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六回

作者: 罗贯中(约1330年-1400年),元代文学家,历史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小说创作。

年代:成书于元代(约14世纪)。

内容简要:《三国演义》是基于三国历史背景创作的历史小说,讲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兴起、争霸和衰败的故事。书中通过众多历史人物的塑造,展现了权谋、军事、政治、忠诚与背叛的复杂关系。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人物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英雄形象。小说不仅涉及大量的战斗场面,也展示了许多智谋、策略和领导力,探讨了英雄与权谋、忠诚与背叛、仁义与权力等主题,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深远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与文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六回-原文

焚金阙董卓行凶匿玉玺孙坚背约

却说张飞拍马赶到关下,关上矢石如雨,不得进而回。

八路诸侯,同请玄德、关、张贺功,使人去袁绍寨中报捷。

绍遂移檄孙坚,令其进兵。

坚引程普、黄盖至袁术寨中相见。

坚以杖画地曰:‘董卓与我,本无仇隙。今我奋不顾身,亲冒矢石,来决死战者,上为国家讨贼,下为将军家门之私;而将军却听谗言,不发粮草,致坚败绩,将军何安?’

术惶恐无言,命斩进谗之人,以谢孙坚。

忽人报坚曰:‘关上有一将,乘马来寨中,要见将军。’

坚辞袁术,归到本寨,唤来问时,乃董卓爱将李傕。

坚曰:‘汝来何为?’

傕曰:‘丞相所敬者,惟将军耳。今特使傕来结亲:丞相有女,欲配将军之子。’

坚大怒,叱曰:‘董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吾欲夷其九族,以谢天下,安肯与逆贼结亲耶!吾不斩汝,汝当速去,早早献关,饶你性命!倘若迟误,粉骨碎身!’

李傕抱头鼠窜,回见董卓,说孙坚如此无礼。

卓怒,问李儒。

儒曰:‘温侯新败,兵无战心。不若引兵回洛阳,迁帝于长安,以应童谣。近日街市童谣曰: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臣思此言‘西头一个汉’,乃应高祖旺于西都长安,传一十二帝;‘东头一个汉’,乃应光武旺于东都洛阳,今亦传一十二帝。天运合回。丞相迁回长安,方可无虞。’

卓大喜曰:‘非汝言,吾实不悟。’

遂引吕布星夜回洛阳,商议迁都。

聚文武于朝堂,卓曰:‘汉东都洛阳,二百余年,气数已衰。吾观旺气实在长安,吾欲奉驾西幸。汝等各宜促装。’

司徒杨彪曰:‘关中残破零落。今无故捐宗庙,弃皇陵,恐百姓惊动。天下动之至易,安之至难。望丞相鉴察。’

卓怒曰:‘汝阻国家大计耶?’

太尉黄琬曰:‘杨司徒之言是也。往者王莽篡逆,更始赤眉之时,焚烧长安,尽为瓦砾之地;更兼人民流移,百无一二。今弃宫室而就荒地,非所宜也。’

卓曰:‘关东贼起,天下播乱。长安有崤函之险;更近陇右,木石砖瓦,克日可办,宫室营造,不须月余。汝等再休乱言。’

司徒荀爽谏曰:‘丞相若欲迁都,百姓骚动不宁矣。’

卓大怒曰:‘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

即日罢杨彪、黄琬、荀爽为庶民。

卓出上车,只见二人望车而揖,视之,乃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也。

卓问有何事,毖曰:‘今闻丞相欲迁都长安,故来谏耳。’

卓大怒曰:‘我始初听你两个,保用袁绍;今绍已反,是汝等一党!’

叱武士推出都门斩首。

遂下令迁都,限来日便行。

李儒曰:‘今钱粮缺少,洛阳富户极多,可籍没入官。但是袁绍等门下,杀其宗党而抄其家赀,必得巨万。’

卓即差铁骑五千、遍行捉拿洛阳富户,共数千家,插旗头上大书‘反臣逆党’,尽斩于城外,取其金赀。

李傕、郭汜尽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前赴长安。

每百姓一队,间军一队,互相拖押;死于沟壑者,不可胜数。

又纵军士淫人妻女,夺人粮食;啼哭之声,震动天地。

如有行得迟者,背后三千军催督,军手执白刃,于路杀人。

卓临行,教诸门放火,焚烧居民房屋,并放火烧宗庙宫府。

南北两宫,火焰相接;长乐宫庭,尽为焦土。

又差吕布发掘先皇及后妃陵寝,取其金宝。

军士乘势掘官民坟冢殆尽。

董卓装载金珠缎匹好物数千余车,劫了天子并后妃等,竟望长安去了。

却说卓将赵岑,见卓已弃洛阳而去,便献了汜水关。

孙坚驱兵先入。

玄德、关、张杀入虎牢关,诸侯各引军入。

且说孙坚飞奔洛阳,遥望火焰冲天,黑烟铺地,二三百里,并无鸡犬人烟;

坚先发兵救灭了火,令众诸侯各于荒地上屯住军马。

曹操来见袁绍曰:‘今董贼西去,正可乘势追袭;本初按兵不动,何也?’

绍曰:‘诸兵疲困,进恐无益。’

操曰:‘董贼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诸公何疑而不进?’

