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罗贯中(约1330年-1400年),元代文学家,历史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小说创作。
年代:成书于元代(约14世纪)。
内容简要:《三国演义》是基于三国历史背景创作的历史小说,讲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兴起、争霸和衰败的故事。书中通过众多历史人物的塑造,展现了权谋、军事、政治、忠诚与背叛的复杂关系。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人物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英雄形象。小说不仅涉及大量的战斗场面,也展示了许多智谋、策略和领导力,探讨了英雄与权谋、忠诚与背叛、仁义与权力等主题,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深远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与文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原文
急兄仇张飞遇害雪弟恨先主兴兵
却说先主欲起兵东征,赵云谏曰:
“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今曹丕篡汉,神人共怒。
陛下可早图关中,屯兵渭河上流,以讨凶逆,则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若舍魏以伐吴,兵势一交,岂能骤解。
愿陛下察之。”
先主曰:
“孙权害了朕弟;又兼傅士仁、糜芳、潘璋、马忠皆有切齿之仇:啖其肉而灭其族,方雪朕恨!卿何阻耶?”
云曰:
“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
愿以天下为重。”
先主答曰:
“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
遂不听赵云之谏,下令起兵伐吴;且发使往五溪,借番兵五万,共相策应;一面差使往阆中,迁张飞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兼阆中牧。
使命赍诏而去。
却说张飞在阆中,闻知关公被东吴所害,旦夕号泣,血湿衣襟。
诸将以酒解劝,酒醉,怒气愈加。
帐上帐下,但有犯者即鞭挞之;多有鞭死者。
每日望南切齿睁目怒恨,放声痛哭不已。
忽报使至,慌忙接入,开读诏旨。
飞受爵望北拜毕,设酒款待来使。
飞曰:
“吾兄被害,仇深似海;庙堂之臣,何不早奏兴兵?”
使者曰:
“多有劝先灭魏而后伐吴者。”
飞怒曰:
“是何言也!昔我三人桃园结义,誓同生死;今不幸二兄半途而逝,吾安得独享富贵耶!吾当面见天子,愿为前部先锋,挂孝伐吴,生擒逆贼,祭告二兄,以践前盟!”
言讫,就同使命望成都而来。
却说先主每日自下教场操演军马,克日兴师,御驾亲征。
于是公卿都至丞相府中见孔明,曰:
“今天子初临大位,亲统军伍,非所以重社稷也。
丞相秉钧衡之职,何不规谏?”
孔明曰:
“吾苦谏数次,只是不听。
今日公等随我入教场谏去。”
当下孔明引百官来奏先主曰:
“陛下初登宝位,若欲北讨汉贼,以伸大义于天下,方可亲统六师;若只欲伐吴,命一上将统军伐之可也,何必亲劳圣驾?”
先主见孔明苦谏,心中稍回。
忽报张飞到来,先主急召入。
飞至演武厅拜伏于地,抱先主足而哭。
先主亦哭。
飞曰:
“陛下今日为君,早忘了桃园之誓!二兄之仇,如何不报?”
先主曰:
“多官谏阻,未敢轻举。”
飞曰:
“他人岂知昔日之盟?若陛下不去,臣舍此躯与二兄报仇!若不能报时,臣宁死不见陛下也!”
先主曰:
“朕与卿同往:卿提本部兵自阆州而出,朕统精兵会于江州,共伐东吴,以雪此恨!”
飞临行,先主嘱曰:
“朕素知卿酒后暴怒,鞭挞健儿,而复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
今后务宜宽容,不可如前。”
飞拜辞而去。
次日,先主整兵要行。
学士秦宓奏曰:
“陛下舍万乘之躯,而徇小义,古人所不取也。
愿陛下思之。”
先主曰:
“云长与朕,犹一体也。
大义尚在,岂可忘耶?”
宓伏地不起曰:
“陛下不从臣言,诚恐有失。”
先主大怒曰:
“朕欲兴兵,尔何出此不利之言!”
叱武士推出斩之,宓面不改色,回顾先主而笑曰:
“臣死无恨,但可惜新创之业,又将颠覆耳!”
