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

作者: 罗贯中(约1330年-1400年),元代文学家,历史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小说创作。

年代:成书于元代(约14世纪)。

内容简要:《三国演义》是基于三国历史背景创作的历史小说,讲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兴起、争霸和衰败的故事。书中通过众多历史人物的塑造,展现了权谋、军事、政治、忠诚与背叛的复杂关系。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人物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英雄形象。小说不仅涉及大量的战斗场面,也展示了许多智谋、策略和领导力,探讨了英雄与权谋、忠诚与背叛、仁义与权力等主题,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深远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与文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原文

夺冀州袁尚争锋决漳河许攸献计

却说袁尚自斩史涣之后,自负其勇,不待袁谭等兵至,自引兵数万出黎阳,与曹军前队相迎。

张辽当先出马,袁尚挺枪来战,不三合,架隔遮拦不住,大败而走。

张辽乘势掩杀,袁尚不能主张,急急引军奔回冀州。

袁绍闻袁尚败回,又受了一惊,旧病复发,吐血数斗,昏倒在地。

刘夫人慌救入卧内,病势渐危。

刘夫人急请审配、逢纪,直至袁绍榻前,商议后事。

绍但以手指而不能言。

刘夫人曰:‘尚可继后嗣否?’绍点头。

审配便就榻前写了遗嘱。

绍翻身大叫一声,又吐血斗余而死。

后人有诗曰:‘累世公卿立大名,少年意气自纵横。空招俊杰三千客,漫有英雄百万兵。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更怜一种伤心处,家难徒延两弟兄。’

袁绍既死,审配等主持丧事。

刘夫人便将袁绍所爱宠妾五人尽行杀害;又恐其阴魂于九泉之下再与绍相见,乃髡其发,刺其面,毁其尸:其妒恶如此。

袁尚恐宠妾家属为害,并收而杀之。

审配、逢纪立袁尚为大司马将军,领冀、青、幽、并四州牧,遣使报丧。

此时袁谭已发兵离青州,知父死,便与郭图、辛评商议。

图曰:‘主公不在冀州,审配、逢纪必立显甫为主矣。当速行。’

辛评曰:‘审、逢二人,必预定机谋。今若速往,必遭其祸。’

袁谭曰:‘若此当何如?’

郭图曰:‘可屯兵城外,观其动静。某当亲往察之。’

谭依言。

郭图遂入冀州,见袁尚。

礼毕,尚问:‘兄何不至?’

图曰:‘因抱病在军中,不能相见。’

尚曰:‘吾受父亲遗命,立我为主,加兄为车骑将军。目下曹军压境,请兄为前部,吾随后便调兵接应也。’

图曰:‘军中无人商议良策,愿乞审正南、逢元图二人为辅。’

尚曰:‘吾亦欲仗此二人早晚画策,如何离得!’

图曰:‘然则于二人内遣一人去,何如?’

尚不得已,乃令二人拈阄,拈着者便去。

逢纪拈着,尚即命逢纪赍印绶,同郭图赴袁谭军中。

纪随图至谭军,见谭无病,心中不安,献上印绶。

谭大怒,欲斩逢纪。

郭图密谏曰:‘今曹军压境,且只款留逢纪在此,以安尚心。待破曹之后,却来争冀州不迟。’

谭从其言。

即时拔寨起行,前至黎阳,与曹军相抵。

谭遣大将汪昭出战,操遣徐晃迎敌。

二将战不数合,徐晃一刀斩汪昭于马下。

曹军乘势掩杀,谭军大败。

谭收败军入黎阳,遣人求救于尚。

尚与审配计议,只发兵五千余人相助。

曹操探知救军已到,遣乐进、李典引兵于半路接着,两头围住尽杀之。

袁谭知尚止拨兵五千,又被半路坑杀,大怒,乃唤逢纪责骂。

纪曰:‘容某作书致主公,求其亲自来救。’

谭即令纪作书,遣人到冀州致袁尚,尚与审配共议。

配曰:‘郭图多谋,前次不争而去者,为曹军在境也。今若破曹,必来争冀州矣。不如不发救兵,借操之力以除之。’

尚从其言,不肯发兵。

使者回报,谭大怒,立斩逢纪,议欲降曹。

早有细作密报袁尚。

尚与审配议曰:‘使谭降曹,并力来攻,则冀州危矣。’

乃留审配并大将苏由固守冀州,自领大军来黎阳救谭。

尚问军中谁敢为前部,大将吕旷、吕翔兄弟二人愿去。

尚点兵三万,使为先锋,先至黎阳。

谭闻尚自来,大喜,遂罢降曹之议。

谭屯兵城中,尚屯兵城外,为掎角之势。

不一日,袁熙、高干皆领军到城外,屯兵三处,每日出兵与操相持。

尚屡败,操兵屡胜。

至建安八年春二月,操分路攻打,袁谭、袁熙、袁尚、高干皆大败,弃黎阳而走。

操引兵追至冀州,谭与尚入城坚守;熙与干离城三十里下寨,虚张声势。

操兵连日攻打不下。

郭嘉进曰:‘袁氏废长立幼,而兄弟之间,权力相并,各自树党,急之则相救,缓之则相争;不如举兵南向荆州,征讨刘表,以候袁氏兄弟之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而定也。’

操善其言,命贾诩为太守,守黎阳;曹洪引兵守官渡。

操引大军向荆州进兵。

谭、尚听知曹军自退,遂相庆贺。

袁熙、高干各自辞去。

袁谭与郭图、辛评议曰:‘我为长子,反不能承父业;尚乃继母所生,反承大爵:心实不甘。’

图曰:‘主公可勒兵城外,只做请显甫、审配饮酒,伏刀斧手杀之,大事定矣。’

谭从其言。

适别驾王修自青州来,谭将此计告之。

修曰:‘兄弟者,左右手也。今与他人争斗,断其右手,而曰我必胜,安可得乎?夫弃兄弟而不亲,天下其谁亲之?彼谗人离间骨肉,以求一朝之利,原塞耳勿听也。’

谭怒,叱退王修,使人去请袁尚。

尚与审配商议。

配曰:‘此必郭图之计也。主公若往,必遭奸计;不如乘势攻之。’

袁尚依言,便披挂上马,引兵五万出城。

袁谭见袁尚引军来,情知事泄,亦即披挂上马,与尚交锋。

尚见谭大骂。

谭亦骂曰:‘汝药死父亲,篡夺爵位,今又来杀兄耶!’

