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

作者: 罗贯中(约1330年-1400年),元代文学家,历史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小说创作。

年代:成书于元代(约14世纪)。

内容简要:《三国演义》是基于三国历史背景创作的历史小说,讲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兴起、争霸和衰败的故事。书中通过众多历史人物的塑造,展现了权谋、军事、政治、忠诚与背叛的复杂关系。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人物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英雄形象。小说不仅涉及大量的战斗场面,也展示了许多智谋、策略和领导力,探讨了英雄与权谋、忠诚与背叛、仁义与权力等主题,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深远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与文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原文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却说孙权督众攻打夏口,黄祖兵败将亡,情知守把不住,遂弃江夏,望荆州而走。

甘宁料得黄祖必走荆州,乃于东门外伏兵等候。

祖带数十骑突出东门,正走之间,一声喊起,甘宁拦住。

祖于马上谓宁曰:‘我向日不曾轻待汝,今何相逼耶?’

宁叱曰:‘吾昔在江夏,多立功绩,汝乃以‘劫江贼’待我,今日尚有何说!’

自知难免,拨马而走。

甘宁冲开士卒,直赶将来,只听得后面喊声起处,又有数骑赶来。

宁视之,乃程普也。

宁恐普来争功,慌忙拈弓搭箭,背射黄祖,祖中箭翻身落马;

宁枭其首级,回马与程普合兵一处,回见孙权,献黄祖首级。

权命以木匣盛贮,待回江东祭献于亡父灵前。

重赏三军,升甘宁为都尉。

商议欲分兵守江夏。

张昭曰:‘孤城不可守,不如且回江东。刘表知我破黄祖,必来报仇;我以逸待劳,必败刘表;表败而后乘势攻之,荆襄可得也。’

权从其言,遂弃江夏,班师回江东。

苏飞在槛车内,密使人告甘宁求救。

宁曰:‘飞即不言,吾岂忘之?’

大军既至吴会,权命将苏飞袅首,与黄祖首级一同祭献。

甘宁乃入见权,顿首哭告曰:‘某向日若不得苏飞,则骨填沟壑矣,安能效命将军麾下哉?今飞罪当诛,某念其昔日之恩情,愿纳还官爵,以赎飞罪。’

权曰:‘彼既有恩于君,吾为君赦之。但彼若逃去奈何?’

宁曰:‘飞得免诛戮,感恩无地,岂肯走乎!若飞去,宁愿将首级献于阶下。’

权乃赦苏飞,止将黄祖首级祭献。

祭毕设宴,大会文武庆功。

正饮酒间,忽见座上一人大哭而起,拔剑在手,直取甘宁。

宁忙举坐椅以迎之。

权惊视其人,乃凌统也,因甘宁在江夏时,射死他父亲凌操,今日相见,故欲报仇。

权连忙劝住,谓统曰:‘兴霸射死卿父,彼时各为其主,不容不尽力。今既为一家人,岂可复理旧仇?万事皆看吾面。’

凌统即头大哭曰:‘不共戴天之仇,岂容不报!’

权与众官再三劝之,凌统只是怒目而视甘宁。

权即日命甘宁领兵五千、战船一百只,往夏口镇守,以避凌统。

宁拜谢,领兵自往夏口去了。

权又加封凌统为承烈都尉。

统只得含恨而止。

东吴自此广造战船,分兵守把江岸;又命孙静引一枝军守吴会;孙权自领大军,屯柴桑;周瑜日于鄱阳湖教练水军,以备攻战。

话分两头。

却说玄德差人打探江东消息,回报:‘东吴已攻杀黄祖,现今屯兵柴桑。’

玄德便请孔明计议。

正话间,忽刘表差人来请玄德赴荆州议事。

孔明曰:‘此必因江东破了黄祖,故请主公商议报仇之策也。某当与主公同往,相机而行,自有良策。’

玄德从之,留云长守新野,令张飞引五百人马跟随往荆州来。

玄德在马上谓孔明曰:‘今见景升,当若何对答?’

孔明曰:‘当先谢襄阳之事。他若令主公去征讨江东,切不可应允,但说容归新野,整顿军马。’

玄德依言。

来到荆州,馆驿安下,留张飞屯兵城外,玄德与孔明入城见刘表。

礼毕,玄德请罪于阶下。

表曰:‘吾已悉知贤弟被害之事。当时即欲斩蔡瑁之首,以献贤弟;因众人告危,故姑恕之。贤弟幸勿见罪。’

玄德曰:‘非干蔡将军之事,想皆下人所为耳。’

表曰:‘今江夏失守,黄祖遇害,故请贤弟共议报复之策。’

玄德曰:‘黄祖性暴,不能用人,故致此祸。今若兴兵南征,倘曹操北来,又当奈何?’

