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六十四回

作者: 罗贯中(约1330年-1400年),元代文学家,历史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小说创作。

年代:成书于元代(约14世纪)。

内容简要:《三国演义》是基于三国历史背景创作的历史小说,讲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兴起、争霸和衰败的故事。书中通过众多历史人物的塑造,展现了权谋、军事、政治、忠诚与背叛的复杂关系。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人物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英雄形象。小说不仅涉及大量的战斗场面,也展示了许多智谋、策略和领导力,探讨了英雄与权谋、忠诚与背叛、仁义与权力等主题,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深远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与文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六十四回-原文

孔明定计捉张任杨阜借兵破马超

却说张飞问计于严颜,颜曰:’从此取雒城,凡守御关隘,都是老夫所管,官军皆出于掌握之中。今感将军之恩,无可以报,老夫当为前部,所到之处,尽皆唤出拜降。’张飞称谢不已。

于是严颜为前部,张飞领军随后。凡到之处,尽是严颜所管,都唤出投降。有迟疑未决者,颜曰:’我尚且投降,何况汝乎?’自是望风归顺,并不曾厮杀一场。

却说孔明已将起程日期申报玄德,教都会聚雒城。

玄德与众官商议:’今孔明、翼德分两路取川,会于雒城,同入成都。水陆舟车,已于七月二十日起程,此时将及待到。今我等便可进兵。’

黄忠曰:’张任每日来搦战,见城中不出,彼军懈怠,不做准备,今日夜间分兵劫寨,胜如白昼厮杀。’玄德从之,教黄忠引兵取左,魏延引兵取右,玄德取中路。

当夜二更,三路军马齐发。张任果然不做准备。汉军拥入大寨,放起火来,烈焰腾空。

蜀兵奔走,连夜直赶到雒城,城中兵接应入去。

玄德还中路下寨;次日,引兵直到雒城,围住攻打。

张任按兵不出。

攻到第四日,玄德自提一军攻打西门,令黄忠、魏延在东门攻打,留南门北门放军行走。

原来南门一带都是山路,北门有涪水:因此不围。

张任望见玄德在西门,骑马往来,指挥打城,从辰至未,人马渐渐力乏。

张任教吴兰、雷铜二将引兵出北门,转东门,敌黄忠、魏延;自己却引军出南门,转西门,单迎玄德。

城内尽拨民兵上城,擂鼓助喊。

却说玄德见红日平西,教后军先退。

军士方回身,城上一片声喊起,南门内军马突出。

张任径来军中捉玄德,玄德军中大乱。

黄忠、魏延又被吴兰、雷铜敌住。

两下不能相顾。

玄德敌不住张任,拨马往山僻小路而走。

张任从背后追来,看看赶上。

玄德独自一人一马。

张任引数骑赶来。

玄德正望前尽力加鞭而行,忽山路一军冲来。

玄德马上叫苦曰:’前有伏兵,后有追兵,天亡我也!’

只见来军当头一员大将,乃是张飞。

原来张飞与严颜正从那条路上来,望见尘埃起,知与川兵交战。

张飞当先而来,正撞着张任,便就交马。

战到十余合,背后严颜引兵大进。

张任火速回身。

张飞直赶到城下。

张任退入城,拽起吊桥。

张飞回见玄德曰:’军师溯江而来,尚且未到,反被我夺了头功。’

玄德曰:’山路险阻,如何无军阻当,长驱大进,先到于此?’

张飞曰:’于路关隘四十五处,皆出老将严颜之功,因此于路并不曾费分毫之力。’遂把义释严颜之事,从头说了一遍,引严颜见玄德。

玄德谢曰:’若非老将军,吾弟安能到此?’即脱身上黄金锁子甲以赐之。

严颜拜谢。

正待安排宴饮,忽闻哨马回报:’黄忠、魏延和川将吴兰、雷铜交锋,城中吴懿、刘璝又引兵助战,两下夹攻,我军抵敌不住,魏、黄二将败阵投东去了。’

张飞听得,便请玄德分兵两路,杀去救援。

于是张飞在左,玄德在右,杀奔前来。

吴懿、刘璝见后面喊声起,慌退入城中。

吴兰、雷铜只顾引兵追赶黄忠、魏延,却被玄德、张飞截住归路。

黄忠、魏延又回马转攻。

吴兰、雷铜料敌不住,只得将本部军马前来投降。

玄德准其降,收兵近城下寨。

却设张任失了二将,心中忧虑。

吴懿、刘璝曰:’兵势甚危,不决一死战,如何得兵退?一面差人去成都见主公告急,一面用计敌之。’

张任曰:’吾来日领一军搦战,诈败,引转城北;城内再以一军冲出,截断其中:可获胜也。’

吴懿曰:’刘将军相辅公子守城,我引兵冲出助战。’

约会已定。

次日,张任引数千人马,摇旗呐喊,出城搦战。

张飞上马出迎,更不打话,与张任交锋。

战不十余合,张任诈败,绕城而走。

张飞尽力追之。

吴懿一军截住,张任引军复回,把张飞围在垓心,进退不得。

正没奈何,只见一队军从江边杀出。

当先一员大将,挺枪跃马,与吴懿交锋;只一合,生擒吴懿,战退敌军,救出张飞。

视之,乃赵云也。

飞问:’军师何在?’云曰:’军师已至,想此时已与主公相见了也。’二人擒吴懿回寨。

张任自退入东门去了。

张飞、赵云回寨中,见孔明、简雍、蒋琬已在帐中。

飞下马来参军师。

孔明惊问曰:’如何得先到?’玄德具述义释严颜之事。

孔明贺曰:’张将军能用谋,皆主公之洪福也。’赵云解吴懿见玄德。

玄德曰:’汝降否?’吴懿曰:’我既被捉,如何不降?’

