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罗贯中(约1330年-1400年),元代文学家,历史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小说创作。
年代:成书于元代(约14世纪)。
内容简要:《三国演义》是基于三国历史背景创作的历史小说,讲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兴起、争霸和衰败的故事。书中通过众多历史人物的塑造,展现了权谋、军事、政治、忠诚与背叛的复杂关系。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人物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英雄形象。小说不仅涉及大量的战斗场面,也展示了许多智谋、策略和领导力,探讨了英雄与权谋、忠诚与背叛、仁义与权力等主题,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深远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与文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三十回-原文
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
却说袁绍兴兵,望官渡进发。
夏侯惇发书告急。
曹操起军七万,前往迎敌,留荀彧守许都。
绍兵临发,田丰从狱中上书谏曰:‘今且宜静守以待天时,不可妄兴大兵,恐有不利。’
逢纪谮曰:‘主公兴仁义之师,田丰何得出此不祥之语!’
绍因怒,欲斩田丰。
众官告免。
绍恨曰:‘待吾破了曹操,明正其罪!’
遂催军进发,旌旗遍野,刀剑如林。
行至阳武,下定寨栅。
沮授曰:‘我军虽众,而勇猛不及彼军;彼军虽精,而粮草不如我军。彼军无粮,利在急战;我军有粮,宜且缓守。若能旷以日月,则彼军不战自败矣。’
绍怒曰:‘田丰慢我军心,吾回日必斩之。汝安敢又如此!’
叱左右:‘将沮授锁禁军中,待我破曹之后,与田丰一体治罪!’
于是下令,将大军七十万,东西南北,周围安营,连络九十余里。
细作探知虚实,报至官渡。
曹军新到,闻之皆惧。
曹操与众谋士商议。
荀攸曰:‘绍军虽多,不足惧也。我军俱精锐之士,无不一以当十。但利在急战。若迁延日月,粮草不敷,事可忧矣。’
操曰:‘所言正合吾意。’
遂传令军将鼓噪而进。
绍军来迎,两边排成阵势。
审配拨弩手一万,伏于两翼;弓箭手五千,伏于门旗内:约炮响齐发。
三通鼓罢,袁绍金盔金甲,锦袍玉带,立马阵前。
左右排列着张郃、高览、韩猛、淳于琼等诸将。
旌旗节钺,甚是严整。
曹阵上门旗开处,曹操出马。
许褚、张辽、徐晃、李典等,各持兵器,前后拥卫。
曹操以鞭指袁绍曰:‘吾于天子之前,保奏你为大将军,今何故谋反?’
绍怒曰:‘汝托名汉相,实为汉贼!罪恶弥天,甚于莽、卓,乃反诬人造反耶!’
操曰:‘吾今奉诏讨汝!’
绍曰:‘吾奉衣带诏讨贼!’
操怒,使张辽出战。
张郃跃马来迎。
二将斗了四五十合,不分胜负。
曹操见了,暗暗称奇。
许褚挥刀纵马,直出助战。
高览挺枪接住。
四员将捉对儿厮杀。
曹操令夏侯惇、曹洪,各引三千军,齐冲彼阵。
审配见曹军来冲阵,便令放起号炮:两下万弩并发,中军内弓箭手一齐拥出阵前乱射。
曹军如何抵敌,望南急走。
袁绍驱兵掩杀,曹军大败,尽退至官渡。
袁绍移军逼近官渡下寨。
审配曰:‘今可拨兵十万守官渡,就曹操寨前筑起土山,令军人下视寨中放箭。操若弃此而去,吾得此隘口,许昌可破矣。’
绍从之,于各寨内选精壮军人,用铁锹土担,齐来曹操寨边,垒土成山。
曹营内见袁军堆筑土山,欲待出去冲突,被审配弓弩手当住咽喉要路,不能前进。
十日之内,筑成土山五十余座,上立高橹,分拨弓弩手于其上射箭。
曹军大惧,皆顶着遮箭牌守御。
土山上一声梆子响处,箭下如雨。
曹军皆蒙楯伏地,袁军呐喊而笑。
曹操见军慌乱,集众谋士问计。
刘晔进曰:‘可作发石车以破之。’
操令晔进车式,连夜造发石车数百乘,分布营墙内,正对着土山上云梯。
候弓箭手射箭时,营内一齐拽动石车,炮石飞空,往上乱打。
人无躲处,弓箭手死者无数。
袁军皆号其车为‘霹雳车’。
由是袁军不敢登高射箭。
审配又献一计:令军人用铁锹暗打地道,直透曹营内,号为‘掘子军’。
曹兵望见袁军于山后掘土坑,报知曹操。
操又问计于刘晔。
晔曰:‘此袁军不能攻明而攻暗,发掘伏道,欲从地下透营而入耳。’
操曰:‘何以御之?’
晔曰:‘可绕营掘长堑,则彼伏道无用也。’
操连夜差军掘堑。
袁军掘伏道到堑边,果不能入,空费军力。
却说曹操守官渡,自八月起,至九月终,军力渐乏,粮草不继。
意欲弃官渡退回许昌,迟疑未决,乃作书遣人赴许昌问荀彧。
彧以书报之。
书略曰:‘承尊命,使决进退之疑。愚以袁绍悉众聚于官渡,欲与明公决胜负,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绍军虽众,而不能用;以公之神武明哲,何向而不济!今军实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公今画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进,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断不可失。惟明公裁察焉。’
曹操得书大喜,令将士效力死守。
绍军约退三十余里,操遣将出营巡哨。
有徐晃部将史涣获得袁军细作,解见徐晃。
晃问其军中虚实。
答曰:‘早晚大将韩猛运粮至军前接济,先令我等探路。’
徐晃便将此事报知曹操。
荀攸曰:‘韩猛匹夫之勇耳。若遣一人引轻骑数千,从半路击之,断其粮草,绍军自乱。’
操曰:‘谁人可往?’