二人亲自交锋,袁谭大败。

尚亲冒矢石,冲突掩杀。

谭引败军奔平原,尚收兵还。

袁谭与郭图再议进兵,令岑璧为将,领兵前来。

尚自引兵出冀州。

两阵对圆,旗鼓相望。

璧出骂阵;尚欲自战,大将吕旷,拍马舞刀,来战岑璧。

二将战无数合,旷斩岑璧于马下。

谭兵又败,再奔平原。

审配劝尚进兵,追至平原。

谭抵挡不住,退入平原,坚守不出。

尚三面围城攻打。

谭与郭图计议。

图曰:‘今城中粮少,彼军方锐,势不相敌。愚意可遣人投降曹操,使操将兵攻冀州,尚必还救。将军引兵夹击之,尚可擒矣。若操击破尚军,我因而敛其军实以拒操。操军远来,粮食不继,必自退去。我可以仍据冀州,以图进取也。’

谭从其言,问曰:‘何人可为使?’

图曰:‘辛评之弟辛毗,字佐治,见为平原令。此人乃能言之士,可命为使。’

谭即召辛毗,毗欣然而至。

谭修书付毗,使三千军送毗出境。

毗星夜赍书往见曹操,时操屯军西平伐刘表,表遣玄德引兵为前部以迎之。

未及交锋,辛毗到操寨。

见操礼毕,操问其来意,毗具言袁谭相求之意,呈上书信。

操看书毕,留辛毗于寨中,聚文武计议。

程昱曰:‘袁谭被袁尚攻击太急,不得已而来降,不可准信。’

吕虔、满宠亦曰:‘丞相既引兵至此,安可复舍表而助谭?’

荀攸曰:‘三公之言未善。以愚意度之:天下方有事,而刘表坐保江、汉之间,不敢展足,其无四方之志可知矣。袁氏据四州之地,带甲数十万,若二子和睦,共守成业,天下事未可知也;今乘其兄弟相攻,势穷而投我,我提兵先除袁尚,后观其变,并灭袁谭,天下定矣。此机会不可失也。’

操大喜,便邀辛毗饮酒,谓之曰:‘袁谭之降,真耶诈耶?袁尚之兵,果可必胜耶?’

毗对曰:‘明公勿问真与诈也,只论其势可耳。袁氏连年丧败,兵革疲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隙,国分为二;加之饥馑并臻,天灾人困:无问智愚,皆知土崩瓦解,此乃天灭袁氏之时也。今明公提兵攻邺,袁尚不还救,则失巢穴;若还救,则谭踵袭其后。以明公之威,击疲惫之众,如迅风之扫秋叶也。不此之图,而伐荆州;荆州丰乐之地,国和民顺,未可摇动。况四方之患,莫大于河北;河北既平,则霸业成矣。愿明公详之。’

操大喜曰:‘恨与辛佐治相见之晚也!’

即日督军还取冀州。

玄德恐操有谋,不跟追袭,引兵自回荆州。

却说袁尚知曹军渡河,急急引军还邺,命吕旷、吕翔断后。

袁谭见尚退军,乃大起平原军马,随后赶来。

行不到数十里,一声炮响,两军齐出:左边吕旷,右边吕翔,兄弟二人截住袁潭。

谭勒马告二将曰:‘吾父在日,吾并未慢待二将军,今何从吾弟而见逼耶?’

二将闻言,乃下马降谭。

谭曰:‘勿降我,可降曹丞相。’

二将因随谭归营。

谭候操军至,引二将见操。

操大喜,以女许谭为妻,即令吕旷、吕翔为媒。

谭请操攻取冀州。

操曰:‘方今粮草不接,搬运劳苦,我济河,遏淇水入白沟,以通粮道,然后进兵。’

令谭且居平原。

操引军退屯黎阳,封吕旷、吕翔为列侯,随军听用。

郭图谓袁谭曰:‘曹操以女许婚,恐非真意。今又封赏吕旷、吕翔,带去军中,此乃牢笼河北人心。后必终为我祸。主公可刻将军印二颗,暗使人送与二吕,令作内应。待操破了袁尚,可乘便图之。’

谭依言,遂刻将军印二颗,暗送与二吕。

二吕受讫,径将印来禀曹操。

操大笑曰:‘谭暗送印者,欲汝等为内助,待我破袁尚之后,就中取事耳。汝等且权受之,我自有主张。’

自此曹操便有杀谭之心。

且说袁尚与审配商议:‘今曹兵运粮入白沟,必来攻冀州,如之奈何?’

配曰:‘可发檄使武安长尹楷屯毛城,通上党运粮道;令沮授之子沮鹄守邯郸,遥为声援。主公可进兵平原,急攻袁谭。先绝袁谭,然后破曹。’

袁尚大喜,留审配与陈琳守冀州,使马延、张顗二将为先锋,连夜起兵攻打平原。

谭知尚兵来近,告急于操。

操曰:‘吾今番必得冀州矣。’

正说间,适许攸自许昌来;闻尚又攻谭,入见操曰:‘丞相坐守于此,岂欲待天雷击杀二袁乎?’

操笑曰:‘吾已料定矣。’

遂令曹洪先进兵攻邺,操自引一军来攻尹楷。

兵临本境,楷引军来迎。

楷出马,操曰:‘许仲康安在?’