玄德大喜,亲解其缚。

孔明问:’城中有几人守城?’吴懿曰:’有刘季玉之子刘循,辅将刘璝、张任。刘璝不打紧;张任乃蜀郡人,极有胆略,不可轻敌。’

孔明曰:’先捉张任,然后取雒城。’问:’城东这座桥名为何桥?’吴懿曰:’金雁桥。’孔明遂乘马至桥边,绕河看了一遍,回到寨中,唤黄忠、魏延听令曰:’离金雁桥南五六里,两岸都是芦苇蒹葭,可以埋伏。魏延引一千枪手伏于左,单戳马上将;黄忠引一千刀手伏于右,单砍坐下马。杀散彼军,张任必投山东小路而来。张翼德引一千军伏在那里,就彼处擒之。’又唤赵云伏于金雁桥北:’待我引张任过桥,你便将桥拆断,却勒兵于桥北,遥为之势,使张任不敢望北走,退投南去,却好中计。’调遣已定,军师自去诱敌。

却说刘璋差卓鹰、张翼二将,前至雒城助战。

张任教张翼与刘璝守城,自与卓膺为前后二队,任为前队,膺为后队,出城退敌。

孔明引一队不整不齐军,过金雁桥来,与张任对阵。

孔明乘四轮车,纶巾羽扇而出,两边百余骑簇捧,遥指张任曰:‘曹操以百万之众,闻吾之名,望风而走;今汝何人,敢不投降?’

张任看见孔明军伍不齐,在马上冷笑曰:‘人说诸葛亮用兵如神,原来有名无实!’把枪一招,大小军校齐杀过来。

孔明弃了四轮车,上马退走过桥。

张任从背后赶来。

过了金雁桥,见玄德军在左,严颜军在右,冲杀将来。

张任知是计,急回军时,桥已拆断了;欲投北去,只见赵云一军隔岸摆开,遂不敢投北,径往南绕河而走。

走不到五七里,早到芦苇丛杂处。

魏延一军从芦中忽起,都用长枪乱戳。

黄忠一军伏在芦苇里,用长刀只剁马蹄。

马军尽倒,皆被执缚,步军那里敢来?

张任引数十骑望山路而走,正撞着张飞。

张任方欲退走,张飞大喝一声,众军齐上,将张任活捉了。

原来卓膺见张任中计,已投赵云军前降了,一发都到大寨。

玄德赏了卓膺。

张飞解张任至。

孔明亦坐于帐中。

玄德谓张任曰:‘蜀中诸将,望风而降,汝何不早投降?’

张任睁目怒叫曰:‘忠臣岂肯事二主乎?’

玄德曰:‘汝不识天时耳。降即免死。’

任曰:‘今日便降,久后也不降!可速杀我!’

玄德不忍杀之。

张任厉声高骂。

孔明命斩之以全其名。

后人有诗赞曰:‘烈士岂甘从二主,张君忠勇死犹生。高明正似天边月,夜夜流光照雒城。’

玄德感叹不已,令收其尸首,葬于金雁桥侧,以表其忠。

次日,令严颜、吴懿等一班蜀中降将为前部。

直至雒城,大叫:‘早开门受降,免一城生灵受苦!’

刘璝在城上大骂。

严颜方待取箭射之,忽见城上一将,拔剑砍翻刘璝,开门投降。

玄德军马入雒城,刘循开西门走脱,投成都去了。

玄德出榜安民。

杀刘璝者,乃武阳人张翼也。

玄德得了雒城,重赏诸将。

孔明曰:‘雒城已破,成都只在目前;惟恐外州郡不宁,可令张翼、吴懿引赵云抚外水江阳、犍为等处所属州郡,令严颜、卓膺引张飞抚巴西德阳所属州郡,就委官按治平靖,即勒兵回成都取齐。’

张飞、赵云领命,各自引兵去了。

孔明问:‘前去有何处关隘?’

蜀中降将曰:‘止绵竹有重兵守御;若得绵竹,成都唾手可得。’

孔明便商议进兵。

法正曰:‘雒城既破,蜀中危矣。主公欲以仁义服众,且勿进兵。某作一书上刘璋,陈说利害,璋自然降矣。’

孔明曰:‘孝直之言最善。’

便令写书遣人径往成都。

却说刘循逃回见父,说雒城已陷,刘璋慌聚众官商议。

从事郑度献策曰:‘今刘备虽攻城夺地,然兵不甚多,士众未附,野谷是资,军无辎重。不如尽驱巴西梓潼民,过涪水以西。其仓廪野谷,尽皆烧除,深沟高垒,静以待之。彼至请战,勿许。久无所资,不过百日,彼兵自走。我乘虚击之,备可擒也。’

刘璋曰:‘不然。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备敌也。此言非保全之计。’

正议间,人报法正有书至。

刘璋唤入。

呈上书。

璋拆开视之。

其略曰:‘昨蒙遣差结好荆州,不意主公左右不得其人,以致如此。今荆州眷念旧情,不忘族谊。主公若得幡然归顺,量不薄待。望三思裁示。’

刘璋大怒,扯毁其书,大骂:‘法正卖主求荣,忘恩背义之贼!’

逐其使者出城。

即时遣妻弟费观,提兵前去守把绵竹。

费观举保南阳人姓李,名严,字正方,一同领兵。

当下费观、李严点三万军来守绵竹。

益州太守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也,上书与刘璋,请往汉中借兵。

璋曰:‘张鲁与吾世仇,安肯相救?’

和曰:‘虽然与我有仇,刘备军在雒城,势在危急,唇亡则齿寒,若以利害说之,必然肯从。’

璋乃修书遣使前赴汉中。

却说马超自兵败入羌,二载有余,结好羌兵,攻拔陇西州郡。

所到之处,尽皆归降;惟冀城攻打不下。

刺史韦康,累遣人求救于夏侯渊。

渊不得曹操言语,未敢动兵。

韦康见救兵不来,与众商议:‘不如投降马超。’

参军杨阜哭谏曰:‘超等叛君之徒,岂可降之?’

康曰:‘事势至此,不降何待?’

阜苦谏不从。

韦康大开城门,投拜马超。

超大怒曰:‘汝今事急请降,非真心也!’

将韦康四十余口尽斩之,不留一人。

有人言:‘杨阜劝韦康休降,可斩之。’

超曰:‘此人守义,不可斩也。’

复用杨阜为参军。

阜荐梁宽、赵衢二人,超尽用为军官。

杨阜告马超曰:阜妻死于临洮,乞告两个月假,归葬其妻便回。

马超从之。

杨阜过历城,来见抚彝将军姜叙。

叙与阜是姑表兄弟:叙之母是阜之姑,时年已八十二。

当日,杨阜入姜叙内宅,拜见其姑,哭告曰:

“阜守城不能保,主亡不能死,愧无面目见姑。

马超叛君,妄杀郡守,一州士民,无不恨之。

今吾兄坐据历城,竟无讨贼之心,此岂人臣之理乎?”