众官皆为秦宓告免。
先主曰:
“暂且囚下,待朕报仇回时发落。”
孔明闻知,即上表救秦宓。
其略曰:
“臣亮等切以吴贼逞奸诡之计,致荆州有覆亡之祸;陨将星于斗牛,折天柱于楚地:此情哀痛,诚不可忘。
但念迁汉鼎者,罪由曹操;移刘祚者,过非孙权。
窃谓魏贼若除,则吴自宾服。
愿陛下纳秦宓金石之言,以养士卒之力,别作良图,则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先主看毕,掷表于地曰:
“朕意已决,无得再谏!”
遂命丞相诸葛亮保太子守两川;骠骑将军马超并弟马岱,助镇北将军魏延守汉中,以当魏兵;虎威将军赵云为后应,兼督粮草;黄权、程畿为参谋;马良、陈震掌理文书;黄忠为前部先锋;冯习、张南为副将;傅彤、张翼为中军护尉;赵融、廖淳为合后。
川将数百员,并五溪番将等,共兵七十五万,择定章武元年七月丙寅日出师。
却说张飞回到阆中,下令军中;
限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
次日,帐下两员末将范疆、张达,入帐告曰:
“白旗白甲,一时无措,须宽限方可。”
飞大怒曰:
“吾急欲报仇,恨不明日便到逆贼之境,汝安敢违我将令!”
叱武士缚于树上,各鞭背五十。
鞭毕,以手指之曰:
“来日俱要完备!若违了限,即杀汝二人示众!”
打得二人满口出血。
回到营中商议,范疆曰:
“今日受了刑责,着我等如何办得?其人性暴如火,倘来日不完,你我皆被杀矣!”
张达曰:
“比如他杀我,不如我杀他。”
疆曰:
“怎奈不得近前。”
达曰:
“我两个若不当死,则他醉于床上;若是当死,则他不醉。”
二人商议停当。
却说张飞在帐中,神思昏乱,动止恍惚,乃问部将曰:‘吾今心惊肉颠,坐卧不安,此何意也?’
部将答曰:‘此是君侯思念关公,以致如此。’
飞令人将酒来,与部将同饮,不觉大醉,卧于帐中。
范、张二贼,探知消息,初更时分,各藏短刀,密入帐中,诈言欲禀机密重事,直至床前。
原来张飞每睡不合眼;当夜寝于帐中,二贼见他须竖目张,本不敢动手。
因闻鼻息如雷,方敢近前,以短刀刺入飞腹。
飞大叫一声而亡。
时年五十五岁。
后人有诗叹曰:‘安喜曾闻鞭督邮,黄巾扫尽佐炎刘。虎牢关上声先震,长坂桥边水逆流。义释严颜安蜀境,智欺张郃定中州。伐吴未克身先死,秋草长遗阆地愁。’
却说二贼当夜割了张飞首级,便引数十人连夜投东吴去了。
次日,军中闻知,起兵追之不及。
时有张飞部将吴班,向自荆州来见先主,先主用为牙门将,使佐张飞守阆中。
当下吴班先发表章,奏知天子;然后令长子张苞具棺椁盛贮,令弟张绍守阆中,苞自来报先主。
时先主已择期出师。
大小官僚,皆随孔明送十里方回。
孔明回至成都,怏怏不乐,顾谓众官曰:‘法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东行也。’
却说先主是夜心惊肉颤,寝卧不安。
出帐仰观天文,见西北一星,其大如斗,忽然坠地。
先主大疑,连夜令人求问孔明。
孔明回奏曰:‘合损一上将。三日之内,必有惊报。’
先主因此按兵不动。
忽侍臣奏曰:‘阆中张车骑部将吴班,差人赍表至。’
先主顿足曰:‘噫!三弟休矣!’
及至览表,果报张飞凶信。
先主放声大哭,昏绝于地。
众官救醒。
次日,人报一队军马骤风而至。
先主出营观之。
良久,见一员小将,白袍银铠,滚鞍下马,伏地而哭,乃张苞也。
苞曰:‘范疆、张达杀了臣父,将首级投吴去了!’
先主哀痛至甚,饮食不进。
群臣苦谏曰:‘陛下方欲为二弟报仇,何可先自摧残龙体?’
先主方才进膳,遂谓张苞曰:‘卿与吴班,敢引本部军作先锋,为卿父报仇否?’
苞曰:‘为国为父,万死不辞!’
