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五十回

作者: 罗贯中(约1330年-1400年),元代文学家,历史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小说创作。

年代:成书于元代(约14世纪)。

内容简要:《三国演义》是基于三国历史背景创作的历史小说,讲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兴起、争霸和衰败的故事。书中通过众多历史人物的塑造,展现了权谋、军事、政治、忠诚与背叛的复杂关系。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人物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英雄形象。小说不仅涉及大量的战斗场面,也展示了许多智谋、策略和领导力,探讨了英雄与权谋、忠诚与背叛、仁义与权力等主题,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深远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与文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五十回-原文

却说当夜张辽一箭射黄盖下水,救得曹操登岸,寻着马匹走时,军已大乱。

韩当冒烟突火来攻水寨,忽听得士卒报道:“后梢舵上一人,高叫将军表字。”

韩当细听,但闻高叫“义公救我?”当曰:“此黄公覆也!”急教救起。

见黄盖负箭着伤,咬出箭杆,箭头陷在肉内。韩当急为脱去湿衣,用刀剜出箭头,扯旗束之,脱自己战袍与黄盖穿了,先令别船送回大寨医治。

原来黄盖深知水性,故大寒之时,和甲堕江,也逃得性命。

却说当日满江火滚,喊声震地。

左边是韩当、蒋钦两军从赤壁西边杀来;右边是周泰、陈武两军从赤壁东边杀来;正中是周瑜、程普、徐盛、丁奉大队船只都到。

火须兵应,兵仗火威。此正是:三江水战,赤壁鏖兵。

曹军着枪中箭、火焚水溺者,不计其数。

后人有诗曰:“魏吴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一扫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郎曾此破曹公。”

又有一绝云:“山高月小水茫茫,追叹前朝割据忙。南士无心迎魏武,东风有意便周郎。”

不说江中鏖兵。

且说甘宁令蔡中引入曹寨深处,宁将蔡中一刀砍于马下,就草上放起火来。

吕蒙遥望中军火起,也放十数处火,接应甘宁。

潘璋、董袭分头放火呐喊,四下里鼓声大震。

曹操与张辽引百余骑,在火林内走,看前面无一处不着。

正走之间,毛玠救得文聘,引十数骑到。

操令军寻路。

张辽指道:“只有乌林地面,空阔可走。”

操径奔乌林。

正走间,背后一军赶到,大叫:“曹贼休走!”火光中现出吕蒙旗号。

操催军马向前,留张辽断后,抵敌吕蒙。

却见前面火把又起,从山谷中拥出一军,大叫:“凌统在此!”

曹操肝胆皆裂。

忽刺斜里一彪军到,大叫:“丞相休慌!徐晃在此!”

彼此混战一场,夺路望北而走。

忽见一队军马,屯在山坡前。

徐晃出问,乃是袁绍手下降将马延、张凯,有三千北地军马,列寨在彼;当夜见满天火起,未敢转动,恰好接着曹操。

操教二将引一千军马开路,其余留着护身。

操得这枝生力军马,心中稍安。

马延、张凯二将飞骑前行。

不到十里,喊声起处,一彪军出。

为首一将,大呼曰:“吾乃东吴甘兴霸也!”

马延正欲交锋,早被甘宁一刀斩于马下;张凯挺枪来迎,宁大喝一声,凯措手不及,被宁手起一刀,翻身落马。

后军飞报曹操。

操此时指望合淝有兵救应;不想孙权在合淝路口,望见江中火光,知是我军得胜,便教陆逊举火为号,太史慈见了,与陆逊合兵一处,冲杀将来。

操只得望彝陵而走。

路上撞见张郃,操令断后。

纵马加鞭,走至五更,回望火光渐远,操心方定,问曰:“此是何处?”

左右曰:“此是乌林之西,宜都之北。”

操见树木丛杂,山川险峻,乃于马上仰面大笑不止。

诸将问曰:“丞相何故大笑?”

操曰:“吾不笑别人,单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若是吾用兵之时,预先在这里伏下一军,如之奈何?”

