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

作者: 罗贯中(约1330年-1400年),元代文学家,历史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小说创作。

年代:成书于元代(约14世纪)。

内容简要:《三国演义》是基于三国历史背景创作的历史小说,讲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兴起、争霸和衰败的故事。书中通过众多历史人物的塑造,展现了权谋、军事、政治、忠诚与背叛的复杂关系。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人物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英雄形象。小说不仅涉及大量的战斗场面,也展示了许多智谋、策略和领导力,探讨了英雄与权谋、忠诚与背叛、仁义与权力等主题,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深远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与文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原文

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

却说周瑜被诸葛亮预先埋伏关公、黄忠、魏延三枝军马,一击大败。

黄盖、韩当急救下船,折却水军无数。

遥观玄德、孙夫人车马仆从,都停住于山顶之上,瑜如何不气?

箭疮未愈,因怒气冲激,疮口迸裂,昏绝于地。

众将救醒,开船逃去。

孔明教休追赶,自和玄德归荆州庆喜,赏赐众将。

周瑜自回柴桑。

蒋钦等一行人马自归南徐报孙权。

权不胜忿怒,欲拜程普为都督,起兵取荆州。

周瑜又上书,请兴兵雪恨。

张昭谏曰:‘不可。曹操日夜思报赤壁之恨,因恐孙、刘同心,故未敢兴兵。今主公若以一时之忿,自相吞并,操必乘虚来攻,国势危矣。’

顾雍曰:‘许都岂无细作在此?若知孙、刘不睦,操必使人勾结刘备。备惧东吴,必投曹操。若是,则江南何日得安?为今之计,莫若使人赴许都,表刘备为荆州牧。曹操知之,则惧而不敢加兵于东南。且使刘备不恨于主公。然后使心腹用反间之计,令曹、刘相攻,吾乘隙而图之,斯为得耳。’

权曰:‘元叹之言甚善。但谁可为使?’

雍曰:‘此间有一人,乃曹操敬慕者,可以为使。’

权问何人。

雍曰:‘华歆在此,何不遣之?’

权大喜。

即遣歆赍表赴许都。

歆领命起程,径到许都来见曹操。

闻操会群臣于邺郡,庆赏铜雀台,歆乃赴邺郡候见。

操自赤壁败后,常思报仇;只疑孙、刘并力,因此不敢轻进,时建安十五年春,造铜雀台成,操乃大会文武于邺郡,设宴庆贺。

其台正临漳河,中央乃铜雀台,左边一座名玉龙台,右边一座名金凤台,各高十丈,上横二桥相通,千门万户,金碧交辉。

是日,曹操头戴嵌宝金冠,身穿绿锦罗袍,玉带珠履,凭高而坐。

文武侍立台下。

操欲观武官比试弓箭,乃使近侍将西川红锦战袍一领,挂于垂杨枝上,下设一箭垛,以百步为界。

分武官为两队:曹氏宗族俱穿红,其余将士俱穿绿:各带雕弓长箭,跨鞍勒马,听候指挥。

操传令曰:‘有能射中箭垛红心者,即以锦袍赐之;如射不中,罚水一杯。’号令方下,红袍队中,一个少年将军骤马而出,众视之,乃曹休也。

休飞马往来,奔驰三次,扣上箭,拽满弓,一箭射去,正中红心。金鼓齐鸣,众皆喝采。

曹操于台上望见大喜,曰:‘此吾家千里驹也!’方欲使人取锦袍与曹休,只见绿袍队中,一骑飞出,叫曰:‘丞相锦袍,合让俺外姓先取,宗族中不宜搀越。’

操视其人,乃文聘也。

众官曰:‘且看文仲业射法。’文聘拈弓纵马一箭,亦中红心。

众皆喝采,金鼓乱鸣。

聘大呼曰:‘快取袍来!’只见红袍队中,又一将飞马而出,厉声曰:‘文烈先射,汝何得争夺?看我与你两个解箭!’拽满弓,一箭射去,也中红心。

众人齐声喝采。

视其人,乃曹洪也。

洪方欲取袍,只见绿袍队里又一将出,扬弓叫曰:‘你三人射法,何足为奇!看我射来!’

众视之,乃张郃也。

郃飞马翻身,背射一箭,也中红心。

四枝箭齐齐的攒在红心里。

众人都道:‘好射法!’郃曰:‘锦袍须该是我的!’言未毕,红袍队中一将飞马而出,大叫曰:‘汝翻身背射,何足称异!看我夺射红心!’

众视之,乃夏侯渊也。

渊骤马至界口,纽回身一箭射去,正在四箭当中,金鼓齐鸣。

渊勒马按弓大叫曰:‘此箭可夺得锦袍么?’

只见绿袍队里,一将应声而出,大叫:‘且留下锦袍与我徐晃!’

渊曰:‘汝更有何射法,可夺我袍?’晃曰:‘汝夺射红心,不足为异。看我单取锦袍!’拈弓搭箭,遥望柳条射去,恰好射断柳条,锦袍坠地。

徐晃飞取锦袍,披于身上,骤马至台前声喏曰:‘谢丞相袍!’

曹操与众官无不称羡。

晃才勒马要回,猛然台边跃出一个绿袍将军,大呼曰:‘你将锦袍那里去?早早留下与我!’