表曰:‘吾今年老多病,不能理事,贤弟可来助我。我死之后,弟便为荆州之主也。’

玄德曰:‘兄何出此言!量备安敢当此重任。’

孔明以目视玄德。

玄德曰:‘容徐思良策。’

遂辞出。

回至馆驿,孔明曰:‘景升欲以荆州付主公,奈何却之?’

玄德曰:‘景升待我,恩礼交至,安忍乘其危而夺之?’

孔明叹曰:‘真仁慈之主也!’

正商论间,忽报公子刘琦来见。

玄德接入。

琦泣拜曰:‘继母不能相容,性命只在旦夕,望叔父怜而救之。’

玄德曰:‘此贤侄家事耳,奈何问我?’

孔明微笑。

玄德求计于孔明,孔明曰:‘此家事,亮不敢与闻。’

少时,玄德送琦出,附耳低言曰:‘来日我使孔明回拜贤侄,可如此如此,彼定有妙计相告。’

琦谢而去。

次日,玄德只推腹痛,乃浼孔明代往回拜刘琦。

孔明允诺,来至公子宅前下马,入见公子。

公子邀入后堂。茶罢,琦曰:‘琦不见容于继母,幸先生一言相救。’

孔明曰:‘亮客寄于此,岂敢与人骨肉之事?倘有漏泄,为害不浅。’说罢,起身告辞。

琦曰:‘既承光顾,安敢慢别。’乃挽留孔明入密室共饮。

饮酒之间,琦又曰:‘继母不见容,乞先生一言救我。’

孔明曰:‘此非亮所敢谋也。’言讫,又欲辞去。

琦曰:‘先生不言则已,何便欲去?’孔明乃复坐。

琦曰:‘琦有一古书,请先生一观。’乃引孔明登一小楼,孔明曰:‘书在何处?’

琦泣拜曰:‘继母不见容,琦命在旦夕,先生忍无一言相救乎?’

孔明作色而起,便欲下楼,只见楼梯已撤去。

琦告曰:‘琦欲求教良策,先生恐有泄漏,不肯出言;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入琦之耳:可以赐教矣。’

孔明曰:‘疏不间亲,亮何能为公子谋?’

琦曰:‘先生终不幸教琦乎!琦命固不保矣,请即死于先生之前。’乃掣剑欲自刎。

孔明止之曰:‘已有良策。’

琦拜曰:‘愿即赐教。’

孔明曰:‘公子岂不闻申生、重耳之事乎?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今黄祖新亡,江夏乏人守御,公子何不上言,乞屯兵守江夏,则可以避祸矣。’

琦再拜谢教,乃命人取梯送孔明下楼。

孔明辞别,回见玄德,具言其事。

玄德大喜。

次日,刘琦上言,欲守江夏。

刘表犹豫未决,请玄德共议。

玄德曰:‘江夏重地,固非他人可守,正须公子自往。东南之事,兄父子当之;西北之事,备愿当之。’

表曰:‘近闻曹操于邺郡作玄武池以练水军,必有南征之意,不可不防。’

玄德曰‘备已知之,兄勿忧虑。’遂拜辞回新野。

刘表令刘琦引兵三千往江夏镇守。

却说曹操罢三公之职,自以丞相兼之。

以毛玠为东曹掾,崔琰为西曹掾,司马懿为文学掾。

懿字仲达,河内温人也。

颍川太守司马隽之孙,京兆尹司马防之子,主簿司马朗之弟也。

自是文官大备,乃聚武将商议南征。

夏侯惇进曰:‘近闻刘备在新野,每日教演士卒,必为后患,可早图之。’

操即命夏侯惇为都督,于禁、李典、夏侯兰、韩浩为副将,领兵十万,直抵博望城,以窥新野。

荀彧谏曰:‘刘备英雄,今更兼诸葛亮为军师,不可轻敌。’

惇曰:‘刘备鼠辈耳,吾必擒之。’

徐庶曰:‘将军勿轻视刘玄德。今玄德得诸葛亮为辅,如虎生翼矣。’

操曰:‘诸葛亮何人也?’

庶曰:‘亮字孔明,道号卧龙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真当世之奇才,非可小觑。’

操曰:‘比公若何?’

庶曰:‘庶安敢比亮?庶如萤火之光,亮乃皓月之明也。’

夏侯惇曰:‘元直之言谬矣。吾看诸葛亮如草芥耳,何足惧哉!吾若不一阵生擒刘备,活捉诸葛,愿将首级献与丞相。’

操曰:‘汝早报捷书,以慰吾心。’惇奋然辞曹操,引军登程。

却说玄德自得孔明,以师礼待之。

关、张二人不悦,曰:‘孔明年幼,有甚才学?兄长待之太过!又未见他真实效验!’

