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罗贯中(约1330年-1400年),元代文学家,历史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小说创作。
年代:成书于元代(约14世纪)。
内容简要:《三国演义》是基于三国历史背景创作的历史小说,讲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兴起、争霸和衰败的故事。书中通过众多历史人物的塑造,展现了权谋、军事、政治、忠诚与背叛的复杂关系。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人物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英雄形象。小说不仅涉及大量的战斗场面,也展示了许多智谋、策略和领导力,探讨了英雄与权谋、忠诚与背叛、仁义与权力等主题,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深远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与文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原文
陆逊营烧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阵图
却说韩当、周泰探知先主移营就凉,急来报知陆逊。
逊大喜,遂引兵自来观看动静;只见平地一屯,不满万余人,大半皆是老弱之众,大书“先锋吴班”旗号。
周泰曰:“吾视此等兵如儿戏耳。愿同韩将军分两路击之。如其不胜,甘当军令。”
陆逊看了良久,以鞭指曰:“前面山谷中。隐隐有杀气起;其下必有伏兵,故于平地设此弱兵,以诱我耳。诸公切不可出。”
众将听了,皆以为懦。
次日,吴班引兵到关前搦战,耀武扬威,辱骂不绝;多有解衣卸甲,赤身裸体,或睡或坐。
徐盛、丁奉入帐禀陆逊曰:“蜀兵欺我太甚!某等愿出击之!”
逊笑曰:“公等但恃血气之勇,未知孙、吴妙法,此彼诱敌之计也:三日后必见其诈矣。”
徐盛曰:“三日后,彼移营已定,安能击之乎?”
逊曰:“吾正欲令彼移营也。”
诸将哂笑而退。
过三日后,会诸将于关上观望,见吴班兵已退去。
逊指曰:“杀气起矣。刘备必从山谷中出也。”
言未毕,只见蜀兵皆全装惯束,拥先主而过。
吴兵见了,尽皆胆裂。
逊曰:“吾之不听诸公击班者,正为此也。今伏兵已出,旬日之内,必破蜀矣。”
诸将皆曰:“破蜀当在初时,今连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已固守,安能破乎?”
逊曰:“诸公不知兵法。备乃世之枭雄,更多智谋,其兵始集,法度精专;今守之久矣,不得我便,兵疲意阻,取之正在今日。”
诸将方才叹服。
后人有诗赞曰:“虎帐谈兵按《六韬》,安排香饵钓鲸鳌。三分自是多英俊,又显江南陆逊高。”
却说陆逊已定了破蜀之策,遂修笺遣使奏闻孙权,言指日可以破蜀之意。
权览毕,大喜曰:“江东复有此异人,孤何忧哉!诸将皆上书言其懦,孤独不信,今观其言,果非懦也。”
于是大起吴兵来接应。
却说先主于猇亭尽驱水军,顺流而下,沿江屯紥水寨,深入吴境。
黄权谏曰:“水军沿江而下,进则易,退则难。臣愿为前驱。陛下宜在后阵,庶万无一失。”
先主曰:“吴贼胆落,朕长驱大进,有何碍乎?”
众官苦谏,先主不从。
遂分兵两路:命黄权督江北之兵,以防魏寇;先主自督江南诸军,夹江分立营寨,以图进取。
细作探知,连夜报知魏主,言“蜀兵伐吴,树栅连营,纵横七百余里,分四十余屯,皆傍山林下寨;今黄权督兵在江北岸,每日出哨百余里,不知何意。”
魏主闻之,仰面笑曰:“刘备将败矣!”
群臣请问其故。
魏主曰:“刘玄德不晓兵法;岂有连营七百里,而可以拒敌者乎?包原隰险阻屯兵者,此兵法之大忌也。玄德必败于东吴陆逊之手,旬日之内,消息必至矣。”
群臣犹未信,皆请拨兵备之。
魏主曰:“陆逊若胜,必尽举吴兵去取西川;吴兵远去,国中空虚,朕虚托以兵助战,令三路一齐进兵,东吴唾手可取也。”
众皆拜服。
魏主下令,使曹仁督一军出濡须,曹休督一军出洞口,曹真督一军出南郡:“三路军马会合日期,暗袭东吴。朕随后自来接应。”
调遣已定。
不说魏兵袭吴。
且说马良至川,入见孔明,呈上图本而言曰:“今移营夹江,横占七百里,下四十余屯,皆依溪傍涧,林木茂盛之处。皇上令良将图本来与丞相观之。”
孔明看讫,拍案叫苦曰:“是何人教主上如此下寨?可斩此人!”
马良曰:“皆主上自为,非他人之谋。”
孔明叹曰:“汉朝气数休矣!”
良问其故。
孔明曰:“包原隰险阻而结营,此兵家之大忌。倘彼用火攻,何以解救?又,岂有连营七百里而可拒敌乎?祸不远矣!陆逊拒守不出,正为此也。汝当速去见天子,改屯诸营,不可如此。”
良曰:“倘今吴兵已胜,如之奈何?”
孔明曰:“陆逊不敢来追,成都可保无虞。”
良曰:“逊何故不追?”
孔明曰:“恐魏兵袭其后也。主上若有失,当投白帝城避之。吾入川时,已伏下十万兵在鱼腹浦矣。”
良大惊曰:“某于鱼腹浦往来数次,未尝见一卒,丞相何作此诈语?”
孔明曰:“后来必见,不劳多问。”
马良求了表章,火速投御营来。
孔明自回成都,调拨军马救应。
却说陆逊见蜀兵懈怠,不复提防,升帐聚大小将士听令曰:“吾自受命以来,未尝出战。今观蜀兵,足知动静,故欲先取江南岸一营。谁敢去取?”
