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罗贯中(约1330年-1400年),元代文学家,历史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小说创作。
年代:成书于元代(约14世纪)。
内容简要:《三国演义》是基于三国历史背景创作的历史小说,讲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兴起、争霸和衰败的故事。书中通过众多历史人物的塑造,展现了权谋、军事、政治、忠诚与背叛的复杂关系。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人物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英雄形象。小说不仅涉及大量的战斗场面,也展示了许多智谋、策略和领导力,探讨了英雄与权谋、忠诚与背叛、仁义与权力等主题,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深远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与文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原文
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
却说周瑜闻诸葛瑾之言,转恨孔明,存心欲谋杀之。
次日,点齐军将,入辞孙权。
权曰:‘卿先行,孤即起兵继后。’
瑜辞出,与程普、鲁肃领兵起行,便邀孔明同住。
孔明欣然从之。
一同登舟,驾起帆樯,迤逦望夏口而进。
离三江口五六十里,船依次第歇定。
周瑜在中央下寨,岸上依西山结营,周围屯住。
孔明只在一叶小舟内安身。
周瑜分拨已定,使人请孔明议事。
孔明至中军帐,叙礼毕,瑜曰:‘昔曹操兵少,袁绍兵多,而操反胜绍者,因用许攸之谋,先断乌巢之粮也。’
今操兵八十三万,我兵只五六万,安能拒之?亦必须先断操之粮,然后可破。
我已探知操军粮草,俱屯于聚铁山。
先生久居汉上,熟知地理。
敢烦先生与关、张、子龙辈——吾亦助兵千人——星夜往聚铁山断操粮道。
彼此各为主人之事,幸勿推调。
孔明暗思:‘此因说我不动,设计害我。我若推调,必为所笑。不如应之,别有计议。’
乃欣然领诺。
瑜大喜。
孔明辞出。
鲁肃密谓瑜曰:‘公使孔明劫粮,是何意见?’
瑜曰:‘吾欲杀孔明,恐惹人笑,故借曹操之手杀之,以绝后患耳。’
肃闻言,乃往见孔明,看他知也不知。
只见孔明略无难色,整点军马要行。
肃不忍,以言挑之曰:‘先生此去可成功否?’
孔明笑曰:‘吾水战、步战、马战、车战,各尽其妙,何愁功绩不成,非比江东公与周郎辈止一能也。’
肃曰:‘吾与公瑾何谓一能?’
孔明曰:‘吾闻江南小儿谣言云:‘伏路把关饶子敬,临江水战有周郎。’公等于陆地但能伏路把关;周公瑾但堪水战,不能陆战耳。’
肃乃以此言告知周瑜。
瑜怒曰:‘何欺我不能陆战耶!不用他去!我自引一万马军,往聚铁山断操粮道:’
肃又将此言告孔明。
孔明笑曰:‘公瑾令吾断粮者,实欲使曹操杀吾耳。吾故以片言戏之,公瑾便容纳不下。’
目今用人之际,只愿吴侯与刘使君同心,则功可成;如各相谋害,大事休矣。
操贼多谋,他平生惯断人粮道,今如何不以重兵提备?公瑾若去,必为所擒。
今只当先决水战,挫动北军锐气,别寻妙计破之。
望子敬善言以告公瑾为幸。
鲁肃遂连夜回见周瑜,备述孔明之言。
瑜摇首顿足曰:‘此人见识胜吾十倍,今不除之,后必为我国之祸!’
肃曰:‘今用人之际,望以国家为重。且待破曹之后,图之未晚。’
瑜然其说。
却说玄德分付刘琦守江夏,自领众将引兵往夏口。
遥望江南岸旗幡隐隐,戈戟重重,料是东吴已动兵矣,乃尽移江夏之兵,至樊口屯紥。
玄德聚众曰:‘孔明一去东吴,杳无音信,不知事体如何。谁人可去探听虚实回报?’
糜竺曰:‘竺愿往。’
玄德乃备羊酒礼物,令糜竺至东吴,以犒军为名,探听虚实。
竺领命,驾小舟顺流而下,径至周瑜大寨前。
军士入报周瑜,瑜召入。
竺再拜,致玄德相敬之意,献上酒礼。
瑜受讫,设宴款待糜竺。
竺曰:‘孔明在此已久,今愿与同回。’
瑜曰:‘孔明方与我同谋破曹,岂可便去?吾亦欲见刘豫州,共议良策;奈身统大军,不可暂离。若豫州肯枉驾来临,深慰所望。’
竺应诺,拜辞而回。
肃问瑜曰:‘公欲见玄德,有何计议?’
瑜曰:‘玄德世之枭雄,不可不除。吾今乘机诱至杀之,实为国家除一后患。’
鲁肃再三劝谏,瑜只不听,遂传密令:‘如玄德至,先埋伏刀斧手五十人于壁衣中,看吾掷杯为号,便出下手。’
却说糜竺回见玄德,具言周瑜欲请主公到彼面会,别有商议。
玄德便教收拾快船一只,只今便行。
云长谏曰:‘周瑜多谋之士,又无孔明书信,恐其中有诈,不可轻去。’
玄德曰:‘我今结东吴以共破曹操,周郎欲见我,我若不往,非同盟之意。两相猜忌,事不谐矣。’
云长曰:‘兄长若坚意要去,弟愿同往。’
张飞曰:‘我也跟去。’
玄德曰:‘只云长随我去。翼德与子龙守寨。简雍固守鄂县。我去便回。’
分付毕,即与云长乘小舟,并从者二十余人,飞棹赴江东。
玄德观看江东艨艟战舰、旌旗甲兵,左右分布整齐,心中甚喜。
军士飞报周瑜:‘刘豫州来了。’
瑜问:‘带多少船只来?’
军士答曰:‘只有一只船,二十余从人。’
瑜笑曰:‘此人命合休矣!’
乃命刀斧手先埋伏定,然后出寨迎接。
玄德引云长等二十余人,直到中军帐,叙礼毕,瑜请玄德上坐。
玄德曰:‘将军名传天下,备不才,何烦将军重礼?’
乃分宾主而坐。
周瑜设宴相待。
且说孔明偶来江边,闻说玄德来此与都督相会,吃了一惊,急入中军帐窃看动静。
只见周瑜面有杀气,两边壁衣中密排刀斧手。
孔明大惊曰:‘似此如之奈何?’
回视玄德,谈笑自若;却见玄德背后一人,按剑而立,乃云长也。
孔明喜曰:‘吾主无危矣。’
遂不复入,仍回身至江边等候。
周瑜与玄德饮宴,酒行数巡,瑜起身把盏,猛见云长按剑立于玄德背后,忙问何人。
玄德曰:‘吾弟关云长也。’
瑜惊曰:‘非向日斩颜良、文丑者乎?’