玄德曰:‘吾得孔明,犹鱼之得水也。两弟勿复多言。’

关、张见说,不言而退,一日,有人送氂牛尾至。

玄德取尾亲自结帽。

孔明入见,正色曰:‘明公无复有远志,但事此而已耶?’

玄德投帽于地而谢曰:‘吾聊假此以忘忧耳。’

孔明曰:‘明公自度比曹操若何?’

玄德曰:‘不如也。’

孔明曰:‘明公之众,不过数千人,万一曹兵至,何以迎之?’

玄德曰:‘吾正愁此事,未得良策。’

孔明曰:‘可速招募民兵,亮自教之,可以待敌。’

玄德遂招新野之民,得三千人。

孔明朝夕教演阵法。

忽报曹操差夏侯惇引兵十万,杀奔新野来了。

张飞闻知,谓云长曰:‘可着孔明前去迎敌便了。’

正说之间,玄德召二人入,谓曰:‘夏侯惇引兵到来,如何迎敌?’

张飞曰:‘哥哥何不使‘水’去?’

玄德曰:‘智赖孔明,勇须二弟,何可推调?’

关、张出,玄德请孔明商议。

孔明曰:‘但恐关、张二人不肯听吾号令;主公若欲亮行兵,乞假剑印。’

玄德便以剑印付孔明,孔明遂聚集众将听令。

张飞谓云长曰:‘且听令去,看他如何调度。’

孔明令曰:‘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军马。云长可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彼军至,放过休敌;其辎重粮草,必在后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就焚其粮草。翼德可引一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关平、刘封可引五百军,预备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

又命:‘于樊城取回赵云,令为前部,不要赢,只要输,主公自引一军为后援。各须依计而行,勿使有失。’

云长曰:‘我等皆出迎敌,未审军师却作何事?’

孔明曰:‘我只坐守县城。’

张飞大笑曰:‘我们都去厮杀,你却在家里坐地,好自在!’

孔明曰:‘剑印在此,违令者斩!’

玄德曰:‘岂不闻‘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二弟不可违令。’

张飞冷笑而去。

云长曰:‘我们且看他的计应也不应,那时却来问他未迟。’

二人去了。

众将皆未知孔明韬略,今虽听令,却都疑惑不定。

孔明谓玄德曰:‘主公今日可便引兵就博望山下屯住。来日黄昏,敌军必到,主公便弃营而走;但见火起,即回军掩杀。亮与糜竺、糜芳引五百军守县。’

命孙乾、简雍准备庆喜筵席,安排‘功劳簿’伺候。

派拨已毕,玄德亦疑惑不定。

却说夏侯惇与于禁等引兵至博望,分一半精兵作前队,其余尽护粮车而行。

时当秋月,商飙徐起。

人马趱行之间,望见前面尘头忽起。

惇便将人马摆开,问向导官曰:‘此间是何处?’

答曰:‘前面便是博望城,后面是罗川口。’

惇令于禁、李典押住阵脚,亲自出马阵前。

遥望军马来到,惇忽然大笑。

众问:‘将军为何而笑?’

惇曰:‘吾笑徐元直在丞相面前,夸诸葛亮为天人;今观其用兵,乃以此等军马为前部,与吾对敌,正如驱犬羊与虎豹斗耳!吾于丞相前夸口。要活捉刘备、诸葛亮,今必应吾言矣。’

遂自纵马向前。

赵云出马。

惇骂曰:‘汝等随刘备,如孤魂随鬼耳!’

云大怒,纵马来战。

两马相交,不数合,云诈败而走。

夏侯惇从后追赶。

云约走十余里,回马又战。

不数合又走。

韩浩拍马向前谏曰:‘赵云诱敌,恐有埋伏。’

惇曰:‘敌军如此,虽十面埋伏,吾何惧哉!’

遂不听浩言,直赶至博望坡。

一声炮响,玄德自引军冲将过来,接应交战。

夏侯惇笑谓韩浩曰:‘此即埋伏之兵也!吾今晚不到新野,誓不罢兵!’

乃催军前进。

玄德、赵云退后便走。

时天色已晚,浓云密布,又无月色;昼风既起,夜风愈大。

夏侯惇只顾催军赶杀。

于禁、李典赶到窄狭处,两边都是芦苇。

典谓禁曰:‘欺敌者必败。南道路狭,山川相逼。树木丛杂,倘彼用火攻,奈何?’

禁曰:‘君言是也。吾当往前为都督言之;君可止住后军。’

李典便勒回马,大叫:‘后军慢行!’

人马走发,那里拦当得住?

于禁骤马大叫:‘前军都督且住!’