言未毕,韩当、周泰、凌统等应声而出曰:“某等愿往。”
逊教皆退不用,独唤阶下末将淳于丹曰:“吾与汝五千军,去取江南第四营:蜀将傅彤所守。今晚就要成功。吾自提兵接应。”
淳于丹引兵去了,又唤徐盛、丁奉曰:“汝等各领兵三千,屯于寨外五里,如淳于丹败回,有兵赶来,当出救之,却不可追去。”
二将自引军去了。
却说淳于丹于黄昏时分,领兵前进,到蜀寨时,已三更之后。
丹令众军鼓噪而入。
蜀营内傅彤引军杀出,挺枪直取淳于丹;丹敌不住,拨马便回。
忽然喊声大震,一彪军拦住去路:为首大将赵融。
丹夺路而走,折兵大半,正走之间,山后一彪蛮兵拦住:为首番将沙摩柯。
丹死战得脱,背后三路军赶来。
比及离营五里,吴军徐盛、丁奉二人两下杀来,蜀兵退去,救了淳于丹回营。
丹带箭入见陆逊请罪。
逊曰:“非汝之过也。吾欲试敌人之虚实耳。破蜀之计,吾已定矣。”
徐盛、丁奉曰:“蜀兵势大,难以破之,空自损兵折将耳。”
逊笑曰:“吾这条计,但瞒不过诸葛亮耳。天幸此人不在,使我成大功也。”
遂集大小将士听令:使朱然于水路进兵,来日午后东南风大作,用船装载茅草,依计而行;韩当引一军攻江北岸,周泰引一军攻江南岸,每人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黄焰硝,各带火种,各执枪刀,一齐而上,但到蜀营,顺风举火;蜀兵四十屯,只烧二十屯,每间一屯烧一屯。
各军预带干粮,不许暂退,昼夜追袭,只擒了刘备方止。
众将听了军令,各受计而去。
却说先主正在御营寻思破吴之计,忽见帐前中军旗幡,无风自倒。
乃问程畿曰:“此为何兆?”
畿曰:“今夜莫非吴兵来劫营?”
先主曰:“昨夜杀尽,安敢再来?”
畿曰:“倘是陆逊试敌,奈何?”
正言间,人报山上远远望见吴兵尽沿山望东去了。
先主曰:“此是疑兵。”
令众休动,命关兴、张苞各引五百骑出巡。
黄昏时分,关兴回奏曰:“江北营中火起。”
先主急令关兴往江北,张苞往江南,探看虚实:“倘吴兵到时,可急回报。”
二将领命去了。
初更时分,东南风骤起。
只见御营左屯火发。
方欲救时,御营右屯又火起。
风紧火急,树木皆着,喊声大震。
两屯军马齐出,奔离御营中,御营军自相践踏,死者不知其数。
后面吴兵杀到,又不知多少军马。
先主急上马,奔冯习营时,习营中火光连天而起。
江南、江北,照耀如同白日。
冯习慌上马引数十骑而走,正逢吴将徐盛军到,敌住厮杀。
先主见了,拨马投西便走。
徐盛舍了冯习,引兵追来。
先主正慌,前面又一军拦住,乃是吴将丁奉,两下夹攻。
先主大惊,四面无路。
忽然喊声大震,一彪军杀入重围,乃是张苞,救了先主,引御林军奔走。
正行之间,前面一军又到,乃蜀将傅彤也,合兵一处而行。
背后吴兵追至。
先主前到一山,名马鞍山。
张苞、傅彤请先主上的山时,山下喊声又起:陆逊大队人马,将马鞍山围住。
张苞、傅彤死据山口。
先主遥望遍野火光不绝,死尸重叠,塞江而下。
次日,吴兵又四下放火烧山,军士乱窜,先主惊慌。
忽然火光中一将引数骑杀上山来,视之,乃关兴也。
兴伏地请曰:“四下火光逼近,不可久停。陛下速奔白帝城,再收军马可也。”
先主曰:“谁敢断后?”
傅彤奏曰:“臣愿以死当之!”
当日黄昏,关兴在前,张苞在中,留傅彤断后,保着先主,杀下山来。
吴兵见先主奔走,皆要争功,各引大军,遮天盖地,往西追赶,先主令军士尽脱袍铠,塞道而焚,以断后军。
正奔走间,喊声大震,吴将朱然引一军从江岸边杀来,截住去路。
先主叫曰:“朕死于此矣!”
关兴、张苞纵马冲突,被乱箭射回,各带重伤,不能杀出。
背后喊声又起,陆逊引大军从山谷中杀来。
先主正慌急之间,此时天色已微明,只见前面喊声震天,朱然军纷纷落涧,滚滚投岩:一彪军杀人,前来救驾。
先主大喜,视之,乃常山赵子龙也。
时赵云在川中江州,闻吴、蜀交兵,遂引军出;忽见东南一带火光冲天,云心惊,远远探视,不想先主被困,云奋勇冲杀而来。
陆逊闻是赵云,急令军退。
云正杀之间,忽遇朱然,便与交锋;不一合,一枪刺朱然于马下,杀散吴兵,救出先主,望白帝城而走。
先主曰:“朕虽得脱,诸将士将奈何?”
云曰:“敌军在后,不可久迟。陛下且入白帝城歇息,臣再引兵去救应诸将。”
此时先主仅存百余人入白帝城。
后人有诗赞陆逊曰:“持矛举火破连营,玄德穷奔白帝城。一旦威名惊蜀魏,吴王宁不敬书生。”
却说傅彤断后,被吴军八面围住。
丁奉大叫曰:“川兵死者无数,降者极多,汝主刘备已被擒获,今汝力穷势孤,何不早降!”
傅彤叱曰:“吾乃汉将,安肯降吴狗乎!”
挺枪纵马,率蜀军奋力死战,不下百余合,往来冲突,不能得脱。
彤长叹曰:“吾今休矣!”
言讫,口中吐血,死于吴军之中。
后人赞傅彤诗曰:“彝陵吴蜀大交兵,陆逊施谋用火焚。至死犹然骂“吴狗”,傅彤不愧汉将军。”
蜀祭酒程畿,匹马奔至江边,招呼水军赴敌,吴兵随后追来,水军四散奔逃。
畿部将叫曰:“吴兵至矣!程祭酒快走罢!”
