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二十四回

作者: 罗贯中(约1330年-1400年),元代文学家,历史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小说创作。

年代:成书于元代(约14世纪)。

内容简要:《三国演义》是基于三国历史背景创作的历史小说,讲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兴起、争霸和衰败的故事。书中通过众多历史人物的塑造,展现了权谋、军事、政治、忠诚与背叛的复杂关系。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人物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英雄形象。小说不仅涉及大量的战斗场面,也展示了许多智谋、策略和领导力,探讨了英雄与权谋、忠诚与背叛、仁义与权力等主题,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深远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与文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二十四回-原文

国贼行凶杀贵妃皇叔败走投袁绍

却说曹操见了衣带诏,与众谋士商议,欲废却献帝,更择有德者立之。

程昱谏曰:‘明公所以能威震四方,号令天下者,以奉汉家名号故也,今诸侯未平,遽行废立之事,必起兵端矣。’

操乃止。

只将董承等五人,并其全家老小,押送各门处斩。

死者共七百余人。

城中官民见者,无不下泪。

后人有诗叹董承曰:‘密诏传衣带,天言出禁门。当年曾救驾,此日更承恩。忧国成心疾,除奸入梦魂。忠贞千古在,成败复谁论。’

又有叹王子服等四人诗曰:‘书名尺素矢忠谋,慷慨思将君父酬。赤胆可怜捐百口,丹心自是足千秋。’

且说曹操既杀了董承等众人,怒气未消,遂带剑入宫,来弑董贵妃。

贵妃乃董承之妹,帝幸之,已怀孕五月。

当日帝在后宫,正与伏皇后私论董承之事至今尚无音耗。

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容,帝大惊失色。

操曰:‘董承谋反,陛下知否?’

帝曰:‘董卓已诛矣。’

操大声曰:‘不是董卓!是董承!’

帝战栗曰:‘朕实不知。’

操曰:‘忘了破指修诏耶?’

帝不能答。

操叱武士擒董妃至。

帝告曰:‘董妃有五月身孕,望丞相见怜。’

操曰:‘若非天败,吾已被害。岂得复留此女,为吾后患!’

伏后告曰:‘贬于冷宫,待分娩了,杀之未迟。’

操曰:‘欲留此逆种,为母报仇乎?’

董妃泣告曰:‘乞全尸而死,勿令彰露。’

操令取白练至面前。

帝泣谓妃曰:‘卿于九泉之下,勿怨朕躬!’

言讫,泪下如雨。

伏后亦大哭。

操怒曰:‘犹作儿女态耶!’

叱武士牵出,勒死于宫门之外。

后人有诗叹董妃曰:‘春殿承恩亦枉然,伤哉龙种并时捐。堂堂帝主难相救,掩面徒看泪涌泉。’

操谕监宫官曰:‘今后但有外戚宗族,不奉吾旨,辄入宫门者,斩,守御不严,与同罪。’

又拨心腹人三千充御林军,令曹洪统领,以为防察。

操谓程昱曰:‘今董承等虽诛,尚有马腾、刘备,亦在此数,不可不除。’

昱曰:‘马腾屯军西凉,未可轻取;但当以书慰劳,勿使生疑,诱入京师,图之可也。刘备现在徐州,分布掎角之势,亦不可轻敌。况今袁绍屯兵官渡,常有图许都之心。若我一旦东征,刘备势必求救于绍。绍乘虚来袭,何以当之?’

操曰:‘非也。备乃人杰也,今若不击,待其羽翼既成。急难图矣。袁绍虽强,事多怀疑不决,何足忧乎!’

正议间,郭嘉自外而入。

操问曰:‘吾欲东征刘备,奈有袁绍之忧,如何?’

嘉曰:‘绍性迟而多疑,其谋士各相妒忌,不足忧也。刘备新整军兵,众心未服,丞相引兵东征,一战可定矣。’

操大喜曰:‘正合吾意。’

遂起二十万大军,分兵五路下徐州。

细作探知,报入徐州。

孙乾先往下邳报知关公,随至小沛报知玄德,玄德与孙乾计议曰:‘此必求救于袁绍,方可解危。’

于是玄德修书一封,遣孙乾至河北。

乾乃先见田丰,具言其事,求其引进。

丰即引孙乾入见绍,呈上书信。

只见绍形容憔悴,衣冠不整。

丰曰:‘今日主公何故如此?’