先主正欲遣苞起兵,又报一彪军风拥而至。
先主令侍臣探之。
须臾,侍臣引一小将军,白袍银铠,入营伏地而哭。
先主视之,乃关兴也。
先主见了关兴,想起关公,又放声大哭。
众官苦劝。
先主曰:‘朕想布衣时,与关、张结义,誓同生死;今朕为天子,正欲与两弟同享富贵,不幸俱死于非命!见此二侄,能不断肠!’
言讫又哭。
众官曰:‘二小将军且退。容圣上将息龙体。’
侍臣奏曰:‘陛下年过六旬,不宜过于哀痛。’
先主曰:‘二弟俱亡,朕安忍独生!’
言讫,以头顿地而哭。
多官商议曰:‘今天子如此烦恼,将何解劝?’
马良曰:‘主上亲统大兵伐吴,终日号泣,于军不利。’
陈震曰:‘吾闻成都青城山之西,有一隐者,姓李,名意。世人传说此老已三百余岁,能知人之生死吉凶,乃当世之神仙也。何不奏知天子,召此老来,问他吉凶,胜如吾等之言。’
遂入奏先主。
先主从之,即遣陈震赍诏,往青城山宣召。
震星夜到了青城,令乡人引入山谷深处,遥望仙庄,清云隐隐,瑞气非凡。
忽见一小童来迎曰:‘来者莫非陈孝起乎?’
震大惊曰:‘仙童如何知我姓字!’
童子曰:‘吾师昨者有言:今日必有皇帝诏命至;使者必是陈孝起。’
震曰:‘真神仙也!人言信不诬矣!’
遂与小童同入仙庄,拜见李意,宣天子诏命。
李意推老不行。
震曰:‘天子急欲见仙翁一面,幸勿吝鹤驾。’
再三敦请,李意方行。
即至御营,入见先主。
先主见李意鹤发童颜,碧眼方瞳,灼灼有光,身如古柏之状,知是异人,优礼相待。
李意曰:‘老夫乃荒山村叟,无学无识。辱陛下宣召,不知有何见谕?’
先主曰:‘朕与关、张二弟结生死之交,三十余年矣。今二弟被害,亲统大军报仇,未知休咎如何。久闻仙翁通晓玄机,望乞赐教。’
李意曰:‘此乃天数,非老夫所知也。’
先主再三求问,意乃索纸笔画兵马器械四十余张,画毕便一一扯碎。
又画一大人仰卧于地上,傍边一人掘土埋之,上写一大‘白’字,遂稽首而去。
先主不悦,谓群臣曰:‘此狂叟也!不足为信。’
即以火焚之,便催军前进。
张苞入奏曰:‘吴班军马已至。小臣乞为先锋。’
先主壮其志,即取先锋印赐张苞。
苞方欲挂印,又一少年将奋然出曰:‘留下印与我!’
视之,乃关兴也。
苞曰:‘我已奉诏矣。’
兴曰:‘汝有何能,敢当此任?’
苞曰:‘我自幼习学武艺,箭无虚发。’
先主曰:‘朕正要观贤侄武艺,以定优劣。’
苞令军士于百步之外,立一面旗,旗上画一红心。
苞拈弓取箭,连射三箭,皆中红心。
众皆称善。
关兴挽弓在手曰:‘射中红心何足为奇?’
正言间,忽值头上一行雁过。
兴指曰:‘吾射这飞雁第三只。’
一箭射去,那只雁应弦而落。
文武官僚,齐声喝采。
苞大怒,飞身上马,手挺父所使丈八点钢矛,大叫曰:‘你敢与我比试武艺否?’
兴亦上马,绰家传大砍刀纵马而出曰:‘偏你能使矛!吾岂不能使刀!’
二将方欲交锋,先主喝曰:‘二子休得无礼!’
兴、苞二人慌忙下马,各弃兵器,拜伏请罪。
先主曰:‘朕自涿郡与卿等之父结异姓之交,亲如骨肉;今汝二人亦是昆仲之分,正当同心协力,共报父仇;奈何自相争竞,失其大义!父丧未远而犹如此,况日后乎?’
二人再拜伏罪。
先主问曰:‘卿二人谁年长?’
苞曰:‘臣长关兴一岁。’
先主即命兴拜苞为兄。
二人就帐前折箭为誓,永相救护。
先主下诏使吴班为先锋,令张苞、关兴护驾。
水陆并进,船骑双行,浩浩荡荡,杀奔吴国来。
却说范疆、张达将张飞首级,投献吴侯,细告前事。
孙权听罢,收了二人,乃谓百官曰:‘今刘玄德即了帝位,统精兵七十余万,御驾亲征,其势甚大,如之奈何?’