众诸侯皆言不可轻动。

操大怒曰:‘竖子不足与谋!’

遂自引兵万余,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李典、乐进,星夜来赶董卓。

且说董卓行至荥阳地方,太守徐荣出接。

李儒曰:‘丞相新弃洛阳,防有追兵。可教徐荣伏军荥阳城外山坞之旁,若有兵追来,可竟放过;待我这里杀败,然后截住掩杀。令后来者不敢复追。’

卓从其计,又令吕布引精兵遏后。

布正行间,曹操一军赶上。

吕布大笑曰:‘不出李儒所料也!’将军马摆开。

曹操出马,大叫:‘逆贼!劫迁天子,流徙百姓,将欲何往?’

吕布骂曰:‘背主懦夫,何得妄言!’

夏侯惇挺枪跃马,直取吕布。

战不数合,李傕引一军,从左边杀来,操急令夏侯渊迎敌。

右边喊声又起,郭汜引军杀到,操急令曹仁迎敌。

三路军马,势不可当。

夏侯惇抵敌吕布不住,飞马回阵。

布引铁骑掩杀,操军大败,回望荥阳而走。

走至一荒山脚下,时约二更,月明如昼。

方才聚集残兵,正欲埋锅造饭,只听得四围喊声,徐荣伏兵尽出。

曹操慌忙策马,夺路奔逃,正遇徐荣,转身便走。

荣搭上箭,射中操肩膊。

操带箭逃命,踅过山坡。

两个军士伏于草中,见操马来,二枪齐发,操马中枪而倒。

操翻身落马,被二卒擒住。

只见一将飞马而来,挥刀砍死两个步军,下马救起曹操。

操视之,乃曹洪也。

操曰:‘吾死于此矣,贤弟可速去!’

洪曰:‘公急上马!洪愿步行。’

操曰:‘贼兵赶上,汝将奈何?’

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

操曰:‘吾若再生,汝之力也。’

操上马,洪脱去衣甲,拖刀跟马而走。

约走至四更余,只见前面一条大河,阻住去路,后面喊声渐近。

操曰:‘命已至此,不得复活矣!’

洪急扶操下马,脱去袍铠,负操渡水。

才过彼岸,追兵已到,隔水放箭。

操带水而走。

比及天明,又走三十余里,土冈下少歇。

忽然喊声起处,一彪人马赶来:却是徐荣从上流渡河来追。

操正慌急间,只见夏侯惇、夏侯渊引数十骑飞至,大喝:‘徐荣无伤吾主!’

徐荣便奔夏侯惇,惇挺枪来迎。

交马数合,惇刺徐荣于马下,杀散余兵。

随后曹仁、李典、乐进各引兵寻到,见了曹操,忧喜交集;聚集残兵五百余人,同回河内。

卓兵自往长安。

却说众诸侯分屯洛阳。

孙坚救灭宫中余火,屯兵城内,设帐于建章殿基上。

坚令军士扫除宫殿瓦砾。

凡董卓所掘陵寝。尽皆掩闭。

于太庙基上,草创殿屋三间,请众诸侯立列圣神位,宰太牢祀之。

祭毕,皆散。

坚归寨中,是夜星月交辉,乃按剑露坐,仰观天文。

见紫微垣中白气漫漫,坚叹曰:‘帝星不明,贼臣乱国,万民涂炭,京城一空!’

言讫,不觉泪下。

傍有军士指曰:‘殿南有五色毫光起于井中,’

坚唤军士点起火把,下井打捞。

捞起一妇人尸首,虽然日久,其尸不烂:宫样装束,项下带一锦囊。

取开看时,内有朱红小匣,用金锁锁着。

启视之,乃一玉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傍缺一角,以黄金镶之;上有篆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坚得玺,乃问程普。

普曰:‘此传国玺也。此玉是昔日卞和于荆山之下,见凤凰栖于石上,载而进之楚文王。解之,果得玉。秦二十六年,令良工琢为玺,李斯篆此八字于其上。二十八年,始皇巡狩至洞庭湖。风浪大作,舟将覆,急投玉玺于湖而止。至三十六年,始皇巡狩至华阴,有人持玺遮道,与从者曰:‘持此还祖龙。’言讫不见,此玺复归于秦。明年,始皇崩。后来子婴将玉玺献与汉高祖。后至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后将玺打王寻、苏献,崩其一角,以金镶之。光武得此宝于宜阳,传位至今。近闻十常侍作乱,劫少帝出北邙,回宫失此宝。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此处不可久留,宜速回江东,别图大事。’

坚曰:‘汝言正合吾意。明日便当托疾辞归。’

商议已定,密谕军士勿得泄漏。

谁想数中一军,是袁绍乡人,欲假此为进身之计,连夜偷出营寨,来报袁绍。

绍与之赏赐,暗留军中。

次日,孙坚来辞袁绍曰:‘坚抱小疾,欲归长沙,特来别公。’

绍笑曰:‘吾知公疾乃害传国玺耳。’

坚失色曰:‘此言何来?’

绍曰:‘今兴兵讨贼,为国除害。玉玺乃朝廷之宝,公既获得,当对众留于盟主处,候诛了董卓,归复朝廷。今匿之而去,意欲何为?’