玄德曰:‘然也。’
瑜大惊,汗流满背,便斟酒与云长把盏。
少顷,鲁肃入。
玄德曰:‘孔明何在?烦子敬请来一会。’
瑜曰:‘且待破了曹操,与孔明相会未迟。’
玄德不敢再言。
云长以目视玄德。
玄德会意,即起身辞瑜曰:‘备暂告别。即日破敌收功之后,专当叩贺。’
瑜亦不留,送出辕门。
玄德别了周瑜,与云长等来至江边,只见孔明已在舟中。
玄德大喜。
孔明曰:‘主公知今日之危乎?’
玄德愕然曰:‘不知也。’
孔明曰:‘若无云长,主公几为周郎所害矣。’
玄德方才省悟,便请孔明同回樊口。
孔明曰:‘亮虽居虎口,安如泰山。今主公但收拾船只军马候用。以十一月二十甲子日后为期,可令子龙驾小舟来南岸边等候。切勿有误。’
玄德问其意。
孔明曰:‘但看东南风起,亮必还矣。’
玄德再欲问时,孔明催促玄德作速开船。
言讫自回。
玄德与云长及从人开船,行不数里,忽见上流头放下五六十只船来。
船头上一员大将,横矛而立,乃张飞也。
因恐玄德有失,云长独力难支,特来接应。
于是三人一同回寨,不在话下。
却说周瑜送了玄德,回至寨中,鲁肃入问曰:‘公既诱玄德至此,为何又不下手?’
瑜曰:‘关云长,世之虎将也,与玄德行坐相随,吾若下手,他必来害我。’
肃愕然。
忽报曹操遣使送书至。
瑜唤入。
使者呈上书看时,封面上判云:‘汉大丞相付周都督开拆。’
瑜大怒,更不开看,将书扯碎,掷于地下,喝斩来使。
肃曰:‘两国相争,不斩来使。’
瑜曰:‘斩使以示威!’
遂斩使者,将首级付从人持回。
随令甘宁为先锋,韩当为左翼,蒋钦为右翼。
瑜自部领诸将接应。
来日四更造饭,五更开船,鸣鼓呐喊而进。
却说曹操知周瑜毁书斩使,大怒,便唤蔡瑁、张允等一班荆州降将为前部,操自为后军,催督战船,到三江口。
早见东吴船只,蔽江而来。
为首一员大将,坐在船头上大呼曰:‘吾乃甘宁也!谁敢来与我决战?’
蔡瑁令弟蔡□前进。
两船将近,甘宁拈弓搭箭,望蔡熏射来,应弦而倒。
宁驱船大进,万弩齐发。
曹军不能抵当。
右边蒋钦,左边韩当,直冲入曹军队中。
曹军大半是青、徐之兵,素不习水战,大江面上,战船一摆,早立脚不住。
甘宁等三路战船,纵横水面。
周瑜又催船助战。
曹军中箭着炮者,不计其数,从巳时直杀到未时。
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
曹军败回。
操登旱寨,再整军士,唤蔡瑁、张允责之曰:‘东吴兵少,反为所败,是汝等不用心耳!’
蔡瑁曰:‘荆州水军,久不操练;青、徐之军,又素不习水战。故尔致败。今当先立水寨,令青、徐军在中,荆州军在外,每日教习精熟,方可用之。’
操曰:‘汝既为水军都督,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
于是张、蔡二人,自去训练水军。
沿江一带分二十四座水门,以大船居于外为城郭,小船居于内,可通往来,至晚点上灯火,照得天心水面通红。
旱寨三百余里,烟火不绝。
却说周瑜得胜回寨,犒赏三军,一面差人到吴侯处报捷。
当夜瑜登高观望,只见西边火光接天。
左右告曰:‘此皆北军灯火之光也。’
瑜亦心惊。
次日,瑜欲亲往探看曹军水寨,乃命收拾楼船一只,带着鼓乐,随行健将数员,各带强弓硬弩,一齐上船迤逦前进。
至操寨边,瑜命下了矴石,楼船上鼓乐齐奏。
瑜暗窥他水寨,大惊曰:‘此深得水军之妙也!’
问:‘水军都督是谁?’
左右曰:‘蔡瑁、张允。’
瑜思曰:‘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战,吾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
正窥看间,早有曹军飞报曹操,说:‘周瑜偷看吾寨。’
操命纵船擒捉。
瑜见水寨中旗号动,急教收起矴石,两边四下一齐轮转橹棹,望江面上如飞而去。
比及曹寨中船出时,周瑜的楼船已离了十数里远,追之不及,回报曹操。
操问众将曰:‘昨日输了一阵,挫动锐气;今又被他深窥吾寨。吾当作何计破之?’
言未毕,忽帐下一人出曰:‘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
曹操大喜,视之,乃九江人,姓蒋,名干,字子翼,现为帐下幕宾。
操问曰:‘子翼与周公瑾相厚乎?’
干曰:‘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
操问:‘要将何物去?’
干曰:‘只消一童随往,二仆驾舟,其余不用。’
操甚喜,置酒与蒋干送行。
干葛巾布袍,驾一只小舟,径到周瑜寨中,命传报:‘故人蒋干相访。’
周瑜正在帐中议事,闻将干至,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
遂与众将附耳低言,如此如此。
众皆应命而去。
瑜整衣冠,引从者数百,皆锦衣花帽,前后簇拥而出。
蒋干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来。
瑜拜迎之。
干曰:‘公瑾别来无恙!’
瑜曰:‘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耶?’
干愕然曰:‘吾久别足下,特来叙旧,奈何疑我作说客也?’
瑜笑曰:‘吾虽不及师旷之聪,闻弦歌而知雅意。’
干曰:‘足下待故人如此,便请告退。’
瑜笑而挽其臂曰:‘吾但恐兄为曹氏作说客耳。既无此心,何速去也?’
遂同入帐。
叙礼毕,坐定,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须臾,文官武将,各穿锦衣;帐下偏裨将校,都披银铠:分两行而入。
瑜都教相见毕,就列于两傍而坐。
大张筵席,奏军中得胜之乐,轮换行酒。
瑜告众官曰:‘此吾同窗契友也。虽从江北到此,却不是曹家说客。公等勿疑。’
遂解佩剑付太史慈曰:‘公可佩我剑作监酒:今日宴饮,但叙朋友交情;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
太史慈应诺,按剑坐于席上。
蒋干惊愕,不敢多言。
周瑜曰:‘吾自领军以来,滴酒不饮;今日见了故人,又无疑忌,当饮一醉。’
说罢,大笑畅饮。
座上觥筹交错。
饮至半酣,瑜携干手,同步出帐外。
左右军士,皆全装惯带,持戈执戟而立。
瑜曰:‘吾之军士,颇雄壮否?’