夏侯惇正走之间,见于禁从后军奔来,便问何故。

禁曰:‘南道路狭,山川相逼,树木丛杂,可防火攻。’

夏侯惇猛省,即回马令军马勿进。

言未已,只听背后喊声震起,早望见一派火光烧着,随后两边芦苇亦着。

一霎时,四面八方,尽皆是火;又值风大,火势愈猛。

曹家人马,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

赵云回军赶杀,夏侯惇冒烟突火而走。

且说李典见势头不好,急奔回博望城时,火光中一军拦住。

当先大将,乃关云长也。

李典纵马混战,夺路而走。

于禁见粮草车辆,都被火烧,便投小路奔逃去了。

夏侯兰、韩浩来救粮草,正遇张飞。

战不数合,张飞一枪刺夏侯兰于马下。

韩浩夺路走脱。

直杀到天明,却才收军。

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后人有诗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夏侯惇收拾残军,自回许昌。

却说孔明收军。

关、张二人相谓曰:‘孔明真英杰也!’

行不数里,见糜竺、糜芳引军簇拥着一辆小车。

车中端坐一人,乃孔明也。

关、张下马拜伏于车前。

须臾,玄德、赵云、刘封、关平等皆至,收聚众军,把所获粮草辎重,分赏将士,班师回新野。

新野百姓望尘遮道而拜,曰:‘吾属生全,皆使君得贤人之力也!’

孔明回至县中,谓玄德曰:‘夏侯惇虽败去,曹操必自引大军来。’

玄德曰:‘似此如之奈何?’

孔明曰:‘亮有一计,可敌曹军。’

正是:‘破敌未堪息战马,避兵又必赖良谋。’

未知其计若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译文

荆州城的公子孙权带领大军攻打夏口,黄祖的军队战败,黄祖知道自己守不住,于是放弃江夏,逃往荆州。甘宁预料到黄祖会逃往荆州,就在东门外埋伏。黄祖带着几十个骑兵冲出东门,正在逃跑时,突然一声喊叫,甘宁拦住了他。黄祖在马上对甘宁说:“我以前对你并不薄,今天为什么这样逼迫我?”甘宁斥责道:“我以前在江夏时,立下了很多功绩,你却把我当作‘劫江贼’对待,今天还有什么好说的!”他知道自己无法逃脱,于是拨马逃跑。甘宁冲开士兵,直追过去,只听后面又传来喊声,又有几个骑兵追来。甘宁一看,原来是程普。甘宁担心程普来争功,慌忙拉弓搭箭,从背后射中了黄祖,黄祖中箭后翻身落马;甘宁割下他的首级,回马与程普会合,然后回到孙权那里,献上了黄祖的首级。孙权命令用木匣装好,等回到江东后,在亡父灵前祭献。孙权重赏了三军,升甘宁为都尉。他们商议要分兵守卫江夏。张昭说:“孤城难以守卫,不如先回江东。刘表知道我们打败了黄祖,一定会来报仇;我们以逸待劳,一定能打败刘表;等刘表战败后,再趁机攻打他,荆襄就能得到。”孙权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放弃了江夏,班师回江东。

苏飞被关在囚车里,秘密派人向甘宁求救。甘宁说:“苏飞即使不说,我也不会忘记他的。”大军到达吴会后,孙权命令将苏飞斩首,和黄祖的首级一起祭献。甘宁进入见孙权,跪下哭泣着报告说:“我以前如果没有苏飞的帮助,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怎么能在将军麾下效力呢?现在苏飞罪该处死,但我念及他过去的恩情,愿意放弃我的官职和爵位,来赎他的罪。”孙权说:“他既然对你有恩,我就为你赦免他。但他如果逃走怎么办?”甘宁说:“苏飞得以免于被杀,一定会感激不尽,怎么会逃跑呢!如果他逃跑,我宁愿将他的首级献上。”孙权于是赦免了苏飞,只将黄祖的首级用于祭献。祭献完毕后设宴,大会文武官员庆祝胜利。

正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座位上一个人大哭着站起来,拔出剑来,直奔甘宁。甘宁急忙举起椅子来抵挡。孙权惊讶地看着这个人,原来是凌统,因为甘宁在江夏时射死了他的父亲凌操,今天见面,所以想要报仇。孙权连忙劝住他,对凌统说:“兴霸射死你的父亲,当时各为其主,不能不尽力。现在既然是一家人,怎么可以再追究旧怨?所有的事情都看在我的面子上。”凌统跪下大哭说:“这是不共戴天的仇恨,怎么可以不报复!”孙权和其他官员再三劝他,凌统只是怒视着甘宁。孙权当天命令甘宁领兵五千、战船一百艘,前往夏口镇守,以避开凌统。甘宁感谢,领兵前往夏口。

孙权又封凌统为承烈都尉。凌统只能含恨作罢。东吴从此开始大规模制造战船,分兵守卫江岸;又命令孙静率领一支军队守卫吴会;孙权亲自率领大军驻扎在柴桑;周瑜每天在鄱阳湖训练水军,以备战斗。