说犹未了,两边鼓声震响,火光竟天而起,惊得曹操几乎坠马。

刺斜里一彪军杀出,大叫:“我赵子龙奉军师将令,在此等候多时了!”

操教徐晃、张郃双敌赵云,自己冒烟突火而去。

子龙不来追赶,只顾抢夺旗帜。

曹操得脱。

天色微明,黑云罩地,东南风尚不息。

忽然大雨倾盆,湿透衣甲。

操与军士冒雨而行,诸军皆有饥色。

操令军士往村落中劫掠粮食,寻觅火种。

方欲造饭,后面一军赶到。

操心甚慌。

原来却是李典、许褚保护着众谋士来到,操大喜,令军马且行,问:“前面是那里地面?”

人报:“一边是南彝陵大路,一边是北彝陵山路。”

操问:“那里投南郡江陵去近?”

军士禀曰:“取北彝陵过葫芦口去最便。”

操教走北彝陵。

行至葫芦口,军皆饥馁,行走不上,马亦困乏,多有倒于路者。

操教前面暂歇。

马上有带得锣锅的,也有村中掠得粮米的,便就山边拣干处埋锅造饭,割马肉烧吃。

尽皆脱去湿衣,于风头吹晒;马皆摘鞍野放,咽咬草根。

操坐于疏林之下,仰面大笑。

众官问曰:“适来丞相笑周瑜、诸葛亮,引惹出赵子龙来,又折了许多人马。如今为何又笑?”

操曰:“吾笑诸葛亮、周瑜毕竟智谋不足。若是我用兵时,就这个去处,也埋伏一彪军马,以逸待劳;我等纵然脱得性命,也不免重伤矣。彼见不到此,我是以笑之。”

正说间,前军后军一齐发喊、操大惊,弃甲上马。

众军多有不及收马者。

早见四下火烟布合,山口一军摆开,为首乃燕人张翼德,横矛立马,大叫:“操贼走那里去!”

诸军众将见了张飞,尽皆胆寒。

许褚骑无鞍马来战张飞。

张辽、徐晃二将,纵马也来夹攻。

两边军马混战做一团。

操先拨马走脱,诸将各自脱身。

张飞从后赶来。

操迤逦奔逃,追兵渐远,回顾众将多已带伤。

正行时,军士禀曰:‘前面有两条路,请问丞相从那条路去?’

操问:‘那条路近?’

军士曰:‘大路稍平,却远五十余里。小路投华容道,却近五十余里;只是地窄路险,坑坎难行。’

操令人上山观望,回报:‘小路山边有数处烟起;大路并无动静。’

操教前军便走华容道小路。

诸将曰:‘烽烟起处,必有军马,何故反走这条路?’

操曰:‘岂不闻兵书有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诸葛亮多谋,故使人于山僻烧烟,使我军不敢从这条山路走,他却伏兵于大路等着。吾料已定,偏不教中他计!’

诸将皆曰:‘丞相妙算,人不可及。’

遂勒兵走华容道。

此时人皆饥倒,马尽困乏。

焦头烂额者扶策而行,中箭着枪者勉强而走。

衣甲湿透,个个不全;军器旗幡,纷纷不整:大半皆是彝陵道上被赶得慌,只骑得秃马,鞍辔衣服,尽皆抛弃。

正值隆冬严寒之时,其苦何可胜言。

操见前军停马不进,问是何故。

回报曰:‘前面山僻路小,因早晨下雨,坑堑内积水不流,泥陷马蹄,不能前进。’

操大怒,叱曰:‘军旅逢山开路,遇水叠桥,岂有泥泞不堪行之理!’

传下号令,教老弱中伤军士在后慢行,强壮者担土束柴,搬草运芦,填塞道路。

务要即时行动,如违令者斩。

众军只得都下马,就路旁砍伐竹木,填塞山路。

操恐后军来赶,令张辽、许褚、徐晃引百骑执刀在手,但迟慢者便斩之。

此时军已饿乏,众皆倒地,操喝令人马践踏而行,死者不可胜数。

号哭之声,于路不绝。

操怒曰:‘生死有命,何哭之有!如再哭者立斩!’