干曰:‘真熊虎之士也,’
瑜又引干到帐后一望,粮草堆如山积。
瑜曰:‘吾之粮草,颇足备否?’
干曰:‘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瑜佯醉大笑曰:‘想周瑜与子翼同学业时,不曾望有今日。’
干曰:‘以吾兄高才,实不为过。’
瑜执干手曰:‘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
言罢大笑。
蒋干面如土色。
瑜复携干入帐,会诸将再饮;因指诸将曰:‘此皆江东之英杰。今日此会,可名‘群英会’。’
饮至天晚,点上灯烛,瑜自起舞剑作歌。
歌曰:‘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歌罢,满座欢笑。
至夜深,干辞曰:‘不胜酒力矣。’
瑜命撤席,诸将辞出。
瑜曰:‘久不与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
于是佯作大醉之状,携干入帐共寝。
瑜和衣卧倒,呕吐狼藉。
蒋干如何睡得着?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起视残灯尚明。
看周瑜时,鼻息如雷。
干见帐内桌上,堆着一卷文书,乃起床偷视之,却都是往来书信。
内有一封,上写‘蔡瑁张允谨封。’
干大惊,暗读之。
书略曰:‘某等降曹,非图仕禄,迫于势耳。今已赚北军困于寨中,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早晚人到,便有关报。幸勿见疑。先此敬覆。’
干思曰:‘原来蔡瑁、张允结连东吴!’
遂将书暗藏于衣内。
再欲检看他书时,床上周瑜翻身,干急灭灯就寝。
瑜口内含糊曰:‘子翼,我数日之内,教你看操贼之首!’
干勉强应之。
瑜又曰:‘子翼,且住!……教你看操贼之首!……’
及干问之,瑜又睡着。
干伏于床上,将近四更,只听得有人入帐唤曰:‘都督醒否?’
周瑜梦中做忽觉之状,故问那人曰:‘床上睡着何人?’
答曰:‘都督请子翼同寝,何故忘却?’
瑜懊悔曰:‘吾平日未尝饮醉;昨日醉后失事,不知可曾说甚言语?’
那人曰:‘江北有人到此。’
瑜喝:‘低声!’便唤:‘子翼。’
蒋干只妆睡着。
瑜潜出帐。
干窃听之,只闻有人在外曰:‘张、蔡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
后面言语颇低,听不真实。
少顷,瑜入帐,又唤:‘子翼。’
蒋干只是不应,蒙头假睡。
瑜亦解衣就寝。
干寻思:‘周瑜是个精细人,天明寻书不见,必然害我。’
睡至五更,干起唤周瑜;瑜却睡着。
干戴上巾帻,潜步出帐,唤了小童,径出辕门。
军士问:‘先生那里去?’
干曰:‘吾在此恐误都督事,权且告别。’
军士亦不阻当。
干下船,飞棹回见曹操。
操问:‘子翼干事若何?’
干曰:‘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词所能动也。’
操怒曰:‘事又不济,反为所笑!’
干曰:‘虽不能说周瑜,却与丞相打听得一件事。乞退左右。’
干取出书信,将上项事逐一说与曹操。
操大怒曰:‘二贼如此无礼耶!’
即便唤蔡瑁、张允到帐下。
操曰:‘我欲使汝二人进兵。’
瑁曰:‘军尚未曾练熟,不可轻进。’
操怒曰:‘军若练熟,吾首级献于周郎矣!’
蔡、张二人不知其意,惊慌不能回答。
操喝武士推出斩之。
须臾,献头帐下,操方省悟曰:‘吾中计矣!’
后人有诗叹曰:‘曹操奸雄不可当,一时诡计中周郎。蔡张卖主求生计,谁料今朝剑下亡!’
众将见杀了张、蔡二人,入问其故。
操虽心知中计,却不肯认错,乃谓众将曰:‘二人怠慢军法,吾故斩之。’
众皆嗟呀不已。
操于众将内选毛玠、于禁为水军都督,以代蔡、张二人之职。
细作探知,报过江东。
周瑜大喜曰:‘吾所患者,此二人耳。今既剿除,吾无忧矣。’
肃曰:‘都督用兵如此,何愁曹贼不破乎!’
瑜曰:‘吾料诸将不知此计,独有诸葛亮识见胜我,想此谋亦不能瞒也。子敬试以言挑之,看他知也不知,便当回报。’
正是:‘还将反间成功事,去试从旁冷眼人。’
未知肃去问孔明还是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译文
周瑜听说了诸葛瑾的话,转而恨上了诸葛亮,心里想谋杀他。第二天,他召集了军队将领,去向孙权辞行。孙权说:“你先走,我马上起兵随后。”周瑜辞别出来,和程普、鲁肃一起领兵出发,便邀请诸葛亮一起住。诸葛亮欣然同意。他们一起登上船,扬起帆,缓缓地向夏口进发。离三江口五六十里,船只依次停下休息。周瑜在中央扎营,岸上靠着西山设营,周围驻扎下来。诸葛亮只在一叶小船上安顿下来。