坚曰:‘玉玺何由在吾处?’

绍曰:‘建章殿井中之物何在?’

坚曰:‘吾本无之,何强相逼?’

绍曰:‘作速取出,免自生祸。’

坚指天为誓曰:‘吾若果得此宝,私自藏匿,异日不得善终,死于刀箭之下!’

众诸侯曰:‘文台如此说誓,想必无之。’

绍唤军士出曰:‘打捞之时,有此人否?’

坚大怒,拔所佩之剑,要斩那军士。

绍亦拔剑曰:‘汝斩军人,乃欺我也。’

绍背后颜良、文丑皆拔剑出鞘。

坚背后程普、黄盖、韩当亦掣刀在手。

众诸侯一齐劝住。

坚随即上马,拔寨离洛阳而去。

绍大怒,遂写书一封,差心腹人连夜往荆州,送与刺史刘表,教就路上截住夺之。

次日,人报曹操追董卓,战于荥阳,大败而回。

绍令人接至寨中,会众置酒,与操解闷。

饮宴间,操叹曰:‘吾始兴大义,为国除贼。诸公既仗义而来,操之初意,欲烦本初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固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制其险要;公路率南阳之军,驻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深沟高垒,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迟疑不进,大失天下之望。操窃耻之!’

绍等无言可对。

既而席散,操见绍等各怀异心,料不能成事,自引军投扬州去了。

公孙瓚谓玄德、关、张曰:‘袁绍无能为也,久必有变。吾等且归。’遂拔寨北行。

至平原,令玄德为平原相,自去守地养军。

兖州太守刘岱,问东郡太守乔瑁借粮。

瑁推辞不与,岱引军突入瑁营,杀死乔瑁,尽降其众。

袁绍见众人各自分散,就领兵拔寨,离洛阳,投关东去了。

却说荆州刺史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也,乃汉室宗亲;幼好结纳,与名士七人为友,时号‘江夏八俊’。

那七人:汝南陈翔,字仲麟;同郡范滂,字孟博;鲁国孔昱,字世元;渤海范康,字仲真,山阳檀敷,字文友;同郡张俭,字元节;南阳岑晊,字公孝。

刘表与此七人为友;有延平人蒯良、蒯越,襄阳人蔡瑁为辅。

当时看了袁绍书,随令蒯越、蔡瑁引兵一万来截孙坚。

坚军方到,蒯越将阵摆开,当先出马。

孙坚问曰:‘蒯异度何故引兵截吾去路?’越曰:‘汝既为汉臣,如何私匿传国之宝?可速留下,放汝归去!’

坚大怒,命黄盖出战。

蔡瑁舞刀来迎。

斗到数合,盖挥鞭打瑁,正中护心镜。

瑁拨回马走,孙坚乘势杀过界口。

山背后金鼓齐鸣、乃刘表亲自引军来到。

孙坚就马上施礼曰:‘景升何故信袁绍之书,相逼邻郡?’

表曰:‘汝匿传国玺,将欲反耶?’

坚曰:‘吾若有此物,死于刀箭之下!’

表曰:‘汝若要我听信,将随军行李,任我搜看。’

坚怒曰:‘汝有何力,敢小觑我!’

方欲交兵,刘表便退。

坚纵马赶去,两山后伏兵齐起,背后蔡瑁、蒯越赶来,将孙坚困在垓心。

正是:玉玺得来无用处,反因此宝动刀兵。

毕竟孙坚怎地脱身,且听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六回-译文

焚烧了金銮殿,董卓行凶,隐藏了玉玺,孙坚违背了约定。

张飞骑马赶到关下,关上箭雨如雨,不能前进只能返回。八个诸侯一起请刘备、关羽、张飞来庆祝胜利,派人去袁绍的营寨报捷。袁绍于是发檄文给孙坚,命令他进军。孙坚带着程普、黄盖到袁术的营寨相见。孙坚用拐杖在地上画着说:“我和董卓本来没有仇恨。现在我奋不顾身,亲自冒着箭雨石头,来决一死战,一方面是为了国家讨伐叛贼,另一方面是为了将军家门的私仇;可是将军却听信谗言,不发粮草,导致我战败,将军怎么安心呢?”袁术慌张得说不出话来,命令斩杀进谗言的人,来向孙坚道歉。

突然有人报告孙坚说:“关上有一个将领,骑马来到营寨,想要见将军。”孙坚告别袁术,回到自己的营寨,召唤来人询问,原来是董卓的爱将李傕。孙坚说:“你来干什么?”李傕说:“丞相最敬重的人,只有将军您。现在特别派我来结亲:丞相有一个女儿,想要嫁给将军的儿子。”孙坚大怒,斥责说:“董卓逆天无道,颠覆了王室,我想要灭他九族,来向天下人谢罪,怎么会和叛贼结亲呢!我不杀你,你应该立刻离开,早早献出关隘,饶你一命!如果延误,粉身碎骨!”李傕抱头鼠窜,回去见董卓,说孙坚如此无礼。董卓大怒,问李儒。李儒说:“温侯新败,军队没有战斗的意志。不如领兵回洛阳,迁皇帝到长安,来应对童谣。近日街市上的童谣说: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此难。我想这个童谣中的‘西头一个汉’,是指高祖旺于西都长安,传了十二帝;‘东头一个汉’,是指光武旺于东都洛阳,现在也传了十二帝。天运应该回归。丞相迁回长安,方可无忧。”董卓很高兴说:“如果不是你说,我真不明白。”于是带领吕布星夜回洛阳,商议迁都。

