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罗贯中(约1330年-1400年),元代文学家,历史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小说创作。
年代:成书于元代(约14世纪)。
内容简要:《三国演义》是基于三国历史背景创作的历史小说,讲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兴起、争霸和衰败的故事。书中通过众多历史人物的塑造,展现了权谋、军事、政治、忠诚与背叛的复杂关系。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人物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英雄形象。小说不仅涉及大量的战斗场面,也展示了许多智谋、策略和领导力,探讨了英雄与权谋、忠诚与背叛、仁义与权力等主题,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深远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与文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原文
玄德南漳逢隐沧单福新野遇英主
却说蔡瑁方欲回城,赵云引军赶出城来。
原来赵云正饮酒间,忽见人马动,急入内观之,席上不见了玄德。
云大惊,出投馆舍,听得人说:‘蔡瑁引军望西赶去了。’
云火急绰枪上马,引着原带来三百军,奔出西门,正迎着蔡瑁,急问曰:‘吾主何在?’
瑁曰:‘使君逃席而去,不知何往。’
赵云是谨细之人,不肯造次,即策马前行。
遥望大溪,别无去路,乃复回马,喝问蔡瑁曰:‘汝请吾主赴宴,何故引着军马追来?’
瑁曰:‘九郡四十二州县官僚俱在此,吾为上将,岂可不防护?’
云曰:‘汝逼吾主何处去了?’
瑁曰:‘闻使君匹马出西门,到此却又不见。’
云惊疑不定,直来溪边看时,只见隔岸一带水迹。
云暗忖曰:‘难道连马跳过了溪去……?’
令三百军四散观望,并不见踪迹。
云再回马时,蔡瑁已入城去了。
云乃拿守门军士追问,皆说:‘刘使君飞马出西门而去。’
云再欲入城,又恐有埋伏,遂急引军归新野。
却说玄德跃马过溪,似醉如痴,想:‘此阔涧一跃而过,岂非天意!’迤逦望南漳策马而行,日将沉西。
正行之间,见一牧童跨于牛背上,口吹短笛而来。
玄德叹曰:‘吾不如也!’遂立马观之。
牧童亦停牛罢笛,熟视玄德,曰:‘将军莫非破黄巾刘玄德否?’
玄德惊问曰:‘汝乃村僻小童,何以知吾姓字!’
牧童曰:‘我本不知,因常侍师父,有客到日,多曾说有一刘玄德,身长七尺五寸,垂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乃当世之英雄,今观将军如此模样,想必是也。’
玄德曰:‘汝师何人也?’
牧童曰:‘吾师复姓司马,名徽,字德操,颍川人也。道号‘水镜先生’。’
玄德曰:‘汝师与谁为友?’
小童曰:‘与襄阳庞德公、庞统为友。’
玄德曰:‘庞德公乃庞统何人?’
童子曰:‘叔侄也。庞德公字山民,长俺师父十岁;庞统字士元,少俺师父五岁。一日,我师父在树上采桑,适庞统来相访,坐于树下,共相议论,终日不倦。吾师甚爱庞统,呼之为弟。’
玄德曰:‘汝师今居何处?’
牧童遥指曰:‘前面林中,便是庄院。’
玄德曰:‘吾正是刘玄德。汝可引我去拜见你师父。’
童子便引玄德,行二里余,到庄前下马,入至中门,忽闻琴声甚美。
玄德教童子且休通报,侧耳听之。
琴声忽住而不弹。
一人笑而出曰:‘琴韵清幽,音中忽起高抗之调。必有英雄窃听。’
童子指谓玄德曰:‘此即吾师水镜先生也。’
玄德视其人,松形鹤骨,器宇不凡。
慌忙进前施礼,衣襟尚湿。
水镜曰:‘公今日幸免大难!’
玄德惊讶不已。
小童曰:‘此刘玄德也。’
水镜请入草堂,分宾主坐定。
玄德见架上满堆书卷,窗外盛栽松竹,横琴于石床之上,清气飘然。
水镜问曰:‘明公何来?’
玄德曰:‘偶尔经由此地,因小童相指,得拜尊颜,不胜万幸!’
水镜笑曰:‘公不必隐讳。公今必逃难至此。’
玄德遂以襄阳一事告之。
水镜曰:‘吾观公气色,已知之矣。’
因问玄德曰:‘吾久闻明公大名,何故至今犹落魄不偶耶?’
玄德曰:‘命途多蹇,所以至此。’
水镜曰:‘不然。盖因将军左右不得其人耳。’
玄德曰:‘备虽不才,文有孙乾、糜竺、简雍之辈,武有关、张、赵云之流,竭忠辅相,颇赖其力。’
水镜曰:‘关、张、赵云,皆万人敌,惜无善用之之人。若孙乾、糜竺辈,乃白面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也。’
玄德曰:‘备亦尝侧身以求山谷之遗贤,奈未遇其人何!’
水镜曰:‘岂不闻孔子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何谓无人?’
