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罗贯中(约1330年-1400年),元代文学家,历史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小说创作。
年代:成书于元代(约14世纪)。
内容简要:《三国演义》是基于三国历史背景创作的历史小说,讲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兴起、争霸和衰败的故事。书中通过众多历史人物的塑造,展现了权谋、军事、政治、忠诚与背叛的复杂关系。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人物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英雄形象。小说不仅涉及大量的战斗场面,也展示了许多智谋、策略和领导力,探讨了英雄与权谋、忠诚与背叛、仁义与权力等主题,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深远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与文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原文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却说孔明闻鲁肃到,与玄德出城迎接,接到公廨,相见毕。
肃曰:‘主公闻令侄弃世,特具薄礼,遣某前来致祭。周都督再三致意刘皇叔、诸葛先生。’
玄德、孔明起身称谢,收了礼物,置酒相待。
肃曰:‘前者皇叔有言:‘公子不在,即还荆州。’今公子已去世,必然见还。不识几时可以交割?’
玄德曰:‘公且饮酒,有一个商议。’
肃强饮数杯,又开言相问。
玄德未及回答,孔明变色曰:‘子敬好不通理,直须待人开口!自我高皇帝斩蛇起义,开基立业,传至于今;不幸奸雄并起,各据一方;少不得天道好还,复归正统。我主人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玄孙,今皇上之叔,岂不可分茅裂土?况刘景升乃我主之兄也,弟承兄业,有何不顺?汝主乃钱塘小吏之子,素无功德于朝廷;今倚势力,占据六郡八十一州,尚自贪心不足,而欲并吞汉土。刘氏天下,我主姓刘倒无分,汝主姓孙反要强争?且赤壁之战,我主多负勤劳,众将并皆用命,岂独是汝东吴之力?若非我借东南风,周郎安能展半筹之功?江南一破,休说二乔置于铜雀宫,虽公等家小,亦不能保。适来我主人不即答应者,以子敬乃高明之士,不待细说。何公不察之甚也!’
一席话,说得鲁子敬缄口无言;半晌乃曰:‘孔明之言,怕不有理;争奈鲁肃身上甚是不便。’
孔明曰:‘有何不便处?’
肃曰:‘昔日皇叔当阳受难时,是肃引孔明渡江,见我主公;后来周公瑾要兴兵取荆州,又是肃挡住;至说待公子去世还荆州,又是肃担承:今却不应前言,教鲁肃如何回覆?我主与周公瑾必然见罪。肃死不恨,只恐惹恼东吴,兴动干戈,皇叔亦不能安坐荆州,空为天下耻笑耳。’
孔明曰:‘曹操统百万之众,动以天子为名,吾亦不以为意,岂惧周郎一小儿乎!若恐先生面上不好看,我劝主人立纸文书,暂借荆州为本;待我主别图得城池之时,便交付还东吴。此论如何?’
肃曰:‘孔明待夺得何处,还我荆州?’
孔明曰:‘中原急未可图;西川刘璋闇弱,我主将图之。若图得西川,那时便还。’
肃无奈,只得听从。
玄德亲笔写成文书一纸,押了字。
保人诸葛孔明也押了字。
孔明曰:‘亮是皇叔这里人,难道自家作保?烦子敬先生也押个字,回见吴侯也好看。’
肃曰:‘某知皇叔乃仁义之人,必不相负。’
遂押了字,收了文书。
宴罢辞回。
玄德与孔明,送到船边。
孔明嘱曰:‘子敬回见吴侯,善言伸意,休生妄想。若不准我文书,我翻了面皮,连八十一州都夺了。今只要两家和气,休教曹贼笑话。’
肃作别下船而回,先到柴桑郡见周瑜。
瑜问曰:‘子敬讨荆州如何?’
肃曰:‘有文书在此。’
呈与周瑜,瑜顿足曰:‘子敬中诸葛之谋也!名为借地,实是混赖。他说取了西川便还,知他几时取西川?假如十年不得西川,十年不还?这等文书,如何中用,你却与他做保!他若不还时,必须连累足下,主公见罪奈何?’
肃闻言,呆了半晌,曰:‘恐玄德不负我。’
瑜曰:‘子敬乃诚实人也。刘备枭雄之辈,诸葛亮奸猾之徒,恐不似先生心地。’
肃曰:‘若此,如之奈何?’
瑜曰:‘子敬是我恩人,想昔日指囷相赠之情,如何不救你?你且宽心住数日,待江北探细的回,别有区处。’
鲁肃跼蹐不安。
过了数日,细作回报:‘荆州城中扬起布幡做好事,城外别建新坟,军士各挂孝。’
瑜惊问曰:‘没了甚人?’
细作曰:‘刘玄德没了甘夫人,即日安排殡葬。’
瑜谓鲁肃曰:‘吾计成矣:使刘备束手就缚,荆州反掌可得!’
肃曰:‘计将安出?’
瑜曰:‘刘备丧妻,必将续娶。主公有一妹,极其刚勇,侍婢数百,居常带刀,房中军器摆列遍满,虽男子不及。我今上书主公,教人去荆州为媒,说刘备来入赘。赚到南徐,妻子不能勾得,幽囚在狱中,却使人去讨荆州换刘备。等他交割了荆州城池,我别有主意。于子敬身上,须无事也。’
鲁肃拜谢。
周瑜写了书呈,选快船送鲁肃投南徐见孙权,先说借荆州一事,呈上文书。
权曰:‘你却如此糊涂!这样文书,要他何用!’
肃曰:‘周都督有书呈在此,说用此计,可得荆州。’
权看毕,点头暗喜,寻思谁人可去。
猛然省曰:‘非吕范不可。’
遂召吕范至,谓曰:‘近闻刘玄德丧妇。吾有一妹,欲招赘玄德为婿,永结姻亲,同心破曹,以扶汉室。非子衡不可为媒,望即往荆州一言。’
范领命,即日收拾船只,带数个从人,望荆州来。
却说玄德自没了甘夫人,昼夜烦恼。
一日,正与孔明闲叙,人报东吴差吕范到来。
孔明笑曰:‘此乃周瑜之计,必为荆州之故。亮只在屏风后潜听。但有甚说话,主公都应承了。留来人在馆驿中安歇,别作商议。’
玄德教请吕范入。
礼毕坐定,茶罢,玄德问曰:‘子衡来,必有所谕?’
范曰:‘范近闻皇叔失偶,有一门好亲,故不避嫌,特来作媒。未知尊意若何?’