聚集文武百官于朝堂,董卓说:“汉东都洛阳,有两百多年了,气数已经衰落。我看旺气实在长安,我想奉皇帝西迁。你们各自都要准备行装。”司徒杨彪说:“关中残破荒凉。现在无故放弃宗庙,丢弃皇陵,恐怕百姓会惊慌。天下动荡很容易,安定很难。希望丞相考虑。”董卓怒道:“你阻止国家的大计吗?”太尉黄琬说:“杨司徒的话是对的。以前王莽篡位,更始赤眉军的时候,焚烧了长安,变成了瓦砾之地;再加上人民流离失所,百不存一。现在放弃宫室,去荒地,不是应该的。”董卓说:“关东的贼人起事,天下动荡。长安有崤函的险要;更靠近陇右,木石砖瓦,可以立刻准备,宫室的建造,不需要一个月。你们不要再乱说了。”司徒荀爽劝谏说:“丞相如果想要迁都,百姓会骚动不安。”董卓大怒说:“我为天下考虑,怎么会吝惜小民呢!”当天就罢免了杨彪、黄琬、荀爽的官职。

董卓走出车外,只见两个人向车行礼,一看,是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董卓问他们有什么事,毖说:“现在听说丞相想要迁都长安,所以来劝谏。”董卓大怒说:“我最初听你们的,保举了袁绍;现在绍已经反叛,是你们一党!”命令武士推出都门斩首。于是下令迁都,限定第二天就要行动。李儒说:“现在钱粮缺少,洛阳的富户很多,可以没收他们的财产。但是袁绍等人的门下,杀掉他们的宗族,抄没他们的家产,一定能得到巨万。”董卓立刻派遣五千铁骑,四处捉拿洛阳的富户,共有数千家,在旗头上大书‘反臣逆党’,都在城外斩首,夺取他们的金银财宝。

李傕、郭汜把洛阳的百姓数百万口,驱赶到长安。每队百姓之间有一队军队,互相押送;死在山沟里的,数不胜数。又纵容士兵奸淫妇女,抢夺粮食;哭声震动天地。如果有行动迟缓的,后面的三千军队催促,士兵手持白刃,在路上杀人。

董卓临行前,命令各个城门放火,焚烧居民的房屋,并放火烧了宗庙和宫殿。南北两宫,火焰相连;长乐宫庭,变成焦土。又派遣吕布挖掘先皇和后妃的陵墓,夺取其中的金宝。士兵趁机挖掘官民的坟墓,几乎挖尽。董卓装载了数千车金银缎匹等好东西,劫持了皇帝和后妃等人,竟然向长安去了。而说卓的将领赵岑,见卓已经放弃了洛阳,就献出了汜水关。孙坚带领军队先进入。刘备、关羽、张飞杀入虎牢关,诸侯各自带领军队进入。

再说孙坚飞奔洛阳,远远望去,火焰冲天,黑烟铺地,二三百里,没有鸡犬人烟;孙坚先派兵扑灭了火,命令各个诸侯在荒地上驻扎军队。曹操来见袁绍说:“现在董贼西去,正是乘势追击的时候;本初按兵不动,为什么?”袁绍说:“军队疲惫,进攻恐怕没有好处。”曹操说:“董贼焚烧宫室,劫持皇帝,天下震动,不知道该归哪里:这是天亡的时候,一战就可以平定天下。各位为什么犹豫不前?”众诸侯都说不能轻举妄动。曹操大怒说:“小子不值得和我商量!”于是自己带领一万多军队,带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李典、乐进,星夜追赶董卓。