另一边,刘备派人打探江东的消息,回报说:“东吴已经攻杀了黄祖,现在驻军柴桑。”刘备便请孔明商议。正在谈话时,突然刘表派人请刘备去荆州议事。孔明说:“这一定是由于江东打败了黄祖,所以请主公商议报仇的策略。我应该和主公一起去,相机行事,自有良策。”刘备同意了,留下关羽守新野,让张飞带领五百人马跟随前往荆州。刘备在马上对孔明说:“现在见到景升,应该如何回答?”孔明说:“首先要感谢襄阳的事情。如果他让你去征讨江东,一定不要答应,只说先回到新野,整顿军队。”刘备按照他的话做了。

来到荆州后,在驿站安顿下来,留下张飞在城外驻军,刘备和孔明进城见刘表。行礼完毕后,刘备在台阶下请罪。刘表说:“我已经完全知道了你弟弟被害的事情。当时就想斩了蔡瑁的头颅来献给你;但因为众人告急,所以暂时宽恕了他。贤弟请不要怪罪。”刘备说:“这并不是蔡将军的错,应该是下人的行为。”刘表说:“现在江夏失守,黄祖被杀,所以请贤弟共同商议报复的策略。”刘备说:“黄祖性格暴躁,不能用人,所以导致了这场灾难。现在如果发兵南征,如果曹操从北方来,又该怎么办?”刘表说:“我今年岁数大了,身体多病,不能处理政事,贤弟可以来帮我。我死后,你就成为荆州的君主。”刘备说:“兄长何必这么说!我哪里敢承担这样的重任。”孔明用眼睛示意刘备。刘备说:“让我慢慢考虑良策。”于是告辞出去。

回到驿站后,孔明说:“景升想要把荆州托付给你,你怎么拒绝?”刘备说:“景升待我,恩惠深厚,我怎么忍心趁他危难时夺取他的东西?”孔明叹息说:“真是一位仁慈的君主啊!”正在商议的时候,突然有人报告公子刘琦来见。刘备接见了刘琦。刘琦哭着跪拜说:“继母不能容我,我的性命只在旦夕之间,希望叔父怜悯并救我。”刘备说:“这是你家的私事,为什么要问我?”孔明微笑。刘备向孔明求助,孔明说:“这是家事,我不敢插手。”过了一会儿,刘备送刘琦出去,附耳低声说:“明天我让孔明回拜你,你可以这样这样,他一定会给你出好主意。”刘琦感谢后离开了。

第二天,刘备只说肚子痛,就请孔明代自己去拜访刘琦。孔明答应了,来到公子府前下马,进去见到公子。公子邀请他进入后堂。喝完茶后,刘琦说:“我不被继母所容,希望先生能说句话救救我。”孔明说:“我是个客居此地的人,怎么敢插手别人的家庭事务?如果泄露出去,祸害可不小。”说完,起身告辞。刘琦说:“既然承蒙先生光临,怎么敢轻易分别。”于是挽留孔明进入密室一起喝酒。喝酒的时候,刘琦又说:“继母不容我,希望先生能说句话救救我。”孔明说:“这不是我敢策划的。”说完,又想要告辞。刘琦说:“先生不说就算了,怎么这么快就要走?”孔明于是又坐下。刘琦说:“我有一本古书,请先生看看。”于是带着孔明登上一个小楼,孔明问:“书在哪里?”刘琦哭着跪拜说:“继母不容我,我的命就在旦夕之间,先生忍心不说一句话来救我吗?”孔明脸色一变,想要下楼,却发现楼梯已经被撤走了。刘琦告诉他说:“我想要请教好的计策,先生担心泄露,不肯说话;今天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话从您的嘴里说出,进入我的耳朵:可以教我了。”孔明说:“疏远的人不能插手亲近的人的事情,我能为公子策划什么呢?”刘琦说:“先生最终不肯教我吗?我的命本来就不保了,请就在先生面前死去。”于是拔剑想要自刎。孔明阻止他说:“已经有好计策了。”刘琦拜谢说:“希望立刻赐教。”孔明说:“公子难道没听说过申生、重耳的事情吗?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现在黄祖刚去世,江夏缺少人手守卫,公子为什么不向上奏请,请求驻军守卫江夏,这样就可以避免灾祸了。”刘琦再次拜谢教诲,于是让人取梯送孔明下楼。孔明告辞,回到刘备那里,详细说明了这件事。刘备非常高兴。

次日,刘琦上奏,想要守卫江夏。刘表犹豫不决,请刘备一起商议。刘备说:“江夏是重要之地,不是别人可以守卫的,正需要公子亲自前往。东南的事情,兄长和儿子应当负责;西北的事情,我愿意负责。”刘表说:“最近听说曹操在邺郡修建玄武池来训练水军,一定有南征的意图,不可不防备。”刘备说:“我已经知道了,兄长不必忧虑。”于是告辞回到新野。刘表命令刘琦率领三千士兵前往江夏镇守。