玄德曰:‘中年丧妻,大不幸也。骨肉未寒,安忍便议亲?’
范曰:‘人若无妻,如屋无梁,岂可中道而废人伦?吾主吴侯有一妹,美而贤,堪奉箕帚。若两家共结秦、晋之好,则曹贼不敢正视东南也。此事家国两便,请皇叔勿疑。但我国太吴夫人甚爱幼女,不肯远嫁,必求皇叔到东吴就婚。’
玄德曰:‘此事吴侯知否?’
范曰:‘不先禀吴侯,如何敢造次来说!’
玄德曰:‘吾年已半百,鬓发斑白;吴侯之妹,正当妙龄:恐非配偶。’
范曰:‘吴侯之妹,身虽女子,志胜男儿。常言:‘若非天下英雄,吾不事之。’今皇叔名闻四海,正所谓淑女配君子,岂以年齿上下相嫌乎!’
玄德曰:‘公且少留,来日回报。’
是日设宴相待,留于馆舍。
至晚,与孔明商议。
孔明曰:‘来意亮已知道了。适间卜《易》,得一大吉大利之兆。主公便可应允。先教孙乾和吕范回见吴侯,面许已定,择日便去就亲。’
玄德曰:‘周瑜定计欲害刘备,岂可以身轻入危险之地?’
孔明大笑曰:‘周瑜虽能用计,岂能出诸葛亮之料乎!略用小谋,使周瑜半筹不展;吴侯之妹,又属主公;荆州万无一失。’
玄德怀疑未决。
孔明竟教孙乾往江南说合亲事。
孙乾领了言语,与吕范同到江南,来见孙权。
权曰:‘吾愿将小妹招赘玄德,并无异心。’
孙乾拜谢,回荆州见玄德,言:‘吴侯专候主公去结亲。’
玄德怀疑不敢往。
孔明曰:‘吾已定下三条计策,非子龙不可行也。’
遂唤赵云近前,附耳言曰:‘汝保主公入吴,当领此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
即将三个锦囊,与云贴肉收藏,孔明先使人往东吴纳了聘,一切完备。
时建安十四年冬十月。
玄德与赵云、孙乾取快船十只,随行五百余人,离了荆州,前往南徐进发。
荆州之事,皆听孔明裁处。
玄德心中怏怏不安。
到南徐州,船已傍岸,云曰:‘军师分付三条妙计,依次而行。今已到此,当先开第一个锦囊来看。’
于是开囊看了计策。
便唤五百随行军士,一一分付如此如此,众军领命而去,又教玄德先往见乔国老,那乔国老乃二乔之父,居于南徐。
玄德牵羊担酒,先往拜见,说吕范为媒、娶夫人之事。
随行五百军士,俱披红挂彩,入南徐买办物件,传说玄德入赘东吴,城中人尽知其事。
孙权知玄德已到,教吕范相待,且就馆舍安歇。
却说乔国老既见玄德,便入见吴国太贺喜。
国太曰:‘有何喜事?’
乔国老曰:‘令爱已许刘玄德为夫人,今玄德已到,何故相瞒?’
国太惊曰:‘老身不知此事!’
便使人请吴侯问虚实,一面先使人于城中探听。
人皆回报:‘果有此事。女婿已在馆驿安歇,五百随行军士都在城中买猪羊果品,准备成亲。做媒的女家是吕范,男家是孙乾,俱在馆驿中相待。’
国太吃了一惊。
少顷,孙权入后堂见母亲。
国太捶胸大哭。
权曰:‘母亲何故烦恼?’
国太曰:‘你直如此将我看承得如无物!我姐姐临危之时,分付你甚么话来!’
孙权失惊曰:‘母亲有话明说,何苦如此?’
国太曰:‘男大须婚,女大须嫁,古今常理。我为你母亲,事当禀命于我。你招刘玄德为婿,如何瞒我?女儿须是我的!’
权吃了一惊,问曰:‘那里得这话来?’
国太曰:‘若要不知,除非莫为。满城百姓,那一个不知?你倒瞒我!’
乔国老曰:‘老夫已知多日了,今特来贺喜。’
权曰:‘非也。此是周瑜之计,因要取荆州,故将此为名,赚刘备来拘囚在此,要他把荆州来换;若其不从,先斩刘备。此是计策,非实意也。’
国太大怒,骂周瑜曰:‘汝做六郡八十一州大都督,直恁无条计策去取荆州,却将我女儿为名,使美人计!杀了刘备,我女便是望门寡,明日再怎的说亲?须误了我女儿一世!你们好做作!’
乔国老曰:‘若用此计,便得荆州,也被天下人耻笑。此事如何行得!’
说得孙权默然无语。
国太不住口的骂周瑜。
乔国老劝曰:‘事已如此,刘皇叔乃汉室宗亲,不如真个招他为婿,免得出丑。’
权曰:‘年纪恐不相当。’
国老曰:‘刘皇叔乃当世豪杰,若招得这个女婿,也不辱了令妹。’
国太曰:‘我不曾认得刘皇叔。明日约在甘露寺相见:如不中我意,任从你们行事;若中我的意,我自把女儿嫁他!’
孙权乃大孝之人,见母亲如此言语,随即应承,出外唤吕范,分付来日甘露寺方丈设宴,国太要见刘备。
吕范曰:‘何不令贾华部领三百刀斧手,伏于两廊;若国太不喜时,一声号举,两边齐出,将他拿下。’
权遂唤贾华,分付预先准备,只看国太举动。
却说乔国老辞吴国太归,使人去报玄德,言:‘来日吴侯、国太亲自要见,好生在意!’
玄德与孙乾、赵云商议。
云曰:‘来日此会,多凶少吉,云自引五百军保护。’
次日,吴国太、乔国老先在甘露寺方丈里坐定。
孙权引一班谋士,随后都到,却教吕范来馆驿中请玄德。
玄德内披细铠,外穿锦袍,从人背剑紧随,上马投甘露寺来。
赵云全装惯带,引五百军随行。
来到寺前下马,先见孙权。
权观玄德仪表非凡,心中有畏惧之意。
二人叙礼毕,遂入方丈见国太。
国太见了玄德,大喜,谓乔国老曰:‘真吾婿也!’
国老曰:‘玄德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更兼仁德布于天下:国太得此佳婿,真可庆也!’
玄德拜谢,共宴于方丈之中。
少刻,子龙带剑而入,立于玄德之侧。
国太问曰:‘此是何人?’