众视之,乃许褚也。

晃曰:‘袍已在此,汝何敢强夺!’褚更不回答,竟飞马来夺袍。

两马相近,徐晃便把弓打许褚。

褚一手按住弓,把徐晃拖离鞍鞒。

晃急弃了弓,翻身下马,褚亦下马,两个揪住厮打。

操急使人解开。

那领锦袍已是扯得粉碎。

操令二人都上台。

徐晃睁眉怒目,许褚切齿咬牙,各有相斗之意。

操笑曰:‘孤特视公等之勇耳。岂惜一锦袍哉?’便教诸将尽都上台,各赐蜀锦一匹,诸将各各称谢。

操命各依位次而坐。

乐声竞奏,水陆并陈。

文官武将轮次把盏,献酬交错。

操顾谓众文官曰:‘武将既以骑射为乐,足显威勇矣。公等皆饱学之士,登此高台,可不进佳章以纪一时之胜事乎?’

众官皆躬身而言曰:‘愿从钧命。’

时有王朗、钟繇、王粲、陈琳一班文官,进献诗章。

诗中多有称颂曹操功德巍巍、合当受命之意。

曹操逐一览毕,笑曰:‘诸公佳作,过誉甚矣。孤本愚陋,始举孝廉。

后值天下大乱,筑精舍于谯东五十里,欲春夏读书,秋冬射猎,以待天下清平,方出仕耳。

不意朝廷征孤为典军校尉,遂更其意,专欲为国家讨贼立功,图死后得题墓道曰:‘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平生愿足矣。

念自讨董卓,剿黄巾以来,除袁术、破吕布、灭袁绍、定刘表,遂平天下。

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又复何望哉?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或见孤权重,妄相忖度,疑孤有异心,此大谬也。

孤常念孔子称文王之至德,此言耿耿在心。

但欲孤委捐兵众,归就所封武平侯之国,实不可耳:诚恐一解兵柄,为人所害;孤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也。

诸公必无知孤意者。

众皆起拜曰:‘虽伊尹、周公,不及丞相矣。’

后人有诗曰:‘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曹操连饮数杯,不觉沉醉,唤左右捧过笔砚,亦欲作《铜雀台诗》。

刚才下笔,忽报:‘东吴使华歆表奏刘备为荆州牧,孙权以妹嫁刘备,汉上九郡大半已属备矣。’

操闻之,手脚慌乱,投笔于地。

程昱曰:‘丞相在万军之中,矢石交攻之际,未尝动心;今闻刘备得了荆州,何故如此失惊?’

操曰:‘刘备,人中之龙也,生平未尝得水。今得荆州,是困龙入大海矣。孤安得不动心哉!’

程昱曰:‘丞相知华歆来意否?’

操曰:‘未知。’

昱曰:‘孙权本忌刘备,欲以兵攻之;但恐丞相乘虚而击,故令华歆为使,表荐刘备,乃安备之心,以塞丞相之望耳。’

操点头曰:‘是也。’

昱曰:‘某有一计,使孙、刘自相吞并,丞相乘间图之,一鼓而二敌俱破。’

操大喜,遂问其计。

程昱曰:‘东吴所倚者,周瑜也。丞相今表奏周瑜为南郡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留华歆在朝重用之;瑜必自与刘备为仇敌矣。我乘其相并而图之,不亦善乎?’

操曰:‘仲德之言,正合孤意。’

遂召华歆上台,重加赏赐。

当日筵散,操即引文武回许昌,表奏周瑜为总领南郡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

封华歆为大理少卿,留在许都。

使命至东吴,周瑜、程普各受职讫。

周瑜既领南郡,愈思报仇,遂上书吴侯,乞令鲁肃去讨还荆州。

孙权乃命肃曰:‘汝昔保借荆州与刘备,今备迁延不还,等待何时?’

肃曰:‘文书上明白写着,得了西川便还。’

权叱曰:‘只说取西川,到今又不动兵,不等老了人!’

肃曰:‘某愿往言之。’遂乘船投荆州而来。

却说玄德与孔明在荆州广聚粮草,调练军马,远近之士多归之。

忽报鲁肃到。

玄德问孔明曰:‘子敬此来何意?’

孔明曰:‘昨者孙权表主公为荆州牧,此是惧曹操之计。操封周瑜为南郡太守,此欲令我两家自相吞并,他好于中取事也。今鲁肃此来,又是周瑜既受太守之职,要来索荆州之意。’

玄德曰:‘何以答之?’

孔明曰:‘若肃提起荆州之事,主公便放声大哭。哭到悲切之处,亮自出来解劝。’

计会已定,接鲁肃入府,礼毕,叙坐。

肃曰:‘今日皇叔做了东吴女婿,便是鲁肃主人,如何敢坐?’

玄德笑曰:‘子敬与我旧交,何必太谦?’

肃乃就坐。

茶罢,肃曰:‘今奉吴侯钧命,专为荆州一事而来。皇叔已借住多时,未蒙见还。今既两家结亲,当看亲情面上,早早交付。’

玄德闻言,掩面大哭。

肃惊曰:‘皇叔何故如此?’

玄德哭声不绝。

孔明从屏后出曰:‘亮听之久矣。子敬知吾主人哭的缘故么?’

肃曰:‘某实不知。’

孔明曰:‘有何难见?当初我主人借荆州时,许下取得西川便还。仔细想来,益州刘璋是我主人之弟,一般都是汉朝骨肉,若要兴兵去取他城池时,恐被外人唾骂;若要不取,还了荆州,何处安身?若不还时,于尊舅面上又不好看。事实两难,因此泪出痛肠。’

孔明说罢,触动玄德衷肠,真个捶胸顿足,放声大哭。

鲁肃劝曰:‘皇叔且休烦恼,与孔明从长计议。’

孔明曰:‘有烦子敬,回见吴侯,勿惜一言之劳,将此烦恼情节,恳告吴侯,再容几时。’

肃曰:‘倘吴侯不从,如之奈何?’