玄德曰:‘备愚昧不识,愿赐指教。’
水镜曰:‘公闻荆襄诸郡小儿谣言乎?其谣曰:八九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无孑遗。到头天命有所归,泥中蟠龙向天飞。此谣始于建安初:建安八年,刘景升丧却前妻,便生家乱,此所谓‘始欲衰’也;‘无孑遗’者,不久则景升将逝,文武零落无孑遗矣;‘天命有归’,‘龙向天飞’,盖应在将军也。’
玄德闻言惊谢曰:‘备安敢当此!’
水镜曰:‘今天下之奇才,尽在于此,公当往求之。’
玄德急问曰:‘奇才安在?果系何人?’
水镜曰:‘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玄德曰:‘伏龙、凤雏何人也?’
水镜抚掌大笑曰:‘好!好!’
玄德再问时,水镜曰:‘天色已晚,将军可于此暂宿一宵,明日当言之。’
即命小童具饮馔相待,马牵入后院喂养。
玄德饮膳毕,即宿于草堂之侧。
玄德因思水镜之言,寝不成寐。
约至更深,忽听一人叩门而入,水镜曰:‘元直何来?’
玄德起床密听之,闻其人答曰:‘久闻刘景升善善恶恶,特往谒之。及至相见,徒有虚名,盖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者也。故遗书别之,而来至此。’
水镜曰:‘公怀王佐之才,宜择人而事,奈何轻身往见景升乎?且英雄豪杰,只在眼前,公自不识耳。’
其人曰:‘先生之言是也。’
玄德闻之大喜,暗忖此人必是伏龙、凤雏,即欲出见,又恐造次。
候至天晓,玄德求见水镜,问曰:‘昨夜来者是谁?’
水镜曰:‘此吾友也。’
玄德求与相见。
水镜曰:‘此人欲往投明主,已到他处去了。’
玄德请问其姓名。
水镜笑曰:‘好!好!’
玄德再问:‘伏龙、凤雏,果系何人?’
水镜亦只笑曰:‘好!好!’
玄德拜请水镜出山相助,同扶汉室。
水镜曰:‘山野闲散之人,不堪世用。自有胜吾十倍者来助公,公宜访之。’
正谈论间,忽闻庄外人喊马嘶,小童来报:‘有一将军,引数百人到庄来也。’
玄德大惊,急出视之,乃赵云也。
玄德大喜。
云下马入见曰:‘某夜来回县,寻不见主公,连夜跟问到此。主公可作速回县。只恐有人来县中厮杀。’
玄德辞了水镜,与赵云上马,投新野来。
行不数里,一彪人马来到,视之,乃云长、翼德也。
相见大喜。
玄德诉说跃马檀溪之事,共相嗟讶。
到县中,与孙乾等商议。
乾曰:‘可先致书于景升,诉告此事。’
玄德从其言,即令孙乾赍书至荆州。
刘表唤入问曰:‘吾请玄德襄阳赴会,缘何逃席而去?’
孙乾呈上书札,具言蔡瑁设谋相害,赖跃马檀溪得脱。
表大怒,急唤蔡瑁责骂曰:‘汝焉敢害吾弟!’命推出斩之。
蔡夫人出,哭求免死,表怒犹未息。
孙乾告曰:‘若杀蔡瑁,恐皇叔不能安居于此矣。’
表乃责而释之,使长子刘琦同孙乾至玄德处请罪。
琦奉命赴新野,玄德接着,设宴相待。
酒酣,琦忽然堕泪。
玄德问其故。
琦曰:‘继母蔡氏,常怀谋害之心;侄无计免祸,幸叔父指教。’
玄德劝以小心尽孝,自然无祸。
次日,琦泣别。
玄德乘马送琦出郭,因指马谓琦曰:‘若非此马,吾已为泉下之人矣。’
琦曰:‘此非马之力,乃叔父之洪福也。’
说罢。相别。
刘琦涕泣而去。
玄德回马入城,忽见市上一人,葛巾布袍,皂绦乌履,长歌而来。
歌曰:‘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
玄德闻歌,暗思:‘此人莫非水镜所言伏龙、凤雏乎?’遂下马相见,邀入县衙。
问其姓名,答曰:‘某乃颍上人也,姓单,名福。久闻使君纳士招贤,欲来投托,未敢辄造;故行歌于市,以动尊听耳。’
玄德大喜,待为上宾。
单福曰:‘适使君所乘之马,再乞一观。’
玄德命去鞍牵于堂下。
单福曰:‘此非的卢马乎?虽是千里马,却只妨主,不可乘也。’
玄德曰:‘已应之矣。’
遂具言跃檀溪之事。
福曰:‘此乃救主,非妨主也;终必妨一主。某有一法可禳。’
玄德曰:‘愿闻禳法。’
福曰:‘公意中有仇怨之人,可将此马赐之;待妨过了此人,然后乘之,自然无事。’
玄德闻言变色曰:‘公初至此,不教吾以正道,便教作利己妨人之事,备不敢闻教。’
福笑谢曰:‘向闻使君仁德,未敢便信,故以此言相试耳。’
玄德亦改容起谢曰:‘备安能有仁德及人,惟先生教之。’
福曰:‘吾自颍上来此,闻新野之人歌曰‘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可见使君之仁德及人也。’
玄德乃拜单福为军师,调练本部人马。
却说曹操自冀州回许都,常有取荆州之意,特差曹仁、李典并降将吕旷、吕翔等领兵三万,屯樊城,虎视荆襄,就探看虚实。
时吕旷、吕翔禀曹仁曰:‘今刘备屯兵新野,招军买马,积草储粮,其志不小,不可不早图之。吾二人自降丞相之后,未有寸功,愿请精兵五千,取刘备之头,以献丞相。’
曹仁大喜,与二吕兵五千,前往新野厮杀。
探马飞报玄德。
玄德请单福商议。
福曰:‘既有敌兵,不可令其入境。可使关公引一军从左而出,以敌来军中路;张飞引一军从右而出,以敌来军后路;公自引赵云出兵前路相迎:敌可破矣。’
玄德从其言,即差关、张二人去讫;然后与单福、赵云等,共引二千人马出关相迎。
行不数里,只见山后尘头大起,吕旷、吕翔引军来到。
两边各射住阵角。
玄德出马于旗门下,大呼曰:‘来者何人,敢犯吾境?’