言罢,泪流出血。

叙母闻言,唤姜叙入,责之曰:

“韦使君遇害,亦尔之罪也。”

又谓阜曰:

“汝既降人,且食其禄,何故又兴心讨之?”

阜曰:

“吾从贼者,欲留残生,与主报冤也。”

叙曰:

“马超英勇,急难图之。”

阜曰:

“有勇无谋,易图也。

吾已暗约下梁宽、赵衢。

兄若肯兴兵,二人必为内应。”

叙母曰:

“汝不早图,更待何时,谁不有死,死于忠义,死得其所也。

勿以我为念。

汝若不听义山之言,吾当先死,以绝汝念。”

叙乃与统兵校尉尹奉、赵昂商议。

原来赵昂之子赵月,现随马超为裨将。

赵昂当日应允,归见其妻王氏曰:

“吾今日与姜叙、杨阜、尹奉一处商议,欲报韦康之仇。

吾想子赵月现随马超,今若兴兵,超必先杀吾子,奈何?”

其妻厉声曰:

“雪君父之大耻,虽丧身亦不惜,何况一子乎!

君若顾子而不行,吾当先死矣!”

赵昂乃决。

次日一同起兵。

姜叙、杨阜屯历城,尹奉、赵昂屯祁山。

王氏乃尽将首饰资帛,亲自往祁山军中,赏劳军士,以励其众。

马超闻姜叙、杨阜会合尹奉、赵昂举事,大怒,即将赵月斩之;

令庞德、马岱尽起军马,杀奔历城来。

姜叙、杨阜引兵出。

两阵圆处,杨阜、姜叙衣白袍而出,大骂曰:

“叛君无义之贼!”

马超大怒,冲将过来,两军混战。

姜叙、杨阜如何抵得马超,大败而走。

马超驱兵赶来。

背后喊声起处,尹奉、赵昂杀来。

超急回时,两下夹攻,首尾不能相顾。

正斗间,刺斜里大队军马杀来。

原来是夏侯渊得了曹操军令,正领军来破马超。

超如何当得三路军马,大败奔回。

走了一夜,比及平明,到得翼城叫门时,城上乱箭射下。

梁宽、赵衢立在城上,大骂马超;

将马超妻杨氏从城上一刀砍了,撇下尸首来;

又将马超幼子三人,并至亲十余口,都从城上一刀一个,剁将下来。

超气噎塞胸,几乎坠下马来。

背后夏侯渊引兵追赶。

超见势大,不取恋战,与庞德、马岱杀开一条路走。

前面又撞见姜叙、杨阜,杀了一阵;

冲得过去,又撞着尹奉、赵昂,杀了一阵;

零零落落,剩得五六十骑,连夜奔走,四更前后,走到历城下,

守门者只道姜叙兵回,大开门接入。

超从城南门边杀起,尽洗城中百姓。

至姜叙宅,拿出老母。

母全无惧色,指马超而大骂。

超大怒,自取剑杀之。

尹奉、赵昂全家老幼,亦尽被马超所杀。

昂妻王氏因在军中,得免于难。

次日,夏侯渊大军至,马超弃城杀出,望西而逃。

行不得二十里,前面一军摆开,为首的是杨阜。

超切齿而恨,拍马挺枪刺之。

阜宗弟七人,一齐来助战。

马岱、庞德敌住后军。

宗弟七人,皆被马超杀死。

阜身中五枪,犹然死战。

后面夏侯渊大军赶来,马超遂走。

只有庞德、马岱五七骑后随而去。

夏侯渊自行安抚陇西诸州人民,令姜叙等各各分守,用车载杨阜赴许都,见曹操。

操封阜为关内侯。

阜辞曰:

“阜无捍难之功,又无死难之节,于法当诛,何颜受职?”

操嘉之,卒与之爵。

却说马超与庞德、马岱商议,径往汉中投张鲁。

张鲁大喜,以为得马超,则西可以吞益州,东可以拒曹操,

乃商议欲以女招超为婿。

大将杨柏谏曰:

“马超妻子遭惨祸,皆超之贻害也。

主公岂可以女与之?”

鲁从其言,遂罢招婿之议。

或以杨柏之言,告知马超。

超大怒,有杀杨柏之意。

杨柏知之,与兄杨松商议,亦有图马超之心。

正值刘璋遣使求救于张鲁,鲁不从。

忽报刘璋又遣黄权到。

权先来见杨松,说:

“东西两川,实为唇齿;西川若破,东川亦难保矣。

今若肯相救,当以二十州相酬。”

松大喜,即引黄权来见张鲁,说唇齿利害,更以二十州相谢。

鲁喜其利,从之。

巴西阎圃谏曰:

“刘璋与主公世仇,今事急求救,诈许割地,不可从也。”

忽阶下一人进曰:

“某虽不才,愿乞一旅之师,生擒刘备。

务要割地以还。”

正是:

方看真主来西蜀,又见精兵出汉中。

未知其人是谁,且看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六十四回-译文

孔明定计捉张任杨阜借兵破马超

却说张飞向严颜请教计策,严颜说:“从现在起攻打雒城,所有守卫关隘的事务都是我负责,官军都在我的掌控之中。现在感激将军的恩情,没有什么可以报答,我愿意作为先锋,所到之处,都能叫他们出来投降。”张飞不停地表示感谢。于是严颜成为先锋,张飞率领军队跟随其后。每到一处,都是严颜所管辖的地方,都叫他们出来投降。有犹豫不决的,严颜说:“我都能投降,你还有什么犹豫的呢?”从此,大家都望风归顺,没有发生过战斗。

孔明已经将出发日期报告给了刘备,让他都聚集到雒城。刘备与众官员商议:‘现在孔明、张飞分两路攻打四川,会在雒城会合,一同进入成都。水陆舟车,已经在七月二十日起程,现在快要到了。我们现在就可以进军。’黄忠说:‘张任每天都来挑战,看到城中没有反应,他们的军队就懈怠了,没有做任何准备,今晚我们可以分兵偷袭他们的营寨,比白天战斗还要好。’刘备同意了,让黄忠带领军队攻打左边,魏延带领军队攻打右边,刘备自己带领中路军队。当晚二更时分,三路军队一起出发。张任果然没有准备。汉军冲入大营,放起火来,火焰冲天。蜀军逃跑,连夜赶到雒城,城中的军队接应他们进去。刘备在中路下营;次日,带领军队一直打到雒城,围攻雒城。张任按兵不出。攻到第四天,刘备亲自带领一支部队攻打西门,让黄忠、魏延在东门攻打,南门和北门留出通道让军队通行。原来南门一带都是山路,北门有涪水,所以没有围攻。

