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罗贯中(约1330年-1400年),元代文学家,历史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小说创作。
年代:成书于元代(约14世纪)。
内容简要:《三国演义》是基于三国历史背景创作的历史小说,讲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兴起、争霸和衰败的故事。书中通过众多历史人物的塑造,展现了权谋、军事、政治、忠诚与背叛的复杂关系。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人物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英雄形象。小说不仅涉及大量的战斗场面,也展示了许多智谋、策略和领导力,探讨了英雄与权谋、忠诚与背叛、仁义与权力等主题,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深远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与文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原文
玄德进位汉中王云长攻拔襄阳郡
却说曹操退兵至斜谷,孔明料他必弃汉中而走,故差马超等诸将,分兵十数路,不时攻劫。
因此操不能久住;又被魏延射了一箭,急急班师。三军锐气堕尽。
前队才行,两下火起,乃是马超伏兵追赶。
曹兵人人丧胆。
操令军士急行,晓夜奔走无停;直至京兆,方始安心。
且说玄德命刘封、孟达、王平等,攻取上庸诸郡,申耽等闻操已弃汉中而走,遂皆投降,玄德安民已定,大赏三军,人心大悦。
于是众将皆有推尊玄德为帝之心;未敢径启,却来禀告诸葛军师。
孔明曰:‘吾意已有定夺了。’随引法正等入见玄德,曰:‘今曹操专权,百姓无主;主公仁义著于天下,今已抚有两川之地,可以应天顺人,即皇帝位,名正言顺,以讨国贼。事不宜迟,便请择吉。’
玄德大惊曰:‘军师之言差矣。刘备虽然汉之宗室,乃臣子也;若为此事,是反汉矣。’
孔明曰:‘非也。方今天下分崩,英雄并起,各霸一方,四海才德之士,舍死亡生而事其上者,皆欲攀龙附凤,建立功名也。今主公避嫌守义,恐失众人之望。愿主公熟思之。’
玄德曰:‘要吾僭居尊位,吾必不敢。可再商议长策。’
诸将齐言曰:‘主公若只推却,众心解矣。’
孔明曰:‘主公宜从权变,先进位汉中王,然后表奏天子,未为迟也。’
玄德再三推辞不过,只得依允。
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筑坛于沔阳,方圆九里,分布五方,各设旌旗仪仗。
群臣皆依次序排列。
许靖、法正请玄德登坛,进冠冕玺绶讫,面南而坐,受文武官员拜贺为汉中王。
子刘禅,立为王世子。
封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诸葛亮为军师,总理军国重事。
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魏延为汉中太守。
其余各拟功勋定爵。
玄德既为汉中王,遂修表一道,差人赍赴许都。
表曰:‘备以具臣之才,荷上将之任,总督三军,奉辞于外;不能扫除寇难,靖匡王室,久使陛下圣教陵迟,六合之内,否而未泰:惟忧反侧,疢如疾首。曩者董卓,伪为乱阶。自是之后,群凶纵横,残剥海内。赖陛下圣德威临,人臣同应,或忠义奋讨,或上天降罚,暴逆并殪,以渐冰消。惟独曹操,久未枭除,侵擅国权,恣心极乱。臣昔与车骑将军董承,图谋讨操,机事不密,承见陷害。臣播越失据,忠义不果,遂得使操穷凶极逆:主后戮杀,皇子鸩害。虽纠合同盟,念在奋力;懦弱不武,历年未效。常恐殒没,辜负国恩;寤寐永叹,夕惕若厉。今臣群僚以为:在昔《虞书》,敦叙九族,庶明励翼;帝王相传,此道不废;周监二代,并建诸姬,实赖晋、郑夹辅之力;高祖龙兴,尊王子弟,大启九国,卒斩诸吕,以安大宗。今操恶直丑正,实繁有徒,包藏祸心,篡盗已显;既宗室微弱,帝族无位,斟酌古式,依假权宜:上臣为大司马、汉中王。臣伏自三省:受国厚恩,荷任一方,陈力未效,所获已过,不宜复忝高位,以重罪谤。群僚见逼,迫臣以义。臣退惟寇贼不枭,国难未已;宗庙倾危,社稷将坠:诚臣忧心碎首之日。若应权通变,以宁静圣朝,虽赴水火,所不得辞。辄顺众议,拜受印玺,以崇国威。仰惟爵号,位高宠厚;俯思报效,忧深责重。惊怖惕息,如临于谷。敢不尽力输诚,奖励六师,率齐群义,应天顺时,以宁社稷。谨拜表以闻。’
表到许都,曹操在邺郡闻知玄德自立汉中王,大怒曰:‘织席小儿,安敢如此!吾誓灭之!’
即时传令,尽起倾国之兵,赴两川与汉中王决雌雄。
一人出班谏曰:‘大王不可因一时之怒,亲劳车驾远征。臣有一计,不须张弓只箭,令刘备在蜀自受其祸;待其兵衰力尽,只须一将往征之,便可成功。’
操视其人,乃司马懿也。
操喜问曰:‘仲达有何高见?’
