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罗贯中(约1330年-1400年),元代文学家,历史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小说创作。
年代:成书于元代(约14世纪)。
内容简要:《三国演义》是基于三国历史背景创作的历史小说,讲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兴起、争霸和衰败的故事。书中通过众多历史人物的塑造,展现了权谋、军事、政治、忠诚与背叛的复杂关系。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人物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英雄形象。小说不仅涉及大量的战斗场面,也展示了许多智谋、策略和领导力,探讨了英雄与权谋、忠诚与背叛、仁义与权力等主题,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深远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与文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原文
却说徐庶趱程赴许昌。
曹操知徐庶已到,遂命荀彧、程昱等一班谋士往迎之。
庶入相府拜见曹操。
操曰:‘公乃高明之士,何故屈身而事刘备乎?’
庶曰:‘某幼逃难,流落江湖,偶至新野,遂与玄德交厚,老母在此,幸蒙慈念,不胜愧感。’
操曰:‘公今至此,正可晨昏侍奉令堂,吾亦得听清诲矣。’
庶拜谢而出。
急往见其母,泣拜于堂下。
母大惊曰:‘汝何故至此?’
庶曰:‘近于新野事刘豫州;因得母书,故星夜至此。’
徐母勃然大怒,拍案骂曰:‘辱子飘荡江湖数年,吾以为汝学业有进,何其反不如初也!汝既读书,须知忠孝不能两全。岂不识曹操欺君罔上之贼?刘玄德仁义布于四海,况又汉室之胄,汝既事之,得其主矣,今凭一纸伪书,更不详察,遂弃明投暗,自取恶名,真愚夫也!吾有何面目与汝相见!汝玷辱祖宗,空生于天地间耳!’
骂得徐庶拜伏于地,不敢仰视,母自转入屏风后去了。
少顷,家人出报曰:‘老夫人自缢于梁间。’
徐庶慌入救时,母气已绝。
后人有《徐母赞》曰:‘贤哉徐母,流芳千古:守节无亏,于家有补;教子多方,处身自苦;气若丘山,义出肺腑;赞美“豫州”,毁触魏武;不畏鼎镬,不惧刀斧;唯恐后嗣,玷辱先祖。伏剑同流,断机堪伍;生得其名,死得其所:贤哉徐母,流芳千古!’
徐庶见母已死,哭绝于地,良久方苏。
曹操使人赍礼吊问,又亲往祭奠。
徐庶葬母柩于许昌之南原,居丧守墓。
凡曹操所赐,庶俱不受。
时操欲商议南征。
荀彧谏曰:‘天寒未可用兵;姑待春暖,方可长驱大进。’
操从之,乃引漳河之水作一池,名玄武池,于内教练水军,准备南征。
却说玄德正安排礼物,欲往隆中谒诸葛亮,忽人报:‘门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特来相探。’
玄德曰:‘此莫非即孔明否?’遂整衣出迎。
视之,乃司马徽也。
玄德大喜,请入后堂高坐,拜问曰:‘备自别仙颜,因军务倥偬,有失拜访。今得光降,大慰仰慕之私。’
徽曰:‘闻徐元直在此,特来一会。’
玄德曰:‘近因曹操囚其母,似母遣人驰书,唤回许昌去矣。’
徽曰:‘此中曹操之计矣!吾素闻徐母最贤,虽为操所囚,必不肯驰书召其子;此书必诈也。元直不去,其母尚存;今若去,母必死矣!’
玄德惊问其故,徽曰:‘徐母高义,必羞见其子也。’
玄德曰:‘元直临行,荐南阳诸葛亮,其人若何?’
徽笑曰:‘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来呕心血也?’
玄德曰:‘先生何出此言?’
徽曰:‘孔明与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此四人务于精纯,惟孔明独观其大略。尝抱膝长吟,而指四人曰:‘公等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众问孔明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每常自比管仲、乐毅,其才不可量也。’’
玄德曰:‘何颍川之多贤乎!’
徽曰:‘昔有殷馗善观天文,尝谓‘群星聚于颍分,其地必多贤士。’’
时云长在侧曰:‘某闻管仲、乐毅乃春秋、战国名人,功盖寰宇;孔明自比此二人,毋乃太过?’
徽笑曰:‘以吾观之,不当比此二人;我欲另以二人比之。’
云长问:‘那二人?’
徽曰:‘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
众皆愕然。
徽下阶相辞欲行,玄德留之不住。
徽出门仰天大笑曰:‘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
言罢,飘然而去。
玄德叹曰:‘真隐居贤士也!’
次日,玄德同关、张并从人等来隆中。
遥望山畔数人,荷锄耕于田间,而作歌曰:
“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
玄德闻歌,勒马唤农夫问曰:“此歌何人所作?”
答曰:“乃卧龙先生所作也。”
玄德曰:“卧龙先生住何处?”
农夫曰:“自此山之南,一带高冈,乃卧龙冈也。冈前疏林内茅庐中,即诸葛先生高卧之地。”
玄德谢之,策马前行。
不数里,遥望卧龙冈,果然清景异常。
后人有古风一篇,单道卧龙居处。
诗曰:
“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枕流水:
“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湲飞石髓;
“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单凤松阴里;
“柴门半掩闭茅庐,中有高人卧不起。
“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
“床头堆积皆黄卷,座上往来无白丁;
“叩户苍猿时献果,守门老鹤夜听经;
“囊里名琴藏古锦,壁间宝剑挂七星。
“庐中先生独幽雅,闲来亲自勤耕稼:
“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
玄德来到庄前,下马亲叩柴门,一童出问。
玄德曰:“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
童子曰:“我记不得许多名字。”
玄德曰:“你只说刘备来访。”
童子曰:“先生今早少出。”
玄德曰:“何处去了?”