绍曰:‘我将死矣!’

丰曰:‘主公何出此言?’

绍曰:‘吾生五子,惟最幼者极快吾意;今患疥疮,命已垂绝。吾有何心更论他事乎?’

丰曰:‘今曹操东征刘玄德,许昌空虚,若以义兵乘虚而入,上可以保天子,下可以救万民。此不易得之机会也,惟明公裁之。’

绍曰:‘吾亦知此最好,奈我心中恍惚,恐有不利。’

丰曰:‘何恍惚之有?’

绍曰:‘五子中惟此子生得最异,倘有疏虞,吾命休矣。’

遂决意不肯发兵,乃谓孙乾曰:‘汝回见玄德,可言其故。倘有不如意,可来相投,吾自有相助之处。’

田丰以杖击地曰:‘遭此难遇之时,乃以婴儿之病,失此机会!大事去矣,可痛惜哉!’

跌足长叹而出。

孙乾见绍不肯发兵,只得星夜回小沛见玄德,具说此事。

玄德大惊曰:‘似此如之奈何?’

张飞曰:‘兄长勿忧。曹兵远来,必然困乏;乘其初至,先去劫寨,可破曹操。’

玄德曰:‘素以汝为一勇夫耳。前者捉刘岱时,颇能用计;今献此策,亦中兵法。’

乃从其言,分兵劫寨。

且说曹操引军往小沛来。

正行间,狂风骤至,忽听一声响亮,将一面牙旗吹折。

操便令军兵且住,聚众谋士问吉凶。

荀彧曰:‘风从何方来?吹折甚颜色旗?’

操曰:‘风自东南方来,吹折角上牙旗,旗乃青红二色。’

彧曰:‘不主别事,今夜刘备必来劫寨。’

操点头。

忽毛玠入见曰:‘方才东南风起,吹折青红牙旗一面。主公以为主何吉凶?’

操曰:‘公意若何?’

毛玠曰:‘愚意以为今夜必主有人来劫寨。’

后人有诗叹曰:‘吁嗟帝胄势孤穷,全仗分兵劫寨功。争奈牙旗折有兆,老天何故纵奸雄?’

操曰:‘天报应我,当即防之。’

遂分兵九队,只留一队向前虚紥营寨,余众八面埋伏。

是夜月色微明。

玄德在左,张飞在右,分兵两队进发;只留孙乾守小沛。

且说张飞自以为得计,领轻骑在前,突入操寨,但见零零落落,无多人马,四边火光大起,喊声齐举。

飞知中计,急出寨外。

正东张辽、正西许褚、正南于禁、正北李典、东南徐晃、西南乐进,东北夏侯惇、西北夏侯渊,八处军马杀来。

张飞左冲右突,前遮后当;所领军兵原是曹操手下旧军,见事势已急,尽皆投降去了。

飞正杀间,逢着徐晃大杀一阵,后面乐进赶到。

飞杀条血路突围而走,只有数十骑跟定。

欲还小沛,去路已断,欲投徐州、下邳,又恐曹军截住;寻思无路,只得望芒砀山而去。

却说玄德引军劫寨,将近寨门,忽然喊声大震,后面冲出一军,先截去了一半人马。

夏侯惇又到。

玄德突围而走,夏侯渊又从后赶来。

玄德回顾,止有三十余骑跟随;急欲奔还小沛,早望见小沛城中火起,只得弃了小沛;欲投徐州、下邳,又见曹军漫山塞野,截住去路。

玄德自思无路可归,想:‘袁绍有言,‘倘不如意,可来相投’,今不若暂往依栖,别作良图。’

遂望青州路而走,正逢李典拦住。

玄德匹马落荒望北而逃,李典掳将从骑去了。

且说玄德匹马投青州,日行三百里,奔至青州城下叫门。

门吏问了姓名,来报刺史。

刺史乃袁绍长子袁谭。

谭素敬玄德,闻知匹马到来,即便开门相迎,接入公廨,细问其故。

玄德备言兵败相投之意。

谭乃留玄德于馆驿中住下,发书报父袁绍;一面差本州人马,护送玄德。

至平原界口,袁绍亲自引众出邺郡三十里迎接玄德。

玄德拜谢,绍忙答礼曰:‘昨为小儿抱病,有失救援,于心怏怏不安。今幸得相见,大慰平生渴想之思。’

