战争形势的准确判断和对士兵安全的考虑。
触曰:‘若用大船,何足为奇?乞付小舟二十余只,某与张南各引一半,只今日直抵江南水寨,须要夺旗斩将而还。’
焦触表示,如果使用大船,那就不足为奇。他请求曹操给予二十余只小舟,他和张南各领一半,今日直抵江南水寨,夺旗斩将而还。这一段展现了士兵的豪迈和决心,同时也反映了曹操军队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操曰:‘吾与汝二十只船,差拨精锐军五百人,皆长枪硬弩。到来日天明,将大寨船出到江面上,远为之势。更差文聘亦领三十只巡船接应汝回。’
曹操同意焦触和张南的请求,给予他们二十只船和五百精锐士兵,并安排文聘领三十只巡船接应。这一段展现了曹操对士兵的信任和对战争的周密部署。
焦触、张南欣喜而退。
焦触和张南欣喜地退下。这一段展现了士兵对胜利的渴望和对曹操的信任。
次日,四更造饭,五更结束已定,早听得水寨中擂鼓鸣金。
此段描述了士兵们早起造饭、结束准备,以及水寨中擂鼓鸣金的场景,展现了古代军队的紧张和纪律。
船皆出寨,分布水面,长江一带,青红旗号交杂。
士兵们将船驶出寨子,分布在江面上,旗帜交杂,展现了古代水战的激烈和混乱。
焦触、张南领哨船二十只,穿寨而出,望江南进发。
焦触和张南带领二十只哨船,穿寨而出,向江南进发。这一段展现了士兵的勇敢和决心。
却说南岸隔夜听得鼓声喧震,遥望曹操调练水军,探事人报知周瑜。
南岸的士兵听到了鼓声,看到曹操在调练水军,探事人将情况报告给了周瑜。这一段展现了古代军事信息的传递和将领之间的协同作战。
瑜往山顶观之,操军已收回。
周瑜前往山顶观察,发现曹操的军队已经收回。这一段展现了周瑜的警惕和观察力。
次日,忽又闻鼓声震天,军士急登高观望,见有小船冲波而来,飞报中军。
第二天,突然听到鼓声震天,士兵们急忙登高观望,发现有小船冲波而来,迅速报告给了中军。这一段展现了战争的紧张和快速反应。
周瑜问帐下:‘谁敢先出?’韩当、周泰二人齐出曰:‘某当权为先锋破敌。’
周瑜询问部下谁敢先出,韩当和周泰表示愿意担任先锋破敌。这一段展现了将领的勇敢和忠诚。
瑜喜,传令各寨严加守御,不可轻动。
周瑜很高兴,下令各寨加强守御,不可轻举妄动。这一段展现了周瑜的谨慎和策略。
韩当、周泰各引哨船五只,分左右而出。
韩当和周泰各带领五只哨船,分左右而出。这一段展现了古代水战的战术和部署。
却说焦触、张南凭一勇之气,飞棹小船而来。
焦触和张南凭借勇气,驾驶小船飞快而来。这一段展现了士兵的勇敢和决心。
韩当胸披掩心,手执长枪,立于船头。
韩当身穿胸披,手持长枪,站在船头。这一段展现了古代士兵的装备和姿态。
焦触船先到,便命军士乱箭望韩当船上射来。
焦触的船先到,命令士兵向韩当的船射箭。这一段展现了古代水战的激烈和残酷。
当用牌遮隔。
韩当用盾牌遮挡。这一段展现了士兵的防御技巧。
焦触捻长枪与韩当交锋。
焦触挥舞长枪与韩当交战。这一段展现了古代战争的直接性和残酷性。
当手起一枪,刺死焦触。
韩当一枪刺死了焦触。这一段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英雄主义。
张南随后大叫赶来。
张南随后大声呼喊追来。这一段展现了士兵的勇敢和决心。
隔斜里周泰船出。
周泰的船从斜里冲出。这一段展现了古代水战的战术和机动性。
张南挺枪立于船头,两边弓矢乱射。
张南手持长枪站在船头,两边弓箭乱射。这一段展现了古代水战的激烈和混乱。
周泰一臂挽牌,一手提刀,两船相离七八尺,泰即飞身一跃,直跃过张南船上,手起刀落,砍张南于水中。