周瑜分派好任务后,派人请诸葛亮议事。诸葛亮来到中军帐,行礼完毕,周瑜说:“以前曹操兵力少,袁绍兵力多,但曹操反而胜过袁绍,是因为他采用了许攸的计策,先切断了乌巢的粮草。现在曹操有八十三万兵力,我们只有五六万,怎么能抵挡呢?也必须先切断曹操的粮草,然后才能打败他。我已经探知曹操的粮草都囤积在聚铁山。先生长期居住在汉上,对地理很熟悉。敢烦先生和关羽、张飞、赵云等人——我也要派一千士兵协助——星夜前往聚铁山切断曹操的粮道。我们各自为主人效力,希望不要推辞。”诸葛亮暗自思量:“这是因为我不动,他们设计来害我。如果我推辞,一定会被他们嘲笑。不如答应他们,再另作打算。”于是欣然答应。周瑜非常高兴。诸葛亮辞别出来。鲁肃私下对周瑜说:“您派诸葛亮去劫粮,是什么意思?”周瑜说:“我想杀诸葛亮,但又怕被人嘲笑,所以借曹操的手来杀他,以绝后患。”鲁肃听了这话,就去见诸葛亮,看他是否知道这件事。只见诸葛亮毫无难色,正在整理军队准备出发。鲁肃不忍心,用话试探他说:“先生此去能成功吗?”诸葛亮笑着说:“我无论是水战、步战、马战还是车战,都能运用自如,何必担心不能成功,不像江东的周瑜只能擅长水战,不能擅长陆战。”
鲁肃就把这番话告诉了周瑜。周瑜生气地说:“怎么能说我不能陆战呢!不用他去!我自己带一万骑兵去聚铁山切断曹操的粮道。”鲁肃又把这话告诉了诸葛亮。诸葛亮笑着说:“周瑜让我去切断粮道,其实是想让曹操杀了我。我故意用几句话戏弄他,周瑜就忍不住了。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只希望吴侯和刘使君同心协力,才能成功;如果各自图谋陷害,大事就完了。曹操多谋,他一生擅长切断别人的粮道,现在怎么不重兵防备?周瑜如果去,一定会被擒。现在我们应当先决一死战,挫败北军的锐气,再寻找其他妙计来打败他们。希望子敬好言相劝周瑜。”鲁肃于是连夜回去见周瑜,详细讲述了诸葛亮的话。周瑜摇头顿足说:“这个人的见识比我高出十倍,现在不除掉他,以后一定会成为我国的祸害!”鲁肃说:“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希望您以国家为重。等打败曹操之后,再图谋他也不晚。”周瑜同意了这个建议。
刘备吩咐刘琦守江夏,自己带领众将引兵前往夏口。远远望去,江南岸旗帜隐约,戈戟林立,料想是东吴已经出兵了,于是把江夏的军队全部移到樊口驻扎。刘备召集众人说:“孔明一去东吴,音信全无,不知道事情怎么样了。谁可以去探听虚实并回报?”糜竺说:“我愿意去。”刘备就准备了羊酒礼物,让糜竺去东吴,以犒军为名,探听虚实。糜竺领命,驾着小船顺流而下,直接来到周瑜的大营前。士兵进去报告周瑜,周瑜召他进来。糜竺再次拜见,表达了刘备的敬意,献上了酒礼。周瑜接受了礼物,设宴款待糜竺。糜竺说:“孔明在这里已经很久了,现在愿意和他一起回去。”周瑜说:“孔明刚刚和我一起策划破曹,怎么能就这样离开呢?我也想见刘备,共同商议良策;但因为我统领大军,不能暂时离开。如果刘备肯屈尊前来,我会非常高兴。”糜竺答应下来,告辞而回。鲁肃问周瑜:“您想见刘备,有什么计议?”周瑜说:“刘备是世上的枭雄,不可不除。我现在趁机会诱他来杀他,实际上是为了国家除去一个后患。”鲁肃再三劝谏,但周瑜不听,于是传下密令:“如果刘备来了,先在壁衣中埋伏五十名刀斧手,看我掷杯为号,就出来动手。”
刘备回到江夏,告诉了糜竺周瑜的意图。刘备便让准备一艘快船,立刻出发。关羽劝阻说:“周瑜是个多谋的人,又没有孔明的书信,恐怕其中有诈,不可轻率前往。”刘备说:“我现在与东吴结盟共同对抗曹操,周瑜想见我,我如果不去,就不是同盟的意思。互相猜疑,事情就办不成了。”关羽说:“如果兄长坚持要去,我愿意同往。”张飞也说:“我也跟去。”刘备说:“只让云长跟我去。翼德和子龙守寨。简雍坚守鄂县。我去就去,马上回来。”安排好后,刘备就和关羽乘小船,带着二十多个随从,划船前往江东。刘备看到江东的战舰、旌旗和甲兵,左右分布整齐,心中非常高兴。士兵飞报周瑜:“刘备来了。”周瑜问:“他带了多少船只来?”士兵回答:“只有一艘船,二十多个随从。”周瑜笑着说:“这个人命该如此!”于是命人先埋伏好刀斧手,然后出营迎接。刘备带着关羽等二十多人,一直来到中军帐,行礼完毕,周瑜请刘备上座。刘备说:“将军的名声传遍天下,我是不才,何必如此重礼?”于是宾主分坐。周瑜设宴款待。
孔明偶然来到江边,听说刘备来此与周瑜相会,吃了一惊,急忙进入中军帐窥探动静。只见周瑜面带杀气,两边壁衣中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刀斧手。孔明大惊说:“这可怎么办?”回头看看刘备,却谈笑自若;却见刘备背后站着一个人,按剑而立,是关羽。孔明高兴地说:“我主无恙了。”于是不再进去,转身回到江边等候。
周瑜和刘备一起喝酒,喝了几轮,周瑜站起来举杯,突然看到关羽手持剑站在刘备身后,便急忙问是谁。刘备说:“这是我弟弟关羽。”周瑜惊讶地说:“难道不是之前斩杀颜良、文丑的那个人吗?”刘备回答:“是的。”周瑜非常惊讶,背上都是汗,于是倒酒给关羽举杯。过了一会儿,鲁肃进来了。刘备说:“诸葛亮在哪里?麻烦你去请他一起来。”周瑜说:“等我们打败曹操后再和诸葛亮见面也不迟。”刘备不敢再说话。关羽用眼睛看着刘备。刘备明白了他的意思,就起身告别周瑜说:“我暂时先走了。等打败敌人立功之后,我一定会来祝贺。”周瑜也没有挽留,送他出了营门。刘备和关羽等人来到江边,只见诸葛亮已经在船上。刘备非常高兴。