懿曰:‘江东孙权,以妹嫁刘备,而又乘间窃取回去;刘备又据占荆州不还:彼此俱有切齿之恨。今可差一舌辩之士,赍书往说孙权,使兴兵取荆州;刘备必发两川之兵以救荆州。那时大王兴兵去取汉川,令刘备首尾不能相救,势必危矣。’
操大喜,即修书令满宠为使,星夜投江东来见孙权。
权知满宠到,遂与谋士商议。
张昭进曰:‘魏与吴本无仇;前因听诸葛之说词,致两家连年征战不息,生灵遭其涂炭。今满伯宁来,必有讲和之意,可以礼接之。’
权依其言,令众谋士接满宠入城相见。
礼毕,权以宾礼待宠。
宠呈上操书,曰:‘吴、魏自来无仇,皆因刘备之故,致生衅隙。魏王差某到此,约将军攻取荆州,魏王以兵临汉川,首尾夹击。破刘之后,共分疆土,誓不相侵。’
孙权览书毕,设筵相待满宠,送归馆舍安歇。
权与众谋士商议。
顾雍曰:‘虽是说词,其中有理。今可一面送满宠回,约会曹操,首尾相击;一面使人过江探云长动静,方可行事。’
诸葛瑾曰:‘某闻云长自到荆州,刘备娶与妻室,先生一子,次生一女。其女尚幼,未许字人。某愿往与主公世子求婚。若云长肯许,即与云长计议共破曹操;若云长不肯,然后助曹取荆州。’
孙权用其谋,先送满宠回许都;却遣诸葛瑾为使,投荆州来。
入城见云长,礼毕。
云长曰:‘子瑜此来何意?’
瑾曰:‘特来求结两家之好:吾主吴侯有一子,甚聪明;闻将军有一女,特来求亲。两家结好,并力破曹。此诚美事,请君侯思之。’
云长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
遂唤左右逐出。
瑾抱头鼠窜,回见吴侯;不敢隐匿,遂以实告。
权大怒曰:‘何太无礼耶!’
便唤张昭等文武官员,商议取荆州之策。
步骘曰:‘曹操久欲篡汉,所惧者刘备也;今遣使来令吴兴兵吞蜀,此嫁祸于吴也。’
权曰:‘孤亦欲取荆州久矣。’
骘曰:‘今曹仁现屯兵于襄阳、樊城,又无长江之险,旱路可取荆州;如何不取,却令主公动兵?只此便见其心。主公可遣使去许都见操,令曹仁旱路先起兵取荆州,云长必掣荆州之兵而取樊城。若云长一动,主公可遣一将,暗取荆州,一举可得矣。’
权从其议,即时遣使过江,上书曹操,陈说此事。
操大喜,发付使者先回,随遣满宠往樊城助曹仁,为参谋官,商议动兵;一面驰檄东吴,令领兵水路接应,以取荆州。
却说汉中王令魏延总督军马,守御东川。
遂引百官回成都。
差官起造宫庭,又置馆舍,自成都至白水,共建四百余处馆舍亭邮。
广积粮草。
多造军器,以图进取中原。
细作人探听得曹操结连东吴,欲取荆州,即飞报入蜀。
汉中王忙请孔明商议。
孔明曰:‘某已料曹操必有此谋;然吴中谋士极多,必教操令曹仁先兴兵矣。’
汉中王曰:‘似此如之奈何?’
孔明曰:‘可差使命就送官诰与云长,令先起兵取樊城,使敌军胆寒,自然瓦解矣。’
汉中王大喜,即差前部司马费诗为使,赍捧诰命投荆州来。
云长出郭,迎接入城。
至公廨礼毕,云长问曰:‘汉中王封我何爵?’
诗曰:‘五虎大将之首。’
云长问:‘那五虎将?’
诗曰:‘关、张、赵、马、黄是也。’
云长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
遂不肯受印。
诗笑曰:‘将军差矣。昔萧何、曹参与高祖同举大事,最为亲近,而韩信乃楚之亡将也;然信位为王,居萧、曹之上,未闻萧、曹以此为怨。今汉中王虽有五虎将之封,而与将军有兄弟之义,视同一体。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也。岂与诸人等哉?将军受汉中王厚恩,当与同休戚、共祸福,不宜计较官号之高下。愿将军熟思之。’
云长大悟,乃再拜曰:‘某之不明,非足下见教,几误大事。’
即拜受印绶。
费诗方出王旨,令云长领兵取樊城。
云长领命,即时便差傅士仁、糜芳二人为先锋,先引一军于荆州城外屯紥;一面设宴城中,款待费诗。
饮至二更,忽报城外寨中火起。
云长急披挂上马,出城看时,乃是傅士仁、糜芳饮酒,帐后遗火,烧着火炮,满营撼动,把军器粮草,尽皆烧毁。
云长引兵救扑,至四更方才火灭。
云长入城,召傅士仁、糜芳责之曰:‘吾令汝二人作先锋,不曾出师,先将许多军器粮草烧毁,火炮打死本部军人。如此误事,要你二人何用?’