张任看到刘备在西门骑马来回指挥,从辰时到未时,人马渐渐疲惫。张任教吴兰、雷铜二将带领军队从北门出来,转向东门,对抗黄忠、魏延;自己却带领军队从南门出来,转向西门,单独对抗刘备。城内所有的民兵都上了城,擂鼓呐喊。刘备看到红日西沉,让后军先撤退。士兵们刚转身,城上突然响起一片喊声,南门内的军队冲了出来。张任直接冲进军中捉拿刘备,刘备的军队大乱。黄忠、魏延又被吴兰、雷铜阻挡住。两边无法互相支援。刘备抵挡不住张任,拨马向山间小路逃跑。张任从后面追来,眼看就要追上。刘备一个人一匹马。张任带领几名骑兵追赶。刘备正拼命地抽打马匹前进,忽然山路上冲出一支军队。刘备在马上叫苦不迭:‘前面有伏兵,后面有追兵,我这是天意亡我啊!’只见来军中当先一员大将,乃是张飞。原来张飞和严颜正从那条路上来,看到尘土飞扬,知道与川军交战。张飞冲在最前面,正撞上张任,两人便交战起来。打了十几个回合,背后严颜带领军队大举进攻。张任急忙回身。张飞一直追到城下。张任退入城内,拉起吊桥。张飞回到刘备那里说:‘军师从江上过来,还没有到,反而让我抢了头功。’刘备说:‘山路崎岖,怎么会没有军队阻拦,长驱直入,先到了这里?’张飞说:‘路上的四十五个关隘,都是老将严颜的功劳,所以在路上我一点力气都没费。’于是他把义释严颜的事情从头到尾说了一遍,带严颜去见刘备。刘备感谢说:‘如果不是老将军,我弟弟怎么能到这儿?’就脱下身上的黄金锁子甲赐给了他。严颜拜谢。

正准备安排酒宴,忽然哨马报告说:‘黄忠、魏延和川将吴兰、雷铜交战,城中吴懿、刘璝又带领军队支援,两面夹击,我军抵挡不住,魏、黄二将战败向东撤退了。’张飞听到后,就请刘备分兵两路,前去救援。于是张飞在左边,刘备在右边,杀奔而来。吴懿、刘璝看到后面喊声四起,慌忙退入城中。吴兰、雷铜只顾带领军队追赶黄忠、魏延,却被刘备、张飞截住退路。黄忠、魏延又回马转攻。吴兰、雷铜抵挡不住,只得带领本部军队前来投降。刘备准许他们投降,收兵在城下扎营。而张任失去了两位将领,心中十分忧虑。吴懿、刘璝说:‘军势很危急,如果不决一死战,怎么能让敌人退去?’一面派人去成都向主公告急,一面用计策对抗敌人。

张任说:‘我明天带领一支军队挑战,假装战败,引诱他们转向城北;城内再派一支军队冲出来,截断他们的退路:这样就能获胜。’吴懿说:‘刘将军辅助公子守城,我带领军队冲出去支援。’两人约定好了。次日,张任带领几千人马,摇旗呐喊,出城挑战。张飞骑马出来迎战,没有多说什么,就直接与张任交战。打了十几个回合,张任假装战败,绕城逃跑。张飞拼命追赶。吴懿一军截住,张任带领军队返回,把张飞围在垓心,进退不得。正无计可施,只见一队军队从江边冲出来。当先一员大将,手持长枪,骑马冲锋,与吴懿交战;只一回合,就生擒吴懿,击退敌军,救出了张飞。一看,原来是赵云。张飞问:‘军师在哪里?’赵云说:‘军师已经到了,应该已经和主公见面了。’两人带着吴懿回到营寨。

张飞、赵云回到营寨,看到孔明、简雍、蒋琬已经在营帐中了。张飞下马参见军师。孔明惊讶地问:‘怎么先到了?’刘备详细叙述了义释严颜的事情。孔明祝贺说:‘张将军能用计谋,都是主公的洪福。’赵云把吴懿带到刘备面前。刘备说:‘你愿意投降吗?’吴懿说:‘我被捉了,怎么能不投降呢?’刘备非常高兴,亲自解开他的绑绳。孔明问:‘城中有多少人守城?’吴懿说:‘有刘季玉的儿子刘循,辅佐将领刘璝、张任。刘璝不重要;张任是蜀郡人,非常勇敢,不可轻视。’孔明说:‘先捉住张任,然后再攻取雒城。’问:‘城东的那座桥叫什么名字?’吴懿说:‘金雁桥。’孔明就骑马到桥边,绕着河看了一遍,回到营寨,召唤黄忠、魏延接受命令:‘离金雁桥南五六里,两岸都是芦苇和芦荻,可以埋伏。魏延带领一千名枪手埋伏在左边,专门攻击骑马的将领;黄忠带领一千名刀手埋伏在右边,专门砍杀坐骑。打散他们的军队,张任一定会投奔山东的小路。张飞带领一千军队埋伏在那里,就在那里捉拿他。’又召唤赵云埋伏在金雁桥北:‘等我引诱张任过桥,你便拆断桥梁,然后在桥北驻军,制造声势,让他不敢向北逃跑,只能向南退去,这样就能中计了。’布置完毕,军师自己去引诱敌人。