诸葛亮说:“主公知道今天的危险吗?”刘备惊讶地说:“不知道。”诸葛亮说:“如果没有关羽,主公几乎被周瑜害了。”刘备这才恍然大悟,就请诸葛亮一起回樊口。诸葛亮说:“我虽然身处险境,但安全得像泰山一样。现在主公只需整理船只和军队,准备使用。以十一月二十甲子日为期限,可以派赵云驾小船到南岸等候。千万不要出错。”刘备问他是什么意思。诸葛亮说:“只要看到东南风起,我一定会回来。”刘备还想问时,诸葛亮催促刘备赶快开船。说完后自己回去了。刘备和关羽以及随从开船,走了没几里路,忽然看到上游放下五六十只船来。船头上站着一位大将,手持长矛站立,是张飞。因为担心刘备有失,关羽一个人难以支撑,特意来接应。于是三人一起回到营地,不再多言。
周瑜送走了刘备,回到营地,鲁肃进来问:“你已经引诱刘备到这里了,为什么不下手?”周瑜说:“关羽是世上的猛将,和刘备形影不离,我如果动手,他一定会来对付我。”鲁肃惊讶。突然有人报告曹操派人送信来了。周瑜叫人进来。使者呈上信件,信封上写着:“汉大丞相付周都督开拆。”周瑜大怒,没有打开看,把信撕碎,扔在地上,命令斩杀使者。鲁肃说:“两国交战,不应该杀使者。”周瑜说:“杀使者是为了示威!”于是斩杀了使者,把首级交给随从带回去。随后命令甘宁为先锋,韩当为左翼,蒋钦为右翼。周瑜亲自率领众将接应。第二天四更造饭,五更开船,鸣鼓呐喊前进。
曹操知道周瑜毁书斩使,非常愤怒,便召唤蔡瑁、张允等一批荆州降将为前锋,曹操自己为后军,催促战船,到达三江口。早看到东吴的船只,遮天蔽日地开来。船头上坐着一位大将,大声呼喊:“我是甘宁!谁敢来和我决战?”蔡瑁命令弟弟蔡熏前进。两船靠近时,甘宁拉弓搭箭,射向蔡熏,箭矢射中,蔡熏应声倒下。甘宁驱船大进,万箭齐发。曹军无法抵挡。右边是蒋钦,左边是韩当,直接冲入曹军阵营。曹军大部分是青、徐的士兵,不习惯水战,大江上战船一摆动,就站立不稳。甘宁等三路战船,在水面纵横驰骋。周瑜又催促船只助战。曹军中箭和被炮击的,不计其数,从上午九点一直杀到下午一点。周瑜虽然得利,但担心寡不敌众,于是下令鸣金,收住船只。
曹军败回。曹操登上旱地营寨,重新整顿军队,召唤蔡瑁、张允责备他们说:“东吴兵力少,反而被他们打败,这是你们不用心啊!”蔡瑁说:“荆州水军很久没有操练了;青、徐的士兵,又向来不习惯水战。所以才会失败。现在应该先建立水寨,让青、徐军在内,荆州军在外,每天训练熟练,才能使用。”曹操说:“你既然是水军都督,可以自行决定,何必告诉我!”于是张、蔡二人,自己去了训练水军。沿江一带分设二十四座水门,用大船作为城郭,小船在内,可以通行,晚上点上灯火,照亮了天空和水面。
周瑜得胜回营,犒赏三军,一面派人到吴侯那里报捷。当天晚上,周瑜登上高处观望,只见西边火光冲天。左右告诉说:“这些都是北军的灯火之光。”周瑜也感到心惊。第二天,周瑜想要亲自去探看曹军的水寨,于是命令准备一艘楼船,带着鼓乐,带着几员勇将,都带着强弓硬弩,一起上船慢慢前进。到了曹操营寨边,周瑜命令放下锚石,楼船上鼓乐齐奏。周瑜暗中观察他的水寨,非常惊讶地说:“这深得水军之妙啊!”问:“水军都督是谁?”左右说:“蔡瑁、张允。”周瑜心想:“他们久居江东,熟悉水战,我必须先设计除掉他们,然后才能打败曹操。”正在观察时,早有曹军飞报曹操,说:“周瑜偷看我们的营寨。”曹操命令出动船只捕捉。周瑜看到水寨中的旗帜动,急忙命令收起锚石,两边四下一起转动桨,像飞一样向江面上驶去。等到曹军的船只出来时,周瑜的楼船已经离开十几里远了,追不上,回来报告曹操。
曹操问众将说:“昨天输了一阵,挫伤了锐气;今天又被他深入探看我们的营寨。我该如何对付他?”话还没说完,帐下突然一人出来说:“我自幼和周瑜是同窗好友,愿意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去江东说服他来投降。”曹操非常高兴,一看,原来是九江人,姓蒋,名干,字子翼,现在是他的幕宾。曹操问:“子翼和周公瑾关系好吗?”干说:“丞相放心。我到江东,一定能成功。”曹操问:“要带什么东西去?”干说:“只需要一个童子随行,两个仆人驾船,其余的都不需要。”曹操非常高兴,设宴为蒋干送行。
蒋干戴着葛巾,穿着布袍,驾着一艘小船,径直来到周瑜的营地,命令通报:‘老朋友蒋干来访。’周瑜正在帐中议事,听说蒋干来了,笑着对众将说:‘说客来了!’于是和众将附耳低声说了些什么。众人都答应了,离开了。周瑜整理好衣冠,带着几百名随从,都穿着锦衣花帽,前后簇拥而出。蒋干带着一个青衣小童,大模大样地走来。周瑜迎接他。干说:‘公瑾,你还好吗?’瑜说:‘子翼,你辛苦了:远渡江湖,为曹操做说客吗?’干惊讶地说:‘我和你久别,特地来叙旧,怎么怀疑我作说客呢?’瑜笑着说:‘我虽然不如师旷那样聪明,但也能从琴弦歌声中听出高雅之意。’干说:‘你这样对待老朋友,我就请告退了。’瑜笑着挽着他的手臂说:‘我只是担心你为曹操做说客。既然没有这个心思,为什么要这么快离开呢?’于是两人一起进入帐中。
礼节结束后,大家坐下,于是传令召集江左的英雄豪杰和子翼见面。
一会儿,文官武将都穿着锦绣衣服;帐下的偏将和校尉们,都穿着银色的铠甲:分成两排进入。
瑜让他们都见过面后,就坐在两旁。
大摆宴席,演奏军中得胜的音乐,轮流敬酒。
瑜对众官员说:“这是我的同窗好友。虽然是从江北来的,但不是曹家的说客。你们不要怀疑。”
于是解下佩剑交给太史慈说:“你可以佩戴我的剑作为监酒:今天宴会,只谈朋友之间的情谊;如果有人提起曹操和东吴军队的事情,就立即处斩!”
