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不仅是《资治通鉴》的主编,还在政治上有着重要影响,曾任宰相。
年代: 《资治通鉴》的编撰始于1065年,完成于1084年,涵盖了从公元前403年(战国时期)到公元959年(五代十国时期)共1362年的历史。
内容简要:《资治通鉴》以编年体的形式,详细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十国之间的历史事件。全书共294卷,内容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书中不仅记录了各个朝代的兴衰更替,还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论,提出了许多治国理政的见解,旨在为统治者提供历史借鉴,故书名“资治通鉴”,意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四-原文
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当是之时,王一顾,与楚则汉破,与汉则楚破。且垓下之会,微彭王,项氏不亡。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亦欲传之万世。今陛下一征兵于梁,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为反;反形未具,以苛小案诛灭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请就烹。”于是上乃释布罪,拜为都尉。
丙午,立皇子恢为梁王。丙寅,立皇子友为淮阳王。罢东郡,颇益梁;罢颍川郡,颇益淮阳。
夏,四月,行自洛阳至。
五月,诏立秦南海尉赵佗为南粤王,使陆贾即授玺绶,与剖符通使,使和集百越,无为南边患害。初,秦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闻陈胜等作乱,天下未知所安。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欲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谿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陆生至,尉佗魋结、箕倨见陆生。陆生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族、豪桀并起,唯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羽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也。”复曰:“我孰与皇帝贤?”陆生曰:“皇帝继五帝、三皇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始有也。今王众不过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间,譬若汉一郡耳,何乃比于汉!”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留陆生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赐陆生橐中装直千金,他送亦千金。陆生卒拜违法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帝大悦,拜贾为太中大夫。
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秦始皇,皆以极武而亡。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帝有惭色,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
帝有疾,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馀日。舞阳侯樊哙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帝笑而起。秋,七月,淮南王布反。初,淮阴侯死,布已心恐。及彭越诛,醢其肉以赐诸侯。使者至淮南,淮南王方猎,见醢,因大恐,阴令人部聚兵,候伺旁郡警急。布所幸姬病就医,医家与中大夫贲赫对门,赫乃厚馈遗,从姬饮医家;王疑其与乱,欲捕赫。赫乘传诣长安上变,言:“布谋反有端,可先未发诛也。”上读其书,语萧相国,相国曰:“布不宜有此,恐仇怨妄诬之。请系赫,使人微验淮南王。”淮南王布见赫以罪亡上变,固已疑其言国阴事;汉使又来,颇有所验;遂族赫家,发兵反。反书闻,上乃赦贲赫,以为将军。上召诸将问计,皆曰:“发兵击之,坑竖子耳,何能为乎!”汝阴侯滕公召故楚令尹薛公问之。令尹曰:“是固当反。”滕公曰:“上裂地而封之,疏爵而王之;其反何也?”令尹曰:“往年杀彭越,前年杀韩信;此三人者,同功一体之人也,自疑祸及身,故反耳。”滕公言之上,上乃召见,问薛公,薛公对曰:“布反不足怪也。使布出于上计,山东非汉之有也;出于中计,胜败之数未可知也;出于下计,陛下安枕而卧矣。”上曰:“何谓上计?”对曰:“东取吴,西取楚,并齐,取鲁,传檄燕、赵,固守其所,山东非汉之有也。”“何谓中计?”“东取吴,西取楚,并韩,取魏,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口,胜败之数未可行也。”“何谓下计?”“东取吴,西取下蔡,归重于越,身归长沙,陛下安枕而卧,汉无事矣。”上曰:“是计将安出?”对曰:“出下计。”上曰:“何谓废上、中计而出下计?”对曰:“布,故丽山之徒也,自致万乘之主,此皆为身,不顾后、为百姓万
世虑者也。故曰出下计。”上曰:“善!”封薛公千户。乃立皇子长为淮南王。
是时,上有疾,欲使太子往击黥布。太子客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说建成侯吕释之曰:“太子将兵,有功则位不益,无功则从此受祸矣。君何不急请吕后,承间为上泣言:‘黥布,天下猛将也,善用兵。今诸将皆陛下故等夷,乃令太子将此属,无异使羊将狼,莫肯为用;且使布闻之,则鼓行而西耳!上虽病,强载辎车,卧而护之,诸将不敢不尽力。上虽苦,为妻子自强!’”于是吕释之立夜见吕后。吕后承间为上泣涕而言,如四人意。上曰:“吾惟竖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于是上自将兵而东,群臣居守,皆送至霸上。留侯病,自强起,至曲邮,见上曰:“臣宜从,病甚。楚人剽疾,愿上无与争锋!”因说上令太子为将军,监关中兵。上曰:“子房虽病,强卧而傅太子。”是时,叔孙通为太傅,留侯行少傅事。发上郡、北地、陇西车骑、巴蜀材官及中尉卒三万人为皇太子卫,军霸上。布之初反,谓其将曰:“上老矣,厌兵,必不能来。使诸将,诸将独患淮阴、彭越,今皆已死,馀不足畏也。”故遂反。果如薛公之言,东击荆。荆王贾走死富陵;尽劫其兵,渡淮击楚。楚发兵与战徐、僮间。为三军,欲以相救为奇。或说楚将曰:“布善用兵,民素畏之。且兵法:‘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今别为三,彼败吾一军,馀皆走,安能相救!”不听。布果破其一军,其二军散走;布遂引兵而西。
太祖高皇帝下十二年(丙午,公元前一九五年)
冬,十月,上与布兵遇于蕲西,布兵精甚。上壁庸城,望布军置陈如项籍军,上恶之。与布相望见,遥谓布曰:“何苦而反?”布曰:“欲为帝耳!”上怒骂之,遂大战。布军败走,渡淮,数止战,不利,与百馀人走江南,上令别将追之。
上还,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诸母、子弟佐酒,道旧故为笑乐。酒酣,上自为歌,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乐饮十馀日,乃去。
汉别将击英布军洮水南、北,皆大破之。布故与番君婚,以故长沙成王臣使人诱布,伪欲与亡走越,布信而随之。番阳人杀布兹乡民田舍。
周勃悉定代郡、雁门、云中地,斩陈豨于当城。
上以荆王贾无后,更以荆为吴国。辛丑,立兄仲之子濞为吴王,王三郡、五十三城。
十一月,上过鲁,以太牢祠孔子。
上从破黥布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张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通谏曰:“昔者晋献公以骊姬之故,废太子,立奚齐,晋国乱者数十年,为天下笑。秦以不蚤定扶苏,令赵高得以诈立胡亥,自使灭祀,此陛下所亲见。今太子仁孝,天下皆闻之。吕后与陛下攻苦食淡,其可背哉!陛下必欲废適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帝曰:“公罢矣,吾直戏耳!”叔孙通曰:“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振动;奈何以天下为戏乎!”时大臣固争者多;上知群臣心皆不附赵王,乃止不立。
相国何以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稾,为禽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乃为请吾苑!”下相国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侍,前问曰:“相国何大罪,陛下系之暴也?”上曰:“吾闻李斯相秦皇帝,有善归主,有恶自与。今相国多受贾竖金,而为之请吾苑以媚于民,故系治之。”王卫尉曰:“夫职事苟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且陛下距楚数岁,陈豨、黥布反,陛下自将而往;当是时,相国守关中,关中摇足,则关以西非陛下有也!相国不以此时为利,今乃利贾人之金乎?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李斯之分过,又何足法哉!陛下何疑宰相之浅也!”帝不怿。是日,使使持节赦出相国。相国年老,素恭谨,入,徒跣谢。帝曰:“相国休矣!相国为民请苑,吾不许,我不过为桀、纣王,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也。”