刘璋派遣了卓鹰、张翼两位将领,前往雒城协助作战。张任教张翼和刘璝守城,自己则与卓膺分为前后两队,张任为前队,卓膺为后队,出城迎战敌人。孔明带领一支队伍,队伍不整不齐,来到金雁桥,与张任对峙。孔明乘坐四轮车,戴着纶巾,手持羽扇出现,两边有百余骑兵簇拥,远远指着张任说:“曹操带领百万大军,听到我的名字,闻风而逃;现在你是什么人,竟敢不投降?”张任看到孔明的军队不整齐,在马上冷笑说:“人们都说诸葛亮用兵如神,原来只是虚有其名!”他挥舞着枪,大小军官一起冲杀过来。孔明丢弃了四轮车,上马退回,穿过桥。张任从后面追赶。过了金雁桥,看到刘备的军队在左边,严颜的军队在右边,他们一起冲杀过来。张任知道是计谋,急忙回军时,发现桥已经被拆断了;他想往北逃,却看到赵云的军队在河对岸摆开阵势,于是不敢北逃,直接往南绕河而行。走了五七里,来到了芦苇丛中。魏延的军队从芦苇中突然出现,用长枪乱戳。黄忠的军队藏在芦苇里,用长刀只砍马蹄。骑兵全部倒下,都被俘获,步兵哪里敢来?张任带着几十骑兵往山路走,正撞上张飞。张任正想退走,张飞一声大喝,众军一起冲上,将张任活捉。原来卓膺看到张任中计,已经投降赵云,所有人都到了大寨。刘备奖赏了卓膺。张飞将张任解到。孔明也坐在帐中。刘备对张任说:“蜀中的将领们看到风头就投降,你为何不早点投降?”张任睁大眼睛愤怒地喊道:“忠臣岂能侍奉两个主人?”刘备说:“你不识时务。投降就免死。”张任说:“我今天就算投降,以后也不会投降!你可以立刻杀了我!”刘备不忍心杀他。张任大声辱骂。孔明下令将他处决以保全他的名声。后来有人写诗赞扬他:‘烈士岂甘从二主,张君忠勇死犹生。高明正似天边月,夜夜流光照雒城。’刘备感叹不已,下令收尸,葬在金雁桥边,以表彰他的忠诚。次日,他命令严颜、吴懿等蜀中降将为先锋。一直到达雒城,大声喊道:‘快开门投降,免得全城百姓受苦!’刘璝在城上大骂。严颜正要射箭,突然看到城上有一员将领拔剑砍倒刘璝,打开城门投降。刘备的军队进入雒城,刘循打开西门逃跑,逃往成都。刘备出榜安抚百姓。杀死刘璝的人是武阳人张翼。刘备占领了雒城,重赏了众将。孔明说:‘雒城已经攻破,成都就在眼前;只怕外州郡不安宁,可以让张翼、吴懿带领赵云安抚外水江阳、犍为等地的州郡,让严颜、卓膺带领张飞安抚巴西德阳等地的州郡,就委托他们按治平靖,然后率兵回成都集合。’张飞、赵云领命,各自带领军队离开。孔明问:‘前方有什么关隘?’蜀中降将说:‘只有绵竹有重兵把守;如果攻下绵竹,成都就可以轻易得到。’孔明便商议进军。法正说:‘雒城已经攻破,蜀中已经危在旦夕。主公想要用仁义服众,暂时不要进军。我写一封信给刘璋,说明利害关系,刘璋自然会投降。’孔明说:‘孝直的话最是明智。’于是命令写信派人直接前往成都。

刘循逃回见父亲,说雒城已经被攻陷,刘璋慌忙召集众官员商议。从事郑度献策说:‘现在刘备虽然攻城夺地,但兵力不多,士兵们还未完全归附,野外有足够的粮食,军队没有后勤补给。不如把巴西梓潼的百姓全部赶到涪水以西。把仓库里的粮食和野外的粮食都烧掉,深挖战壕,高筑城墙,静待敌人。等他们请求决战,不要答应。长期没有补给,不超过百日,他们的军队自然会撤退。我们乘虚而入,刘备就可以被擒获。’刘璋说:‘不对。我听说抵抗敌人是为了安抚百姓,没听说过移动百姓来防备敌人。这不是保全之计。’正当商议时,有人报告法正有信件到来。刘璋召他进来。呈上信件。刘璋拆开来看。信的大意是:‘最近我派人去结交荆州,没想到主公身边的人不合适,才导致这种情况。现在荆州仍然怀念旧情,不忘族谊。主公如果能够悔过归顺,我绝不会薄待。希望三思而后行。’刘璋大怒,撕毁信件,大骂:‘法正卖主求荣,忘恩负义的小人!’把使者赶出城。立刻派遣妻弟费观,带兵前去守卫绵竹。费观推荐南阳人姓李,名严,字正方,一同领兵。

现在费观、李严带领三万军队来守卫绵竹。益州太守董和,字幼宰,是南郡枝江人,上书给刘璋,请求去汉中借兵。刘璋说:‘张鲁是我的世仇,怎么可能来帮助我?’董和说:‘虽然和他有仇,但刘备的军队在雒城,形势危急,唇亡齿寒,如果用利害关系说服他,他一定会答应。’刘璋于是写信派人前往汉中。马超自从兵败进入羌地,已经两年多,和羌人结好,攻占了陇西州郡。所到之处,都纷纷归降;只有冀城攻打不下。刺史韦康,多次派人向夏侯渊求救。渊没有曹操的命令,不敢动兵。韦康看到救兵不来,与众商议:‘不如投降马超。’参军杨阜哭着劝阻:‘马超等人是背叛君主的人,怎么可以投降他们?’韦康说:‘事已至此,不投降还有什么办法?’杨阜苦苦劝阻,但韦康不听。韦康打开城门,投降马超。马超大怒:‘你现在形势危急才来投降,不是真心。’将韦康的四十多口人都杀了,一个不留。有人说:‘杨阜劝韦康不要投降,可以杀了他。’马超说:‘这个人坚守道义,不能杀他。’重新任用杨阜为参军。杨阜推荐梁宽、赵衢两人,马超都任用他们为军官。

杨阜告诉马超说:我的妻子在临洮去世了,我请求两个月的假期,回来安葬妻子后立刻回来。马超同意了。杨阜经过历城,去看望抚彝将军姜叙。姜叙和杨阜是姑表兄弟:姜叙的母亲是杨阜的姑姑,当时已经八十二岁了。那天,杨阜进入姜叙的内宅,拜见他的姑姑,哭着告诉她:‘我守城没能保住,主公去世没能殉死,羞愧没有脸面见姑姑。马超背叛君主,随意杀害郡守,全州的士民,没有不恨他的。现在我的哥哥占据历城,却没有任何讨伐叛贼的心思,这难道是做臣子的道理吗?’说完,泪水流出来。姜叙的母亲听到这些话,叫姜叙进来,责备他说:‘韦使君被害,也是你的罪过。’又对杨阜说:‘你已经投降了敌人,并且接受他们的俸禄,为什么又要起心讨伐他们呢?’杨阜说:‘我之所以跟随敌人,是想留下余生,为主公报仇。’姜叙说:‘马超英勇,很难对付。’杨阜说:‘他虽然有勇无谋,是容易对付的。我已经暗地里约好了梁宽、赵衢。如果你哥哥愿意起兵,他们两人一定会做内应。’姜叙的母亲说:‘你不早做打算,还等何时,谁不死呢?死于忠义,死得其所。不要挂念我。如果你不听义山的话,我就先死,以断绝你的念头。’