太史慈答应后,按剑坐在席上。蒋干惊愕,不敢多说话。
周瑜说:“我自从领军以来,一滴酒都不喝;今天见到老朋友,又没有疑虑,应该喝个痛快。”说完,大笑畅饮。
酒席上酒杯和酒筹交错。
喝到半醉时,瑜拉着干的手,一同走出帐外。左右的士兵,都全副武装,手持戈戟站立。
瑜说:“我的士兵,是不是很雄壮?”干说:“真是像熊虎一样的勇士。”
瑜又带着干到帐后一看,粮草堆积如山。
瑜说:“我的粮草,是不是很充足?”干说:“士兵精良,粮草充足,名不虚传。”
瑜假装醉酒大笑说:“想到我和子翼同学的时候,没想到有今天。”干说:“以我兄长的高才,实在不算过分。”
瑜拉着干的手说:“大丈夫处世,遇到知己的主人,外表是君臣的关系,内里是骨肉般的恩情,说话一定要做到,计划一定要听从,祸福要共同承担。即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才像瀑布一样,舌头像利刃一样,怎么能打动我的心呢!”说完大笑。
蒋干脸色如土。
瑜又带着干回到帐中,与众将再次饮酒;趁机指着众将说:“这些都是江东的英杰。今天这个聚会,可以叫做‘群英会’。”
喝到天黑,点上灯烛,瑜自己起身舞剑唱歌。歌曰:‘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歌罢,满座欢笑。
到深夜,干推辞说:‘我酒量不行了。’瑜命令撤掉酒席,众将告辞。
瑜说:‘很久没有和子翼同床而眠了,今晚我们脚挨脚睡觉。’于是假装大醉的样子,带着干进入帐中一起睡觉。
瑜穿着衣服倒下,呕吐得一片狼藉。蒋干怎么能睡得着?他伏在枕头上听时,军中鼓声敲到二更,起身看残灯还亮。
看周瑜时,鼻息如雷。干看到帐内桌上堆着一卷文书,于是起床偷偷查看,发现都是往来的书信。
其中有一封,上面写着‘蔡瑁张允谨封。’干大惊,偷偷阅读。
信的大意是:‘我们投降曹操,不是图谋官职,是形势所迫。现在已经让北军被困在营中,一旦有机会,就将曹操的首级献给麾下。早晚有人来报告,请不要怀疑。先此敬覆。’
干想:‘原来蔡瑁、张允和东吴有联系!’于是将信偷偷藏在衣服里。
再想检查其他信件时,床上周瑜翻身,干急忙灭灯睡觉。
瑜嘴里含糊地说:‘子翼,我几天之内,让你看到曹操的首级!’干勉强答应。
瑜又说:‘子翼,等等!……让你看到曹操的首级!……’等到干问他时,瑜又睡着了。
干躺在床上,快到四更时,只听到有人进入帐中喊道:‘都督醒了吗?’
周瑜梦中假装突然醒来,故意问那个人:‘床上睡着的是什么人?’
那人回答:‘都督请子翼同睡,怎么忘了?’
瑜懊悔地说:‘我平时从未喝醉过;昨天喝醉后失态,不知道说了什么话?’
那人回答:‘江北有人来了。’瑜喝道:‘小声点!’便叫:‘子翼。’蒋干假装睡着。
瑜悄悄出帐。干偷听时,只听到有人在帐外说:‘张、蔡二都督说:急切不能动手,……’
后面的言语很低,听不清楚。
过了一会儿,瑜回到帐中,又喊:‘子翼。’蒋干只是不应,蒙头假装睡觉。
瑜也脱衣睡觉。
干想:‘周瑜是个细心的人,如果明天找不到信,一定会怪罪我。’睡到五更,干起来叫周瑜;瑜却睡着了。
干戴上巾帻,悄悄走出帐外,叫了小童,直接走出辕门。
士兵问:‘先生要去哪里?’干说:‘我在这儿恐怕误了都督的事,暂时告别。’士兵也没有阻拦。
干下船,划船飞快地回见曹操。
操问:‘子翼的事情怎么样了?’干说:‘周瑜气度高雅,不是言语所能动摇的。’
操生气地说:‘事情没有成功,反而被他所笑!’干说:‘虽然不能说服周瑜,但我从丞相这里打听到一件事。请退下左右。’
干取出书信,将上面的事情逐一说给曹操听。
操大怒说:‘这两个家伙如此无礼!’立刻叫蔡瑁、张允到帐下。
操说:‘我想让你俩带兵。’瑁说:‘军队还没有训练好,不能轻举妄动。’
操生气地说:‘军队如果训练好了,我的首级就献给周郎了!’蔡、张二人不知道他的意思,惊慌失措,无法回答。
操喝令武士推出斩之。一会儿,人头献到帐下,操才明白过来:‘我中计了!’
后人有诗叹曰:‘曹操奸雄不可当,一时诡计中周郎。蔡张卖主求生计,谁料今朝剑下亡!’
众将看到杀了张、蔡二人,进去问原因。
操虽然心里知道中了计,但不愿认错,对众将说:‘两人怠慢军法,我所以斩之。’众将都叹息不已。
操在众将中挑选毛玠、于禁为水军都督,代替蔡、张二人的职务。
细作探知,报告给江东。
周瑜大喜说:‘我担心的就是这两个人。现在既然已经除掉,我就没有忧虑了。’
肃说:‘都督用兵如此,还担心曹贼不能被打败吗!’
瑜说:‘我料想众将不知道这个计谋,只有诸葛亮见识胜过我,我想这个计谋也瞒不过他。子敬试着用言语挑拨他,看他是否知道,然后回来报告。’
正是:还将反间成功事,去试从旁冷眼人。
不知道肃去问孔明还是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注解
三江口:三江口是指长江、汉江和淮河的交汇处,是赤壁之战的重要战场。
曹操: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
折兵:折兵是指战争中损失士兵,这里指曹操在战斗中损失了兵力。
群英会:指聚集众多英才的聚会。
蒋干中计:蒋干中计是指蒋干被周瑜利用,中了周瑜的计谋。
周瑜: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政治家,东吴的重要将领之一,以智谋和英勇著称。
孔明:孔明即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蜀汉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以智谋和忠诚著称。
孙权: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孙坚之子。
程普:程普(?-229年),字德谋,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
鲁肃: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东吴的重要谋士。
关、张、子龙辈:关、张、子龙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的合称,均为刘备麾下的五虎上将。
聚铁山:聚铁山是曹操军粮草的囤积地,位于今河南省境内。
马军:马军是指以骑兵为主的军队。
江东:江东是指长江以东的地区,三国时期东吴的统治区域。
谣言:谣言是指未经证实的消息或言论。
刘琦:刘琦是刘备的侄子,被封为江夏太守。
糜竺:糜竺是刘备的亲信,曾出使东吴。
羊酒礼物:羊酒礼物是指用羊和酒作为礼物。
艨艟战舰:艨艟战舰是指古代的大型战船。
旌旗甲兵:旌旗甲兵是指军旗、战鼓和士兵。
壁衣:壁衣是指墙壁上的装饰物,这里指隐藏刀斧手的墙壁。
刘豫州:刘豫州是指刘备,因他曾被封为豫州牧而得名。
玄德:玄德即刘备(161年-223年),字玄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蜀汉的开国皇帝,以仁德著称。
云长:云长即关羽(?-219年),字云长,刘备的结义兄弟,以勇猛和忠诚闻名。
斩颜良、文丑:颜良和文丑是袁绍手下的两位猛将,关羽在官渡之战中斩杀颜良,生擒文丑,成为三国时期著名的战例。
蔡瑁、张允:蔡瑁和张允是曹操手下的水军将领,他们在赤壁之战中负责训练水军。
周郎:周郎即周瑜,字公瑾,因周瑜年轻时英俊潇洒,故有此称呼。
水军:水军是指擅长水战的军队,赤壁之战中,东吴和曹魏的军队都拥有强大的水军力量。
楼船:楼船是一种古代战船,船上有楼阁,可观察敌情,进行战斗。
三寸不烂之舌:形容口才极好,能言善辩。
说客:指专门游说别人的人,通常用于政治或商业领域。
叙礼毕:指举行完一定的礼仪仪式。
江左英杰:指江东地区的杰出人才。
子翼:指周瑜的字,此处指周瑜。
锦衣:指华丽的衣服,古代官员的服饰。
银铠:指用银装饰的铠甲,表示高级将领的装备。
偏裨将校:指军队中的中级军官。
监酒:指监督酒宴,防止酒宴中发生不当行为。
东吴:三国时期的一个国家,由孙权建立,位于今天的江苏、浙江、上海等地。
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以游说各国君主而闻名。