陈豨之反也,燕王绾发兵击其东北。当是时,陈豨使王黄求救匈奴;燕王绾亦使其臣张胜于匈奴,言豨等军破。张胜至胡,故燕王藏荼子衍出亡在胡,见张胜曰:“公所以重于燕者,以习胡事也;燕所以久存者,以诸侯数反,兵连不决也。今公为燕,欲急灭豨等;豨等已尽,次亦至燕,公等亦且为虏矣。公何不令燕且缓陈豨,而与胡和!事宽,得长王燕;即有汉急,可以安国。”张胜以为然,乃私令匈奴助豨等击燕。燕王绾疑张胜与胡反,上书请族张胜。胜还,具道所以为者;燕王乃诈论他人,脱胜家属,使得为匈奴间。而阴使范齐之陈豨所,欲令久亡,连兵勿决。汉击黥布,豨常将兵居代;汉击斩豨,其裨将降,言燕王绾使范齐通计谋于豨所。帝使使召卢绾,绾称病;上又使辟阳侯审食其、御史大夫赵尧往迎燕王,因验问左右。绾愈恐,闭匿,谓其幸臣曰:“非刘氏而王,独我与长沙耳。往年春,汉诛淮阴,夏,诛彭越,皆吕氏计。令上病,属任吕后;吕后妇人,专欲以事诛异姓王者及大功臣。”乃遂称病不行,其左右皆亡匿。语颇泄,辟阳侯闻之,归,具报上,上益怒。又得匈奴降者,言张胜亡在匈奴为燕使
于是上曰:“卢绾果反矣!”春,二月,使樊哙以相国将兵击绾,立皇子建为燕王。
诏曰:“南武侯织,亦粤之世也,立以为南海王。”
上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疾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曰:“疾可治。”上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疾,赐黄金五十斤,罢之。
吕后问曰:“陛下百岁后,萧相国既死,谁令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曰:“王陵可,然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知有馀,然难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乃所知也。”
夏,四月,甲辰,帝崩于长乐宫。丁未,发丧,大赦天下。
卢绾与数千人居塞下候伺,幸上疾愈,自入谢。闻帝崩,遂亡入匈奴。
五月,丙寅,葬高帝于长陵。
初,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好谋,能听,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初顺民心作三章之约。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虽日不暇给,规摹弘远矣。
己巳,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曰皇太后。
初,高帝病甚,人有恶樊哙,云:“党于吕氏,即一日上晏驾,欲以兵诛赵王如意之属。”帝大怒,用陈平谋,召绛侯周勃受诏床下,曰:“陈平亟驰传载勃代哙将;平至军中,即斩哙头!”二人既受诏,驰传,未至军,行计之曰:“樊哙,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吕后弟吕之夫,有亲且贵。帝以仇怒故欲斩之,则恐后悔;宁囚而致上,上自诛之。”未至军,为坛,以节召樊哙。哙受诏,即反接,载槛车传诣长安;而令绛侯勃代将,将兵定燕反县。平行,闻帝崩,畏吕谗之于太后,乃驰传先去。逢使者,诏平与灌婴屯荥阳。平受诏,立复驰至宫,哭殊悲;因固请得宿卫中。太后乃以为郎中令,使傅教惠帝。是后吕谗乃不得行。樊哙至,则赦,复爵邑。
太后令永巷囚戚夫人,髡钳,衣赭衣,令舂。遣使召赵王如意。使者三反,赵相周昌谓使者曰:“高帝属臣赵王,赵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诏。”太后怒,先使人召昌。昌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王来,未到;帝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起居饮食。太后欲杀之,不得间。
孝惠皇帝
元年(丁未,公元前一九四年)
冬,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使人持鸩饮之。犁明,帝还,赵王已死。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喑药,使居厕中,命日“人彘”。居数日,乃召帝观人彘。帝见,问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帝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
臣光曰:为人子者,父母有过则谏;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安有守高祖之业,为天下之主,不忍母之残酷,遂弃国家而不恤,纵酒色以伤生!若孝惠者,可谓笃于小仁而未知大谊也。
徙淮阳王友为赵王。
春,正月,始作长安城西北方。
二年(戊申,公元前一九三年)
冬,十月,齐悼惠王来朝,饮于太后前。帝以齐王,兄也,置之上坐。太后怒,酌鸩酒置前,赐齐王为寿。齐王起,帝亦起取卮;太后恐,自起泛帝卮。齐王怪之,因不敢饮,佯醉去;问知其鸩,大恐。齐内史士说王,使献城阳郡为鲁元公主汤沐邑。太后喜,乃罢归齐王。
春,正月,癸酉,有两龙见兰陵家人井中。陇西地震。
夏,旱。
郃阳侯仲薨。
酂文终侯萧何病,上亲自临视,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秋,七月,辛未,何薨。何置田宅,必居穷僻处,为家,不治垣屋。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癸巳,以曹参为相国。参闻何薨,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始,参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隙;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相,举事无所变更,一遵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讷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参辄饮以醇酒;间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见人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参子窋为中大夫。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使窋归,以其私问参。参怒,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帝让参曰:“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又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帝曰:“善!”
参为相国,出入三年,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较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壹。”
三年(己酉,公元前一九二年)
春,发长安六百里内男女十四万六千人城长安,三十日罢。
以
宗室女为公主,嫁匈奴冒顿单于。
是时,冒顿方强,为书,使使遗高后,辞极亵嫚。
高后大怒,召将相大臣,议斩其使者,发兵击之。
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中郎将季布曰:“哙可斩也!前匈奴围高帝于平城,汉兵三十二万,哙为上将军,不能解围。今歌吟之声未绝,伤夷者甫起,而哙欲摇动天下,妄言以十万众横行,是面谩也。且夷狄譬如禽兽,得其善言不足喜,恶言不足怒也。”
高后曰:“善!”令大谒者张释报书,深自谦逊以谢之,并遗以车二乘,马二驷。
冒顿复使使来谢,曰:“未尝闻中国礼义,陛下幸而赦之。”因献马,遂和亲。
夏,五月,立闽越君摇为东海王。摇与无诸,皆越王句践之后也,从诸侯灭秦,功多,其民便附,故立之。都东瓯,世号东瓯王。
六月,发诸侯王、列侯徒隶二万人城长安。
秋,七月,都厩灾。
是岁,蜀湔氐反,击平之。
四年(庚戌,公元前一九一年)
冬,十月,立皇后张氏。后,帝姊鲁元公主女也,太后欲为重亲,故以配帝。
春,正月,举民孝、弟、力田者,复其身。
三月,甲子,皇帝冠,赦天下。
省法令妨吏民者;除挟书律。
帝以朝太后于长乐宫及间往,数跸烦民,乃筑复道于武库南。奉常叔孙通谏曰:“此高帝月出游衣冠之道也,子孙奈何乘宗庙道上行哉!”帝惧曰:“急坏之!”通曰:“人主无过举。今已作,百姓皆知之矣。愿陛下为原庙渭北,衣冠月出游之,益广宗庙,大孝之本。”上乃诏有司立原庙。
臣光曰:过者,人之所必不免也,惟圣贤为能知而改之。古之圣王,患其有过而不自知也,故设诽谤之木,置敢谏之鼓,岂畏百姓之闻其过哉!是以仲虺美成汤曰:“改过不吝。”傅说戒高宗曰:“无耻过作非。”由是观之,则为人君者,固不以无过为贤,而以改过为美也。今叔孙通谏孝惠,乃云“人主无过举”,是教人君以文过遂非也,岂不缪哉!