玄德曰:‘孤穷刘备,久欲投于门下,奈机缘未遇。今为曹操所攻,妻子俱陷,想将军容纳四方之士,故不避羞惭,径来相投。望乞收录。誓当图报。’

绍大喜,相待甚厚,同居冀州。

且说曹操当夜取了小沛,随即进兵攻徐州。

糜竺、简雍守把不住,只得弃城而走。

陈登献了徐州。

曹操大军入城,安民已毕,随唤众谋士议取下邳。

荀彧曰:‘云长保护玄德妻小,死守此城。若不速取。恐为袁绍所窃。’

操曰:‘吾素爱云长武艺人材,欲得之以为己用,不若令人说之使降。’

郭嘉曰:‘云长义气深重,必不肯降。若使人说之,恐被其害。’

帐下一人出曰:‘某与关公有一面之交,愿往说之。’

众视之,乃张辽也。

程昱曰:‘文远虽与云长有旧,吾观此人,非可以言词说也。某有一计,使此人进退无路,然后用文远说之,彼必归丞相矣。’

正是:整备窝弓射猛虎,安排香饵钓鳌鱼。

未知其计若何,且听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二十四回-译文

国贼行凶杀贵妃皇叔败走投袁绍

曹操看到衣带诏后,和众谋士商议,想要废除汉献帝,另找一个有德行的人来当皇帝。程昱劝阻说:“明公之所以能威震四方,号令天下,是因为我们奉汉家的名号,现在诸侯还未平定,突然废除皇帝,一定会引起战乱。”曹操于是停止了这个计划。只把董承等五人,连同他们的家人,押送到各个城门处斩。死者共七百多人。城中的官民看到这一幕,无不流泪。后来有人写诗悼念董承说:“密诏藏在衣带中,天意出自禁宫门。当年曾救驾,今天更受恩。忧国成心疾,除奸入梦魂。忠贞千古在,成败复谁论。”又有诗悼念王子服等四人:“书名尺素矢忠谋,慷慨思将君父酬。赤胆可怜捐百口,丹心自是足千秋。”

曹操杀了董承等人后,怒气未消,于是带着剑进入皇宫,想要杀害董贵妃。贵妃是董承的妹妹,皇帝宠爱她,她已经怀孕五个月。那天皇帝在后宫,正和伏皇后私下讨论董承的事情,至今没有消息。突然看到曹操带着剑进入皇宫,面带怒容,皇帝大惊失色。曹操说:“董承谋反,陛下知道吗?”皇帝说:“董卓已经被杀了。”曹操大声说:“不是董卓!是董承!”皇帝颤抖着说:“朕实在不知道。”曹操说:“忘了破指修诏的事吗?”皇帝无法回答。曹操喝令武士抓捕董妃。皇帝告诉曹操:“董妃有五个月的身孕,希望丞相能可怜她。”曹操说:“如果不是天意阻止,我已被害。怎么能留下这个女人,成为我的后患!”伏皇后说:“把她贬到冷宫,等她分娩后再杀也不迟。”曹操说:“想留下这个逆种,为她报仇吗?”董妃哭着请求:“求全尸而死,不要让我的孩子暴露。”曹操命令取来白绫。皇帝哭着对妃子说:“你在九泉之下,不要怨恨朕!”说完,泪如雨下。伏皇后也大哭。曹操怒道:“还做这种儿女情态!”喝令武士拉出去,在宫门外勒死。后来有人写诗悼念董妃说:“春殿承恩也枉然,伤哉龙种并时捐。堂堂帝主难相救,掩面徒看泪涌泉。”曹操命令监管宫官说:“今后如果有外戚宗族不奉我的命令,擅自进入宫门者,斩;守卫不严,与同罪。”又派三千心腹人充任御林军,由曹洪统领,以加强警备。