攸曰:‘即遣徐晃可也。’
操遂差徐晃将带史涣并所部兵先出,后使张辽、许褚引兵救应。
当夜韩猛押粮车数千辆,解赴绍寨。
正走之间,山谷内徐晃、史涣引军截住去路。
韩猛飞马来战,徐晃接住厮杀。
史涣便杀散人夫,放火焚烧粮车。
韩猛抵当不住,拨回马走。
徐晃催军烧尽辎重。
袁绍军中,望见西北上火起,正惊疑间,败军报来:‘粮草被劫!’
绍急遣张郃、高览去截大路,正遇徐晃烧粮而回,恰欲交锋,背后张辽、许诸军到。
两下夹攻,杀散袁军,四将合兵一处,回官渡寨中。
曹操大喜,重加赏劳。
又分军于寨前结营,为掎角之势。
却说韩猛败军还营,绍大怒,欲斩韩猛,众官劝免。
审配曰:‘行军以粮食为重,不可不用心提防。乌巢乃屯粮之处,必得重兵守之。’
袁绍曰:‘吾筹策已定。汝可回邺都监督粮草,休教缺乏。’
审配领命而去。
袁绍遣大将淳于琼,部领督将眭元进、韩莒子、吕威璜、赵睿等,引二万人马,守乌巢。
那淳于琼性刚好酒,军士多畏之;既至乌巢,终日与诸将聚饮。
且说曹操军粮告竭,急发使往许昌教荀彧作速措办粮草,星夜解赴军前接济。
使者赍书而往,行不上三十里,被袁军捉住,缚见谋士许攸。
那许攸字子远,少时曾与曹操为友,此时却在袁绍处为谋士。
当下搜得使者所赍曹操催粮书信,径来见绍曰:‘曹操屯军官渡,与我相持已久,许昌必空虚;若分一军星夜掩袭许昌,则许昌可拔,而操可擒也。’
绍曰:‘曹操诡计极多,此书乃诱敌之计也。’
攸曰:‘今若不取,后将反受其害。’
正话间,忽有使者自邺郡来,呈上审配书。
书中先说运粮事;后言许攸在冀州时,尝滥受民间财物,且纵令子侄辈多科税,钱粮入己,今已收其子侄下狱矣。
绍见书大怒曰:‘滥行匹夫!尚有面目于吾前献计耶!汝与曹操有旧,想今亦受他财贿,为他作奸细,啜赚吾军耳!本当斩首,今权且寄头在项!可速退出,今后不许相见!’
许攸出,仰天叹曰:‘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吾子侄已遭审配之害,吾何颜复见冀州之人乎!’
遂欲拔剑自刎。
左右夺剑劝曰:‘公何轻生至此?袁绍不纳直言,后必为曹操所擒。公既与曹公有旧,何不弃暗投明?’
只这两句言语,点醒许攸;于是许攸径投曹操。
后人有诗叹曰:‘本初豪气盖中华,官渡相持枉叹嗟。若使许攸谋见用,山河争得属曹家?’
却说许攸暗步出营,径投曹寨,伏路军人拿住。
攸曰:‘我是曹丞相故友,快与我通报,说南阳许攸来见。’
军士忙报入寨中。
时操方解衣歇息,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
攸慌扶起曰:‘公乃汉相,吾乃布衣,何谦恭如此?’
操曰:‘公乃操故友,岂敢以名爵相上下乎!’
攸曰:‘某不能择主,屈身袁绍,言不听,计不从,今特弃之来见故人。愿赐收录。’
操曰:‘子远肯来,吾事济矣!愿即教我以破绍之计:’
攸曰:‘吾曾教袁绍以轻骑乘虚袭许都,首尾相攻。’
操大惊曰:‘若袁绍用子言,吾事败矣。’
攸曰:‘公今军粮尚有几何?’
操曰:‘可支一年。’
攸笑曰:‘恐未必。’
操曰:‘有半年耳。’
攸拂袖而起,趋步出帐曰:‘吾以诚相投,而公见欺如是,岂吾所望哉!’
操挽留曰:‘子远勿嗔,尚容实诉:军中粮实可支三月耳。’
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
操亦笑曰:‘岂不闻兵不厌诈!’
遂附耳低言曰:‘军中止有此月之粮。’
攸大声曰:‘休瞒我!粮已尽矣!’
操愕然曰:‘何以知之?’
攸乃出操与荀彧之书以示之曰:‘此书何人所写?’
操惊问曰:‘何处得之?’
攸以获使之事相告。
操执其手曰:‘子远既念旧交而来,愿即有以教我。’
攸曰:‘明公以孤军抗大敌,而不求急胜之方,此取死之道也。攸有一策,不过三日,使袁绍百万之众,不战自破。明公还肯听否?’
操喜曰:‘愿闻良策。’
攸曰:‘袁绍军粮辎重,尽积乌巢,今拨淳于琼守把,琼嗜酒无备。公可选精兵诈称袁将蒋奇领兵到彼护粮,乘间烧其粮草辎重,则绍军不三日将自乱矣。’
操大喜,重待许攸,留于塞中。
次日,操自选马步军士五千,准备往乌巢劫粮。
张辽曰:‘袁绍屯粮之所,安得无备?丞相未可轻往,恐许攸有诈。’
操曰:‘不然,许攸此来,天败袁绍。今吾军粮不给,难以久持;若不用许攸之计,是坐而待困也。彼若有诈,安肯留我寨中?且吾亦欲劫寨久矣。今劫粮之举,计在必行,君请勿疑。’
辽曰:‘亦须防袁绍乘虚来袭。’
操笑曰:‘吾已筹之熟矣。’
便教荀攸、贾诩、曹洪同许攸守大寨,夏侯惇、夏侯渊领一军伏于左,曹仁、孙典领一军伏于右,以备不虞。
教张辽、许褚在前,徐晃、于禁在后,操自引诸将居中:共五千人马,打着袁军旗号,军士皆束草负薪,人衔枚,马勒口,黄昏时分,望乌巢进发。
是夜星光满天。
且说沮授被袁绍拘禁在军中,是夜因见众星朗列,乃命监者引出中庭,仰观天象。
忽见太白逆行,侵犯牛、斗之分,大惊曰:‘祸将至矣!’