许褚应声而出,纵马直取尹楷。

楷措手不及,被许褚一刀斩于马下,余众奔溃。

操尽招降之,即勒兵取邯郸。

沮鹄进兵来迎。

张辽出马,与鹄交锋。

战不三合,鹄大败,辽从后追赶。

两马相离不远,辽急取弓射之,应弦落马。

操指挥军马掩杀,众皆奔散。

于是操引大军前抵冀州。

曹洪已近城下。

操令三军绕城筑起土山,又暗掘地道以攻之。

审配设计坚守,法令甚严,东门守将冯礼,因酒醉有误巡警,配痛责之。

冯礼怀恨,潜地出城降操。

操问破城之策,礼曰:‘突门内土厚,可掘地道而入。’

操便命冯礼引三百壮士,夤夜掘地道而入。

却说审配自冯礼出降之后,每夜亲自登城点视军马。

当夜在突门阁上,望见城外无灯火。

配曰:‘冯礼必引兵从地道而入也。’

急唤精兵运石击突闸门;门闭,冯礼及三百壮士,皆死于土内。

操折了这一场,遂罢地道之计,退军于洹水之上,以候袁尚回兵。

袁尚攻平原,闻曹操已破尹楷、沮鹄,大军围困冀州,乃掣兵回救。

部将马延曰:‘从大路去,曹操必有伏兵;可取小路,从西山出滏水口去劫曹营,必解围也。’

尚从其言,自领大军先行,令马延与张顗断后。

早有细作去报曹操。

操曰:‘彼若从大路上来,吾当避之:若从西山小路而来,一战可擒也。吾料袁尚必举火为号,令城中接应。吾可分兵击之。’

于是分拨已定。

却说袁尚出滏水界口,东至阳平,军阳平亭,离冀州十七里,一边靠着滏水。

尚令军士堆积柴薪干草,至夜焚烧为号;遣主簿李孚扮作曹军都督,直至城下。

大叫:‘开门!’审配认得是李孚声音,放入城中,说:‘袁尚已陈兵在阳平亭,等候接应,若城中兵出,亦举火为号。’

配教城中堆草放火,以通音信。

孚曰:‘城中无粮,可发老弱残兵并妇人出降;彼必不为备,我即以兵继百姓之后出攻之。’

配从其论。

次日,城上竖起白旗,上写‘冀州百姓投降。’

操曰:‘此是城中无粮,教老弱百姓出降,后必有兵出也。’

操教张辽、徐晃各引三千军马,伏于两边。

操自乘马、张麾盖至城下、果见城门开处,百姓扶老携幼,手持白旗而出。

百姓才出尽,城中兵突出。

操教将红旗一招,张辽、徐晃两路兵齐出乱杀,城中兵只得复回。

操自飞马赶来,到吊桥边,城中弩箭如雨,射中操盔,险透其顶。

众将急救回阵。

操更衣换马,引众将来攻尚寨,尚自迎敌。

时各路军马一齐杀至,两军混战,袁尚大败。

尚引败兵退往西山下寨,令人催取马延、张顗军来。

不知曹操已使吕旷、吕翔去招安二将。

二将随二吕来降,操亦封为列侯。

即日进兵攻打西山,先使二吕、马延、张顗截断袁尚粮道。

尚情知西山守不住,夜走滥口。

安营未定,四下火光并起,伏兵齐出,人不及甲,马不及鞍。

尚军大溃,退走五十里,势穷力极,只得遣豫州刺史阴夔至操营请降。

操佯许之,却连夜使张辽、徐晃去劫寨。

尚尽弃印绶、节钺、衣甲、辎重,望中山而逃。

操回军攻冀州。

许攸献计曰:‘何不决漳河之水以淹之?’

操然其计,先差军于城外掘壕堑,周围四十里。

审配在城上见操军在城外掘堑,却掘得甚浅。

配暗笑曰:‘此欲决漳河之水以灌城耳。壕深可灌,如此之浅,有何用哉!’

遂不为备。

当夜曹操添十倍军士并力发掘,比及天明,广深二丈,引漳水灌之,城中水深数尺。

更兼粮绝,军士皆饿死。

辛毗在城外,用枪挑袁尚印绶衣服,招安城内之人。

审配大怒,将辛毗家属老小八十余口,就于城上斩之,将头掷下。

辛毗号哭不已。

审配之侄审荣,素与辛毗相厚,见辛毗家属被害,心中怀忿,乃密写献门之书,拴于箭上,射下城来。

军士拾献辛毗,毗将书献操。

操先下令:如入冀州,休得杀害袁氏一门老小;军民降者免死。

次日天明,审荣大开西门,放曹兵入。

辛毗跃马先入,军将随后,杀入冀州。

审配在东南城楼上,见操军已入城中,引数骑下城死战,正迎徐晃交马。

徐晃生擒审配,绑出城来。

路逢辛毗,毗咬牙切齿,以鞭鞭配首曰:‘贼杀才!今日死矣!’

配大骂:‘辛毗贼徒!引曹操破我冀州,我恨不杀汝也!’

徐晃解配见操。

操曰:‘汝知献门接我者乎?’

配曰:‘不知。’

操曰:‘此汝侄审荣所献也。’

配怒曰:‘小儿不行,乃至于此!’

操曰:‘昨孤至城下,何城中弩箭之多耶?’

配曰:‘恨少!恨少!’

操曰:‘卿忠于袁氏,不容不如此。今肯降吾否?’

配曰:‘不降!不降’

辛毗哭拜于地曰:‘家属八十余口,尽遭此贼杀害。愿丞相戮之,以雪此恨!’

配曰:‘吾生为袁氏臣,死为袁氏鬼,不似汝辈谗谄阿谀之贼!可速斩我!’

操教牵出。

临受刑,叱行刑者曰:‘吾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

乃向北跪,引颈就刃。

后人有诗叹曰:‘河北多名士,谁如审正南:命因昏主丧,心与古人参。忠直言无隐,廉能志不贪。临亡犹北面,降者尽羞惭。’

审配既死,操怜其忠义,命葬于城北。

众将请曹操入城。

操方欲起行,只见刀斧手拥一人至,操视之,乃陈琳也。

操谓之曰:‘汝前为本初作檄,但罪状孤可也;何乃辱及祖父耶?’

琳答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

左右劝操杀之;操怜其才,乃赦之,命为从事。

却说操长子曹丕,字子桓,时年十八岁。

丕初生时,有云气一片,其色青紫,圆如车盖,覆于其室,终日不散。

有望气者,密谓操曰:‘此天子气也。令嗣贵不可言!’

