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罗贯中(约1330年-1400年),元代文学家,历史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小说创作。
年代:成书于元代(约14世纪)。
内容简要:《三国演义》是基于三国历史背景创作的历史小说,讲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兴起、争霸和衰败的故事。书中通过众多历史人物的塑造,展现了权谋、军事、政治、忠诚与背叛的复杂关系。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人物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英雄形象。小说不仅涉及大量的战斗场面,也展示了许多智谋、策略和领导力,探讨了英雄与权谋、忠诚与背叛、仁义与权力等主题,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深远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与文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原文
征南寇丞相大兴师抗天兵蛮王初受执
却说诸葛丞相在于成都,事无大小,皆亲自从公决断。
两川之民,忻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又幸连年大熟,老幼鼓腹讴歌,凡遇差徭,争先早办。
因此军需器械应用之物,无不完备;米满仓廒,财盈府库。
建兴三年,益州飞报:蛮王孟获,大起蛮兵十万,犯境侵掠。
建宁太守雍闿,乃汉朝什方侯雍齿之后,今结连孟获造反。
牂牁郡太守朱褒、越巂郡太守高定,二人献了城。
止有永昌太守王伉不肯反。
现今雍闿、朱褒、高定三人部下人马,皆与孟获为向导官,攻打永昌郡。
今王伉与功曹吕凯,会集百姓,死守此城,其势甚急。
孔明乃入朝奏后主曰:‘臣观南蛮不服,实国家之大患也。臣当自领大军,前去征讨。’
后主曰:‘东有孙权,北有曹丕,今相父弃朕而去,倘吴、魏来攻,如之奈何?’
孔明曰:‘东吴方与我国讲和,料无异心;若有异心,李严在白帝城,此人可当陆逊也。曹丕新败,锐气已丧,未能远图;且有马超守把汉中诸处关口,不必忧也。臣又留关兴、张苞等分两军为救应,保陛下万无一失。今臣先去扫荡蛮方,然后北伐,以图中原,报先帝三顾之恩,托孤之重。’
后主曰:‘朕年幼无知,惟相父斟酌行之。’
言未毕,班部内一人出曰:‘不可!不可!’
众视之,乃南阳人也,姓王,名连,字文仪,现为谏议大夫。
连谏曰:‘南方不毛之地,瘴疫之乡;丞相秉钧衡之重任,而自远征,非所宜也。且雍闿等乃疥癣之疾,丞相只须遣一大将讨之,必然成功。’
孔明曰:‘南蛮之地,离国甚远,人多不习王化,收伏甚难,吾当亲去征之。可刚可柔,别有斟酌,非可容易托人。’
王连再三苦劝,孔明不从。
是日,孔明辞了后主,令蒋琬为参军,费祎为长史,董厥、樊建二人为掾史;赵云、魏延为大将,总督军马;王平、张翼为副将;并川将数十员:共起川兵五十万,前望益州进发。
忽有关公第三子关索,入军来见孔明曰:‘自荆州失陷,逃难在鲍家庄养病。每要赴川见先帝报仇,疮痕未合,不能起行。近已安痊,打探得系吴仇人已皆诛戮,径来西川见帝,恰在途中遇见征南之兵,特来投见。’
孔明闻之,嗟讶不已;一面遣人申报朝廷,就令关索为前部先锋,一同征南。
大队人马,各依队伍而行。饥餐渴饮,夜住晓行;所经之处,秋毫无犯。
却说雍闿听知孔明自统大军而来,即与高定、朱褒商议,分兵三路:高定取中路,雍闿在左,朱褒在右;三路各引兵五六万迎敌。
于是高定令鄂焕为前部先锋。
焕身长九尺,面貌丑恶,使一枝方天戟,有万夫不当之勇:领本部兵,离了大寨,来迎蜀兵。
却说孔明统大军已到益州界分。
前部先锋魏延,副将张翼、王平,才入界口,正遇鄂焕军马。
两阵对圆,魏延出马大骂曰:‘反贼早早受降!’
鄂焕拍马与魏延交锋。
战不数合,延诈败走,焕随后赶来。
走不数里,喊声大震。
张翼、王平两路军杀来,绝其后路。
延复回,三员将并力拒战,生擒鄂焕。
解到大寨,入见孔明。
孔明令去其缚,以酒食待之。
问曰:‘汝是何人部将?’
焕曰:‘某是高定部将。’
孔明曰:‘吾知高定乃忠义之士,今为雍闿所惑,以致如此。吾今放汝回去,令高太守早早归降,免遭大祸。’
鄂焕拜谢而去,回见高定,说孔明之德。
定亦感激不已。
次日,雍闿至寨。
礼毕,闿曰:‘如何得鄂焕回也?’
定曰:‘诸葛亮以义放之。’
闿曰:‘此乃诸葛亮反间之计:欲令我两人不和,故施此谋也。’
定半信不信,心中犹豫。
忽报蜀将搦战,闿自引三万兵出迎。
战不数合,闿拨马便走。
延率兵大进,追杀二十余里。
次日,雍闿又起兵来迎。
孔明一连三日不出。
至第四日,雍闿、高定分兵两路,来取蜀寨。
却说孔明令魏延两路伺候;果然雍闿、高定两路兵来,被伏兵杀伤大半,生擒者无数,都解到大寨来。
雍闿的人,囚在一边;高定的人,囚在一边。
却令军士谣说:‘但是高定的人免死,雍闿的人尽杀。’
众军皆闻此言。
少时,孔明令取雍闿的人到帐前,问曰:‘汝等皆是何人部从?’
众伪曰:‘高定部下人也。’
孔明教皆免其死,与酒食赏劳,令人送出界首,纵放回寨。
孔明又唤高定的人问之。
众皆告曰:‘吾等实是高定部下军士。’
孔明亦皆免其死,赐以酒食;却扬言曰:‘雍闿今日使人投降,要献汝主并朱褒首级以为功劳,吾甚不忍。汝等既是高定部下军,吾放汝等回去,再不可背反。若再擒来,决不轻恕。’
众皆拜谢而去;
回到本寨,入见高定,说知此事。
定乃密遣人去雍闿寨中探听,却有一般放回的人,言说孔明之德;
因此雍闿部军,多有归顺高定之心。
虽然如此,高定心中不稳,又令一人来孔明寨中探听虚实。
被伏路军捉来见孔明。
孔明故意认做雍闿的人,唤入帐中问曰:
汝元帅既约下献高定、朱褒二人首级,因何误了日期?
汝这厮不精细,如何做得细作!
军士含糊答应。
孔明以酒食赐之,修密书一封,付军士曰:
汝持此书付雍闿,教他早早下手,休得误事。
细作拜谢而去,回见高定,呈上孔明之书,说雍闿如此如此。
定看书毕,大怒曰:
吾以真心待之,彼反欲害吾,情理难容!
