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

作者: 罗贯中(约1330年-1400年),元代文学家,历史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小说创作。

年代:成书于元代(约14世纪)。

内容简要:《三国演义》是基于三国历史背景创作的历史小说,讲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兴起、争霸和衰败的故事。书中通过众多历史人物的塑造,展现了权谋、军事、政治、忠诚与背叛的复杂关系。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人物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英雄形象。小说不仅涉及大量的战斗场面,也展示了许多智谋、策略和领导力,探讨了英雄与权谋、忠诚与背叛、仁义与权力等主题,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深远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与文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原文

玉泉山关公显圣洛阳城曹操感神

却说孙权求计于吕蒙。

蒙曰:‘吾料关某兵少,必不从大路而逃,麦城正北有险峻小路,必从此路而去。可令朱然引精兵五千,伏于麦城之北二十里;彼军至,不可与敌,只可随后掩杀。彼军定无战心,必奔临沮。却令潘璋引精兵五百,伏于临沮山僻小路,关某可擒矣。今遣将士各门攻打,只空北门,待其出走。’

权闻计,令吕范再卜之。

卦成,范告曰:‘此卦主敌人投西北而走,今夜亥时必然就擒。’

权大喜,遂令朱然、潘璋领两枝精兵,各依军令埋伏去讫。

且说关公在麦城,计点马步军兵,止剩三百余人;粮草又尽。

是夜,城外吴兵招唤各军姓名,越城而去者甚多。

救兵又不见到。心中无计,谓王甫曰:‘吾悔昔日不用公言!今日危急,将复何如?’

甫哭告曰:‘今日之事,虽子牙复生,亦无计可施也。’

赵累曰:‘上庸救兵不至,乃刘封、孟达按兵不动之故。何不弃此孤城,奔入西川,再整兵来,以图恢复?’

公曰:‘吾亦欲如此。’遂上城观之。

见北门外敌军不多,因问本城居民:‘此去往北,地势若何?’

答曰:‘此去皆是山僻小路,可通西川。’

公曰:‘今夜可走此路。。王甫谏曰:‘小路有埋伏,可走大路。’

公曰:‘虽有埋伏,吾何惧哉!’即下令马步官军:严整装束,准备出城。

甫哭曰:‘君侯于路,小心保重!某与部卒百余人,死据此城;城虽破,身不降也!专望君侯速来救援!’

公亦与泣别。

遂留周仓与王甫同守麦城,关公自与关平、赵累引残卒二百余人,突出北门。

关公横刀前进,行至初更以后,约走二十余里,只见山凹处,金鼓齐鸣,喊声大震,一彪军到,为首大将朱然,骤马挺枪叫曰:‘云长休走!趁早投降,免得一死!’

公大怒,拍马轮刀来战。

朱然便走,公乘势追杀。

一棒鼓响,四下伏兵皆起。

公不敢战,望临沮小路而走,朱然率兵掩杀。

关公所随之兵,渐渐稀少。

走不得四五里,前面喊声又震,火光大起,潘璋骤马舞刀杀来。

公大怒,轮刀相迎,只三合,潘璋败走。

公不敢恋战,急望山路而走。

背后关平赶来,报说赵累已死于乱军中。

关公不胜悲惶,遂令关平断后,公自在前开路,随行止剩得十余人。

行至决石,两下是山,山边皆芦苇败草,树木丛杂。

时已五更将尽。

正走之间,一声喊起,两下伏兵尽出,长钩套索,一齐并举,先把关公坐下马绊倒。

关公翻身落马,被潘璋部将马忠所获。

关平知父被擒,火速来救;背后潘璋、朱然率兵齐至,把关平四下围住。

平孤身独战,力尽亦被执。

至天明,孙权闻关公父子已被擒获,大喜,聚众将于帐中。

少时,马忠簇拥关公至前。

权曰:‘孤久慕将军盛德,欲结秦、晋之好,何相弃耶?公平昔自以为天下无敌,今日何由被吾所擒?将军今日还服孙权否?’

关公厉声骂曰:‘碧眼小儿,紫髯鼠辈!吾与刘皇叔桃园结义,誓扶汉室,岂与汝叛汉之贼为伍耶!我今误中奸计,有死而已,何必多言!’

权回顾众官曰:‘云长世之豪杰,孤深爱之。今欲以礼相待,劝使归降,何如?’