叱令斩之。
费诗告曰:‘未曾出师,先斩大将,于军不利。可暂免其罪。’
云长怒气不息,叱二人曰:‘吾不看费司马之面,必斩汝二人之首!’
乃唤武士各杖四十,摘去先锋印绶,罚糜芳守南郡,傅士仁守公安;且曰:‘若吾得胜回来之日,稍有差池,二罪俱罚!’
二人满面羞惭,喏喏而去。
云长便令廖化为先锋,关平为副将,自总中军,马良、伊籍为参谋,一同征进。
先是,有胡华之子胡班,到荆州来投降关公;公念其旧日相救之情,甚爱之;令随费诗入川,见汉中王受爵。
费诗辞别关公,带了胡班,自回蜀中去了。
且说关公是日祭了“帅”字大旗,假寐于帐中。
忽见一猪,其大如牛,浑身黑色,奔入帐中,径咬云长之足。
云长大怒,急拔剑斩之,声如裂帛。
霎然惊觉,乃是一梦。
便觉左足阴阴疼痛,心中大疑。
唤关平至,以梦告之。
平对曰:“猪亦有龙象。龙附足,乃升腾之意,不必疑忌。”
云长聚多官于帐下,告以梦兆。
或言吉祥者,或言不祥者,众论不一。
云长曰:“吾大丈夫,年近六旬,即死何憾!”
正言间,蜀使至,传汉中王旨,拜云长为前将军,假节钺,都督荆襄九郡事。
云长受命讫,众官拜贺曰:“此足见猪龙之瑞也。”
于是云长坦然不疑,遂起兵奔襄阳大路而来。
曹仁正在城中,忽报云长自领兵来。
仁大惊,欲坚守不出,副将翟元曰:“今魏王令将军约会东吴取荆州;今彼自来,是送死也,何故避之!”
参谋满宠谏曰:“吾素知云长勇而有谋,未可轻敌。不如坚守,乃为上策。”
骁将夏侯存曰:“此书生之言耳。岂不闻‘水来土掩,将至兵迎’?我军以逸待劳,自可取胜。”
曹仁从其言,令满宠守樊城,自领兵来迎云长。
云长知曹兵来,唤关平、廖化二将,受计而往。
与曹兵两阵对圆,廖化出马搦战。
翟元出迎。二将战不多时,化诈败,拨马便走,翟元从后追杀,荆州兵退二十里。
次日,又来搦战。
夏侯存、翟元一齐出迎,荆州兵又败,又追杀二十余里。
忽听得背后喊声大震,鼓角齐鸣。
曹仁急命前军速回,背后关平、廖化杀来,曹兵大乱。
曹仁知是中计,先掣一军飞奔襄阳;离城数里,前面绣旗招飐,云长勒马横刀,拦住去路。
曹仁胆战心惊,不敢交锋,望襄阳斜路而走。
云长不赶。
须臾,夏侯存军至,见了云长,大怒,便与云长交锋,只一合,被云长砍死。
翟元便走,被关平赶上,一刀斩之。
乘势追杀,曹兵大半死于襄江之中。
曹仁退守樊城。
云长得了襄阳,赏军抚民。
随军司马王甫曰:“将军一鼓而下襄阳,曹兵虽然丧胆,然以愚意论之:今东吴吕蒙屯兵陆口,常有吞并荆州之意;倘率兵径取荆州,如之奈何?”
云长曰:“吾亦念及此。汝便可提调此事:去沿江上下,或二十里,或三十里,选高阜处置一烽火台,每台用五十军守之;倘吴兵渡江,夜则明火,昼则举烟为号。吾当亲往击之。”
王甫曰:“糜芳、傅士仁守二隘口,恐不竭力;必须再得一人以总督荆州。”
云长曰:“吾已差治中潘濬守之,有何虑焉?”
甫曰:“潘濬平生多忌而好利,不可任用。可差军前都督粮料官赵累代之。赵累为人忠城廉直。若用此人,万无一失。”
云长曰:“吾素知潘浚为人。今既差定,不必更改。赵累现掌粮料,亦是重事。汝勿多疑,只与我筑烽火台去。”
王甫怏怏拜辞而行。
云长令关平准备船只渡襄江,攻打樊城。
却说曹仁折了二将,退守樊城,谓满宠曰:“不听公言,兵败将亡,失却襄阳,如之奈何?”