玄德答曰:‘常山赵子龙也。’
国太曰:‘莫非当阳长坂抱阿斗者乎?’
玄德曰:‘然。’
国太曰:‘真将军也!’遂赐以酒。
赵云谓玄德曰:‘却才某于廊下巡视,见房内有刀斧手埋伏,必无好意。可告知国太。’
玄德乃跪于国太席前,泣而告曰:‘若杀刘备,就此请诛。’
国太曰:‘何出此言?’
玄德曰:‘廊下暗伏刀斧手,非杀备而何?’
国太大怒,责骂孙权:‘今日玄德既为我婿,即我之儿女也。何故伏刀斧手于廊下!’
权推不知,唤吕范问之;范推贾华;国太唤贾华责骂,华默然无言。
国太喝令斩之。
玄德告曰:‘若斩大将,于亲不利,备难久居膝下矣。’
乔国老也相劝。
国太方叱退贾华。
刀斧手皆抱头鼠窜而去。
玄德更衣出殿前,见庭下有一石块。
玄德拔从者所佩之剑,仰天祝曰:‘若刘备能勾回荆州,成王霸之业,一剑挥石为两段。如死于此地,剑剁石不开。’
言讫,手起剑落,火光迸溅,砍石为两段。
孙权在后面看见,问曰:‘玄德公如何恨此石?’
玄德曰:‘备年近五旬,不能为国家剿除贼党,心常自恨。今蒙国太招为女婿,此平生之际遇也。恰才问天买卦,如破曹兴汉,砍断此石。今果然如此。’
权暗思:‘刘备莫非用此言瞒我?’亦掣剑谓玄德曰:‘吾亦问天买卦。若破得曹贼,亦断此石。’却暗暗祝告曰:‘若再取得荆州,兴旺东吴,砍石为两半!’手起剑落,巨石亦开。
至今有十字纹‘恨石’尚存。
后人观此胜迹,作诗赞曰:‘宝剑落时山石断,金环响处火光生,两朝旺气皆天数。从此乾坤鼎足成。’
二人弃剑,相携入席。
又饮数巡,孙乾目视玄德,玄德辞曰:‘备不胜酒力,告退。’
孙权送出寺前,二人并立,观江山之景。
玄德曰:‘此乃天下第一江山也!’
至今甘露寺牌上云:‘天下第一江山’。
后人有诗赞曰:‘江山雨霁拥青螺,境界无忧乐最多。昔日英雄凝目处,岩崖依旧抵风波。’
二人共览之次,江风浩荡,洪波滚雪,白浪掀天。
忽见波上一叶小舟,行于江面上,如行平地。
玄德叹曰:‘‘南人驾船,北人乘马’,信有之也。’
孙权闻言自思曰:‘刘备此言,戏我不惯乘马耳。’乃令左右牵过马来,飞身上马,驰骤下山,复加鞭上岭,笑谓玄德曰:‘南人不能乘马乎?’
玄德闻言,撩衣一跃,跃上马背,飞走下山,复驰骋而上。
二人立马于山坡之上,扬鞭大笑。
至今此处名为‘驻马坡’。
后人有诗曰:‘驰骤龙驹气概多,二人并辔望山河。东吴西蜀成王霸,千古犹存驻马坡。’
当日二人并辔而回。
南徐之民,无不称贺。
玄德自回馆驿,与孙乾商议。
乾曰:‘主公只是哀求乔国老,早早毕姻,免生别事。’
次日,玄德复至乔国老宅前下马。
国老接入,礼毕,茶罢,玄德告曰:‘江左之人,多有要害刘备者,恐不能久居。’
国老曰:‘玄德宽心。吾为公告国太,令作护持。’
玄德拜谢自回。
乔国老入见国太,言玄德恐人谋害,急急要回。
国太大怒曰:‘我的女婿,谁敢害他!’即时便教搬入书院暂住,择日毕姻。
玄德自入告国太曰:‘只恐赵云在外不便,军士无人约束。’
国太教尽搬入府中安歇,休留在馆驿中,免得生事。
玄德暗喜。
数日之内,大排筵会,孙夫人与玄德结亲。
至晚客散,两行红炬,接引玄德入房。
灯光之下,但见枪刀簇满;侍婢皆佩剑悬刀,立于两傍。
諕得玄德魂不附体。
正是:惊看侍女横刀立,疑是东吴设伏兵。
毕竟是何缘故,且看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译文
孔明听说鲁肃来了,就和刘备出城迎接,来到官府,两人见面。鲁肃说:‘主公得知令侄去世,特地准备了薄礼,派我来这里祭奠。周都督多次让我转达对刘皇叔和诸葛先生的问候。’刘备和孔明站起来表示感谢,收下了礼物,设宴款待。鲁肃说:‘之前皇叔曾说:“公子不在,就归还荆州。”现在公子已经去世,肯定要归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交接?”刘备说:“你先喝酒,我有个商量。”鲁肃强行喝了几杯,又开口询问。刘备还没来得及回答,孔明脸色一变说:“子敬你真是不讲道理,怎么不等我开口!从我高皇帝斩蛇起义,开创基业,传到今天;不幸奸雄并起,各自占据一方;少不得天道好还,回归正统。我主人是中山靖王的后代,孝景皇帝的玄孙,现在是皇上的叔叔,难道不应该分封土地?何况刘景升是我主人的哥哥,继承哥哥的事业,有什么不顺利的?你主人是钱塘小吏的儿子,向来对朝廷没有功绩;现在凭借势力,占据六郡八十一州,还贪心不足,想要吞并汉土。刘氏的天下,我主人姓刘,倒是没有份,你主姓孙却要强行争夺?而且赤壁之战,我主人付出了很多努力,众将也都尽力,岂止是东吴的力量?若不是我借东南风,周瑜怎能展现半点功劳?江南一旦被攻破,别说二乔会被送到铜雀宫,连公等家小,也无法保证。刚才我主人不立即答应,是因为子敬是明智之士,不需要细说。你为何如此不明事理!”一番话说得鲁子敬无言以对;过了半晌才说:“孔明的话,似乎有道理;但是鲁肃身上确实有不便之处。”孔明问:“有什么不便?”鲁肃说:“之前皇叔在当阳遭遇困难时,是肃引孔明渡江,见到主公;后来周公瑾要兴兵夺取荆州,又是肃挡住;说到待公子去世归还荆州,又是肃承担:现在却违背前言,让鲁肃怎么交代?我主和周公瑾必然责怪。我死不恨,只怕惹恼东吴,发动战争,皇叔也不能安心坐在荆州,白白被天下人耻笑。”孔明说:“曹操统率百万大军,动辄以天子之名,我都不放在心上,难道会怕周郎这个小辈吗!如果担心先生的面子,我劝主人立下文书,暂时借用荆州作为抵押;等我主得到其他城池的时候,就归还给东吴。这个主意怎么样?”鲁肃问:“孔明要夺取哪里,才归还荆州?”孔明说:“中原现在不能急于夺取;西川的刘璋昏庸软弱,我主将要夺取。如果夺取了西川,那时就归还。”鲁肃无奈,只得听从。刘备亲自写下文书一份,签字画押。保人诸葛孔明也签字画押。孔明说:“我是皇叔这里的人,难道自己给自己作保?麻烦子敬先生也签个字,回去见吴侯也好交代。”鲁肃说:“我知道皇叔是仁义之人,必定不会辜负我。”于是签字画押,收下了文书。宴会结束后告辞回府。刘备和孔明一直送到船边。孔明叮嘱说:“子敬回去见吴侯,好言相劝,不要胡思乱想。如果不答应我的文书,我翻脸不认人,连八十一州都要夺回来。现在只要两家和睦,不要让曹操嘲笑。”