周泰一手挽牌,一手提刀,两船相距七八尺,他飞身一跃,跃过张南的船,一刀砍死了张南。这一段展现了古代士兵的英勇和技艺。
乱杀驾舟军士。
周泰乱杀驾舟的士兵。这一段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混乱。
众船飞棹急回。
士兵们急忙划船返回。这一段展现了古代水战的紧张和迅速。
韩当、周泰催船追赶,到半江中,恰与文聘船相迎。
韩当和周泰催促船只追赶,在江中半途遇到了文聘的船。这一段展现了古代水战的协同作战和快速反应。
两边便摆定船厮杀。
双方摆开阵势,开始激烈的船战。这一段展现了古代水战的激烈和残酷。
周瑜引众将立于山顶,遥望江北水面艨艟战船,排合江上,旗帜号带,皆有次序。
周瑜带领众将站在山顶,远望江北的水面艨艟战船,排列整齐,旗帜和号带井然有序。这一段展现了周瑜的观察力和对敌军情况的了解。
回看文聘与韩当、周泰相持,韩当、周泰奋力攻击,文聘抵敌不住,回船而走,韩、周二人,急催船追赶。
周瑜回望文聘与韩当、周泰的战斗,韩当和周泰奋力攻击,文聘抵挡不住,回船而逃,韩当和周泰急忙催促船只追赶。这一段展现了古代水战的激烈和将领之间的协同作战。
周瑜恐二人深入重地,便将白旗招飐,令众鸣金。
周瑜担心韩当和周泰深入敌军重地,便挥舞白旗,命令众人鸣金。这一段展现了周瑜的谨慎和指挥能力。
二人乃挥棹而回。
韩当和周泰挥动船桨返回。这一段展现了古代水战的紧张和迅速。
周瑜于山顶看隔江战船,尽入水寨。
周瑜站在山顶,观察隔江的战船,发现它们全部进入了水寨。这一段展现了周瑜的观察力和对战争形势的掌控。
瑜顾谓众将曰:‘江北战船如芦苇之密,操又多谋,当用何计以破之?’
周瑜回头对众将说:‘江北的战船如同芦苇一样密集,曹操又多谋,我们应该用什么计策来破敌?’这一段展现了周瑜的谋略和决策能力。
众未及对,忽见曹军寨中,被风吹折中央黄旗,飘入江中。
众将还没有回答,突然看到曹军的寨中,被风吹折了中央的黄旗,飘入了江中。这一段展现了战争的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
瑜大笑曰:‘此不祥之兆也!’
周瑜大笑说:‘这是不祥之兆!’这一段展现了周瑜对战争形势的敏感和预知能力。
正观之际,忽狂风大作,江中波涛拍岸。
正当周瑜观察之际,突然狂风大作,江中的波涛拍打着岸边。这一段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不可预测性。
一阵风过,刮起旗角于周瑜脸上拂过。
一阵风吹过,旗角拂过了周瑜的脸。这一段展现了战争的紧张和危险。
瑜猛然想起一事在心,大叫一声,往后便倒,口吐鲜血。
周瑜突然想起一件事,大叫一声,向后倒下,口吐鲜血。这一段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将领的牺牲。
诸将急救起时,却早不省人事。
众将急忙将他扶起,但周瑜已经失去了知觉。这一段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将领的牺牲。
正是:一时忽笑又忽叫,难使南军破北军。
这里用诗句总结了周瑜的遭遇,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将领的无奈。
毕竟周瑜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最后以悬念的方式结束,引导读者继续阅读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