主簿左咸曰:‘不可。昔曹操得此人时,封侯赐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如此恩礼,毕竟留之不住,听其斩关杀将而去,致使今日反为所逼,几欲迁都以避其锋。今主公既已擒之,若不即除,恐贻后患。’

孙权沉吟半晌,曰:‘斯言是也。’遂命推出。

于是关公父子皆遇害。

时建安二十四年冬十二月也。

关公亡年五十八岁。

后人有诗叹曰:‘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昭然垂万古,不止冠三分。’

又有诗曰:‘人杰惟追古解良,士民争拜汉云长。桃园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与王。气挟风雷无匹敌,志垂日月有光芒。至今庙貌盈天下,古木寒鸦几夕阳。’

关公既殁,坐下赤兔马被马忠所获,献与孙权。

权即赐马忠骑坐。

其马数日不食草料而死。

却说王甫在麦城中,骨颤肉惊,乃问周仓曰:‘昨夜梦见主公浑身血汙,立于前;急问之,忽然惊觉。不知主何吉凶?’

正说间,忽报吴兵在城下,将关公父子首级招安。

王甫、周仓大惊,急登城视之,果关公父子首级也。

王甫大叫一声,堕城而死。

周仓自刎而亡。

于是麦城亦属东吴。

却说关公一魂不散,荡荡悠悠,直至一处,乃荆门州当阳县一座山,名为玉泉山。

山上有一老僧,法名普净,原是汜水关镇国寺中长老;后因云游天下,来到此处,见山明水秀,就此结草为庵,每日坐禅参道,身边只有一小行者,化饭度日。

是夜月白风清,三更已后,普净正在庵中默坐,忽闻空中有人大呼曰:‘还我头来!’普净仰面谛视,只见空中一人,骑赤兔马,提青龙刀,左有一白面将军、右有一黑脸虬髯之人相随,一齐按落云头,至玉泉山顶。

普净认得是关公,遂以手中麈尾击其户曰:‘云长安在?’关公英魂顿悟,即下马乘风落于庵前,叉手问曰:‘吾师何人?愿求法号。’

普净曰:‘老僧普净,昔日汜水关前镇国寺中,曾与君侯相会,今日岂遂忘之耶?’公曰:‘向蒙相救,铭感不忘。今某已遇祸而死,愿求清诲,指点迷途。’

普净曰:‘昔非今是,一切休论;后果前因,彼此不爽。今将军为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然则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众人之头,又将向谁索耶?’

于是关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

后往往于玉泉山显圣护民,乡人感其德,就于山顶上建庙,四时致祭。

后人题一联于其庙云:‘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却说孙权既害了关公,遂尽收荆襄之地,赏犒三军,设宴大会诸将庆功;置吕蒙于上位,顾谓众将曰:‘孤久不得荆州,今唾手而得,皆子明之功也。’蒙再三逊谢。

权曰:‘昔周郎雄略过人,破曹操于赤壁,不幸早夭,鲁子敬代之。子敬初见孤时,便及帝王大略,此一快也;曹操东下,诸人皆劝孤降,子敬独劝孤召公瑾逆而击之,此二快也;惟劝吾借荆州与刘备,是其一短。今子明设计定谋,立取荆州,胜子敬、周郎多矣!’

于是亲酌酒赐吕蒙。

吕蒙接酒欲饮,忽然掷杯于地,一手揪住孙权,厉声大骂曰:‘碧眼小儿!紫髯鼠辈!还识我否?’众将大惊,急救时,蒙推倒孙权,大步前进,坐于孙权位上,两眉倒竖,双眼圆睁,大喝曰:‘我自破黄巾以来,纵横天下三十余年,今被汝一旦以奸计图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当追吕贼之魂!我乃汉寿亭侯关云长也。’

权大惊,慌忙率大小将士,皆下拜。

只见吕蒙倒于地上,七窍流血而死。

众将见之,无不恐惧。

权将吕蒙尸首,具棺安葬,赠南郡太守、孱陵侯;命其子吕霸袭爵。

孙权自此感关公之事,惊讶不已。

忽报张昭自建业而来。

权召入问之。

昭曰:‘今主公损了关公父子,江东祸不远矣!此人与刘备桃园结义之时,誓同生死。今刘备已有两川之兵;更兼诸葛亮之谋,张、黄、马、赵之勇。备若知云长父子遇害,必起倾国之兵,奋力报仇,恐东吴难与敌也。’

权闻之大惊,跌足曰:‘孤失计较也!似此如之奈何?’