便唤鄂焕商议。
焕曰:
孔明乃仁人,背之不祥。我等谋反作恶,皆雍闿之故;
不如杀闿以投孔明。
定曰:
如何下手?
焕曰:
可设一席,令人去请雍闿。
彼若无异心,必坦然而来;若其不来,必有异心。
我主可攻其前,某伏于寨后小路候之;闿可擒矣。
高定从其言,设席请雍闿。
闿果疑前日放回军士之言,惧而不来。
是夜高定引兵杀投雍闿寨中。
原来有孔明放回免死的人,皆想高定之德,乘时助战。
雍闿军不战自乱。
闿上马望山路而走。
行不二里,鼓声响处,一彪军出,乃鄂焕也:
挺方天戟,骤马当先。
雍闿措手不及,被焕一戟刺于马下,就枭其首级。
闿部下军士皆降高定。
定引两部军来降孔明,献雍闿首级于帐下。
孔明高坐于帐上,喝令左右推转高定,斩首报来。
定曰:
某感丞相大恩,今将雍闿首级来降,何故斩也?
孔明大笑曰:
汝来诈降。敢瞒吾耶!
定曰:
丞相何以知吾诈降?
孔明于匣中取出一缄,与高定曰:
朱褒已使人密献降书,说你与雍闿结生死之交,岂肯一旦便杀此人?
吾故知汝诈也。
定叫屈曰:
朱褒乃反间之计也。丞相切不可信!
孔明曰:
吾亦难凭一面之词。
汝若捉得朱褒,方表真心。
定曰:
丞相休疑。
某去擒朱褒来见丞相,若何?
孔明曰:
若如此,吾疑心方息也。
高定即引部将鄂焕并本部兵,杀奔朱褒营来。
比及离寨约有十里,山后一彪军到,乃朱褒也。
褒见高定军来,慌忙与高定答话。
定大骂曰:
汝如何写书与诸葛丞相处,使反间之计害吾耶?
褒目瞪口呆,不能回答。
忽然鄂焕于马后转过,一戟刺朱褒于马下。
定厉声而言曰:
如不顺者皆戮之!
于是众军一齐拜降。
定引两部军来见孔明,献朱褒首级于帐下。
孔明大笑曰:
吾故使汝杀此二贼,以表忠心。
遂命高定为益州太守,总摄三郡;
令鄂焕为牙将。
三路军马已平。
于是永昌太守王伉出城迎接孔明。
孔明入城已毕,问曰:
谁与公守此城,以保无虞?
伉曰:
某今日得此郡无危者,皆赖永昌不韦人,姓吕,名凯,字季平。
皆此人之力。
孔明遂请吕凯至。
凯入见,礼毕。
孔明曰:
久闻公乃永昌高士,多亏公保守此城。
今欲平蛮方,公有何高见?
吕凯遂取一图,呈与孔明曰:
某自历仕以来,知南人欲反久矣,
故密遣人入其境,察看可屯兵交战之处,画成一图,名曰《平蛮指掌图》。
今敢献与明公。
明公试观之,可为征蛮之一助也。
孔明大喜,就用吕凯为行军教授,兼向导官。
于是孔明提兵大进,深入南蛮之境。
正行军之次,忽报天子差使命至。
孔明请入中军,但见一人素袍白衣而进,
乃马谡也——为兄马良新亡,因此挂孝。
谡曰:
奉主上敕命,赐众军酒帛。
孔明接诏已毕,依命一一给散,
遂留马谡在帐叙话。
孔明问曰:
吾奉天子诏,削平蛮方;
久闻幼常高见,望乞赐教。
谡曰:
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
南蛮恃其地远山险,不服久矣;
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叛。
丞相大军到彼,必然平服;
但班师之日,必用北伐曹丕;
蛮兵若知内虚,其反必速。
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愿丞相但服其心足矣。
孔明叹曰:
幼常足知吾肺腑也!
于是孔明遂令马谡为参军,
即统大兵前进。
却说蛮王孟获,听知孔明智破雍闿等,
遂聚三洞元帅商议。
第一洞乃金环三结元帅,
第二洞乃董荼那元帅,
第三洞乃阿会喃元帅。
三洞元帅入见孟获。
获曰:
今诸葛丞相领大军来侵我境界,
不得不并力敌之。
汝三人可分兵三路而进。
如得胜者,便为洞主。
于是分金环三结取中路,
董荼那取左路,
阿会喃取右路:
各引五万蛮兵,依令而行。
却说孔明正在寨中议事,
忽哨马飞报,
说三洞元帅分兵三路到来。
孔明听毕,
即唤赵云、魏延至,
却都不分付;
更唤王平、马忠至,
嘱之曰:
今蛮兵三路而来,
吾欲令子龙、文长去;
此二人不识地理,未敢用之。
王平可往左路迎敌,
马忠可往右路迎敌。
吾却使子龙、文长随后接应。
今日整顿军马,
来日平明进发。
二人听令而去。
又唤张嶷、张翼分付曰:
汝二人同领一军,
往中路迎敌。
今日整点军马,
来日与王平、马忠约会而进。
吾欲令子龙、文长去取,
奈二人不识地理,
故未敢用之。
张嶷、张翼听令去了。
赵云、魏延见孔明不用,各有愠色。
孔明曰:‘吾非不用汝二人,但恐以中年涉险,为蛮人所算,失其锐气耳。’
赵云曰:‘倘我等识地理,若何?’
孔明曰:‘汝二人只宜小心,休得妄动。’
二人怏怏而退。
赵云请魏延到自己寨内商议曰:‘吾二人为先锋,却说不识地理而不肯用。今用此后辈,吾等岂不羞乎?’
延曰:‘吾二人只今就上马,亲去探之;捉住土人,便教引进,以敌蛮兵,大事可成。’
云从之,遂上马径取中路而来。
方行不数里,远远望见尘头大起。
二人上山坡看时,果见数十骑蛮兵,纵马而来。
二人两路冲出。
蛮兵见了,大惊而走。
赵云、魏延各生擒几人,回到本寨,以酒食待之,却细问其故。
蛮兵告曰:‘前面是金环三结元帅大寨,正在山口。寨边东西两路,却通五溪洞并董荼那、阿会喃各寨之后。’
赵云、魏延听知此话,遂点精兵五千,教擒来蛮兵引路。
比及起军时,已是二更天气;月明星朗,趁着月色而行。
刚到金环三结大寨之时,约有四更,蛮兵方起造饭,准备天明厮杀。
忽然赵云、魏延两路杀入,蛮兵大乱。
赵云直杀入中军,正逢金环三结元帅;交马只一合,被云一枪刺落马下,就枭其首级。
余军溃散。
魏延便分兵一半,望东路抄董荼那寨来。
赵云分兵一半,望西路抄阿会喃寨来。
比及杀到蛮兵大寨之时,天已平明。
先说魏延杀奔董荼那寨来。
董荼那听知寨后有军杀至,便引兵出寨拒敌。
忽然寨前门一声喊起,蛮兵大乱。
原来王平军马早已到了。
两下夹攻,蛮兵大败。
董荼那夺路走脱,魏延追赶不上。
却说赵云引兵杀到阿会喃寨后之时,马忠已杀至寨前。
两下夹攻,蛮兵大败,阿会喃乘乱走脱。
各自收军,回见孔明。
孔明问曰:‘三洞蛮兵,走了两洞之主;金环三结元帅首级安在?’