孔明曰:‘吴侯既以亲妹聘嫁皇叔,安得不从乎?望子敬善言回覆。’

鲁肃是个宽仁长者,见玄德如此哀痛,只得应允。

玄德、孔明拜谢。

宴毕,送鲁肃下船。

径到柴桑,见了周瑜,具言其事。

周瑜顿足曰:‘子敬又中诸葛亮之计也!当初刘备依刘表时,常有吞并之意,何况西川刘璋乎?似此推调,未免累及老兄矣。吾有一计,使诸葛亮不能出吾算中。子敬便当一行。’

肃曰:‘愿闻妙策。’

瑜曰:‘子敬不必去见吴侯,再去荆州对刘备说:孙、刘两家,既结为亲,便是一家;若刘氏不忍去取西川,我东吴起兵去敢,取得西川时,以作嫁资,却把荆州交还东吴。’

肃曰:‘西川迢递,取之非易。都督此计,莫非不可?’

瑜笑曰:‘子敬真长者也。你道我真个去取西川与他?我只以此为名,实欲去取荆州,且教他不做准备。东吴军马收川,路过荆州,就问他索要钱粮,刘备必然出城劳军。那时乘势杀之,夺取荆州,雪吾之恨,解足下之祸。’

鲁肃大喜,便再往荆州来。

玄德与孔明商议。

孔明曰:‘鲁肃必不曾见吴侯,只到柴桑和周瑜商量了甚计策,来诱我耳。但说的话,主公只看我点头,便满口应承。’

计会已定。

鲁肃入见。

礼毕,曰:‘吴侯甚是称赞皇叔盛德,遂与诸将商议,起兵替皇叔收川。取了西川,却换荆州,以西川权当嫁资。但军马经过,却望应些钱粮。’

孔明听了,忙点头曰:‘难得吴侯好心!’

玄德拱手称谢曰:‘此皆子敬善言之力。’

孔明曰:‘如雄师到日,即当远接犒劳。’

鲁肃暗喜,宴罢辞回。

玄德问孔明曰:‘此是何意?’

孔明大笑曰:‘周瑜死日近矣!这等计策,小儿也瞒不过!’

玄德又问如何,孔明曰:‘此乃‘假途灭虢’之计也。虚名牧川,实取荆州。等主公出城劳军,乘势拿下,杀入城来,‘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也。’

玄德曰:‘如之奈何?’

孔明曰:‘主公宽心,只顾‘准备窝弓以擒猛虎,安排香饵以钓鳌鱼’。等周瑜到来,他便不死,也九分无气。’

便唤赵云听计:‘如此如此,其余我自有摆布。’

玄德大喜。

后人有诗叹云:‘周瑜决策取荆州,诸葛先知第一筹。指望长江香饵稳,不知暗里钓鱼钩。’

却说鲁肃回见周瑜,说玄德、孔明欢喜一节,准备出城劳军。

周瑜大笑曰:‘原来今番也中了吾计!’

便教鲁肃禀报吴侯,并遣程普引军接应。

周瑜此时箭疮已渐平愈,身躯无事,使甘宁为先锋,自与徐盛、丁奉为第二,凌统、吕蒙为后队,水陆大兵五万,望荆州而来。

周瑜在船中,时复欢笑,以为孔明中计。

前军至夏口,周瑜问:‘荆州有人在前面接否!’

人报:‘刘皇叔使糜竺来见都督。’

瑜唤至,问劳军如何。

糜竺曰:‘主公皆准备安排下了。’

瑜曰:‘皇叔何在?’

竺曰:‘在荆州城门外相等,与都督把盏。’

瑜曰:‘今为汝家之事,出兵远征;劳军之礼,休得轻易。’

糜竺领了言语先回。

战船密密排在江上,依次而进,看看至公安,并无一只军船,又无一人远接。

周瑜催船速行。

离荆州十余里,只见江面上静荡荡的。

哨探的回报:‘荆州城上,插两面白旗,并不见一人之影。’

瑜心疑,教把船傍岸,亲自上岸乘马,带了甘宁、徐盛、丁奉一班军官,引亲随精兵三千人,径望荆州来。

既至城下,并不见动静。

瑜勒住马,令军士叫门。

城上问是谁人。

吴军答曰:‘是东吴周都督亲自在此。’

言未毕,忽一声梆子响,城上军一齐都竖起枪刀。

敌楼上赵云出曰:‘都督此行,端的为何?’

瑜曰:‘吾替汝主取西川,汝岂犹未知耶?’