畿怒曰:“吾自从主上出军,未尝赴敌而逃!”
言未毕,吴兵骤至,四下无路,畿拔剑自刎。
后人有诗赞曰:“慷慨蜀中程祭酒,身留一剑答君王。临危不改平生志,博得声名万古香。”
时吴班、张南久围彝陵城,忽冯习到,言蜀兵败,遂引军来救先主,孙桓方才得脱。
张、冯二将正行之间,前面吴兵杀来,背后孙桓从彝陵城杀出,两下夹攻。
张南、冯习奋力冲突,不能得脱,死于乱军之中。
后人有诗赞曰:“冯习忠无二,张南义少双。沙场甘战死,史册共流芳。”
吴班杀出重围,又遇吴兵追赶;幸得赵云接着,救回白帝城去了。
时有蛮王沙摩柯,匹马奔走,正逢周泰,战二十余合,被泰所杀。
蜀将杜路,刘宁尽皆降吴。
蜀营一应粮草器仗,尺寸不存。
蜀将川兵,降者无数。
时孙夫人在吴,闻猇亭兵败,讹传先主死于军中,遂驱车至江边,望西遥哭,投江而死。
后人立庙江滨,号曰枭姬祠。
尚论者作诗叹之曰:‘先主兵归白帝城,夫人闻难独捐生。至今江畔遗碑在,犹著千秋烈女名。’
却说陆逊大获全功,引得胜之兵,往西追袭。
前离夔关不远,逊在马上看见前面临山傍江,一阵杀气,冲天而起;遂勒马回顾众将曰:‘前面必有埋伏,三军不可轻进。’
即倒退十余里,于地势空阔处,排成阵势,以御敌军;即差哨马前去探视。
回报并无军屯在此,逊不信,下马登高望之,杀气复起。
逊再令人仔细探视,哨马回报,前面并无一人一骑。
逊见日将西沉,杀气越加,心中犹豫,令心腹人再往探看。
回报江边止有乱石八九十堆,并无人马。
逊大疑,令寻土人问之。
须臾,有数人到。
逊问曰:‘何人将乱石作堆?如何乱石堆中有杀气冲起?’
土人曰:‘此处地名鱼腹浦。诸葛亮入川之时,驱兵到此,取石排成阵势于沙滩之上。自此常常有气如云,从内而起。’
陆逊听罢,上马引数十骑来看石阵,立马于山坡之上,但见四面八方,皆有门有户。
逊笑曰:‘此乃惑人之术耳,有何益焉!’
遂引数骑下山坡来,直入石阵观看。
部将曰:‘日暮矣,请都督早回。’
逊方欲出阵,忽然狂风大作,一霎时,飞沙走石,遮天盖地。
但见怪石嵯峨,槎枒似剑;横沙立土,重叠如山;江声浪涌,有如剑鼓之声。
逊大惊曰:‘吾中诸葛之计也!’
急欲回时,无路可出。
正惊疑间,忽见一老人立于马前,笑曰:‘将军欲出此阵乎?’
逊曰:‘愿长者引出。’
老人策杖徐徐而行,径出石阵,并无所碍,送至山坡之上。
逊问曰:‘长者何人?’
老人答曰:‘老夫乃诸葛孔明之岳父黄承彦也。昔小婿入川之时,于此布下石阵,名‘八阵图’。
反复八门,按遁甲休、生、伤、杜、景、死、惊、开。
每日每时,化无端,可比十万精兵。
临去之时,曾分付老夫道:后有东吴大将迷于阵中,莫要引他出来。
老夫适于山岩之上,见将军从‘死门’而入,料想不识此阵,必为所迷。
老夫平生好善,不忍将军陷没于此,故特自‘生门’引出也。’
逊曰:‘公曾学此阵法否?’
黄承彦曰:‘变化无穷,不能学也。’
逊慌忙下马拜谢而回。
后杜工部有诗曰:‘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陆逊回寨,叹曰:‘孔明真‘卧龙’也!吾不能及!’
于是下令班师。
左右曰:‘刘备兵败势穷,困守一城,正好乘势击之;今见石阵而退,何也?’
逊曰:‘吾非惧石阵而退;吾料魏主曹丕,其奸诈与父无异,今知吾追赶蜀兵,必乘虚来袭。
吾若深入西川,急难退矣。’
遂令一将断后,逊率大军而回。
退兵未及二日,三处人来飞报:‘魏兵曹仁出濡须,曹休出洞口,曹真出南郡:三路兵马数十万,星夜至境,未知何意。’
逊笑曰:‘不出吾之所料。吾已令兵拒之矣。’
正是:‘雄心方欲吞西蜀,胜算还须御北朝。’
未知如何退兵,且看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译文
陆逊的营地在烧毁七百里之后,诸葛亮巧妙地布置了八阵图。
韩当、周泰探听到先主刘备移动营地以避暑,急忙来报告陆逊。陆逊非常高兴,于是亲自带领军队前来观察情况;只见营地中只有不到一万人,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旗帜上写着‘先锋吴班’。
周泰说:‘我看这些兵就像儿戏一样。我愿意和韩将军分两路去攻击他们。如果打不胜,甘愿接受军令。’陆逊看了很久,用鞭子指着说:‘前面的山谷中,隐约有杀气升起;下面一定有伏兵,所以他们才在平地上布置这些弱兵,来诱骗我们。各位千万不要出去。’众将听了,都认为陆逊胆小。
第二天,吴班带领军队到关前挑战,耀武扬威,辱骂不绝;很多人解开衣服,赤身裸体,有的睡觉,有的坐着。徐盛、丁奉进入陆逊的帐篷禀报说:‘蜀兵太侮辱我们了!我们愿意出击!’陆逊笑着说:‘你们只依靠血气之勇,不知道孙、吴的妙法,这是他们诱敌的计策:三天后你们就会看到他们的诡计了。’徐盛说:‘三天后,他们已经移动营地,我们怎么还能攻击他们呢?’陆逊说:‘我正是想让他们移动营地。’众将嘲笑后离开。
三天后,陆逊在关上集合众将观望,看到吴班的军队已经撤退。陆逊指着说:‘杀气升起了。刘备一定从山谷中出来了。’话音未落,只见蜀兵都全副武装,簇拥着先主刘备过去。吴兵见了,都吓得胆战心惊。陆逊说:‘我不让各位攻击吴班的原因就在于此。现在伏兵已经出来,十天内,一定能打败蜀军。’众将都说:‘打败蜀军应该在开始的时候,现在连营五六百里,已经相守七八个月,各个要害都已经被巩固,怎么还能打败他们呢?’陆逊说:‘各位不懂兵法。刘备是世上的枭雄,智谋很多,他的军队刚集合时,法度很严谨;现在守了这么久,得不到我的便利,士兵疲惫,意志受阻,现在正是攻取他们的好时机。’众将这才感叹佩服。