曹操罢免了三公的职位,自己兼任丞相。任命毛玠为东曹掾,崔琰为西曹掾,司马懿为文学掾。司马懿字仲达,是河内温人。颍川太守司马隽的孙子,京兆尹司马防的儿子,主簿司马朗的弟弟。从此文官齐全,于是召集武将商议南征。夏侯惇进言说:“最近听说刘备在新野,每天训练士兵,必定是后患,应该早点除掉。”曹操就命令夏侯惇为都督,于禁、李典、夏侯兰、韩浩为副将,率领十万士兵,直奔博望城,来窥视新野。荀彧劝谏说:“刘备是英雄,现在又加上诸葛亮做军师,不可轻视。”夏侯惇说:“刘备不过是鼠辈,我必能生擒刘备,活捉诸葛亮,愿意将首级献给丞相。”曹操说:“诸葛亮是什么人?”徐庶说:“诸葛亮字孔明,道号卧龙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真是当世之奇才,不可小看。”曹操问:“和我相比如何?”徐庶说:“我怎敢和诸葛亮比?我就像萤火之光,诸葛亮就像是皓月之明。”夏侯惇说:“元直的话错了。我看诸葛亮就像草芥一样,何足畏惧!我如果不一战就生擒刘备,活捉诸葛亮,愿意将首级献给丞相。”曹操说:“你早点报捷书,来安慰我的心。”夏侯惇激动地告辞曹操,带领军队出发。

刘备自从得到孔明,就用师傅的礼节对待他。关羽、张飞两人不高兴,说:“孔明年纪轻轻,有什么才学?兄长对他太过分了!又没看到他有什么真正的成效!”刘备说:“我得到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两位弟弟不要再多说了。”关羽、张飞听后,不再说话就退下了。有一天,有人送来了一根牦牛尾巴。刘备亲自取尾巴编织成帽子。孔明进来见状,严肃地说:“主公不再有远大的志向,只是这样而已吗?”刘备把帽子扔在地上道歉说:“我只是借此来忘却忧愁。”孔明说:“主公自己衡量一下,和曹操相比如何?”刘备说:“不如他。”孔明说:“主公的军队,不过几千人,万一曹军到了,怎么应对?”刘备说:“我正为此事发愁,还没有得到好计策。”孔明说:“可以赶快招募民兵,我亲自训练他们,可以用来应对敌人。”刘备于是招募新野的百姓,得到了三千人。孔明日夜训练阵法。

突然有人报告曹操派夏侯惇带领十万军队,向新野发起了猛攻。张飞听后,对关羽说:“可以让孔明去迎战。”他们正说着,刘备把两个人叫进去,问他们:“夏侯惇带兵来了,我们怎么迎战?”张飞说:“哥哥为什么不派‘水’去?”刘备说:“智谋靠孔明,勇气需要二弟,怎么能推辞呢?”关羽和张飞出去后,刘备请孔明商量。孔明说:“我担心关羽和张飞不会听我的命令;如果主公想让我用兵,请给我剑印。”刘备就把剑印交给了孔明,孔明于是召集众将听令。张飞对关羽说:“我们去听令吧,看他怎么调度。”孔明下令说:“博望的左边有座山,叫豫山;右边有片林子,叫安林:可以埋伏军队。关羽可以带一千军队去豫山埋伏,等敌军到了,放他们过去不要迎战;他们的辎重和粮草一定在后面,只要看到南边起火,就可以出兵攻击,烧掉他们的粮草。张飞可以带一千军队去安林后面的山谷中埋伏,只看南边起火,就可以出来,向博望城旧屯粮草的地方纵火烧之。关平和刘封可以带五百军队,准备点火的东西,在博望坡后面两边等候,到初更时军队到了,就可以放火了。”又命令:“从樊城召回赵云,让他作为先锋,不要赢,只要输,主公自己带一军作为后援。大家都要按照计划行事,不要出错。”关羽说:“我们都去迎战,不知道军师有什么打算?”孔明说:“我只守在县城。”张飞大笑说:“我们都去打仗,你却在家里坐着,多自在啊!”孔明说:“剑印在这里,违抗命令的人斩!”刘备说:“没听说过‘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吗?二弟不要违抗命令。”张飞冷笑而去。关羽说:“我们先看看他的计策是否有效,到时候再问他也不迟。”两个人都走了。众将都不知道孔明的计谋,虽然听了命令,但都感到疑惑不定。孔明对刘备说:“主公今天可以带军队到博望山下驻扎。明天黄昏时,敌军一定会到,主公就放弃营地逃跑;只要看到火起,就回军掩杀。我和糜竺、糜芳带五百军队守县城。”命令孙乾、简雍准备庆功宴席,安排“功劳簿”等候。安排完毕,刘备也感到疑惑不定。