昭曰:‘主公勿忧。某有一计,令西蜀之兵不犯东吴,荆州如磐石之安。’

权问何计。

昭曰:‘今曹操拥百万之众,虎视华夏,刘备急欲报仇,必与操约和。若二处连兵而来,东吴危矣。不如先遣人将关公首级,转送与曹操,明教刘备知是操之所使,必痛恨于操,西蜀之兵,不向吴而向魏矣。吾乃观其胜负,于中取事。此为上策。’

权从其言,随遣使者以木匣盛关公首级,星夜送与曹操。

时操从摩陂班师回洛阳,闻东吴送关公首级至,喜曰:‘云长已死,吾夜眠贴席矣。’

阶下一人出曰:‘此乃东吴移祸之计也。’操视之,乃主簿司马懿也。

操问其故,懿曰:‘昔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之时,誓同生死。今东吴害了关公,惧其复仇,故将首级献与大王,使刘备迁怒大王,不攻吴而攻魏,他却于中乘便而图事耳。’

操曰:‘仲达之言是也。孤以何策解之?’

懿曰:‘此事极易。大王可将关公首级,刻一香木之躯以配之,葬以大臣之礼;刘备知之,必深恨孙权,尽力南征。我却观其胜负!蜀胜则击吴,吴胜则击蜀。二处若得一处,那一处亦不久也。’

操大喜,从其计,遂召吴使入。

呈上木匣,操开匣视之,见关公面如平日。

操笑曰:‘云长公别来无恙!’言未讫,只见关公口开目动,须发皆张,操惊倒。

众官急救,良久方醒,顾谓众官曰:‘关将军真天神也!’

吴使又将关公显圣附体、骂孙权追吕蒙之事告操。

操愈加恐惧,遂设牲醴祭祀,刻沉香木为躯,以王侯之礼,葬于洛阳南门外,令大小官员送殡,操自拜祭,赠为荆王,差官守墓;即遣吴使回江东去讫。

却说汉中王自东川回成都,法正奏曰:‘王上先夫人去世;孙夫人又南归。未必再来。人伦之道,不可废也,必纳王妃,以襄内政。’

汉中王从之,法正复奏曰:‘吴懿有一妹,美而且贤。尝闻有相者,相此女后必大贵。先曾许刘焉之子刘瑁,瑁早夭。其女至今寡居,大王可纳之为妃。’

汉中王曰:‘刘瑁与我同宗,于理不可。’

法正曰:‘论其亲疏,何异晋文之与怀嬴乎?’

汉中王乃依允,遂纳吴氏为王妃。

后生二子:长刘永,字公寿;次刘理,字奉孝。

且说东西两川,民安国富,田禾大成。

忽有人自荆州来,言东吴求婚于关公,关公力拒之。

孔明曰:‘荆州危矣!可使人替关公回。’

正商议间,荆州捷报使命,络绎而至。

不一日,关兴到,具言水淹七军之事。

忽又报马到来,报说关公于江边多设墩台,提防甚密,万无一失。

因此玄德放心。

忽一日,玄德自觉浑身肉颤,行坐不安;至夜,不能宁睡,起坐内室,秉烛看书,觉神思昏迷,伏几而卧;

就室中起一阵冷风,灯灭复明,抬头见一人立于灯下。

玄德问曰:‘汝何人,夤夜至吾内室?’

其人不答。

玄德疑怪,自起视之,乃是关公,于灯影下往来躲避。

玄德曰:‘贤弟别来无恙!夜深至此,必有大故。吾与汝情同骨肉,因何回避?’

关公泣告曰:‘愿兄起兵,以雪弟恨!’

言讫,冷风骤起,关公不见。

玄德忽然惊觉,乃是一梦。

时正三鼓。

玄德大疑,急出前殿,使人请孔明来。

孔明入见,玄德细言梦警。

孔明曰:‘此乃王上心思关公,故有此梦。何必多疑?’

玄德再三疑虑,孔明以善言解之。

孔明辞出,至中门外,迎见许靖。

靖曰:‘某才赴军师府下报一机密,听知军师入宫,特来至此。’

孔明曰:‘有何机密?’