赵云将首级献功。
众皆言曰:‘董荼那、阿会喃皆弃马越岭而去,因此赶他不上。’
孔明大笑曰:‘二人吾已擒下了。’
赵、魏二人并诸将皆不信。
少顷,张嶷解董荼那到,张翼解阿会喃到。
众皆惊讶。
孔明曰:‘吾观吕凯图本,已知他各人下的寨子,故以言激子龙、文长之锐气,故教深入重地,先破金环三结,随即分兵左右寨后抄出,以王平、马忠应之。非子龙、文长不可当此任也。吾料董荼那、阿会喃必从便径往山路而走,故遣张嶷、张翼以伏兵待之,令关索以兵接应,擒此二人。’
诸将皆拜伏曰:‘丞相机算,神鬼莫测!’
孔明令押过董荼那、阿会喃至帐下,尽去其缚,以酒食衣服赐之,令各自归洞,勿得助恶。
二人泣拜,各投小路而去。
孔明谓诸将曰:‘来日孟获必然亲自引兵厮杀,便可就此擒之。’
乃唤赵云、魏延至,付与计策,各引五千兵去了。
又唤王平、关索同引一军,授计而去。
孔明分拨已毕,坐于帐上待之。
却说蛮王孟获在帐中正坐,忽哨马报来,说三洞元帅,俱被孔明捉将去了;部下之兵,各自溃散。
获大怒,遂起蛮兵迤逦进发,正遇王平军马。
两阵对圆,王平出马横刀望之:只见门旗开处,数百南蛮骑将两势摆开。
中间孟获出马:头顶嵌宝紫金冠,身披缨络红锦袍,腰系碾玉狮子带,脚穿鹰嘴抹绿靴,骑一匹卷毛赤兔马,悬两口松纹镶宝剑,昂然观望,回顾左右蛮将曰:‘人每说诸葛亮善能用兵;今观此阵,旌旗杂乱,队伍交错;刀枪器械,无一可能胜吾者:始知前日之言谬也。早知如此,吾反多时矣。谁敢去擒蜀将:以振军威?’
言未尽,一将应声而出,名唤忙牙长;使一口截头大刀,骑一匹黄骠马,来取王平。
二将交锋,战不数合,王平便走。
孟获驱兵大进,迤逦追赶。
关索略战又走,约退二十余里。
孟获正追杀之间,忽然喊声大起,左有张嶷,右有张翼,两路兵杀出,截断归路。
王平、关索复兵杀回。
前后夹攻,蛮兵大败。
孟获引部将死战得脱,望锦带山而逃。
背后三路兵追杀将来。
获正奔走之间,前面喊声大起,一彪军拦住:为首大将乃常山赵子龙也。
获见了大惊,慌忙奔锦带山小路而走。
子龙冲杀一阵,蛮兵大败,生擒者无数。
孟获止与数十骑奔入山谷之中,背后追兵至近,前面路狭,马不能行,乃弃了马匹,爬山越岭而逃。
忽然山谷中一声鼓响,乃是魏延受了孔明计策,引五百步军,伏于此处,孟获抵敌不住,被魏延生擒活捉了。
从骑皆降。
魏延解孟获到大寨来见孔明。
孔明早已杀牛宰羊,设宴在寨;却教帐中排开七重围子手,刀枪剑戟,灿若霜雪;又执御赐黄金钺斧,曲柄伞盖,前后羽葆鼓吹,左右排开御林军,布列得十分严整。
孔明端坐于帐上,只见蛮兵纷纷穰穰,解到无数。
孔明唤到帐中,尽去其缚,抚谕曰:‘汝等皆是好百姓,不幸被孟获所拘,今受惊唬。吾想汝等父母、兄弟、妻子必倚门而望;若听知阵败,定然割肚牵肠,眼中流血。吾今尽放汝等回去,以安各人父母、兄弟、妻子之心。’
言讫,各赐酒食米粮而遣之。
蛮兵深感其恩,泣拜而去。
孔明教唤武士押过孟获来。
不移时,前推后拥,缚至帐前。
获跪与帐下。
孔明曰:‘先帝待汝不薄,汝何敢背反?’
获曰:‘两川之地,皆是他人所占土地,汝主倚强夺之,自称为帝。吾世居此处,汝等无礼,侵我土地:何为反耶?’
孔明曰:‘吾今擒汝,汝心服否?’
获曰:‘山僻路狭,误遭汝手,如何肯服!’
孔明曰:‘汝既不服,吾放汝去,若何?’