曹操对程昱说:“现在董承等人虽然被杀了,但还有马腾、刘备,也在其中,不能不除掉他们。”程昱说:“马腾驻军西凉,不可轻举妄动;应当写信慰劳他,不要让他产生怀疑,诱骗他到京城,再图谋他。刘备现在在徐州,分布了掎角之势,也不能轻敌。何况袁绍驻军官渡,一直有夺取许昌的心思。如果我一旦东征刘备,刘备一定会向袁绍求救。袁绍趁机来袭,我们该如何应对?”曹操说:“不是这样。刘备是人杰,现在如果不打击他,等他的羽翼丰满,就难以对付了。袁绍虽然强大,但多疑不决,不值得担心!”正在商议间,郭嘉从外面进来。曹操问:“我想东征刘备,但担心袁绍的问题,怎么办?”郭嘉说:“袁绍性格迟缓且多疑,他的谋士们互相猜忌,不值得担心。刘备新整军兵,众心未服,丞相带兵东征,一战即可定局。”曹操大喜说:“正合我意。”于是起兵二十万,分兵五路下徐州。细作探知,报告到徐州。孙乾先到下邳报告关羽,随后到小沛报告刘备,刘备和孙乾商议说:“这一定是向袁绍求救,才能解危。”于是刘备写信一封,派孙乾到河北。孙乾先见到田丰,详细说明情况,请求他引荐。田丰立即引孙乾去见袁绍,呈上书信。只见袁绍形容憔悴,衣冠不整。田丰说:“今天主公为什么这样?”袁绍说:“我要死了!”田丰说:“主公为什么这么说?”袁绍说:“我有五个儿子,只有最小的儿子最让我满意;现在他得了疥疮,命悬一线。我还有什么心思考虑其他事情呢?”田丰说:“现在曹操东征刘备,许昌空虚,如果我们以义兵乘虚而入,上可以保护天子,下可以拯救万民。这是难得的机会,只有明公自己决定。”袁绍说:“我也知道这是最好的办法,但我心中恍惚,担心会有不利。”田丰说:“有什么恍惚的?”袁绍说:“五个儿子中,只有这个儿子出生得最奇特,如果有闪失,我的命就没了。”于是决定不发兵,对孙乾说:“你回去告诉刘备,可以说出原因。如果有什么不如意,可以来找我,我自有帮助你的办法。”田丰用杖敲地说:“在这个难得的时候,却因为婴儿的病,失去了这个机会!大事去了,真是可惜啊!”失望地长叹而出。

孙乾看到袁绍不肯发兵,只得星夜回小沛见刘备,详细说明情况。刘备大惊说:“这样怎么办呢?”张飞说:“兄长不必担心。曹兵远来,必然疲惫;趁他们刚到,先去劫营,可以打败曹操。”刘备说:“以前以为你是一勇之夫。之前捉拿刘岱时,你还能用计;现在献这个计策,也符合兵法。”于是听从了他的建议,分兵劫营。

曹操带兵往小沛来。正在行进中,突然狂风骤起,忽听一声巨响,将一面牙旗吹折。曹操命令士兵停下,召集众谋士询问吉凶。荀彧说:“风从哪个方向来?吹折了什么颜色的旗?”曹操说:“风从东南方来,吹折了角上的青红牙旗。”荀彧说:“这不是其他事情,今晚刘备一定会来劫营。”曹操点头。突然毛玠进来见曹操说:“刚才东南风起,吹折了一面青红牙旗。主公认为这是吉是凶?”曹操问:“你的意思呢?”毛玠说:“我认为今晚一定有人来劫营。”后来有人写诗感叹说:“唉,天子的后代势单力薄,全靠分兵劫营才能成功。可惜牙旗折断有预兆,老天为什么纵容奸雄?”曹操说:“这是天意报应我,应该立即防备。”于是分兵九队,只留一队向前虚设营寨,其余八队埋伏。

那天晚上,月亮微微发亮。刘备站在左边,张飞站在右边,他们分兵两队出发;只留下孙乾守卫小沛。

张飞自以为计策得逞,带领轻骑兵走在前面,突然冲入曹操的营地,只见营地零零散散,人马不多,四周火光冲天,喊杀声此起彼伏。张飞意识到自己中了计,急忙冲出营地。

正好遇到东边的张辽、西边的许褚、南边的于禁、北边的李典、东南的徐晃、西南的乐进、东北的夏侯惇、西北的夏侯渊,八路军马杀将过来。张飞左冲右突,前后抵挡;他带领的士兵原本是曹操的旧部,看到形势危急,纷纷投降。