靖曰:‘某适闻外人传说,东吴吕蒙已袭荆州,关公已遇害!故特来密报军师。’

孔明曰:‘吾夜观天象,见将星落于荆楚之地,已知云长必然被祸,但恐王上忧虑,故未敢言。’

二人正说之间,忽然殿内转出一人,扯住孔明衣袖而言曰:‘如此凶信,公何瞒我!’

孔明视之,乃玄德也。

孔明、许靖奏曰:‘适来所言,皆传闻之事,未足深信。愿王上宽怀,勿生忧虑。’

玄德曰:‘孤与云长,誓同生死;彼若有失,孤岂能独生耶!’

孔明、许靖正劝解之间,忽近侍奏曰:‘马良、伊籍至。’

玄德急召入问之。

二人具说荆州已失,关公兵败求救,呈上表章。

未及拆观,侍臣又奏荆州廖化至。

玄德急召入。

化哭拜于地,细奏刘封、孟达不发救兵之事。

玄德大惊曰:‘若如此,吾弟休矣!’

孔明曰:‘刘封、孟达如此无礼,罪不容诛!王上宽心,亮亲提一旅之师,去救荆襄之急。’

玄德泣曰:‘云长有失,孤断不独生!孤来日自提一军去救云长!’

遂一面差人赴阆中报知翼德,一面差人会集人马。

未及天明,一连数次,报说关公夜走临沮,为吴将所获,义不屈节,父子归神。

玄德听罢,大叫一声,昏绝于地。

正是:为念当年同誓死,忍教今日独捐生!

未知玄德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译文

玉泉山关公显圣洛阳城曹操感神,说的是孙权向吕蒙寻求计策。吕蒙说:‘我估计关羽兵力不多,一定不会从大路上逃跑,麦城正北有一条险峻的小路,他肯定会从这里走。可以命令朱然带领五千精兵,在麦城北面二十里埋伏;等他们的军队到了,不要与他们交战,只管跟在后面追杀。他们的军队肯定没有战斗的勇气,一定会逃到临沮。再让潘璋带领五百精兵,在临沮的山路中埋伏,关羽就可以被擒获了。现在命令将士们各自从城门攻打,只留下北门空着,等他们逃出来。”孙权听了这个计策,让吕范再次占卜。卦象出来后,吕范告诉孙权:“这个卦象显示敌人会向西北方向逃跑,今晚亥时一定会被擒获。”孙权非常高兴,于是命令朱然和潘璋带领两支精兵,各自按照军令埋伏下去。

关公在麦城,清点了一下马步军兵,只剩下三百多人;粮草也用完了。这天晚上,城外的吴兵喊出各军的名字,越城逃跑的人很多。救兵也没有到来。关公心中无计可施,对王甫说:‘我后悔当初没有听你的话!现在情况危急,该怎么办呢?’王甫哭着说:‘现在的事情,即使姜子牙再生,也没有办法了。’赵累说:‘上庸的救兵没有来,是因为刘封和孟达按兵不动。为什么不放弃这座孤城,逃到西川,重新整军再战,以便恢复失去的领土?’关公说:‘我也是这样想的。’于是关公上了城楼观察。他看到北门外的敌军不多,就问城里的居民:‘从这里往北走,地势如何?’居民回答说:‘从这里开始都是山路,可以通往西川。’关公说:‘今晚我们就走这条路。’王甫劝阻说:‘小路有埋伏,应该走大路。’关公说:‘即使有埋伏,我有什么可怕的!’于是下令马步军:严整装备,准备出城。王甫哭着说:‘君侯在路上,要小心保重!我和我的部下百余人,会死守这座城;城虽然会被攻破,但我是不会投降的!只希望君侯能迅速来救援!’关公也含泪告别。于是留下周仓和王甫一起守城,关公自己带着关平和赵累,带领剩下的两百多人,突出北门。关公挥舞着刀向前冲,走到初更以后,大约走了二十多里,只见山沟里,金鼓齐鸣,喊声震天,一支军队到了,为首的大将是朱然,他骑马挺枪喊道:‘云长不要走了!趁早投降,可以免得一死!’关公大怒,骑马挥刀来战。朱然便逃走,关公乘势追杀。一声鼓响,四周的伏兵都起来了。关公不敢再战,向临沮的小路逃跑,朱然率兵追杀。关公跟随着的士兵,渐渐稀少。走了四五里路,前面又传来喊声,火光冲天,潘璋骑马挥刀杀来。关公大怒,挥刀迎敌,只三合,潘璋败走。关公不敢恋战,急忙向山路逃跑。背后关平赶来,报告说赵累已经在乱军中死去。关公非常悲痛,于是命令关平断后,自己带路,跟随着的士兵只剩下十多人。走到悬崖边,两边都是山,山边都是芦苇和败草,树木丛生。这时已经是五更天快结束了。正在走着,一声喊叫,两边的伏兵全部出现,长钩套索,一齐抛出,首先绊倒了关公的坐骑。关公翻身落马,被潘璋的部将马忠俘虏。关平知道父亲被擒,急忙来救;背后潘璋和朱然率兵赶到,把关平团团围住。关平孤身奋战,力竭也被俘虏。到天亮时,孙权听说关公父子已经被擒获,非常高兴,召集将领们在帐中聚会。