后来有人写诗赞扬说:‘虎帐谈兵按《六韬》,安排香饵钓鲸鳌。三分自是多英俊,又显江南陆逊高。’陆逊已经制定了破蜀的策略,于是写信派遣使者向孙权报告,说指日可以打败蜀军。孙权看完后,非常高兴说:‘江东又出了这样的奇才,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众将都上书说陆逊胆小,我独自不相信,现在看到他的话,果然不是胆小的人。’于是大规模起用吴军来接应。
先主刘备在猇亭驱散了水军,顺流而下,沿着江边建立了水寨,深入吴境。黄权劝告说:‘水军沿着江边而下,进攻容易,撤退困难。我愿意作为先锋。陛下应该在后阵,才能确保万无一失。’先主说:‘吴贼已经吓得魂飞魄散,我长驱直进,有什么困难呢?’众官苦苦劝告,先主不听。于是分兵两路:命令黄权监督江北的军队,以防备魏军;先主自己监督江南的各路军队,夹江分别建立营地,以图进取。
细作(间谍)探听到这些情况,连夜报告给魏主,说‘蜀军攻打吴国,建立了栅栏连营,纵横七百里,分成了四十多个营地,都靠近山林下寨;现在黄权在江北岸监督军队,每天出哨一百多里,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魏主听到后,仰面大笑说:‘刘备要失败了!’群臣询问原因。魏主说:‘刘玄德不懂兵法;哪里有连营七百里,还能够抵御敌人的呢?包围险阻的地方驻军,这是兵法的大忌。刘备一定会在东吴陆逊的手下失败,十天内,消息一定会传来。’群臣还不相信,都请求拨兵防备。
魏主说:‘陆逊如果胜利,一定会带领吴军去攻打西川;吴军远离,国内空虚,我假装派兵支援战斗,命令三路一起进攻,东吴可以轻易夺取。’众人都拜服。魏主下令,让曹仁带领一支部队出濡须,曹休带领一支部队出洞口,曹真带领一支部队出南郡:‘三路军队会合的日期,暗中袭击东吴。我随后亲自来接应。’调遣已经确定。
不说魏军袭击吴军。再说马良到了川地,进入见孔明,呈上地图本来说:‘现在移动营地,横跨七百里,建立了四十多个营地,都靠近溪流和山涧,林木茂盛的地方。皇上命令我呈上地图本来给丞相看。’孔明看完后,拍案叫苦说:‘是谁教主上这样下寨?应该处斩这个人!’马良说:‘都是主上自己决定的,不是别人的计谋。’孔明叹息说:‘汉朝气数已尽!’马良问他原因。孔明说:‘包围险阻的地方驻军,这是兵家的大忌。如果他们用火攻,我们怎么解救?又,哪里有连营七百里还能够抵御敌人的呢?灾祸不远了!陆逊拒守不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你赶快去见天子,改变营地的布局,不能这样。’马良说:‘如果现在吴军已经胜利了,怎么办呢?’孔明说:‘陆逊不敢追击,成都可以保证没有危险。’马良说:‘陆逊为什么不敢追击?’孔明说:‘恐怕魏军从后面袭击他。如果主上有了损失,应该去白帝城避难。我入川时,已经在鱼腹浦埋伏了十万人。’马良非常惊讶说:‘我在鱼腹浦来回多次,从未见过一兵一卒,丞相为什么说这种假话?’孔明说:‘以后你一定会看到,不用多问。’马良拿到了奏章,火速回到御营。
孔明自己回到成都,调拨军队进行救援。再说陆逊看到蜀军懈怠,不再提防,升帐聚集大小将士下令说:‘我从接受命令以来,从未出战。现在观察蜀军,足以了解他们的动静,所以想先夺取江南岸的一个营地。谁敢去夺取?’话还没说完,韩当、周泰、凌统等齐声而出说:‘我们愿意去。’陆逊让他们都退下不用,只叫阶下的末将淳于丹说:‘我给你五千军队,去夺取江南第四营:蜀将傅彤所守。今晚就要成功。我自己带兵接应。’淳于丹领兵去了,又叫徐盛、丁奉说:‘你们各自带领三千军队,驻扎在营地外五里,如果淳于丹败回,有军队追来,你们要出来救援,但不可追击。’两位将领各自领兵去了。
话说淳于丹在黄昏时分,率领军队前进,到达蜀军的营地时,已经是三更天之后。淳于丹命令士兵喧哗着进入营地。蜀军营内的傅彤带领军队冲出来,手持长枪直取淳于丹;淳于丹抵挡不住,拨转马头就跑。突然喊声大作,一支军队挡住了去路:前面的大将是赵融。淳于丹夺路而逃,损失了大部分士兵,正在逃跑的时候,山后又有蛮族士兵拦住去路:前面的是番将沙摩柯。淳于丹拼死战斗才得以逃脱,背后有三路军队追赶。等到离营地五里地的时候,吴军徐盛、丁奉从两边冲杀过来,蜀军退去,救出了淳于丹回到营地。淳于丹带着箭伤入见陆逊请罪。陆逊说:‘这不是你的过错。我想要试探敌人的虚实而已。攻破蜀军的计策,我已经定好了。’徐盛、丁奉说:‘蜀军势力强大,难以击败,只会白白损失兵力。’陆逊笑着说:‘我的这个计策,只有诸葛亮才能识破。幸好这个人不在,使我能够完成大功。’于是召集大小将士听从命令:让朱然从水路进军,第二天午后东南风大作,用船装载茅草,按照计划行事;韩当带领一支军队攻打江北岸,周泰带领一支军队攻打江南岸,每人手持一把茅草,里面藏着硫磺和硝石,各自带着火种,手持枪刀,一齐进攻,只要到达蜀军营地,顺风点火;蜀军有四十个屯,只烧掉二十个屯,每间隔一个屯烧一个屯。各军预先准备干粮,不允许暂时撤退,昼夜追击,只等擒获刘备为止。众将听了军令,各自接受任务离去。