童子曰:“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
玄德曰:“几时归?”
童子曰:“归期亦不定,或三五日,或十数日。”
玄德惆怅不已。
张飞曰:
”既不见,自归去罢了。”
玄德曰:
”且待片时。”
云长曰:
”不如且归,再使人来探听。”
玄德从其言,嘱付童子:
“如先生回,可言刘备拜访。”
遂上马,行数里,勒马回观隆中景物,果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
观之不已,忽见一人,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
玄德曰:
“此必卧龙先生也!”
急下马向前施礼,问曰:
“先生非卧龙否?”
其人曰:
“将军是谁?”
玄德曰:
“刘备也。”
其人曰:
“吾非孔明,乃孔明之友,博陵崔州平也。”
玄德曰:
“久闻大名,幸得相遇。乞即席地权坐,请教一言。”
二人对坐于林间石上,关、张侍立于侧。
州平曰:
“将军何故欲见孔明?”
玄德曰:
“方今天下大乱,四方云扰,欲见孔明,求安邦定国之策耳。”
州平笑曰:
“公以定乱为主,虽是仁心,但自古以来,治乱无常。
“自高祖斩蛇起义,诛无道秦,是由乱而入治也;至哀、平之世二百年,太平日久,王莽篡逆,又由治而入乱;光武中兴,重整基业,复由乱而入治;至今二百年,民安已久,故干戈又复四起:此正由治入乱之时,未可猝定也。
“将军欲使孔明斡旋天地,补缀乾坤,恐不易为,徒费心力耳。
“岂不闻‘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乎?”
玄德曰:
“先生所言,诚为高见。但备身为汉胄,合当匡扶汉室,何敢委之数与命?”
州平曰:
“山野之夫,不足与论天下事,适承明问,故妄言之。”
玄德曰:
“蒙先生见教。但不知孔明往何处去了?”
州平曰:
“吾亦欲访之,正不知其何往。”
玄德曰:
“请先生同至敝县,若何?”
州平曰:
“愚性颇乐闲散,无意功名久矣;容他日再见。”
言讫,长揖而去。
玄德与关、张上马而行。
张飞曰:
“孔明又访不着,却遇此腐儒,闲谈许久!”
玄德曰:
“此亦隐者之言也。”
三人回至新野,过了数日,玄德使人探听孔明。
回报曰:
“卧龙先生已回矣。”
玄德便教备马。
张飞曰:
“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唤来便了。”
玄德叱曰:
“汝岂不闻孟子云:欲见贤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孔明当世大贤,岂可召乎!”
遂上马再往访孔明。
关、张亦乘马相随。
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
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
山如玉簇,林似银妆。
张飞曰:
“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乎!不如回新野以避风雪。”
玄德曰:
“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如弟辈怕冷,可先回去。”
飞曰:
“死且不怕,岂怕冷乎!但恐哥哥空劳神思。”
玄德曰:
“勿多言,只相随同去。”
将近茅庐,忽闻路傍酒店中有人作歌。
玄德立马听之。
其歌曰:
“壮士功名尚未成,呜呼久不遇阳春!
“君不见:东海者叟辞荆榛,后车遂与文王亲;
“八百诸侯不期会,白鱼入舟涉孟津;
“牧野一战血流杵,鹰扬伟烈冠武臣。
“又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楫芒砀隆准公;
“高谈王霸惊人耳,辍洗延坐钦英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天下无人能继踪。
“二人功迹尚如此,至今谁肯论英雄?”
歌罢,又有一人击桌而歌。
其歌曰:
“吾皇提剑清寰海,创业垂基四百载;
“桓灵季业火德衰,奸臣贼子调鼎鼐。
“青蛇飞下御座傍,又见妖虹降玉堂;
“群盗四方如蚁聚,奸雄百辈皆鹰扬,
“吾侪长啸空拍手,闷来村店饮村酒;
“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
二人歌罢,抚掌大笑。
玄德曰:‘卧龙其在此间乎!’遂下马入店。
见二人凭桌对饮:上首者白面长须,下首者清奇古貌。
玄德揖而问曰:‘二公谁是卧龙先生?’
长须者曰:‘公何人?欲寻卧龙何干?’
玄德曰:‘某乃刘备也。欲访先生,求济世安民之术。’
长须者曰:‘我等非卧龙,皆卧龙之友也:吾乃颍川石广元,此位是汝南孟公威。’
玄德喜曰:‘备久闻二公大名,幸得邂逅。今有随行马匹在此,敢请二公同往卧龙庄上一谈。’
广元曰:‘吾等皆山野慵懒之徒,不省治国安民之事,不劳下问。明公请自上马,寻访卧龙。’
玄德乃辞二人,上马投卧龙冈来。
到庄前下马,扣门问童子曰:‘先生今日在庄否?’