鲁肃告别下船回府,先到柴桑郡见周瑜。周瑜问:‘子敬讨荆州怎么样?’鲁肃说:‘有文书在这里。’呈给周瑜,周瑜跺脚说:‘子敬中了诸葛亮的计谋!名义上是借地,实际上是混赖。他说夺取了西川就归还,谁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夺取西川?如果十年内不能夺取西川,就十年不归还?这样的文书,怎么能用,你却为他作保!他如果不归还,必然会连累到你,主公会怪罪你怎么办?’鲁肃听后,愣了半晌,说:‘恐怕玄德不会辜负我。’周瑜说:‘子敬是个诚实的人。刘备是枭雄之辈,诸葛亮是狡猾之徒,恐怕不像先生心地。’鲁肃说:‘如果是这样,怎么办呢?’周瑜说:‘子敬是我恩人,想起以前指囷相赠的情谊,如何不救你?你先安心住几天,等江北的探子回来,再作打算。’鲁肃坐立不安。
过了几天,探子回报说:‘荆州城中挂起布幡做好事,城外另建新坟,军士们各自穿孝服。’周瑜惊讶地问:‘没了什么人?’探子说:‘刘玄德失去了甘夫人,即日安排殡葬。’周瑜对鲁肃说:‘我的计策成功了:让刘备束手就擒,荆州就能轻易得到!’鲁肃问:‘计策怎么实施?’周瑜说:‘刘备丧妻,必将续娶。主公有一妹,非常刚勇,侍女数百,平时带刀,房间里军器摆满,连男子都比不上。我现在上书主公,派人去荆州做媒,说刘备来入赘。如果被他骗到南徐,妻子得不到,就关押在狱中,再派人去讨荆州换刘备。等他交割了荆州城池,我另有打算。至于子敬,不会有事的。’鲁肃拜谢。
周瑜写了书信呈上,选了快船送鲁肃去南徐见孙权,先说了借荆州的事,呈上文书。孙权说:‘你这么糊涂!这样的文书有什么用!’鲁肃说:‘周都督有书信在这里,说用这个计策,可以得到荆州。’孙权看后,点头暗喜,想着谁可以去。突然想起:‘非吕范不可。’于是召吕范来,对他说:‘最近听说刘玄德丧妻。我有一妹,想招赘玄德为婿,永结姻亲,同心破曹,扶持汉室。非子衡不可为媒,希望你立即去荆州。’吕范领命,立即收拾船只,带着几个随从,前往荆州。
说刘备自从失去了甘夫人,日夜烦恼。一天,正在和孔明闲聊,有人报告东吴派吕范来了。孔明笑着说:‘这是周瑜的计策,一定是为荆州的事。我躲在屏风后偷听。有什么话,主公都应承了。留下的人先在馆驿中休息,再作商议。’
玄德请吕范进来。礼节完毕后坐下,茶喝完后,玄德问道:“子衡你来了,一定有什么事情要告诉我?”范说:“我最近听说皇叔失去了妻子,有一门好亲事,所以不避嫌疑,特地来作媒。不知道您的意思如何?”玄德说:“中年丧妻,是很不幸的事情。妻子尸骨未寒,怎么忍心马上就讨论婚事?”范说:“人如果没有妻子,就像房子没有梁柱,怎么能中途废弃人伦呢?我的主公吴侯有一个妹妹,既美丽又贤惠,可以胜任家务。如果两家能结成秦晋之好,那么曹操就不敢正视东南了。这件事对国家和个人都有好处,请皇叔不要怀疑。但是我国家太吴夫人非常疼爱小女儿,不愿意远嫁,一定要请皇叔到东吴去成婚。”玄德说:“这件事吴侯知道吗?”范说:“如果不先禀报吴侯,我怎么敢轻易来说这事儿!”玄德说:“我已经五十岁了,头发都花白了;吴侯的妹妹正当妙龄:恐怕不是合适的配偶。”范说:“吴侯的妹妹,虽然是个女子,但志向胜过男子。常言说:‘如果不是天下英雄,我不会侍奉他。’现在皇叔名闻四海,正是所谓贤淑女子配君子,难道会因为年龄差距而嫌弃吗!”玄德说:“你先稍微留一下,明天我再答复你。”那天设宴款待他,留他在馆舍住宿。
晚上,玄德与孔明商议。孔明说:“我已经知道了他的来意。刚才卜《易经》,得到了一个大吉大利的征兆。主公可以答应这件事。先让孙乾和吕范回去见吴侯,面谈已经定下来,选个日子就去成亲。”玄德说:“周瑜定计想要害刘备,怎么可以轻易进入危险的地方?”孔明大笑说:“周瑜虽然能使用计谋,但怎么能预料到诸葛亮的计策呢!稍微用一点小计谋,让周瑜的计划半筹不展;吴侯的妹妹,又是主公的人;荆州万无一失。”玄德仍然怀疑未决。
孔明最终让孙乾去江南商量亲事。孙乾领命后,与吕范一同到江南,去见孙权。孙权说:“我愿意把小妹嫁给刘备,没有别的意思。”孙乾拜谢,回到荆州见玄德,说:“吴侯专等主公去结亲。”玄德怀疑不敢去。孔明说:“我已经制定了三条计策,非子龙不行。”于是叫赵云过来,附耳低声说:“你保护主公去东吴,要领这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随即把三个锦囊交给赵云,贴身收藏,孔明先派人去东吴下了聘礼,一切准备就绪。
那时是建安十四年冬十月。玄德和赵云、孙乾带着十只快船,随行五百多人,离开荆州,前往南徐进发。荆州的事情,都听诸葛亮的安排。玄德心中很不放心。到了南徐州,船已经靠岸,赵云说:“军师吩咐的三条妙计,依次而行。现在我们已经到了这里,应该先打开第一个锦囊看看。”于是打开锦囊看了里面的计策。就召集五百随行军士,一一吩咐如此如此,众军领命而去,又让玄德先去见乔国老,乔国老就是二乔的父亲,住在南徐。玄德带着羊和酒,先去拜见,说起吕范做媒、娶夫人的事情。随行的五百军士,都穿着红衣服,挂着彩带,进入南徐购买物品,传说玄德要入赘东吴,城里人都知道了这件事。孙权知道玄德已经到了,让吕范接待他,暂且住在馆舍。