过了一会儿,马忠簇拥着关公来到孙权面前。孙权说:‘我早就仰慕将军的崇高品德,想要结成秦晋之好,为什么还要抛弃我呢?关平平时自认为天下无敌,今天怎么会落到我的手里?将军今天还服气孙权吗?’关公怒声骂道:‘碧眼小儿,紫髯鼠辈!我和刘皇叔在桃园结义,发誓要扶持汉室,怎么会和你们这些背叛汉室的贼人为伍呢!我现在中了奸计,只有一死,何必多言!’孙权回头对众官员说:‘云长是世上的豪杰,我非常敬重他。现在我想以礼相待,劝他投降,怎么样?’主簿左咸说:‘不可以。以前曹操得到这个人时,封他为侯,赐给他爵位,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这样的恩惠,最终还是留不住他,听任他斩关杀将而去,以至于今天反被他所逼迫,几乎要迁都来躲避他的锋芒。现在主公已经擒获了他,如果不立即处决,恐怕会留下后患。’孙权沉思了半晌,说:‘这话说得对。’于是命令将关公推出。于是关公父子都被杀害。当时是建安二十四年冬天十二月。关公去世时五十八岁。后人有诗叹曰:‘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昭然垂万古,不止冠三分。’又有诗曰:‘人杰惟追古解良,士民争拜汉云长。桃园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与王。气挟风雷无匹敌,志垂日月有光芒。至今庙貌盈天下,古木寒鸦几夕阳。’

关公去世后,他骑的赤兔马被马忠捕获,献给了孙权。孙权立即把马赐给了马忠。这匹马几天不吃草料就死了。

再说王甫在麦城中,吓得骨颤肉惊,就问周仓说:‘昨晚梦见主公浑身是血,站在我面前;急忙问他是吉是凶,忽然惊醒。不知道主公这是吉是凶?’正在说话间,忽然报告吴兵在城下,要把关公父子的首级招安。王甫和周仓大惊,急忙登上城楼看,果然是关公父子的首级。王甫大叫一声,从城楼上坠落而死。周仓自刎而亡。于是麦城也归东吴所有。