张仪: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与苏秦齐名。
陆贾:西汉初年的政治家、文学家,以擅长辞令著称。
郦生:西汉初年的政治家,以智谋著称。
军中得胜之乐:指军队得胜后演奏的音乐。
军士:指军队中的士兵。
粮草:指军队的粮食和草料。
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均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此处提及以示周瑜的自信和自豪。
反间:指利用对方之间的矛盾,从中挑拨离间。
细作:指间谍,秘密进行情报收集的人。
辕门:古代军营的正门。
巾帻:古代男子戴的头巾。
水军都督:指负责指挥水军的将领。
剿除:指消灭、清除。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子敬:指鲁肃的字,此处指鲁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评注
叙礼毕,坐定,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此句描绘了宴会的场景,‘叙礼毕’暗示了仪式的完成,‘坐定’则表现出一种安定与和谐的气氛。‘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中的‘悉召’和‘相见’体现了周瑜对友情的重视和对人才的尊重,同时也为下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须臾,文官武将,各穿锦衣;帐下偏裨将校,都披银铠:分两行而入。
‘须臾’表示时间短暂,‘文官武将’、‘锦衣’、‘银铠’等词语的运用,描绘了宴会的盛况和与会者的身份,营造出一种威武庄严的氛围。‘分两行而入’则暗示了军队的纪律和秩序。
瑜都教相见毕,就列于两傍而坐。
‘瑜都教相见毕’表明周瑜的权威和地位,‘就列于两傍而坐’则体现了宴会的正式性和有序性。
大张筵席,奏军中得胜之乐,轮换行酒。
‘大张筵席’和‘奏军中得胜之乐’展现了宴会的热闹和喜庆,‘轮换行酒’则体现了宴会的礼仪和交流。
瑜告众官曰:‘此吾同窗契友也。虽从江北到此,却不是曹家说客。公等勿疑。’
周瑜的这番话既表明了蒋干的身份,又消除了众人的疑虑,展现了周瑜的智慧和圆滑。
遂解佩剑付太史慈曰:‘公可佩我剑作监酒:今日宴饮,但叙朋友交情;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
周瑜的这一举动既保护了蒋干,又确保了宴会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表现出周瑜的果断和权威。
蒋干惊愕,不敢多言。
蒋干在周瑜的威严面前显得惊愕和无措,不敢多言,这也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瑜曰:‘吾自领军以来,滴酒不饮;今日见了故人,又无疑忌,当饮一醉。’说罢,大笑畅饮。
周瑜的这一番话既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又展现了其豪放不羁的性格。
座上觥筹交错。
‘觥筹交错’形象地描绘了宴会的热闹场景,也体现了宴会的欢乐氛围。
瑜携干手,同步出帐外。
周瑜携蒋干出帐,既是为了展示军容,也是为了进一步拉近与蒋干的关系。
左右军士,皆全装惯带,持戈执戟而立。
‘全装惯带’和‘持戈执戟’描绘了军士的威武形象,也体现了军队的战斗力。
瑜曰:‘吾之军士,颇雄壮否?’干曰:‘真熊虎之士也,’
周瑜询问蒋干对军士的看法,蒋干的回答既是对周瑜的赞美,也是对东吴军队实力的肯定。
瑜又引干到帐后一望,粮草堆如山积。
周瑜引导蒋干观看粮草,既是为了展示东吴的物资储备,也是为了增强蒋干的信心。
瑜曰:‘吾之粮草,颇足备否?’干曰:‘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周瑜再次询问蒋干对粮草的看法,蒋干的回答再次肯定了东吴的实力。
瑜佯醉大笑曰:‘想周瑜与子翼同学业时,不曾望有今日。’干曰:‘以吾兄高才,实不为过。’
周瑜的这番话既是对过去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的展望,同时也展现了周瑜对蒋干的认可。
瑜执干手曰:‘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言罢大笑。
周瑜的这一番话表达了他对友情和君臣关系的重视,同时也展现了他的自信和坚定。
蒋干面如土色。
蒋干在周瑜的豪言壮语面前显得惊愕和无措,这也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瑜复携干入帐,会诸将再饮;因指诸将曰:‘此皆江东之英杰。今日此会,可名‘群英会’。’
周瑜再次邀请蒋干参加宴会,并介绍了与会者,既是为了展示东吴的人才,也是为了进一步拉近与蒋干的关系。
饮至天晚,点上灯烛,瑜自起舞剑作歌。
周瑜在宴会上起舞作歌,既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也是为了营造宴会的气氛。
歌曰:‘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歌罢,满座欢笑。
周瑜的歌词表达了他对功名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感悟,同时也引发了满座的欢笑。
至夜深,干辞曰:‘不胜酒力矣。’瑜命撤席,诸将辞出。
蒋干因不胜酒力而辞去,周瑜则命令撤席,诸将也纷纷辞出,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瑜曰:‘久不与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于是佯作大醉之状,携干入帐共寝。
周瑜邀请蒋干共寝,既是为了进一步拉近与蒋干的关系,也是为了实施他的计谋。
瑜和衣卧倒,呕吐狼藉。
周瑜佯装醉酒,呕吐狼藉,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蒋干如何睡得着?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起视残灯尚明。
蒋干因周瑜的呕吐而无法入睡,听到军中鼓声,起身查看,发现灯烛尚未熄灭,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看周瑜时,鼻息如雷。
蒋干观察周瑜,发现他鼻息如雷,进一步证实了周瑜的醉酒。
干见帐内桌上,堆着一卷文书,乃起床偷视之,却都是往来书信。
蒋干发现桌上堆着文书,偷看后发现都是往来书信,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内有一封,上写‘蔡瑁张允谨封。’干大惊,暗读之。
蒋干发现一封书信,上面写着蔡瑁和张允的名字,感到震惊,暗自阅读。
书略曰:‘某等降曹,非图仕禄,迫于势耳。今已赚北军困于寨中,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早晚人到,便有关报。幸勿见疑。先此敬覆。’
书信的内容揭示了蔡瑁和张允的真实意图,为后续的情节发展提供了线索。
干思曰:‘原来蔡瑁、张允结连东吴!’遂将书暗藏于衣内。
蒋干意识到蔡瑁和张允与东吴有关联,将书信暗藏起来。
再欲检看他书时,床上周瑜翻身,干急灭灯就寝。
蒋干想要再次查看书信,但周瑜翻身,他急忙灭灯入睡。
瑜口内含糊曰:‘子翼,我数日之内,教你看操贼之首!’干勉强应之。
周瑜含糊地说出了一句暗示自己计划的话,蒋干勉强回应。
瑜又曰:‘子翼,且住!……教你看操贼之首!……’及干问之,瑜又睡着。
周瑜再次含糊地说出计划,蒋干询问,周瑜又睡着了。
干伏于床上,将近四更,只听得有人入帐唤曰:‘都督醒否?’周瑜梦中做忽觉之状,故问那人曰:‘床上睡着何人?’答曰:‘都督请子翼同寝,何故忘却?’