童子曰:‘现在堂上读书。’
玄德大喜,遂跟童子而入。
至中门,只见门上大书一联云:‘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玄德正看间,忽闻吟咏之声,乃立于门侧窥之,见草堂之上,一少年拥炉抱膝,歌曰:‘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玄德待其歌罢,上草堂施礼曰:‘备久慕先生,无缘拜会。昨因徐元直称荐,敬至仙庄,不遇空回。今特冒风雪而来。得瞻道貌,实为万幸,’
那少年慌忙答礼曰:‘将军莫非刘豫州,欲见家兄否?’
玄德惊讶曰:‘先生又非卧龙耶?’
少年曰:‘某乃卧龙之弟诸葛均也。愚兄弟三人:长兄诸葛瑾,现在江东孙仲谋处为幕宾;孔明乃二家兄。’
玄德曰:‘卧龙今在家否?’
均曰:‘昨为崔州平相约,出外闲游去矣。’
玄德曰:‘何处闲游?’
均曰:‘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往来莫测,不知去所。’
玄德曰:‘刘备直如此缘分浅薄,两番不遇大贤!’
均曰:‘少坐献茶。’
张飞曰:‘那先生既不在,请哥哥上马。’
玄德曰:‘我既到此间,如何无一语而回?’
因问诸葛均曰:‘闻令兄卧龙先生熟谙韬略,日看兵书,可得闻乎?’
均曰:‘不知。’
张飞曰:‘问他则甚!风雪甚紧,不如早归。’
玄德叱止之。
均曰:‘家兄不在,不敢久留车骑;容日却来回礼。’
玄德曰:‘岂敢望先生枉驾。数日之后,备当再至。愿借纸笔作一书,留达令兄,以表刘备殷勤之意。’
均遂进文房四宝。
玄德呵开冻笔,拂展云笺,写书曰:‘备久慕高名,两次晋谒,不遇空回,惆怅何似!窃念备汉朝苗裔,滥叨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纲纪崩摧,群雄乱国,恶党欺君,备心胆俱裂。虽有匡济之诚,实乏经纶之策。仰望先生仁慈忠义,慨然展吕望之大才,施子房之鸿略,天下幸甚!社稷幸甚!先此布达,再容斋戒薰沐,特拜尊颜,面倾鄙悃。统希鉴原。’
玄德写罢,递与诸葛均收了,拜辞出门。
均送出,玄德再三殷勤致意而别。
方上马欲行,忽见童子招手篱外,叫曰:‘老先生来也。’
玄德视之,见小桥之西,一人暖帽遮头,狐裘蔽体,骑着一驴,后随一青衣小童,携一葫芦酒,踏雪而来;转过小桥,口吟诗一首。
诗曰:‘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
玄德闻歌曰:‘此真卧龙矣!’
滚鞍下马,向前施礼曰:‘先生冒寒不易!刘备等候久矣!’
那人慌忙下驴答礼。
诸葛均在后曰:‘此非卧龙家兄,乃家兄岳父黄承彦也。’
玄德曰:‘适间所吟之句,极其高妙。’
承彦曰:‘老夫在小婿家观《梁父吟》,记得这一篇;适过小桥,偶见篱落间梅花,故感而诵之。不期为尊客所闻。’
玄德曰:‘曾见令婿否?’
承彦曰:‘便是老夫也来看他。’
玄德闻言,辞别承彦,上马而归。
正值风雪又大,回望卧龙冈,悒怏不已。
后人有诗单道玄德风雪访孔明。
诗曰:‘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冻合溪桥山石滑,寒侵鞍马路途长。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回首停鞭遥望处,烂银堆满卧龙冈。’
玄德回新野之后,光阴荏苒,又早新春。
乃令卜者揲蓍,选择吉期,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卧龙冈谒孔明。
关、张闻之不悦,遂一齐入谏玄德。
正是:高贤未服英雄志,屈节偏生杰士疑。
未知其言若何,下文便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译文
司马徽再次推荐名士刘备三次拜访草庐。
这时,徐庶急忙赶往许昌。曹操知道徐庶到了,就命令荀彧、程昱等一班谋士去迎接他。徐庶进入相府拜见曹操。曹操说:“您是一位高明之士,为什么屈尊去事奉刘备呢?”徐庶说:“我小时候逃难,流落江湖,偶然来到新野,就与刘备交往深厚,我的老母亲也在这里,幸亏得到您的慈爱,我感到非常惭愧。”曹操说:“您现在到了这里,正好可以早晚照顾您的母亲,我也能听到您的教诲了。”徐庶拜谢后离开。他急忙去见他的母亲,在堂下哭泣拜见。母亲大惊说:“你为什么到这里?”徐庶说:“最近在新野事奉刘豫州;因为收到母亲的信,所以星夜赶到这里。”徐母愤怒地拍案大骂:“你这个不肖子在外面漂泊江湖数年,我以为你学业有所进步,怎么反而不如以前了呢!