张飞正在杀敌时,遇到了徐晃,两人大战一场,随后乐进赶到。张飞杀出一条血路,突围逃跑,只有几十个骑兵跟着。

张飞想要返回小沛,却发现去路已被切断,想要投奔徐州或下邳,又担心曹军拦截;想了想没有其他路可走,只能前往芒砀山。

刘备带领军队劫营,快到营门时,突然听到一声巨响,后面冲出一支军队,截去了一半人马。夏侯惇又赶到了。刘备突围逃跑,夏侯渊从后面追来。刘备回头一看,只有三十多个骑兵跟着;他急忙想要返回小沛,却发现小沛城中也起了火,只得放弃小沛;想要投奔徐州或下邳,又看到曹军布满了山野,挡住了去路。

刘备自思无路可走,心想:“袁绍曾经说过,‘如果不如意,可以来投奔’,现在不如先暂时投奔他,再作打算。”于是朝着青州的方向走去,正好遇到李典挡住了去路。刘备独自一人慌忙向北逃跑,李典抓走了他的随从。

刘备独自一人投奔青州,一天走三百里,跑到青州城下敲门。守门的人问了他的名字,报告给了刺史。刺史是袁绍的长子袁谭。袁谭一直很敬重刘备,听说他一个人骑着马来了,立刻开门迎接,把他接到官府里,详细询问了他的来意。

刘备详细说明了兵败前来投奔的原因。袁谭于是把刘备安排在馆驿里住下,并发信通知他的父亲袁绍;同时派遣本州的人马,护送刘备。

当刘备到达平原界口时,袁绍亲自带领众人从邺郡出发,三十里外迎接刘备。刘备拜谢,袁绍急忙还礼说:“昨天因为小儿生病,未能及时救援,心里一直很不安。今天有幸见到您,非常满足了我长久以来的渴望。”

刘备说:“我刘备孤苦伶仃,一直想要投奔您的门下,但一直没遇到机会。现在被曹操攻打,妻子和孩子都被俘虏了,我想将军您能接纳四方之士,所以我不顾羞愧,直接来投奔。希望您能收留我。我发誓一定会报答您的恩情。”

袁绍非常高兴,对他非常优待,他们一起住在冀州。

曹操当天晚上夺取了小沛,随即进军攻打徐州。糜竺和简雍守不住城池,只得弃城逃跑。陈登献出了徐州。曹操的大军进入城内,安抚了百姓之后,随即召集众谋士商议如何夺取下邳。

荀彧说:“云长在保护刘备的妻儿,坚守下邳城。如果不迅速攻取,恐怕会被袁绍夺取。”曹操说:“我一直很欣赏云长的武艺和才能,想要得到他为我所用,不如派人去说服他投降。”

郭嘉说:“云长义气深重,肯定不会投降。如果派人去说服他,恐怕会被他伤害。”帐下一个人站出来,说:“我和关羽有一面之缘,愿意去说服他。”大家一看,原来是张辽。程昱说:“文远虽然和关羽有旧,我看这个人,不是可以用言语说服的。我有一个计策,可以让这个人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然后用文远去说服他,他肯定会归顺丞相。”