再说乔国老见玄德后,便进宫见吴国太贺喜。国太说:“有什么喜事?”乔国老说:“我的女儿已经许配给刘玄德做夫人了,现在玄德已经到了,为什么还要隐瞒?”国太惊讶地说:“我并不知道这件事!”就派人去请吴侯问虚实,一面先派人到城中探听。人都回报说:“确实有这件事。女婿已经在馆驿住下,五百随行军士都在城中买猪羊果品,准备成亲。做媒的女家是吕范,男家是孙乾,都在馆驿中等待。”国太大吃一惊。过了一会儿,孙权进入后堂见母亲。国太捶胸大哭。孙权说:“母亲为什么烦恼?”国太说:“你竟然这样把我当作无物!我姐姐临终时,对你说了什么话?”孙权惊讶地说:“母亲有什么话就明说吧,何必这样?”国太说:“男子大了要结婚,女子大了要出嫁,这是古今的常理。我作为你的母亲,事情应该告诉我。你招刘备为婿,怎么瞒着我?我的女儿必须是我的人!”孙权大吃一惊,问:“哪里来的这话?”国太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全城百姓,哪个不知道?你倒瞒着我!”乔国老说:“我已经知道好几天了,今天特意来贺喜。”孙权说:“不是的。这是周瑜的计策,因为他想要夺取荆州,所以用这个名义,诱骗刘备来拘禁在这里,要他把荆州换回来;如果不答应,就先杀刘备。这是计策,不是真的意思。”国太愤怒地骂周瑜说:“你作为六郡八十一州的大都督,竟然这样没有计策去夺取荆州,却用我的女儿做幌子,使用美人计!杀了刘备,我女儿就是守寡的,明天再怎么说亲事?这一定会耽误我女儿的一生!你们太可笑了!”乔国老说:“如果用这个计策,即使得到了荆州,也会被天下人耻笑。这件事怎么能这么做呢!”说得孙权默然无言。
国太一直不停地骂周瑜。乔国老劝她说:“事情已经这样了,刘皇叔是汉室宗亲,不如真的招他为婿,免得丢脸。”孙权说:“他的年纪恐怕与妹妹不相当。”国老说:“刘皇叔是当代的豪杰,如果招他为女婿,也不辱没了你妹妹。”国太说:“我并不认识刘皇叔。明天在甘露寺见面:如果我不满意,就任由你们处理;如果满意,我就把女儿嫁给他!”孙权是个孝顺的人,看到母亲这样说,立刻答应了,出去叫吕范,吩咐明天在甘露寺方丈设宴,国太要见刘备。吕范说:“为什么不派贾华带领三百名刀斧手,埋伏在两边走廊;如果国太不满意,一声令下,两边一起出来,将他拿下。”孙权于是叫来贾华,吩咐他提前做好准备,只看国太的举动。
乔国老辞别吴国太回去,派人去告诉刘备,说:“明天吴侯和国太要亲自见你,你要小心!”刘备和孙乾、赵云商量。赵云说:“明天的会面,凶多吉少,我亲自带领五百军保护。”第二天,吴国太和乔国老先在甘露寺方丈里坐下。孙权带着一班谋士,随后都到了,让吕范去请刘备。刘备里面穿着细铠甲,外面穿着锦袍,随从背着剑紧随其后,骑马来到甘露寺。赵云全副武装,带领五百军随行。来到寺前下马,先见到孙权。孙权看到刘备的仪表非凡,心中有些畏惧。两人行礼完毕,然后进入方丈见国太。国太看到刘备,非常高兴,对乔国老说:“他就是我的女婿!”国老说:“刘备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再加上仁德遍布天下:国太得到这样的女婿,真是值得庆祝!”刘备拜谢,在方丈中一起宴饮。
过了一会儿,赵云带着剑进来,站在刘备旁边。国太问:“这是谁?”刘备回答:“这是常山的赵子龙。”国太说:“难道就是当阳长坂坡抱着阿斗的那位将军吗?”刘备说:“是的。”国太说:“真是一位将军!”于是赐给他酒。赵云对刘备说:“刚才我在走廊巡视,看到房里有刀斧手埋伏,肯定没有好意。你应该告诉国太。”刘备于是跪在国太的座位前,哭着说:“如果杀刘备,请立刻处决。”国太问:“为什么这么说?”刘备说:“走廊下暗藏刀斧手,难道不是要杀我吗?”国太非常生气,责骂孙权:“今天刘备既然是我的女婿,就是我的人了。为什么在走廊下埋伏刀斧手!”孙权推说自己不知道,叫吕范来问;吕范推给贾华;国太叫贾华来责骂,贾华默默无言。国太下令将他斩首。刘备告诉国太:“如果斩杀大将,对亲人不利,我难以久居膝下。”乔国老也来劝解。国太才喝令贾华退下。刀斧手都抱头鼠窜而逃。
刘备换上衣服走出殿前,看到院子里有一块石头。刘备拔出随从佩戴的剑,向天发誓说:“如果刘备能夺回荆州,成就王霸之业,一剑就能将石头砍成两半。如果死在这里,剑砍不开石头。”说完,手起剑落,火星四溅,将石头砍成两半。孙权在后面看到,问刘备:“玄德公为什么恨这块石头?”刘备说:“我快五十岁了,不能为国家剿除贼党,心中常常自责。现在蒙国太招我为婿,这是我一生中难得的际遇。刚才向天求卦,如果能破曹兴汉,就能砍断这块石头。现在果然如此。”孙权暗自思忖:“刘备是不是用这番话来骗我?”也拔剑对刘备说:“我也向天求卦。如果能打败曹操,也砍断这块石头。”暗自祈祷:“如果再取得荆州,振兴东吴,砍石为两半!”手起剑落,巨石也裂开。至今这块石头上还有十字形的‘恨石’。后人看到这个古迹,作诗称赞说:‘宝剑落时山石断,金环响处火光生,两朝旺气皆天数。从此乾坤鼎足成。’