你既然读书,就应该知道忠孝不能两全。难道你不认识曹操是欺君罔上的奸贼?刘备仁义遍布四海,何况又是汉室的后代,你既然事奉他,就得到了明主,现在却凭借一纸伪书,不详细考察,就弃明投暗,自取恶名,真是个愚蠢的人!我有什么脸面和你相见!你玷污了祖宗,白白地生在天地间!”骂得徐庶拜伏在地上,不敢抬头看,母亲转身进入屏风后面去了。过了一会儿,家人出来报告说:“老夫人吊死在梁上。”徐庶慌忙进去救时,母亲已经断气。后来有人写了《徐母赞》说:“徐母贤德,流芳千古:坚守节操,对家庭有益;教育子女多方面,自己受苦;气度如山,义气出自肺腑;赞美‘豫州’,侮辱曹操;不怕锅镬,不怕刀斧;只怕后辈,玷辱祖先。与自杀者同流合污,与断机者并列;生前得名,死后得其所:徐母贤德,流芳千古!”徐庶见母亲已经去世,在地上哭得死去活来,很久才苏醒过来。曹操派人带着礼物吊唁,还亲自去祭奠。徐庶将母亲的灵柩葬在许昌南原,守墓居丧。曹操所赐的东西,徐庶都不接受。
这时,曹操想要商议南征。荀彧劝阻说:“天气寒冷,不宜用兵;暂时等待春天来临,再大举进攻。”曹操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引漳河之水建了一个池塘,命名为玄武池,在里面训练水军,准备南征。
这时,刘备正在准备礼物,打算去隆中拜访诸葛亮,忽然有人报告说:‘门外有一位先生,戴着高冠,穿着宽大的衣带,外貌非凡,特地来拜访。’刘备说:‘这难道就是孔明吗?’于是整理衣服出去迎接。一看,原来是司马徽。刘备非常高兴,请他进入后堂高坐,拜问说:‘自从上次分别以来,因为军务繁忙,未能拜访。今天能荣幸地见到您,非常满足我的仰慕之情。’司马徽说:‘听说徐元直在这里,特地来会他。’刘备说:‘最近因为曹操囚禁了他的母亲,好像母亲派人送信,召唤他回许昌去了。’司马徽说:‘这是曹操的计谋!我素闻徐母非常贤德,虽然被曹操囚禁,一定不会派人送信召回她的儿子;这封信一定是假的。徐元直如果不离开,他的母亲还活着;如果他离开了,母亲必然死去!’刘备惊讶地问他原因,司马徽说:‘徐母高尚的节义,一定会羞于见她的儿子。’刘备说:‘徐元直临走时,推荐南阳的诸葛亮,这个人怎么样?’司马徽笑着说:‘徐元直想离开,自己去便了,何必又把他招出来费尽心机呢?’刘备说:‘先生为什么这么说?’司马徽说:‘孔明与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和徐元直四人是密友。这四个人都致力于精纯,只有孔明独观大局。他常常抱膝长吟,指着这四个人说:“你们仕途可以做到刺史、郡守。众人问孔明的志向如何,孔明只是笑而不答。他常常自比管仲、乐毅,他的才能是无法估量的。”刘备说:“为什么颍川这么多贤人呢?”司马徽说:“以前有殷馗擅长观测天文,他曾说:‘群星聚集在颍地,那里必定有很多贤士。’”当时关羽在旁边说:“我听说管仲、乐毅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人,功绩遍布天下;孔明自比这两人,难道不是太过分了吗?”司马徽笑着说:“以我的观察,不应该比他们;我想用另外两个人来比他。”关羽问:“哪两个人?”司马徽说:“可以比作兴盛周朝八百年的姜子牙、强盛汉朝四百年的张子房。”众人都感到惊讶。司马徽下阶告别,刘备留他不住。司马徽出门仰望天空大笑说:“卧龙虽然找到了明主,但没有遇到好时机,真是可惜啊!”说完,飘然而去。刘备感叹说:“真是一位隐居的贤士啊!”
第二天,刘备和他的关羽、张飞以及随从来到了隆中。远远地看到山边有几个人,他们扛着锄头在田间耕作,并且唱歌说:‘苍天就像一个圆顶的伞,陆地就像棋盘;世人分为黑白,来来往往争夺荣耀和耻辱:荣耀的人自以为是,耻辱的人必定碌碌无为。南阳有隐居的人,高枕无忧地睡觉。’刘备听到这首歌,勒住马询问农夫说:‘这首歌是谁写的?’农夫回答:‘是卧龙先生写的。’刘备问:‘卧龙先生住在哪儿?’农夫说:‘从这座山向南,有一片高高的山冈,那就是卧龙冈。冈前的稀疏树林里有一间茅屋,那就是诸葛先生高卧的地方。’刘备感谢他,然后骑马前行。没走几里路,远远地望见卧龙冈,果然风景非常优美。后来有人写了一篇古诗,专门描述卧龙先生的居所。诗中说:‘襄阳城西二十里,一片高高的山冈靠着流水:山冈弯曲地压在云根上,流水潺潺地流淌着石头的精华;形势就像被困在石头上的龙,形状就像松树阴影里的孤凤;柴门半掩着关闭着茅屋,里面有一位高人躺着不起来。修长的竹子交错成翠绿的屏风,四季的篱笆旁野花散发着香气;床头堆满了黄色的书籍,座位上往来的人都不是普通人;敲门时,苍猿会不时地献上果子,守门的老鹤在夜晚听着经文;袋子里藏着一把古琴和古锦,墙上挂着七星宝剑。