遂连夜求见袁绍。
时绍已醉卧,听说沮授有密事启报,唤入问之。
授曰:‘适观天象,见太白逆行于柳、鬼之间,流光射入牛、斗之分,恐有贼兵劫掠之害。乌巢屯粮之所,不可不提备。宜速遣精兵猛将,于间道山路巡哨,免为曹操所算。’
绍怒叱曰:‘汝乃得罪之人,何敢妄言惑众!’
因叱监者曰:‘吾令汝拘囚之,何敢放出!’
遂命斩监者,别唤人监押沮授。
授出,掩泪叹曰:‘我军亡在旦夕,我尸骸不知落何处也!’
后人有诗叹曰:‘逆耳忠言反见仇,独夫袁绍少机谋。乌巢粮尽根基拔,犹欲区区守冀州。’
却说曹操领兵夜行,前过袁绍别寨,寨兵问是何处军马。
操使人应曰:‘蒋奇奉命往乌巢护粮。’
袁军见是自家旗号,遂不疑惑。
凡过数处,皆诈称蒋奇之兵,并无阻碍。
及到乌巢,四更已尽。
操教军士将束草周围举火,众将校鼓噪直入。
时淳于琼方与众将饮了酒,醉卧帐中;闻鼓噪之声,连忙跳起问:‘何故喧闹?’
言未已,早被挠钩拖翻。
眭元进、赵睿运粮方回,见屯上火起,急来救应。
曹军飞报曹操,说:‘贼兵在后,请分军拒之。’
操大喝曰:‘诸将只顾奋力向前,待贼至背后,方可回战!’
于是众军将无不争先掩杀。
一霎时,火焰四起,烟迷太空。
眭、赵二将驱兵来救,操勒马回战。
二将抵敌不住,皆被曹军所杀,粮草尽行烧绝。
淳于琼被擒见操,操命割去其耳鼻手指,缚于马上,放回绍营以辱之。
却说袁绍在帐中,闻报正北上火光满天,知是乌巢有失,急出帐召文武各官,商议遣兵往救。
张郃曰:‘某与高览同往救之。’
郭图曰:‘不可。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既自出,寨必空虚,可纵兵先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张郃曰:‘非也。曹操多谋,外出必为内备,以防不虞。今若攻操营而不拔,琼等见获,吾属皆被擒矣。’
郭图曰:‘曹操只顾劫粮,岂留兵在寨耶!’
再三请劫曹营。
绍乃遣张郃、高览引军五千,往官渡击曹营;遣蒋奇领兵一万,往救乌巢。
且说曹操杀散淳于琼部卒,尽夺其衣甲旗帜,伪作淳于琼部下收军回寨,至山僻小路,正遇蒋奇军马。
奇军问之,称是乌巢败军奔回,奇遂不疑,驱马径过。
张辽、许褚忽至,大喝:‘蒋奇休走!’
奇措手不及,被张辽斩于马下,尽杀蒋奇之兵。
又使人当先伪报云:‘蒋奇已自杀散乌巢兵了’。
袁绍因不复遣人接应乌巢,只添兵往官渡。
却说张郃、高览攻打曹营,左边夏侯惇、右边曹仁,中路曹洪,一齐冲出:三下攻击,袁军大败。
比及接应军到,曹操又从背后杀来,四下围住掩杀。张邰、高览夺路走脱。
袁绍收得乌巢败残军马归寨,见淳于琼耳鼻皆无,手足尽落。
绍问:“如何失了乌巢?”败军告说:“淳于琼醉卧,因此不能抵敌。”
绍怒,立斩之。
郭图恐张郃、高览回寨证对是非,先于袁绍前谮曰:“张郃、高览见主公兵败,心中必喜。”
绍曰:“何出此言?”图曰:“二人素有降曹之意,今遣击寨,故意不肯用力,以致损折士卒。”
绍大怒,遂遣使急召二人归寨问罪。
郭图先使人报二人云:“主公将杀汝矣。”及绍使至,高览问曰:“主公唤我等为何?”使者曰:“不知何故。”
览遂拔剑斩来使。
郃大惊。
览曰:“袁绍听信谗言,必为曹操所擒;吾等岂可坐而待死?不如去投曹操。”
郃曰:“吾亦有此心久矣。”
于是二人领本部兵马,往曹操寨中投降。
夏侯惇曰:“张、高二人来降,未知虚实。”
操曰:“吾以恩遇之,虽有异心,亦可变矣。”
遂开营门命二人入。
二人倒戈卸甲,拜伏于地。
操曰:“若使袁绍肯从二将军之言,不至有败。今二将军肯来相投,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
遂封张郃为偏将军、都亭侯,高览为偏将军、东莱侯。
二人大喜。
却说袁绍既去了许攸,又去了张郃、高览,又失了乌巢粮,军心皇皇。
许攸又劝曹操作速进兵;张郃、高览请为先锋;操从之。
即令张郃、高览领兵往劫绍寨。
当夜三更时分,出军三路劫寨。
混战到明,各自收兵,绍军折其大半。
荀攸献计曰:“今可扬言调拨人马,一路取酸枣,攻邺郡;一路取黎阳,断袁兵归路。
袁绍闻之,必然惊惶,分兵拒我;我乘其兵动时击之,绍可破也。”
操用其计,使大小三军,四远扬言。
绍军闻此信,来寨中报说:“曹操分兵两路:一路取邺郡,一路取黎阳去也。”
绍大惊,急遣袁谭分兵五万救邺郡,辛明分兵五万救黎阳,连夜起行。
曹操探知袁绍兵动,便分大队军马,八路齐出,直冲绍营。
袁军俱无斗志,四散奔走,遂大溃。
袁绍披甲不迭,单衣幅巾上马;幼子袁尚后随。
张辽、许褚、徐晃、于禁四员将,引军追赶袁绍。
绍急渡河,尽弃图书车仗金帛,止引随行八百余骑而去。
操军追之不及,尽获遗下之物。
所杀八万余人,血流盈沟,溺水死者不计其数。
操获全胜,将所得金宝缎匹,给赏军士。
于图书中检出书信一束,皆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
左右曰:“可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
操曰:“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
遂命尽焚之,更不再问。
却说袁绍兵败而奔,沮授因被囚禁,急走不脱,为曹军所获,擒见曹操。
操素与授相识。
授见操,大呼曰:“授不降也!”