正是:准备好弓箭射击猛虎,安排好香饵来钓大鱼。

不知道他们具体的计策是什么,且听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二十四回-注解

国贼:指背叛国家的人,这里指董承,他因谋反被曹操视为国贼。

贵妃:皇帝的妃子,这里指董贵妃,是董承的妹妹。

皇叔:皇帝的叔叔,这里指董承,因为他是皇帝的亲戚而被尊称为皇叔。

袁绍: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与曹操、刘备并称为“三国三雄”。

衣带诏:古代皇帝秘密赐予大臣的诏书,常系于衣带上,表示密诏,这里指董承得到的密诏。

献帝:东汉末年的皇帝,即汉献帝,曹操曾扶持其位。

程昱:曹操的谋士,以智谋著称。

明公:对曹操的尊称,意为尊贵的公。

汉家名号:汉朝的官方名称,曹操以汉臣自居,强调自己的合法性。

诸侯:古代分封制度下的地方诸侯,这里指各地方割据的势力。

废立:废除或立新的皇帝。

董承:东汉末年的一位忠臣,因密谋推翻曹操而失败。

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

伏皇后:汉献帝的皇后。

衣带:古代衣服的带子,这里指衣带上的诏书。

禁门:皇宫的禁地,这里指禁宫。

救驾:救皇帝于危难之中。

承恩:得到皇帝的恩宠。

心疾:内心的痛苦。

除奸:除去奸臣。

梦魂:梦中都想着的事情,这里指董承忠心耿耿。

忠贞:忠诚坚定。

成败:成功与失败。

王子服:董承的朋友,参与谋反计划。

尺素:指信件,古代用竹简或纸写的信。

矢忠谋:发誓忠诚并策划。

慷慨:情绪激昂,不吝啬。

捐百口:牺牲全家。

丹心:赤诚的心。

千秋:千载,指时间长久。

弑:杀害君主或尊长。

白练:古代的一种白色丝带,这里指用来勒死的绳索。

心腹人:最信任的人。

御林军:皇帝的卫队。

曹洪:曹操的堂弟,曹操的重要将领。

马腾:东汉末年的一位武将,曾任凉州牧。

刘备:东汉末年的一位英雄,蜀汉的开国皇帝。

官渡: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曹操与袁绍在此进行了一场著名的战役。

许昌:东汉末年的都城,曹操在此建立政权。

孙乾:刘备的部将。

田丰:袁绍的谋士,以直率著称。

疥疮:皮肤病,这里比喻田丰的儿子病情严重。

帝胄:皇帝的后代。

分兵劫寨:将军队分成几部分,对敌人的营寨进行突袭。

牙旗:古代军队的旗帜,这里指曹操的旗帜。

吉凶:好运气或坏运气,这里指征兆或预兆。

玄德:指刘备,字玄德,东汉末年蜀汉的开国皇帝,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

张飞:刘备的结义兄弟,字翼德,以勇猛著称。

小沛:古代地名,位于今江苏省沛县,是刘备的根据地之一。

操寨:曹操的军营。

张辽:曹操的部将,曾与关羽有旧。

许褚:曹操的部将,以勇猛著称。

于禁:曹操的部将,以严谨著称。

李典:曹操的部将,勇猛善战。

徐晃:曹操的部将,勇猛善战。

乐进:曹操的部将,勇猛善战。

夏侯惇:曹操的部将,勇猛善战。

夏侯渊:曹操的部将,勇猛善战。

旧军:指原本属于曹操的军队。

火光:指燃烧的火焰,常用于形容战争中的火攻。

匹马:单独一匹马,常用来形容单身或孤身一人。

青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省,是刘备逃亡时的目的地之一。

袁谭:袁绍的长子,时任青州刺史。

冀州: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是袁绍的势力范围。

糜竺:刘备的部将,以富商身份著称。

简雍:刘备的部将,以文才著称。

陈登:徐州的官员,后归顺曹操。

荀彧:曹操的谋士,以智谋著称。

郭嘉:曹操的谋士,以智谋著称。

窝弓射猛虎:比喻用计谋捕捉难以对付的敌人。

香饵钓鳌鱼:比喻用诱惑引诱对方上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二十四回-评注

是夜月色微明,玄德在左,张飞在右,分兵两队进发;只留孙乾守小沛。

此句描绘了一幅夜色朦胧、军队分兵进发的场景。‘月色微明’营造出一种朦胧、神秘的氛围,为后续的战斗埋下伏笔。‘玄德在左,张飞在右’则点明了刘备和张飞的站位,暗示了他们的关系和性格特点。‘分兵两队’和‘只留孙乾守小沛’则表现了刘备的谨慎和周密部署,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且说张飞自以为得计,领轻骑在前,突入操寨,但见零零落落,无多人马,四边火光大起,喊声齐举。

此句通过张飞的视角,描绘了战场上的混乱和紧张气氛。‘自以为得计’反映了张飞的自信和轻敌,为后续的失败埋下伏笔。‘突入操寨’和‘四边火光大起’则表现出张飞的勇敢和冲动,同时也暗示了曹操的智谋和布局。