长乐宫鸿台灾。
秋,七月,乙亥,未央宫凌室灾;丙子,织室灾。
五年(辛亥,公元前一九零年)
冬,雷;桃李华,枣实。
春,正月,复发长安六百里内男女十四万五千人城长安,三十日罢。
夏,大旱,江河水少,谿谷水绝。
秋,八月,己丑,平阳懿侯曹参薨。
六年(壬子,公元前一八九年)
冬,十月,以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
齐悼惠王肥薨。
夏,留文成侯张良薨。
以周勃为太尉。
七年(癸丑,公元前一八八年)
冬,发车骑、材官诣荥阳,太尉灌婴将。
春,正月,辛丑朔,日有食之。
夏,五月,丁卯,日有食之,既。
秋,八月,戊寅,帝崩于未央宫。大赦天下。九月,辛丑,葬安陵。
初,吕太后命张皇后取他人子养之,而杀其母,以为太子。既葬,太子即皇帝位,年幼;太后临朝称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四-译文
梁地,与汉联合对抗楚国。当时,王一旦决定,与楚联合则汉国灭亡,与汉联合则楚国灭亡。而且,在垓下之战中,如果没有彭王,项羽的势力不会灭亡。天下已经平定,彭王受封,也希望将封地传给万世。现在陛下征召梁地的军队,彭王因病无法前来。陛下却怀疑他谋反;谋反的证据尚未确凿,却以小事为由诛杀了他。我担心功臣们都会感到自危。现在彭王已死,我活着不如死去,请将我烹杀。”于是皇帝赦免了布的罪,任命他为都尉。
丙午日,立皇子恢为梁王。丙寅日,立皇子友为淮阳王。撤销东郡,增加梁地的领地;撤销颍川郡,增加淮阳的领地。
夏季,四月,皇帝从洛阳出发。
五月,皇帝下诏立秦朝的南海尉赵佗为南粤王,派陆贾前去授予他玺绶,与他剖符通使,让他安抚百越,不再成为南边的祸患。当初,秦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重将死。他召见龙川令赵佗,对他说:“秦朝无道,天下受苦。听说陈胜等人作乱,天下不知如何安定。南海地处偏远,我担心盗贼的军队会侵犯到这里,想发兵断绝新道以自保,等待诸侯的变化;但我病重。而且番禺背靠险峻的山,阻隔南海,东西数千里,有不少中原人辅助;这也是一州之主,可以立国。郡中的长吏,没有值得与之商议的人,所以召你来告诉你。”随即任命赵佗为南海尉,代理南海尉的职务。任嚣死后,赵佗立即发布檄文,告知横浦、阳山、湟谿关:“盗贼的军队即将到来,立即断绝道路,聚集兵力自守!”随后逐渐以法律诛杀秦朝所置的长吏,任命自己的党羽为代理守令。秦朝灭亡后,赵佗立即攻打并吞并了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陆贾到达后,尉佗以蛮夷的装束、箕踞的姿势接见陆贾。陆贾劝说他:“你是中原人,亲戚、兄弟、坟墓都在真定。现在你违背天性,抛弃中原的礼仪,想以小小的越国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患将及于自身!况且秦朝失政,诸族、豪杰并起,只有汉王先入关,占据咸阳。项羽违背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都归附他,可谓极其强大。然而汉王从巴、蜀起兵,鞭笞天下,最终诛杀项羽,灭了他。五年之间,海内平定。这不是人力所能为,而是天意所建。天子听说你称王南越,不帮助天下诛灭暴逆,将相们想发兵诛杀你。天子怜悯百姓刚刚经历劳苦,所以暂且休战,派我来授予你印绶,剖符通使。你应该郊迎,北面称臣;却想以新造未集之越国,在此逞强!汉朝如果真的知道,掘烧你的先人坟墓,夷灭你的宗族,派一偏将率领十万大军进攻越国,那么越国杀你投降汉朝就像翻手一样容易!”于是尉佗猛然起身,向陆贾道歉:“我在蛮夷中生活太久,失礼了!”接着问陆贾:“我与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贤能?”陆贾说:“你似乎更贤能。”又问:“我与皇帝相比,谁更贤能?”陆贾说:“皇帝继承五帝、三皇的基业,统治中国;中国的人口以亿计,地方万里,万物殷富;政令由一家出,自天地开辟以来从未有过。现在你的部众不过十万,都是蛮夷,生活在崎岖的山海之间,就像汉朝的一个郡,怎么能与汉朝相比!”尉佗大笑说:“我没有在中原起家,所以在此称王;如果我在中原,怎么会不如汉朝!”于是留下陆贾与他饮酒。几个月后,尉佗说:“越中没有值得交谈的人。直到你来,让我每天听到前所未闻的事情。”赐给陆贾价值千金的礼物,其他赠送也价值千金。陆贾最终拜尉佗为南越王,令他称臣,遵守汉朝的约定。陆贾回朝报告,皇帝非常高兴,任命他为太中大夫。
陆贾经常在皇帝面前引用《诗经》、《尚书》,皇帝骂他说:“你老子是在马上得天下的,何必读《诗》、《书》!”陆贾说:“在马上得天下,难道可以在马上治理天下吗?况且商汤、周武王以武力夺取天下,却以文治守天下;文武并用,才是长久之道。从前吴王夫差、智伯、秦始皇,都因为过度使用武力而灭亡。如果秦朝统一天下后,施行仁义,效法先圣,陛下怎么能得到天下!”皇帝感到惭愧,说:“你试着为我写一下秦朝为什么失去天下,我为什么得到天下,以及古代成败的国家。”陆贾于是粗略地叙述了存亡的征兆,共写了十二篇。每奏上一篇,皇帝无不称赞,左右高呼万岁;称他的书为《新语》。
皇帝生病,讨厌见人,躺在宫中,下令守门的人不得让群臣进入,群臣绛侯、灌婴等都不敢进去,持续了十多天。舞阳侯樊哙推门直入,大臣们跟随其后。皇帝独自枕着一个宦官躺着。樊哙等人见到皇帝,流泪说:“当初陛下与我们一起从丰、沛起兵,平定天下,多么壮烈!现在天下已定,却如此疲惫!而且陛下病重,大臣们感到震惊恐惧;不见我们商议国事,却独自与一个宦官断绝联系?陛下难道不记得赵高的事吗?”皇帝笑着起身。秋季,七月,淮南王英布造反。当初,淮阴侯韩信被杀,英布已经感到恐惧。等到彭越被杀,将其肉酱赐给诸侯。使者到达淮南,淮南王正在打猎,见到肉酱,大为恐惧,暗中命令部下聚集兵力,等待邻近郡县的警报。英布宠爱的姬妾生病就医,医家与中大夫贲赫对门,贲赫于是厚赠礼物,与姬妾一起在医家饮酒;英布怀疑他们有不轨行为,想逮捕贲赫。贲赫乘传车到长安告发,说:“英布谋反的迹象已经显露,可以在他未发动之前诛杀他。”皇帝读了告发信,告诉萧相国,相国说:“英布不应该有这种行为,恐怕是仇人诬告。请逮捕贲赫,派人暗中调查淮南王。”淮南王英布见贲赫因罪逃亡告发,已经怀疑他泄露了国家的机密;汉朝的使者又来,调查有所发现;于是诛杀贲赫全家,发兵造反。造反的消息传到朝廷,皇帝赦免了贲赫,任命他为将军。皇帝召集诸将商议对策,都说:“发兵攻打他,不过是坑杀一个竖子,他能有什么作为!”汝阴侯滕公召见故楚令尹薛公询问。令尹说:“他当然会造反。”滕公说:“皇帝分封土地给他,封他为王;他为什么要造反?”令尹说:“去年杀了彭越,前年杀了韩信;这三个人,是同功一体的人,自然会怀疑祸患会及于自身,所以造反。”滕公将这番话告诉皇帝,皇帝于是召见薛公,薛公回答说:“英布造反不足为奇。如果英布采取上策,山东地区将不再属于汉朝;采取中策,胜败难料;采取下策,陛下可以安枕无忧。”皇帝问:“什么是上策?”回答说:“东取吴,西取楚,并吞齐,夺取鲁,传檄燕、赵,固守其地,山东将不再属于汉朝。”“什么是中策?”“东取吴,西取楚,并吞韩,夺取魏,占据敖仓的粮食,封锁成皋的关口,胜败难料。”“什么是下策?”“东取吴,西取下蔡,归附越国,退守长沙,陛下可以安枕无忧,汉朝无事。”皇帝问:“他会采取哪种策略?”回答说:“他会采取下策。”皇帝问:“为什么放弃上、中策而采取下策?”回答说:“英布,原是丽山的刑徒,自己成为万乘之主,这都是为了自身,不顾及后代和百姓。”