操曰:“本初无谋,不用君言,君何尚执迷耶?吾若早得足下,天下不足虑也。”
因厚待之,留于军中。
授乃于营中盗马,欲归袁氏。
操怒,乃杀之。
授至死神色不变。
操叹曰:“吾误杀忠义之士也!”
命厚礼殡殓,为建坟安葬于黄河渡口,题其墓曰:“忠烈沮君之墓。”
后人有诗赞曰:“河北多名士,忠贞推沮君:凝眸知阵法,仰面识天文;至死心如铁,临危气似云。
曹公钦义烈,特与建孤坟。”
操下令攻冀州。
正是:势弱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
未知胜负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三十回-译文
在官渡之战中,袁绍吃了败仗,曹操烧毁了乌巢的粮草。
袁绍起兵,向官渡进发。夏侯惇写信告急。曹操率领七万军队前去迎敌,留下荀彧守卫许都。
袁绍军队出发时,田丰从监狱中上书劝谏说:‘现在应该安静守候,等待天时,不能轻举妄动,恐怕会有不利的结果。’逢纪诬陷田丰说:‘主公兴起了仁义之师,田丰怎么说出这种不吉利的话!’袁绍因此生气,想要杀掉田丰。众官员请求免其一死。袁绍怨恨地说:‘等我打败了曹操,一定要公正地处理他的罪行!’于是催促军队出发,旌旗遍布田野,刀剑如林。
军队行至阳武,扎下营寨。沮授说:‘我们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勇猛程度不及他们;他们的军队虽然精锐,但粮草不如我们。他们军队没有粮草,有利于速战;我们军队有粮草,应该暂时守卫。如果能拖延时间,他们军队就会不战自败。’袁绍生气地说:‘田丰慢待我军心,我回来一定要杀了他。你竟敢又这样!’他斥责左右:‘把沮授锁在军中,等我打败曹操之后,和田丰一起治罪!’于是下令,将七十万大军分布在东西南北,周围安营,连绵九十多里。
间谍探听到了实情,报告到官渡。曹军刚到,听到这个消息都感到害怕。曹操与众谋士商议。荀攸说:‘袁绍的军队虽然人多,但不足为惧。我们军队都是精锐,无不一以当十。只是利于速战。如果拖延时间,粮草不足,事情就麻烦了。’曹操说:‘你说的正合我意。’于是传令军将鼓噪而进。袁绍军队来迎,两边排成阵势。审配调拨一万弩手,埋伏在两翼;五千弓箭手,埋伏在门旗内:约定炮响一起发射。
三通鼓罢,袁绍头戴金盔,身穿金甲,身披锦袍,腰系玉带,立马阵前。左右排列着张郃、高览、韩猛、淳于琼等将领。旌旗节钺,非常整齐。曹军阵门旗打开处,曹操出马。许褚、张辽、徐晃、李典等,各持兵器,前后拥护。曹操用鞭指着袁绍说:‘我在天子面前保举你为大将军,现在为什么谋反?’袁绍生气地说:‘你假托汉相之名,实际上是汉贼!罪恶滔天,比王莽、董卓还严重,竟然反诬人谋反!’曹操说:‘我现在奉诏讨伐你!’袁绍说:‘我奉衣带诏讨伐贼人!’曹操愤怒,派张辽出战。张郃跃马来迎。两人斗了四五十回合,不分胜负。曹操看了,暗暗称奇。许褚挥刀纵马,直接加入战斗。高览挺枪接住。四员将领捉对儿厮杀。曹操命令夏侯惇、曹洪,各率领三千军,一起冲击敌阵。审配见曹军来冲击阵势,便下令放起号炮:两边万弩一起发射,中军内的弓箭手一齐拥出阵前乱射。曹军如何抵挡,只能向南急退。袁绍驱兵掩杀,曹军大败,全部退到官渡。
袁绍将军队移至官渡附近扎营。审配说:‘现在可以派十万军队守卫官渡,就在曹操的营寨前筑起土山,让士兵从土山上向下射箭。如果曹操放弃这里离开,我就得到这个险要,许昌就可以攻破了。’袁绍同意了,在各营寨内挑选精壮士兵,用铁锹土担,一起来到曹操营寨边,堆土成山。曹营内看到袁军堆筑土山,想要出去冲突,却被审配的弓弩手挡住咽喉要道,不能前进。十天之内,筑成五十多座土山,上面立起高橹,分派弓弩手在上面射箭。曹军非常害怕,都举着遮箭牌守卫。土山上梆子一响,箭如雨下。曹军都躲在盾牌下,袁军呐喊而笑。