吕旷出马曰:‘吾乃大将吕旷也。奉丞相命,特来擒汝!’
玄德大怒,使赵云出马。
二将交战,不数合,赵云一枪刺吕旷于马下。
玄德麾军掩杀,吕翔抵敌不住,引军便走。
正行间,路傍一军突出,为首大将,乃关云长也;冲杀一阵,吕翔折兵大半,夺路走脱。
行不到十里,又一军拦住去路,为首大将,挺矛大叫:‘张翼德在此!’直取吕翔。
翔措手不及,被张飞一矛刺中,翻身落马而死。
余众四散奔走。
玄德合军追赶,大半多被擒获。
玄德班师回县,重待单福,犒赏三军。
却说败军回见曹仁,报说:‘二吕被杀,军士多被活捉。’
曹仁大惊,与李典商议。
典曰:‘二将欺敌而亡,今只宜按兵不动,申报丞相,起大兵来征剿,乃为上策。’
仁曰:‘不然。今二将阵亡,又折许多军马,此仇不可不急报。量新野弹丸之地,何劳丞相大军?’
典曰:‘刘备人杰也,不可轻视。’
仁曰:‘公何怯也!’
典曰:‘兵法云:‘知彼知己,百战百胜。’某非怯战,但恐不能必胜耳。’
仁怒曰:‘公怀二心耶?吾必欲生擒刘备!’
典曰:‘将军若去,某守樊城。’
仁曰:‘汝若不同去,真怀二心矣!’
典不得已,只得与曹仁点起二万五千军马,渡河投新野而来。
正是:偏裨既有舆尸辱,主将重兴雪耻兵。
未知胜负何如,且听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译文
刘备在南漳遇到了隐居的沧单福,在新野遇到了英勇的主人。
正说着,蔡瑁正准备回城,赵云带着军队赶了出来。
原来赵云正在喝酒,突然看到人马动,急忙进去看,发现酒席上不见了刘备。
赵云非常吃惊,出去投宿,听到人说:‘蔡瑁带着军队往西追去了。’
赵云是个细心的人,不愿意轻举妄动,就骑马向前走。
远远地看到一条大溪,没有其他去路,于是又掉头回来,喝问蔡瑁说:‘你请我的主人赴宴,为什么带着军队追来?’
蔡瑁说:‘九郡四十二州县的地方官都在这里,我是上将,怎么能不保护他们呢?’
赵云问:‘你把我的主人逼到哪里去了?’
蔡瑁说:‘听说使君一个人骑马出了西门,到这里就看不见了。’
赵云心中疑惑不定,一直来到溪边查看,只见对岸有一片水迹。
赵云暗自思忖:‘难道连马都跳过溪去了……?’