获曰:‘汝放我回去,再整军马,共决雌雄;若能再擒吾,吾方服也。’
孔明即令去其缚。
与衣服穿了,赐以酒食,给与鞍马,差人送出路,径望本寨而去。
正是:‘寇入掌中还放去,人居化外未能降。’
未知再来交战若何,且看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译文
征南寇丞相大兴师抗天兵,蛮王初受执。
再说诸葛丞相在成都,无论事情大小,都亲自公正处理。两川的百姓,都享受着太平,晚上不用关门,路上也不会有失物无人拾取。又因为连年丰收,老老少少都吃饱喝足,唱歌跳舞。每当有差役和徭役,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完成。因此,军需物资和器械都准备得非常齐全;粮食堆满了仓库,财宝也装满了府库。
建兴三年,益州传来急报:蛮王孟获,调动了十万蛮兵,入侵边境进行掠夺。建宁太守雍闿,是汉朝什方侯雍齿的后代,现在他联合孟获造反。牂牁郡太守朱褒、越巂郡太守高定,两人都献出了城池。只有永昌太守王伉不肯反叛。现在雍闿、朱褒、高定三人的手下,都成为孟获的向导,攻打永昌郡。现在王伉和功曹吕凯,召集百姓,誓死守卫这座城市,形势非常危急。孔明于是入朝向后主奏报说:“我看南蛮不服从,是国家的大患。我应该亲自率领大军,前去征讨。”后主说:“东边有孙权,北边有曹丕,现在相父您要离开我,如果吴国和魏国来攻打,怎么办?”孔明说:“东吴现在和我国讲和,应该没有异心;如果有异心,李严在白帝城,这个人可以抵挡陆逊。曹丕最近战败,士气已经丧失,不能远征;而且马超在把守汉中各个关口,不必担心。我还留下关兴、张苞等人分两路作为援军,保证陛下万无一失。我现在先去扫荡蛮地,然后北伐,以图中原,报答先帝三顾茅庐的恩情,承担托孤的重任。”后主说:“我年纪小,没有知识,只有相父您斟酌行事。”话还没说完,班部内有人出来说:“不可!不可!”众人一看,原来是南阳人,姓王,名连,字文仪,现在是谏议大夫。王连劝谏说:“南方是不毛之地,疫病横行的地方;丞相您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却要亲自远征,实在不应该。而且雍闿等人只是小问题,丞相您只需派一位大将去讨伐,必然能成功。”孔明说:“南蛮之地离国很远,人多数不习惯接受王化,收服他们非常困难,我必须亲自去征讨。可以刚也可以柔,需要另外考虑,不能轻易托付给别人。
王连多次苦苦劝谏,但孔明不听。这一天,孔明向后主辞行,任命蒋琬为参军,费祎为长史,董厥、樊建为掾史;赵云、魏延为大将,总管军马;王平、张翼为副将;并川将数十员:共起川兵五十万,前往益州进发。突然有关公的第三个儿子关索,进入军中见孔明说:“自从荆州失陷,我在鲍家庄养病。一直想要去西川见先帝报仇,但因为伤口还没愈合,不能动身。最近已经痊愈,打听到仇人已经被诛杀,就直接来西川见帝,恰好在路上遇到征南的军队,特地来投见。”孔明听后,惊讶不已;一面派人向朝廷申报,就任命关索为前部先锋,一同征南。大队人马,各自按照队伍行进。饿了就吃,渴了就喝,晚上住宿,早上启程;所经过的地方,秋毫无犯。
再说雍闿听说孔明亲自率领大军前来,就与高定、朱褒商议,分兵三路:高定取中路,雍闿在左,朱褒在右;三路各领五六万军队迎战。于是高定任命鄂焕为前部先锋。鄂焕身高九尺,面貌丑陋,手持一杆方天戟,勇猛无比:率领本部军队,离开大寨,来迎击蜀军。孔明率领大军已经到达益州边界。前部先锋魏延,副将张翼、王平,刚进入边界,正遇到鄂焕的军队。两军对峙,魏延出马大骂:‘反贼,快快投降!’鄂焕拍马与魏延交锋。战了没几回合,魏延假装败走,鄂焕随后追赶。走了没几里路,突然喊声震天。张翼、王平两路军队杀来,截断了鄂焕的后路。魏延又返回,三员将领合力抵抗,生擒了鄂焕。把他解到大寨,入见孔明。孔明命令解开他的绑绳,用酒食款待他。问他说:‘你是谁的部下?’鄂焕说:‘我是高定的部下。’孔明说:‘我知道高定是忠义之士,现在被雍闿迷惑,才会这样。我现在放你回去,让高太守早早归降,免得遭受大祸。’鄂焕拜谢而去,回到高定那里,说孔明的恩德。高定也感激不已。
次日,雍闿来到大寨。行礼完毕,雍闿说:‘怎么让鄂焕回来?’高定说:‘诸葛亮用仁义放了他。’雍闿说:‘这是诸葛亮的反间计:想要让我们两人不和,所以用这个计谋。’高定半信半疑,心中犹豫。突然报告说蜀将挑战,雍闿亲自率领三万军队出迎。战了没几回合,雍闿拨马便逃。魏延率领军队追击,杀敌二十多里。次日,雍闿又起兵来迎。孔明一连三天不出兵。到了第四天,雍闿、高定分兵两路,来攻打蜀军的营寨。孔明命令魏延在两路等候;果然雍闿、高定两路军队来攻,被伏兵杀伤大半,生擒的无数,都解到大寨来。雍闿的人被囚禁在一旁;高定的人被囚禁在一旁。孔明命令士兵散布谣言说:‘凡是高定的人都可以免死,雍闿的人都要被杀。’众军都听到了这个消息。过了一会儿,孔明命令把雍闿的人带到帐前,问他们:‘你们都是谁的部下?’众人假装说:‘我们是高定部下的人。’孔明让他们都免于死罪,赐予酒食,派人送出界首,放他们回寨。孔明又召见高定的人,问他们。众人都说:‘我们确实是高定部下的人。’孔明也让他们免于死罪,赐予酒食;却公开宣称:‘雍闿今天派人投降,要献出你们的主人和朱褒的首级作为功劳,我非常不忍。你们既然是高定部下的人,我放你们回去,再也不要背叛。如果再被擒获,我决不会轻易饶恕。’
众人都拜谢后离开;回到自己的寨子,进去见高定,告诉他这件事情。高定就秘密派人去雍闿的寨子中探听消息,却有一个被放回的人,说孔明的德行;因此雍闿的部下军队,有很多想要归顺高定的想法。尽管如此,高定心中还是不安,又派了一个人去孔明的寨子中探听虚实。那个人被伏击的军队捉来见孔明。孔明故意认他做雍闿的人,叫人带他进帐中问:‘你元帅既然已经约定献上高定、朱褒两人的首级,为什么误了日期?你这人太不细心了,怎么能做间谍呢!’士兵含糊地回答。孔明用酒食款待他,写了一封密信,交给士兵说:‘你拿着这封信给雍闿,叫他早点动手,不要误事。’间谍拜谢后离开,回去见高定,呈上孔明的信,说雍闿这样那样。高定看完信,大怒说:‘我真心对待他,他却想害我,情理难容!’就召唤鄂焕商议。鄂焕说:‘孔明是仁人,背叛他不吉利。我们谋反作恶,都是雍闿的缘故;不如杀掉雍闿,投奔孔明。’高定问:‘怎么动手?’鄂焕说:‘可以设一桌酒席,派人去请雍闿。如果他没异心,一定会坦然前来;如果他不来,一定有异心。我的主人可以攻打前面,我在寨后的小路上埋伏;雍闿就可以被擒获了。’高定听从了他的建议,设宴请雍闿。雍闿果然怀疑之前放回的士兵的话,害怕而不来。那天晚上,高定带领军队攻打雍闿的寨子。原来孔明放回免死的人,都感激高定的恩德,趁此机会帮助作战。雍闿的军队不打自乱。雍闿骑马往山路跑。跑了不到两里,鼓声响起,一队军队出现,是鄂焕:手持方天戟,骑马冲在最前面。雍闿措手不及,被鄂焕一戟刺下马,就割下了他的首级。雍闿的部下士兵都投降了高定。高定带领两支军队来投降孔明,在帐下献上雍闿的首级。孔明高坐在帐中,命令左右把高定推转,斩首报来。高定说:‘我感激丞相的大恩,现在带着雍闿的首级来投降,为什么还要斩首呢?’孔明大笑说:‘你这是来诈降,敢骗我吗!’高定说:‘丞相怎么知道我是诈降的?’孔明从匣子里拿出一个密封的信封,给高定说:‘朱褒已经派人秘密献上降书,说你和雍闿结为生死之交,怎么会轻易杀掉这个人?我所以知道你是诈降的。’高定叫屈说:‘朱褒那是反间计。丞相千万不要相信!’孔明说:‘我也难以凭借一面之词。如果你能捉到朱褒,才能证明你的真心。’高定说:‘丞相不要怀疑。我去捉朱褒来见丞相,怎么样?’孔明说:‘如果这样,我的疑心就消除了。’