曹操看到军队慌乱,召集众谋士商议。刘晔进言说:‘可以制作发石车来对付他们。’曹操命令刘晔呈上车式,连夜制造了几百辆发石车,分布在营墙内,正对着土山上的云梯。等弓箭手射箭时,营内一起拉动石车,炮石飞空,往上乱打。人无处可躲,弓箭手死伤无数。袁军都称这种车为“霹雳车”。因此袁军不敢再登高射箭。审配又献一计:让士兵用铁锹暗中挖掘地道,直通曹营内,称为“掘子军”。曹兵看到袁军在山后挖掘土坑,报告给曹操。曹操又向刘晔询问对策。刘晔说:‘袁军不能明攻而暗攻,挖掘地道,想要从地下渗透进入营内。’曹操问:‘如何应对?’刘晔说:‘可以在营外挖掘长壕,那么他们的地道就无用武之地了。’曹操连夜派军挖掘壕沟。袁军挖掘地道到壕沟边,果然无法进入,白白浪费了军力。
曹操守卫官渡,从八月到九月,军力逐渐衰竭,粮草不继。想要放弃官渡退回许昌,犹豫未决,于是写信派人去许昌询问荀彧。荀彧用书信回复他。信中大致说:‘承蒙您的命令,让我决定进退之策。我认为袁绍集中大军在官渡,想要与您一决胜负,您以弱对强,如果不能制服他们,一定会被他们乘机攻击:这是天下的大事。袁绍的军队虽然人多,但无法利用;凭借您的神武明哲,何往而不成功!现在军实虽然少,但不像楚汉在荥阳、成皋之间。您现在画地而守,扼住他们的喉咙,使他们不能前进,形势已经显露,必将发生变化。这是用奇兵的时候,绝对不能错过。只有您自己权衡考虑。’曹操得到书信非常高兴,命令将士拼死守卫。
袁绍军队大约后退三十多里,曹操派将领出营巡逻。徐晃部将史涣抓获了袁军的间谍,解见徐晃。徐晃问他军中的虚实。他回答说:‘不久大将韩猛将粮草运到军前接济,先让我等探路。’徐晃便将此事报告给曹操。荀攸说:‘韩猛只是个勇夫。如果派一人率领几千轻骑,从半路袭击他,切断他的粮草,袁军就会混乱。’曹操问:‘谁可以去?’荀攸说:‘就派徐晃去吧。’曹操于是派徐晃带领史涣和他的部队先出发,然后派张辽、许褚率领军队接应。当夜韩猛押着数千辆粮车,前往袁绍的营寨。正在行走之间,山谷内徐晃、史涣率领军队截住去路。韩猛飞马迎战,徐晃接住战斗。史涣便杀散人夫,放火焚烧粮车。韩猛抵挡不住,拨马逃跑。徐晃催促军队烧尽辎重。袁绍军中,看到西北方向起火,正疑惑间,败军报告说:‘粮草被劫!’袁绍急忙派张郃、高览去截大路,正遇到徐晃烧粮回来,正要交锋,背后张辽、许诸军赶到。两下夹攻,击溃袁军,四将合兵一处,回到官渡营寨中。曹操非常高兴,重重赏赐了他们。又分派军队在营寨前扎营,形成掎角之势。
韩猛败了仗回到军营,袁绍非常生气,想要处斩韩猛,但众官员劝他免罪。
审配说:‘行军打仗最重要的是粮食,不能不细心防备。乌巢是屯粮的地方,必须用重兵守卫。’
袁绍说:‘我已经有了计划。你可以回邺都去监督粮草,不要让粮食短缺。’
审配领命离开了。袁绍派遣大将淳于琼,以及眭元进、韩莒子、吕威璜、赵睿等将领,带领两万士兵,守卫乌巢。
淳于琼性格豪爽喜欢喝酒,士兵们都很敬畏他;到了乌巢后,他整天和将领们一起喝酒。
而曹操的军队粮食已经吃完,他急忙派人去许昌让荀彧赶紧准备粮食,然后连夜送到军营。
使者带着信件出发,走了不到三十里,就被袁军抓住,绑去见谋士许攸。
许攸字子远,年轻时曾和曹操是朋友,但此时却在袁绍那里做谋士。
现在他搜到了使者携带的曹操催促粮食的书信,直接去见袁绍说:‘曹操在官渡驻军,和我们对峙了很久,许昌肯定空虚;如果分出一支军队,星夜偷袭许昌,那么许昌就可以攻下,曹操也可以被擒获。现在曹操的粮食已经用完了,正是乘此机会,从两路夹击他的好时机。’
袁绍说:‘曹操诡计多端,这封信是诱敌的计策。’
许攸说:‘现在如果不采取行动,以后反而会受害。’
正在说话间,突然有使者从邺郡赶来,呈上审配的信。
信中先提到运粮的事;然后说许攸在冀州时,曾经滥用职权收受民间财物,还纵容他的子侄们加重税收,将钱粮据为己有,现在已经把他的子侄们关进监狱了。
袁绍看到信后非常生气说:‘无耻之徒!还敢在我面前献计!你和曹操有旧,想必现在也接受了他的贿赂,为他做间谍,来欺骗我军!本来应该斩首,现在先暂时留下你的头颅!你可以走了,以后不准再见面!’
许攸出去后,仰天长叹:‘忠言逆耳,这些小子不值得和他们共谋!我的子侄已经遭到审配的陷害,我还有什么脸面再见冀州的人呢!’
于是他想要拔剑自刎。左右的人夺下他的剑劝说道:‘您怎么这么轻易地想要放弃生命呢?袁绍不接纳直言,以后一定会被曹操擒获。您既然和曹操有旧,为什么不放弃暗处投奔光明呢?’
这两句话点醒了许攸;于是许攸直接投奔了曹操。
后来有人作诗叹道:‘本初豪气盖中华,官渡相持枉叹嗟。若使许攸谋见用,山河争得属曹家?’