且说董卓行至荥阳地方,太守徐荣出城迎接。李儒说:“丞相刚刚离开洛阳,要防备可能有追兵。可以叫徐荣在荥阳城外的山洞旁边埋伏军队,如果有追兵来,可以全部放过去;等我们这里打败了追兵,然后再截住并消灭他们。这样可以让后来的追兵不敢再追。”董卓听从了他的计策,又命令吕布带领精兵在后面拦截。吕布正在行进中,曹操的军队赶上了他们。吕布大笑说:“不出李儒所料啊!”然后摆开阵势。曹操出马,大声喊道:“叛逆!抢走了天子,流放百姓,你们想要去哪里?”吕布骂道:“背叛主公的懦夫,你有什么资格胡说!”夏侯惇挺枪跃马,直接冲向吕布。交战了几回合,李傕带领一支军队从左边杀来,曹操急忙命令夏侯渊迎战。右边又响起喊声,郭汜带领军队杀到,曹操急忙命令曹仁迎战。三路军队的攻势非常猛烈。夏侯惇抵挡不住吕布,骑马回阵。吕布带领铁骑掩杀,曹操的军队大败,回头看向荥阳,然后逃跑。跑到一片荒山脚下,大约是二更天,月亮明亮如同白天。刚聚集了一些残兵,正准备生火做饭,突然听到四周喊声四起,徐荣的伏兵全部出动。曹操慌忙上马,夺路逃跑,正好遇到徐荣,转身就跑。徐荣拉弓射箭,射中了曹操的肩膀。曹操带着箭逃命,绕过山坡。两个士兵藏在草丛中,看到曹操的马过来,一起射箭,曹操的马中箭倒下。曹操翻身落马,被两个士兵擒住。只见一个将领骑马飞奔而来,挥刀砍死了两个步兵,下马救起了曹操。曹操看那个人,原来是曹洪。曹操说:“我死在这里了,贤弟快走!”曹洪说:“天下可以没有我曹洪,但不能没有您。”曹操说:“如果我还能活下来,那都是您的功劳。”曹操上马,曹洪脱下衣甲,拿着刀跟着马跑。大约跑到四更天,只见前面有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后面的喊声越来越近。曹操说:“命已经到了这里,不可能再活了!”曹洪急忙扶曹操下马,脱下他的袍甲,背着曹操过河。刚过河,追兵就到了,对岸放箭。曹操带着水逃走。等到天亮,又跑了三十多里,在土岗下稍微休息了一下。突然听到喊声,一队人马追来,原来是徐荣从上游渡河追来。曹操正慌乱之际,只见夏侯惇、夏侯渊带领几十骑兵飞奔而来,大声喊道:“徐荣不要伤害我的主人!”徐荣就向夏侯惇冲去,夏侯惇挺枪迎战。交战了几回合,夏侯惇在马上刺杀了徐荣,打散了剩余的士兵。随后曹仁、李典、乐进各自带领军队找到曹操,见到曹操后,又忧又喜;聚集了五百多残兵,一起返回河内。董卓的军队去了长安。却说各路诸侯分别驻扎在洛阳。孙坚扑灭了宫中的余火,在城内驻军,在建章殿的遗址上设帐。孙坚命令士兵清理宫殿的瓦砾。所有董卓挖掘的陵墓,都封闭起来。在太庙的遗址上,临时建造了三间宫殿,请各路诸侯立上列圣的神位,用太牢祭祀。祭祀完毕,都散去了。孙坚回到营地,那天晚上星月交辉,他按剑露天而坐,仰望天文。看到紫微垣中有白气弥漫,孙坚叹息说:“帝星不明,贼臣乱国,万民受苦,京城空无一人!”说完,不知不觉泪流满面。

旁边有士兵指着说:“宫殿南边井中有一道五色毫光。”孙坚叫士兵点起火把,下井打捞。捞上来一具女尸,虽然时间已久,尸体却不腐烂:穿着宫中女子的装束,脖子上挂着一个锦囊。打开看时,里面有一个朱红色的盒子,用金锁锁着。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块玉玺:方圆四寸,上面雕刻着五条龙相互盘绕;旁边缺了一角,用黄金镶嵌;上面有篆文八字写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孙坚得到玉玺,就问程普。程普说:‘这是传国玉玺。这块玉是昔日卞和在荆山下,看到凤凰停在一块石头上,就带着它献给楚文王。解开石头,果然得到了这块玉。秦朝二十六年,命令工匠将它雕刻成玉玺,李斯在上面篆刻了这八字。二十八年,秦始皇巡视到洞庭湖。风浪大作,船即将翻覆,急忙将玉玺投入湖中才停止。到三十六年,秦始皇巡视到华阴,有人拿着玉玺拦住道路,对随从说:“拿着这个还给祖龙。”说完就消失了,这块玉玺又回到了秦国。第二年,秦始皇去世。后来子婴将玉玺献给汉高祖。后来到王莽篡位,孝元皇太后将玉玺扔给王寻、苏献,摔掉了一个角,用黄金镶嵌。光武帝在宜阳得到这块宝物,传位至今。最近听说十常侍作乱,劫持少帝逃到北邙,回宫时失去了这块宝物。今天这宝物授予主公,主公必有登基之命。这里不能久留,应该迅速回到江东,另图大事。”孙坚说:‘你的话正合我意。明天我就假装生病,辞别返回。’商议已定,秘密命令士兵不要泄露。

没想到其中一支部队是袁绍的乡人,想要借此机会提升自己,于是连夜偷出营寨,来报告袁绍。袁绍赏赐了他,暗中留下了他。第二天,孙坚来向袁绍辞行说:“我有些小病,想要回长沙,特地来向您告别。”袁绍笑着说:“我知道您的病是得了传国玉玺。”孙坚脸色大变,说:“这话从何而来?”袁绍说:“现在起兵讨伐逆贼,为国家除去祸害。玉玺是朝廷的宝物,您既然得到了,应该当众留在盟主那里,等诛杀了董卓,再归还朝廷。现在您私藏它离开,意欲何为?”孙坚说:“玉玺怎么会在我这里?”袁绍说:“建章殿井中的东西在哪里?”孙坚说:“我本来就没有,为什么要逼迫我?”袁绍说:“快拿出来,免得自找麻烦。”孙坚指天发誓说:“如果我真的得到了这块宝物,私自藏匿,将来必不得善终,死在刀箭之下!”众诸侯说:“文台如此发誓,想必是没有的。”袁绍叫士兵出来,说:“打捞的时候,有这个人吗?”孙坚大怒,拔出佩剑,要斩那个士兵。袁绍也拔剑说:“你斩士兵,是在欺我。”袁绍身后的颜良、文丑都拔剑出鞘。孙坚身后的程普、黄盖、韩当也拔刀在手。众诸侯一齐劝阻。孙坚随即上马,拔营离开洛阳。袁绍大怒,于是写了一封信,派心腹人连夜前往荆州,送给刺史刘表,让他在路上拦截夺取玉玺。