高定立即带领部将鄂焕和自己的军队,向朱褒的营寨冲去。等到离寨子大约十里,山后一队军队到来,是朱褒。朱褒看到高定的军队来了,慌忙和高定说话。高定大骂说:‘你怎么写信给诸葛丞相,用反间计害我呢?’朱褒目瞪口呆,无法回答。突然鄂焕从马后转过来,一戟刺中了朱褒,让他从马上跌落。高定严厉地说:‘不顺从的人都要被杀掉!’于是众军一起跪拜投降。高定带领两支军队来见孔明,在帐下献上朱褒的首级。孔明大笑说:‘我故意让你杀掉这两个贼人,以表明你的忠心。’于是任命高定为益州太守,总管三个郡;任命鄂焕为牙将。三路军队已经平定。
于是永昌太守王伉出城迎接孔明。孔明进城后,问:‘谁和您守这座城,以确保没有危险?’王伉说:‘我今日得到这个郡没有危险,都是依靠永昌不韦人,姓吕,名凯,字季平。都是他的功劳。’孔明于是请吕凯来。吕凯进来见礼完毕。孔明说:‘久闻您是永昌的高士,多亏您守护了这座城。现在想要平定蛮族,您有什么高见?’吕凯于是拿出一幅地图,呈给孔明说:‘我从任职以来,就知道南人想要反叛很久了,所以秘密派人进入他们的境内,查看可以驻军和作战的地方,画成一幅地图,名叫《平蛮指掌图》。现在敢献给您。请您看看,这可以作为征讨蛮族的一个帮助。’孔明非常高兴,就任命吕凯为行军教授,兼向导官。于是孔明带领军队大举前进,深入南蛮的境内。正在行军的时候,忽然有人报告,天子派使者来了。孔明请使者进入中军,只见一个人穿着素色衣服进来,是马谡——因为哥哥马良新去世,所以穿孝服。——马谡说:‘奉主上的命令,赐给众军酒和布匹。’孔明接了诏书后,按照命令一一分发,于是留下马谡在帐中谈话。孔明问:‘我奉天子的命令,平定蛮族;久闻幼常的高见,希望您能指教。’马谡说:‘我有一句话,希望丞相考虑;南蛮依仗他们地远山险,很久以来都不服从;虽然今天打败了他们,明天他们还会反叛。丞相的大军到了那里,一定会平定他们;但是撤军的时候,一定要北伐曹丕;蛮族如果知道国内空虚,他们的反叛一定会很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希望丞相只让他们心服就可以了。’孔明感叹说:‘幼常确实了解我的心思!’于是孔明就任命马谡为参军,立即统领大军前进。
再说蛮王孟获,听说孔明智破雍闿等人,于是召集三个洞的元帅商议。第一个洞是金环三结元帅,第二个洞是董荼那元帅,第三个洞是阿会喃元帅。三个洞的元帅来见孟获。孟获说:‘现在诸葛丞相领大军来侵犯我们的领土,不得不合力抵抗。你们三个人可以分兵三路进攻。如果谁打胜了,就做洞主。’于是金环三结取中路,董荼那取左路,阿会喃取右路:各自带领五万蛮族士兵,按照命令行事。
孔明正在寨中议事,忽然哨兵飞马来报,说三个洞的元帅分兵三路进攻。孔明听完后,立即叫来赵云、魏延,但都没有吩咐他们;又叫来王平、马忠,叮嘱他们说:‘现在蛮族军队分三路进攻,我想让子龙、文长去;但这两人不熟悉地理,不敢用他们。王平可以去左路迎战,马忠可以去右路迎战。我让子龙、文长随后接应。今天整顿军队,明天一早出发。’两人领命而去。又叫来张嶷、张翼吩咐说:‘你们两个人共同带领一支军队,去中路迎战。今天整理军队,明天和王平、马忠约定时间一起出发。我想让子龙、文长去,但因为他们不熟悉地理,所以不敢用他们。’张嶷、张翼领命去了。
赵云和魏延看到孔明没有使用他们,都显得有些不高兴。孔明说:“我并不是不用你们两人,只是担心你们年纪大了,冒险可能会有危险,被蛮人算计,失去锐气。”赵云问:“如果我们懂得地理,会怎样?”孔明回答:“你们两人只需小心行事,不要轻举妄动。”两人不高兴地离开了。
赵云请魏延到自己军营里商量说:“我们两人作为先锋,却被说成不懂得地理而不被使用。现在用这些年轻人,我们难道不感到羞愧吗?”魏延说:“我们现在就上马,亲自去侦察一下;抓住当地的人,让他们带路,用他们来对抗蛮兵,大事就可以成功。”赵云同意了,于是上马直接前往中路。
走了没几里路,远远地看到尘土飞扬。两人上坡去看,果然看到几十个蛮兵骑马而来。两人分两路冲出去。蛮兵看到他们,大惊而逃。赵云和魏延各自生擒了几个人,回到自己的军营,用酒食招待他们,然后仔细询问原因。蛮兵说:“前面是金环三结元帅的大营,就在山口。营寨的东边和西边,通往五溪洞以及董荼那、阿会喃等各营。
赵云和魏延听到这些话后,就点了五千精兵,让抓来的蛮兵带路。等到起兵的时候,已经是二更天了;月光明亮,趁着月光行军。刚到金环三结的大营时,大约是四更天,蛮兵才开始做饭,准备天亮后交战。突然赵云和魏延从两路冲进去,蛮兵大乱。赵云直接冲入中军,正遇到金环三结元帅;交战一回合,就被赵云一枪刺下马,斩下了他的首级。其余的军队溃散了。魏延分出一半兵力,向东抄董荼那的营寨。赵云也分出一半兵力,向西抄阿会喃的营寨。等到杀到蛮兵的大营时,天已经亮了。
先说魏延杀向董荼那的营寨。董荼那听说营后有军队杀来,就带兵出营迎战。突然营前门一声喊叫,蛮兵大乱。原来王平的军队已经到了。两军夹击,蛮兵大败。董荼那夺路逃跑,魏延追不上。再说赵云带兵杀到阿会喃营寨后面时,马忠已经杀到营前。两军夹击,蛮兵大败,阿会喃乘乱逃走。各自收兵,回见孔明。
孔明问:“三个洞的蛮兵,两个洞的头领都逃走了;金环三结元帅的首级在哪里?”赵云献上首级。众人都说:“董荼那、阿会喃都弃马翻山逃跑了,所以追不上他们。”孔明大笑说:“这两人我已经抓到了。”赵云、魏延和其他将领都不信。过了一会儿,张嶷押着董荼那,张翼押着阿会喃来了。众人都很惊讶。
孔明说:“我看了吕凯的地图,已经知道他们各自设营的地方,所以用话刺激赵云、魏延的锐气,让他们深入重地,先攻破金环三结,然后分兵左右两翼抄后,让王平、马忠接应。这个任务非赵云、魏延不可。我料定董荼那、阿会喃一定会走山路,所以派张嶷、张翼设伏等他们,让关索带兵接应,抓到这两个人。”众将领都跪拜说:“丞相的计谋,真是神鬼莫测!”