三停人马:一停落后,一停填了沟壑,一停跟随曹操。

过了险峻,路稍平坦。

操回顾止有三百余骑随后,并无衣甲袍铠整齐者。

操催速行。

众将曰:‘马尽乏矣,只好少歇。’

操曰:‘赶到荆州将息未迟。’

又行不到数里,操在马上扬鞭大笑。

众将问:‘丞相何又大笑?’

操曰:‘人皆言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以吾观之,到底是无能之辈。若使此处伏一旅之师,吾等皆束手受缚矣。’

言未毕,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开,为首大将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

操军见了,亡魂丧胆,面面相觑。

操曰:‘既到此处,只得决一死战!’

众将曰:‘人纵然不怯,马力已乏,安能复战?’

程昱曰:‘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丞相旧日有恩于彼,今只亲自告之,可脱此难。’

操从其说,即纵马向前,欠身谓云长曰:‘将军别来无恙!’

云长亦欠身答曰:‘关某奉军师将令,等候丞相多时。’

操曰:‘曹操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

云长曰:‘昔日关某虽蒙丞相厚恩,然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以奉报矣。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公?’

操曰:‘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

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

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

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

这个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

操见云长回马,便和众将一齐冲将过去。

云长回身时,曹操已与众将过去了。

云长大喝一声,众军皆下马,哭拜于地。

云长愈加不忍。

正犹豫间,张辽纵马而至。

云长见了,又动故旧之情,长叹一声,并皆放去。

后人有诗曰:‘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

曹操既脱华容之难。

行至谷口,回顾所随军兵,止有二十七骑。

比及天晚,已近南郡,火把齐明,一簇人马拦路。

操大惊曰:‘吾命休矣!’

只见一群哨马冲到,方认得是曹仁军马。

操才心安。

曹仁接着,言:‘虽知兵败,不敢远离,只得在附近迎接。’

操曰:‘几与汝不相见也!’

于是引众入南郡安歇。

随后张辽也到,说云长之德。

操点将校,中伤者极多,操皆令将息。

曹仁置酒与操解闷。

众谋士俱在座。

操忽仰天大恸。

众谋士曰:‘丞相于虎窟中逃难之时,全无惧怯;今到城中,人已得食,马已得料,正须整顿军马复仇,何反痛哭?’

操曰:‘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

遂捶胸大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众谋士皆默然自惭。

次日,操唤曹仁曰:‘吾今暂回许都,收拾军马,必来报仇。汝可保全南郡。吾有一计,密留在此,非急休开,急则开之。依计而行,使东吴不敢正视南郡。’

仁曰:‘合淝、襄阳,谁可保守?’

操曰:‘荆州托汝管领;襄阳吾已拨夏侯惇守把;合淝最为紧要之地,吾令张辽为主将,乐进、李典为副将,保守此地。但有缓急,飞报将来。’

操分拨已定,遂上马引众奔回许昌。

荆州原降文武各官,依旧带回许昌调用。

曹仁自遣曹洪据守彝陵、南郡,以防周瑜。

却说关云长放了曹操,引军自回。

此时诸路军马,皆得马匹、器械、钱粮,已回夏口;独云长不获一人一骑,空身回见玄德。

孔明正与玄德作贺,忽报云长至。

孔明忙离坐席,执杯相迎曰:‘且喜将军立此盖世之功,与普天下除大害。合宜远接庆贺!’

云长默然。

孔明曰:‘将军莫非因吾等不曾远接,故尔不乐?’

回顾左右曰:‘汝等缘何不先报?’

云长曰:‘关某特来请死。’

孔明曰:‘莫非曹操不曾投华容道上来?’

云长曰:‘是从那里来。关某无能,因此被他走脱。’

孔明曰:‘拿得甚将士来?’