两人放下剑,一起入席。又喝了几巡酒,孙乾用眼色暗示刘备,刘备推辞说:“我酒量不行,告退。”孙权送他到寺前,两人并肩站立,观赏江山景色。刘备说:“这是天下第一江山啊!”至今甘露寺的牌匾上写着:“天下第一江山”。后人有诗称赞说:‘江山雨霁拥青螺,境界无忧乐最多。昔日英雄凝目处,岩崖依旧抵风波。’
两人一起观赏时,江风猛烈,波涛汹涌,白浪滔天。忽然看到江面上有一叶小舟,像在平地上行驶。刘备感叹说:“‘南人驾船,北人乘马’,果然如此。”孙权听到这话,自己思考说:“刘备这话,是在戏弄我不习惯骑马。”于是命令左右牵过马来,飞身上马,疾驰下山,再抽鞭上岭,笑着对刘备说:“南人不能骑马吗?”刘备听到这话,掀开衣服,一跃上马,飞奔下山,再驰骋而上。两人站在山坡上,扬鞭大笑。至今这个地方名叫‘驻马坡’。后人有诗说:‘驰骤龙驹气概多,二人并辔望山河。东吴西蜀成王霸,千古犹存驻马坡。’当天两人并骑而回。南徐的百姓,无不庆贺。
刘备回到馆驿,和孙乾商量。孙乾说:‘主公只需哀求乔国老,早日完成婚事,以免发生别的事。’第二天,刘备再次来到乔国老宅前下马。国老迎接他进去,行礼完毕,喝茶之后,刘备告诉国老:‘江左的人,有很多想要害刘备的,恐怕不能久留。’国老说:‘刘备放宽心。我会向国太报告,让她保护你。’刘备拜谢后回去了。乔国老进见国太,说刘备担心被人暗害,急着要回去。国太非常生气,说:‘我的女婿,谁敢害他!’立刻就让他搬到书院暂住,择日完婚。刘备自己进入告诉国太:‘只怕赵云在外面不方便,军士无人约束。’国太让他全部搬进府中休息,不要留在馆驿中,以免生事。刘备暗自高兴。
几天之内,大摆筵席,孙夫人和刘备结亲。晚上客人散去,两行红灯,引导刘备进入房间。在灯光下,只见枪刀林立;侍女们都佩剑挂刀,站在两旁。刘备吓得魂不附体。正是:‘惊看侍女横刀立,疑是东吴设伏兵。’
究竟是什么原因,且看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注解
吴国太:吴国太,即孙权的母亲,孙坚的妻子,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要人物,以其刚烈和智慧著称。
佛寺:佛教寺庙,是佛教徒修行和供奉佛祖的地方,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
新郎:新郎,指婚礼中的男方,即即将结婚的男子。
刘皇叔:指刘备,蜀汉的开国皇帝,汉室宗亲,被东吴视为潜在威胁。
洞房:洞房,指新婚夫妇的卧室,也常用来指代新婚之夜。
续佳偶:续佳偶,指再次结成美好的姻缘。
孔明:孔明,即诸葛亮,字孔明,蜀汉的丞相,以智慧和忠诚著称。
玄德:玄德指的是刘备,字玄德,东汉末年群雄之一,蜀汉的开国皇帝。
鲁肃:鲁肃,字子敬,东吴的重要将领和政治家,以忠诚和智谋著称。
公廨:公廨,指官府的办公场所。
周都督:周都督,指周瑜,字公瑾,东吴的将领,以勇猛和智谋著称。
高皇帝:高皇帝,指汉高祖刘邦,西汉的开国皇帝。
斩蛇起义:斩蛇起义,指刘邦起义时斩杀白蛇的故事,象征着推翻暴政,建立新朝。
传至于今:传至于今,指从古至今,传承至今。
奸雄:奸雄,指心机深沉、野心勃勃的人物,常用来形容权谋之徒。
天道好还:天道好还,指天意会惩罚恶行,正义最终会得到伸张。
正统:正统,指合法的、正宗的权力或地位。
中山靖王:中山靖王,指刘胜,是刘备的远祖。
孝景皇帝:孝景皇帝,指汉景帝,是汉武帝的父亲。
茅裂土:茅裂土,指分封土地,授予诸侯王爵位。
钱塘小吏之子:钱塘小吏之子,指孙权的父亲孙坚,曾任钱塘县小吏。
六郡八十一州:六郡八十一州,指孙权所控制的地区范围。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指三国时期孙刘联军与曹操军队在赤壁进行的著名战役。
东南风:东南风,指在赤壁之战中帮助孙刘联军的风向。
周郎:周郎,即周瑜,字公瑾,东吴的将领。
二乔:二乔指的是大乔和小乔,是东吴的美女,此段文字中提到她们的父亲。
铜雀宫:铜雀宫,指曹操在邺城建造的宫殿,是曹操的居所之一。
当阳受难:当阳受难,指刘备在当阳遭遇曹操军队的追击。
指囷相赠:指囷相赠,指鲁肃在困厄中给予刘备帮助,比喻患难中的相互扶持。
江北探细的:江北探细的,指从江北地区派来的侦探。
刘璋:刘璋,字孝先,益州的刺史,后被刘备所取代。
闇弱:闇弱,指昏庸软弱。
柴桑郡:柴桑郡,指东吴的一个郡,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
南徐:南徐是孙权的封地,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
吕范:吕范是东吴的大臣,此段文字中作为媒人出现。
甘夫人:甘夫人,即刘备的妻子之一,后被曹操所俘。
殡葬:殡葬,指安葬死者。
屏风:屏风,指用于隔断或装饰的家具,此处指屏风后面。
馆驿:馆驿,指古代供官员、使者或商旅住宿的官方旅馆。
秦、晋之好:秦、晋之好是指秦晋两国之间的联姻,这里比喻两家结亲,以增强联盟。
箕帚:箕帚是古代对妇女的谦称,这里指贤妻良母。
曹贼:曹贼是对曹操的贬称,曹操在三国时期建立了魏国,但因其篡汉自立,被后人称为贼。
吴侯:吴侯指的是孙权,孙权是东吴的开国君主。
吴夫人:吴夫人是孙权的母亲,此段文字中提到她爱幼女,不愿远嫁。
易:易是指《易经》,一种占卜术,此处指通过占卜来预测吉凶。
孙乾:孙乾是孙权的部下,此段文字中作为使者出现。
赵云:刘备的部将,以勇猛著称,被称为“常山赵子龙”。