第二天,有人报告曹操在荥阳追击董卓,战斗后大败而归。袁绍派人把他接到军营中,召集众人设宴,为曹操解闷。在饮酒作乐的过程中,曹操叹息说:‘我起初是兴起正义之师,为国家除去叛贼。各位既然秉持正义而来,我最初的打算,是想让本初带领河内的军队,驻扎在孟津和酸枣;各位将领坚守成皋,占据敖仓,封锁轘辕和太谷,控制险要之地;公路率领南阳的军队,驻扎在丹、析,进入武关,以震慑三辅地区。大家都要深挖壕沟,高筑壁垒,不要轻易交战,增加疑兵,向天下展示形势。顺应正义来讨伐叛逆,可以立刻稳定局势。现在犹豫不前,大大辜负了天下人的期望。我私下里对此感到羞耻!’袁绍等人无言以对。

宴会结束后,曹操看到袁绍等人各有异心,料定不能成事,便自己带领军队前往扬州去了。公孙瓒对刘备、关羽、张飞说:‘袁绍无法成大事,时间长了必然会有变故。我们还是先回去吧。’于是撤军向北行进。到达平原后,让刘备担任平原相,自己则去守卫领土,养精蓄锐。

兖州太守刘岱向东郡太守乔瑁借粮。乔瑁推辞不借,刘岱便率领军队突袭乔瑁的营地,杀死了乔瑁,并全部降服了他的部下。袁绍看到众人各自分散,便带领军队撤军,离开洛阳,前往关东地区。

再说荆州刺史刘表,字景升,是山阳高平人,是汉室的宗亲;他从小喜欢结交朋友,与七位名士成为好友,当时被称为‘江夏八俊’。这七位是:汝南的陈翔,字仲麟;同郡的范滂,字孟博;鲁国的孔昱,字世元;渤海的范康,字仲真;山阳的檀敷,字文友;同郡的张俭,字元节;南阳的岑晊,字公孝。刘表与这七位是朋友;还有延平的蒯良、蒯越,襄阳的蔡瑁是他的辅佐。当时看了袁绍的书信,随即命令蒯越、蔡瑁率领一万人来截击孙坚。孙坚的军队刚到,蒯越就摆开阵势,率先出马。孙坚问道:‘蒯异度为什么带兵截住我的去路?’蒯越回答:‘你既然是汉朝的臣子,怎么可以私藏传国之宝?你快把宝物留下,我可以放你回去!’孙坚大怒,命令黄盖出战。蔡瑁挥舞着刀迎了上来。经过几回合的战斗,黄盖挥鞭打中了蔡瑁的护心镜。蔡瑁拨马逃跑,孙坚趁机杀过界口。山后金鼓齐鸣,原来是刘表亲自率领军队到来。孙坚在马上行礼说:‘景升为什么相信袁绍的书信,逼迫邻近的郡县?’刘表说:‘你私藏传国玉玺,是不是要造反?’孙坚说:‘我如果有这个宝物,早就死在刀箭之下了!’刘表说:‘如果你要我相信你,就把你的军中行李让我搜查。’孙坚愤怒地说:‘你有什么能力,敢小看我!’正要交战,刘表就撤退了。孙坚纵马追赶,两山后伏兵齐起,后面的蔡瑁、蒯越也追了上来,将孙坚围困在垓心。正是:得到了玉玺却无用,反而因为这个宝物引发了战事。