丕八岁能属文,有逸才,博古通今,善骑射,好击剑。

时操破冀州,丕随父在军中,先领随身军,径投袁绍家,下马拔剑而入。

有一将当之曰:‘丞相有命,诸人不许入绍府。’

丕叱退,提剑入后堂。

见两个妇人相抱而哭,丕向前欲杀之。

正是:四世公侯已成梦,一家骨肉又遭殃。

未知性命如何,且听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译文

争夺冀州的袁尚与曹操军队在漳河相遇,许攸献计。

袁尚自从斩杀了史涣之后,就自负其勇,不等袁谭的军队到来,就亲自率领数万军队从黎阳出发,与曹操的前锋部队相遇。张辽首先出马,袁尚挺枪来战,没打三个回合,就被张辽的武器架隔遮拦,大败而逃。张辽乘胜追击,袁尚无法指挥军队,急忙带领军队返回冀州。

袁绍听说袁尚败回,又受到一次惊吓,旧病复发,吐血数斗,昏倒在地。刘夫人急忙将他救回卧室内,病情逐渐恶化。刘夫人急忙请来审配和逢纪,直到袁绍的床前,商议后事。袁绍只能用手指而不能说话。刘夫人问:‘袁尚可以继位吗?’袁绍点头。审配就在床前写下了遗嘱。袁绍翻了个身,大声叫喊,又吐了斗余的血而死。后来有人作诗说:‘世代公卿立下大名,少年意气自横行。空招俊杰三千客,漫有英雄百万兵。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更怜一种伤心处,家难徒延两弟兄。’袁绍死后,审配等人主持丧事。刘夫人将袁绍所宠爱的五位妾室全部杀害;又担心她们的阴魂在九泉之下再与袁绍相见,于是剃光她们的头,刺破她们的脸,毁掉她们的尸体:她的嫉妒和恶毒如此。袁尚担心宠妾的家属会危害自己,就将他们全部收捕并杀害。审配和逢纪立袁尚为大司马将军,兼任冀、青、幽、并四州的牧,派人报告丧事。

此时袁谭已经从青州发兵离开,得知父亲去世,便与郭图、辛评商议。郭图说:‘主公不在冀州,审配、逢纪一定会立显甫为主。我们应该立即行动。’辛评说:‘审配、逢纪二人必定已经预定了计谋。现在如果我们急忙前往,一定会遭遇他们的祸害。’袁谭问:‘那我们应该怎么办?’郭图说:‘我们可以驻兵城外,观察他们的动静。我将亲自去侦察。’袁谭按照他的话做了。郭图进入冀州,见到袁尚。行礼完毕后,袁尚问:‘兄长为何不至?’郭图说:‘因为我在军中抱病,不能相见。’袁尚说:‘我接受父亲的遗命,立我为主,任命你为车骑将军。目前曹军压境,请兄长担任前锋,我随后就会调兵接应。’郭图说:‘军中没有人与我商议良策,我希望审正南、逢元图二人为辅。’袁尚说:‘我也想依靠这两个人早晚出谋划策,怎么可以离开他们呢!’郭图说:‘那么在两人中派遣一人去,怎么样?’袁尚无奈,于是让两人抽签,抽到签的人就去。逢纪抽到了签,袁尚就命令逢纪带着印绶,与郭图一起前往袁谭的军队。

逢纪随着郭图来到袁谭的军队,见到袁谭没有生病,心中不安,献上印绶。袁谭大怒,想要斩杀逢纪。郭图秘密劝谏说:‘现在曹军压境,我们暂时留下逢纪在这里,以安抚袁尚的心。等打败曹军之后,再回来争夺冀州也不迟。’袁谭听从了他的话,立即拔营起行,前往黎阳,与曹军对峙。袁谭派遣大将汪昭出战,曹操派遣徐晃迎战。两位将领交战数回合,徐晃一刀斩杀了汪昭。曹军乘胜追击,袁谭军队大败。袁谭收败军回到黎阳,派人向袁尚求救。袁尚与审配商议,只派遣五千余人相助。

曹操探知救军已到,派遣乐进、李典带领军队在半路拦截,将他们全部杀死。袁谭知道袁尚只派遣了五千人,又在半路被杀,非常愤怒,于是召唤逢纪责骂。逢纪说:‘请让我写信给主公,请求他亲自来救。’袁谭立即命令逢纪写信,派人送到冀州给袁尚,袁尚与审配共同商议。审配说:‘郭图多谋,上次不争而离开,是因为曹军在境。现在如果打败曹军,他一定会来争夺冀州。我们不如不发救兵,借曹操的力量来消灭他。’袁尚听从了他的话,不肯发兵。使者回报后,袁谭非常愤怒,立即斩杀了逢纪,商议想要投降曹操。早有细作秘密报告给袁尚。

袁尚与审配商议说:‘如果袁谭投降曹操,并力来攻,冀州就危险了。’于是留下审配和大将苏由坚守冀州,自己带领大军前往黎阳救袁谭。袁尚问军中谁敢担任前锋,大将吕旷、吕翔兄弟二人愿意前往。袁尚点兵三万,让他们担任先锋,先到黎阳。袁谭听说袁尚亲自前来,非常高兴,于是放弃投降曹操的打算。袁谭驻兵城中,袁尚驻兵城外,形成掎角之势。

不久,袁熙、高干都带领军队来到城外,驻兵三处,每天出兵与曹操对峙。袁尚屡次战败,曹操军队屡次获胜。到了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二月,曹操分路攻打,袁谭、袁熙、袁尚、高干都大败,放弃黎阳逃走。曹操带领军队追到冀州,袁谭和袁尚进入城中坚守;袁熙和高干离城三十里下寨,虚张声势。曹操军队连续几天攻打不下。

郭嘉进言说:‘袁氏废长立幼,而兄弟之间,权力相并,各自树党,急了就互相救援,缓了就互相争斗;我们不如举兵南向荆州,征讨刘表,等待袁氏兄弟之间的变化;变化之后再来攻击,可以一举而定。’曹操认为他说得对,命令贾诩担任太守,守卫黎阳;曹洪带领军队守卫官渡。曹操带领大军向荆州进兵。