宠曰:“云长虎将,足智多谋,不可轻敌,只宜坚守。”
正言间,人报云长渡江而来,攻打樊城。
仁大惊,宠曰:“只宜坚守。”
部将吕常奋然曰:“某乞兵数千,愿当来军于襄江之内。”
宠谏曰:“不可。”
吕常怒曰:“据汝等文官之言,只宜坚守,何能退敌?岂不闻兵法云:军半渡可击。今云长军半渡襄江,何不击之?若兵临城下,将至壕边,急难抵当矣。”
仁即与兵二千,令吕常出樊城迎战。
吕常来至江口,只见前面绣旗开处,云长横刀出马。
吕常却欲来迎,后面众军见云长神威凛凛,不战先走,吕常喝止不住。
云长混杀过来,曹兵大败,马步军折其大半,残败军奔入樊城。
曹仁急差人求救,使命星夜至长安,将书呈上曹操,言:“云长破了襄阳,现围樊城甚急。望拨大将前来救援。”
曹操指班部内一人而言曰:“汝可去解樊城之围。”
其人应声而出。
众视之,乃于禁也。
禁曰:“某求一将作先锋,领兵同去。”
操又问众人曰:“谁敢作先锋?”
一人奋然出曰:“某愿施犬马之劳,生擒关某,献于麾下。”
操观之大喜。
正是:未见东吴来伺隙,先看北魏又添兵。
未知此人是谁,且看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译文
玄德进位汉中王,云长攻拔襄阳郡。
却说曹操退兵至斜谷,孔明料他必弃汉中而走,故差马超等诸将,分兵十数路,不时攻劫。因此操不能久住;又被魏延射了一箭,急急班师。三军锐气堕尽。前队才行,两下火起,乃是马超伏兵追赶。曹兵人人丧胆。操令军士急行,晓夜奔走无停;直至京兆,方始安心。
且说玄德命刘封、孟达、王平等,攻取上庸诸郡,申耽等闻操已弃汉中而走,遂皆投降,玄德安民已定,大赏三军,人心大悦。于是众将皆有推尊玄德为帝之心;未敢径启,却来禀告诸葛军师,孔明曰:‘吾意已有定夺了。’随引法正等入见玄德,曰:‘今曹操专权,百姓无主;主公仁义著于天下,今已抚有两川之地,可以应天顺人,即皇帝位,名正言顺,以讨国贼。事不宜迟,便请择吉。’玄德大惊曰:‘军师之言差矣。刘备虽然汉之宗室,乃臣子也;若为此事,是反汉矣。’孔明曰:‘非也。方今天下分崩,英雄并起,各霸一方,四海才德之士,舍死亡生而事其上者,皆欲攀龙附凤,建立功名也。今主公避嫌守义,恐失众人之望。愿主公熟思之。’玄德曰:‘要吾僭居尊位,吾必不敢。可再商议长策。’诸将齐言曰:‘主公若只推却,众心解矣。’孔明曰:‘主公宜从权变,先进位汉中王,然后表奏天子,未为迟也。’
玄德再三推辞不过,只得依允。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筑坛于沔阳,方圆九里,分布五方,各设旌旗仪仗。群臣皆依次序排列。许靖、法正请玄德登坛,进冠冕玺绶讫,面南而坐,受文武官员拜贺为汉中王。子刘禅,立为王世子。封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诸葛亮为军师,总理军国重事。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魏延为汉中太守。其余各拟功勋定爵。
玄德既为汉中王,遂修表一道,差人赍赴许都。表曰:‘备以具臣之才,荷上将之任,总督三军,奉辞于外;不能扫除寇难,靖匡王室,久使陛下圣教陵迟,六合之内,否而未泰:惟忧反侧,疢如疾首。曩者董卓,伪为乱阶。自是之后,群凶纵横,残剥海内。赖陛下圣德威临,人臣同应,或忠义奋讨,或上天降罚,暴逆并殪,以渐冰消。惟独曹操,久未枭除,侵擅国权,恣心极乱。臣昔与车骑将军董承,图谋讨操,机事不密,承见陷害。臣播越失据,忠义不果,遂得使操穷凶极逆:主后戮杀,皇子鸩害。虽纠合同盟,念在奋力;懦弱不武,历年未效。常恐殒没,辜负国恩;寤寐永叹,夕惕若厉。今臣群僚以为:在昔《虞书》,敦叙九族,庶明励翼;帝王相传,此道不废;周监二代,并建诸姬,实赖晋、郑夹辅之力;高祖龙兴,尊王子弟,大启九国,卒斩诸吕,以安大宗。今操恶直丑正,实繁有徒,包藏祸心,篡盗已显;既宗室微弱,帝族无位,斟酌古式,依假权宜:上臣为大司马、汉中王。臣伏自三省:受国厚恩,荷任一方,陈力未效,所获已过,不宜复忝高位,以重罪谤。群僚见逼,迫臣以义。臣退惟寇贼不枭,国难未已;宗庙倾危,社稷将坠:诚臣忧心碎首之日。若应权通变,以宁静圣朝,虽赴水火,所不得辞。辄顺众议,拜受印玺,以崇国威。仰惟爵号,位高宠厚;俯思报效,忧深责重。惊怖惕息,如临于谷。敢不尽力输诚,奖励六师,率齐群义,应天顺时,以宁社稷。谨拜表以闻。’
表到许都,曹操在邺郡闻知玄德自立汉中王,大怒曰:‘织席小儿,安敢如此!吾誓灭之!’即时传令,尽起倾国之兵,赴两川与汉中王决雌雄。