他命令三百士兵四处查看,但并没有发现任何踪迹。
赵云再次骑马回来时,蔡瑁已经进城了。
赵云于是抓了守门的士兵询问,他们都说是刘使君骑马出了西门。
赵云再次想要进城,又担心有埋伏,于是急忙带着军队回到新野。
刘备骑马跃过溪水,像是醉了又像是痴了,心想:‘这么宽的溪涧一跃而过,难道不是天意吗!’一路向南漳骑马前行,太阳快要落山了。正在走的时候,看到一个小牧童骑在牛背上,口里吹着短笛走来。刘备感叹道:‘我比不上他!’于是勒马观看。牧童也停下牛,放下笛子,仔细地看着刘备,说:‘将军难道不是破黄巾的刘玄德吗?’刘备惊讶地问:‘你这么个偏僻的小孩子,怎么会知道我的名字!’牧童说:‘我本来不知道,因为经常侍奉我的师父,有客人来的时候,经常有人说有一个刘玄德,身高七尺五寸,垂手过膝,眼睛能自己看到耳朵,是当世的大英雄。现在看到将军您这个样子,想必就是了。’刘备问:‘你的师父是谁?’牧童说:‘我的师父复姓司马,名徽,字德操,是颍川人。道号“水镜先生”。’刘备问:‘你的师父和谁交好?’小童说:‘和襄阳的庞德公、庞统交好。’刘备问:‘庞德公是庞统的什么人?’童子说:‘是叔侄。庞德公字山民,比我师父大十岁;庞统字士元,比我师父小五岁。有一天,我师父在树上采桑,庞统来拜访,坐在树下,一起讨论了一整天都不觉得累。我师父非常喜爱庞统,称呼他为弟弟。’刘备问:‘你的师父现在住在哪里?’牧童指着前面说:‘前面的林子里,就是他的庄园。’刘备说:‘我就是刘玄德。你可以带我去拜见你的师父。’童子就带着刘备,走了两里多路,到了庄园前下马,进入中门,忽然听到美妙的琴声。刘备让童子不要通报,侧耳细听。琴声突然停止了。一个人笑着出来,说:“琴声清幽,突然又起了高亢的调子。一定有英雄在偷听。”童子指着对刘备说:“这就是我的师父水镜先生。”刘备看到这个人,松树般的身材,鹤骨般的姿态,气度非凡。慌忙上前行礼,衣襟还湿着。水镜说:“您今天幸免于难!”刘备惊讶不已。小童说:“这就是刘玄德。”水镜请刘备进入草堂,宾主坐下。刘备看到架子上堆满了书籍,窗外种满了松竹,横放着琴在石床上,清新的气息飘散。水镜问:“明公从哪里来?”刘备说:“偶然经过此地,因为小童的指引,得以拜见您,非常幸运!”水镜笑着说:“您不必隐瞒。您现在一定是在逃难中来到了这里。”刘备于是把襄阳的事情告诉了他。水镜说:“我看您的气色,已经知道了。”于是问刘备:“我久闻您的大名,为什么至今还是落魄不得志呢?”刘备说:“命运多舛,所以到了这个地步。”水镜说:“不是这样。大概是因为将军身边没有得力的人。”刘备说:“我虽然不才,文有孙乾、糜竺、简雍等人,武有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竭尽忠诚辅佐,很依赖他们的力量。”水镜说:“关羽、张飞、赵云都是万人敌,可惜没有善于使用他们的人。至于孙乾、糜竺这些人,不过是白面书生,不是经世济民的才干。”刘备说:“我也曾经试图寻找山谷中的遗贤,但未能遇到合适的人。”水镜说:“难道没有听说过孔子的话吗?‘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怎么会没有人呢?”刘备说:“我愚昧无知,希望您能指点我。”水镜说:“您听说过荆襄诸郡的童谣吗?谣歌说:八九年间开始衰落,到十三年无孑遗。到头来天命有所归,泥中的龙向天飞。这个谣歌始于建安初年:建安八年,刘景升失去了前妻,便生家乱,这就是所说的‘开始衰落’;‘无孑遗’的意思是,不久刘景升将去世,文武官员零落,无孑遗了;‘天命有归’,‘龙向天飞’,这些都在将军身上。”刘备听后惊讶地表示感谢说:“我哪里敢当此大任!”水镜说:“现在天下的奇才都在这里,您应当去寻找他们。”刘备急忙问:“奇才在哪里?究竟是谁?”水镜说:“伏龙、凤雏,得到其中之一,就可以安定天下。”刘备问:“伏龙、凤雏是谁?”水镜拍手大笑说:“好!好!”刘备再问时,水镜说:“天色已晚,将军可以在这里暂住一晚,明天再告诉我。”随即命令小童准备酒食,把马牵到后院喂养。刘备吃完酒食后,就在草堂旁边住下。刘备因为思考水镜的话,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到了深夜,忽然听到有人敲门进来,水镜说:“元直怎么来了?”刘备起床悄悄地听,听到那个人回答说:“久闻刘景升善善恶恶,特意去拜访他。等到见面,才发现他只是虚有其名,既不能善用好人,也不能去除坏人。所以我写信告别他,来到这里。”水镜说:“您怀有辅佐君王的才能,应该选择明主侍奉,怎么能轻易地去见刘景升呢?而且英雄豪杰就在眼前,您自己却没认出来。”那个人说:“先生的话是对的。”刘备听后非常高兴,暗自思忖这个人一定是伏龙、凤雏,就想出去见他们,但又怕冒失。等到天亮,刘备去见水镜,问:“昨晚来的是谁?”水镜说:“这是我的朋友。”刘备要求见面。水镜说:“这个人想要投奔明主,已经去了别的地方。”刘备询问他的姓名。水镜笑着说:“好!好!”刘备再问:“伏龙、凤雏究竟是谁?”水镜也只笑着说:“好!好!”刘备拜请水镜出山相助,共同扶持汉室。水镜说:“我只是个山野闲散之人,不足以胜任世上的大事。自然会有比我强十倍的人来帮助您,您应当去寻找他们。”正在谈论之间,忽然听到庄园外有人喊马嘶,小童来报告说:“有一位将军,带着几百人到庄园来了。”刘备大惊,急忙出去看,原来是赵云。刘备非常高兴。赵云下马进入见到刘备,说:“我昨晚来回县,没找到主公,连夜追查到这里。主公应该赶快回县,只怕有人会到县中打斗。”刘备告别了水镜,和赵云上马,前往新野。走了没几里路,一队人马赶到,一看,是关羽、张飞。相见后非常高兴。刘备讲述了跃马檀溪的事情,大家互相感叹。到了县中,和孙乾等人商议。孙乾说:‘可以先写信给刘景升,告诉他这件事情。’刘备听从了他的建议,立即命令孙乾带着信去荆州。刘表叫人进来问:‘我请玄德到襄阳赴会,为什么逃席而去?’孙乾呈上信件,详细说明了蔡瑁设谋要害他,幸亏跃马檀溪才得以逃脱。刘表大怒,立即叫来蔡瑁责骂:‘你竟敢害我的弟弟!’下令将他推出斩首。蔡夫人生怕,哭着求情,但刘表的怒气还未平息。孙乾说:‘如果杀了蔡瑁,恐怕皇叔在这里就不能安居了。’刘表于是责备了蔡瑁,放了他,派长子刘琦和孙乾一起去刘备那里请罪。