云:‘孔明军师已知都督‘假途灭虢’之计,故留赵云在此。吾主公有言:‘孤与刘璋,皆汉室宗亲,安忍背义而取西川?若汝东吴端的取蜀,吾当披发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

周瑜闻之,勒马便回。

只见一人打着令字旗,于马前报说:‘探得四路军马,一齐杀到:关某从江陵杀来,张飞从姊归杀来,黄忠从公安杀来,魏延从孱陵小路杀来,四路正不知多少军马。喊声远近震动百余里,皆言要捉周瑜。’’

瑜马上大叫一声,箭疮复裂,坠于马下。

正是:‘一着棋高难对敌,几番算定总成空。’

未知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译文

曹操在铜雀台大宴宾客,庆祝孔明三气周瑜的胜利。

话说周瑜被诸葛亮事先埋伏的关羽、黄忠、魏延三路军队击败,大败而归。黄盖、韩当急忙救他上船,但损失了大量水军。远远看到刘备、孙夫人的车马随从都停在山顶上,周瑜怎能不生气?他的箭伤还未痊愈,因为愤怒而气冲病灶,伤口裂开,昏倒在地上。众将将他救醒后,开船逃走。孔明下令不要追赶,自己和刘备一起回荆州庆祝胜利,并赏赐了众将。

周瑜自己回到柴桑。蒋钦等人带着军队回到南徐报告孙权。孙权非常愤怒,想要任命程普为都督,起兵攻打荆州。周瑜又上书请求出兵报仇。张昭劝阻说:‘不可以。曹操日夜想着报复赤壁之战的仇恨,因为担心孙、刘联手,所以不敢轻易出兵。现在主公如果因为一时的愤怒而自相残杀,曹操一定会趁机来攻,国家就危险了。’顾雍说:‘许都难道没有间谍在这里吗?如果曹操知道孙、刘不和,他一定会派人勾结刘备。刘备害怕东吴,一定会投靠曹操。那样的话,江南何时才能安宁?现在的办法是派人去许都,上表推荐刘备为荆州牧。曹操知道了这件事,就会害怕而不敢在东南方向用兵。同时让刘备不再怨恨主公。然后让心腹使用反间计,让曹操和刘备互相攻击,我们趁机图谋,这样才是上策。’孙权说:‘顾雍的话很有道理。但是谁可以担任使者呢?’顾雍说:‘这里有一人,是曹操敬重的人,可以担任使者。’孙权问是谁。顾雍说:‘华歆在这里,为什么不派他去呢?’孙权非常高兴。立即派遣华歆带着表章前往许都。华歆领命出发,直接来到许都,去见曹操。听说曹操在邺郡召集群臣,庆祝铜雀台的建成,华歆于是前往邺郡等候接见。

曹操自从赤壁之战失败后,一直想着报仇;只是怀疑孙、刘会联手,因此不敢轻举妄动。到了建安十五年春天,铜雀台建成,曹操就在邺郡大宴文武百官,设宴庆祝。这座台子正对着漳河,中央是铜雀台,左边有一座叫玉龙台,右边有一座叫金凤台,每座台子都有十丈高,上面有两条桥连接,千门万户,金光闪闪。那天,曹操戴着嵌宝金冠,穿着绿色的锦缎袍子,玉带珠履,坐在高处。文武百官站在台下侍立。