一人出班谏曰:‘大王不可因一时之怒,亲劳车驾远征。臣有一计,不须张弓只箭,令刘备在蜀自受其祸;待其兵衰力尽,只须一将往征之,便可成功。’操视其人,乃司马懿也。操喜问曰:‘仲达有何高见?’懿曰:‘江东孙权,以妹嫁刘备,而又乘间窃取回去;刘备又据占荆州不还:彼此俱有切齿之恨。今可差一舌辩之士,赍书往说孙权,使兴兵取荆州;刘备必发两川之兵以救荆州。那时大王兴兵去取汉川,令刘备首尾不能相救,势必危矣。’操大喜,即修书令满宠为使,星夜投江东来见孙权。
权知满宠到来,于是和谋士们商议。张昭进言说:‘魏国和吴国本来没有仇恨;之前因为听了诸葛亮的说法,导致两家连年征战,百姓遭受涂炭。现在满伯宁来了,肯定有讲和的意思,可以用礼节接待他。’孙权听从了他的建议,让众谋士迎接满宠进城相见。礼节完毕后,孙权用宾客之礼对待满宠。满宠呈上曹操的书信,说:‘吴国和魏国本来没有仇恨,都是因为刘备的缘故,导致生出了矛盾。魏王派我来这里,约将军攻打荆州,魏王会派兵到汉川,从前后夹击。打败刘备之后,共同分割疆土,发誓不相侵犯。’孙权看完信后,设宴款待满宠,送他回馆舍休息。孙权与众谋士商议。顾雍说:‘虽然这是说辞,但其中也有道理。现在可以一方面送满宠回去,约曹操共同夹击;另一方面派人过江探听云长的动静,然后再行事。’诸葛瑾说:‘我听说云长到荆州后,刘备给他娶了妻子,生了一个儿子,又生了一个女儿。女儿还小,还没有许配人家。我愿意去和主公的儿子求婚。如果云长答应,就和他商议共同攻打曹操;如果云长不答应,再帮助曹操夺取荆州。’孙权采纳了他的计谋,先送满宠回许昌;然后派遣诸葛瑾为使者,到荆州来。进城后见到云长,礼节完毕。云长问:“子瑜你来这里有什么事?”瑾回答:“特地来请求结两家之好:我家主公吴侯有一个儿子,非常聪明;听说将军有一个女儿,特地来求婚。两家结好,合力攻打曹操。这是件好事,请将军考虑。”云长勃然大怒说:“我的女儿怎么会嫁给狗子呢!如果不看在你弟弟的面子上,立刻斩你的头!不要再多说了!”于是命令左右的人将他赶出去。瑾抱头鼠窜,回去见吴侯;不敢隐瞒,就把实情告诉了孙权。孙权大怒说:“太过无礼了!”于是召唤张昭等文武官员,商议夺取荆州的策略。步骘说:“曹操久欲篡汉,他最害怕的是刘备;现在派使者来让吴国出兵攻打蜀国,这是把祸水引向吴国。”孙权说:“我也一直想夺取荆州。”骘说:“现在曹仁正驻军于襄阳、樊城,又没有长江的险要,可以从旱路攻打荆州;为什么不攻打,却让主公动兵?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他的心思。主公可以派使者去许昌见曹操,让他派曹仁从旱路先攻打荆州,云长一定会调动荆州的兵力去攻打樊城。如果云长一动,主公可以派一位将领,暗中夺取荆州,一举可得。”孙权采纳了他的建议,立刻派遣使者过江,上书曹操,陈述此事。曹操非常高兴,让使者先回去,随后派遣满宠去樊城协助曹仁,担任参谋官,商议出兵;一面急令东吴,让他们领兵水路接应,攻打荆州。
再说汉中王让魏延总督军马,守卫东川。于是带领百官回到成都。派遣官员建造宫殿,又修建了馆舍,从成都到白水,共建了四百多处馆舍和驿站。大量积存粮食和草料。多制造军器,以图进攻中原。细作人探听到曹操与东吴结盟,想要夺取荆州,立刻飞报入蜀。汉中王急忙请孔明商议。孔明说:‘我已经预料到曹操一定会有这个计谋;然而吴国有很多谋士,他们肯定会让曹操让曹仁先出兵。’汉中王问:‘那怎么办呢?’孔明说:‘可以派使者送去官诰给云长,让他先出兵攻打樊城,让敌人胆寒,自然会瓦解。’汉中王非常高兴,立刻派遣前部司马费诗为使者,带着诰命前往荆州。云长出城迎接,进入城中,行礼完毕后,云长问:‘汉中王封我什么爵位?’费诗说:‘五虎大将之首。’云长问:‘那五虎将是谁?’费诗说:‘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云长生气地说:‘翼德是我的弟弟;孟起世代是名家;子龙长期跟随我兄长,也就是我的弟弟:他们的地位可以和我并列,没问题。黄忠是什么人,敢和我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于是不肯接受印信。费诗笑着说:‘将军错了。过去萧何、曹参与汉高祖一起干大事,最为亲近,而韩信是楚国的逃将;然而韩信被封为王,地位在萧何、曹参之上,没听说萧何、曹参因此怨恨。现在汉中王虽然有五虎将的封号,但和将军有兄弟的情谊,看待你们就像一体。将军就是汉中王,汉中王就是将军。怎么能和那些人一样呢?将军接受了汉中王的厚恩,应该和他同甘共苦、共患难,不应该计较官位的上下。希望将军深思熟虑。’云长恍然大悟,于是再次拜谢说:‘我的不明智,多亏您的教诲,差点误了大事。’于是拜受印信。