百官尽皆失色,面面相觑。
诸葛瑾出曰:‘某食君侯之禄久矣,无可报效,愿舍残生,去见蜀主,以利害说之,使两国相和,共讨曹丕之罪。’
权大喜,即遣诸葛瑾为使,来说先主罢兵。
正是:两国相争通使命,一言解难赖行人。
未知诸葛瑾此去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译文
急于为兄弟报仇,张飞遇害,刘备怨恨,于是起兵。
先主刘备想要起兵东征,赵云劝阻说:“国贼是曹操,不是孙权。现在曹丕篡夺了汉朝的位子,神人和百姓都愤怒。陛下应该早些图谋关中,驻兵渭河上游,去讨伐叛逆,这样关东的义士们,一定会带着粮食和马匹来迎接王师;如果放弃魏国去攻打吴国,一旦交战,怎么可能迅速解决。希望陛下考虑一下。”刘备说:“孙权害了我的弟弟;再加上傅士仁、糜芳、潘璋、马忠都有深仇大恨:吃掉他们的肉,灭绝他们的家族,才能消除我的怨恨!你为什么要阻止我?”赵云说:“汉贼的仇恨是公家的,兄弟的仇恨是私人的。希望陛下以天下为重。”刘备回答说:“我不为弟弟报仇,即使有万里江山,又有什么珍贵呢?”于是不听赵云的劝告,下令起兵攻打吴国;并且派人去五溪,借来五万番兵,共同作为支援;一面派人去阆中,升张飞为车骑将军,兼任司隶校尉,封为西乡侯,还兼任阆中牧。使者带着诏书离开了。
张飞在阆中,听到关羽被东吴杀害的消息,日夜哭泣,泪水湿透了衣襟。将领们用酒来劝解他,但他喝醉后怒气更盛。在营帐内外,只要有违犯军纪的人,他都会鞭打;鞭打中很多人被打死。他每天都愤怒地盯着南方,咬牙切齿,放声痛哭。突然有人来报信,他慌忙接见使者,打开诏书阅读。张飞接受封爵后,向北拜谢,设宴款待来使。张飞说:“我的兄长被害,仇恨深如大海;朝中的大臣,为什么不早些奏请出兵?”使者说:“很多人劝陛下先灭魏国再攻打吴国。”张飞愤怒地说:“这是什么话!以前我们三人桃园结义,发誓同生共死;现在不幸两位兄长中途去世,我怎能独自享受富贵呢!我当面向天子进言,愿意作为先锋,穿孝服攻打吴国,生擒逆贼,祭告两位兄长,以履行我们之前的誓言!”说完,就与使者一同前往成都。
先主刘备每天在教场操练军队,约定日期起兵,亲自出征。于是公卿们都到丞相府中见诸葛亮,说:“现在天子刚刚登基,亲自统领军队,这不是重视国家的方法。丞相掌握着权衡之职,为什么不规劝?”诸葛亮说:“我多次苦劝,只是不听。今天你们跟我一起去教场劝谏。”当时诸葛亮带领百官去奏请先主,说:“陛下刚刚登基,如果想要北讨汉贼,以伸张天下的大义,可以亲自统领六军;如果只是想要攻打吴国,派遣一位上将统领军队攻打就可以了,何必亲自劳累圣驾?”先主看到诸葛亮苦劝,心中稍微动摇。突然有人报告张飞来了,先主急忙召见。张飞来到演武厅,跪拜在地,抱着先主的脚哭泣。先主也哭了。张飞说:“陛下今天做了君主,早忘了桃园的誓言!两位兄长的仇恨,怎么能不报?”先主说:“很多官员劝阻,我不敢轻举妄动。”张飞说:“别人怎么会知道我们当年的誓言?如果陛下不去,我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为两位兄长报仇!如果不能报仇,我宁愿死去也不再见陛下!”先主说:“我和你一起去:你带领本部兵马从阆州出发,我统率精兵在江州会合,共同攻打东吴,以消除这个仇恨!”张飞临行前,先主叮嘱说:“我平时知道你酒后暴怒,鞭打士兵,还让他们在身边:这是招致祸端的方法。以后务必宽容,不要再像以前那样。”张飞拜别而去。第二天,先主整顿军队准备出发。