夏侯惇和于禁等人带兵到了博望,分出一半精兵作为先锋队,其余的都保护粮车前进。当时是秋天,秋风慢慢吹起。人马赶路之间,看到前面尘土飞扬。夏侯惇就让人马摆开阵势,问向导官说:“这里是什么地方?”向导官回答:“前面就是博望城,后面是罗川口。”夏侯惇命令于禁、李典守住阵脚,自己亲自出马到阵前。远远看到军队到来,夏侯惇突然大笑。众人问:“将军为什么笑?”夏侯惇说:“我在丞相面前夸口,要活捉刘备和诸葛亮,现在看来,一定会实现我的话了。”于是他纵马向前。赵云出马。夏侯惇骂道:“你们跟着刘备,就像孤魂跟着鬼一样!”赵云大怒,纵马迎战。两马相交,没有几回合,赵云假装败走。夏侯惇在后追赶。赵云约走了十多里,回马又战。没有几回合又跑。韩浩骑马向前劝阻说:“赵云是在诱敌,恐怕有埋伏。”夏侯惇说:“敌军这样,即使十面埋伏,我有什么可怕的!”于是不听韩浩的话,一直追到博望坡。一声炮响,刘备亲自带军队冲过来,接应交战。夏侯惇笑着对韩浩说:“这就是埋伏的军队!我今晚不到新野,誓不罢休!”于是催促军队前进。刘备和赵云退后便走。

当时天色已晚,乌云密布,没有月光;白天风已经起来,晚上风更大。夏侯惇只顾催促军队追杀。于禁、李典赶到狭窄的地方,两边都是芦苇。李典对于禁说:“欺敌者必败。南边的路很窄,山川逼近。树木丛杂,如果他们用火攻,怎么办?”于禁说:“你说得对。我应该向前为都督说;你可以止住后军。”李典就勒回马,大声喊:“后军慢行!”人马奔跑起来,哪里还能拦得住?于禁骑马大声喊:“前军都督停住!”夏侯惇正在前进,见于禁从后军奔来,就问为什么。于禁说:“南边的路很窄,山川逼近,树木丛杂,可以防火攻。”夏侯惇突然想起,立刻回马命令军队不要前进。话还没说完,只听背后喊声震天,早看到一片火光烧着,随后两边芦苇也着火了。一刹那间,四面八方都是火;又加上风大,火势更猛。曹军的士兵,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赵云回军追杀,夏侯惇冒着烟和火逃走。李典见势头不好,急忙奔回博望城,在火光中遇到一支军队拦住去路。当先的大将,是关羽。李典骑马混战,夺路而逃。于禁看到粮草车辆都被火烧,就从小路逃跑了。夏侯兰、韩浩来救粮草,正遇到张飞。交战了几回合,张飞一枪刺死了夏侯兰。韩浩逃跑了。一直杀到天亮,才收军。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后来有人写诗说:“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夏侯惇收拾残军,自己回到许昌。孔明收军。关羽和张飞互相说:“孔明真是英雄啊!”走了几里路,看到糜竺、糜芳带领军队簇拥着一辆小车。车中端坐着一个人,就是孔明。关羽和张飞下马拜伏在车前。过了一会儿,刘备、赵云、刘封、关羽等都到了,收聚众军,把所获得的粮草辎重,分赏给将士,班师回新野。新野的百姓看到尘土飞扬,都出来拜见,说:“我们能够保全,都是因为使君得到了贤人的力量!”孔明回到县城,对刘备说:“夏侯惇虽然败走了,曹操一定会亲自带大军来。”刘备说:“这样怎么办呢?”孔明说:“我有一个计策,可以对抗曹军。”正是:破敌未堪息战马,避兵又必赖良谋。

不知道他的计策是什么,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注解

荆州城:指古代中国湖北省江陵县,是三国时期的重要军事和政治中心,历史上多次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公子:指古代王侯贵族的子弟,这里可能指的是刘表的儿子刘琦。