曹操想要看看武官们的弓箭比试,就让人把一领西川红锦战袍挂在垂柳的枝头上,下面设了一个箭靶,以百步为界。他把武官分成两队:曹氏宗族的人穿红袍,其他将士穿绿袍;每个人都带着雕弓和长箭,骑上马,勒住缰绳,等待命令。曹操下令说:‘如果有人能射中箭靶的红心,就赏给他这身锦袍;如果射不中,就要罚他喝一杯水。’命令刚一下达,红袍队中就有一个少年将军骑马冲了出来,大家一看,原来是曹休。曹休骑着马来回奔跑了三次,拉上弓,拉满弦,一箭射去,正好射中红心。金鼓齐鸣,大家纷纷喝彩。曹操在台上看到这一幕,非常高兴,说:‘这是我家的小千里马啊!’正想派人去取锦袍给曹休,只见绿袍队中,一个骑士飞马而出,大声说:‘丞相的锦袍,应该先让咱们外姓的人来射,宗族中的人不应该插队。’曹操看那个人,原来是文聘。众官员说:‘那就看看文仲业的射法吧。’文聘拿起弓,纵马一箭,也射中了红心。大家纷纷喝彩,金鼓乱响。文聘大声喊道:‘快把袍子拿来!’只见红袍队中,又有一个将领骑马而出,大声说:‘文烈先射,你有什么资格争夺?看我帮你俩解箭!’拉满弓,一箭射去,也射中了红心。众人齐声喝彩。看那个人,原来是曹洪。曹洪正要取袍子,只见绿袍队里又有一个将领出来,扬起弓喊道:‘你们三个的射法,哪里值得称奇!看我射来!’大家一看,原来是张郃。张郃骑着马翻身,背箭一射,也射中了红心。四支箭都齐齐地插在红心里。大家都说:‘好射法!’张郃说:‘锦袍应该是我拿的!’话音未落,红袍队中又有一个将领骑马而出,大声说:‘你翻身背射,哪里值得称奇!看我夺射红心!’大家一看,原来是夏侯渊。夏侯渊骑着马到界口,掉头一箭射去,正好射在四箭中间,金鼓齐鸣。夏侯渊勒住马,按住弓,大声说:‘这箭能夺走锦袍吗?’只见绿袍队里,一个将领应声而出,大声说:‘快留下锦袍给我徐晃!’夏侯渊说:‘你还有什么射法,能夺走我的袍子?’徐晃说:‘你夺射红心,不足为奇。看我单取锦袍!’拿起弓,搭上箭,远远地望向柳条射去,恰好射断了柳条,锦袍掉在地上。徐晃飞快地拿起锦袍,披在身上,骑马到台前行礼说:‘谢谢丞相的袍子!’曹操和众官员无不赞叹。徐晃刚要勒马回去,突然台边跳出一个绿袍将军,大声说:‘你把锦袍拿到哪里去?快快留下给我许褚!’大家一看,原来是许褚。徐晃说:‘袍子已经在这里了,你怎么敢强夺!’许褚并不回答,直接骑马冲过来夺袍。两马靠近,徐晃就举起弓打许褚。许褚一手按住弓,把徐晃从马上拖了下来。徐晃急忙扔掉弓,翻身下马,许褚也下马,两人扭打在一起。曹操急忙派人解开他们。那领锦袍已经被扯得粉碎。曹操命令两人都上台。徐晃瞪着眼睛,怒目而视,许褚咬紧牙关,各有争斗之意。曹操笑着说:‘我只是想看看你们的勇猛而已。难道会吝啬一件锦袍吗?’于是让所有将领都上台,每人赐一匹蜀锦,将领们都一一表示感谢。曹操命令他们按照各自的位次坐下。音乐齐奏,水陆齐陈。文官武将轮流敬酒,互相敬酒。曹操对众文官说:‘武将已经以骑射为乐,足以显示他们的威勇了。你们都是饱学之士,登上这个高台,难道不可以用佳章来记录这一时的胜利吗?’众官员都躬身回答:‘愿意遵命。’当时有王朗、钟繇、王粲、陈琳等文官,献上了诗章。诗中有很多称颂曹操功德、应该受命的意思。曹操逐一看完,笑着说:‘大家的佳作,太过誉了。我本来愚昧无知,最初只是举孝廉。后来遇到天下大乱,我在谯东五十里建了精舍,想在春夏读书,秋冬射猎,等待天下太平,然后出仕。没想到朝廷征召我为典军校尉,于是改变了主意,专门想要为国家讨伐叛贼立功,死后能在墓道上题写‘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平生愿望就满足了。想到自从讨伐董卓,剿灭黄巾以来,除了袁术、打败吕布、消灭袁绍、平定刘表,最终平定了天下。身为宰相,作为人臣的尊贵已经到了极点,还有什么可奢望的呢?如果国家没有我这个人,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称帝,多少人称王。或许有人看到我权势太大,胡乱猜测,怀疑我有异心,这真是太荒谬了。我常常想起孔子称赞文王的至德,这句话一直牢记在心。但想要我放弃兵权,回到我所封的武平侯国,实在是不可能的:我担心一旦放弃兵权,就会被人陷害;如果我失败了,国家就会陷入危机;因此我不能为了虚名而置身于实祸之中。你们一定不知道我的意思。’众人都起身跪拜说:‘即使是伊尹、周公,也比不上丞相。’后来有人写诗说:‘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曹操连喝了几杯酒,不知不觉间喝醉了,叫左右的人拿来笔砚,也想写《铜雀台诗》。刚要下笔,忽然有人报告说:‘东吴的使者华歆上表推荐刘备为荆州牧,孙权把妹妹嫁给刘备,汉上九郡的大部分已经属于刘备了。’曹操听到这个消息,手脚慌乱,把笔扔在地上。程昱说:‘丞相在万军之中,箭矢如雨,从未动摇过心;现在听到刘备得到了荆州,为什么这么惊讶?’曹操说:‘刘备,人中龙也,生平未曾得到过水。现在得到了荆州,就像是困龙入大海了。我怎么能不感到心动呢!’程昱说:‘丞相知道华歆的来意吗?’曹操说:‘不知道。’程昱说:‘孙权本来就很忌惮刘备,想要用兵攻打他;但他担心丞相趁机攻打,所以派华歆来作为使者,上表推荐刘备,这是为了安抚刘备,以堵住丞相的野心。’曹操点头说:‘是的。’程昱说:‘我有一个计策,可以让孙权和刘备互相吞并,丞相趁机攻打他们,一举两得。’曹操非常高兴,于是问他的计策。程昱说:‘东吴所依靠的是周瑜。丞相现在上表推荐周瑜为南郡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留下华歆在朝廷重用他;周瑜一定会和刘备成为仇敌。我们趁他们互相争斗的时候攻打他们,不是很好吗?’曹操说:‘仲德的话,正合我意。’于是召华歆上台,给予重赏。当天宴会结束后,曹操就带着文武百官回到许昌,上表推荐周瑜为总领南郡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封华歆为大理少卿,留在许都。

使命到达东吴,周瑜和程普各自接受了官职。周瑜既然领到了南郡,就更加想要报仇,于是上书给吴侯,请求派鲁肃去讨要回荆州。孙权就对鲁肃说:‘你以前担保借荆州给刘备,现在刘备拖延不归还,我们还要等到什么时候?’鲁肃说:‘文书上写得清楚,等取得西川就归还。’孙权怒斥说:‘只说取西川,到现在还没动兵,这不是让人等老了么!’鲁肃说:‘我愿意去跟他说。’于是乘船前往荆州。

刘备和诸葛亮在荆州大量征集粮草,训练军队,远近的人才都归附他们。突然有人报告鲁肃到了。刘备问诸葛亮:‘子敬这次来有什么意图?’诸葛亮说:‘昨天孙权上表请求任命主公为荆州牧,这是惧怕曹操的策略。曹操封周瑜为南郡太守,这是想要让我们两家互相吞并,他好从中取利。现在鲁肃这次来,又是周瑜接受了太守之职,想要来索要荆州。’刘备问:‘怎么回答他?’诸葛亮说:‘如果鲁肃提起荆州的事情,主公就大声哭泣。哭到悲痛之处,我就出来劝解。’