学士秦宓上奏说:“陛下放弃万乘之躯,去追求小义,这是古人所不取的。希望陛下三思。”先主说:“云长和我,就像一体一样。大义尚在,怎么能忘记呢?”秦宓跪在地上不起来,说:“陛下不听我的话,实在担心会有损失。”先主大怒,说:“我想要起兵,你为什么说出这种不利的话!”命令武士推出斩首,秦宓面不改色,回头看着先主笑着说:“我死无怨言,只是可惜新建立的基业,又要被颠覆了!”众官员都为秦宓求情。先主说:“暂时将他囚禁起来,等我报仇回来再处理。”诸葛亮得知后,立刻上表救秦宓。其内容大致说:“我们深切地认为吴贼施展奸诈的计谋,导致荆州有覆亡的灾祸;星星陨落,天柱折断在楚地:这种情况非常悲痛,实在不能忘记。但是想到迁移汉鼎的是曹操的罪过;转移刘氏皇位的过错,不是孙权的责任。我认为如果除掉了魏贼,吴国自然会臣服。希望陛下接受秦宓的金玉良言,以保养士兵的力量,另作良图,那么国家就幸运了!天下也就幸运了!”先主看完后,把奏章扔在地上,说:“我已经决定了,不要再劝谏了!”于是命令丞相诸葛亮留守两川;骠骑将军马超和他的弟弟马岱,帮助镇北将军魏延守卫汉中,以抵御魏国;虎威将军赵云作为后援,同时负责粮草;黄权、程畿作为参谋;马良、陈震负责文书;黄忠作为先锋;冯习、张南作为副将;傅彤、张翼作为中军护尉;赵融、廖淳作为后卫。四川的将领和五溪的番将等,共有七十五万军队,定于章武元年七月丙寅日出兵。
张飞回到阆中,下令军中:在三日内准备好白旗和白甲,全军挂孝攻打吴国。第二天,帐下的两名末将范疆和张达,进入帐中报告说:“白旗白甲,一时无法准备,需要宽限一些时间。”张飞大怒说:“我急于报仇,恨不得明天就能到达逆贼的领地,你们怎么敢违抗我的命令!”命令武士将他们绑在树上,每人鞭打五十下。鞭打完毕后,指着他们说:“明天都要准备好!如果违反了期限,就杀你们二人示众!”打得他们满口出血。回到营中商议,范疆说:“今天受到了刑罚,我们怎么才能完成?他的性情像火一样暴躁,如果明天不能完成,我们俩都会被杀。”张达说:“既然他杀我,不如我先杀他。”范疆说:“但怎么接近他呢?”张达说:“我们两个如果不当死,他现在应该醉在床上;如果当死,他就不醉。”二人商量妥当。
张飞在营帐中,心情混乱,举止恍惚,便问部将说:‘我现在心惊肉跳,坐立不安,这是怎么回事?’部将回答说:‘这是您思念关羽,所以才会这样。’张飞让人拿酒来,和部将一起喝,不知不觉喝得大醉,躺在帐中。
范疆和张达这两个贼人,探听到这个消息,初更时分,各自藏好短刀,悄悄进入帐中,假装有重要机密要禀报,一直走到床前。原来张飞睡觉时从不闭眼;当夜他躺在帐中,两个贼人见他胡子竖起,眼睛瞪得大大的,本来不敢动手。但因为听到他鼾声如雷,才敢靠近,用短刀刺入张飞的腹部。张飞一声大叫就死了。当时他五十五岁。
后来有人作诗叹道:‘安喜曾闻鞭督邮,黄巾扫尽佐炎刘。虎牢关上声先震,长坂桥边水逆流。义释严颜安蜀境,智欺张郃定中州。伐吴未克身先死,秋草长遗阆地愁。’
说那两个贼人在当晚割下张飞的首级,就带着几十个人连夜投奔东吴去了。第二天,军中得知消息,起兵追赶,但已经来不及了。
当时张飞的手下吴班,从荆州来见刘备,刘备任命他为牙门将,让他辅助张飞守卫阆中。当时吴班首先上奏章,报告天子;然后让长子张苞准备棺椁,让弟弟张绍守卫阆中,张苞亲自来报告刘备。
当时刘备已经选定了出征的日期。大小官员,都跟着诸葛亮送了十里才回来。诸葛亮回到成都,闷闷不乐,回头对众官员说:‘法孝直如果在,一定能阻止主上东行。’
刘备那天晚上心惊肉跳,睡不安稳。出帐仰望天文,看到西北方向有一颗星星,大得像斗,突然坠落地面。刘备非常怀疑,连夜派人去问诸葛亮。
诸葛亮回奏说:‘将损失一位上将。三天之内,必然会有惊报。’刘备因此按兵不动。
忽然侍臣报告说:‘阆中张车骑的部将吴班,派人带着奏章来了。’刘备跺脚说:‘哎呀!三弟完了!’等到看完了奏章,果然是报告张飞不幸的消息。
刘备放声大哭,昏倒在地下。众官员把他救醒。