姜叙于是和统兵校尉尹奉、赵昂商议。原来赵昂的儿子赵月,现在跟随马超做副将。赵昂那天答应后,回到家对妻子王氏说:‘我今天和姜叙、杨阜、尹奉一起商议,想要为韦康报仇。我想我儿子赵月现在跟随马超,如果我们起兵,马超一定会先杀我的儿子,怎么办呢?’他的妻子严厉地说:‘为君父洗刷大耻辱,即使牺牲生命也不可惜,何况只是一个儿子呢!如果你因为顾念儿子而不行动,我就先死!’赵昂于是下定决心。第二天,他们一起起兵。姜叙、杨阜驻扎在历城,尹奉、赵昂驻扎在祁山。王氏就把所有的首饰和布匹都拿出来,亲自去祁山军中,赏赐慰劳士兵,以鼓舞士气。

马超听说姜叙、杨阜联合尹奉、赵昂起事,非常愤怒,立刻把赵月杀了;命令庞德、马岱调集所有军队,杀向历城。姜叙、杨阜带领军队出来迎战。两军交战时,杨阜、姜叙穿着白色战袍出来,大声骂道:‘背叛君主的无义之贼!’马超非常愤怒,冲了过来,两军混战。姜叙、杨阜怎么抵得住马超,大败而逃。马超追击,后面喊杀声起,尹奉、赵昂杀来。马超急忙回身,两面夹击,首尾不能相顾。正在激战时,突然斜刺里大军杀来。原来那是夏侯渊得到曹操的命令,正领军来攻打马超。马超怎么能抵挡住三路大军,大败而逃。

跑了整整一夜,等到天亮时,到了翼城城下叫门,城上乱箭射下。梁宽、赵衢站在城上,大骂马超;把马超的妻子杨氏从城上砍了一刀,尸体扔下来;又将马超的三个幼儿,以及至亲十几口,都从城上砍下,一个接一个地剁下来。马超气得几乎从马上掉下来。背后夏侯渊的军队追来。马超见形势危急,不恋战,和庞德、马岱杀开一条路逃走。前面又遇到姜叙、杨阜,打了一阵;冲过去后,又遇到尹奉、赵昂,打了一阵;零零散散,只剩下五六十骑兵,连夜逃走,四更前后,跑到历城城下,守门的以为姜叙的军队回来了,大开城门让他们进来。马超从城南门边杀进来,把城中的百姓都杀光了。到了姜叙的家中,拿出他的老母亲。老母亲毫无惧色,指着马超大骂。马超非常愤怒,自己拿起剑杀了老母亲。尹奉、赵昂的全家老少,也都被马超杀害。只有王氏因为她在军中,才免于难。

第二天,夏侯渊的大军到了,马超弃城逃跑,向西逃走。走了不到二十里,前面一支部队摆开阵势,领头的是杨阜。马超咬牙切齿地恨他,策马挺枪刺他。杨阜的堂弟七人,一齐来帮助战斗。马岱、庞德抵挡住后面的军队。杨阜的堂弟七人,都被马超杀死。杨阜身中五枪,仍然拼死战斗。后面夏侯渊的大军追来,马超于是逃跑。只有庞德、马岱带着五六个骑兵跟在后面。夏侯渊自己安抚陇西各州的人民,命令姜叙等人各自守卫,用车载着杨阜去许都见曹操。曹操封杨阜为关内侯。杨阜辞谢说:‘我没有抵御灾难的功绩,也没有为国捐躯的节操,按法律应当被杀,哪里有脸面接受官职?’曹操赞赏他,最终给了他爵位。马超和庞德、马岱商议后,直接去汉中投奔张鲁。张鲁非常高兴,认为如果得到马超,就可以向西吞并益州,向东抵抗曹操,于是商议想以女儿招马超为婿。大将杨柏劝阻说:‘马超的妻子遭受了惨祸,这都是马超的罪过。主公怎么能把女儿嫁给他呢?’张鲁听从了他的话,于是取消了招婿的提议。有人把杨柏的话告诉了马超。马超非常愤怒,有杀杨柏的念头。杨柏知道了,和哥哥杨松商议,也有图谋马超的打算。正当刘璋派人向张鲁求救时,张鲁没有答应。突然报告说刘璋又派黄权来了。黄权先去见杨松,说:‘东西两川,实际上是唇齿相依的关系;西川如果被攻破,东川也难以保全。如果你肯相救,我愿意用二十州来作为报酬。’杨松非常高兴,立刻带着黄权去见张鲁,讲述唇齿相依的重要性,并用二十州作为感谢。张鲁看到利益,就同意了。巴西的阎圃劝阻说:‘刘璋和主公是世仇,现在他紧急求救,用割地的谎言来请求,我们不能答应。’突然阶下一个人进来说:‘我虽然没有才能,愿意请求一支部队,生擒刘备。一定要割地来回报。’正是:刚刚看到真主来到西蜀,又看到精兵从汉中出发。

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且看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六十四回-注解

孔明:孔明,即诸葛亮,字孔明,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张任:张任,蜀汉将领,曾在雒城守城,后来被刘备军活捉。

杨阜:杨阜,冀城参军,劝韦康勿降。

借兵:借兵,指向他人请求提供兵力,通常用于形容在力量不足时寻求外部援助。

破马超:破马超,指击败马超,马超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将领,勇猛善战。

雒城:雒城,古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广汉市西北,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城池之一。