先主刘备正在御营中思考如何破敌的计策,突然看到帐前的中军旗幡,没有风却自己倒下了。于是问程畿说:‘这是怎么回事?’程畿说:‘今夜难道是吴军来劫营吗?’先主说:‘昨晚已经杀光了,他们怎么敢再来?’程畿说:‘如果是陆逊试探敌人,怎么办呢?’正在说话间,有人报告说,在山上远远望去,看到吴军全部沿着山向东去了。先主说:‘这是疑兵之计。’命令众人不要动,让关兴、张苞各自带领五百骑兵出去巡视。黄昏时分,关兴回来报告说:‘江北营中起火了。’先主急忙命令关兴去江北,张苞去江南,探看虚实:‘如果吴军来了,要立刻回报。’两位将领领命而去。
初更时分,东南风突然刮起。只见御营左边的屯营起火了。正想要救火的时候,御营右边的屯营又起火了。风大火猛,树木都着火了,喊声震天。两个屯营的军队一起出来,奔离御营,御营的军队互相践踏,死伤无数。后面吴军杀到,也不知道有多少军队。先主急忙上马,奔向冯习的营地时,冯习营中火光冲天而起。江南、江北,照耀得如同白昼。冯习慌忙上马带领几十骑兵逃跑,正遇到吴将徐盛的军队到来,两军交战。先主见了,拨转马头向西逃跑。徐盛放弃了冯习,带领军队追赶过来。先主正在慌乱中,前面又有一支军队拦住去路,是吴将丁奉,两边夹攻。先主大惊,四面都是路。忽然喊声大作,一支军队杀入重围,是张苞,救了先主,带领御林军逃跑。正在逃跑的时候,前面又有一支军队到来,是蜀将傅彤,两军汇合一起前进。背后吴军追来。
先主来到一座山,名叫马鞍山。张苞、傅彤请先主上山时,山下喊声又起:陆逊的大军将马鞍山围住。张苞、傅彤死守山口。先主远远望去,遍地火光不断,死尸堆积如山,堵塞了江水。第二天,吴军又在四面八方放火烧山,士兵们四处逃窜,先主惊慌失措。突然,火光中一位将领带领几名骑兵杀上山来,一看,原来是关兴。兴伏在地上请战说:‘四面火光逼近,不能久停。陛下快去白帝城,再集合军队也可以。’先主说:‘谁敢断后?’傅彤奏报说:‘臣愿意以死担当这个任务!’当天黄昏,关兴在前,张苞在中,留下傅彤断后,保护着先主,杀下山来。吴军看到先主逃跑,都想要争功,各自带领大军,遮天盖地,向西追赶,先主命令士兵们都脱下袍铠,铺在路上烧掉,以阻止追兵。正在逃跑的时候,喊声大作,吴将朱然带领一支军队从江岸边杀来,截住了去路。先主叫道:‘朕在这里要死了!’关兴、张苞骑马冲突,被乱箭射回,各自受了重伤,不能杀出。背后喊声又起,陆逊带领大军从山谷中杀来。
先主正在慌乱之中,此时天色已经微明,只见前面喊声震天,朱然的军队纷纷落入山谷,滚落岩石:一支军队冲杀过来,前来救驾。先主大喜,一看,原来是常山的赵子龙。当时赵云在川中江州,听说吴、蜀交战,于是带领军队出来;忽然看到东南一带火光冲天,云心惊,远远探视,不想先主被困,云奋勇冲杀而来。陆逊听到是赵云,急忙命令军队退去。云正在杀敌之间,忽然遇到朱然,便与他交战;没有多久,一枪将朱然刺下马,杀散吴军,救出先主,向白帝城逃跑。先主说:‘朕虽然逃脱了,其他将士怎么办呢?’云说:‘敌军在后面,不能久停。陛下先去白帝城休息,臣再带领军队去救援其他将士。’这时先主只带着一百多人进入白帝城。后人有诗赞陆逊说:‘持矛举火破连营,玄德穷奔白帝城。一旦威名惊蜀魏,吴王宁不敬书生。’
傅彤断后,被吴军八面围住。丁奉大叫道:‘蜀军死伤无数,投降的人极多,你们的主公刘备已经被擒获,现在你力不从心,形势孤立,为什么不早点投降呢!’傅彤斥责道:‘我是汉将,怎么肯投降吴贼呢!’手持长枪,骑马奋力战斗,不下百余回合,来回冲突,无法逃脱。傅彤长叹一声说:‘我现在是完了!’话音刚落,吐了一口血,死在吴军之中。后人有诗赞傅彤说:‘彝陵吴蜀大交兵,陆逊施谋用火焚。至死犹然骂“吴狗”,傅彤不愧汉将军。’
蜀国祭酒程畿,骑着马奔到江边,招呼水军去迎战,吴军随后追来,水军四处逃散。程畿的部将喊道:‘吴军来了!程祭酒快走啊!’程畿愤怒地说:‘我从主上出征以来,从未逃避过敌人!’话还没说完,吴军突然到来,四面八方都是路,程畿拔剑自刎。后人有诗赞程畿说:‘慷慨蜀中程祭酒,身留一剑答君王。临危不改平生志,博得声名万古香。’当时吴班、张南久围彝陵城,忽然冯习到来,说蜀军战败,于是带领军队来救先主,孙桓才得以逃脱。张南、冯习正在行进之间,前面吴军杀来,背后孙桓从彝陵城杀出,两军夹攻。张南、冯习奋力冲突,无法逃脱,死在乱军之中。后人有诗赞张南、冯习说:‘冯习忠无二,张南义少双。沙场甘战死,史册共流芳。’
吴班成功杀出重围,却又遭遇吴军的追击;幸亏赵云及时赶到,将他救回白帝城。当时,有蛮族首领沙摩柯,单骑逃窜,正巧遇到周泰,交战二十多回合后,被周泰杀死。蜀将杜路和刘宁都投降了吴国。蜀军营地的粮食、草料和武器装备,几乎损失殆尽。蜀国的将领和士兵,投降的人数众多。当时孙夫人在吴国,听说猇亭之战失败,误传先主刘备在军中去世,于是驾车赶到江边,望向西方哭泣,然后投江自尽。后人就在江边建了庙宇,称为枭姬祠。有评论家作诗感叹说:‘先主兵败回白帝城,夫人闻讯独自赴死。至今江边遗碑犹在,她仍被称颂为千秋烈女。’
陆逊大获全胜,率领得胜之军向西追击。离夔关不远的地方,陆逊在马上看到前方山江之间有一股杀气冲天而起;于是勒住马回头对众将说:‘前面肯定有伏兵,三军不可轻举妄动。’立即后退十几里,在地势开阔的地方摆开阵势,以抵御敌军;随即派遣哨马前去探查。哨马回报说,前面并没有军队驻扎。陆逊不相信,下马登高远望,杀气再次升起。