这是世人的忧虑。所以说这是下策。”皇上说:“好!”于是封薛公为千户侯。并立皇子刘长为淮南王。
当时,皇上生病了,想派太子去攻打黥布。太子的门客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对建成侯吕释之说:“太子带兵出征,有功的话地位也不会提升,无功的话就会从此遭受祸患。您为什么不赶紧去请求吕后,趁机会向皇上哭诉:‘黥布是天下猛将,善于用兵。现在各位将领都是陛下过去的同辈,却让太子带领这些人,无异于让羊去带领狼,没有人肯听命;而且如果黥布知道了,就会大张旗鼓地向西进军!皇上虽然生病了,但可以勉强乘坐辎车,躺着指挥,将领们不敢不尽力。皇上虽然辛苦,但为了妻子儿女也要坚强起来!’”于是吕释之连夜去见吕后。吕后趁机向皇上哭诉,按照四人的意思说了。皇上说:“我本来就觉得这小子不足以派遣,还是您亲自去吧。”于是皇上亲自带兵东征,群臣留守,都送到霸上。留侯张良生病了,勉强起来,到曲邮见皇上,说:“我应该随行,但病得很重。楚人勇猛,希望皇上不要与他们正面交锋!”于是建议皇上让太子为将军,监督关中的军队。皇上说:“子房虽然病了,但还是要勉强躺着辅佐太子。”当时,叔孙通是太傅,留侯代理少傅的职责。调动上郡、北地、陇西的车骑、巴蜀的材官以及中尉的士兵三万人为皇太子护卫,驻扎在霸上。黥布刚造反时,对他的将领说:“皇上老了,厌倦战争,肯定不会亲自来。派将领来的话,将领们只担心淮阴侯韩信和彭越,现在他们都死了,剩下的不足为惧。”于是造反了。果然如薛公所说,向东攻打荆国。荆王刘贾逃到富陵后死去;黥布劫持了他的全部军队,渡过淮河攻打楚国。楚国派兵在徐、僮之间与黥布交战。楚军分为三部分,想要互相救援。有人对楚将说:“黥布善于用兵,百姓一向畏惧他。而且兵法上说:‘诸侯在自己的土地上作战是散地’,现在分为三部分,他打败我们一部分,剩下的都会逃跑,怎么能互相救援!”楚将不听。黥布果然打败了其中一部分,剩下的两部分都逃散了;黥布于是带兵向西进军。
太祖高皇帝十二年(丙午,公元前195年)
冬天,十月,皇上与黥布的军队在蕲西相遇,黥布的军队非常精锐。皇上在庸城筑垒,看到黥布的军队布阵像项羽的军队一样,皇上很厌恶。与黥布远远相望,皇上对黥布喊道:“你为什么要造反?”黥布回答:“我想当皇帝!”皇上怒骂他,于是双方大战。黥布的军队败退,渡过淮河,几次停下来交战,都不利,最后带着一百多人逃到江南,皇上派别将追击。
皇上回师,经过沛县,停留下来,在沛宫设宴,召集老朋友、父老、乡亲、子弟一起喝酒,回忆往事,谈笑风生。酒酣时,皇上自己唱歌,跳舞,慷慨激昂,感慨万千,流下几行眼泪,对沛县的父老兄弟说:“游子思念故乡。我从沛公起兵,诛灭暴逆,最终得到天下;现在把沛县作为我的汤沐邑,免除百姓的赋税,世世代代都不用交税。”欢乐地喝了十多天酒,才离开。
汉朝的别将在洮水南、北击败了英布的军队,大获全胜。英布以前与番君有婚姻关系,所以长沙成王派人引诱英布,假装要和他一起逃到越国,英布相信了,跟着他走。番阳人在兹乡的田舍里杀了英布。
周勃平定了代郡、雁门、云中等地,在当城斩杀了陈豨。
皇上因为荆王刘贾没有后代,把荆国改为吴国。辛丑日,立兄长刘仲的儿子刘濞为吴王,统治三郡、五十三城。
十一月,皇上经过鲁国,用太牢祭祀孔子。
皇上从击败黥布回来后,病情加重,更加想更换太子。张良劝谏,皇上不听,张良因此生病不再管事。叔孙通劝谏说:“从前晋献公因为骊姬的缘故,废了太子,立奚齐,导致晋国混乱了几十年,被天下人嘲笑。秦朝因为不早立扶苏,让赵高得以诈立胡亥,最终自取灭亡,这是陛下亲眼所见的。现在太子仁孝,天下人都知道。吕后与陛下同甘共苦,怎么能背弃她呢!陛下一定要废嫡立少,我愿意先死,用我的血染红地面!”皇上说:“你算了吧,我只是开玩笑!”叔孙通说:“太子是国家的根本,根本一动,天下震动;怎么能拿天下来开玩笑呢!”当时大臣们坚决反对的很多;皇上知道群臣的心都不向着赵王,于是放弃了更换太子的想法。
相国萧何因为长安地方狭小,上林苑中有很多空地,荒废了;希望让百姓进去耕种,不收税,作为禽兽的食物。皇上大怒说:“相国收了很多商人的财物,才来请求我的苑囿!”于是把相国交给廷尉,戴上刑具关押起来。几天后,王卫尉侍奉皇上,上前问道:“相国犯了什么大罪,陛下这么严厉地关押他?”皇上说:“我听说李斯做秦朝的宰相时,有功劳归功于皇帝,有过错自己承担。现在相国收了很多商人的钱,却为他们请求我的苑囿来讨好百姓,所以我要治他的罪。”王卫尉说:“如果职事有利于百姓而请求,这是真正的宰相该做的事;陛下为什么怀疑相国收了商人的钱呢?而且陛下与楚国对抗多年,陈豨、黥布造反,陛下亲自带兵出征;当时,相国留守关中,关中稍有动摇,关西就不属于陛下了!相国不在那时谋取私利,现在却贪图商人的钱吗?而且秦朝因为不听取自己的过错而亡国;李斯的做法,又有什么值得效仿的呢!陛下为什么怀疑宰相的浅薄呢!”皇上不高兴。当天,派使者持节赦免了相国。相国年老,一向恭敬谨慎,进宫时,光着脚谢罪。皇上说:“相国算了吧!相国为百姓请求苑囿,我不答应,我不过是桀、纣那样的君主,而相国是贤相。我关押相国,是想让百姓知道我的过错。”
陈豨造反时,燕王卢绾派兵攻打他的东北。当时,陈豨派王黄向匈奴求救;燕王卢绾也派他的臣子张胜去匈奴,说陈豨等人的军队已经被打败。张胜到了匈奴,原来燕王藏荼的儿子藏衍逃亡在匈奴,见到张胜说:“您之所以在燕国受到重用,是因为您熟悉匈奴的事务;燕国之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诸侯多次造反,战争连绵不断。现在您为燕国,急于消灭陈豨等人;陈豨等人一旦被消灭,接下来就是燕国了,您们也会成为俘虏。您为什么不劝燕王暂时放过陈豨,而与匈奴和好!事情缓和了,可以长久统治燕国;即使汉朝有急事,也可以保全国家。”张胜认为有道理,于是私下让匈奴帮助陈豨等人攻打燕国。燕王卢绾怀疑张胜与匈奴勾结,上书请求族灭张胜。张胜回来后,详细说明了情况;燕王于是假装追究他人,放过了张胜的家属,让他继续为匈奴做间谍。同时暗中派范齐去陈豨那里,想让陈豨长期逃亡,战争连绵不断。汉朝攻打黥布时,陈豨经常带兵驻扎在代地;汉朝斩杀陈豨后,他的副将投降,说燕王卢绾派范齐与陈豨通谋。皇上派使者召见卢绾,卢绾称病不去;皇上又派辟阳侯审食其、御史大夫赵尧去迎接燕王,顺便审问他的左右。卢绾更加害怕,躲藏起来,对他的亲信说:“不是刘氏而封王的,只有我和长沙王了。去年春天,汉朝杀了淮阴侯韩信,夏天杀了彭越,都是吕后的计谋。现在皇上病了,大权交给吕后;吕后是女人,一心想要诛杀异姓王和大功臣。”于是称病不去,他的亲信也都躲藏起来。这些话有些泄露,辟阳侯听到了,回去报告皇上,皇上更加愤怒。又抓到匈奴的降者,说张胜逃亡在匈奴为燕国做间谍。