茅屋中的先生独自幽雅,闲暇时亲自耕种:专等春雷惊醒梦境,一声长啸安定天下。’刘备来到庄前,下马亲自敲打柴门,一个童子出来询问。刘备说:‘我是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地来拜见先生。’童子说:‘我记不起那么多的名字。’刘备说:‘你就说刘备来访。’童子说:‘先生今天早上没出去。’刘备问:‘去哪儿了?’童子说:‘行踪不定,不知道去哪儿了。’刘备问:‘什么时候回来?’童子说:‘回来时间也不固定,可能是三五天,也可能是十几天。’刘备非常失望。张飞说:‘既然见不到,就回去吧。’刘备说:‘等等。’关羽说:‘不如先回去,再派人来看看。’刘备听从了他的建议,叮嘱童子:‘如果先生回来,就说刘备拜访过。’于是上马,走了几里路,勒马回头观看隆中的风景,果然山不高却很秀美,水不深却很清澈;地不广却很平坦,林子不大却很茂盛;猿猴和鹤相互亲近,松树和竹林交相辉映。看了很久,忽然看见一个人,容貌高傲,风度俊朗,头戴逍遥巾,身穿黑布袍,拄着拐杖从山间小路走来。刘备说:‘这一定是卧龙先生了!’急忙下马向前行礼,问道:‘先生不是卧龙吗?’那人说:‘将军是谁?’刘备说:‘我是刘备。’那人说:‘我不是孔明,是孔明的朋友,博陵的崔州平。’刘备说:‘久闻大名,有幸相遇。请允许我们坐在地上随便聊聊,请教您一句话。’两人坐在林间的石头上,关羽、张飞站在旁边。州平说:‘将军为什么想见孔明?’刘备说:‘现在天下大乱,四方纷扰,我想见孔明,寻求安定国家的方法。’州平笑着说:‘您以安定乱世为主,虽然是仁慈之心,但自古以来,治乱无常。自从高祖斩蛇起义,诛杀无道的秦朝,是由乱而入治;到哀、平之世二百年,太平日子久了,王莽篡位,又是由治而入乱;光武中兴,重整基业,又是由乱而入治;到现在二百年,民众安居已久,所以战乱又再次四起:这正是由治而入乱的时候,不能急于安定。将军想要让孔明扭转天地,修补乾坤,恐怕不容易,只会白费力气。难道没有听说过‘顺应天意的人安逸,逆天的人劳累’;‘天数所在,理无法夺;命数所在,人无法强求’吗?”刘备说:‘先生的话,确实是高见。但我作为汉室的后代,应该扶持汉室,怎么敢把这件事交给天数和命数呢?’州平说:‘山野之人,不足以谈论天下大事,正好承蒙您的询问,所以随意说说。’刘备说:‘承蒙先生教诲。但不知道孔明去哪儿了?’州平说:‘我也想拜访他,但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刘备说:‘请先生和我一起去我的县城,怎么样?’州平说:‘我的性格很爱闲散,对功名已经没有兴趣很久了;改天再见吧。’说完,深深地鞠了一躬就离开了。刘备和关羽、张飞上马离开。张飞说:‘孔明又没见到,却遇到这个酸儒,闲聊了这么久!’刘备说:‘这也是隐士的话。’三人回到新野,过了几天,刘备派人去探听孔明。回报说:‘卧龙先生已经回来了。’刘备就准备马匹。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亲自去,派人叫他来不就行了。’刘备斥责说:‘你没听过孟子的话吗?想要见贤人却不按照他的方式,就像想要他进来却又关上门一样。孔明是当世的大贤人,怎么能随便召唤呢!’于是再次上马去拜访孔明。关羽、张飞也骑马跟随。当时正值隆冬,天气非常寒冷,乌云密布。走了很多路,忽然北风凛冽,雪花飘飘:山像玉一样簇拥,林像银一样装饰。张飞说:‘天寒地冻,还不用兵,怎么适合远见无益的人呢!不如回新野避风雪。’刘备说:‘我正是想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如果你们怕冷,可以先回去。’张飞说:‘死都不怕,还怕冷吗!只是担心哥哥白费心思。’刘备说:‘不要多说了,只管跟着一起去。’快到茅屋时,忽然听到路旁酒店里有人唱歌。刘备勒马听歌。那首歌说:‘壮士的功名尚未成就,唉,已经很久没有遇到春天的气息了!你没看见:东海的老者辞别荆棘,后面的车跟着文王亲近;八百诸侯不期而遇,白鱼跳进船里渡过孟津;牧野一战血流成河,英勇的功绩超过武臣。你还没看见:高阳酒徒在草丛中,长桨在芒砀隆准公;高谈阔论让人震惊,放下洗涤坐下来欣赏英雄的风采;东下齐城七十二座,天下无人能继承他的踪迹。这两人的功绩尚且如此,现在谁还敢谈论英雄?’歌罢,又有人敲桌子唱歌。那首歌说:‘我皇提剑清除四海,创业奠基四百年;桓灵季业火德衰微,奸臣贼子篡夺政权。青蛇飞下御座旁,又见妖虹降临玉堂;四方盗贼如蚂蚁聚集,奸雄百辈都像鹰一样凶猛,我们长啸空拍手,闷了就来村店喝村酒;独善其身,每天都很安宁,何必追求千古名声不朽!’