费诗刚出去传达王旨,命令云长领兵攻打樊城。云长领命,立刻派遣傅士仁、糜芳为先锋,先领一军到荆州城外扎营;一面在城中设宴,款待费诗。饮酒到二更时,忽然报告城外营寨起火。云长急忙披挂上马,出城查看,原来是傅士仁、糜芳饮酒,帐后遗留火种,烧着了火炮,整个营寨震动,军器粮草都被烧毁。云长领兵救火,到四更才把火扑灭。云长进城,召唤傅士仁、糜芳责问,说:‘我命令你们两人为先锋,还没有出师,就把这么多军器粮草烧毁,火炮还打死了本部军人。这样误事,要你们两人有什么用?’怒斥要斩杀他们。费诗劝阻说:‘还没有出师,就先斩大将,对军队不利。可以暂时免掉他们的罪。’云长怒气未息,斥责两人说:‘如果不看费司马的面子,我一定斩你们两人的头!’于是命令武士各打四十杖,摘去先锋印信,罚糜芳守南郡,傅士仁守公安;并且说:‘如果我得胜回来,稍有差池,二罪并罚!’两人满脸羞愧,唯唯诺诺地离开了。
云长便命令廖化为先锋,关平为副将,自己总领中军,马良、伊籍为参谋,一同出征。之前,有胡华的儿子胡班,到荆州来投降关公;关公念及他过去相救的情分,非常喜爱他;让他随费诗入川,见汉中王受封。费诗告别关公,带着胡班,自己回蜀中去了。
关公这一天祭拜了‘帅’字大旗,在帐中打了个盹。突然梦见一头猪,体型像牛一样大,浑身漆黑,直接冲进帐中,咬住了关公的脚。关公大怒,立刻拔剑砍去,声音像撕裂布料一样。突然惊醒,原来是一场梦。醒来后觉得左脚隐隐作痛,心中十分疑惑。叫来关平,把梦告诉他。关平说:‘猪也有龙的象征。龙附在脚上,意味着要升腾,不必怀疑。’关公把许多官员召集到帐下,告诉他们梦的预兆。有人说吉祥,有人说不祥,众说纷纭。关公说:‘我是个大丈夫,快六十岁了,就算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正说着,蜀汉的使者到了,传达汉中王的命令,任命关公为前将军,代理节钺,统领荆襄九郡的事务。关公接受命令后,众官员向他道贺说:‘这足以证明猪龙之兆了。’于是关公放心,不再怀疑,便起兵向襄阳的大路进发。
曹仁正在城中,突然接到报告说关公亲自领兵来了。曹仁大惊,想要坚守不出,副将翟元说:‘现在魏王命令将军与东吴会合夺取荆州;现在他们自己来了,这是送死,为什么要躲避呢!’参谋满宠劝谏说:‘我素知关公勇猛且有谋略,不可轻敌。不如坚守,这是上策。’勇将夏侯存说:‘这是书生的说法。难道没听说过“水来土掩,兵来将挡”吗?我军以逸待劳,自然可以取胜。’曹仁听从了他的话,让满宠守樊城,自己领兵出来迎战关公。
关公知道曹兵要来,叫来关平和廖化两位将领,接受命令后前往。与曹兵两军对峙,廖化出马挑战。翟元出来迎战。两位将领交战不久,廖化假装败退,拨马就跑,翟元追杀过去,荆州兵退了二十里。第二天,又来挑战。夏侯存和翟元一起出来迎战,荆州兵又败,又追杀了二十多里。突然听到背后喊声震天,鼓角齐鸣。曹仁急忙命令前军迅速撤退,背后关平和廖化杀来,曹兵大乱。曹仁知道中了计,先率领一军飞奔襄阳;离城几里路,前面有绣旗飘扬,关公勒马横刀,挡住了去路。曹仁胆战心惊,不敢交锋,往襄阳的斜路逃跑。关公没有追赶。过了一会儿,夏侯存的军队到了,见到关公,大怒,便与关公交战,只一合,就被关公砍死。翟元逃跑,被关平追上,一刀斩杀。趁势追杀,曹兵大半死于襄江之中。曹仁退守樊城。
关公占领了襄阳,赏赐军队安抚百姓。随军司马王甫说:‘将军一鼓作气攻下襄阳,曹兵虽然丧胆,但依我之见:现在东吴的吕蒙驻军陆口,常有吞并荆州的意图;如果率兵直接夺取荆州,该怎么办呢?’关公说:‘我也想到了这一点。你可以负责这件事:沿江上下,每隔二十里或三十里,选一个高地处建造一个烽火台,每个烽火台用五十名士兵守卫;如果吴兵渡江,夜间就点火,白天就升烟作为信号。我将亲自去击退他们。’王甫说:‘糜芳和傅士仁守卫两个隘口,恐怕不会全力以赴;必须再派一人来总督荆州。’关公说:‘我已经派治中潘濬来守卫,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甫说:‘潘濬平生多疑而好利,不能任用。可以派军前都督粮料官赵累代替他。赵累为人忠诚廉洁。如果用这个人,万无一失。’关公说:‘我素知潘濬的为人。现在既然已经派定,就不必更改。赵累现在掌管粮料,也是一件重要的事。你不要多疑,只管去建造烽火台。’王甫不高兴地告辞离开。关公命令关平准备船只渡过襄江,攻打樊城。