玄德:玄德,即刘备,字玄德,东汉末年群雄之一,蜀汉的开国皇帝。

严颜:严颜,三国时期蜀汉将领,蜀郡人,勇猛善战,后归顺刘备。

官军:官军,指国家的正规军队。

拜降:拜降,指向敌方投降,表示臣服。

起程日期:起程日期,指出发的日期。

水陆舟车:水陆舟车,指水路和陆路上的交通工具。

搦战:搦战,指挑战敌人进行战斗。

劫寨:劫寨,指夜袭敌军营地。

汉军:汉军,指蜀汉的军队。

烈焰腾空:烈焰腾空,形容火势非常猛烈,火焰冲天而起。

力乏:力乏,指体力消耗过度,感到疲倦。

山僻小路:山僻小路,指偏僻的山路。

义释严颜:义释严颜,指诸葛亮释放了曾经与刘备为敌的严颜,表现了诸葛亮的仁义。

黄金锁子甲:黄金锁子甲,一种古代的铠甲,以金丝编织而成,非常坚固。

哨马:哨马,指侦察兵,用于探查敌情。

诈败:诈败,指假装失败,引诱敌人追击,然后进行伏击。

垓心:垓心,指敌军被包围的中心。

诱敌:诱敌,指用计策引诱敌人进入埋伏圈。

卓膺:卓膺,蜀汉将领,曾在雒城与张任一同守城,后投降赵云。

金雁桥:金雁桥,位于雒城,是孔明与张任交战的重要地点。

曹操: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群雄之一,曹魏的开国皇帝。

赵云:赵云,字子龙,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以勇猛著称。

黄忠:黄忠,字汉升,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以老当益壮著称。

魏延:魏延,字文长,蜀汉将领,以勇猛著称。

张飞:张飞,字翼德,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以勇猛、豪放著称。

法正:法正,字孝直,蜀汉谋士,以智谋著称。

刘璋:刘璋,字仲初,蜀汉刘备攻取益州前的益州牧。

郑度:郑度,蜀汉谋士,向刘璋献策。

费观:费观,蜀汉将领,被刘璋派遣守把绵竹。

李严:李严,字正方,蜀汉将领,与费观一同守把绵竹。

董和:董和,字幼宰,益州太守,上书刘璋请求借兵。

张鲁:张鲁,字公然,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割据汉中。

马超:马超,字孟起,东汉末年群雄之一,以勇猛著称。

韦康:韦康,冀城刺史,向夏侯渊求救。

梁宽:梁宽,冀城人,被马超任用为军官。

赵衢:赵衢,冀城人,被马超任用为军官。

临洮:古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岷县西南,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

抚彝将军:古代官职,负责安抚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

姑表兄弟:古代称姑母的儿子为姑表兄弟,即同一曾祖的堂兄弟。

主亡:君主去世。

郡守:古代地方行政官职,负责一郡的行政事务。

州士民:一州的士人和百姓。

降人:投降的人。

食其禄:接受他人的俸禄。

报冤:为亲人报仇。

急难图之:急于寻找机会对付他。

易图:容易对付。

内应:内部协助。

兴兵:起兵。

资帛:财物。

赏劳:奖赏和慰劳。

举事:发动军事行动。

叛君:背叛君主。

无义之贼:没有道义的贼人。

急难:危难之际。

遇害:被杀害。

割地:割让土地。

唇齿: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生擒:活捉。

真主:指真正的君主或领袖。

精兵:精锐的军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六十四回-评注

杨阜告马超曰:阜妻死于临洮,乞告两个月假,归葬其妻便回。

杨阜的请求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于家庭伦理的重视,即对妻子的哀思和对家族责任的承担。在古代,妻子是家庭的象征,杨阜的请求也反映了他对家庭责任的尊重。

马超从之。

马超的从之,显示了他在关键时刻能够顾全大局,不拘小节,体现了武将的豪迈。

杨阜过历城,来见抚彝将军姜叙。

杨阜的行动显示出他对于家族和朋友的忠诚,即使在危难之中也不忘亲情。

叙与阜是姑表兄弟:叙之母是阜之姑,时年已八十二。

这里通过杨阜与姜叙的家族关系,展现了古代社会对家族血脉的重视。

当日,杨阜入姜叙内宅,拜见其姑,哭告曰:“阜守城不能保,主亡不能死,愧无面目见姑。

杨阜的哭诉表达了他内心的愧疚和无奈,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忠诚和责任的坚守。

马超叛君,妄杀郡守,一州士民,无不恨之。

这句话揭示了马超的罪行,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忠诚和正义的崇尚。

今吾兄坐据历城,竟无讨贼之心,此岂人臣之理乎?

杨阜的质问体现了他对家族成员应有的忠诚和正义感的期望。

言罢,泪流出血。

杨阜的泪水表达了他内心的悲痛和对家族荣誉的看重。

叙母闻言,唤姜叙入,责之曰:“韦使君遇害,亦尔之罪也。”

这里展现了古代母亲对儿子的严格要求和期望,同时也反映了母亲对家族荣誉的维护。

又谓阜曰:“汝既降人,且食其禄,何故又兴心讨之?”

这句话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忠诚和背叛的道德观念,同时也揭示了杨阜内心的挣扎。

阜曰:“吾从贼者,欲留残生,与主报冤也。”

杨阜的回答体现了他对忠诚的坚持和对主公的忠诚。

叙曰:“马超英勇,急难图之。”

姜叙的担忧反映了古代武将之间的竞争和猜忌。

阜曰:“有勇无谋,易图也。吾已暗约下梁宽、赵衢。兄若肯兴兵,二人必为内应。”

杨阜的策略展现了他对敌人的了解和对内部团结的重视。

叙母曰:“汝不早图,更待何时,谁不有死,死于忠义,死得其所也。勿以我为念。汝若不听义山之言,吾当先死,以绝汝念。”

这里展现了古代母亲对儿子的深深担忧和对家族荣誉的看重。

叙乃与统兵校尉尹奉、赵昂商议。

这里展现了古代将领之间的团结和合作。

原来赵昂之子赵月,现随马超为裨将。

这句话揭示了古代战争中的家庭关系和家族利益。

赵昂当日应允,归见其妻王氏曰:“吾今日与姜叙、杨阜、尹奉一处商议,欲报韦康之仇。

赵昂的决定体现了他对家族荣誉的重视和对正义的追求。

吾想子赵月现随马超,今若兴兵,超必先杀吾子,奈何?

赵昂的担忧反映了古代战争中的家庭悲剧。

其妻厉声曰:“雪君父之大耻,虽丧身亦不惜,何况一子乎!君若顾子而不行,吾当先死矣!”