飞知中计,急出寨外。正东张辽、正西许褚、正南于禁、正北李典、东南徐晃、西南乐进,东北夏侯惇、西北夏侯渊,八处军马杀来。

此句通过八位将领的方位和名字,展示了曹操军队的强大和严密部署。‘飞知中计’表现了张飞的聪明和果断,但‘急出寨外’也反映了他的惊慌失措。‘八处军马杀来’则表现了曹操军队的强大和迅猛,为张飞的失败埋下伏笔。

张飞左冲右突,前遮后当;所领军兵原是曹操手下旧军,见事势已急,尽皆投降去了。

此句描绘了张飞在战场上的英勇和无奈。‘左冲右突,前遮后当’展现了张飞的勇猛和坚韧,但‘尽皆投降去了’也反映了他的孤立无援。

飞正杀间,逢着徐晃大杀一阵,后面乐进赶到。飞杀条血路突围而走,只有数十骑跟定。

此句描绘了张飞在战场上的绝望和无奈。‘逢着徐晃大杀一阵’和‘后面乐进赶到’展现了曹操军队的强大,‘杀条血路突围而走’则反映了张飞的英勇和坚持。

欲还小沛,去路已断,欲投徐州、下邳,又恐曹军截住;寻思无路,只得望芒砀山而去。

此句描绘了张飞在战场上的困境和无奈。‘欲还小沛’和‘欲投徐州、下邳’反映了他的无奈和选择,‘寻思无路’则表现了他的绝望。

却说玄德引军劫寨,将近寨门,忽然喊声大震,后面冲出一军,先截去了一半人马。

此句描绘了刘备在战场上的遭遇。‘引军劫寨’和‘忽然喊声大震’展现了刘备的勇敢和果断,但‘先截去了一半人马’也反映了曹操军队的强大。

夏侯惇又到。玄德突围而走,夏侯渊又从后赶来。

此句通过夏侯惇和夏侯渊的出现,再次展现了曹操军队的强大和刘备的困境。

玄德回顾,止有三十余骑跟随;急欲奔还小沛,早望见小沛城中火起,只得弃了小沛;欲投徐州、下邳,又见曹军漫山塞野,截住去路。

此句描绘了刘备在战场上的绝望和无奈。‘止有三十余骑跟随’和‘早望见小沛城中火起’反映了他的孤立无援和家国情怀,‘欲投徐州、下邳’则表现了他的选择和无奈。

玄德自思无路可归,想:‘袁绍有言,‘倘不如意,可来相投’,今不若暂往依栖,别作良图。’遂望青州路而走,正逢李典拦住。

此句描绘了刘备在战场上的无奈和选择。‘自思无路可归’和‘袁绍有言’反映了他的无奈和依赖,‘望青州路而走’则表现了他的决断和勇气。

玄德匹马落荒望北而逃,李典掳将从骑去了。

此句描绘了刘备在战场上的绝望和无奈。‘匹马落荒望北而逃’反映了他的孤独和绝望,‘李典掳将从骑去了’则表现了他的无助和无奈。

且说玄德匹马投青州,日行三百里,奔至青州城下叫门。

此句描绘了刘备在战场上的坚持和决心。‘匹马投青州’和‘日行三百里’展现了刘备的坚韧和毅力,‘奔至青州城下叫门’则表现了他的决断和勇气。

门吏问了姓名,来报刺史。刺史乃袁绍长子袁谭。

此句描绘了刘备到达青州后的情景。‘门吏问了姓名’和‘来报刺史’展现了青州守军的谨慎和礼节,‘刺史乃袁绍长子袁谭’则点明了袁谭的身份和背景。

谭素敬玄德,闻知匹马到来,即便开门相迎,接入公廨,细问其故。

此句描绘了袁谭对刘备的尊敬和关心。‘素敬玄德’和‘闻知匹马到来’反映了袁谭的仁义和胸怀,‘接入公廨,细问其故’则表现了他的细心和周到。

玄德备言兵败相投之意。

此句描绘了刘备向袁谭倾诉兵败的遭遇。‘备言兵败相投之意’反映了刘备的坦诚和信任,也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谭乃留玄德于馆驿中住下,发书报父袁绍;一面差本州人马,护送玄德。