曹仁损失了两员将领,退守樊城,对满宠说:‘不听你的话,兵败将亡,失去了襄阳,怎么办呢?’宠说:‘关公是猛将,足智多谋,不可轻敌,只宜坚守。’正说着,有人报告关公渡江而来,攻打樊城。曹仁大惊,宠说:‘只宜坚守。’部将吕常激昂地说:‘我请求几千士兵,愿意在襄江内迎战来军。’宠劝阻说:‘不可。’吕常生气地说:‘按照你们这些文官的话,只宜坚守,怎么能退敌呢?难道没听说过兵法上说的“军半渡可以击”吗?现在关公的军队半渡襄江,为什么不攻击他们?如果敌军兵临城下,将至壕边,就难以抵挡了。’曹仁立刻给他两千士兵,命令吕常出樊城迎战。吕常来到江口,只见前面绣旗飘扬,关公横刀出马。吕常想要迎战,后面的士兵看到关公神威凛凛,不战先逃,吕常喝也喝不住。关公冲杀过来,曹兵大败,马步军损失大半,残兵败将逃回樊城。曹仁急忙派人求救,使者星夜赶到长安,将信呈上曹操,说:“关公攻破了襄阳,现在正紧急围攻樊城。希望派大将前来救援。”曹操指着班部内的一人说:“你可以去解樊城之围。”这个人应声而出。众人一看,原来是于禁。禁说:“我请求派一员将领做先锋,领兵一起去。”曹操又问众人:“谁敢做先锋?”一个人激昂地说:“我愿意效犬马之劳,生擒关公,献给麾下。”曹操看到他非常高兴。正是:未见东吴来伺机,先看北魏又增兵。
未知此人是谁,且看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注解
玄德:指刘备,字玄德,蜀汉的开国皇帝,汉朝宗室,东汉末年群雄之一。
汉中王:指刘备,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曾封汉中王。
云长:指关羽,字云长,刘备的结义兄弟,蜀汉五虎上将之一。
襄阳郡:古代的一个郡名,位于今湖北省襄阳市一带,是三国时期的重要军事要地。
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
斜谷:位于今陕西省南部,是古代由关中通往汉中的要道。
孔明:即诸葛亮,蜀汉的重要谋士和将领。
马超:字孟起,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以勇猛著称。
魏延:蜀汉将领,刘备时期的重要将领。
京兆: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一带,是汉朝的都城所在。
刘封:刘备的儿子,蜀汉将领。
孟达:蜀汉将领。
王平:蜀汉将领。
上庸:古代的一个郡名,位于今湖北省西北部。
申耽:蜀汉将领。
法正:蜀汉谋士。
天子:指皇帝,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
冠冕玺绶:古代皇帝或王侯的象征,包括帽子、冠带、玉佩等。
五虎大将:指刘备麾下的五位勇猛将领,包括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
汉中太守:汉中地区的行政长官。
许都: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河南省许昌市一带,曹操建都于此。
邺郡:古代的一个郡名,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一带,曹操曾在邺郡建都。
司马懿:字仲达,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以智谋著称。
江东孙权:指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以江东为根据地。
荆州: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之一,位于长江中游地区。
权知满宠:权知,指孙权;满宠,魏国将领,此句意为孙权得知满宠到来。
谋士:古代军事或政治上的顾问,此指孙权的顾问们。
张昭:三国时期吴国的重要谋士,此句中张昭向孙权进言。
魏与吴:指魏国和吴国,即曹魏和孙吴。
诸葛之说词:诸葛,指诸葛亮;说词,指言辞或策略,此句指诸葛亮提出的策略。
生灵:指人民,此句指战争使人民遭受苦难。
涂炭:形容人民生活极端困苦。
满伯宁:指满宠,伯宁是其字。
礼接:以礼节接待。
操书:曹操的书信。
刘备:蜀汉的开国皇帝,与孙权、曹操并称“三国鼎立”的三大霸主。
汉川:指汉水流域,此处指汉水附近的地区。
疆土:指领土,国土。
孙权: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
顾雍:三国时期吴国的重要谋士。
约会:约定会面。
世子:诸侯王的儿子,此指孙权的儿子。
字人:指许配人家。