孔明命令将董荼那和阿会喃押解到帐下,解开了他们的束缚,用酒食和衣服赏赐他们,让他们各自回到自己的洞穴,不要帮助恶人。两人哭泣着拜谢,然后各自从小路离开了。孔明对众将说:“明天孟获一定会亲自领兵来决战,我们就可以趁机擒获他。”于是召唤赵云和魏延过来,交给他们计策,各自带领五千兵马离开了。接着又召唤王平和关索一同领兵,交待了计策后也离开了。孔明安排完毕,坐在帐中等待。而蛮王孟获正在帐中坐着,突然有哨马报告说,三洞元帅都被孔明捉去了,部下的士兵也各自溃散了。孟获非常愤怒,于是带领蛮兵陆续出发,正遇到王平的军队。两军对峙,王平骑马横刀而出:只见门旗分开,数百南蛮骑将两边摆开。中间是孟获出马:头戴嵌宝紫金冠,身穿缨络红锦袍,腰系碾玉狮子带,脚穿鹰嘴抹绿靴,骑着一匹卷毛赤兔马,手持两口松纹镶宝剑,傲然观望,回头对左右的蛮将说:“人们常说诸葛亮善于用兵;现在看到这个阵势,旌旗杂乱,队伍交错;刀枪器械,没有一样能胜过我的:才知道之前的话是错误的。早知道这样,我早就反叛了。谁敢去擒拿蜀将,来振军威?”话还没说完,一名将领应声而出,名叫忙牙长;他手持一口截头大刀,骑着一匹黄骠马,来挑战王平。两将交锋,战了几回合,王平就撤退了。孟获驱兵追击,逐渐追了二十多里。孟获正在追杀之间,忽然喊声大起,左边是张嶷,右边是张翼,两路兵马杀出,截断了归路。王平和关索回兵杀回。前后夹击,蛮兵大败。孟获带领部将死战才得以逃脱,逃向锦带山。背后三路兵马追杀过来。孟获在逃跑的过程中,前面又响起喊声,一队军队拦住了去路:为首的大将是常山赵子龙。孟获见了大惊,慌忙从小路逃向锦带山。赵云冲杀一阵,蛮兵大败,生擒了许多人。孟获只带着几十骑兵逃入山谷之中,背后追兵逼近,前面道路狭窄,马不能行,于是丢弃了马匹,爬山越岭而逃。忽然山谷中响起一声鼓声,原来是魏延按照孔明的计策,带领五百步兵,在此处埋伏,孟获抵挡不住,被魏延生擒活捉了。随从的骑兵都投降了。魏延带着孟获到大营来见孔明。孔明已经杀牛宰羊,在营寨中设宴;让帐中排列了七重围子手,刀枪剑戟,闪耀如霜雪;又手持御赐的黄金钺斧,曲柄伞盖,前后羽葆鼓吹,左右排列着御林军,布置得非常整齐。孔明端坐在帐上,只见蛮兵纷纷解到,解到的人数众多。孔明召唤他们到帐中,解开了他们的束缚,安抚他们说:“你们都是好百姓,不幸被孟获所拘禁,现在受到了惊吓。我想你们的父母、兄弟、妻子一定在家门口等着;如果知道战败,一定会心如刀割,眼中流泪。我现在放你们回去,让你们各自安顿好父母、兄弟、妻子。”说完,每人赐予酒食和粮食后让他们离开。蛮兵深感孔明的恩德,哭泣着拜谢离开了。孔明让人将孟获押过来。不久,前面推后面拥,孟获被绑到帐前跪下。孔明说:“先帝对你不薄,你为何敢背叛?”孟获说:“两川之地,都是别人的土地,你们的主公依仗强大夺取了它,自称皇帝。我世代居住在这里,你们无礼,侵犯了我的土地:怎么能算是背叛呢?”孔明说:“我现在擒住了你,你心服了吗?”孟获说:“山高路窄,不小心落入你们手中,怎么会心服!”孔明说:“既然你不服,我放你回去,怎么样?”孟获说:“你放我回去,重新整顿军队,再一决雌雄;如果你能再次擒住我,我才会心服。”孔明立即命令解开他的束缚。给他穿上衣服,赐予酒食,提供鞍马,派人送他回去,直接回到自己的大营。正是:敌人落入手中又放走,化外之人未能使其投降。
不知道孟获还会再来交战吗?且看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注解
诸葛丞相:诸葛亮,蜀汉丞相,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被誉为‘卧龙’。
成都:成都,四川省省会,三国时期蜀汉的都城。
两川:指四川盆地内的两个地区,即益州和梁州。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形容社会治安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大熟:指农作物丰收。
差徭:古代指徭役,即政府强制征收的劳役。
蛮王孟获:孟获,南蛮首领,曾多次起兵反抗蜀汉。
建宁太守雍闿:雍闿,蜀汉时期建宁郡的太守,后叛变投敌。
牂牁郡太守朱褒、越巂郡太守高定:朱褒、高定,分别是牂牁郡和越巂郡的太守,后叛变。
永昌太守王伉:王伉,永昌郡的太守,忠于蜀汉。
功曹吕凯:吕凯,蜀汉时期的功曹,王伉的助手。
后主:指蜀汉的皇帝刘禅。
东吴:指三国时期的东吴,由孙权建立。
曹丕:曹丕,三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曹操之子。
白帝城:位于重庆市奉节县,是三国时期的重要军事要塞。
陆逊:陆逊,三国时期吴国的大将,以智谋著称。
马超:马超,三国时期蜀汉的大将,以勇猛著称。
汉中:位于陕西省南部,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军事要塞。
关兴、张苞:关兴、张苞,蜀汉的大将,关羽、张飞的后代。
南阳:位于河南省,三国时期蜀汉的疆域内。
王连:王连,蜀汉的谏议大夫,对诸葛亮的南征持有不同意见。
瘴疫之乡:指气候炎热、疾病流行的地区。
雍闿:三国时期蜀汉的将领,曾背叛蜀汉,与高定结盟。
高定:三国时期蜀汉的将领,曾归顺诸葛亮,后来背叛。
朱褒:朱褒,蜀汉时期的叛将,与雍闿、高定结盟反叛。
关索:关索,蜀汉将领,关羽的孙子。
鲍家庄:位于湖北省,关索曾经在此养病。
先帝:指蜀汉的先帝刘备。
三顾之恩,托孤之重:指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并将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班部:指朝廷的官员。
谏议大夫:古代官职,负责向皇帝进谏。
什方侯雍齿:雍齿,汉朝的将领,雍闿的祖先。
牂牁郡:位于四川省,三国时期的郡名。
越巂郡:位于四川省,三国时期的郡名。
永昌郡:位于云南省,三国时期的郡名。
鄂焕:鄂焕,高定的部将,后被蜀军生擒。
方天戟: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长矛。
万夫不当之勇:形容勇猛无比,无人能敌。
蜀兵:指蜀汉的军队。
搦战:挑战交战。
伏兵:预先埋伏好的军队。
纵放回寨:释放回自己的营地。
拜谢:表示对别人的帮助或恩惠表示感激和感谢,通常通过鞠躬或跪拜等动作来表达。