第二天,有人报告说一队军马像风一样突然到来。刘备出营观看。过了一会儿,看到一个身穿白袍、银色铠甲的小将,跳下马,跪在地上哭泣,是张苞。
苞说:‘范疆、张达杀了我父亲,把首级送到了吴国!’刘备悲痛欲绝,无法进食。群臣苦苦劝谏说:‘陛下正要为二弟报仇,怎么可以先自损龙体?’刘备才勉强进食,对张苞说:‘你和吴班,敢带领本部军马作为先锋,为你父亲报仇吗?’苞说:‘为国家为父亲,万死不辞!’刘备正要派遣苞起兵,又报告说一队军马风一样涌来。
刘备让侍臣去探查。过了一会儿,侍臣带着一个小将军,身穿白袍、银色铠甲,进入营帐跪在地上哭泣。刘备一看,是关兴。刘备看到关兴,想起关羽,又放声大哭。众官员苦苦劝谏。
刘备说:‘我想起当年我们还是布衣时,与关、张结义,发誓同生共死;现在我成了天子,正想和两个弟弟共享富贵,不幸他们都死于非命!看到这两个侄子,怎么能不心如刀割!’说完又哭。
众官员说:‘两位小将军先退下。让圣上休息一下。’侍臣奏说:‘陛下已经年过六旬,不应该过于悲痛。’刘备说:‘两个弟弟都死了,我怎么忍心独自活着!’说完,用头撞地大哭。
多官员商议说:‘现在天子如此烦恼,该如何劝解?’马良说:‘陛下亲自统率大军讨伐吴国,整天哭泣,对军队不利。’陈震说:‘我听说成都青城山西边,有一个隐士,姓李,名意。世人传说这位老人已经三百多岁了,能预知人的生死吉凶,是当世的神仙。为什么不奏知天子,召这位老人来,问他吉凶,胜过我们的话。’于是入宫奏报刘备。
刘备同意了,立即派遣陈震带着诏书,前往青城山宣召。陈震星夜赶到青城,让乡人引他进入山谷深处,远远望见仙庄,云雾缭绕,祥瑞非凡。忽然看到一个小孩来迎接说:‘来的人不是陈孝起吗?’陈震大惊说:‘仙童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小孩说:‘我师傅昨天说过:今天一定会有皇帝的诏书到来;使者一定是陈孝起。’陈震说:‘真是神仙啊!人们的话不是假的。’于是和小孩一起进入仙庄,拜见李意,宣读天子诏书。
李意推辞说年纪太大,不愿前往。陈震说:‘天子急于想见仙翁一面,希望不要吝惜您的仙驾。’再三恳请,李意才同意。到了御营,进见刘备。刘备看到李意白发童颜,碧眼方瞳,眼神炯炯有神,身体像古柏一样,知道是异人,对他优礼相待。
李意说:‘老夫是荒山村的老人,无学无识。承蒙陛下宣召,不知有什么吩咐?’刘备说:‘我和关、张二弟结为生死之交,三十多年了。现在二弟被害,我亲自统率大军报仇,不知道结果如何。久闻仙翁通晓玄机,希望您能指点迷津。’李意说:‘这是天命,老夫也不知道。’刘备再三询问,李意就拿出纸笔画了四十多种兵器和器械,画完后便一一撕碎。
又画了一个大人仰卧在地上,旁边一个人正在挖土埋他,上面写了一个大‘白’字,然后鞠躬离去。刘备不高兴,对群臣说:‘这个狂妄的老头!不值得相信。’就点火烧了那些画,然后催促军队前进。
张苞上奏说:‘吴班的军队已经到了。我请求担任先锋。’刘备赞赏他的志气,就取出了先锋印授予张苞。苞正要挂印,又一个少年将军挺身而出说:‘把印给我!’一看,是关兴。
苞说:‘我已经接到诏命了。’兴说:‘你有什么能力,敢接受这个重任?’苞说:‘我从小学习武艺,射箭从不落空。’刘备说:‘我正想看看贤侄的武艺,以决定谁优谁劣。’苞让士兵在百步之外立一面旗,旗上画了一个红心。苞拿起弓箭,连射三箭,都射中了红心。众人都称赞不已。
关兴拉弓在手说:‘射中红心有什么稀奇?’正说着,忽然有一行雁飞过。兴指着说:‘我射第三只飞雁。’一箭射去,那只雁应声而落。文武官员,齐声喝彩。苞大怒,跳上马,手持父亲所用的丈八点钢矛,大声说:‘你敢与我比试武艺吗?’兴也上马,挥舞家传的大砍刀,纵马而出说:‘偏你能使矛!我难道不能使刀!’