云长曰:‘皆不曾拿。’

孔明曰:‘此是云长想曹操昔日之恩,故意放了。但既有军令状在此,不得不按军法。’

遂叱武士推出斩之。

正是: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

未知云长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五十回-译文

那天晚上,张辽一箭射中黄盖,使他落水,然后救起曹操,曹操找到马匹后,军队已经大乱。韩当冒着浓烟和烈火攻打水寨,突然听到士兵报告说:‘后梢舵上有人高喊将军的字号。’韩当仔细一听,只听到高喊‘义公救我?’韩当说:‘这是黄公覆。’急忙命令救起他。看到黄盖身上带箭受伤,咬断箭杆,箭头深陷在肉里。韩当急忙为他脱去湿衣服,用刀挖出箭头,扯下旗帜绑扎伤口,脱下自己的战袍给黄盖穿上,先让他坐别的船回到大寨治疗。原来黄盖深知水性,所以在寒冷的天气里,和铠甲一起掉进江里,也逃过了性命。

当时江面上火焰翻滚,喊声震天。左边是韩当、蒋钦两军从赤壁西边杀来;右边是周泰、陈武两军从赤壁东边杀来;正中是周瑜、程普、徐盛、丁奉大队船只都到。火光与兵刃相映成趣。这正是:三江水战,赤壁鏖兵。曹军被枪箭射中、火攻水淹的,不计其数。后人有诗曰:‘魏吴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一扫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郎曾此破曹公。’又有一绝云:‘山高月小水茫茫,追叹前朝割据忙。南士无心迎魏武,东风有意便周郎。’不说江中的战斗。

甘宁让蔡中引他进入曹营深处,甘宁一刀砍死蔡中,就在草地上放起火来。吕蒙远远看到中军起火,也放起十几处火,接应甘宁。潘璋、董袭分头放火呐喊,四面八方鼓声大作。曹操和张辽带着一百多骑兵,在火海中逃窜,看前面到处都在着火。正在逃跑时,毛玠救了文聘,带着十几个骑兵赶到。曹操命令军队寻找出路。张辽指路说:‘只有乌林地面,空旷可以行走。’曹操直接奔向乌林。

正在逃跑时,背后一军赶到,大声喊道:‘曹贼休走!’火光中出现了吕蒙的旗帜。曹操催促军队前进,留下张辽断后,抵抗吕蒙。突然前面又起火把,从山谷中冲出一支军队,大声喊道:‘凌统在此!’曹操肝胆俱裂。突然斜刺里一彪军杀到,大声喊道:‘丞相不要慌!徐晃在此!’双方混战一场,夺路向北逃跑。突然看到一队军马,驻扎在山坡前。徐晃出来询问,原来是袁绍的手下马延、张凯,带着三千北地军马,在那里扎营;那天晚上看到满天火起,不敢动弹,正好遇到曹操。曹操让这两位将军带领一千军马开路,其余的留下来保护。

曹操得到这支部队,心中稍安。马延、张凯两位将军骑马先行。走了不到十里,突然听到喊声,一彪军杀出。为首的将军大声喊道:‘我是东吴甘兴霸!’马延正要交锋,被甘宁一刀斩于马下;张凯挺枪来迎,甘宁大喝一声,张凯措手不及,被甘宁一刀斩于马下。后军飞报曹操。曹操此时指望合肥有军队来救援;没想到孙权在合肥路口,看到江中的火光,知道是我军得胜,便让陆逊点火为号,太史慈看到后,与陆逊合兵一处,冲杀过来。曹操只能逃向彝陵。

路上遇到张郃,曹操让他断后。曹操纵马加鞭,走到五更天,回头看火光越来越远,曹操的心才稍微安定,问:‘这是什么地方?’左右说:‘这是乌林之西,宜都之北。’曹操看到树木丛杂,山川险峻,于是在马上仰面大笑不止。众将问:‘丞相为何大笑?’曹操说:‘我不笑别人,只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如果是我用兵的时候,我会在这里预先埋伏一支军队,那该怎么办?’话还没说完,两边鼓声震响,火光冲天而起,惊得曹操几乎从马上掉下来。突然斜刺里一彪军冲出,大声喊道:‘我赵子龙奉军师将令,在此等候多时了!’曹操让徐晃、张郃两人对付赵云,自己冒着烟和火逃走。赵云没有追赶,只顾抢夺旗帜。曹操得以逃脱。