本寨:本来的寨子,指的是高定的根据地。
孔明:孔明,即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以智谋著称。
密遣:秘密派遣。
放回:释放回来。
部军:部下军队。
归顺:归附,顺从。
不稳:不稳定,不坚定。
细作:间谍,特务。
帐中:帐篷里面。
献首级:献上首级,表示投降。
误了日期:错过了约定的日期。
不精细:不细心,不周密。
密书:秘密的书信。
付:交给。
拜谢而去:鞠躬感谢后离开。
呈上:呈递,上呈。
大怒:非常生气。
背之不祥:背叛是不吉利的。
谋反作恶:图谋叛变,做坏事。
设一席:设宴。
疑前日放回军士之言:怀疑之前放回的士兵所说的言语。
是夜:那天晚上。
引兵杀投:带领军队杀向。
枭首级:斩首。
牙将:军队中的高级将领。
总摄:总管,统辖。
三郡:三个郡。
永昌太守:永昌郡的行政长官。
不韦人:不韦县的人。
高士:品德高尚的人。
平蛮方:平定蛮族地区。
高见:高明的见解。
指掌图:掌中地图,即随身携带的地图。
参军:古代官职,相当于现代的军事参谋。
北伐曹丕:向北攻打魏国的曹丕。
攻心为上:用心理战来征服对方是上策。
心战:心理战。
兵战:武力战。
三洞元帅:三个洞的军事首领。
分兵三路:分成三路军队。
中路:中间的路。
左路:左边的路。
右路:右边的路。
哨马:哨马,指负责侦察的骑兵。
赵云:赵云,蜀汉的五虎上将之一,以勇猛著称。
魏延:魏延,蜀汉的五虎上将之一,以勇猛和善于用兵著称。
王平:王平,蜀汉将领,以忠诚和勇猛著称。
马忠:马忠,蜀汉将领,以忠诚和武艺高强著称。
张嶷:张嶷,蜀汉将领。
张翼:张翼,蜀汉将领。
蛮人:蛮人,指古代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此处可能指与蜀汉交战的南方民族。
锐气:锐气,指勇敢和斗志,此处指士兵的战斗精神。
地理:地理,指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此处指对地形的了解。
寨:寨,古代军队或部落驻扎的地方,通常指防御工事。
金环三结:金环三结,此处指敌方将领,具体身份不详。
五溪洞:五溪洞,指古代南方的一个地区,具体位置不详。
董荼那:董荼那,此处指被诸葛亮俘虏的南蛮将领。
阿会喃:阿会喃,此处指被诸葛亮俘虏的南蛮将领。
吕凯图本:吕凯图本,指吕凯所绘制的地图,此处指诸葛亮利用地图来制定战略。
帐下:帐下,指军营中。
酒食衣服:酒食衣服,指食物、酒水和衣物,此处作为赏赐。
洞:洞,指南蛮地区的小部落。
恶:恶,指邪恶或不正义的行为。
孟获:孟获,南蛮的部落首领,曾多次与蜀汉交战。
厮杀:厮杀,指激烈的战斗。
迤逦:迤逦,形容行走缓慢的样子。
旌旗杂乱:旌旗杂乱,形容军队旗帜不整齐。
交错:交错,指错综复杂。
截头大刀:截头大刀,一种大型的砍刀。
黄骠马:黄骠马,一种黄色的骏马。
松纹镶宝剑:松纹镶宝剑,指剑身上有松树纹理的宝剑。
昂然观望:昂然观望,形容自信地观察。
蛮将:蛮将,指南蛮的将领。
忙牙长:忙牙长,南蛮将领的名字。
卷毛赤兔马:卷毛赤兔马,一种毛色红赤、毛卷的骏马。
回顾左右蛮将:回顾左右蛮将,指回头对左右的南蛮将领说。
人每说诸葛亮善能用兵:人每说诸葛亮善能用兵,指人们常说诸葛亮擅长用兵。
蜀将:蜀将,指蜀汉的将领。
锦带山:锦带山,南蛮地区的一座山。
常山赵子龙:常山赵子龙,指赵云,赵云被封为常山赵子龙。
鹰嘴抹绿靴:鹰嘴抹绿靴,指靴子前端像鹰嘴一样,颜色为绿色。
御赐黄金钺斧:御赐黄金钺斧,指皇帝赐予的黄金钺斧。
曲柄伞盖:曲柄伞盖,指带有曲柄的伞。
羽葆鼓吹:羽葆鼓吹,指军队中的鼓吹乐队。
御林军:御林军,指皇帝的亲卫军。
割肚牵肠:割肚牵肠,形容极度痛苦。
雌雄:雌雄,指胜负。
化外:化外,指不开化、未开化的地方。
寇入掌中还放去:寇入掌中还放去,指敌寇进入掌握中后又放走。
人居化外未能降:人居化外未能降,指居住在边远地区的人难以被降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评注
孔明令押过董荼那、阿会喃至帐下,尽去其缚,以酒食衣服赐之,令各自归洞,勿得助恶。
此段描写了孔明对待降将的仁义之心,他不仅释放了降将,还赐予他们酒食和衣物,体现了孔明宽宏大量的品质,同时也为后续的和平相处奠定了基础。
二人泣拜,各投小路而去。
降将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们的哭泣是对孔明仁慈的回应,也是对自身命运的无奈。
孔明谓诸将曰:‘来日孟获必然亲自引兵厮杀,便可就此擒之。’乃唤赵云、魏延至,付与计策,各引五千兵去了。
孔明在此处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预见性,他预见到孟获将亲自率军出战,并提前做好了部署,体现了孔明的战略眼光。
又唤王平、关索同引一军,授计而去。
孔明对军队的指挥调度井井有条,他不仅自己亲自出马,还安排其他将领分头行动,形成合力,体现了孔明的军事智慧。
孔明分拨已毕,坐于帐上待之。
孔明在指挥作战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冷静,这种镇定自若的态度,为军队树立了榜样。
却说蛮王孟获在帐中正坐,忽哨马报来,说三洞元帅,俱被孔明捉将去了;部下之兵,各自溃散。
孟获得知三洞元帅被擒,部下溃散,心中必然恐慌,这也为后续的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获大怒,遂起蛮兵迤逦进发,正遇王平军马。
孟获的愤怒和蛮兵的进发,预示着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展开。
两阵对圆,王平出马横刀望之:只见门旗开处,数百南蛮骑将两势摆开。
王平的勇猛和南蛮骑将的阵势,形成了一幅生动的战争画面。
中间孟获出马:头顶嵌宝紫金冠,身披缨络红锦袍,腰系碾玉狮子带,脚穿鹰嘴抹绿靴,骑一匹卷毛赤兔马,悬两口松纹镶宝剑,昂然观望。
孟获的服饰和装备,展示了他作为蛮王的高贵身份和威武形象。
回顾左右蛮将曰:‘人每说诸葛亮善能用兵;今观此阵,旌旗杂乱,队伍交错;刀枪器械,无一可能胜吾者:始知前日之言谬也。早知如此,吾反多时矣。谁敢去擒蜀将:以振军威?’