于是皇帝说:“卢绾果然反叛了!”春天,二月,派樊哙以相国的身份率兵攻打卢绾,立皇子刘建为燕王。
皇帝下诏说:“南武侯织,也是越国的后代,立他为南海王。”
皇帝在攻打英布时,被流箭射中,行军途中,病情加重。吕后请来了良医。医生进来见皇帝,说:“病可以治好。”皇帝轻蔑地骂道:“我以平民身份提着三尺剑夺取天下,这不是天命吗!命运在天,即使是扁鹊又有什么用!”于是不让医生治病,赐给他五十斤黄金,打发他走了。
吕后问皇帝:“陛下百年之后,萧相国去世,谁可以接替他?”皇帝说:“曹参可以。”吕后又问其次是谁,皇帝说:“王陵可以,但他有点愚钝,陈平可以辅助他。陈平才智有余,但难以独当大任。周勃稳重厚道,虽然文采不足,但能安定刘氏江山的必定是周勃,可以让他担任太尉。”吕后又问再往后是谁,皇帝说:“这以后的事情就不是你所能知道的了。”
夏天,四月,甲辰日,皇帝在长乐宫去世。丁未日,发丧,大赦天下。
卢绾和数千人驻扎在边塞等待,希望皇帝的病情好转,亲自入朝谢罪。听说皇帝去世,便逃入匈奴。
五月,丙寅日,将高帝安葬在长陵。
当初,高祖不注重文学,但性格聪明通达,喜欢谋划,善于听取意见,即使是监门、戍卒,见到他也像老朋友一样。他顺应民心制定了三章之约。天下平定后,命令萧何制定法律、法令,韩信申明军法,张苍制定章程,叔孙通制定礼仪;又与功臣们剖符立誓,用丹书、铁契,金匮、石室,将这些文书藏在宗庙中。虽然日理万机,但规划宏大深远。
己巳日,太子即位为皇帝,尊皇后为皇太后。
当初,高帝病重时,有人诋毁樊哙,说:“他依附吕氏,一旦皇帝去世,他就要用兵诛杀赵王如意等人。”皇帝大怒,采用陈平的计谋,召绛侯周勃在床下接受诏令,说:“陈平立即驾车载周勃去代替樊哙的职务;陈平到军中后,立即斩下樊哙的头!”两人接受诏令后,驾车出发,还未到军中,商议说:“樊哙是皇帝的老朋友,功劳多,而且又是吕后的妹夫,既有亲缘又地位显贵。皇帝因为愤怒要杀他,恐怕事后会后悔;不如把他囚禁起来交给皇帝,让皇帝亲自处置。”还未到军中,便设坛,用符节召樊哙。樊哙接受诏令后,立即被反绑,装在囚车中送往长安;而让绛侯周勃代替他率兵平定燕国的叛乱。陈平出发后,听说皇帝去世,害怕吕后在太后面前进谗言,便驾车先行离开。途中遇到使者,诏令陈平与灌婴驻扎在荥阳。陈平接受诏令后,立即驾车返回宫中,哭得非常悲伤;并坚决请求留在宫中担任宿卫。太后于是任命他为郎中令,让他教导惠帝。此后吕后的谗言便无法得逞。樊哙到达后,被赦免,恢复了爵位和封地。
太后下令将戚夫人囚禁在永巷,剃去头发,戴上枷锁,穿上赭色衣服,让她舂米。派人去召赵王如意。使者往返三次,赵相周昌对使者说:“高帝将赵王托付给我,赵王年纪小,我听说太后怨恨戚夫人,想召赵王一起杀掉,我不敢让赵王去。赵王也病了,不能奉诏。”太后大怒,先派人召周昌。周昌到长安后,太后又派人召赵王。赵王来的时候,还未到;皇帝知道太后发怒,亲自到霸上迎接赵王,带他入宫,亲自陪伴他起居饮食。太后想杀赵王,但没有机会。
孝惠皇帝
元年(丁未,公元前194年)
冬天,十二月,皇帝早晨出去射猎。赵王年纪小,不能早起;太后派人拿着毒酒给他喝。天亮时,皇帝回来,赵王已经死了。太后于是砍断戚夫人的手脚,挖去眼睛,烧掉耳朵,灌下哑药,让她住在厕所里,称为“人彘”。过了几天,太后召皇帝来看“人彘”。皇帝看到后,问知是戚夫人,便大哭,因此病倒,一年多不能起床。皇帝派人向太后请求说:“这不是人干的事。我是太后的儿子,终究无法治理天下。”皇帝从此沉溺于酒色,不理朝政。
司马光评论说:作为儿子,父母有过错就应该劝谏;劝谏不听,就应该哭泣着跟随。哪有守着高祖的基业,作为天下的君主,却因为不忍心母亲的残酷,就抛弃国家而不顾,放纵酒色来伤害自己的生命!像孝惠皇帝这样的人,可以说是过于注重小仁而不知道大义。
将淮阳王刘友迁为赵王。
春天,正月,开始修建长安城的西北方。
二年(戊申,公元前193年)
冬天,十月,齐悼惠王来朝见,在太后面前饮酒。皇帝因为齐王是兄长,让他坐在上座。太后发怒,倒了一杯毒酒放在齐王面前,赐给他祝寿。齐王起身,皇帝也起身拿起酒杯;太后害怕,亲自起身将皇帝的酒杯倒掉。齐王感到奇怪,因此不敢喝,假装喝醉离开;后来得知是毒酒,非常恐惧。齐国的内史士劝齐王,让他献出城阳郡作为鲁元公主的汤沐邑。太后高兴,于是放齐王回去。
春天,正月,癸酉日,有两条龙出现在兰陵一户人家的井中。陇西发生地震。
夏天,发生旱灾。
郃阳侯刘仲去世。
酂文终侯萧何病重,皇帝亲自去看望他,问他说:“您百年之后,谁可以接替您?”萧何回答说:“了解臣下的莫过于君主。”皇帝说:“曹参怎么样?”萧何叩头说:“陛下选对了,臣死而无憾!”秋天,七月,辛未日,萧何去世。萧何购置田宅,必定选择偏僻的地方,作为家产,不修建高大的房屋。他说:“如果后代贤能,就学习我的节俭;如果不贤,也不会被权贵夺走。”
癸巳日,任命曹参为相国。曹参听说萧何去世,告诉舍人说:“赶快准备行装!我要入朝为相了。”不久,使者果然召曹参入朝。当初,曹参微贱时,与萧何关系很好;等到两人都成为将相,有了嫌隙;到萧何临死时,推荐的贤才只有曹参。曹参接替萧何为相国,做事没有任何改变,完全遵循萧何的规矩:选择郡国官吏中那些不善言辞、稳重厚道的人,立即任命为丞相史;对那些言辞尖刻、追求名声的官吏,一律斥退。他日夜饮用醇酒。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宾客见曹参不理政事,来见他的人都想进言,曹参就让他们喝酒;等到他们想说话时,又让他们喝酒,直到喝醉离开,始终没有人能开口,这成了常态。曹参看到别人有小过失,总是掩盖起来,因此丞相府中平安无事。曹参的儿子曹窋担任中大夫。皇帝奇怪相国不理政事,以为“难道是轻视我吗?”便让曹窋回家,私下问曹参。曹参发怒,打了曹窋二百鞭,说:“赶快回去侍奉皇帝!天下的事不是你该说的!”到了朝会上,皇帝责备曹参说:“之前我派人劝谏你。”曹参摘下帽子谢罪说:“陛下自己觉得圣明威武比得上高帝吗?”皇帝说:“我怎么敢和先帝相比!”曹参又说:“陛下看我的才能比得上萧何吗?”皇帝说:“你似乎比不上。”曹参说:“陛下说得对。高帝和萧何平定天下,法令已经明确。现在陛下垂拱而治,我们守职尽责,遵循而不违背,不也很好吗?”皇帝说:“好!”