孙坚如何脱身,且听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六回-注解

焚金阙:指焚烧皇宫,’金阙’即指皇宫,古代皇宫多以金色装饰,故称金阙。

董卓:东汉末年权臣,字仲颖,因专权跋扈,导致朝政混乱,最终被曹操所败。

行凶:指董卓的残暴行为,此处指董卓的暴政。

匿玉玺:指隐藏传国玉玺,’玉玺’是古代皇帝的象征,此处指董卓将玉玺隐藏起来。

孙坚:东汉末年名将,字伯符,以勇猛著称。

背约:指违背约定,此处指孙坚违背了与袁术的约定。

玄德:刘备的字,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字玄德,蜀汉的开国皇帝。

关:即关羽,刘备的结义兄弟,勇猛善战。

张:即张飞,刘备的结义兄弟,以勇猛著称。

贺功:庆祝胜利。

袁绍: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字本初,曾与曹操对抗。

程普:孙坚的部将,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黄盖:孙坚的部将,以勇猛著称。

结亲:指联姻,此处指董卓想要与孙坚结亲。

迁都:指将都城迁移到其他地方。

长安:古代都城,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此处指将都城从洛阳迁至长安。

童谣:古代流传的民间歌谣,此处指流传的关于都城迁移的童谣。

高祖:指汉高祖刘邦,西汉的开国皇帝。

光武: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谥号。

迁回长安:指将都城从洛阳迁回长安。

宗庙: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场所。

皇陵:古代皇帝的陵墓。

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此处指董卓的势力范围。

播乱:指引起混乱。

崤函:指崤山和函谷关,此处指关中的险要之地。

陇右:指陇山之右,即陇山以西地区。

籍没:指没收。

反臣逆党:指反对朝廷的臣子和逆党。

赵岑:孙坚的部将。

汜水关:古代关隘名,位于河南省滑县。

虎牢关:古代关隘名,位于河南省荥阳市。

诸侯:指各地方的诸侯王,此处指参与讨伐董卓的各路诸侯。

曹操: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字孟德,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

竖子:古代对人的轻蔑称呼,此处指曹操不与诸侯共谋大计。

荥阳:古代地名,位于河南省境内,是古代战争的重要战场。

徐荣:东汉末年将领,曾为董卓部下。

李儒:东汉末年谋士,董卓的谋士之一。

丞相:古代官职,相当于国家总理,是最高行政长官。

洛阳:古代都城,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东汉、魏、西晋等朝代在此建都。

追兵:追赶的军队,通常指敌军。

吕布:东汉末年名将,以勇猛著称,后成为曹操的部将。

逆贼:对叛逆、反叛者的贬称。

劫迁天子:强行迁移皇帝。

流徙百姓:迫使百姓迁移。

夏侯惇:曹操的部将,勇猛善战。

李傕:东汉末年将领,曾参与董卓的叛乱。

郭汜:东汉末年将领,曾参与董卓的叛乱。

曹仁:曹操的弟弟,勇猛善战。

夏侯渊:曹操的部将,勇猛善战。

曹洪:曹操的族弟,勇猛善战。

紫微垣:古代天文学名词,指北极星周围的天区,象征皇帝所在。

白气漫漫:形容天空中出现的异常现象,此处可能指异象。

传国玺:古代象征国家权力的玉玺,传说是秦始皇所制。

卞和:春秋时期楚国人,相传发现和献上了和氏璧。

荆山:古代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境内。

楚文王:春秋时期楚国国君。

秦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第二十六年。

李斯: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秦始皇的重要助手。

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北部。

华阴: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华阴市。

孝元皇太后:西汉末年的皇太后。

王莽:西汉末年权臣,后自立为帝,建立新朝。

宜阳: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宜阳县。

十常侍:东汉末年宦官集团,以专权跋扈著称。

少帝:东汉末年的皇帝,被宦官集团劫持。

北邙: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北。

建章殿:古代宫殿名,位于汉长安城内。

朱红小匣:红色的盒子,用于存放重要物品。

篆文:古代汉字的一种书写形式,多用于印章、碑文等。

刘表:东汉末年名将,荆州刺史,后成为割据势力之一。

临孟津、酸枣:孟津和酸枣都是古代地名,位于河南省境内,此处指袁绍所领军队的驻扎地点。

成皋:古代地名,位于河南省境内,是古代军事要地。

敖仓:古代地名,位于河南省境内,是古代重要的粮仓。

轘辕、太谷:轘辕和太谷都是古代地名,位于河南省境内,此处指险要之地。

公路:指袁绍的部将袁公路,字公路。

南阳:古代地名,位于河南省境内,是古代军事要地。

丹、析:丹和析都是古代地名,位于河南省境内,此处指袁绍所领军队的驻扎地点。

武关:古代地名,位于陕西省境内,是古代军事要地。

三辅:古代地名,指京兆、扶风、凤翔三郡,位于陕西省境内,此处指京师附近地区。

深沟高垒:指深挖壕沟,高筑壁垒,形容防御坚固。

顺诛逆:指顺应正义,消灭叛逆。

扬州:古代地名,位于江苏省境内,此处指曹操所投奔的地方。

公孙瓚:东汉末年名将,字伯珪,与刘备、关羽、张飞有交情。

关、张:指关羽和张飞,刘备的两位著名将领。

平原:古代地名,位于山东省境内,此处指公孙瓚的驻扎地点。

兖州:古代地名,位于山东省境内,此处指兖州太守刘岱的辖区。

东郡:古代地名,位于山东省境内,此处指东郡太守乔瑁的辖区。

传国之宝:指古代传国玉玺,是皇帝的象征,具有极高的政治意义。

江夏八俊:指东汉末年八位名士,包括刘表在内的七人与蒯良、蒯越、蔡瑁并称为“江夏八俊”。

延平人蒯良、蒯越:延平是古代地名,位于湖北省境内,蒯良、蒯越是刘表的重要辅佐。

襄阳人蔡瑁:襄阳是古代地名,位于湖北省境内,蔡瑁是刘表的重要辅佐。

护心镜:古代兵器,用于保护心脏部位。

垓心:古代地名,位于河南省境内,此处指孙坚被围困的地方。

玉玺:指传国玉玺,是皇帝的象征,具有极高的政治意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六回-评注