孟获的傲慢和自信,以及他对诸葛亮的轻视,为后续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言未尽,一将应声而出,名唤忙牙长;使一口截头大刀,骑一匹黄骠马,来取王平。
忙牙长的出现,为战斗增添了新的元素,也预示着南蛮军中还有实力强大的将领。
二将交锋,战不数合,王平便走。
王平的退却,显示了南蛮军的强大,同时也为后续的剧情发展留下了悬念。
孟获驱兵大进,迤逦追赶。
孟获的追击,体现了他的勇猛和决心,但也为他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关索略战又走,约退二十余里。
关索的退却,进一步展示了南蛮军的强大,同时也为后续的战斗埋下了伏笔。
孟获正追杀之间,忽然喊声大起,左有张嶷,右有张翼,两路兵杀出,截断归路。
张嶷和张翼的出现,为蜀军扭转了战局,同时也为后续的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王平、关索复兵杀回。
王平、关索的反击,进一步展示了蜀军的实力,也为后续的战斗埋下了伏笔。
前后夹攻,蛮兵大败。
蛮兵的失败,预示着南蛮军的衰落,同时也为后续的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孟获引部将死战得脱,望锦带山而逃。
孟获的逃跑,体现了他的机智和顽强,但也为他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背后三路兵追杀将来。
追兵的出现,进一步展示了蜀军的强大,同时也为后续的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获正奔走之间,前面喊声大起,一彪军拦住:为首大将乃常山赵子龙也。
赵子龙的出现,为蜀军赢得了胜利,同时也为后续的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获见了大惊,慌忙奔锦带山小路而走。
孟获的惊慌和逃跑,体现了他的绝望,但也为后续的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子龙冲杀一阵,蛮兵大败,生擒者无数。
赵子龙的英勇,为蜀军赢得了胜利,同时也为后续的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孟获止与数十骑奔入山谷之中,背后追兵至近,前面路狭,马不能行,乃弃了马匹,爬山越岭而逃。
孟获的绝望和逃跑,体现了他的无助,但也为后续的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忽然山谷中一声鼓响,乃是魏延受了孔明计策,引五百步军,伏于此处,孟获抵敌不住,被魏延生擒活捉了。
魏延的计策和行动,为蜀军赢得了胜利,同时也为后续的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从骑皆降。
降将的投降,为蜀军赢得了更多的资源和力量,同时也为后续的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魏延解孟获到大寨来见孔明。
魏延的行动,体现了他的忠诚和勇敢,同时也为后续的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孔明早已杀牛宰羊,设宴在寨;却教帐中排开七重围子手,刀枪剑戟,灿若霜雪;又执御赐黄金钺斧,曲柄伞盖,前后羽葆鼓吹,左右排开御林军,布列得十分严整。
孔明的宴席布置,体现了他的威严和气派,同时也为后续的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孔明端坐于帐上,只见蛮兵纷纷穰穰,解到无数。
孔明的威严和蛮兵的投降,展示了蜀军的强大,同时也为后续的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孔明唤到帐中,尽去其缚,抚谕曰:‘汝等皆是好百姓,不幸被孟获所拘,今受惊唬。吾想汝等父母、兄弟、妻子必倚门而望;若听知阵败,定然割肚牵肠,眼中流血。吾今尽放汝等回去,以安各人父母、兄弟、妻子之心。’
孔明的仁慈和关怀,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同时也为后续的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言讫,各赐酒食米粮而遣之。
孔明的仁义行为,赢得了蛮兵的尊敬,同时也为后续的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蛮兵深感其恩,泣拜而去。
蛮兵的感激和哭泣,体现了他们对孔明的敬仰,同时也为后续的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孔明教唤武士押过孟获来。
孔明的威严和武士的押送,体现了他的权威,同时也为后续的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不移时,前推后拥,缚至帐前。
孟获的束缚,体现了他的失败,同时也为后续的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获跪与帐下。
孟获的跪拜,体现了他的无奈和屈服,同时也为后续的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孔明曰:‘先帝待汝不薄,汝何敢背反?’
孔明的话语,揭示了孟获背叛的原因,同时也为后续的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获曰:‘两川之地,皆是他人所占土地,汝主倚强夺之,自称为帝。吾世居此处,汝等无礼,侵我土地:何为反耶?’
孟获的回答,展示了他的忠诚和正义感,同时也为后续的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孔明曰:‘吾今擒汝,汝心服否?’
孔明的问题,体现了他的智慧和对孟获心理的洞察,同时也为后续的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获曰:‘山僻路狭,误遭汝手,如何肯服!’
孟获的回答,体现了他的固执和自尊,同时也为后续的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孔明曰:‘汝既不服,吾放汝去,若何?’
孔明的问题,体现了他的宽容和智慧,同时也为后续的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获曰:‘汝放我回去,再整军马,共决雌雄;若能再擒吾,吾方服也。’
孟获的回答,体现了他的决心和挑战,同时也为后续的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孔明即令去其缚。
孔明的决定,体现了他的仁慈和智慧,同时也为后续的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与衣服穿了,赐以酒食,给与鞍马,差人送出路,径望本寨而去。
孔明的行为,体现了他的仁义和智慧,同时也为后续的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正是:‘寇入掌中还放去,人居化外未能降。’
这句话体现了孔明的仁慈和智慧,同时也为后续的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未知再来交战若何,且看下文分解。
这句话预示着后续的剧情将继续发展,同时也为读者留下了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