天色微明,乌云笼罩大地,东南风不停。突然大雨倾盆,湿透了衣甲。曹操和士兵们冒雨行军,军队都显得饥饿。曹操命令士兵到村落中抢劫粮食,寻找火种。正要做饭时,后面一军赶到。曹操非常慌张。原来却是李典、许褚保护着众谋士赶到,曹操非常高兴,命令军队继续前进,问:‘前面是什么地方?’有人报告说:‘一边是南彝陵大路,一边是北彝陵山路。’曹操问:‘哪里到南郡江陵最近?’士兵禀报说:‘从北彝陵过葫芦口去最方便。’曹操命令走北彝陵。

走到葫芦口,军队都饿得走不动,马匹也疲乏,很多人在路上倒下。曹操命令前面暂时休息。有些士兵带着锣锅,有些从村里抢到粮食,就在山边找干燥的地方埋锅做饭,割马肉烧着吃。大家都脱去湿衣服,在风中晾晒;马匹都卸下马鞍,在野外吃草。曹操坐在稀疏的树林下,仰面大笑。众官问:‘刚才丞相笑周瑜、诸葛亮,引出赵子龙来,又损失了许多人马。现在为何又笑?’曹操说:‘我笑诸葛亮、周瑜毕竟智谋不足。如果是我用兵的时候,就在这个地方埋伏一支军队,以逸待劳;我们即使能逃脱性命,也难免会受伤。他们看不到这一点,所以我才笑。’正说着,前军和后军一起发出喊声,曹操大惊,丢掉铠甲上马。很多士兵来不及收马。突然看到四面八方都是火烟,山口处摆开一队军队,为首的是燕人张飞,横矛立马,大声喊道:‘操贼往哪里跑!’众将看到张飞,都感到害怕。许褚骑着一匹无鞍的马来战张飞。张辽、徐晃两位将军,骑马也来夹攻。两边的军队混战在一起。曹操先拨马逃跑,众将各自脱身。张飞从后面追赶。曹操一路逃跑,追兵越来越远,回头一看,众将大多受伤。

正在行军的时候,军士报告说:‘前面有两条路,请问丞相要从哪条路走?’曹操问:‘哪条路近一些?’军士回答:‘大路稍微平坦,但是远五十多里。小路通往华容道,虽然近五十多里;只是道路狭窄,坑坑洼洼,很难走。’曹操派人上山观望,回报说:‘小路山边有几处冒烟;大路上没有动静。’曹操命令前军走华容道的小路。众将说:‘烟起的地方,一定有敌军,为什么反而要走这条路呢?’曹操说:‘难道没有听说过兵书上有这样的话: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诸葛亮多谋,所以让人在山里烧烟,使我们不敢走这条路,他却在大路上埋伏等着。我已经料定了,偏不让他得逞!’众将都说:‘丞相的妙计,无人能及。’于是带领军队走华容道。这时大家都饿得倒下,马匹也都疲乏不堪。头上冒烟的人只能拄着拐杖走,中箭或受伤的人只能勉强行走。衣服湿透,个个不完整;军器旗帜,乱七八糟:大部分都是在彝陵道上被赶得慌,只能骑着光秃秃的马,鞍具衣服都扔掉了。正逢隆冬严寒的时候,这种苦楚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曹操看到前军停马不前进,问是什么原因。回报说:‘前面是山间小路,因为早晨下雨,坑洼里积水不流动,泥泞难行,马蹄陷进去,无法前进。’曹操大怒,怒斥说:‘军队遇到山就开路,遇到水就搭桥,难道有泥泞得无法行走的地方吗!’传下命令,让老弱病残的士兵在后慢慢行走,强壮的士兵担土捆绑柴草,搬运草芦,填塞道路。务必立即行动,违令者斩。众军只能下马,在路旁砍伐竹木,填塞山路。曹操担心后军追来,命令张辽、许褚、徐晃带领一百骑兵手持刀剑,迟缓的人就斩首。这时军队已经饿乏,大家都倒在地上,曹操喝令让人和马践踏着前进,死者不计其数。哭喊声在路上不绝于耳。曹操愤怒地说:‘生死有命,哭什么!再哭就立即斩首!’三停人马:一停落后,一停填了沟壑,一停跟随曹操。过了险峻,路稍微平坦。曹操回头看看,只有三百多骑兵跟在后面,没有一个人穿得整齐。