锦囊:锦囊是指用锦缎做成的袋子,古代常用来装重要信物或计划。
乔国老:乔国老是乔公,即乔国老的父亲,也是二乔的父亲。
周瑜:东吴的大将,以智谋著称,与刘备关系紧张。
国太:指孙权的母亲,吴国太,是东吴的重要人物,对孙权有很大的影响力。
汉室宗亲:指与汉朝皇室有血缘关系的人,这里指刘备。
招为婿:指把女儿嫁给某人,这里是孙权提出将妹妹嫁给刘备。
甘露寺:位于今天的南京市,是三国时期的重要地点,这里作为孙权与刘备会面的地方。
贾华:东吴的将领,被孙权安排在甘露寺伏击刘备。
阿斗:刘备的儿子,刘禅,后来成为蜀汉的皇帝。
仁德:指仁爱、德行,这里形容刘备的品德。
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形容刘备英俊潇洒,有王者风范。
恨石:指刘备用剑砍断的石块,象征他的壮志和决心。
驻马坡:刘备和孙权骑马比试的地方,后来成为名胜。
江左: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这里指东吴。
江右:指长江以北的地区,这里指刘备的蜀汉。
毕姻:完成婚事,指刘备和孙权的妹妹成婚。
红炬:指点燃的火把,这里指婚礼的喜庆气氛。
侍婢:指女仆,这里指孙夫人的侍女们。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评注
国太不住口的骂周瑜。乔国老劝曰:‘事已如此,刘皇叔乃汉室宗亲,不如真个招他为婿,免得出丑。’
此段描写了乔国老对孙权的劝告,从传统文化角度看,乔国老的行为体现了古代婚姻观念中的门当户对,以及家族利益至上的原则。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女性在婚姻中的被动地位,需要由家族长辈做主。
权曰:‘年纪恐不相当。’国老曰:‘刘皇叔乃当世豪杰,若招得这个女婿,也不辱了令妹。’
孙权对婚姻年龄的担忧,以及乔国老对此的回应,展现了古代婚姻观念中对年龄的重视,以及对家族荣耀的维护。
国太曰:‘我不曾认得刘皇叔。明日约在甘露寺相见:如不中我意,任从你们行事;若中我的意,我自把女儿嫁他!’
国太的话语中透露出她的果断和权威,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女性在婚姻决策中的影响力。
孙权乃大孝之人,见母亲如此言语,随即应承,出外唤吕范,分付来日甘露寺方丈设宴,国太要见刘备。
孙权的孝顺和对母亲的尊重,以及他的行动力,体现了古代君子的品德。
吕范曰:‘何不令贾华部领三百刀斧手,伏于两廊;若国太不喜时,一声号举,两边齐出,将他拿下。’
吕范的建议反映了古代宫廷中的权谋和险恶,以及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惜采取极端手段的残酷。
权遂唤贾华,分付预先准备,只看国太举动。
孙权的谨慎和对母亲意图的尊重,体现了古代君子的智慧和仁慈。
却说乔国老辞吴国太归,使人去报玄德,言:‘来日吴侯、国太亲自要见,好生在意!’
乔国老的行为显示了古代忠臣的忠诚和对国家利益的考虑。
玄德与孙乾、赵云商议。云曰:‘来日此会,多凶少吉,云自引五百军保护。’
玄德对即将到来的会面的谨慎态度,以及赵云的保护措施,体现了古代君子的智慧和勇敢。
次日,吴国太、乔国老先在甘露寺方丈里坐定。孙权引一班谋士,随后都到,却教吕范来馆驿中请玄德。
这段描写了古代宫廷中的礼仪和仪式感,以及君主与臣子之间的互动。
玄德内披细铠,外穿锦袍,从人背剑紧随,上马投甘露寺来。
玄德的装扮和行为反映了古代君子的威仪和自信。
赵云全装惯带,引五百军随行。
赵云的形象塑造了一个忠诚、勇敢的武将形象。
来到寺前下马,先见孙权。权观玄德仪表非凡,心中有畏惧之意。
孙权对玄德的观察和内心的感受,体现了古代君主对人才的重视和自己的谦逊。
二人叙礼毕,遂入方丈见国太。
这段描写了古代宫廷中的礼仪和仪式感。
国太见了玄德,大喜,谓乔国老曰:‘真吾婿也!’
国太对玄德的满意,体现了古代婚姻观念中的门当户对。
国老曰:‘玄德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更兼仁德布于天下:国太得此佳婿,真可庆也!’
国老对玄德的赞美,体现了古代对品德和才能的重视。
玄德拜谢,共宴于方丈之中。
玄德的谦逊和礼貌,体现了古代君子的品德。
少刻,子龙带剑而入,立于玄德之侧。
赵云的形象再次得到了强调,他是一个忠诚、勇敢的武将。
国太问曰:‘此是何人?’玄德答曰:‘常山赵子龙也。’
这段对话展现了古代君臣之间的尊重和信任。
国太曰:‘莫非当阳长坂抱阿斗者乎?’玄德曰:‘然。’
国太对赵云的询问,体现了古代对英雄事迹的尊重和传颂。
国太曰:‘真将军也!’遂赐以酒。
国太对赵云的赞赏和奖励,体现了古代对英雄的尊重和嘉奖。
赵云谓玄德曰:‘却才某于廊下巡视,见房内有刀斧手埋伏,必无好意。可告知国太。’
赵云的警惕性和忠诚,体现了古代武将的品德。
玄德乃跪于国太席前,泣而告曰:‘若杀刘备,就此请诛。’
玄德的忠诚和勇敢,以及他对生命的尊重,体现了古代君子的品德。
国太曰:‘何出此言?’玄德曰:‘廊下暗伏刀斧手,非杀备而何?’
玄德对刀斧手的揭露,体现了古代君子的正义感和勇气。
国太大怒,责骂孙权:‘今日玄德既为我婿,即我之儿女也。何故伏刀斧手于廊下!’