计策已经定下,迎接鲁肃进入府中,行礼完毕,坐下。鲁肃说:‘今天皇叔做了东吴的女婿,就是鲁肃的主人,怎么敢坐?’刘备笑着说:‘子敬和我有旧交,何必太过谦虚?’鲁肃就坐下了。茶水喝完,鲁肃说:‘今天我奉吴侯的命令,专门为荆州的事情而来。皇叔已经借住很久了,还未归还。现在既然两家结亲,应该看在亲情的面子上,早点归还。’刘备听后,掩面大哭。鲁肃惊讶地问:‘皇叔为什么这样?’刘备哭声不止。

诸葛亮从屏风后出来,说:‘我已经听了一段时间了。子敬知道我主人为什么哭吗?’鲁肃说:‘我实在不知道。’诸葛亮说:‘有什么难明白的?当初我主人借荆州时,许下取得西川就归还。仔细想想,益州的刘璋是我主人的弟弟,都是汉朝的骨肉,如果要兴兵去夺取他的城池,恐怕会被外人唾骂;如果不夺取,归还荆州,又没有地方安身;如果不归还,在尊舅的面子上又不好看。事实是两难的,因此泪水从心底流出。’诸葛亮说完,触动了刘备的内心,他真的捶胸顿足,放声大哭。鲁肃劝说道:‘皇叔先别烦恼,和孔明好好商量一下。’诸葛亮说:‘有劳子敬,回见吴侯,不要吝啬一句话的力气,把这种烦恼的情况,恳请吴侯,再宽限一些时间。’鲁肃问:‘如果吴侯不同意怎么办?’诸葛亮说:‘吴侯既然把亲妹妹嫁给了皇叔,怎么会不同意呢?希望子敬好好回复。’

鲁肃是个宽厚的长者,看到刘备如此悲痛,只得答应。刘备和诸葛亮拜谢。宴会结束后,送鲁肃上船。鲁肃直接到了柴桑,见到了周瑜,详细说明了事情。周瑜跺脚说:‘子敬又中了诸葛亮的计!当初刘备依附刘表时,就常有吞并之意,何况西川的刘璋呢?像这样拖延,难免会连累到你。’我有一个计策,让诸葛亮不能出我的算计之中。子敬就去一趟。’鲁肃问:‘愿听妙计。’周瑜说:‘子敬不必去见吴侯,再去荆州对刘备说:孙、刘两家既然结为亲家,就是一家人;如果刘家不忍心去夺取西川,我东吴起兵去,取得西川时,作为嫁妆,然后把荆州交还给东吴。’鲁肃问:‘西川路途遥远,取得它不容易。都督这个计策,难道不可行吗?’周瑜笑着说:‘子敬真是个长者。你以为我真的要去取西川给他?我只是以此为名,实际上是想夺取荆州,让他不做准备。东吴的军队去收西川,路过荆州,就向他索要钱粮,刘备必然会出城慰劳军队。那时趁机杀他,夺取荆州,消除我的仇恨,解除你的麻烦。’

鲁肃非常高兴,就再次前往荆州。刘备和诸葛亮商议。诸葛亮说:‘鲁肃一定没有见到吴侯,只是到了柴桑和周瑜商量了什么计策,来诱惑我们。但他说的话,主公只看我点头,就答应。’计策已经定下。鲁肃进入见刘备。行礼完毕,说:‘吴侯非常称赞皇叔的盛德,于是和各位将领商议,起兵帮助皇叔收复西川。取得西川后,再交换荆州,用西川作为嫁妆。但是军队经过时,希望提供一些钱粮。’诸葛亮听了,急忙点头说:‘难得吴侯如此好心!’刘备拱手感谢说:‘这都是子敬好言相劝的功劳。’诸葛亮说:‘如果大军到来,我们就应当远道迎接慰劳。’鲁肃暗自高兴,宴会结束后告辞回府。

刘备问诸葛亮:‘这是什么意思?’诸葛亮大笑说:‘周瑜的死期不远了!这样的计策,小孩子也骗不过!’刘备又问怎么办,诸葛亮说:‘这是“假途灭虢”的计策。名义上是牧西川,实际上是夺取荆州。等主公出城慰劳军队,趁机拿下,杀入城中,这就是“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了。’刘备说:‘怎么办呢?’诸葛亮说:‘主公放心,只管‘准备窝弓以擒猛虎,安排香饵以钓鳌鱼’。等周瑜到来,他即使不死,也九分无气。’便召唤赵云听计:‘如此如此,其余的我自有安排。’刘备非常高兴。后来有人作诗叹道:‘周瑜决策取荆州,诸葛先知第一筹。指望长江香饵稳,不知暗里钓鱼钩。’

鲁肃回见周瑜,说刘备和诸葛亮都非常高兴,准备出城慰劳军队。周瑜大笑说:‘原来这次也中了我们的计!’就吩咐鲁肃禀报吴侯,并派遣程普率领军队接应。周瑜此时箭伤已经逐渐愈合,身体没有问题,派甘宁为先锋,自己和徐盛、丁奉为第二梯队,凌统、吕蒙为后卫,水陆大军五万,向荆州进发。周瑜在船上,不时地欢笑,以为诸葛亮中了他的计。前军到达夏口,周瑜问:‘荆州有人在前面迎接吗?’有人报告说:‘刘皇叔派糜竺来见都督。’周瑜召唤他过来,问他慰劳军队的事情。糜竺说:‘主公已经都准备好了。’周瑜说:‘皇叔在哪里?’糜竺说:‘在荆州城门外等候,要与都督把盏。’周瑜说:‘现在为了你家的事情,出兵远征;慰劳军队的礼节,不要轻易举行。’糜竺领命先回。