三求计:指多次寻求计策或建议。

博望坡:位于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场,诸葛亮在此火烧曹军,以少胜多。

军师:古代军队中的高级军事顾问,相当于现代的军事参谋长。

初用兵:指初次使用军事策略或指挥军队作战。

孙权: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是孙坚和孙策的弟弟。

夏口: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是古代军事要地。

黄祖:黄祖,东汉末年武将,曾任江夏太守。

江夏: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古代为军事要地。

甘宁: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以勇猛著称。

程普: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与甘宁一同追击黄祖。

张昭: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要谋士,字子布,是孙权的亲信。

刘表:东汉末年荆州牧,字景升,是刘备的岳父。

苏飞:三国时期的人物,与甘宁有旧。

凌统: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因甘宁射死其父凌操而怀恨在心。

玄德:即刘备,蜀汉的开国皇帝,被尊称为蜀汉先帝。

孔明:即诸葛亮,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以智谋著称。

蔡瑁: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的重要将领,因涉嫌谋反被杀。

新野:位于今河南省新野县,是刘备早期的重要根据地。

柴桑: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军事要地。

鄱阳湖:位于今江西省北部,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古代军事要地。

刘琦:刘琦,字元瑜,刘表之子,因继母蔡氏的嫉妒而不得志。

浼:请求,恳求。

骨肉之事:家庭内部的事情,指刘琦请求诸葛亮帮助解决家庭矛盾。

漏泄:泄露,透露。

申生、重耳:申生和重耳是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因避祸在外,最终成功继位,成为晋文公。

玄武池:曹操在邺郡建造的练兵池,用于训练水军。

三公:古代官职,指太尉、司徒、司空,为最高级别的官员。

东曹掾、西曹掾、文学掾:曹操设立的三种官职,分别负责不同的行政事务。

司马懿:司马懿,字仲达,三国时期曹魏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

司马朗:司马朗,司马懿之弟,官至光禄勋。

夏侯惇:曹操麾下五子良将之一,以勇猛著称,是曹操的重要将领。

博望城: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古代为军事要地。

荀彧:荀彧,字文若,曹操的重要谋士。

徐庶:徐庶,字元直,曹操的谋士,后因母病而离开曹操,投奔刘备。

氂牛尾:氂牛,一种产自印度的牛,其尾毛可制作高级帽饰。

经天纬地之才:形容人才非常杰出,有治理天下的才能。

阵法:军事术语,指军队作战时采用的战术布局和战斗队形。

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云长:即关羽,刘备麾下五虎上将之一,以勇猛和忠义著称。

博望: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境内,是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场。

水:这里指诸葛亮将要使用的火攻战术,以水为比喻,表示火攻如同水一般迅速而猛烈。

剑印:古代军事指挥的象征,代表军事指挥权。

博望之左:博望城左侧的地名。

安林:博望城右侧的林子。

翼德:即张飞,刘备麾下五虎上将之一,以勇猛和豪爽著称。

关平、刘封:关羽和张飞的儿子,也是刘备麾下的将领。

樊城:古地名,位于今湖北省襄阳市境内,是三国时期的重要城市。

徐元直:即徐庶,曹操麾下的谋士,后来归附刘备。

赵云:刘备麾下五虎上将之一,以勇猛和忠诚著称。

韩浩:曹操麾下的将领。

罗川口: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

商飙:秋风,古代指秋风。

赵云诱敌:赵云故意引诱敌人,为后续的伏击做准备。

天人:古代对道德高尚、才能出众之人的尊称。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形容人不出门就能策划指挥,预知千里之外的胜负。

韬略:指用兵的策略和谋略。

许昌: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许昌市境内,曹操曾在此建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三国演义》,描写了诸葛亮运用火攻智胜夏侯惇的著名战役——博望坡之战。

第一句‘忽报曹操差夏侯惇引兵十万,杀奔新野来了。’通过‘忽报’二字,迅速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战事紧急的情境。

张飞提出让孔明前去迎敌,体现了他的忠诚与对孔明智谋的信任,而刘备则强调孔明智勇双全,不可推辞,显示了刘备对孔明的信任和倚重。

孔明提出需借剑印以行兵,表明他将以军师的身份亲自指挥作战,剑印则是象征权力和军令的象征。

孔明的调度安排,既有对地形地物的巧妙利用,也有对敌军心理的把握,如令关平、刘封预备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利用火攻策略,显示出其深厚的军事谋略。

孔明坐守县城的策略,既表现出他的自信,也体现了他对全局的掌控,以及对敌军可能的反应的预判。

张飞对孔明的不满和冷笑,反映出他对孔明不亲自出征的不满,但最终仍遵从军令,体现了军纪的严明。

夏侯惇与赵云的交战,是双方力量的直接碰撞,赵云的诈败而走,为后续的火攻策略埋下伏笔。

夏侯惇的骄傲自大和轻敌,导致他最终陷入火海,也揭示了骄傲和轻敌是军事大忌。

李典和于禁的担忧和劝告,以及夏侯惇的忽视,都体现了军事决策中情报和沟通的重要性。

最后,诸葛亮以一句‘破敌未堪息战马,避兵又必赖良谋’为结语,既是对自己策略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的展望,显示出他的深谋远虑。

整段古文通过人物对话、动作描写和情景渲染,生动地展现了古代战争的紧张气氛和军事谋略的运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225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