国太的愤怒和正义感,体现了古代女性的刚烈和坚强。
权推不知,唤吕范问之;范推贾华;国太唤贾华责骂,华默然无言。
这段描写了古代宫廷中的权谋和推诿。
国太喝令斩之。
国太的果断和权威,体现了古代女性的刚烈和坚强。
玄德告曰:‘若斩大将,于亲不利,备难久居膝下矣。’乔国老也相劝。
玄德的忠诚和智慧,以及乔国老的劝解,体现了古代君子的品德。
国太方叱退贾华。
国太的权威和决断力,体现了古代女性的刚烈和坚强。
刀斧手皆抱头鼠窜而去。
这段描写了古代宫廷中的威严和恐惧。
玄德更衣出殿前,见庭下有一石块。
玄德的行动体现了古代君子的自信和勇敢。
玄德拔从者所佩之剑,仰天祝曰:‘若刘备能勾回荆州,成王霸之业,一剑挥石为两段。如死于此地,剑剁石不开。’
玄德的誓言体现了古代君子的忠诚和决心。
言讫,手起剑落,火光迸溅,砍石为两段。
玄德的行动和结果,体现了古代君子的智慧和力量。
孙权在后面看见,问曰:‘玄德公如何恨此石?’
孙权的提问体现了古代君主的智慧和好奇。
玄德曰:‘备年近五旬,不能为国家剿除贼党,心常自恨。今蒙国太招为女婿,此平生之际遇也。恰才问天买卦,如破曹兴汉,砍断此石。今果然如此。’
玄德的回答体现了古代君子的忠诚和决心。
权暗思:‘刘备莫非用此言瞒我?’亦掣剑谓玄德曰:‘吾亦问天买卦。若破得曹贼,亦断此石。’
孙权的行动体现了古代君主的智慧和勇气。
却暗暗祝告曰:‘若再取得荆州,兴旺东吴,砍石为两半!’手起剑落,巨石亦开。
孙权的行动和结果,体现了古代君主的智慧和力量。
至今有十字纹‘恨石’尚存。
这段描述了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
后人观此胜迹,作诗赞曰:‘宝剑落时山石断,金环响处火光生,两朝旺气皆天数。从此乾坤鼎足成。’
后人的赞颂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英雄的敬仰。
二人弃剑,相携入席。
这段描写了古代君臣之间的和谐与尊重。
又饮数巡,孙乾目视玄德,玄德辞曰:‘备不胜酒力,告退。’
玄德的谦逊和礼貌,体现了古代君子的品德。
孙权送出寺前,二人并立,观江山之景。
孙权和玄德对江山的观赏,体现了古代君臣之间的共同兴趣和情感。
玄德曰:‘此乃天下第一江山也!’至今甘露寺牌上云:‘天下第一江山’。
玄德对江山的评价,体现了古代君子的胸怀和气度。
后人有诗赞曰:‘江山雨霁拥青螺,境界无忧乐最多。昔日英雄凝目处,岩崖依旧抵风波。’
后人的赞颂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英雄的敬仰。
二人共览之次,江风浩荡,洪波滚雪,白浪掀天。
这段描写了古代江山的壮丽和宏伟。
忽见波上一叶小舟,行于江面上,如行平地。
这段描写了古代江船的轻盈和江水的平静。
玄德叹曰:‘‘南人驾船,北人乘马’,信有之也。’
玄德的感叹体现了古代君子的谦虚和包容。
孙权闻言自思曰:‘刘备此言,戏我不惯乘马耳。’乃令左右牵过马来,飞身上马,驰骤下山,复加鞭上岭,笑谓玄德曰:‘南人不能乘马乎?’
孙权的行动体现了古代君主的自信和勇敢。
玄德闻言,撩衣一跃,跃上马背,飞走下山,复驰骋而上。
玄德的行动体现了古代君子的智慧和勇敢。
二人立马于山坡之上,扬鞭大笑。
这段描写了古代君臣之间的欢乐和和谐。
至今此处名为‘驻马坡’。
这段描述了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
后人有诗曰:‘驰骤龙驹气概多,二人并辔望山河。东吴西蜀成王霸,千古犹存驻马坡。’
后人的赞颂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英雄的敬仰。
当日二人并辔而回。
这段描写了古代君臣之间的和谐与尊重。
南徐之民,无不称贺。
南徐百姓的欢庆,体现了古代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玄德自回馆驿,与孙乾商议。
玄德和孙乾的商议,体现了古代君臣之间的合作与信任。
乾曰:‘主公只是哀求乔国老,早早毕姻,免生别事。’
孙乾的建议体现了古代君臣之间的忠诚与智慧。
次日,玄德复至乔国老宅前下马。
玄德的行动体现了古代君子的坚持和决心。
国老接入,礼毕,茶罢,玄德告曰:‘江左之人,多有要害刘备者,恐不能久居。’
玄德对形势的担忧,体现了古代君子的智慧和勇气。
国老曰:‘玄德宽心。吾为公告国太,令作护持。’
国老的安慰和建议,体现了古代君臣之间的信任和合作。
玄德拜谢自回。
玄德的谦逊和礼貌,体现了古代君子的品德。
乔国老入见国太,言玄德恐人谋害,急急要回。
乔国老的行为体现了古代忠臣的忠诚和对国家利益的考虑。
国太大怒曰:‘我的女婿,谁敢害他!’即时便教搬入书院暂住,择日毕姻。
国太的果断和权威,体现了古代女性的刚烈和坚强。
玄德自入告国太曰:‘只恐赵云在外不便,军士无人约束。’
玄德的考虑和担忧,体现了古代君子的责任感和担当。
国太教尽搬入府中安歇,休留在馆驿中,免得生事。
国太的行动体现了古代女性的果断和智慧。
玄德暗喜。
玄德的喜悦体现了古代君子的智慧和满足。
数日之内,大排筵会,孙夫人与玄德结亲。
这段描写了古代宫廷中的婚礼仪式和喜庆氛围。
至晚客散,两行红炬,接引玄德入房。
这段描写了古代宫廷中的婚礼仪式和喜庆氛围。
灯光之下,但见枪刀簇满;侍婢皆佩剑悬刀,立于两傍。
这段描写了古代宫廷中的威严和恐惧。
諕得玄德魂不附体。
玄德的恐惧体现了古代君子的忠诚和智慧。
正是:惊看侍女横刀立,疑是东吴设伏兵。
这段诗句反映了古代宫廷中的权谋和险恶。
毕竟是何缘故,且看下文分解。
这段话为读者留下了悬念,体现了古代小说的叙事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