两人唱完歌,拍手大笑。刘备说:‘卧龙先生莫非就在这里吗?’于是下马走进店里。看见两人坐在桌边对饮:坐在上首的是个白面长须的人,坐在下首的是个清奇古怪模样的人。刘备行礼问道:‘二位哪位是卧龙先生?’长须的人说:‘您是谁?要找卧龙先生做什么?’刘备说:‘我是刘备。想要拜访先生,寻求治理国家、安抚百姓的方法。’长须的人说:‘我们不是卧龙,都是卧龙的朋友:我是颍川的石广元,这位是汝南的孟公威。’刘备高兴地说:‘我早就听说二位的大名,有幸遇见。现在我的马匹就在这里,敢请二位同我一起去卧龙庄上一谈。’石广元说:‘我们都是山野中懒散的人,不懂治国安民的事,不用麻烦您问。’刘备请自上马,去寻找卧龙。
刘备告别两人,上马前往卧龙冈。到庄前下马,敲门问童子说:‘先生今天在庄上吗?’童子说:‘现在在堂上读书。’刘备非常高兴,跟着童子进去。到了中门,只见门上写着大大的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刘备正在看的时候,忽然听到吟诗的声音,于是站在门边偷看,见草堂上有个少年抱膝烤火,吟道:‘凤凰飞翔在千仞高峰,不是梧桐树就不会栖息;士人处于一方土地,不是明主就不会依从。乐于在田亩中耕作,我爱我的茅屋;暂且在琴书之间寄托傲气,等待天时。’
刘备等他唱完,上草堂行礼说:‘我刘备久仰先生大名,无缘拜会。昨天因为徐元直的推荐,敬来仙庄,却没有遇到,空手而回。今天特意冒着风雪而来。能见到先生,实在是非常幸运。’那少年慌忙答礼说:‘将军莫非是刘豫州,想要见我哥哥吗?’刘备惊讶地说:‘先生也不是卧龙吗?’少年说:‘我是卧龙的小弟诸葛均。我们兄弟三人:大哥诸葛瑾,现在在江东孙仲谋那里做幕宾;孔明是二哥。’刘备问:‘卧龙现在在家吗?’均说:‘昨天被崔州平邀请,出去游玩了。’刘备问:‘去哪里游玩?’均说:‘或许在江湖中驾小舟游玩,或许在山岭上拜访僧道,或许在村落中寻找朋友,或许在洞府中享受琴棋:来去不定,不知道去哪里。’刘备说:‘刘备真是命运浅薄,两次都没能遇到大贤!’均说:‘请稍坐,我给您倒茶。’张飞说:‘那位先生既然不在,哥哥快上马吧。’刘备说:‘我既然来了这里,怎能一句话都不说就回去?’于是问诸葛均说:‘听说令兄卧龙先生精通韬略,天天看兵书,可以告诉我吗?’均说:‘不知道。’张飞说:‘问他做什么!风雪这么紧,不如早点回去。’刘备喝止了他。均说:‘家兄不在,不敢久留您的车马;改天再回来拜访。’刘备说:‘岂敢劳烦先生亲自驾车。几天之后,我会再来。请借纸笔写一封信,转交给令兄,以表达刘备的诚挚心意。’均于是拿出文房四宝。刘备打开冻硬的笔,展开云纹纸,写信说:‘我刘备久仰先生高名,两次拜访,都空手而回,非常遗憾!我私下想,我是汉朝的后裔,虽然滥等充数地享有名爵,但看到朝廷衰败,法纪崩溃,群雄割据,恶党欺君,我心胆俱裂。虽然有救国的诚意,但实在缺乏治理国家的策略。仰望先生仁慈忠义,能够施展吕望的大才,施展子房的大略,对天下是幸事,对国家是幸事!先此告知,再容我斋戒沐浴,特别拜访先生,面对面地表达我的诚挚。统希鉴原。’刘备写完后,递给诸葛均收好,告辞出门。均送他出门,刘备再三表示诚挚的感谢而告别。正要上马走,忽然看见童子在篱笆外招手,叫道:‘老先生来了。’刘备一看,见小桥西边,有个人戴着暖帽遮住头,穿着狐皮大衣,骑着一头驴,后面跟着一个青衣小童,手里拿着一个葫芦酒,踏着雪走来;转过小桥,吟了一首诗。诗曰:‘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刘备听到歌声说:‘这真是卧龙啊!’他翻身下马,向前行礼说:‘先生冒着寒冷不容易!刘备等您很久了!’那人慌忙下驴答礼。
诸葛均在后面说:‘这不是卧龙先生,是家兄的岳父黄承彦。’刘备说:‘刚才吟的诗句,非常妙。’承彦说:‘我在女婿家看《梁父吟》,记得这一篇;刚才路过小桥,偶然看到篱笆间的梅花,所以感慨地吟诵。没想到被贵客听到。’刘备说:‘见过令婿吗?’承彦说:‘就是我来看他。’刘备听后,告别承彦,上马回家。正好风雪又大,回头望向卧龙冈,心中非常不快。后来有人作诗专门描述刘备风雪访孔明。诗曰:‘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冻合溪桥山石滑,寒侵鞍马路途长。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回首停鞭遥望处,烂银堆满卧龙冈。’
刘备回到新野之后,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又到了新春。于是他让占卜的人摇蓍草,选择吉日,斋戒三天,沐浴更衣,再次前往卧龙冈拜访孔明。关羽、张飞听后不高兴,于是一起进谏刘备。正是:‘高贤未服英雄志,屈节偏生杰士疑。’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下文就会知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注解
司马徽:司马徽,字德操,东汉末年著名隐士,被誉为‘水镜先生’,善于识人,曾推荐诸葛亮、庞统等人才。
刘玄德:刘玄德,即刘备,东汉末年群雄之一,蜀汉的开国皇帝,以仁义著称。
三顾草庐:指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故事,体现了刘备对人才的重视和诸葛亮的隐居不仕。
徐庶:徐庶是东汉末年颍川人,后来成为蜀汉的重要谋士。
曹操: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官至魏王,后追尊为魏武帝。
荀彧:荀彧,字文若,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重要谋士。
程昱:程昱,字伯宁,东汉末年著名将领,曹操的重要将领。
许昌:许昌,东汉末年曹操的都城,位于今河南省许昌市。
玄德之母:刘备的母亲,徐庶的母亲。
忠孝不能两全:指在忠与孝之间难以同时兼顾。