琦奉命赴新野,玄德接着,设宴相待。酒酣,琦忽然堕泪。玄德问其故。琦曰:‘继母蔡氏,常怀谋害之心;侄无计免祸,幸叔父指教。’玄德劝以小心尽孝,自然无祸。次日,琦泣别。玄德乘马送琦出郭,因指马谓琦曰:‘若非此马,吾已为泉下之人矣。’琦曰:‘此非马之力,乃叔父之洪福也。’说罢。相别。刘琦涕泣而去。
玄德回马入城,忽见市上一人,葛巾布袍,皂绦乌履,长歌而来。歌曰:‘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玄德闻歌,暗思:‘此人莫非水镜所言伏龙、凤雏乎?’遂下马相见,邀入县衙。问其姓名,答曰:‘某乃颍上人也,姓单,名福。久闻使君纳士招贤,欲来投托,未敢辄造;故行歌于市,以动尊听耳。’玄德大喜,待为上宾。
单福曰:‘适使君所乘之马,再乞一观。’玄德命去鞍牵于堂下。单福曰:‘此非的卢马乎?虽是千里马,却只妨主,不可乘也。’玄德曰:‘已应之矣。’遂具言跃檀溪之事。福曰:‘此乃救主,非妨主也;终必妨一主。某有一法可禳。’玄德曰:‘愿闻禳法。’福曰:‘公意中有仇怨之人,可将此马赐之;待妨过了此人,然后乘之,自然无事。’玄德闻言变色曰:‘公初至此,不教吾以正道,便教作利己妨人之事,备不敢闻教。’福笑谢曰:‘向闻使君仁德,未敢便信,故以此言相试耳。’玄德亦改容起谢曰:‘备安能有仁德及人,惟先生教之。’福曰:‘吾自颍上来此,闻新野之人歌曰‘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可见使君之仁德及人也。’玄德乃拜单福为军师,调练本部人马。
却说曹操自冀州回许都,常有取荆州之意,特差曹仁、李典并降将吕旷、吕翔等领兵三万,屯樊城,虎视荆襄,就探看虚实。时吕旷、吕翔禀曹仁曰:‘今刘备屯兵新野,招军买马,积草储粮,其志不小,不可不早图之。吾二人自降丞相之后,未有寸功,愿请精兵五千,取刘备之头,以献丞相。’曹仁大喜,与二吕兵五千,前往新野厮杀。
探马飞报玄德。玄德请单福商议。福曰:‘既有敌兵,不可令其入境。可使关公引一军从左而出,以敌来军中路;张飞引一军从右而出,以敌来军后路;公自引赵云出兵前路相迎:敌可破矣。’玄德从其言,即差关、张二人去讫;然后与单福、赵云等,共引二千人马出关相迎。
行不数里,只见山后尘头大起,吕旷、吕翔引军来到。两边各射住阵角。玄德出马于旗门下,大呼曰:‘来者何人,敢犯吾境?’吕旷出马曰:‘吾乃大将吕旷也。奉丞相命,特来擒汝!’玄德大怒,使赵云出马。二将交战,不数合,赵云一枪刺吕旷于马下。玄德麾军掩杀,吕翔抵敌不住,引军便走。正行间,路傍一军突出,为首大将,乃关云长也;冲杀一阵,吕翔折兵大半,夺路走脱。
行不到十里,又一军拦住去路,为首大将,挺矛大叫:‘张翼德在此!’直取吕翔。翔措手不及,被张飞一矛刺中,翻身落马而死。余众四散奔走。玄德合军追赶,大半多被擒获。玄德班师回县,重待单福,犒赏三军。
却说败军回见曹仁,报说:‘二吕被杀,军士多被活捉。’曹仁大惊,与李典商议。典曰:‘二将欺敌而亡,今只宜按兵不动,申报丞相,起大兵来征剿,乃为上策。’仁曰:‘不然。今二将阵亡,又折许多军马,此仇不可不急报。量新野弹丸之地,何劳丞相大军?’典曰:‘刘备人杰也,不可轻视。’仁曰:‘公何怯也!’典曰:‘兵法云:‘知彼知己,百战百胜。’某非怯战,但恐不能必胜耳。’仁怒曰:‘公怀二心耶?吾必欲生擒刘备!’典曰:‘将军若去,某守樊城。’仁曰:‘汝若不同去,真怀二心矣!’典不得已,只得与曹仁点起二万五千军马,渡河投新野而来。
正是:偏裨既有舆尸辱,主将重兴雪耻兵。未知胜负何如,且听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注解
玄德:刘备,字玄德,东汉末年群雄之一,蜀汉的开国皇帝。
南漳: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南漳县。
隐沧单福:隐沧,指隐居的处所;单福,人名,此处指隐居的单福。
新野: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新野县,是刘备早期活动的根据地。
英主:指英明的君主,此处指刘备。
蔡瑁:刘表的部下,曾设计陷害刘备。
赵云:字子龙,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以勇猛著称。
绰枪上马:拿起枪,骑上马,形容迅速准备战斗。
九郡四十二州县官僚:指刘表所管辖的九郡和四十二州县的官员。
使君:古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此处指刘备。
匹马:一匹马,形容独自一人。
飞马:骑马飞奔,形容速度极快。