战船在江面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一个接一个地前进,一直来到公安,却没看到一艘军船,也没有人远道来迎接。周瑜催促船只加快速度。距离荆州十多里路,只见江面上平静得很。

哨探的人回来报告说:‘荆州城上只插了两面白旗,连一个人的影子都没有。’周瑜心中起了疑虑,命令船只靠岸,自己亲自上岸骑马,带着甘宁、徐盛、丁奉等一班军官,以及三千精兵,直接向荆州进发。

到了城下,却不见有任何动静。周瑜勒住马,让士兵去敲门。城上问:‘是谁?’吴军回答:‘是东吴的周都督亲自在这里。’话还没说完,突然一声梆子响,城上的士兵都举起了枪刀。

敌楼上赵云出来问道:‘都督这次来,究竟是为了什么?’周瑜说:‘我替你的主公夺取西川,你难道还不知道吗?’赵云说:‘孔明军师已经知道了都督的‘假途灭虢’之计,所以留下我来守城。我主公有言:‘我和刘璋都是汉室宗亲,怎么忍心背叛道义去夺取西川?如果你东吴真的要取蜀,我宁愿披发入山,也不会让天下人认为我失信。’

周瑜听到这里,勒住马转身就回。只见一个人打着令字旗,在马前报告说:‘探听到四路大军,一齐杀来:关羽从江陵杀来,张飞从姊归杀来,黄忠从公安杀来,魏延从孱陵小路杀来,四路不知道有多少军队。喊杀声震动远近一百多里,都说要捉拿周瑜。’

周瑜在马上大声喊叫一声,箭疮再次裂开,从马上摔了下来。正是:一着棋高难对敌,几番算定总成空。

不知道周瑜的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注解

铜雀台:铜雀台是曹操在邺城建造的一座台,用于宴请宾客。

孔明:孔明,即诸葛亮,字孔明,蜀汉丞相,以才智过人、忠诚著称。

三气周公瑾:三气周公瑾是指《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次智激周瑜的故事,表现了诸葛亮的智谋和周瑜的刚愎自用。

周瑜: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以智谋著称。

玄德:玄德,即刘备,字玄德,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以仁德著称。

孙夫人:孙夫人是东吴孙权的妹妹,嫁给了刘备,后因故返回东吴。

关公:关公即关羽,刘备的结义兄弟,以忠义著称,后成为民间信仰中的武圣。

黄忠:黄忠是刘备麾下的老将,以勇猛善战著称。

魏延:魏延是刘备麾下的将领,以勇猛著称,后因与诸葛亮意见不合而被杀。

水军:水军是指以船只为载体的军事力量,擅长水战。

箭疮:被箭射伤的伤口。

程普:程普(?-226年),字德谋,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吴国名将,与周瑜齐名,是孙权的另一位重要将领。