陆逊再次派人仔细探查,哨马回报说,前面并没有人马。陆逊看到太阳快要落山,杀气更加浓重,心中犹豫不决,命令心腹再次去探看。回报说江边只有八九十堆乱石,并无人马。陆逊非常怀疑,命令寻找当地人来询问。
片刻后,有几个人来到。陆逊问:‘是谁把这些石头堆成这样的?为什么石头堆中会有杀气升腾?’当地人回答:‘这里叫鱼腹浦。诸葛亮入川时,曾率领军队到这里,在沙滩上用石头排成阵势。从此这里常常有云气升起,就像从内部涌出。’陆逊听后,上马带着几十个骑兵来看石阵,站在山坡上,只见四面八方都有门和户。
陆逊笑着说:‘这不过是迷惑人的伎俩,有什么用呢!’于是带着几个骑兵下山坡,直接进入石阵观看。部将说:‘天快黑了,请都督早点回去。’陆逊正要出阵,突然狂风大作,一瞬间,飞沙走石,遮天蔽日。只见怪石嶙峋,如同剑尖;横沙立土,层层叠叠,就像山一样;江水声和波浪声,仿佛是战鼓的声音。
陆逊大惊说:‘我中了诸葛亮的计了!’想要回撤,却无路可出。正在惊疑不定时,忽然看到一个老人站在马前,笑着说:‘将军是想出这个阵吗?’陆逊说:‘希望长者能引导我出去。’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行走,直接走出石阵,毫无阻碍,将他送到山坡上。
陆逊问:‘长者是谁?’老人回答:‘老夫是诸葛孔明的岳父黄承彦。当年小婿入川时,在这里布置了这个石阵,名叫“八阵图”。阵法变化无穷,无法学习。小婿临走时曾吩咐我,如果后来有东吴的大将迷路在阵中,不要引导他出来。我正好在山岩上看到将军从“死门”进入,料想不识此阵,一定会被迷惑。我一生行善,不忍心将军陷入困境,所以特意从“生门”引导你出来。’
陆逊问:‘您是否学过这个阵法?’黄承彦回答:‘变化无穷,无法学会。’陆逊慌忙下马拜谢后返回。后来杜甫有诗说:‘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陆逊回到营地,感叹说:‘孔明真是个‘卧龙’啊!我比不上他。’于是下令撤退。
左右的人说:‘刘备兵败,形势危急,被困在一座城池里,这正是我们乘势攻击的好时机;现在看到石阵就撤退,为什么呢?’陆逊说:‘我并不是因为害怕石阵才撤退的;我料到魏主曹丕,他的狡猾和父亲一样,现在知道我追赶蜀军,一定会乘虚而入。如果我深入西川,就很难撤退了。’于是命令一个将领断后,陆逊率领大军返回。
撤退不到两天,三路来人飞报:‘魏兵曹仁出濡须,曹休出洞口,曹真出南郡:三路兵马数十万,星夜赶到边境,不知有何意图。’陆逊笑着说:‘不出我所料。我已经派兵去抵挡了。’正是:雄心勃勃想要吞并西蜀,胜利的算计还要防备北方的朝廷。不知如何撤退,且看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注解
陆逊:东吴名将,此处指陆逊在战场上大获全胜。
孔明:即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七百里孔明:指诸葛亮在七百里内巧妙布置的八阵图,是一种古代阵法,用以迷惑敌人。
八阵图:诸葛亮所布的阵法,具有极高的战术价值。
先锋吴班:吴班,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此处作为先锋,负责试探敌情。
周泰:东吴的五虎将之一,以勇猛著称。
韩当:三国时期吴国将领,以勇猛和忠诚著称。
血气之勇:指只凭勇气行事,缺乏智谋。
孙、吴妙法:孙、吴指孙武和吴起,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此处指陆逊运用了孙武和吴起的军事策略。
世之枭雄:指有雄才大略的人,此处指刘备。
六韬:古代兵书,为孙武所著,是一部军事理论著作。
鲸鳌:大鱼,此处比喻强大的敌人。
猇亭:古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宜昌市境内,是三国时期蜀汉与东吴交战的重要战场。
水军:指以水为战场的军队。
濡须:地名,位于今安徽省和县。
洞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随州市。
南郡:地名,位于今湖北省荆州市。
细作:指间谍,此处指蜀汉的间谍。
包原隰险阻:指在险要地形和低洼地带驻军。
汉朝气数休矣:指汉朝的国运即将结束。
鱼腹浦:地名,诸葛亮曾在此布阵。
淳于丹:淳于丹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将领,此处指他带领军队。
黄昏时分:黄昏时分指的是一天中的傍晚时分,太阳落山后至夜晚来临之间。
蜀寨:蜀寨指的是蜀汉的军营。
傅彤:傅彤是蜀汉的将领,此处指他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赵融:赵融是东吴的大将,此处指他拦住了淳于丹的去路。
番将沙摩柯:沙摩柯是南蛮的将领,此处指他带领蛮兵拦住了淳于丹。
徐盛、丁奉:徐盛和丁奉是东吴的将领,此处指他们率领军队来救淳于丹。
茅草:茅草是指干燥的草本植物,此处指用来装船的干草。
硫黄焰硝:硫黄和焰硝都是易燃物质,此处指藏在茅草中的易燃物质。