此句描绘了袁谭对刘备的接待和安排。‘留玄德于馆驿中住下’和‘发书报父袁绍’展现了袁谭的仁义和忠诚,‘一面差本州人马,护送玄德’则表现了他的关心和负责。

至平原界口,袁绍亲自引众出邺郡三十里迎接玄德。

此句描绘了袁绍对刘备的重视和尊重。‘袁绍亲自引众出邺郡三十里迎接玄德’展现了袁绍的重视和热情,也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玄德拜谢,绍忙答礼曰:‘昨为小儿抱病,有失救援,于心怏怏不安。今幸得相见,大慰平生渴想之思。’

此句描绘了袁绍对刘备的关心和道歉。‘昨为小儿抱病,有失救援,于心怏怏不安’反映了袁绍的愧疚和自责,‘今幸得相见,大慰平生渴想之思’则表现了他的热情和喜悦。

玄德曰:‘孤穷刘备,久欲投于门下,奈机缘未遇。今为曹操所攻,妻子俱陷,想将军容纳四方之士,故不避羞惭,径来相投。望乞收录。誓当图报。’

此句描绘了刘备对袁绍的忠诚和感激。‘孤穷刘备,久欲投于门下’反映了刘备的忠诚和期待,‘今为曹操所攻,妻子俱陷’则表现了他的无奈和困境,‘望乞收录’和‘誓当图报’则表现了他的决心和承诺。

绍大喜,相待甚厚,同居冀州。

此句描绘了袁绍对刘备的欢迎和重视。‘绍大喜,相待甚厚’反映了袁绍的喜悦和热情,‘同居冀州’则表现了他的信任和友谊。

且说曹操当夜取了小沛,随即进兵攻徐州。

此句描绘了曹操军队的迅猛和曹操的野心。‘当夜取了小沛’和‘进兵攻徐州’展现了曹操军队的强大和曹操的野心。

糜竺、简雍守把不住,只得弃城而走。

此句描绘了徐州守军的无奈和困境。‘守把不住’和‘只得弃城而走’反映了徐州守军的无力,也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陈登献了徐州。

此句描绘了陈登的忠诚和牺牲。‘献了徐州’反映了陈登的忠诚和担当,也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曹操大军入城,安民已毕,随唤众谋士议取下邳。

此句描绘了曹操的自信和谋略。‘曹操大军入城’和‘安民已毕’展现了曹操军队的强大和曹操的威严,‘议取下邳’则表现了他的谋略和野心。

荀彧曰:‘云长保护玄德妻小,死守此城。若不速取。恐为袁绍所窃。’

此句描绘了荀彧的智慧和谋略。‘云长保护玄德妻小,死守此城’反映了关羽的忠诚和担当,‘若不速取’和‘恐为袁绍所窃’则表现了荀彧的担忧和谋略。

操曰:‘吾素爱云长武艺人材,欲得之以为己用,不若令人说之使降。’

此句描绘了曹操的野心和手段。‘吾素爱云长武艺人材’反映了曹操对关羽的欣赏和野心,‘欲得之以为己用’和‘不若令人说之使降’则表现了他的手段和计谋。

郭嘉曰:‘云长义气深重,必不肯降。若使人说之,恐被其害。’

此句描绘了郭嘉的忠诚和担忧。‘云长义气深重,必不肯降’反映了郭嘉对关羽的了解和忠诚,‘若使人说之,恐被其害’则表现了他的担忧和谨慎。

帐下一人出曰:‘某与关公有一面之交,愿往说之。’众视之,乃张辽也。

此句描绘了张辽的忠诚和担当。‘某与关公有一面之交,愿往说之’反映了张辽的忠诚和担当,‘众视之,乃张辽也’则点明了张辽的身份和背景。

程昱曰:‘文远虽与云长有旧,吾观此人,非可以言词说也。某有一计,使此人进退无路,然后用文远说之,彼必归丞相矣。’

此句描绘了程昱的智慧和谋略。‘文远虽与云长有旧,吾观此人,非可以言词说也’反映了程昱对张辽的了解和谋略,‘某有一计,使此人进退无路,然后用文远说之,彼必归丞相矣’则表现了他的智慧和计谋。

正是:整备窝弓射猛虎,安排香饵钓鳌鱼。

此句通过成语的运用,形象地描绘了曹操的谋略和手段。‘整备窝弓射猛虎’和‘安排香饵钓鳌鱼’分别比喻曹操的计谋和手段,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未知其计若何,且听下文分解。

此句作为结尾,既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又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二十四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229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