许攸悄悄地走出营地,直接前往曹营,途中被巡逻的士兵抓住。许攸说:‘我是曹丞相的老朋友,快去通报,说南阳的许攸要见。’士兵急忙报告给营中。当时曹操正在脱衣服休息,听说许攸私自逃到营里,非常高兴,来不及穿鞋,光着脚跑出去迎接,远远看到许攸,拍手大笑,携手一起进去,曹操先跪拜在地。许攸慌忙扶起曹操说:‘您是汉朝的丞相,我不过是个平民,您怎么这么谦虚呢?’曹操说:‘您是我的老朋友,我怎么敢论身份和爵位呢!’许攸说:‘我无法选择好的主人,屈身于袁绍,我的话不被听从,计策不被采纳,现在我特意离开他来见老朋友。希望您能收留我。’曹操说:‘子远愿意来,我的事情就成功了!请您告诉我如何打败袁绍的策略:’许攸说:‘我曾经教袁绍用轻骑兵乘虚袭击许都,首尾夹击。’曹操大惊说:‘如果袁绍听了您的建议,我的事情就失败了。’许攸说:‘现在军中的粮食还能支撑多久?’曹操说:‘可以支撑一年。’许攸笑着说:‘恐怕未必。’曹操说:‘只有半年了。’许攸拂袖而起,快步走出帐篷说:‘我诚心诚意地来投奔,而你却这样欺骗我,这难道是我所期望的吗!’曹操挽留说:‘子远不要生气,我还有话要说:军中的粮食实际上只能支撑三个月。’许攸笑着说:‘世人都说孟德(曹操字)狡猾,现在果然如此。’曹操也笑着说:‘难道你没听说过兵不厌诈吗!’于是低声对许攸说:‘军中实际上只有这个月的粮食。’许攸大声说:‘别瞒我!粮食已经用完了!’曹操惊讶地说:‘你怎么知道的?’许攸就拿曹操和荀彧的书信给他看,说:‘这封信是谁写的?’曹操惊讶地问:‘你从哪里得到的?’许攸就把他捕获使者的事情告诉了他。曹操握着他的手说:‘子远既然念及旧交而来,希望你能给我一些指导。’许攸说:‘明公以孤军对抗强大的敌人,却不寻求迅速取胜的方法,这是找死。我有一个计策,不超过三天,就能让袁绍的百万大军不战自乱。明公愿意听吗?’曹操高兴地说:‘愿意听你的好计策。’许攸说:‘袁绍的军粮和辎重都集中在乌巢,现在派淳于琼守卫,淳于琼喜欢喝酒,没有防备。您可以挑选精兵,假扮成袁绍的将领蒋奇领兵去那里护粮,趁机烧掉他们的粮草和辎重,那么袁绍的军队不出三天就会自乱。’曹操非常高兴,对待许攸非常优待,留他在军中。第二天,曹操亲自挑选了五千名马步军士,准备前往乌巢劫粮。张辽说:‘袁绍囤积粮食的地方,怎么可能没有防备?丞相不可轻举妄动,恐怕许攸有诈。’曹操说:‘不是这样的,许攸这次来,是天意要败袁绍。现在我们军中的粮食不足,难以持久;如果不采用许攸的计策,就是坐等被困。如果他真的有诈,怎么会留我在军中呢?而且我也想劫持他们的军营很久了。现在劫粮的行动,计划一定要执行,请你不要怀疑。’辽说:‘也必须防备袁绍乘虚袭击。’曹操笑着说:‘我已经考虑周到了。’于是让荀攸、贾诩、曹洪和许攸守卫大营,夏侯惇、夏侯渊领一军埋伏在左边,曹仁、孙典领一军埋伏在右边,以防万一。让张辽、许褚在前面,徐晃、于禁在后面,曹操自己带领众将居中:共有五千人马,打着袁军的旗帜,士兵们都绑着草和柴,人嘴里咬着枚,马嘴里勒着口,黄昏时分,向乌巢进发。那天晚上星光满天。且说沮授被袁绍拘禁在军中,那天晚上因为看到星星明亮排列,就命令看守带他到中庭,仰望天象。突然看到太白星逆行,侵犯牛、斗的方位,非常惊讶地说:‘灾祸就要来了!’于是连夜求见袁绍。当时袁绍已经醉卧,听说沮授有密事报告,叫人让他进来询问。沮授说:‘刚才观察天象,看到太白星逆行在柳、鬼之间,光芒射入牛、斗的方位,恐怕有敌军劫掠的灾祸。乌巢囤积粮食的地方,不可不防备。应该迅速派遣精兵猛将,在偏僻的山路巡逻,以免被曹操算计。’袁绍怒斥说:‘你是个犯了罪的人,怎么敢胡言乱语迷惑众人!’于是斥责看守说:‘我命令你拘禁他,你怎么敢放他出来!’于是命令斩杀看守,另外派人看守沮授。沮授出来后,含泪叹息说:‘我军灭亡就在眼前,我的尸体不知道会落在哪里!’后来有人作诗叹息说:‘逆耳忠言反遭仇,独夫袁绍少机谋。乌巢粮尽根基拔,还欲区区守冀州。’却说曹操领兵夜间行军,前面经过袁绍的另一个营地,营中的士兵问这是哪支部队。曹操派人回答说:‘蒋奇奉命去乌巢护粮。’袁军看到是自己的旗帜,就没有怀疑。经过几个地方,都假称是蒋奇的部队,没有遇到阻碍。等到达乌巢,已经是四更天了。曹操命令士兵将草束点燃,火光照亮四周,众将校鼓噪着直接冲进去。当时淳于琼正和众将饮酒,醉倒在帐篷中;听到喧闹声,连忙跳起来问:‘为什么这么吵闹?’话还没说完,就被钩子钩倒。眭元进、赵睿运粮刚回来,看到屯粮处起火,急忙来救援。曹军飞报曹操,说:‘敌军在后,请分兵抵抗。’曹操大喝道:‘各位将军只管奋力向前,等敌军到了背后,再回过头来战斗!’于是众军将无不争先恐后地杀敌。一时间,火焰四起,烟雾弥漫天空。眭、赵二将带领军队来救援,曹操勒马回战。二将抵挡不住,都被曹军杀死,粮草全部被烧光。淳于琼被俘后见到曹操,曹操命令割掉他的耳朵、鼻子和手指,绑在马上,放回袁绍的营地以羞辱他。
袁绍在帐篷中,听说正北方向火光满天,知道乌巢出了问题,急忙走出帐篷召集文武百官,商议派遣军队去救援。张郃说:‘我和高览一起去救援。’郭图说:‘不行。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自前往;曹操既然亲自出马,营地必然空虚,我们可以派兵先攻击曹操的营地;曹操听到这个消息,一定会迅速返回:这是孙膑围魏救赵的计策。’张郃说:‘不对。曹操多谋,外出必然有内应,以防万一。现在如果我们攻击曹操的营地而不成功,淳于琼等人被俘,我们都会被俘。’郭图说:‘曹操只顾着劫粮,难道会在营地留兵吗?’再三请求劫持曹操的营地。袁绍于是派遣张郃、高览领兵五千,前往官渡攻击曹操的营地;派遣蒋奇领兵一万,前往乌巢救援。且说曹操杀散了淳于琼的部下,夺走了他们的衣服、盔甲和旗帜,假装是淳于琼的部队收兵回营,在山间小路上,正遇到蒋奇的军队。蒋奇军队询问他们,他们自称是乌巢败军逃回,蒋奇就没有怀疑,骑马直接过去。张辽、许褚突然出现,大声喝道:‘蒋奇别跑!’蒋奇措手不及,被张辽斩于马下,蒋奇的士兵全部被杀。又派人先行假报说:‘蒋奇已经自杀,打散了乌巢的士兵。’袁绍因此不再派人接应乌巢,只增兵前往官渡。