曹操催促加快行军。众将说:‘马匹都疲乏了,只好稍微休息一下。’曹操说:‘赶到荆州休息也不迟。’又行进了几里路,曹操在马上扬鞭大笑。众将问:‘丞相为什么又笑了?’曹操说:‘人们都说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我看他们到底是无能之辈。如果在这里埋伏一支小部队,我们都会束手就擒。’话还没说完,一声炮响,两边五百名校刀手摆开,为首的大将是关羽,手持青龙刀,骑赤兔马,截住去路。曹操的军队见了,惊恐万分,面面相觑。曹操说:‘既然到了这里,只能决一死战!’众将说:‘人虽然不怕,但是马力已经耗尽,怎么还能再战?’程昱说:‘我素知关羽傲慢而不忍心伤害下属,欺软怕硬;恩怨分明,信义显著。丞相以前对关羽有恩,现在只有亲自去告诉他,才能摆脱这个困境。’曹操听从了他的建议,立即骑马向前,欠身对关羽说:‘将军近来可好!’关羽也欠身回答:‘关某遵从军师的命令,等候丞相多时。’曹操说:‘曹操兵败形势危急,到了这里无路可走,希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关羽说:‘昔日关某虽然承蒙丞相厚恩,但是已经斩杀了颜良,诛杀了文丑,解了白马之围,以报答丞相了。今天的事情,怎么敢因为私情而废弃公事?’曹操说:‘五关斩将的时候,还记得吗?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难道不知道庾公之斯追杀子濯孺子的事情吗?’关羽是个重情重义的人,想起当日曹操对他的许多恩义,以及后来五关斩将的事情,如何不动心?又看到曹军惶恐不安,都想要流泪,更加心中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对众军说:‘四散摆开。’这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曹操看到关羽回马,就和众将一起冲了过去。关羽回身时,曹操已经和众将过去了。关羽大喊一声,众军都下马,跪拜在地上。关羽更加不忍。正在犹豫间,张辽骑马赶到。关羽看到张辽,又动了旧情,长叹一声,把他们都放走了。后来有人作诗说:‘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

曹操已经脱离了华容的困境。行至谷口,回头看看跟在后面的军队,只剩下二十七骑。等到天黑,已经接近南郡,火把通明,一队人马拦在路上。曹操大惊说:‘我的命休矣!’只见一群哨马冲到,才认出是曹仁的军队。曹操才安心。曹仁接着说:‘虽然知道兵败,不敢远离,只得在附近迎接。’曹操说:‘差点和你不相见了!’于是带领众人进入南郡休息。随后张辽也到了,说起关羽的恩德。曹操点将校,受伤的人很多,曹操都让他们休息。曹仁设宴款待曹操,以解他的烦闷。众谋士都在座。曹操突然仰天大哭。众谋士说:‘丞相在虎穴中逃难的时候,全无惧色;现在到了城中,人已经得到食物,马已经得到饲料,正需要整顿军队复仇,为什么反而痛哭流涕?’曹操说:‘我是在哭郭奉孝!如果奉孝在,决不会让我有如此大的失误!’于是捶胸大哭说:‘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众谋士都默然自愧。次日,曹操召唤曹仁说:‘我现在暂时回到许昌,收拾军队,一定要回来报仇。你可以保护好南郡。我有一个计策,秘密留在这里,非紧急情况不要打开,紧急情况再打开。按照计策行事,让东吴不敢正视南郡。’曹仁问:‘合淝、襄阳,谁可以守护?’曹操说:‘荆州托付给你管理;襄阳我已经安排夏侯惇守卫;合淝是最重要的地方,我让张辽担任主将,乐进、李典担任副将,守护此地。一旦有紧急情况,立即飞报。’曹操安排完毕,于是上马带领众人奔回许昌。荆州原降的文武官员,都重新带回许昌任用。曹仁自己派遣曹洪据守彝陵、南郡,以防备周瑜。