袁谭、袁尚听说曹军自行撤退,于是相互庆祝。袁熙、高干各自离开。袁谭与郭图、辛评商议说:‘我是长子,反而不能继承父亲的产业;袁尚是继母所生,反而继承了高爵位:心里实在不甘。’郭图说:‘主公可以在城外勒兵,假装请显甫、审配饮酒,暗中埋伏刀斧手杀掉他们,大事就定了。’袁谭听从了他的话。恰巧别驾王修从青州来,袁谭将这个计谋告诉了他。王修说:‘兄弟就像是左右手。现在与他人争斗,砍断他的右手,还说一定能胜利,怎么可能呢?放弃兄弟而不亲近,天下还有谁会亲近呢?那些谗言离间骨肉的人,为了追求一时的利益,我希望你塞住耳朵不要听。’袁谭生气,斥退了王修,派人去请袁尚。

袁尚与审配商议。审配说:‘这一定是郭图的计谋。主公如果前往,一定会遭遇奸计;不如乘势攻打他们。’袁尚听从了他的话,就披挂上马,带领五万军队出城。袁谭看到袁尚带领军队前来,知道事情已经泄露,也立即披挂上马,与袁尚交锋。袁尚看到袁谭,大骂。袁谭也骂道:‘你用药毒死了父亲,篡夺了爵位,现在又来杀我哥哥!’两人亲自交锋,袁谭大败。袁尚亲自冒着箭矢和石块,猛烈地追击掩杀。

袁谭率领败军逃往平原,袁尚收兵返回。袁谭与郭图再次商议进军,任命岑璧为将领,率领军队前来。袁尚亲自带领军队从冀州出发。两军对峙,旗帜和战鼓相互可见。岑璧出阵骂阵;袁尚想要亲自出战,大将吕旷骑马挥舞大刀,前来与岑璧交战。两位将领激战无数回合,吕旷在马下斩杀了岑璧。袁谭的军队再次战败,再次逃往平原。审配劝说袁尚进军,追击到平原。袁谭抵挡不住,退入平原,坚守不出。袁尚从三面包围城池进行攻打。袁谭与郭图商议。郭图说:“现在城中的粮食很少,他们的军队士气旺盛,我们势单力薄。我的意思是派人向曹操投降,让曹操带兵攻打冀州,袁尚一定会回救。将军率领军队两面夹击,袁尚就可以被擒获。如果曹操打败了袁尚的军队,我们可以趁机收集他们的军需物资来抵抗曹操。曹操军队远道而来,粮食供应不上,一定会自行撤退。我们可以继续占据冀州,以图进一步的发展。”袁谭听从了他的建议,问道:“谁可以担任使者?”郭图说:“辛评的弟弟辛毗,字佐治,现在是平原县的县令。这个人是有口才的人,可以任命他为使者。”袁谭立即召见了辛毗,辛毗欣然前来。袁谭写信交给辛毗,让他带领三千军队送辛毗出境。辛毗星夜带着信件去见曹操,当时曹操驻军西平攻打刘表,刘表派遣刘备率领军队作为先锋来迎接曹操。还没来得及交战,辛毗就到达了曹操的营地。辛毗行礼完毕后,曹操问他来意,辛毗详细说明了袁谭求降的意思,并呈上了信件。曹操看完信件后,留下辛毗在营地,召集文武百官商议。程昱说:“袁谭被袁尚攻击得非常急迫,不得已才来投降,不能轻信。”吕虔、满宠也说:“丞相既然已经带兵到这里,怎么可以放弃刘表而帮助袁谭?”荀攸说:“三位的话不太对。以我的看法,天下现在正处于战乱之中,而刘表只是坐守江、汉之间,不敢轻易扩张,这表明他没有向四方发展的志向。袁氏占据了四个州的土地,有数十万的军队,如果他们两个儿子能够和睦相处,共同守护已有的基业,天下的事就不可预料了;现在趁他们兄弟互相攻击,形势危急而向我们投降,我们带兵先消灭袁尚,再观察情况,最后消灭袁谭,天下就可以平定了。这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机会。”曹操非常高兴,就邀请辛毗喝酒,对他说:“袁谭的投降,是真是假?袁尚的军队,我们是否可以必定战胜?”辛毗回答说:“明公不必问真假,只看形势就可以了。袁氏连年战败,军队在外疲惫,谋士在内被杀;兄弟之间互相诽谤,国家分裂成两部分;再加上饥荒和天灾,人民困苦:无论是智者还是愚者,都知道袁氏的统治即将崩溃,这是上天要灭亡袁氏的时候。现在明公带兵攻打邺城,袁尚如果不回军救援,就会失去巢穴;如果他回军救援,袁谭就可以趁其后方空虚进行袭击。以明公的威望,打击疲惫的军队,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如果不采取这样的策略,却要去攻打荆州;荆州是富饶的地方,国家安定,百姓顺从,不可轻易摇动。而且四方的祸患,没有比河北更大的;河北一旦平定,霸业就可以成就了。希望明公仔细考虑。”曹操非常高兴,说:“遗憾与辛佐治相见太晚了!”当天就率领军队返回攻打冀州。刘备担心曹操有别的计谋,没有跟随追击,带领军队返回荆州。

袁尚得知曹军渡河,急忙率领军队返回邺城,命令吕旷、吕翔断后。袁谭看到袁尚撤退,于是动员平原的军队,随后追赶。走了不到数十里,一声炮响,两军同时出动:左边是吕旷,右边是吕翔,兄弟二人截住了袁潭。袁潭勒住马告诉两位将领说:“我父亲在世的时候,我并没有慢待二位将军,今天为什么跟随我弟弟来逼迫我呢?”两位将领听后,就下马投降了袁潭。袁潭说:“不要投降我,可以投降曹丞相。”两位将领于是跟随袁潭回到营地。袁潭等待曹操的军队到来,带领两位将领去见曹操。曹操非常高兴,答应将女儿嫁给袁潭为妻,立即命令吕旷、吕翔作为媒人。袁潭请求曹操攻打冀州。曹操说:“现在粮食运输不上,搬运非常辛苦,我打算渡河,阻止淇水流入白沟,以便开通粮道,然后进军。”命令袁潭暂时留在平原。曹操带领军队撤退驻扎在黎阳,封吕旷、吕翔为列侯,让他们随军听用。