干粮:干粮是指便于携带和保存的粮食,此处指军队携带的粮食。
刘备:刘备是蜀汉的开国皇帝,此处指他陷入困境。
御营:御营是指皇帝的行营,此处指刘备的行营。
程畿:程畿是蜀汉的将领,此处指他在御营中。
关兴、张苞:关兴和张苞是蜀汉的将领,此处指他们带领骑兵巡视。
马鞍山:马鞍山是山名,此处指刘备在马鞍山被围困。
白帝城: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军事要塞。
吴班、张南:吴班和张南是蜀汉的将领,此处指他们在彝陵城被围困。
孙桓:孙桓是东吴的将领,此处指他在彝陵城被围困。
彝陵城:彝陵城是位于今湖北省宜昌市的一座古城,此处指吴蜀交战的地方。
吴班:吴班是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此处指吴班在战斗中杀出重围。
重围:指被敌人包围的困境。
吴兵:指东吴的士兵。
赵云: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以勇猛著称,此处指赵云救援吴班。
蛮王沙摩柯:是南蛮地区的首领,此处指沙摩柯在战斗中被周泰所杀。
杜路:蜀汉将领,此处指杜路投降吴国。
刘宁:蜀汉将领,此处指刘宁投降吴国。
粮草器仗:指粮食、草料和武器装备。
尺寸不存:形容蜀军物资损失严重。
蜀将川兵:指蜀汉的将领和士兵。
降者无数:指投降吴国的蜀汉士兵很多。
孙夫人:刘备的妻子,此处指孙夫人在吴国得知刘备兵败的消息。
猇亭兵败:指刘备在猇亭之战中的失败。
枭姬祠:为纪念孙夫人而建的祠堂。
尚论者:指当时的文人墨客。
夔关: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是进入蜀汉的重要关口。
杀气:指战场上的杀气和敌意。
哨马:侦察兵,负责探查敌情。
遁甲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阵图的阵法名称,分别代表不同的战术意义。
曹丕:魏国的第二位皇帝,以奸诈著称。
曹仁、曹休、曹真:魏国的将领,此处指他们率领的军队前来支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评注
吴班杀出重围,又遇吴兵追赶;幸得赵云接着,救回白帝城去了。
此句描绘了吴班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他不仅成功杀出重围,还遭遇了吴兵的追击。然而,赵云的出现救了他一命,使他得以返回白帝城。这里的‘幸得’二字,体现了作者对赵云英勇救主的赞赏。
时有蛮王沙摩柯,匹马奔走,正逢周泰,战二十余合,被泰所杀。
此句描述了蛮王沙摩柯在战场上的英勇,他孤身一人,匹马奔走,与周泰交战二十余合,最终被周泰所杀。这里的‘匹马奔走’和‘战二十余合’展现了沙摩柯的勇猛和顽强。
蜀将杜路,刘宁尽皆降吴。
此句说明了蜀将杜路和刘宁投降了吴国,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无奈。
蜀营一应粮草器仗,尺寸不存。
‘一应’表示全部,‘尺寸不存’意味着蜀营的粮草和器械全部被摧毁,形容了蜀军的惨败。
蜀将川兵,降者无数。
此句进一步强调了蜀军的溃败,许多蜀将和士兵投降了吴国。
时孙夫人在吴,闻猇亭兵败,讹传先主死于军中,遂驱车至江边,望西遥哭,投江而死。
此句描绘了孙夫人在听到猇亭兵败和先主死讯后的悲痛,她驱车至江边,望西遥哭,最终投江自尽。这里的‘遥哭’和‘投江而死’展现了孙夫人的忠贞和悲痛。
后人立庙江滨,号曰枭姬祠。
此句说明了后人为了纪念孙夫人的忠贞,在江滨为她立庙,并称之为枭姬祠。
尚论者作诗叹之曰:‘先主兵归白帝城,夫人闻难独捐生。至今江畔遗碑在,犹著千秋烈女名。’
此句引用了尚论者的诗句,对孙夫人的忠贞和牺牲表示了敬意。
却说陆逊大获全功,引得胜之兵,往西追袭。
此句描述了陆逊在战场上的胜利,他带领着得胜之兵,继续向西追击。
前离夔关不远,逊在马上看见前面临山傍江,一阵杀气,冲天而起;遂勒马回顾众将曰:‘前面必有埋伏,三军不可轻进。’
此句展现了陆逊的谨慎和智慧,他在战场上看到杀气冲天,意识到前方可能有埋伏,因此命令三军不可轻进。
即倒退十余里,于地势空阔处,排成阵势,以御敌军;即差哨马前去探视。
此句说明了陆逊采取的措施,他倒退十余里,在空阔的地势上排成阵势,并派遣哨马前去探视。
回报并无军屯在此,逊不信,下马登高望之,杀气复起。
此句说明了陆逊的怀疑和谨慎,尽管哨马回报没有军屯,但他仍然不信,登高望之,发现杀气再次升起。
逊再令人仔细探视,哨马回报,前面并无一人一骑。
此句进一步说明了陆逊的谨慎,他再次派人探视,得到的回报是前方无人。
逊见日将西沉,杀气越加,心中犹豫,令心腹人再往探看。
此句描绘了陆逊在日将西沉时,看到杀气越加,心中犹豫,命令心腹人再次探看。
回报江边止有乱石八九十堆,并无人马。
此句说明了陆逊的探视结果,江边只有乱石,没有人马。
逊大疑,令寻土人问之。
此句说明了陆逊对探视结果感到疑惑,因此命令寻找土人询问。
须臾,有数人到。
此句说明了土人的到来。
逊问曰:‘何人将乱石作堆?如何乱石堆中有杀气冲起?’