张郃和高览攻打曹操的营地,左边是夏侯惇,右边是曹仁,中路是曹洪,他们一起冲出来:三次攻击,袁绍的军队大败。等到接应的军队到来时,曹操又从后面杀来,四面围住进行追杀。张郃和高览只能夺路而逃。
袁绍收拢了乌巢剩下的败兵回到营地,看到淳于琼鼻子和耳朵都没有了,手脚也都被砍掉了。袁绍问:‘为什么乌巢会失守?’败兵回答说:‘淳于琼喝醉了,所以不能抵抗。’袁绍生气,立刻杀了淳于琼。
郭图担心张郃和高览回到营地后为是非作证,就先在袁绍面前诬陷说:‘张郃和高览看到主公兵败,心里一定很高兴。’袁绍说:‘你怎么这么说?’郭图说:‘他们两人一直有投降曹操的意图,现在派他们来攻击营地,故意不使劲,以至于损失了士兵。’袁绍非常生气,立刻派人紧急召回他们,到营地来问责。
郭图先派人通知他们:‘主公将要杀你们了。’等到袁绍的使者到来时,高览问:‘主公召唤我们是为了什么?’使者说:‘不知道原因。’高览于是拔剑杀了使者。张郃大吃一惊。高览说:‘袁绍听信谗言,一定会被曹操俘虏;我们怎么能坐以待毙呢?不如去投奔曹操。’张郃说:‘我也有这个想法很久了。’
于是,他们两人带领自己的部队,前往曹操的营地投降。夏侯惇说:‘张、高两人来投降,不知道是真是假。’曹操说:‘我用恩惠对待他们,即使他们有异心,也可以改变。’于是打开营门让他们进去。他们放下武器,跪拜在地。曹操说:‘如果袁绍能听从两位将军的建议,就不会有败仗。现在两位将军愿意来投奔,就像微子离开商朝,韩信归附汉朝一样。’于是封张郃为偏将军、都亭侯,高览为偏将军、东莱侯。两人非常高兴。
袁绍失去了许攸,又失去了张郃和高览,还失去了乌巢的粮食,军心惶惶。许攸又劝曹操赶快进军;张郃和高览请求担任先锋;曹操同意了。立刻命令张郃和高览领兵去劫持袁绍的营地。当夜三更时分,分三路出兵劫持营地。混战到天亮,各自收兵,袁绍的军队损失了一大半。
荀攸献计说:‘现在可以扬言调动人马,一路取酸枣,攻打邺郡;另一路取黎阳,切断袁军的退路。袁绍听到这个消息,一定会惊慌失措,分兵抵抗我们;我们趁他们军队调动的时候攻击他们,袁绍就可以被打败了。’曹操采纳了他的计策,让大小三军四处扬言。
袁绍的军队听到这个消息,来营地报告说:‘曹操分兵两路:一路取邺郡,一路取黎阳。’袁绍非常惊慌,立刻派遣袁谭分兵五万去救邺郡,辛明分兵五万去救黎阳,连夜出发。
曹操探知袁绍军队调动,就分派大队人马,八路并进,直冲袁绍的营地。袁军毫无斗志,四处逃散,于是大溃败。袁绍连盔甲都来不及穿戴,只穿着单衣,戴着幅巾骑马逃跑;他的小儿子袁尚跟在后面。张辽、许褚、徐晃、于禁四员将领带领军队追赶袁绍。袁绍急忙渡河,丢弃了所有的图书、车仗、金帛,只带着随行的八百多骑兵逃跑。曹操的军队追赶不上,但获得了所有丢弃的物品。杀死了八万多人,血流成河,溺水而死的无法计数。
曹操获得全胜,把得到的金宝、缎匹分发给士兵。在图书中找出了一束书信,都是许都和军中的人与袁绍暗中通信的书信。左右的人说:‘可以逐一点名,收起来杀了他们。’曹操说:‘当袁绍强大的时候,我自身都难以自保,何况别人呢?’于是命令全部烧毁,不再追究。
袁绍兵败逃跑,沮授因为被囚禁,急于逃跑却无法逃脱,被曹军捕获,被带到曹操面前。曹操以前和沮授相识。沮授见到曹操,大声喊道:‘我不会投降的!’曹操说:‘袁绍没有谋略,不采纳你的建议,你为什么还如此固执呢?如果我早得到你,天下就不成问题了。’于是优待他,留他在军中。沮授在军中偷了一匹马,想要回到袁绍那里。曹操生气,于是杀了他。沮授到死脸色不变。曹操叹息说:‘我误杀了忠义之士!’命令用厚礼安葬他,在黄河渡口为他建墓,墓碑上写着:‘忠烈沮君之墓。’后来有人写诗赞扬他:‘河北多名士,忠贞推沮君:凝眸知阵法,仰面识天文;至死心如铁,临危气似云。曹公钦义烈,特与建孤坟。’曹操下令攻打冀州。正是:势弱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
不知道胜负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三十回-注解
官渡:地名,曹操与袁绍交战的重要战场。
本初:本初,袁绍的字,此处指袁绍。
败绩:败绩指战败,失利。
劫乌巢:乌巢是官渡之战中曹操奇袭袁绍粮仓的地方,劫乌巢是指曹操成功夺取了袁绍的粮草。
孟德:曹操的字,此处是对曹操的尊称。
烧粮:烧粮指焚烧敌军粮草,以削弱敌军战斗力。
夏侯惇:夏侯惇,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曹操的堂弟,以勇猛和忠诚著称。
荀彧:荀彧是曹操的重要谋士,此处指曹操命令荀彧迅速筹备粮草。
许都:许都,曹操定都的地方,今河南省许昌市。
田丰:田丰是袁绍的谋士,此处指田丰。
逢纪:逢纪是袁绍的部将,此处指逢纪。
谮:谮指诬陷,中伤。
主公:主公是对君主的尊称,此处指袁绍。
仁义之师:仁义之师指以仁义为号召的军队。
沮授:沮授,袁绍的谋士,因袁绍不听其计而被俘。
旌旗遍野:旌旗遍野形容军队声势浩大。
刀剑如林:刀剑如林形容武器众多。
阳武:阳武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原阳县。
寨栅:寨栅指军营的防御工事。
审配:审配是袁绍的谋士,此处指他建议袁绍重视粮食储备。
张郃:张郃,三国时期魏国将领,以勇猛著称,曾随曹操多次征战,是曹操麾下的五子良将之一。
高览:高览,三国时期魏国将领,同样以勇猛著称,与张郃一同投降曹操。
韩猛:韩猛是袁绍麾下的一员将领,此处指他因战败而返回军营。
淳于琼:淳于琼,袁绍的部将,因醉酒导致乌巢粮仓失守。