诸葛瑾:三国时期吴国的重要谋士,诸葛亮的哥哥。
步骘:三国时期吴国的大臣。
篡汉:指曹操试图篡夺汉朝的皇位。
曹仁:三国时期魏国将领,曹操的侄子,以勇猛著称。
襄阳: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襄阳市。
樊城:古代城池名,位于今湖北省襄阳市。
东川:指汉中地区,刘备的蜀汉政权的根据地。
白水: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
亭邮:古代的驿站和邮递系统。
细作人:间谍,此指负责情报收集的人。
官诰:皇帝的诏书或命令。
费诗:蜀汉的官员,此句中作为使者。
傅士仁:蜀汉将领,关羽的部下。
糜芳:蜀汉将领,关羽的部下。
火炮:古代的一种火器,此句中指引发火灾的火药武器。
先锋:军队中的先头部队。
廖化:蜀汉将领,关羽的部下。
关平:关羽的儿子,蜀汉将领。
马良:蜀汉将领,诸葛亮的好友。
伊籍:蜀汉将领,诸葛亮的好友。
胡华:关羽旧部胡班的父亲。
胡班:关羽的旧部,后投降关羽。
受爵:接受封爵或官职。
关公:即关羽,字云长,东汉末年著名将领,后成为三国时期蜀汉的五虎上将之一,被尊为武圣。
帅字大旗:帅字旗是古代军队中的一种旗帜,通常由将领使用,代表着军队的领导力量。
假寐:假装睡觉,指闭目休息但不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猪:家畜,哺乳动物,体型较大,肉质鲜美,常被用作食物。
龙象:龙的形象,常用来比喻威武雄壮,也有吉祥的寓意。
升腾:上升,比喻事业或地位的提升。
节钺:古代官职的象征,代表权力和威严。
荆襄九郡:指荆州的九个郡,荆州是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之一。
东吴:即孙吴,三国时期的一个政权,由孙权建立。
烽火台:古代用于传递军事信息的建筑,通过点燃烽火来传递信号。
糜芳、傅士仁:均为蜀汉将领,糜芳守南郡,傅士仁守公安。
潘濬:蜀汉将领,曾任治中从事,后因贪污被杀。
赵累:蜀汉将领,曾任军前都督粮料官。
长安:古代都城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
班部:指曹操的幕僚团队。
于禁:三国时期魏国将领,以勇猛著称,后成为曹操的亲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评注
此段古文描述了关羽在梦中遭遇一头巨大的黑猪,咬其足,随后惊醒,左足疼痛,心中疑惑。这一梦境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反映了关羽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帅’字大旗在古代军中象征着军队的统帅,关羽祭拜‘帅’字大旗,表现了他对军队的尊重和对自身责任的重视。假寐于帐中,则暗示了他在紧张备战中的疲惫。
梦境中的黑猪象征着不祥之兆,关羽拔剑斩之,表现了他勇敢果断的一面。‘声如裂帛’形容剑声之响亮,也暗示了关羽斩猪的决心。
关平的解释‘猪亦有龙象。龙附足,乃升腾之意,不必疑忌’体现了古代文化的象征手法,将猪与龙相联系,赋予了梦境吉祥的含义。
云长聚多官于帐下,告以梦兆,众论不一,体现了古代军事决策中的集体智慧与不同意见的碰撞。
云长的大度与胸怀在‘吾大丈夫,年近六旬,即死何憾!’这句话中得到了体现,表现了他对生死看得很淡。
蜀使至,传汉中王旨,拜云长为前将军,假节钺,都督荆襄九郡事,这一情节展示了关羽在军事上的成就与地位提升。
曹仁与副将翟元、参谋满宠、骁将夏侯存之间的对话,反映了古代军事指挥中不同意见的冲突与决策的复杂性。
云长与曹兵的战斗场面,展现了古代战争的真实与残酷,以及关羽的英勇与智谋。
云长得了襄阳后,赏军抚民,体现了古代将领的仁政思想。
王甫的建议‘去沿江上下,或二十里,或三十里,选高阜处置一烽火台,每台用五十军守之’反映了古代军事防御的智慧。
云长对潘濬和赵累的评价,体现了古代将领对人才选拔的重视和对忠诚廉洁的追求。
曹仁与满宠的对话,再次强调了云长的勇猛与智谋,以及曹仁在军事上的谨慎。
吕常的提议‘军半渡可击’体现了古代兵法的运用,同时也揭示了曹仁在军事上的犹豫与错误决策。
曹操指派于禁解樊城之围,以及曹操对先锋的期望,反映了古代帝王对将领的信任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