两位将军正要交战,刘备喝道:‘两位将军,不得无礼!’张飞和马超二人慌忙下马,各自放下兵器,跪拜请罪。刘备说:‘我自从在涿郡与你们父亲结交,就像亲兄弟一样;现在你们二人也是兄弟,应该同心协力,一起为父报仇;为什么要互相争斗,失去了这个大义!父亲的丧事还没有过去,你们就这样,将来怎么办呢?’两人再次跪拜认罪。刘备问:‘你们两人谁年纪大?’马超说:‘我比关兴大一年。’刘备就命令关兴拜马超为兄。两人就在帐前折断箭矢发誓,永远互相保护。刘备下诏让吴班担任先锋,命令张苞和关兴保护自己。水陆并进,船队和骑兵并行,浩浩荡荡地杀向吴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注解
先主:指刘备,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
赵云:字子龙,蜀汉的五虎上将之一,以勇猛、忠诚著称。
孙权:字仲谋,东吴的开国皇帝,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
曹丕:三国时期魏国的第二位皇帝,字子桓。
关公:即关羽,字云长,刘备的结义兄弟,蜀汉的五虎上将之一,以忠义著称。
傅士仁、糜芳、潘璋、马忠:这四位是东吴的将领,与刘备有仇。
桃园结义: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结义,发誓同生共死,是三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典故。
汉贼:指曹操,刘备认为曹操是篡汉的贼人。
关中:指今陕西省中部地区,古代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渭河:位于中国陕西省,是黄河的一条重要支流。
五溪:指古代中国南方的一个地区,包括今天的湖南、贵州、广西部分地区。
番兵:指非汉族的军队,这里指五溪地区的少数民族军队。
阆中: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南部。
教场:古代军队训练和操演的场所。
丞相:指诸葛亮,蜀汉的丞相,辅佐刘备和刘禅治理国家。
社稷:古代指国家,也指国家的根本。
章武:刘备在位时的年号。
白旗白甲:表示哀悼和战争状态,这里指军队为纪念死者而穿戴的丧服。
末将:古代将领对下属的谦称。
张飞:张飞,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字翼德,以勇猛著称,与关羽、刘备结义为兄弟,被尊称为‘燕人张翼德’。
帐中:帐篷内,古代军队或将领休息、议事的地方。
部将:部下将领,指张飞的部下。
酒:酒精饮料,古代用于宴请、庆祝或解忧。
大醉:非常醉,失去理智。
范、张二贼:指范疆和张达,此处指背叛张飞的部将。
短刀:小型的刀,用于暗杀或自卫。
诈言:假装说,欺骗地说。
须竖目张:形容张飞睡觉时瞪大眼睛,警惕性高。
须:胡须。
鼻息如雷:鼻子呼吸声音很大,形容睡眠深沉。
义释严颜:张飞在攻打益州时,义释了益州守将严颜,表现了他的仁义。
智欺张郃:张飞在长坂坡之战中,用计谋欺骗了曹军将领张郃。
牙门将:古代军队中的职位,负责管理军队的后勤事务。
天子:皇帝的别称。
棺椁:古代用来盛放尸体的棺材。
大小官僚:所有级别的官员。
孔明:诸葛亮,蜀汉丞相,字孔明,被誉为‘卧龙’。
怏怏不乐:心情不愉快,不满意。
法孝直:法正,字孝直,蜀汉名将,诸葛亮的好友。
东行:向东行进,指出征。
天文:天上的星象、气象等。
西北一星:天空中西北方向的一颗星星。
合损一上将:根据星象,意味着将有一位上将去世。