旌旗节钺:旌旗节钺指军旗和军令符节,象征军权。
曹操: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许褚:许褚,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以勇猛著称。
张辽:张辽,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以勇猛和智谋著称。
徐晃:徐晃,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以勇猛和智谋著称。
李典:李典是曹操的将领,此处指李典。
号炮:号炮是古代军队中用来传递信号的大炮。
袁绍:东汉末年群雄之一,曾占据冀州,与曹操对抗。
许昌:许昌是曹操的根据地,此处指曹操请求许昌运送粮草。
刘晔:刘晔是曹操的谋士,此处指刘晔。
发石车:发石车是古代一种投石机,可以抛掷石块。
霹雳车:霹雳车是对发石车的俗称,因发射的石块声音如雷鸣而得名。
掘子军:掘子军是指挖掘地道进行攻击的军队。
楚汉:楚汉指楚汉争霸时期,即汉高祖刘邦与楚霸王项羽之间的战争。
荥阳:荥阳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荥阳市。
成皋:成皋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
奇:奇指出奇制胜的策略。
史涣:史涣是曹操的将领,此处指史涣。
轻骑:轻骑指轻装骑兵。
辎重:辎重指军队的物资装备。
乌巢:乌巢,是袁绍军队的粮仓所在地,此处指袁绍的粮仓。
眭元进:眭元进是袁绍的部将,此处指他跟随淳于琼守卫乌巢。
韩莒子:韩莒子是袁绍的部将,此处指他跟随淳于琼守卫乌巢。
吕威璜:吕威璜是袁绍的部将,此处指他跟随淳于琼守卫乌巢。
赵睿:赵睿是袁绍的部将,此处指他跟随淳于琼守卫乌巢。
许攸:许攸,曹操的谋士,因曹操的宽容而被曹操重用。
冀州:冀州是袁绍的势力范围,此处指许攸在冀州时的行为。
啜赚:啜赚是指用言语诱骗,此处指许攸认为袁绍被曹操的计谋所骗。
曹寨:曹操的军营,此处指曹操的驻军地点。
曹丞相: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官至丞相,此处尊称曹操。
兵不厌诈:军事行动中,使用欺诈手段是常事,强调在战争中可以不择手段。
蒋奇:袁绍部将,奉命前往乌巢护粮。
孟德奸雄:指曹操是机智狡猾的英雄人物。
逆行:指星宿运行的方向与正常相反,古人认为这是不祥之兆。
牛、斗之分:古代天文学中,天空的方位划分,牛、斗指的是星宿。
柳、鬼之间:古代天文学中,星宿的方位划分。
孙膑围魏救赵之计: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指用围攻魏国的方法来解救赵国的策略。
淳于琼部卒:淳于琼所率领的士兵。
衣甲旗帜:士兵的装备和标志。
郭图:郭图,袁绍的谋士,此处因谗言导致张郃、高览被怀疑。
蒋奇之兵:蒋奇所率领的军队。
曹仁:曹仁,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曹操的侄子,以勇猛和忠诚著称。
曹洪:曹洪,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曹操的族弟,以勇猛和忠诚著称。
袁军:袁军,指袁绍的军队,袁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割据势力。
于禁:于禁,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以勇猛和忠诚著称。
孤:孤,古代君主自称的一种谦词,相当于现代的“我”或“本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三十回-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三国演义》,描绘了曹操与袁绍之间的一场激战。首先,文中通过张郃、高览的描写,展现了袁绍军队的内部矛盾和士气低落。张郃、高览因袁绍不听忠言,心生叛意,最终投降曹操,这一转变突显了曹操的仁德和袁绍的失策。
袁绍因淳于琼醉酒导致乌巢粮草失守,怒斩淳于琼,体现了袁绍的刚愎自用和急躁性格。郭图的谗言,使得袁绍对张郃、高览产生误解,加速了袁绍军队的溃败。
曹操对张郃、高览的接纳,展现了曹操的胸怀和宽宏大量。曹操将张郃、高览封为偏将军、都亭侯和偏将军、东莱侯,既是对他们的奖赏,也是对袁绍军队的收买,增强了曹操军队的战斗力。
荀攸的计谋,展示了曹操军队的智谋和策略。通过扬言分兵,曹操成功迷惑了袁绍,使其分兵救邺郡和黎阳,为曹操的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曹操的军队在追击袁绍时,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曹操不仅获得了大量的战利品,还发现了袁绍与许都及军中诸人暗通的书信,显示了曹操的机智和果断。
沮授的忠义和曹操的仁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沮授因被囚禁,为袁绍所获,但他始终不屈,最终被曹操所杀。曹操虽然误杀忠义之士,但也表现出了对忠臣的尊重。
最后,曹操下令攻冀州,预示着曹操对袁绍的全面进攻。这段古文通过激烈的战斗场面,展现了曹操的军事才能和袁绍的失败,同时也反映了三国时期的复杂局势和人物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