次日,人报曹操追董卓,战于荥阳,大败而回。

此句开篇即点明了曹操追击董卓的失败,展现了曹操英勇的形象,同时也预示了后续故事的发展。‘人报’二字,简洁而有力,体现了当时战乱频仍,消息传递迅速的背景。

绍令人接至寨中,会众置酒,与操解闷。

此句描述了袁绍为曹操接风洗尘的情景,体现了袁绍对曹操的尊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军事将领之间的交往礼仪。‘会众置酒’四个字,描绘了宴会的热闹场景,为后续曹操的发言做了铺垫。

饮宴间,操叹曰:‘吾始兴大义,为国除贼。诸公既仗义而来,操之初意,欲烦本初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固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制其险要;公路率南阳之军,驻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深沟高垒,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

曹操在宴会上发言,表达了自己为国除贼的初衷和战略部署。‘吾始兴大义’一句,凸显了曹操的忠义之心。‘欲烦本初’等句,详细阐述了曹操的军事布局,展现了他的远见卓识。此段发言,不仅是对袁绍等人的提醒,也是对天下形势的剖析。

今迟疑不进,大失天下之望。操窃耻之!

曹操对袁绍等人的迟疑不进表示不满,认为他们辜负了天下人的期望。‘大失天下之望’一句,强调了曹操对局势的担忧。‘操窃耻之’则表达了曹操内心的羞愧。

绍等无言可对。

袁绍等人面对曹操的指责,无言以对,体现了曹操在军中的威望。

既而席散,操见绍等各怀异心,料不能成事,自引军投扬州去了。

曹操看出袁绍等人的异心,认为他们无法成事,于是决定离开。‘各怀异心’四个字,揭示了当时政治斗争的复杂。

公孙瓚谓玄德、关、张曰:‘袁绍无能为也,久必有变。吾等且归。’遂拔寨北行。

公孙瓚对袁绍的评价,反映了当时政治局势的动荡。‘吾等且归’一句,表达了公孙瓚等人对未来的担忧。

至平原,令玄德为平原相,自去守地养军。

此句描述了公孙瓚对刘备的安排,体现了刘备在军事上的才能。

兖州太守刘岱,问东郡太守乔瑁借粮。瑁推辞不与,岱引军突入瑁营,杀死乔瑁,尽降其众。

此句描绘了刘岱与乔瑁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当时战乱频仍,民生凋敝的背景。

袁绍见众人各自分散,就领兵拔寨,离洛阳,投关东去了。

袁绍在众人各自分散后,决定离开洛阳,投奔关东。‘各自分散’四个字,揭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混乱。

却说荆州刺史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也,乃汉室宗亲;幼好结纳,与名士七人为友,时号‘江夏八俊’。

此句介绍了荆州刺史刘表的身份和背景,展现了刘表的文学素养和人际关系。

那七人:汝南陈翔,字仲麟;同郡范滂,字孟博;鲁国孔昱,字世元;渤海范康,字仲真,山阳檀敷,字文友;同郡张俭,字元节;南阳岑晊,字公孝。

此句列举了刘表的七位好友,展现了刘表的广泛人脉。

刘表与此七人为友;有延平人蒯良、蒯越,襄阳人蔡瑁为辅。

此句介绍了刘表的辅佐之才,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

当时看了袁绍书,随令蒯越、蔡瑁引兵一万来截孙坚。

此句描述了刘表对袁绍书信的反应,以及他派兵截击孙坚的行动。

坚军方到,蒯越将阵摆开,当先出马。

此句描绘了孙坚的勇猛形象,以及蒯越的出战。

孙坚问曰:‘蒯异度何故引兵截吾去路?’越曰:‘汝既为汉臣,如何私匿传国之宝?可速留下,放汝归去!’

此句反映了孙坚与蒯越之间的矛盾,以及蒯越对孙坚的指责。

坚大怒,命黄盖出战。蔡瑁舞刀来迎。

此句描绘了孙坚的愤怒和黄盖的出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

斗到数合,盖挥鞭打瑁,正中护心镜。瑁拨回马走,孙坚乘势杀过界口。

此句描述了黄盖与蔡瑁的战斗,以及孙坚的勇猛。

山背后金鼓齐鸣、乃刘表亲自引军来到。

此句描绘了刘表的到来,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

孙坚就马上施礼曰:‘景升何故信袁绍之书,相逼邻郡?’表曰:‘汝匿传国玺,将欲反耶?’

此句反映了孙坚与刘表之间的矛盾,以及刘表对孙坚的指责。

坚曰:‘吾若有此物,死于刀箭之下!’表曰:‘汝若要我听信,将随军行李,任我搜看。’

此句描绘了孙坚的坚定和刘表的怀疑,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

坚怒曰:‘汝有何力,敢小觑我!’方欲交兵,刘表便退。

此句反映了孙坚的愤怒和刘表的退让,展现了战争的残酷。

坚纵马赶去,两山后伏兵齐起,背后蔡瑁、蒯越赶来,将孙坚困在垓心。

此句描绘了孙坚的困境,以及伏兵的出现,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

正是:玉玺得来无用处,反因此宝动刀兵。

此句总结了孙坚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

毕竟孙坚怎地脱身,且听下文分解。

此句为悬念的设置,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六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235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