阆中张车骑部将吴班:吴班,张飞部下将领,张飞死后,吴班继续为刘备效力。
赍表至:带着奏章前来。
放声大哭:大声哭泣,表达极度悲伤。
龙体:皇帝的身体,比喻皇帝的健康。
号泣:大声哭泣。
先锋:军队中的先锋部队,负责开路和先锋作战。
箭无虚发:射箭从未失手,形容箭术高超。
丈八点钢矛:一种长矛,长约丈八尺,矛头是钢铁制成。
大砍刀:一种大型的砍刀,用于近战。
绰:拿起,握住。
交锋:指双方军队准备或正在进行战斗。
兵器:古代战争中使用的武器,如刀、枪、剑等。
拜伏请罪:古代的一种礼仪,表示敬意和认错,跪拜并伏地请罪。
涿郡:古郡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刘备与关羽、张飞在此结义。
异姓之交:指不同姓氏的人结为朋友。
昆仲之分:昆仲,兄弟的称呼,此处指刘备与关羽、张飞之间的兄弟关系。
大义:指正义、公理,强调应当共同维护的道德原则。
父仇:指为父亲报仇的愿望或行动。
吴班: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此处被刘备任命为先锋。
吴侯:指孙权,三国时期吴国的君主。
诸葛瑾:三国时期蜀汉将领诸葛亮的哥哥,此处作为使者前往蜀国。
通使命:指传递信息或使命,此处指两国之间的使者交流。
行人:指使者或传信的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三国演义》,描绘了刘备在二将关兴与张苞即将交锋之际,以君王之德制止争斗,展现了他的仁德与智慧。
‘二将方欲交锋,先主喝曰:“二子休得无礼!”’这一句中,‘先主’即刘备,他的喝止不仅阻止了两位将领的争斗,也体现了他在军中的威严和地位。
‘兴、苞二人慌忙下马,各弃兵器,拜伏请罪。’这一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关兴与张苞对刘备的敬畏和对自己行为的懊悔。
‘朕自涿郡与卿等之父结异姓之交,亲如骨肉;今汝二人亦是昆仲之分,正当同心协力,共报父仇;奈何自相争竞,失其大义!父丧未远而犹如此,况日后乎?’刘备的这一番话,既是对两位将领的教诲,也是对国家大义的强调。他提到与两位将领父亲的交情,以此拉近关系,同时指出他们应当团结一心,共同对抗共同的敌人。
‘二人再拜伏罪。’这一动作再次强调了刘备的权威和两位将领的谦卑。
‘先主问曰:“卿二人谁年长?”苞曰:“臣长关兴一岁。”’这里刘备询问年龄,是为了确立关兴与张苞之间的兄弟关系,进一步巩固他们之间的团结。
‘先主即命兴拜苞为兄。二人就帐前折箭为誓,永相救护。’刘备的这一举动,既是对他们兄弟关系的正式确认,也是对他们忠诚的考验。
‘先主下诏使吴班为先锋,令张苞、关兴护驾。水陆并进,船骑双行,浩浩荡荡,杀奔吴国来。’这里展现了刘备的军事才能和对战局的掌控,同时也预示了即将到来的战争。
‘却说范疆、张达将张飞首级,投献吴侯,细告前事。’这一段描述了张飞的死,以及吴国对此的反应,为后续的两国交锋埋下了伏笔。
‘孙权听罢,收了二人,乃谓百官曰:“今刘玄德即了帝位,统精兵七十余万,御驾亲征,其势甚大,如之奈何?”’孙权的担忧和百官的失色,反映了当时局势的紧张。
‘诸葛瑾出曰:“某食君侯之禄久矣,无可报效,愿舍残生,去见蜀主,以利害说之,使两国相和,共讨曹丕之罪。”’诸葛瑾的提议,既是对和平的渴望,也是对国家利益的考虑。
‘权大喜,即遣诸葛瑾为使,来说先主罢兵。’孙权的决定,展现了他在国家利益面前的果断。
‘正是:两国相争通使命,一言解难赖行人。’这句话总结了前文,点明了和平的希望寄托在使者身上,同时也预示了后续的剧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