赵昂妻子的坚定态度体现了古代女性的刚烈和对家族荣誉的重视。

赵昂乃决。

赵昂的决定体现了他对家族荣誉的忠诚。

次日一同起兵。

这里展现了古代将领之间的团结和合作。

姜叙、杨阜屯历城,尹奉、赵昂屯祁山。

这里展现了古代战争中的军事布局。

王氏乃尽将首饰资帛,亲自往祁山军中,赏劳军士,以励其众。

王氏的行动体现了古代女性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和对军队的支持。

马超闻姜叙、杨阜会合尹奉、赵昂举事,大怒,即将赵月斩之;令庞德、马岱尽起军马,杀奔历城来。

马超的愤怒和行动体现了他对背叛的无法容忍和对敌人的仇恨。

姜叙、杨阜引兵出。

这里展现了古代将领之间的勇敢和坚定。

两阵圆处,杨阜、姜叙衣白袍而出,大骂曰:“叛君无义之贼!”

杨阜和姜叙的举动体现了古代将领的忠诚和正义。

马超大怒,冲将过来,两军混战。

这里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激烈。

姜叙、杨阜如何抵得马超,大败而走。

这里展现了古代将领在战争中的无奈和困境。

马超驱兵赶来。

这里展现了古代将领的果断和勇猛。

背后喊声起处,尹奉、赵昂杀来。

这里展现了古代将领之间的团结和合作。

超急回时,两下夹攻,首尾不能相顾。

这里展现了古代战争的复杂和多变。

正斗间,刺斜里大队军马杀来。

这里展现了古代战争的突然性和不可预测性。

原来是夏侯渊得了曹操军令,正领军来破马超。

这里展现了古代战争中的军事指挥和战略部署。

超如何当得三路军马,大败奔回。

这里展现了古代将领在战争中的失败和逃亡。

走了一夜,比及平明,到得翼城叫门时,城上乱箭射下。

这里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梁宽、赵衢立在城上,大骂马超;将马超妻杨氏从城上一刀砍了,撇下尸首来;又将马超幼子三人,并至亲十余口,都从城上一刀一个,剁将下来。

这里展现了古代战争中的家庭悲剧和人性扭曲。

超气噎塞胸,几乎坠下马来。

这里展现了古代将领在战争中的绝望和痛苦。

背后夏侯渊引兵追赶。

这里展现了古代战争的连续性和残酷性。

超见势大,不取恋战,与庞德、马岱杀开一条路走。

这里展现了古代将领的果断和智慧。

前面又撞见姜叙、杨阜,杀了一阵;冲得过去,又撞着尹奉、赵昂,杀了一阵;零零落落,剩得五六十骑,连夜奔走,四更前后,走到历城下,守门者只道姜叙兵回,大开门接入。

这里展现了古代将领在战争中的逃亡和生存。

超从城南门边杀起,尽洗城中百姓。

这里展现了古代将领的残忍和破坏性。

至姜叙宅,拿出老母。

这里展现了古代将领对家人的残忍和无情。

母全无惧色,指马超而大骂。

这里展现了古代母亲的坚强和勇敢。

超大怒,自取剑杀之。

这里展现了古代将领的愤怒和复仇心理。

尹奉、赵昂全家老幼,亦尽被马超所杀。

这里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昂妻王氏因在军中,得免于难。

这里展现了古代女性在战争中的特殊地位。

次日,夏侯渊大军至,马超弃城杀出,望西而逃。

这里展现了古代将领在战争中的逃亡和绝望。

行不得二十里,前面一军摆开,为首的是杨阜。

这里展现了古代将领之间的竞争和对抗。

超切齿而恨,拍马挺枪刺之。

这里展现了古代将领之间的仇恨和敌意。

阜宗弟七人,一齐来助战。

这里展现了古代家族和宗族之间的团结和互助。

马岱、庞德敌住后军。

这里展现了古代将领之间的配合和协作。

宗弟七人,皆被马超杀死。

这里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阜身中五枪,犹然死战。

这里展现了古代将领的勇敢和坚韧。

后面夏侯渊大军赶来,马超遂走。

这里展现了古代将领在战争中的失败和逃亡。

只有庞德、马岱五七骑后随而去。

这里展现了古代将领之间的忠诚和友谊。

夏侯渊自行安抚陇西诸州人民,令姜叙等各各分守,用车载杨阜赴许都,见曹操。

这里展现了古代将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君主的效忠。

操封阜为关内侯。

这里展现了古代君主对功臣的赏赐和对忠诚的认可。

阜辞曰:“阜无捍难之功,又无死难之节,于法当诛,何颜受职?”

这里展现了古代将领的谦逊和忠诚。

操嘉之,卒与之爵。

这里展现了古代君主对功臣的嘉奖和对忠诚的尊重。

却说马超与庞德、马岱商议,径往汉中投张鲁。

这里展现了古代将领在失败后的选择和行动。

张鲁大喜,以为得马超,则西可以吞益州,东可以拒曹操,乃商议欲以女招超为婿。

这里展现了古代君主对人才的重视和对战略的考虑。

大将杨柏谏曰:“马超妻子遭惨祸,皆超之贻害也。主公岂可以女与之?”

这里展现了古代将领之间的忠诚和正义。

鲁从其言,遂罢招婿之议。

这里展现了古代君主对忠臣的尊重和对决策的慎重。

或以杨柏之言,告知马超。

这里展现了古代信息的传递和将领之间的沟通。

超大怒,有杀杨柏之意。

这里展现了古代将领的愤怒和复仇心理。

杨柏知之,与兄杨松商议,亦有图马超之心。

这里展现了古代将领之间的勾心斗角和权力斗争。

正值刘璋遣使求救于张鲁,鲁不从。

这里展现了古代战争中的政治斗争和利益冲突。

忽报刘璋又遣黄权到。

这里展现了古代战争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权先来见杨松,说:“东西两川,实为唇齿;西川若破,东川亦难保矣。今若肯相救,当以二十州相酬。”

这里展现了古代战争中的政治交易和利益交换。

松大喜,即引黄权来见张鲁,说唇齿利害,更以二十州相谢。

这里展现了古代将领之间的合作和联盟。

鲁喜其利,从之。

这里展现了古代君主对利益的追求和对决策的权衡。

巴西阎圃谏曰:“刘璋与主公世仇,今事急求救,诈许割地,不可从也。”

这里展现了古代将领的忠诚和正义。

忽阶下一人进曰:“某虽不才,愿乞一旅之师,生擒刘备。务要割地以还。”

这里展现了古代将领的勇敢和野心。

正是:方看真主来西蜀,又见精兵出汉中。

这里展现了古代战争的连续性和不可预测性。

未知其人是谁,且看下文分解。

这里留下了悬念,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期待。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六十四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234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