伪书:伪造的书信。
汉室之胄:指汉室的后代。
刘备:刘备,即刘玄德,东汉末年群雄之一,蜀汉的开国皇帝。
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这三位人物是诸葛亮的朋友,都是东汉末年的名士。
管仲、乐毅:管仲和乐毅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将,以智谋和军事才能著称。
姜子牙、张子房:姜子牙和张子房分别是周朝和汉朝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以智谋和治国才能著称。
玄德:玄德是刘备的字,刘备(161年-223年),字玄德,蜀汉的开国皇帝,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关:关羽,刘备的结义兄弟,蜀汉五虎上将之一。
张:张飞,刘备的结义兄弟,蜀汉五虎上将之一。
从人等:随从人员。
隆中:位于今湖北省襄阳市南,是三国时期著名的隐居地。
荷锄耕于田间:背着锄头在田间耕作。
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形容天空像圆顶的伞,大地像棋盘。
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指人们在社会中分为不同的阶层,相互竞争地位和荣誉。
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荣耀的人自然安心,受辱的人注定平凡。
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三国时期属荆州。
隐居:指隐士居住在乡野,不问世事。
卧龙冈:位于隆中,是诸葛亮隐居的地方。
茅庐:用茅草盖成的简陋房屋,常用来指代隐士的居所。
诸葛先生:诸葛亮,字孔明,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襄阳城西二十里:从襄阳城向西二十里处。
逍遥巾:一种宽松的头巾,常用来表示隐士的服饰。
皂布袍:黑色的布衣,是古代隐士的常见服饰。
杖藜:手杖,古代隐士常用来表示清高。
山僻小路:偏僻的山间小路。
博陵崔州平:崔州平,博陵人,是诸葛亮的朋友。
孔明:孔明是诸葛亮的字,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蜀汉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高祖:汉高祖刘邦,西汉的开国皇帝。
诛无道秦:指刘邦推翻秦朝的暴政。
哀、平之世:汉哀帝、汉平帝时期。
王莽:西汉末年的篡位者。
光武中兴:东汉光武帝刘秀重建汉朝,历史上称为光武中兴。
干戈:战争。
顺天者逸,逆天者劳:顺应天意的人会安逸,违背天意的人会劳苦。
数:命运。
命:命运。
汉胄:汉朝的后代。
匡扶汉室:帮助恢复汉朝的统治。
孟子:孟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孔明之友:诸葛亮的友人。
博陵:今河北省博野县。
山野之夫:山野中的普通人。
殷勤之意:表示诚恳和热情的意图。
朔风:北风,寒冷的风。
瑞雪:吉祥的雪,常用来形容好兆头。
东海者叟:指商汤,商朝的开国君主。
文王:周文王,周朝的开国君主。
孟津:今河南省孟津县,古代黄河渡口。
牧野一战:指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击败商朝的纣王。
高阳酒徒:指刘邦,刘邦曾被称为高阳酒徒。
长楫芒砀:指项羽,项羽曾以长楫芒砀起兵反秦。
辍洗延坐:指刘邦和项羽在宴会上停止洗手,延长了宴席。
钦英风:钦佩的英雄气概。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刘邦东征时攻下的城池数量。
鹰扬伟烈:勇猛的气概。
高阳酒徒起草中:指刘邦在民间时的事迹。
辍洗延坐钦英风:形容刘邦的英雄气概。
天下无人能继踪:没有人能继承刘邦的功业。
吾皇提剑清寰海:指皇帝拿起剑清理天下。
创业垂基四百载:指皇帝开创的基业已经四百年。
桓灵季业火德衰:指东汉桓帝、灵帝时期,皇帝的德行衰落。
奸臣贼子调鼎鼐:指奸臣和贼子篡改国家的政策。
青蛇飞下御座傍:指皇帝身边的青蛇飞舞。
妖虹降玉堂:指异常的彩虹出现在皇宫中。
群盗四方如蚁聚:指四方的盗贼像蚂蚁一样聚集。
奸雄百辈皆鹰扬:指许多奸雄都像鹰一样飞扬跋扈。
吾侪长啸空拍手:我们长声叹息,空自拍手。
闷来村店饮村酒:无聊时在乡村酒店喝酒。
独善其身尽日安:只顾自己,每天都很安心。
何须千古名不朽:何必追求千古名声不朽。
卧龙:卧龙是指诸葛亮,卧龙是诸葛亮的一个别称,源于《后汉书·诸葛亮传》中的描述,意指诸葛亮隐居隆中,如龙潜伏于深渊,后来成为诸葛亮的代称。
石广元:石广元是石韬的字,石韬是东汉末年颍川人,与诸葛亮、徐庶等人交往密切,是卧龙之友。
孟公威:孟公威是孟建的字,孟建是东汉末年汝南人,也是卧龙之友。
颍川:颍川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许昌市一带。
汝南:汝南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南部。
卧龙庄:卧龙庄是诸葛亮的住所,位于隆中,即今天的湖北省襄阳市。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这是诸葛亮所作的《梁父吟》,表达了诸葛亮隐居隆中,不问世事,等待时机的心志。
徐元直:徐元直是徐庶的字,徐庶是东汉末年颍川人,后来成为蜀汉的重要谋士。
崔州平:崔州平是东汉末年人,与诸葛亮有交往。
诸葛均:诸葛均是诸葛亮的弟弟,字季常。