郭图对袁谭说:“曹操用女儿许婚,恐怕不是真心。现在又封赏吕旷、吕翔,带他们去军中,这是笼络河北人心的手段。以后一定会成为我们的祸害。主公可以刻制两颗将军印,暗中派人送给吕旷、吕翔,让他们作为内应。等曹操打败了袁尚,可以趁机对付他们。”袁谭按照他的建议,刻制了两颗将军印,暗中派人送给吕旷、吕翔。吕旷、吕翔接受了印章,直接来禀报曹操。曹操大笑说:“袁潭暗中送印章的人,是想让你们作为内应,等我打败袁尚之后,就趁机行事。你们暂时接受吧,我自有主张。”从那时起,曹操就有了杀害袁潭的心思。

袁尚与审配商议说:“现在曹军正在把粮食运送到白沟,一定会来攻打冀州,怎么办呢?”审配说:“可以发檄文让武安的长官尹楷驻扎在毛城,打通上党运粮的道路;命令沮授的儿子沮鹄守卫邯郸,作为远处的支援。主公可以进军平原,紧急攻打袁谭。先消灭袁谭,然后再打败曹操。”袁尚非常高兴,留下审配和陈琳守卫冀州,派遣马延、张顗两位将领作为先锋,连夜起兵攻打平原。

袁谭得知袁尚的军队即将到来,向曹操求救。曹操说:“这次我一定能攻下冀州了。”正在说话的时候,正好许攸从许昌赶来;听说袁尚又攻打袁谭,进见曹操说:“丞相坐守在这里,难道想要等待天雷击杀袁氏兄弟吗?”曹操笑着说:“我已经预料到了。”于是命令曹洪先带兵攻打邺城,曹操自己带领一支军队来攻打尹楷。军队到达边境,尹楷带领军队来迎战。尹楷出马,曹操说:“许仲康在哪里?”许褚应声而出,骑马直取尹楷。尹楷措手不及,被许褚一刀斩于马下,其余的士兵溃散。曹操全部招降了他们,立即带兵夺取了邯郸。沮鹄带领军队来迎战。张辽出马,与沮鹄交锋。交战不到三个回合,沮鹄大败,张辽从后面追赶。两匹马相距不远,张辽急忙取弓射箭,沮鹄应声落马。曹操指挥军队掩杀,敌人全部逃散。

于是曹操率领大军前往冀州。曹洪已经接近城下。曹操命令三军绕城修筑土山,又秘密挖掘地道来进攻。审配设计坚守城池,法令非常严格,东门守将冯礼因为酒醉而疏忽了巡防,审配严厉地责罚了他。冯礼心怀怨恨,偷偷地出城投降了曹操。曹操询问攻城之策,冯礼说:‘城内的土山很厚,可以挖掘地道进入。’曹操便命令冯礼带领三百名壮士,在夜间挖掘地道进入城内。

冯礼投降后,审配每晚亲自登上城墙查看军情。当夜,他在突门阁上看到城外没有灯火。审配说:‘冯礼一定是从地道带领军队进入的。’他急忙召集精兵用石头击打突门闸门;门被关闭,冯礼和三百名壮士都死在了土中。曹操在这一战中损失惨重,于是放弃了地道计划,将军队撤退到洹水之上,等待袁尚回兵。

袁尚攻打平原,听说曹操已经击败了尹楷和沮鹄,大军围困冀州,于是撤退回救。部将马延说:‘如果从大路上来,曹操必然有伏兵;我们可以走小路,从西山出滏水口去劫击曹营,一定能解围。’袁尚听从了他的建议,亲自率领大军先行,命令马延和张顗断后。早有细作报告曹操。曹操说:‘如果他们从大路上来,我就避开他们;如果从西山小路来,一战就可以擒获他们。我料定袁尚一定会点火作为信号,让城中的军队接应。我可以分兵去攻击他们。’于是部署已经确定。

袁尚出滏水界口,向东到阳平,驻扎在阳平亭,距离冀州十七里,一边靠近滏水。袁尚命令士兵堆积柴草,到了夜间点燃作为信号;派遣主簿李孚假扮成曹军都督,直到城下。他大声呼喊:‘开门!’审配认出是李孚的声音,让他进城,说:‘袁尚已经在阳平亭布置军队,等待接应,如果城中军队出来,也会点火作为信号。’审配命令城中堆积柴草点火,以传递信息。李孚说:‘城中没有粮食,可以派老弱病残的士兵和妇女出来投降;他们一定不会防备,我就在百姓之后出兵攻击他们。’审配听从了他的建议。

次日,城上竖起了写有‘冀州百姓投降’的白旗。曹操说:‘这是城中没有粮食,让老弱病残的百姓出来投降,后面必然会有军队出来。’曹操命令张辽、徐晃各自带领三千军队,埋伏在两边。曹操自己骑马、张麾盖到城下,果然看到城门打开,百姓扶老携幼,手持白旗出来。百姓刚刚出城,城中军队突然冲出。曹操命令将红旗一挥,张辽、徐晃两路军队一起冲出,乱杀城中军队,城中军队只得返回。曹操亲自骑马追赶,到了吊桥边,城中弩箭如雨,射中了曹操的盔甲,险些射穿。众将急忙将他救回军阵。

曹操更换了衣服和马匹,带领军队攻打袁尚的营地,袁尚亲自迎战。当时各路军队一起杀到,两军混战,袁尚大败。袁尚带领败兵退到西山脚下扎营,派人催促马延、张顗的军队前来。不知道曹操已经派吕旷、吕翔去招安这两位将领。两位将领随吕旷、吕翔来投降,曹操也封他们为列侯。当天就进军攻打西山,先派吕旷、吕翔、马延、张顗截断袁尚的粮道。袁尚知道西山守不住,夜间逃到滥口。