却说关云长放了曹操,引军自回。此时诸路军马,皆得马匹、器械、钱粮,已回夏口;独云长不获一人一骑,空身回见玄德。

孔明正与玄德作贺,忽报云长至。孔明忙离坐席,执杯相迎曰:‘且喜将军立此盖世之功,与普天下除大害。合宜远接庆贺!’

云长默然。孔明曰:‘将军莫非因吾等不曾远接,故尔不乐?’回顾左右曰:‘汝等缘何不先报?’

云长曰:‘关某特来请死。’孔明曰:‘莫非曹操不曾投华容道上来?’云长曰:‘是从那里来。关某无能,因此被他走脱。’

孔明曰:‘拿得甚将士来?’云长曰:‘皆不曾拿。’孔明曰:‘此是云长想曹操昔日之恩,故意放了。但既有军令状在此,不得不按军法。’

遂叱武士推出斩之。正是: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

未知云长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五十回-注解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以智谋著称。

华容关:位于今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是古代重要的关隘,历史上多次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云长:指关羽,字云长,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以忠义著称。

曹操: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

黄盖:三国时期吴国将领,以勇猛著称,曾用苦肉计诈降曹操。

赤壁:位于今湖北省赤壁市,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役地点,吴蜀联军在此大败曹操。

周瑜:三国时期东吴名将,以智谋和英勇著称。

程普: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字德谋,以勇猛著称。

徐盛: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字公达,以勇猛著称。

丁奉: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字公仪,以勇猛著称。

乌林: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中曹操军队撤退的地点。

凌统: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字公绩,以勇猛著称。

徐晃:曹操麾下著名将领。

袁绍: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字本初,曾与曹操争夺北方。

马延:袁绍部下将领,字不详。

张凯:袁绍部下将领,字不详。

孙权: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以英勇和智谋著称。

陆逊: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字伯言,以智谋著称。

太史慈: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字子义,以勇猛著称。

彝陵:位于今湖北省宜昌市,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场。

张郃:三国时期魏国将领,字元让,以勇猛著称。

李典:三国时期魏国将领,字曼成,以勇猛著称。

许褚:曹操麾下著名将领。

张翼德:指张飞,字翼德,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以勇猛著称。

军士:指军队中的士兵,负责执行命令和战斗。

丞相:古代对高级官员的尊称,此处指曹操。

操:指曹操,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华容道: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监利县,关羽在此地放走了曹操。

兵书:指古代军事书籍,如《孙子兵法》、《吴子兵法》等。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出自《孙子兵法》,意指用假象迷惑敌人,使之产生错觉。

烽烟:指烽火,古代边防用以报警的烟火信号。

军马:指军队和马匹。

中箭着枪:指被箭射中或被枪击中。

彝陵道上:指从彝陵到其他地方的道路。

秃马:指马匹因长途跋涉而疲惫不堪,毛皮脱落。

鞍辔:指马具,包括马鞍和马辔。

隆冬严寒:指冬天最寒冷的时候。

号令:指命令,指令。

张辽:曹操麾下著名将领。

束柴:捆绑柴草。

填塞道路:用柴草等物质填充道路,以使道路通行。

号哭之声:指哭泣的声音。

三停人马:指军队的三分之一。

袍铠:指军服和铠甲。

南郡:古代郡名,位于今湖北省荆州市。

关云长:关羽,字云长,东汉末年著名将领,刘备的结义兄弟,后成为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以忠义著称。