西门:城门名,此处指新野城的西门。
阔涧:宽阔的山涧,指河流或溪流。
天意:指天命,认为某些事情是上天安排的。
迤逦:形容道路或景象连绵不断。
牧童:放牧的小孩。
短笛:一种短小的竹制乐器。
刘玄德:刘备的别称。
七尺五寸: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尺约等于0.23米,七尺五寸约等于1.73米。
自顾其耳:形容身材高大,手指能触及耳朵。
当世之英雄:指当时著名的英雄人物。
司马徽:字德操,颍川人,东汉末年著名的隐士,道号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司马徽的道号,意指其有如水镜般能照见人心的智慧。
庞德公:庞统的叔父,字山民。
庞统:字士元,东汉末年蜀汉的重要谋士。
颍川: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草堂:简陋的房屋,常指隐士居住的地方。
气色:人的脸色,常用来判断一个人的健康和运势。
经纶济世:指有治理国家、帮助社会的才能。
孙乾:刘备的部下,文臣。
糜竺:刘备的部下,文臣。
简雍:刘备的部下,文臣。
关、张、赵云:关羽、张飞、赵云,刘备的武将。
万人敌:形容武艺高强,能敌万人。
白面书生:指文弱书生,没有实际能力。
十室之邑:指小城镇,出自《论语》,孔子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刘景升:刘表,字景升,东汉末年荆州牧。
家乱:家庭内部发生争斗。
文武零落:文臣武将都相继去世或离职。
天命:指天意,命运。
伏龙、凤雏:指诸葛亮和庞统,两人被誉为蜀汉的两大智囊。
荆襄诸郡:指荆州和襄阳地区。
建安: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
刘景升丧却前妻:刘表失去了他的前妻。
景升:刘表的别称。
书札:书信。
蔡夫人:蔡瑁的妻子。
皇叔:对刘备的尊称,表示他是皇室宗亲。
刘琦:刘表的长子,后来成为荆州牧。
琦:刘琦,刘备的侄子,刘表的儿子,后来成为刘备的重要将领。
继母蔡氏:刘备的继母,蔡夫人,曾对刘琦不利。
泉下之人:指已故之人,此处指如果刘琦没有这匹马的帮助,刘备可能已经死去。
的卢马:一匹名马,据传有妨主之兆,但刘备认为这是救主之马。
颍上:地名,位于今安徽省颍上县,单福的家乡。
单福:即后来的诸葛亮,字孔明,蜀汉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
禳:古代一种驱邪祈福的仪式或方法。
仇怨之人:指可能对刘备有敌意的人。
曹仁:曹操的堂弟,曹魏的重要将领。
李典:曹魏将领,与曹仁一同领兵。
吕旷、吕翔:曹操的部将,被刘备击败。
关公:即关羽,刘备的重要将领,字云长。
张翼德:即张飞,刘备的重要将领,字翼德。
弹丸之地:形容地方非常小,这里指新野。
舆尸辱:指战败后尸体被敌军侮辱。
雪耻兵:指为了洗刷耻辱而发动的军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评注
琦奉命赴新野,玄德接着,设宴相待。
此句开篇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人物关系,琦奉命赴新野,表明琦在刘备麾下,而玄德设宴相待,则体现了刘备对琦的重视和礼遇。
酒酣,琦忽然堕泪。
‘酒酣’二字,描绘了宴席的气氛,而琦忽然堕泪,则表现出琦内心的忧虑和不安,为下文琦的诉说做铺垫。
玄德问其故。
玄德问其故,体现了玄德对琦的关心和细心,也为琦诉说自己的困境提供了机会。
琦曰:‘继母蔡氏,常怀谋害之心;侄无计免祸,幸叔父指教。’
琦的诉说,揭示了其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危机,同时也表现出琦对玄德的信任和依赖。
玄德劝以小心尽孝,自然无祸。
玄德劝琦小心尽孝,体现了玄德的仁慈和智慧,同时也表明玄德对琦的关心和期望。
次日,琦泣别。
琦泣别,进一步渲染了琦内心的不舍和无奈,也为琦的离去增添了悲剧色彩。
玄德乘马送琦出郭,因指马谓琦曰:‘若非此马,吾已为泉下之人矣。’
玄德送琦出郭,并指马言志,既是对琦的鼓励,也是对自己命运的感慨,表现了玄德的豪迈和坚韧。
琦曰:‘此非马之力,乃叔父之洪福也。’
琦的回答,既是对玄德的感激,也是对命运的认知,体现了琦的谦逊和成熟。
说罢。相别。
‘说罢’二字,简洁地描绘了琦与玄德相别的场景,同时也为下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刘琦涕泣而去。
刘琦涕泣而去,再次强调了刘琦内心的不舍和无奈,也为刘琦的命运增添了悬念。
玄德回马入城,忽见市上一人,葛巾布袍,皂绦乌履,长歌而来。
此句描绘了单福的形象,‘葛巾布袍,皂绦乌履’表现了单福的朴素和清高,‘长歌而来’则表现出单福的豪放和自信。
歌曰:‘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
单福的长歌,寓意深刻,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明主的渴望,同时也为玄德与单福的相遇埋下伏笔。
玄德闻歌,暗思:‘此人莫非水镜所言伏龙、凤雏乎?’