此句展现了陆逊对乱石堆中杀气的疑问,他询问土人关于乱石堆的来历。
土人曰:‘此处地名鱼腹浦。诸葛亮入川之时,驱兵到此,取石排成阵势于沙滩之上。自此常常有气如云,从内而起。’
此句说明了土人对乱石堆来历的解释,原来这是诸葛亮布下的石阵。
陆逊听罢,上马引数十骑来看石阵,立马于山坡之上,但见四面八方,皆有门有户。
此句描述了陆逊观察石阵的情景,他看到石阵中有门有户,布局复杂。
逊笑曰:‘此乃惑人之术耳,有何益焉!’
此句展现了陆逊对石阵的轻视,他认为这只是迷惑人的手段,并无实际作用。
遂引数骑下山坡来,直入石阵观看。
此句说明了陆逊决定亲自进入石阵观看。
部将曰:‘日暮矣,请都督早回。’
此句说明了部将对陆逊的关心,提醒他日暮时分,应该早些返回。
逊方欲出阵,忽然狂风大作,一霎时,飞沙走石,遮天盖地。
此句描绘了石阵中的突然变故,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遮天盖地。
但见怪石嵯峨,槎枒似剑;横沙立土,重叠如山;江声浪涌,有如剑鼓之声。
此句进一步描绘了石阵的景象,怪石嵯峨,槎枒似剑,横沙立土,重叠如山,江声浪涌,有如剑鼓之声。
逊大惊曰:‘吾中诸葛之计也!’
此句说明了陆逊意识到自己中了诸葛亮的计谋。
急欲回时,无路可出。
此句说明了陆逊在石阵中迷失方向,无法找到出路。
正惊疑间,忽见一老人立于马前,笑曰:‘将军欲出此阵乎?’
此句描述了陆逊在惊疑间,突然看到一位老人出现在马前。
逊曰:‘愿长者引出。’
此句说明了陆逊请求老人帮助他走出石阵。
老人策杖徐徐而行,径出石阵,并无所碍,送至山坡之上。
此句说明了老人轻松地引导陆逊走出石阵,并送他至山坡之上。
逊问曰:‘长者何人?’
此句说明了陆逊对老人的身份感到好奇。
老人答曰:‘老夫乃诸葛孔明之岳父黄承彦也。’
此句说明了老人的身份,他是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
昔小婿入川之时,于此布下石阵,名‘八阵图’。
此句说明了黄承彦解释了石阵的来历,这是诸葛亮布下的八阵图。
反复八门,按遁甲休、生、伤、杜、景、死、惊、开。每日每时,化无端,可比十万精兵。
此句说明了八阵图的复杂性和强大,它按照遁甲休、生、伤、杜、景、死、惊、开的规律变化,每日每时都有不同的变化,相当于十万精兵。
临去之时,曾分付老夫道:后有东吴大将迷于阵中,莫要引他出来。
此句说明了诸葛亮在离开时对黄承彦的吩咐,不要引导东吴大将走出石阵。
老夫适于山岩之上,见将军从‘死门’而入,料想不识此阵,必为所迷。
此句说明了黄承彦看到陆逊从‘死门’进入石阵,料想他可能不识此阵,因此决定引导他走出。
老夫平生好善,不忍将军陷没于此,故特自‘生门’引出也。
此句说明了黄承彦的善良和正义,他不愿意看到陆逊陷入石阵。
逊曰:‘公曾学此阵法否?’
此句说明了陆逊对黄承彦是否学习过八阵图的询问。
黄承彦曰:‘变化无穷,不能学也。’
此句说明了黄承彦对八阵图的复杂性的认识,他认为变化无穷,无法学习。
逊慌忙下马拜谢而回。
此句说明了陆逊对黄承彦的感激之情,他慌忙下马拜谢。
后杜工部有诗曰:‘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此句引用了杜工部的诗句,对诸葛亮的功绩和八阵图进行了赞美。
陆逊回寨,叹曰:‘孔明真‘卧龙’也!吾不能及!’
此句说明了陆逊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自愧不如。
于是下令班师。
此句说明了陆逊决定撤军。
左右曰:‘刘备兵败势穷,困守一城,正好乘势击之;今见石阵而退,何也?’
此句说明了左右对陆逊撤军的疑问,他们认为应该乘胜追击。
逊曰:‘吾非惧石阵而退;吾料魏主曹丕,其奸诈与父无异,今知吾追赶蜀兵,必乘虚来袭。吾若深入西川,急难退矣。’
此句说明了陆逊撤军的原因,他担心魏国乘虚来袭,如果深入西川,将难以撤退。
遂令一将断后,逊率大军而回。
此句说明了陆逊采取的措施,他派遣一将断后,自己率领大军返回。
退兵未及二日,三处人来飞报:‘魏兵曹仁出濡须,曹休出洞口,曹真出南郡:三路兵马数十万,星夜至境,未知何意。’
此句说明了魏国三路兵马突然来袭,陆逊对此感到惊讶。
逊笑曰:‘不出吾之所料。吾已令兵拒之矣。’
此句说明了陆逊对魏国来袭的预料,他已经做好了应对的准备。
正是:雄心方欲吞西蜀,胜算还须御北朝。
此句总结了整个故事,说明了陆逊的雄心和战略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