青龙刀:关羽使用的兵器,象征其勇猛。

赤兔马:关羽骑乘的马,象征其威武。

束手受缚:指被敌人制服,无法反抗。

五关斩将:关羽为投奔刘备,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象征其忠义。

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出自《左传》,讲述的是忠诚与信义的故事。

曹瞒:曹操的小名。

郭奉孝:指郭嘉,曹操麾下著名谋士。

合淝:即合肥,位于今安徽省合肥市。

夏侯惇:曹操麾下著名将领。

许昌:曹操的都城,位于今河南省许昌市。

马匹:古代战争中常用的交通工具和战斗工具,这里指战马。

器械:指军事装备,如兵器、战车等。

钱粮:钱币和粮食,是军队后勤保障的重要物资。

夏口: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是长江的入江口。

玄德:刘备的字,他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以仁德著称。

孔明:诸葛亮,字孔明,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被誉为智慧的化身。

军令状:古代军事命令的一种形式,通常由将领签署,承诺完成任务或承担相应责任。

武士:古代军队中的士兵,通常负责执行特殊任务,如刑罚等。

盖世之功:超越时代的伟大功绩。

大害:指对国家、民族或个人造成严重伤害的敌人或事物。

合宜:应当,合适。

缘何:为什么。

想:考虑到,考虑到某种情感或情况。

投:走,前往。

走脱:逃脱。

将士:军队中的士兵。

想曹操昔日之恩:考虑到曹操曾经对关羽的恩情。

按军法:依照军规军法处理。

拼将一死酬知己:愿意以一死来报答知己的恩情。

千秋仰义名:流传千秋,人们敬仰他的忠义之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五十回-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三国演义》,描绘了关羽放走曹操后,面对刘备和孔明的态度以及孔明对其行为的处理,体现了三国时期英雄人物的忠义与矛盾冲突。

首句‘却说关云长放了曹操,引军自回’简洁地交代了事件的背景,‘放了曹操’这一行为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和矛盾性,关羽作为刘备的结义兄弟,却在关键时刻放走了曹操,这一行为在道德和法律上都是难以理解的。

‘此时诸路军马,皆得马匹、器械、钱粮,已回夏口;独云长不获一人一骑,空身回见玄德’通过对比,突出了关羽的孤立无援,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孔明正与玄德作贺,忽报云长至’表明了刘备和孔明对关羽放走曹操的行为感到意外和不满,孔明的‘执杯相迎’看似热情,实则暗含责备。

‘且喜将军立此盖世之功,与普天下除大害。合宜远接庆贺!’孔明的话语中既有对关羽功绩的肯定,也有对其行为的责备,这种复杂的情感表达,体现了孔明作为智者的圆滑和矛盾。

‘云长默然’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关羽内心的矛盾和无奈,他既想表达自己的忠诚,又无法面对自己的失误。

‘将军莫非因吾等不曾远接,故尔不乐?’孔明试图缓和气氛,但关羽的回答‘关某特来请死’表明了他的坚决和决绝。

‘莫非曹操不曾投华容道上来?’孔明试图为关羽开脱,但关羽的回答‘是从那里来。关某无能,因此被他走脱’再次强调了他的责任。

‘此是云长想曹操昔日之恩,故意放了。但既有军令状在此,不得不按军法。’孔明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关羽的失望,同时也体现了军法不容违反的原则。

‘遂叱武士推出斩之’这一举动,既是对关羽的惩罚,也是对军法的维护,体现了孔明作为军师的责任和决断。

‘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这一诗句,是对关羽行为的评价,也是对他忠诚和义气的肯定,同时也为这段故事增添了悲剧色彩。

整段古文通过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现了关羽的忠义与矛盾,孔明的智谋与责任,以及三国时期的英雄气概和道德困境。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五十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231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