却说关公的魂魄并未消散,飘飘荡荡地来到了一个地方,那就是荆门州的当阳县的一座山,名叫玉泉山。山上住着一位老和尚,法号普净,他原本是汜水关镇国寺的长老;后来云游四方,来到这里,看到山清水秀,于是就在这里搭建了一个草庵,每天打坐修行,身边只有一个小行者,靠化缘为生。那天晚上,月光明亮,风清云淡,到了三更以后,普净正在草庵中静坐,忽然听到空中有人大声呼喊:‘把我的头还给我!’普净抬头仔细一看,只见空中有一个骑赤兔马、手持青龙刀的人,左边跟着一个白面将军,右边跟着一个黑脸浓须的人,他们一起从云中落下,来到玉泉山顶。普净认出那是关公,于是用手中的拂尘敲打门扉说:‘云长在吗?’关公的灵魂顿时领悟,就下马乘着风落在草庵前,叉手问道:‘我的师傅是哪位?请告诉我您的法号。’普净说:‘老僧普净,以前在汜水关前的镇国寺中,曾经与您相会,今天怎么会忘记呢?’关公说:‘以前承蒙您的救命之恩,我铭记在心。如今我已经遭遇不幸而死,希望您能给予我清净的教诲,指引我迷途。’普净说:‘过去的事情不必再提,一切随缘;未来的因果,彼此都不会错。如今将军被吕蒙所害,大声呼喊‘把我的头还给我’,那么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众人的头,又将向谁索要呢?’于是关公恍然大悟,行礼皈依而去。后来他常常在玉泉山显灵保护百姓,乡民感念他的恩德,就在山顶上建了一座庙,四季祭祀。后人在庙中题了一副对联:‘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再说孙权害了关公之后,就占领了荆襄之地,奖赏了三军,设宴大会众将庆祝胜利;把吕蒙放在上位,回头对众将说:‘我久攻不下荆州,现在轻而易举地得到了,都是子明的功劳。’吕蒙一再推辞。孙权说:‘以前周瑜的雄才大略超过常人,在赤壁之战中打败了曹操,不幸早逝,鲁肃接替了他。鲁肃第一次见到我时,就谈到了帝王的伟大策略,这是第一件快事;曹操东下时,大家都劝我投降,只有鲁肃劝我召回周瑜反击,这是第二件快事;只有劝我借荆州给刘备,这是他的一个短处。如今子明设计定计,一举拿下荆州,胜过子敬、周瑜很多!’于是亲自斟酒赐给吕蒙。吕蒙接过酒杯正要喝,突然把酒杯扔在地上,一手抓住孙权,大声痛骂说:‘碧眼小儿!紫髯鼠辈!你认识我吗?’众将大惊,急忙救护时,吕蒙推倒孙权,大步向前,坐在孙权的位子上,双眉倒竖,双眼圆睁,大声喝道:‘我从破黄巾以来,纵横天下三十多年,如今却被你用奸计害我,我生前不能吃你的肉,死后也要追吕蒙的魂魄!我是汉寿亭侯关云长。’孙权大惊,慌忙率领大小将士,都跪拜。只见吕蒙倒在地上,七窍流血而死。众将见状,无不恐惧。孙权把吕蒙的尸体,用棺材安葬,追赠南郡太守、孱陵侯;命令他的儿子吕霸继承爵位。孙权从此对关公的事情感到惊讶不已。

突然有人报告张昭从建业来了。孙权召他进来询问。张昭说:‘如今主公失去了关公父子,江东的灾难不远了!这个人与刘备在桃园结义时,发誓同生共死。如今刘备已经有了两川的兵力;再加上诸葛亮的智谋,张飞、黄忠、马超、赵云的勇猛。刘备如果知道云长父子遇害,一定会起倾国之兵,奋力报仇,恐怕东吴难以抵挡。’孙权听后大惊,跺脚说:‘我失算了!现在该怎么办呢?’张昭说:‘主公不必担忧。我有一个计策,可以保证西蜀的军队不侵犯东吴,荆州就像磐石一样稳固。’孙权问是什么计策。张昭说:‘如今曹操拥有百万大军,虎视眈眈华夏,刘备急于报仇,一定会与曹操和解。如果两军联合进攻,东吴就危险了。不如先派人把关公的首级,转送给曹操,明确告诉刘备这是曹操指使的,一定会痛恨曹操,西蜀的军队就不会进攻吴国,而是进攻魏国。我观察他们的胜负,从中取得利益。这是上策。’

孙权听从了他的建议,随即派使者用木匣装着关公的首级,星夜送到曹操那里。当时曹操从摩陂班师回洛阳,听说东吴送来关公的首级,高兴地说:‘云长已经死了,我可以安心睡觉了。’阶下走出一个人说:‘这是东吴转移祸患的计策。’曹操一看,是主簿司马懿。曹操问他原因,司马懿说:‘以前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时,发誓同生共死。如今东吴害了关公,害怕他复仇,所以把首级献给大王,让刘备迁怒大王,不去攻打吴国而是攻打魏国,他们却在其中乘机行事。’曹操说:‘仲达的话是对的。我该如何应对?’司马懿说:‘这件事很容易解决。大王可以把关公的首级,刻一个香木的身体来配对,用大臣的礼仪安葬;刘备知道了,一定会深深恨孙权,全力南征。我观察他们的胜负!蜀国胜利就攻打吴国,吴国胜利就攻打蜀国。如果一处胜利,另一处也不会长久。’曹操很高兴,听从了他的计策,于是召见吴国使者。使者呈上木匣,曹操打开一看,见关公的面容和平日一样。曹操笑着说:‘云长公别来无恙!’话还没说完,只见关公张嘴动眼,胡须都竖了起来,曹操惊倒了。众官急忙救护,过了很久才醒过来,对众官说:‘关将军真是天神啊!’吴国使者又将关公显灵附体、痛骂孙权追杀吕蒙的事情告诉曹操。曹操更加恐惧,于是设宴祭祀,刻沉香木的身体,用王侯的礼仪,安葬在洛阳南门外,命令大小官员送葬,曹操亲自祭拜,追赠关公为荆王,派人守墓;然后派吴国使者回江东去。