曹参担任相国,出入朝廷三年,百姓歌颂他说:“萧何制定法律,整齐划一;曹参接替他,守而不失。他带来的清净,使百姓安宁。”
三年(己酉,公元前192年)
春天,征发长安六百里内的男女十四万六千人修筑长安城,三十天后停工。
以
宗室的女子被封为公主,嫁给了匈奴的冒顿单于。
当时,冒顿单于势力强大,写了一封信,派使者送给高后,言辞极其轻慢无礼。
高后非常生气,召集将相大臣,商议要斩杀匈奴的使者,并出兵攻打匈奴。
樊哙说:“我愿意率领十万大军横扫匈奴!”
中郎将季布说:“樊哙该杀!以前匈奴在平城包围了高帝,汉军有三十二万人,樊哙作为上将军,却无法解围。如今百姓的歌声还未停止,受伤的士兵刚刚恢复,樊哙却想动摇天下,妄言用十万大军横扫匈奴,这是在欺骗我们。况且,夷狄就像禽兽一样,听到他们的好话不值得高兴,听到他们的恶言也不值得生气。”
高后说:“好!”于是命令大谒者张释回信,言辞谦逊,表示感谢,并赠送了两辆车和八匹马。
冒顿单于再次派使者来谢罪,说:“我们从未听说过中国的礼义,陛下宽恕了我们。”于是献上马匹,双方达成了和亲。
夏天,五月,立闽越的君主摇为东海王。摇和无诸都是越王勾践的后代,曾跟随诸侯灭秦,立下许多功劳,百姓都依附他们,所以封他们为王。摇的都城在东瓯,世称东瓯王。
六月,征发诸侯王、列侯的徒隶两万人修筑长安城。
秋天,七月,都城的马厩发生了火灾。
这一年,蜀地的湔氐人反叛,被平定。
四年(庚戌年,公元前191年)
冬天,十月,立张氏为皇后。张皇后是皇帝的姐姐鲁元公主的女儿,太后为了加强亲缘关系,所以将她许配给皇帝。
春天,正月,推举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努力耕田的人,免除他们的赋税和徭役。
三月,甲子日,皇帝举行冠礼,大赦天下。
删减了妨碍官吏和百姓的法令;废除了挟书律。
皇帝因为经常去长乐宫朝见太后,频繁出行扰民,于是在武库南边修建了一条复道。奉常叔孙通劝谏说:“这是高帝每月出游时走的衣冠道,子孙怎么能走在宗庙的道路上呢!”皇帝害怕地说:“赶紧拆掉!”叔孙通说:“君主没有错误的举动。现在已经修好了,百姓也都知道了。希望陛下在渭北修建原庙,每月出游时走这条路,扩大宗庙的规模,这是大孝的根本。”皇帝于是下令有关部门修建原庙。
臣司马光评论说:犯错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只有圣贤才能知道并改正错误。古代的圣王,担心自己有过错而不自知,所以设立了诽谤之木和敢谏之鼓,难道他们害怕百姓知道自己的过错吗?因此,仲虺赞美成汤说:“改正错误毫不犹豫。”傅说告诫高宗说:“不要因为羞耻而掩饰过错。”由此看来,作为君主,不以没有过错为贤明,而以改正过错为美德。如今叔孙通劝谏孝惠帝,却说“君主没有错误的举动”,这是在教君主掩饰过错、坚持错误,难道不是荒谬的吗?
长乐宫的鸿台发生了火灾。
秋天,七月,乙亥日,未央宫的凌室发生了火灾;丙子日,织室发生了火灾。
五年(辛亥年,公元前190年)
冬天,打雷;桃树和李树开花,枣树结果。
春天,正月,再次征发长安六百里内的男女十四万五千人修筑长安城,三十天后停工。
夏天,大旱,江河的水量减少,溪谷的水干涸。
秋天,八月,己丑日,平阳懿侯曹参去世。
六年(壬子年,公元前189年)
冬天,十月,任命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
齐悼惠王刘肥去世。
夏天,留文成侯张良去世。
任命周勃为太尉。
七年(癸丑年,公元前188年)
冬天,征发车骑、材官前往荥阳,由太尉灌婴率领。
春天,正月,辛丑日,朔日,发生了日食。
夏天,五月,丁卯日,发生了日全食。
秋天,八月,戊寅日,皇帝在未央宫去世。大赦天下。九月,辛丑日,葬于安陵。
当初,吕太后命令张皇后收养别人的儿子,并杀了孩子的母亲,立这个孩子为太子。皇帝下葬后,太子即位,年纪尚小;太后临朝听政,掌握大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四-注解
玄黓摄提格:古代天文学中的术语,用于纪年。玄黓指黑色,摄提格是岁星(木星)的别称,这里指特定的年份。
昭阳赤奋若:同样为古代天文学中的术语,用于纪年。昭阳指光明,赤奋若是岁星的另一种称呼,这里指特定的年份。
柏人:地名,今河北省柏乡县一带。
贯高:赵国的臣子,曾策划刺杀汉高祖刘邦。
冒顿:匈奴单于的名字,匈奴的著名领袖。
刘敬:汉朝初年的重要谋士,曾建议汉高祖与匈奴和亲。
阏氏:匈奴单于的正妻的称号。
吕后:刘邦的皇后,汉惠帝的母亲,西汉初期的重要政治人物,掌握大权。
赵王敖:赵国的王,名张敖,汉高祖的女婿。
荀悦:东汉时期的史学家,著有《汉纪》。
田叔、孟舒:赵国的臣子,忠于赵王张敖。
戚姬:汉高祖刘邦的宠妃,赵王如意的母亲。
周昌:西汉初年官员,曾任赵相,以直言敢谏著称。
淮阴侯:指韩信,汉初功臣,被封为淮阴侯,后因谋反被杀。
陈豨:陈豨,汉初将领,曾参与刘邦的起义,后因不满刘邦的统治而反叛,最终被刘邦击败。
蒯彻:西汉初年辩士,曾为韩信出谋划策。
彭越:西汉初年将领,因功封为梁王,后因谋反被杀。
栾布:西汉初年官员,曾任梁大夫,因忠诚于彭越而闻名。
梁地:指战国时期梁国的地域,位于今河南省东部。
汉:指汉朝,刘邦建立的朝代。
楚:指楚国,战国时期的强国之一。
垓下之会:指公元前202年,刘邦与项羽在垓下(今安徽灵璧)的决战,最终刘邦获胜,项羽自刎。
彭王:指彭越,汉初功臣,被封为梁王。
剖符受封:古代封赏功臣的一种仪式,剖开符节,表示封赏的正式性。
苛小案:指以微小罪名定罪。
都尉:古代官职,负责军事和治安。
梁王:指刘邦的儿子刘恢,被封为梁王。
淮阳王:指刘邦的儿子刘友,被封为淮阳王。
东郡:古代郡名,位于今山东省西部。
颍川郡:古代郡名,位于今河南省中部。
南粤王:指赵佗,秦末汉初的南越国君主。
陆贾:汉初著名的外交家和文学家,曾出使南越。
玺绶:指皇帝的印玺和绶带,象征皇权。
百越: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南海尉:秦朝设立的官职,负责南海地区的军事和行政。
任嚣:秦朝南海尉,赵佗的前任。
龙川令:龙川县的县令,龙川位于今广东省。
番禺:今广州市的古称。
横浦、阳山、湟谿关:古代关隘名,位于今广东省境内。
桂林、象郡:秦朝设立的郡名,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越武王: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建立南越国。
萧何、曹参、韩信:汉初的三位重要功臣,分别担任丞相、将军等职。
五帝、三皇: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王,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皇指伏羲、神农、黄帝。
太中大夫:古代官职,负责谏议和顾问。
《诗》、《书》:指《诗经》和《尚书》,中国古代的经典文献。
汤、武:指商汤和周武王,商朝和周朝的开国君主。
吴王夫差、智伯、秦始皇:古代著名的君主,均因过度使用武力而最终失败。
《新语》:陆贾所著的书籍,内容涉及政治、历史等方面。
舞阳侯樊哙:刘邦的重要将领,被封为舞阳侯。
赵高:秦朝的权臣,曾操纵朝政,导致秦朝灭亡。
淮南王布:指英布,汉初功臣,被封为淮南王,后因谋反被杀。
醢其肉:古代的一种酷刑,将人剁成肉酱。
贲赫:淮南王英布的部下,后因告发英布谋反而被封为将军。
汝阴侯滕公:指夏侯婴,刘邦的重要将领,被封为汝阴侯。
薛公:指薛欧,曾任楚国的令尹,后归附汉朝。
吴、楚、齐、鲁、燕、赵: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名。
敖仓:古代重要的粮仓,位于今河南省荥阳市。
成皋:古代关隘名,位于今河南省荥阳市。
下蔡:古代地名,位于今安徽省凤台县。
长沙: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南省长沙市。