玄德闻歌后的暗思,既是对单福的赞赏,也是对水镜先生的信任,同时也为单福的身份增添了神秘感。
遂下马相见,邀入县衙。
玄德下马相见,体现了玄德的谦逊和诚意,同时也为玄德与单福的相识奠定了基础。
问其姓名,答曰:‘某乃颍上人也,姓单,名福。’
单福的回答,既是对自己身份的坦诚,也是对玄德的尊重,同时也为单福的形象增添了可信度。
久闻使君纳士招贤,欲来投托,未敢辄造;故行歌于市,以动尊听耳。
单福的回答,既是对玄德的赞美,也是对自己投奔玄德的谦虚,同时也为单福的才华和智慧做了铺垫。
玄德大喜,待为上宾。
玄德对单福的欢迎,体现了玄德对人才的重视和自己的胸襟,同时也为单福在玄德麾下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单福曰:‘适使君所乘之马,再乞一观。’
单福请求观看玄德所乘之马,既是对玄德的关心,也是对马的特殊认识,为下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玄德命去鞍牵于堂下。
玄德命人牵马,体现了玄德对单福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为单福观察马的机会。
单福曰:‘此非的卢马乎?虽是千里马,却只妨主,不可乘也。’
单福对马的评论,既是对玄德的关心,也是对马的认知,同时也为玄德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玄德曰:‘已应之矣。’
玄德对单福的建议表示认同,体现了玄德的果断和信任。
遂具言跃檀溪之事。
玄德讲述跃檀溪之事,既是对单福的信任,也是对单福建议的回应,同时也为单福提供了了解玄德的机会。
福曰:‘此乃救主,非妨主也;终必妨一主。某有一法可禳。’
单福对玄德跃檀溪之事的评价,既是对玄德的肯定,也是对玄德命运的关心,同时也为玄德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玄德曰:‘愿闻禳法。’
玄德对单福的禳法表示好奇和期待,体现了玄德对单福的信任和自己的求贤若渴。
福曰:‘公意中有仇怨之人,可将此马赐之;待妨过了此人,然后乘之,自然无事。’
单福的禳法,既是对玄德的关心,也是对玄德命运的担忧,同时也为玄德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玄德闻言变色曰:‘公初至此,不教吾以正道,便教作利己妨人之事,备不敢闻教。’
玄德对单福的建议表示不满,体现了玄德的正直和原则,同时也为单福的建议增添了戏剧性。
福笑谢曰:‘向闻使君仁德,未敢便信,故以此言相试耳。’
单福的回答,既是对玄德的尊重,也是对玄德仁德的肯定,同时也为单福的建议做了解释。
玄德亦改容起谢曰:‘备安能有仁德及人,惟先生教之。’
玄德对单福的感激和谦逊,体现了玄德的仁德和谦逊,同时也为单福的建议增添了可信度。
福曰:‘吾自颍上来此,闻新野之人歌曰‘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可见使君之仁德及人也。’
单福对玄德的赞美,既是对玄德的肯定,也是对玄德仁德的认可,同时也为玄德的形象增添了光彩。
玄德乃拜单福为军师,调练本部人马。
玄德拜单福为军师,体现了玄德对单福的信任和自己的求贤若渴,同时也为单福在玄德麾下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却说曹操自冀州回许都,常有取荆州之意,特差曹仁、李典并降将吕旷、吕翔等领兵三万,屯樊城,虎视荆襄,就探看虚实。
此段描写了曹操对荆州的觊觎和曹仁等人的行动,为下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时吕旷、吕翔禀曹仁曰:‘今刘备屯兵新野,招军买马,积草储粮,其志不小,不可不早图之。’
吕旷、吕翔对刘备的担忧,体现了他们对自己的职责的重视,同时也为下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吾二人自降丞相之后,未有寸功,愿请精兵五千,取刘备之头,以献丞相。
吕旷、吕翔的请求,既是对自己的无奈,也是对曹操的忠诚,同时也为下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曹仁大喜,与二吕兵五千,前往新野厮杀。
曹仁对吕旷、吕翔的请求表示支持,体现了曹仁的果断和信任,同时也为下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探马飞报玄德。
探马飞报玄德,体现了信息的传递和玄德的关注,同时也为下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玄德请单福商议。
玄德请单福商议,体现了玄德对单福的信任和自己的求贤若渴,同时也为下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福曰:‘既有敌兵,不可令其入境。可使关公引一军从左而出,以敌来军中路;张飞引一军从右而出,以敌来军后路;公自引赵云出兵前路相迎:敌可破矣。’
单福的建议,既是对敌军的应对策略,也是对玄德军队的部署,体现了单福的智慧和谋略。
玄德从其言,即差关、张二人去讫;然后与单福、赵云等,共引二千人马出关相迎。
玄德采纳单福的建议,体现了玄德的果断和信任,同时也为下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行不数里,只见山后尘头大起,吕旷、吕翔引军来到。
此句描绘了敌军的到来,为下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两边各射住阵角。
两边各射住阵角,体现了两军对峙的紧张气氛,同时也为下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玄德出马于旗门下,大呼曰:‘来者何人,敢犯吾境?’