再说汉中王从东川回到成都,法正上奏说:‘王上先夫人去世;孙夫人又南归,未必会再回来。人伦之道,不可废弃,必须纳妃,以助内政。’汉中王同意了,法正又上奏说:‘吴懿有一个妹妹,既美丽又贤惠。曾经有相面的人说,这个女子将来一定会大贵。她曾经许配给刘焉的儿子刘瑁,但刘瑁早逝。她的女儿至今仍居,大王可以纳她为妃。’汉中王说:‘刘瑁与我同宗,从道理上讲不可以。’法正说:‘论亲疏,与晋文公与怀嬴有何不同?’汉中王就同意了,于是纳吴氏为妃。后来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刘永,字公寿;次子刘理,字奉孝。

再说东川和西川,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强,庄稼长得很好。突然有一个人从荆州来,说东吴向关羽求婚,关羽坚决拒绝了。诸葛亮说:“荆州危险了!可以派人代替关羽去回应。”正在商议的时候,荆州传来的捷报使命接连不断。不久,关羽的儿子关兴到了,详细说明了水淹七军的事情。突然又有报马到来,报告说关羽在江边设置了多个瞭望台,防范非常严密,万无一失。因此刘备放心了。

突然有一天,刘备觉得全身发抖,坐立不安;到了晚上,无法安宁入睡,起身坐在内室,拿着蜡烛看书,感觉精神恍惚,伏在桌子上睡着了;就在室内起了一阵冷风,灯灭了又亮了,抬头看见一个人站在灯下。刘备问:“你是谁,深夜来到我的内室?”那个人不回答。刘备感到奇怪,自己起来看,原来是关羽,在灯影下来回躲避。刘备说:“贤弟,你没事吧!深夜到这里,肯定有重要的事情。我和你情同手足,为什么回避?”关羽哭着说:“希望哥哥起兵,为弟弟报仇!”说完,冷风突然大起,关羽不见了。刘备忽然惊醒,原来是一场梦。当时正是三更天。刘备非常怀疑,急忙走出前殿,派人请诸葛亮来。诸葛亮进宫见到刘备,详细讲述了梦中的警示。诸葛亮说:“这是王上对关羽的牵挂,所以有这个梦。何必多疑?”刘备仍然怀疑,诸葛亮用善言劝解。诸葛亮离开后,在中门外遇到许靖。许靖说:“我刚刚去军师府报告一个机密,听说军师进了宫,特地来这里。”诸葛亮问:“有什么机密?”许靖说:“我刚刚听说外人传说,东吴的吕蒙已经偷袭了荆州,关羽已经遇害!所以特地来密报军师。”诸葛亮说:“我昨晚观测天象,看到将星落在荆楚之地,知道云长必然遭遇不幸,但担心王上忧虑,所以没有敢说。”

两人正在说话时,突然殿内转出一人,拉住诸葛亮的衣袖说:“这么凶险的消息,你为什么要瞒我!”诸葛亮一看,原来是刘备。诸葛亮和许靖说:“刚才所说的,都是传闻,不足以深信。愿王上放宽心,不要忧虑。”刘备说:“我和云长,发誓同生共死;他如果有什么不测,我怎么能独自生存呢!”诸葛亮和许靖正在劝解时,突然近侍报告说:“马良、伊籍到了。”刘备急忙召见他们。他们详细说明了荆州已经失守,关羽兵败求救,并呈上了奏章。还没来得及拆看,侍臣又报告说荆州的廖化到了。刘备急忙召见。廖化跪在地上哭着报告说刘封、孟达不发救兵的事情。刘备大惊说:“如果这样,我弟弟就完了!”诸葛亮说:“刘封、孟达如此无礼,罪不容诛!王上放宽心,我亲自带领一支军队去解荆襄之急。”刘备哭着说:“云长有失,我断然不会独自生存!我明天亲自带领一支军队去救云长!”于是他一方面派人去阆中通知张飞,一方面派人召集人马。

还没等到天亮,连续多次报告说关羽在夜间逃到临沮,被吴将抓获,关羽宁死不屈,父子二人归天。刘备听完后,一声大叫,昏倒在地上。正是:为了当年同生共死的誓言,忍心今日独自捐躯!