袁尚安营未定,四面八方火光冲天,伏兵一起杀出,士兵来不及披甲,马匹来不及备鞍。袁尚军队大溃败,后退五十里,形势危急,只能派遣豫州刺史阴夔到曹操营中请降。曹操假装答应了他,却连夜派张辽、徐晃去劫营。袁尚丢弃了印绶、节钺、衣甲、辎重,向中山逃去。曹操回军攻打冀州。许攸献计说:‘为什么不决开漳河之水来淹城呢?’曹操同意了这个计策,先派军队在城外挖掘壕沟,周围四十里。审配在城上看到曹操的军队在城外挖掘壕沟,但挖掘得很浅。审配暗自嘲笑:‘这只是为了决开漳河之水来灌城。壕沟挖得深才能灌城,这么浅有什么用呢!’于是没有做防备。

当夜曹操增加了十倍的军队一起挖掘,等到天亮时,壕沟深广各二丈,引漳河水灌城,城中水深数尺。再加上粮食断绝,士兵都饿死了。辛毗在城外,用枪挑起袁尚的印绶和衣服,招降城内的人。审配大怒,将辛毗的家属老小八十余人,在城上斩首,将头颅扔下城去。辛毗号啕大哭。审配的侄子审荣,一直和辛毗关系很好,看到辛毗的家属被害,心中怀恨,于是秘密写下献城的书信,绑在箭上射下城来。士兵捡到书信后献给辛毗,辛毗将书信献给曹操。曹操先下令:进入冀州后,不得杀害袁氏一门老小;投降的军民免死。

次日天明,审荣大开西门,让曹兵进城。辛毗骑马先入城,军将随后,杀入冀州。审配在东南城楼上,看到曹操的军队已经进入城中,带领几名骑兵下城死战,正好遇到徐晃交战。徐晃生擒审配,绑出城来。路上遇到辛毗,辛毗咬牙切齿,用鞭子抽打审配的头说:‘叛贼!今天你死定了!’审配大骂:‘辛毗叛徒!引导曹操攻破我的冀州,我恨不得杀了你!’徐晃将审配解送到曹操那里。

曹操问:‘你知道献城接应我的人是谁吗?’审配说:‘不知道。’曹操说:‘这是你的侄子审荣献的。’审配愤怒地说:‘小孩子不懂事,才导致这样的结果!’曹操说:‘我昨天到城下,为什么城中的弩箭这么多呢?’审配说:‘太少!太少!’曹操说:‘你忠于袁氏,不得不这样做。你现在愿意投降我吗?’审配说:‘不投降!不投降!’辛毗在地上哭泣跪拜说:‘我的家属八十余人,全部被这个叛贼杀害。希望丞相杀了他们,以解我之恨!’审配说:‘我一生是袁氏的臣子,死后成为袁氏的鬼,不像你们这些谄媚之徒!可以快快斩我!’曹操命令将他拉出去。

在行刑前,审配怒斥行刑的人说:‘我的主人在北边,不可让我面向南而死!’于是他面向北跪下,伸长脖子就刀刃。后来有人作诗赞叹说:‘河北多名士,谁如审正南:命因昏主丧,心与古人参。忠直言无隐,廉能志不贪。临亡犹北面,降者尽羞惭。’审配死后,曹操怜悯他的忠义,命令将他葬在城北。

众将请曹操进城。曹操正要起身,只见刀斧手推着一个人过来,曹操一看,是陈琳。曹操对他说:‘你以前为袁绍写檄文,只说我的罪状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侮辱我的祖父呢?’陈琳回答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左右的人劝曹操杀了他;曹操怜悯他的才华,就赦免了他,任命他为从事。

曹操的大儿子曹丕,字子桓,当时年纪十八岁。曹丕刚出生的时候,有一片云气,颜色是青中带紫,形状像车篷一样,笼罩在他的房间里,整天都没有散去。有看气的人,悄悄地对曹操说:“这是天子的气运啊。您的儿子贵不可言!”曹丕八岁就能写文章,有出众的才华,知识渊博,了解古今,擅长骑马射箭,喜欢击剑。当时曹操攻破冀州,曹丕跟着父亲在军中,先带领自己的随从军队,直接奔向袁绍的家,下马拔剑就进去。有一个将领挡住他说:“丞相有命令,不允许任何人进入袁绍的府邸。”曹丕喝退了他,提着剑走进了后堂。看到有两个妇女抱在一起哭泣,曹丕上前想要杀掉她们。正是:四代公侯的荣光已成往事,这一家子的亲人又遭遇了不幸。

不知道他们的命运会如何,请继续听下文的发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注解

冀州:古代的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河北省一带,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重要基地。