玄德出马大呼,体现了玄德的勇敢和坚定,同时也为下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吕旷出马曰:‘吾乃大将吕旷也。奉丞相命,特来擒汝!’
吕旷出马,表明了敌军的来意,同时也为下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二将交战,不数合,赵云一枪刺吕旷于马下。
赵云刺杀吕旷,体现了赵云的勇猛和战斗力,同时也为下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玄德麾军掩杀,吕翔抵敌不住,引军便走。
玄德麾军掩杀,体现了玄德军队的强大和战斗力,同时也为下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正行间,路傍一军突出,为首大将,乃关云长也;冲杀一阵,吕翔折兵大半,夺路走脱。
关云长的出现,体现了关云长的勇猛和战斗力,同时也为下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行不到十里,又一军拦住去路,为首大将,挺矛大叫:‘张翼德在此!’直取吕翔。
张翼德的加入,体现了张翼德的勇猛和战斗力,同时也为下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翔措手不及,被张飞一矛刺中,翻身落马而死。
张飞刺杀吕翔,体现了张飞的勇猛和战斗力,同时也为下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余众四散奔走。
余众四散奔走,体现了敌军的溃败,同时也为下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玄德合军追赶,大半多被擒获。
玄德合军追赶,体现了玄德军队的强大和战斗力,同时也为下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玄德班师回县,重待单福,犒赏三军。
玄德班师回县,重待单福,犒赏三军,体现了玄德对单福的重视和自己的仁德,同时也为下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却说败军回见曹仁,报说:‘二吕被杀,军士多被活捉。’
败军回见曹仁,报说二吕被杀,体现了敌军的溃败,同时也为下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曹仁大惊,与李典商议。
曹仁大惊,与李典商议,体现了曹仁的担忧和对局势的重视,同时也为下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典曰:‘二将欺敌而亡,今只宜按兵不动,申报丞相,起大兵来征剿,乃为上策。’
李典的建议,既是对局势的冷静分析,也是对曹仁的关心,同时也为下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仁曰:‘不然。今二将阵亡,又折许多军马,此仇不可不急报。量新野弹丸之地,何劳丞相大军?’
曹仁的建议,既是对局势的果断处理,也是对李典的回应,同时也为下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典曰:‘刘备人杰也,不可轻视。’
李典的建议,既是对刘备的重视,也是对曹仁的提醒,同时也为下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仁曰:‘公何怯也!’
曹仁对李典的回应,既是对李典的质疑,也是对局势的担忧,同时也为下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典曰:‘兵法云:‘知彼知己,百战百胜。’某非怯战,但恐不能必胜耳。’
李典的回答,既是对兵法的理解,也是对局势的担忧,同时也为下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仁怒曰:‘公怀二心耶?吾必欲生擒刘备!’
曹仁的愤怒,既是对李典的质疑,也是对局势的担忧,同时也为下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典曰:‘将军若去,某守樊城。’
李典的回答,既是对曹仁的回应,也是对局势的担忧,同时也为下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仁曰:‘汝若不同去,真怀二心矣!’
曹仁的回应,既是对李典的质疑,也是对局势的担忧,同时也为下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典不得已,只得与曹仁点起二万五千军马,渡河投新野而来。
李典的无奈,既是对局势的担忧,也是对曹仁的无奈,同时也为下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正是:偏裨既有舆尸辱,主将重兴雪耻兵。
此句是对前文故事的总结,既是对偏裨的同情,也是对主将的赞美,同时也为下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未知胜负何如,且听下文分解。
此句是对下文故事的期待,既是对读者的引导,也是对故事的悬念,同时也为下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