丽山之徒:指英布曾是丽山(今陕西临潼)的囚徒。
黥布:黥布,原名英布,秦末汉初著名将领,因曾受黥刑(在脸上刺字)而得名。他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将领之一,后因不满刘邦的统治而反叛。
留侯:留侯,即张良,汉初著名谋士,被封为留侯,是刘邦的重要谋臣,被誉为“汉初三杰”之一。
叔孙通:汉朝官员,以礼仪知识闻名。
卢绾:西汉初年将领,刘邦的重要支持者之一,后因被怀疑谋反而逃亡匈奴。
张胜:张胜,燕王卢绾的臣子,曾出使匈奴,试图通过外交手段为燕国争取利益,但因与匈奴勾结而被刘邦怀疑。
樊哙:汉初著名将领,刘邦的重要支持者。
燕王:西汉时期封国之一,刘邦封其子刘建为燕王。
南武侯织:西汉初年封侯,刘邦封其为南海王,属于粤地世族。
扁鹊:古代著名医家,被誉为“医圣”,此处刘邦以扁鹊自比,表达对天命不可违的无奈。
曹参:汉朝丞相,以无为而治著称。
王陵:汉朝丞相,以忠诚和正直闻名。
陈平:汉朝丞相,以智谋和策略著称。
周勃:汉朝太尉,以平定吕氏之乱闻名。
长乐宫:西汉皇宫之一,刘邦在此去世。
长陵:刘邦的陵墓,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
萧何:西汉初年著名政治家,刘邦的重要谋臣,制定了许多重要的法律和制度。
韩信:西汉初年著名将领,刘邦的重要支持者,后因谋反被杀。
张苍:西汉初年政治家,负责制定章程和法律。
戚夫人:刘邦的宠妃,吕后的政敌,后被吕后残忍杀害。
赵王如意:刘邦的儿子,封为赵王,后被吕后毒杀。
人彘:吕后对戚夫人的残酷惩罚,将其手足砍断、眼睛挖出、耳朵烧毁,并灌哑药,使其成为“人彘”。
孝惠皇帝:刘邦的儿子刘盈,西汉第二位皇帝,性格软弱,无法应对吕后的专权。
曹参为相国:曹参接替萧何成为相国,秉持“无为而治”的理念,维持萧何制定的政策不变。
冒顿单于:匈奴的一位强大领袖,以其军事才能和扩张政策著称。
高后:指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她在刘邦去世后掌握实权。
季布:汉朝将领,以忠诚和直言著称。
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汉高祖曾被匈奴围困于此。
张释:汉朝官员,负责外交事务。
闽越君摇:越王句践的后裔,被封为东海王。
东瓯:今浙江省温州市一带,古越国的一部分。
原庙:为祭祀祖先而建的庙宇。
仲虺:商朝贤臣,以直言进谏著称。
傅说:商朝贤臣,以辅佐高宗闻名。
张良:汉朝重要谋士,被誉为“汉初三杰”之一。
灌婴:汉朝将领,以军事才能著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四-评注
这段文字记载了汉高祖刘邦在位期间的一些重要事件,包括与匈奴的外交策略、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以及一些历史人物的命运。这些事件不仅反映了汉初的政治局势,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首先,文中提到的汉高祖与匈奴的和亲政策,是汉朝初期对外关系的一个重要策略。刘敬的建议体现了汉朝在军事力量不足以完全征服匈奴的情况下,通过婚姻联姻来达到和平共处的目的。这种策略虽然在短期内缓解了边境的紧张局势,但也暴露了汉朝在军事上的不足。
其次,文中提到的贯高事件,反映了汉初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忠诚与背叛的主题。贯高虽然策划了刺杀刘邦的行动,但在被捕后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表现出一种极端的忠诚。这种忠诚虽然最终导致了贯高的死亡,但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忠诚和信义的重视。
最后,文中提到的戚姬与吕后的斗争,揭示了汉初宫廷内部的复杂权力关系。戚姬作为刘邦的宠妃,试图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来改变太子的继承顺序,而吕后则通过自己的政治智慧和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地位。这种斗争不仅影响了汉朝的宫廷政治,也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展现了汉初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揭示了当时政治、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特点和问题。这些内容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为我们理解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这段古文主要讲述了西汉初年的一系列政治事件,涉及韩信、陈豨、周昌、吕后等历史人物。通过这些事件,我们可以窥见西汉初年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
首先,文中提到韩信与陈豨的密谋,反映了韩信在功成名就后的不安分心态。韩信作为汉初的重要将领,功勋卓著,但他并未满足于现状,而是试图通过叛乱来获取更大的权力。这种心态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结局。
其次,吕后的政治手腕在这段文字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她通过诈术诱捕韩信,并最终将其处死,显示了她在政治斗争中的果断和狠辣。吕后的行为不仅巩固了自己的权力,也为后来的吕氏专权奠定了基础。
再次,文中提到的蒯彻和栾布,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政治立场和道德观念。蒯彻作为辩士,为韩信出谋划策,最终因教唆叛乱而被捕;栾布则因忠诚于彭越而受到牵连,但他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得以幸免。这两个人物的命运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
最后,这段文字还揭示了汉高祖刘邦在处理叛乱问题上的策略和手段。刘邦通过赏赐和收买叛将,成功地瓦解了陈豨的军队,显示了他作为政治家的智慧和手腕。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西汉初年的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还通过这些事件展现了当时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西汉初年的政治格局和历史发展。
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汉初的政治局势和刘邦处理功臣问题的策略。彭越作为汉初的重要功臣,因被怀疑谋反而被杀,这一事件引发了其他功臣的恐慌。刘邦通过封赏和安抚的手段,试图稳定局势,但同时也暴露了汉初政权内部的紧张关系。
赵佗的故事则展示了汉朝对南方边疆的控制策略。赵佗原是秦朝的南海尉,秦朝灭亡后,他自立为南越武王,建立了南越国。陆贾出使南越,通过外交手段说服赵佗归顺汉朝,体现了汉朝在统一全国过程中对边疆地区的灵活处理方式。