袁尚:袁尚,袁绍之子,与袁谭争夺袁绍的遗产。

史涣:史涣是袁绍的部将,被袁尚斩杀。

曹军:曹军指的是曹操的军队,曹操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军事家和政治家。

张辽:张辽是曹军的著名将领,以勇猛著称。

黎阳:黎阳是东汉末年的一座城池,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浚县。

审配:审配,袁绍的谋士,以忠诚著称。

逢纪:逢纪是袁绍的部将,后来也成为袁尚的辅佐。

袁绍: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与曹操并称为“曹操袁绍”,曾占据冀州。

刘夫人:刘夫人是袁绍的妻子,对袁绍有重要影响。

车骑将军:车骑将军是古代的一种军事职务,负责统率车兵和骑兵。

郭图:郭图,袁尚的谋士,在此文中为袁尚出谋划策。

辛评:辛评是袁谭的谋士,与郭图一同为袁谭出谋划策。

拈阄:拈阄是一种古代的占卜方法,通过抽签来决定某事。

徐晃:徐晃是曹军的将领,以勇猛著称。

汪昭:汪昭是袁谭的大将,在与徐晃交战时被斩。

建安八年:建安八年是东汉末年曹操的年号,相当于公元203年。

郭嘉:郭嘉是曹操的谋士,以智谋著称。

刘表:刘表,东汉末年群雄之一,荆州牧,此文中曹操曾攻打刘表。

王修:王修是袁谭的别驾,对袁谭有忠告。

谗人:谗人指的是说别人坏话的人,这里指那些挑拨离间的人。

平原:平原,指袁谭的根据地,位于今天的河北省平原县一带。

尚:尚,指袁尚,袁绍之子,与袁谭争夺冀州。

岑璧:岑璧,袁尚的将领,在此文中被吕旷斩杀。

吕旷:吕旷,袁尚的大将,在此文中与岑璧交战并将其斩杀。

曹操: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此文中是袁尚、袁谭的对手。

玄德:玄德,即刘备,字玄德,东汉末年群雄之一,此文中为刘表部下。

程昱:程昱,曹操的谋士,在此文中对袁谭的投降持怀疑态度。

吕虔、满宠:吕虔、满宠,曹操的将领,在此文中与程昱一同对袁谭的投降持怀疑态度。

荀攸:荀攸,曹操的谋士,在此文中提出先除袁尚再灭袁谭的策略。

邺:邺,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临漳县,是袁尚的都城。

军实:军实,指军队的物资和装备。

西平:西平,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北省西部。

玄德引兵为前部:玄德引兵为前部,指刘备率领军队作为先锋部队。

袁潭:袁潭,应为袁谭之误,指袁谭。

将军印:将军印,指将军的官印,此处指袁谭私自刻制的将军印。

武安长尹楷:武安长尹楷,武安县的长官,在此文中被曹操击败。

毛城:毛城,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

上党运粮道:上党运粮道,指从上党(今山西省长治市)运送粮食的通道。

沮授之子沮鹄:沮授之子沮鹄,沮授是袁绍的谋士,其子沮鹄在此文中守邯郸。

马延、张顗:马延、张顗,袁尚的将领,在此文中作为先锋攻打平原。

许攸:许攸,曹操的谋士,在此文中对曹操的军事行动提出建议。

曹洪:曹洪,曹操的堂弟,东汉末年著名将领,曹操手下五子良将之一。

冯礼:冯礼,冀州守将,因酒醉误巡警而被审配痛责。

突门:突门,指城墙上可以迅速开关的小门。

地道:地道,指在地下挖掘的通道,常用于军事或工程目的。

马延:马延,袁尚的部将。

张顗:张顗,袁尚的部将。

细作:细作,指间谍,负责刺探情报。

阳平亭:阳平亭,冀州附近的一个亭子,此处用作军事据点。

柴薪干草:柴薪干草,指用于燃烧的木材和干草。

主簿:主簿,古代官职,负责文书工作。

印绶:印绶,古代官员的印信和佩带。

节钺:节钺,古代官员的象征物,代表权力。

辎重:辎重,指军队携带的物资。

漳水:漳水,位于河北省的一条河流。

辛毗:辛毗,曹操的谋士,以忠诚和智慧著称。

审荣:审荣,审配的侄子,后因不满审配而投降曹操。

陈琳:陈琳,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曹操的幕僚,以文笔犀利著称。

曹丕: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之子,曹魏的开国皇帝。他在曹操去世后继位,建立了曹魏政权。

子桓:曹丕的字,是古代对人的尊称,表示对其才华和品德的认可。

天子气:古代认为,天子的出生会有祥瑞之兆,如云气、异象等,这里的“天子气”指的是曹丕出生时的奇异现象,预示着他可能成为天子。

属文:指曹丕从小就擅长文学创作,属于文才出众。

逸才:指曹丕才华横溢,超群出众。

博古通今:形容曹丕学识渊博,对古代和现代的事物都有深入的了解。

骑射:指曹丕擅长骑马和射箭,这是古代武将的基本技能。

击剑:指曹丕喜欢剑术,这是古代武士的技能之一。

丞相:古代官职,相当于宰相,是朝廷的最高行政长官。

望气者:古代有一种占卜术,通过观察天象、云气等来预测吉凶,这里的“望气者”就是指那些从事这种占卜的人。

四世公侯已成梦:这句话意味着曹家曾经显赫一时的地位已经不复存在,如同一场梦。

一家骨肉又遭殃:指曹丕看到袁绍家的妇人相抱而哭,预示着这个家族再次遭遇不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评注

曹丕,字子桓,是曹操的长子,其出生时的异象‘云气一片,其色青紫,圆如车盖,覆于其室,终日不散’是典型的中国古代文化中对天子气运的描述。这种描述往往出现在史书或小说中,用以预示人物未来的地位和命运。这里的‘天子气’暗示了曹丕未来可能成为天子的征兆,体现了古代文化中对神秘主义和宿命论的信仰。

‘有望气者,密谓操曰:“此天子气也。令嗣贵不可言!”’这句话中,‘望气者’指的是古代占卜者,他们通过观察天象和气运来预测未来。这里望气者对曹丕的评价‘令嗣贵不可言’进一步强调了曹丕未来可能获得的尊贵地位,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化中对于天命和预兆的重视。

‘丕八岁能属文,有逸才,博古通今,善骑射,好击剑’这一段描绘了曹丕的才智和武艺。‘属文’指的是文学才能,‘逸才’则是指非凡的才华。曹丕不仅在文学上有造诣,而且在骑射和武术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这样的描述体现了古代文化中对于文武双全的推崇。

‘时操破冀州,丕随父在军中,先领随身军,径投袁绍家,下马拔剑而入’这一段描述了曹丕在军中的英勇行为。跟随父亲曹操征战,曹丕不仅表现出了对父亲的忠诚,还展现了自己的勇敢和果断。这种描写符合古代文化中对于英雄人物的塑造,强调了个人的英雄气概。

‘有一将当之曰:“丞相有命,诸人不许入绍府。”丕叱退,提剑入后堂’这一段描写了曹丕在军中的权威和威严。面对将领的阻拦,曹丕不仅没有退缩,反而以命令的方式叱退对方,显示了他在军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见两个妇人相抱而哭,丕向前欲杀之’这一段描写了曹丕在混乱中的情绪和行为。面对两个妇人的哭泣,曹丕的第一反应是想要杀掉她们,这种描写反映了曹丕性格中的冲动和残忍,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正是:四世公侯已成梦,一家骨肉又遭殃’这句话是对前面情节的总结,也是对曹家命运的反思。‘四世公侯’指的是曹家的显赫地位,而‘一家骨肉又遭殃’则暗示了曹家在战乱中的不幸遭遇。这种对比和反思体现了古代文学中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洞察。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225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