诸葛瑾: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哥哥,字子瑜。
孙仲谋:孙仲谋是孙权的字,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
韬略:韬略指军事策略和智谋。
经纶:经纶指治理国家的才能和策略。
梁父吟:《梁父吟》是诸葛亮所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诸葛亮隐居隆中,不问世事,等待时机的心志。
风雪访孔明:这是后人根据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所作的诗,描述了刘备在风雪中拜访诸葛亮的过程。
新野:新野是东汉末年刘备的根据地,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新野县。
关、张:关、张是指关羽和张飞,他们是刘备的两位重要将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和诸葛亮隐居生活的情景。
开篇‘二人歌罢,抚掌大笑’生动地刻画了刘备与两位隐士相遇时的轻松愉快的氛围,也暗示了刘备对访贤的迫切心情。
‘玄德曰:“卧龙其在此间乎!”’这句话体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期待和确信,同时也流露出他对命运的神秘感。
‘遂下马入店’这一动作描写,展现了刘备的谦逊和尊重,也表现了他对访贤的诚意。
‘见二人凭桌对饮’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后文刘备与诸葛亮的相识奠定了基础。
‘玄德揖而问曰:“二公谁是卧龙先生?”’这一问,既表现出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也显示了他对诸葛亮的敬仰。
‘我等非卧龙,皆卧龙之友也’这句话,既揭示了卧龙的真实身份,也暗示了卧龙与朋友之间的关系。
‘备久闻二公大名,幸得邂逅’这句话,再次强调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敬仰,也表现出他对此次邂逅的喜悦。
‘吾等皆山野慵懒之徒,不省治国安民之事,不劳下问’这句话,既体现了卧龙及其朋友的清高,也反映了他们对政治的冷漠。
‘玄德乃辞二人,上马投卧龙冈来’这一段,展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
‘至庄前下马,扣门问童子’这一动作描写,体现了刘备的谦逊和对卧龙的尊重。
‘现在堂上读书’这句话,描绘了卧龙隐居生活的宁静和专注。
‘至中门,只见门上大书一联云:“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这一联,既揭示了卧龙的人生观,也反映了他的生活态度。
‘玄德正看间,忽闻吟咏之声’这一段,描绘了刘备对卧龙的进一步了解,也展现了他对卧龙才情的欣赏。
‘备久慕先生,无缘拜会’这句话,再次强调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敬仰和渴望。
‘先生又非卧龙耶’这句话,表现了刘备对卧龙身份的疑惑,也反映了他对卧龙的期待。
‘某乃卧龙之弟诸葛均也’这句话,揭示了卧龙的真实身份,也展现了卧龙家庭的和谐。
‘昨为崔州平相约,出外闲游去矣’这句话,描绘了卧龙隐居生活的自由和惬意。
‘刘备直如此缘分浅薄,两番不遇大贤’这句话,既表达了刘备对命运的无奈,也展现了他对诸葛亮的执着。
‘少坐献茶’这句话,体现了卧龙及其朋友的热情好客。
‘家兄不在,不敢久留车骑;容日却来回礼’这句话,既体现了卧龙及其朋友的谦逊,也反映了他们对刘备的尊重。
‘岂敢望先生枉驾。数日之后,备当再至’这句话,再次强调了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和期待。
‘备久慕高名,两次晋谒,不遇空回,惆怅何似!’这句话,表达了刘备对诸葛亮的崇敬和遗憾。
‘备心胆俱裂’这句话,展现了刘备对当时局势的担忧和对诸葛亮的期望。
‘仰望先生仁慈忠义,慨然展吕望之大才,施子房之鸿略,天下幸甚!社稷幸甚!’这句话,表达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期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玄德写罢,递与诸葛均收了,拜辞出门’这一段,展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和诚意。
‘方上马欲行,忽见童子招手篱外’这一段,描绘了刘备对卧龙的再次期待。
‘此真卧龙矣’这句话,表现了刘备对卧龙的确认和喜悦。
‘先生冒寒不易!刘备等候久矣’这句话,再次强调了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和期待。
‘此非卧龙家兄,乃家兄岳父黄承彦也’这句话,揭示了卧龙岳父的身份,也展现了卧龙家庭的和谐。
‘玄德闻言,辞别承彦,上马而归’这一段,展现了刘备对卧龙的尊重和敬意。
‘正值风雪又大,回望卧龙冈,悒怏不已’这句话,表达了刘备对卧龙的思念和对命运的无奈。
‘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这首诗,描绘了刘备访贤的艰辛和对诸葛亮的敬仰。
‘高贤未服英雄志,屈节偏生杰士疑’这句话,反映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期待和自己的无奈。
‘未知其言若何,下文便晓’这句话,为下文的发展留下了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