蒋干在床上假装睡着,听到有人入帐呼唤周瑜,周瑜假装醒来询问床上的人是谁。
瑜懊悔曰:‘吾平日未尝饮醉;昨日醉后失事,不知可曾说甚言语?’那人曰:‘江北有人到此。’瑜喝:‘低声!’便唤:‘子翼。’蒋干只妆睡着。
周瑜懊悔自己醉酒失言,询问那人江北有人来,然后低声呼唤蒋干,蒋干假装睡着。
瑜潜出帐。干窃听之,只闻有人在外曰:‘张、蔡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后面言语颇低,听不真实。
周瑜悄悄出帐,蒋干在帐外窃听,只听到外面有人在低声交谈,但听不清楚具体内容。
少顷,瑜入帐,又唤:‘子翼。’蒋干只是不应,蒙头假睡。
周瑜再次入帐呼唤蒋干,蒋干假装睡着。
瑜亦解衣就寝。
周瑜也脱衣入睡。
干寻思:‘周瑜是个精细人,天明寻书不见,必然害我。’睡至五更,干起唤周瑜;瑜却睡着。
蒋干担心周瑜天明发现书信不见会害他,等到五更时起来呼唤周瑜,但周瑜却睡着了。
干戴上巾帻,潜步出帐,唤了小童,径出辕门。
蒋干戴上巾帻,悄悄出帐,召唤小童,直接走出辕门。
军士问:‘先生那里去?’干曰:‘吾在此恐误都督事,权且告别。’军士亦不阻当。
军士询问蒋干要去哪里,蒋干回答说是为了不耽误都督的事,暂时告别,军士没有阻拦。
干下船,飞棹回见曹操。
蒋干下船,快速划船返回,去见曹操。
操问:‘子翼干事若何?’干曰:‘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词所能动也。’
曹操询问蒋干办事的情况,蒋干回答周瑜的气度高雅,不是言语所能动摇的。
操怒曰:‘事又不济,反为所笑!’干曰:‘虽不能说周瑜,却与丞相打听得一件事。乞退左右。’
曹操生气地说事情没有成功,反而被周瑜嘲笑,蒋干请求曹操退下左右,以便汇报重要事情。
干取出书信,将上项事逐一说与曹操。
蒋干拿出书信,将事情一一告诉曹操。
操大怒曰:‘二贼如此无礼耶!’即便唤蔡瑁、张允到帐下。
曹操大怒,立即召唤蔡瑁和张允到帐下。
操曰:‘我欲使汝二人进兵。’瑁曰:‘军尚未曾练熟,不可轻进。’操怒曰:‘军若练熟,吾首级献于周郎矣!’蔡、张二人不知其意,惊慌不能回答。
曹操想要让蔡瑁和张允进兵,蔡瑁表示军队尚未练熟,不可轻进,曹操愤怒地表示如果军队练熟,他愿意将首级献给周瑜,蔡瑁和张允惊慌失措,无法回答。
操喝武士推出斩之。
曹操命令武士将蔡瑁和张允推出斩首。
须臾,献头帐下,操方省悟曰:‘吾中计矣!’
不久,蔡瑁和张允的首级被献上,曹操才意识到自己中了周瑜的计。
后人有诗叹曰:‘曹操奸雄不可当,一时诡计中周郎。蔡张卖主求生计,谁料今朝剑下亡!’
后人以此诗感叹曹操的奸雄之姿,以及周瑜的智谋和蔡瑁、张允的悲剧。
众将见杀了张、蔡二人,入问其故。
众将看到杀了张、蔡二人,进去询问原因。
操虽心知中计,却不肯认错,乃谓众将曰:‘二人怠慢军法,吾故斩之。’众皆嗟呀不已。
曹操虽然知道中了计,但不愿承认错误,反而说蔡瑁和张允怠慢军法,因此斩首,众将都感到惋惜。
操于众将内选毛玠、于禁为水军都督,以代蔡、张二人之职。
曹操在众将中挑选毛玠和于禁担任水军都督,以代替蔡瑁和张允的职位。
细作探知,报过江东。
细作探听到消息,报告给江东。
周瑜大喜曰:‘吾所患者,此二人耳。今既剿除,吾无忧矣。’肃曰:‘都督用兵如此,何愁曹贼不破乎!’
周瑜听到消息后非常高兴,表示自己担忧的两个人已经被剿除,不再担忧。鲁肃也表示周瑜用兵如此,不用担心曹操。
瑜曰:‘吾料诸将不知此计,独有诸葛亮识见胜我,想此谋亦不能瞒也。子敬试以言挑之,看他知也不知,便当回报。’
周瑜表示自己料想其他将领不知道这个计谋,只有诸葛亮见识胜过自己,认为这个计谋也瞒不过诸葛亮,让鲁肃用言语试探诸葛亮,看看他是否知道。
正是:还将反间成功事,去试从旁冷眼人。
这句话总结了周瑜的计划,即用反间计成功,再去试探诸葛亮是否知晓。
未知肃去问孔明还是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故事到这里暂时告一段落,鲁肃会如何去询问诸葛亮,以及后续的情节发展,需要继续阅读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