陆贾与刘邦的对话则反映了汉初对文化教育的重视。陆贾引用《诗经》和《尚书》来劝诫刘邦,强调文治的重要性,指出武力可以夺取天下,但不能治理天下。刘邦虽然起初不以为然,但最终接受了陆贾的建议,并让他撰写《新语》,总结秦朝灭亡的教训和汉朝成功的经验。
英布谋反的事件则揭示了汉初功臣与皇帝之间的复杂关系。英布因担心自己会步彭越和韩信的后尘而选择谋反,最终失败被杀。这一事件反映了汉初政权在巩固过程中面临的内部威胁,以及刘邦在处理功臣问题上的强硬手段。
总体而言,这段文字通过多个历史事件,展现了汉初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过程,揭示了刘邦在处理功臣、边疆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策略和智慧。同时,也反映了汉初政权内部的复杂关系和紧张局势,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汉高祖刘邦晚年的一些重要事件,特别是他与黥布、陈豨等反叛将领的斗争,以及他在政治上的决策和与吕后、张良、叔孙通等重要人物的互动。
首先,这段文字反映了刘邦晚年的政治局势。刘邦在统一天下后,面临着诸多内部和外部的挑战,特别是来自曾经的重要将领的反叛。黥布和陈豨的反叛,反映了刘邦在统一天下后,如何应对曾经的功臣和盟友的不满和反叛。刘邦在处理这些反叛时,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政治家的智慧和决断力。
其次,这段文字也揭示了刘邦与吕后之间的复杂关系。吕后作为刘邦的皇后,在刘邦晚年逐渐掌握了更多的权力,甚至在刘邦病重时,成为实际的摄政者。吕后通过吕释之等人,成功地说服刘邦亲自出征,而不是让太子出征,这显示了吕后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和谋略。
此外,张良和叔孙通在这段历史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张良作为刘邦的重要谋士,虽然在病中,仍然尽力为刘邦出谋划策,建议刘邦让太子监国,以确保政权的稳定。叔孙通则通过谏言,试图阻止刘邦废黜太子,强调太子作为天下根本的重要性。这些情节反映了汉初政治中,谋士和儒家学者在维护政权稳定和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这段文字还展现了刘邦在晚年对故乡的深情。刘邦在击败黥布后,回到故乡沛县,与故人、父老共饮,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过去岁月的怀念。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展现了刘邦作为一位帝王的另一面,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游子悲故乡”的深厚情感。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描述刘邦晚年的政治斗争、与吕后的关系、谋士的作用以及对故乡的深情,展现了汉初政治的复杂性和刘邦作为一位帝王的多样性。这段历史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为我们理解汉初政治和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这段文字记载了西汉初年刘邦去世前后的政治局势和宫廷斗争,展现了刘邦晚年的政治智慧和对身后事的安排。刘邦在临终前对吕后提出的继任者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回答,显示了他对朝政的深思熟虑。他推荐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人作为继任者,表明他对这些人的能力和忠诚有着充分的信任。尤其是对周勃的评价,认为他是“安刘氏者”,预示了周勃在后来平定吕氏之乱中的重要作用。
刘邦在临终前拒绝治疗,表现出他对天命的顺从和对生死的豁达态度。他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自比,强调了自己从平民到皇帝的传奇经历,认为这一切都是天命的安排,即便是扁鹊这样的名医也无法改变。这种对天命的信仰,反映了刘邦作为开国皇帝的自信和无奈。
吕后在刘邦去世后迅速掌握了朝政大权,展现了她的政治手腕和冷酷无情。她对戚夫人和赵王如意的残忍迫害,揭示了宫廷斗争的残酷性。戚夫人被吕后折磨成“人彘”,这一事件不仅是对戚夫人个人的惩罚,更是吕后对刘邦其他子嗣和政敌的威慑。吕后的手段极其残忍,反映了她在权力斗争中的无情和冷酷。
孝惠帝刘盈在面对吕后的专权和残酷手段时,表现出软弱和无能。他无法应对母亲的暴行,只能通过纵情酒色来逃避现实。司马光在评论中批评孝惠帝“笃于小仁而未知大谊”,认为他作为皇帝,应当以国家大事为重,而不是因个人情感而放弃治国责任。孝惠帝的软弱和逃避,导致了吕后专权的进一步巩固,也为后来的吕氏之乱埋下了伏笔。
曹参接替萧何成为相国后,秉持“无为而治”的理念,维持萧何制定的政策不变。曹参的这种做法,反映了西汉初年“黄老之学”对政治的影响,强调清静无为、顺应自然。曹参的执政风格得到了百姓的认可,百姓歌颂他“守而勿失”,表明他的政策确实带来了社会的稳定和安宁。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记录了西汉初年的政治斗争和宫廷阴谋,还展现了刘邦、吕后、孝惠帝、曹参等历史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刘邦的智慧、吕后的冷酷、孝惠帝的软弱、曹参的稳健,共同构成了西汉初年复杂的历史画卷。这段历史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也为后人提供了深刻的政治和人性思考。
这段文字记载了汉朝初年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反映了当时政治、军事、外交等多方面的复杂情况。首先,匈奴冒顿单于的强大和其对汉朝的挑衅,展现了汉初边疆的不稳定和外交的紧张局势。高后吕雉的反应和樊哙、季布的争论,揭示了汉朝内部对于如何处理匈奴问题的分歧。樊哙的激进主张与季布的谨慎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汉朝在面对外患时的不同策略。
其次,闽越君摇的封王和东瓯的建立,反映了汉朝对南方边疆的控制和安抚政策。通过封赏越王后裔,汉朝试图巩固对南方地区的统治,同时也展示了汉朝对地方势力的灵活处理方式。
再次,叔孙通的谏言和汉惠帝的反应,揭示了汉朝在礼仪和宗庙制度上的重视。叔孙通以礼仪知识闻名,他的谏言体现了汉朝对传统礼制的维护和对皇帝行为的规范。汉惠帝的恐惧和立即改正的态度,显示了皇帝对礼仪和宗庙制度的尊重,同时也反映了汉朝政治中谏言的重要性。
最后,文中提到的自然灾害和重要人物的去世,如曹参、张良的逝世,以及吕太后的临朝称制,展现了汉朝初年政治局势的动荡和权力的更迭。这些事件不仅影响了汉朝的政治格局,也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埋下了伏笔。
总体而言,这段文字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生动地描绘了汉朝初年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社会状况,展现了汉朝在建国初期的复杂局面和应对策略。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汉朝初年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