张昭:张昭是东吴的谋士,以智谋著称。

顾雍:顾雍是东吴的大臣,以忠诚著称。

许都:许都是东汉末年曹操的都城,位于今河南省许昌市。

建安: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时间为公元196年至220年。

玉龙台:玉龙台是邺城铜雀台左侧的一座台阁。

金凤台:金凤台是邺城铜雀台右侧的一座台阁。

文武:文武是指文臣和武将,泛指朝廷中的官员。

嵌宝金冠:嵌宝金冠是一种装饰华丽的帽子,上面镶嵌有宝石。

绿锦罗袍:绿锦罗袍是一种用绿色锦缎制成的袍子,是古代贵族的服饰。

玉带珠履:玉带珠履是指用玉石制成的腰带和用珍珠装饰的鞋子,是古代贵族的服饰。

金碧交辉:金碧交辉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照人。

西川红锦战袍:西川红锦战袍是一种高质量的战袍,以四川出产的优质红锦制成,象征着尊贵和荣耀。

箭垛:箭垛是一种古代的射击练习设施,通常由土或木制成,用于训练射箭技巧。

百步为界:在古代,百步是一个相对较远的距离,用来作为射箭比赛的界限。

曹氏宗族:曹氏宗族指的是曹操的家族成员,他们是东汉末年的名门望族。

雕弓长箭:雕弓是一种制作精良的弓,长箭则是用于射箭的箭矢。

跨鞍勒马:跨上马鞍,勒住马匹,准备出发或战斗。

金鼓齐鸣:金鼓齐鸣是古代军队发动的信号,金鼓声大作,表示军队即将行动。

千里驹:千里驹是指跑得极快的马,这里比喻曹休箭术高超,如同千里马。

外姓:外姓指的是非本家族的成员,这里指文聘。

文仲业射法:文仲业是文聘的字,这里指文聘的射箭技艺。

锦袍:锦袍是一种华丽的袍子,通常用于赏赐有功之人。

箭心:箭心是指箭矢射中的目标中心。

蜀锦:蜀锦是四川地区出产的优质丝绸,以其色彩鲜艳、图案精美而著称。

骑射:骑射是指骑马射箭的技艺,是古代武将必备的技能。

孝廉:孝廉是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通过考试选拔有德有才的人。

精舍:精舍是指修行的居所,这里指曹操在谯东五十里修建的读书和射猎的地方。

典军校尉:典军校尉是曹操最初担任的官职,负责管理典籍和校尉。

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这是曹操希望自己的墓志铭,表达了他对功名的追求。

董卓:董卓是东汉末年的权臣,曹操曾与其对抗。

黄巾:黄巾是东汉末年起义军的一种,曹操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

袁术:袁术是东汉末年的割据势力之一,曹操曾与其交战。

吕布:吕布是东汉末年的武将,曹操曾与其交战。

袁绍:袁绍是东汉末年的割据势力之一,曹操曾与其交战。

刘表:刘表是东汉末年的割据势力之一,曹操曾与其交战。

华歆:华歆是东汉末年的文臣,曹操任命他为使臣。

南郡太守:南郡太守是东吴的一个地方官职,这里曹操用来挑拨孙刘关系。

江夏太守:江夏太守是东吴的一个地方官职,这里曹操用来挑拨孙刘关系。

大理少卿:大理少卿是朝廷中的一个官职,负责司法事务。

东吴:东吴,即孙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政权,由孙权建立,存在于公元229年至280年,是三国时期的一个国家,位于今天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地区。

荆州:古地名,位于今湖北省荆州市,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和政治中心。

鲁肃: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吴国名将,以宽厚仁爱、智谋过人著称,是孙权的谋士。

孙权: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以雄才大略著称。

南郡:南郡,古代行政区划,位于长江中游,是三国时期的重要战略要地。

刘璋:刘璋,字仲初,东汉末年益州的牧,刘备的妹夫。

汉朝骨肉:指同一血脉的亲人,这里指刘备和刘璋都是汉朝皇室的后代。

柴桑:柴桑,古地名,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

周瑜之计:周瑜的计谋,指周瑜设下的策略或计策。

假途灭虢:出自《左传》,比喻利用假道进攻敌人。

窝弓以擒猛虎,安排香饵以钓鳌鱼:成语,比喻用巧妙的计策来捕捉或诱骗对手。

夏口:夏口,古地名,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是长江的重要渡口。

战船:古代用于水战的舰船,常用于军事行动和运输。

公安:古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公安县,此处指地名。

军船:指用于军事行动的船只。

催船速行:催促船只加快速度行驶。

哨探:负责侦察敌情的士兵。

白旗:在古代,白旗通常表示投降或和平。

甘宁、徐盛、丁奉:均为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与周瑜一同行动。

披发入山:指隐居山林,不问世事。

棋高难对敌:比喻智谋高超,难以应对强敌。

几番算定总成空:多次算计,最终却徒劳无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评注

这段古文描绘了三国时期东吴都督周瑜在攻打荆州时遭遇的意外变故,充满了紧张和悬念,体现了古汉语的精妙和历史文化背景的丰富。

‘战船密密排在江上,依次而进’这一句,通过‘密密’和‘依次’两个词,生动地描绘了吴军战船的阵势和行进节奏,展现了军事行动的有序和规模。

‘看看至公安,并无一只军船,又无一人远接’这一句,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周瑜对荆州城内情况的疑惑和不安,为后续剧情发展埋下伏笔。

‘周瑜催船速行’一句,表现了周瑜急于求成的性格特点,也为他的悲剧结局埋下了伏笔。

‘哨探的回报:“荆州城上,插两面白旗,并不见一人之影。”’这一句,通过哨探的回报,揭示了荆州城内的平静,进一步加深了周瑜的疑惑。

‘瑜心疑,教把船傍岸,亲自上岸乘马,带了甘宁、徐盛、丁奉一班军官,引亲随精兵三千人,径望荆州来’这一句,展现了周瑜的果断和决策力,同时也体现了他的自信。

‘既至城下,并不见动静’这一句,再次强调了荆州城内的平静,与周瑜的预期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

‘瑜勒住马,令军士叫门’这一句,通过周瑜的举动,表现了他的谨慎和尊重,同时也为后续剧情发展埋下伏笔。

‘城上问是谁人’和‘吴军答曰:“是东吴周都督亲自在此。”’这两句,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周瑜的身份和地位,同时也揭示了荆州城内的戒备。

‘忽一声梆子响,城上军一齐都竖起枪刀’这一句,通过突然的梆子声和城上军的反应,制造了紧张的氛围,为周瑜的询问和赵云的回答做了铺垫。

‘都督此行,端的为何?’和‘孔明军师已知都督“假途灭虢”之计,故留赵云在此’这两句,揭示了赵云对周瑜行动的洞察和诸葛亮的谋略,为周瑜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吾主公有言:“孤与刘璋,皆汉室宗亲,安忍背义而取西川?若汝东吴端的取蜀,吾当披发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这一句,展现了刘备的仁义之心和周瑜的困境,同时也体现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

‘周瑜闻之,勒马便回’这一句,通过周瑜的举动,表现了他的无奈和失望,为他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只见一人打着令字旗,于马前报说:“探得四路军马,一齐杀到:关某从江陵杀来,张飞从姊归杀来,黄忠从公安杀来,魏延从孱陵小路杀来,四路正不知多少军马。喊声远近震动百余里,皆言要捉周瑜。”’这一句,通过探子的报告,展现了敌军的强大和周瑜的危机,为他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瑜马上大叫一声,箭疮复裂,坠于马下’这一句,通过周瑜的突然反应和箭疮的复发,展现了他在战斗中的英勇和不幸,同时也为他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正是:一着棋高难对敌,几番算定总成空’这一句,通过诗句的引用,总结了周瑜的失败,同时也反映了三国时期的战争残酷和智谋的局限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231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