不知道刘备的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注解

孙权:孙权,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孙权的统治时期,吴国国力强盛,文化繁荣。

吕蒙:孙权的将领,曾设计夺取荆州,导致关羽被杀。

关某:关某,指关羽,字云长,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刘备的结义兄弟,以忠义、勇猛著称。

麦城:麦城,位于今湖北省宜城市,是关羽在三国时期被围困并最终被俘的地方。

临沮: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是关羽兵败被俘的地方。

潘璋:潘璋,字文台,三国时期吴国将领,以勇猛著称。

朱然:朱然,字义封,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勇猛善战。

王甫:王甫,关羽的部将,忠诚于关羽。

赵累:赵累,关羽的部将,忠诚于关羽。

刘封:刘封,字公达,刘备的儿子,曾任荆州刺史,但未能及时救援关羽。

孟达:孟达,字子度,蜀汉将领,后投降魏国,与刘封一样未能救援关羽。

西川:西川,指今四川省一带,是蜀汉的根据地。

秦、晋之好:秦、晋之好,指结为姻亲,此处指孙权想要与关羽结亲。

桃园结义:桃园结义,指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结为兄弟,发誓共同奋斗。

汉室:汉室,指汉朝,关羽以忠诚于汉朝自居。

碧眼小儿,紫髯鼠辈:碧眼小儿,紫髯鼠辈,关羽对孙权的侮辱性称呼,表达了对孙权的轻蔑。

春秋:春秋,古代史书,关羽以自己的行为符合《春秋》的义理自居。

解良:解良,指古代著名侠士朱亥,关羽在此以朱亥自比。

俎豆:俎豆,古代祭祀时用的礼器,此处指关羽受到后人的祭祀。

赤兔马:传说中关羽骑乘的宝马,速度极快。

骨颤肉惊:骨颤肉惊,形容极度惊恐的样子。

招安:招安,指用和平方式收编敌对势力。

堕城而死:堕城而死,指从城墙上坠落而死。

关公:即关羽,字云长,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被尊为武圣。

玉泉山:位于湖北省当阳县,是一处佛教圣地,传说中关公显圣的地方。

普净:普净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是玉泉山上的老僧,曾与关公有过一段对话。

麈尾:古代的一种拂尘,僧侣常用以拂拭尘土,此处指普净手中的拂尘。

云长安在:佛教用语,意指心中的清净之地。

青龙刀:关羽使用的武器,象征其勇猛。

白面将军:指关平,关羽之子。

黑脸虬髯之人:指周仓,关羽的部将。

颜良、文丑:曹操的部将,曾与关羽交战。

五关六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象征其忠诚。

碧眼小儿:孙权对吕蒙的称呼,含有轻蔑之意。

紫髯鼠辈:孙权对吕蒙的称呼,含有侮辱之意。

汉寿亭侯:关羽的封号,意为汉寿的亭侯。

法正:刘备的重要谋士,对刘备有重要影响。

刘焉之子刘瑁:刘瑁是刘焉的儿子,刘焉是益州的刺史。

晋文之与怀嬴:晋文公与怀嬴的故事,比喻同宗但关系较远。

荆王:关羽死后,曹操追赠的封号,象征其尊贵地位。

东西两川:指古代中国西部和东部的富饶地区,两川通常指四川盆地,这里可能泛指西部地区。

民安国富:形容国家政治稳定,人民生活富裕。

田禾大成:指农作物丰收,是农业社会的良好景象。

荆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州名,位于今湖北省西部,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

孔明:即诸葛亮,字孔明,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玄德:即刘备,字玄德,蜀汉的开国皇帝。

水淹七军:关羽在赤壁之战后,率领水军攻打曹操,大败曹操七军,是关羽的著名战功。

墩台:古代军事防御设施,一种小型的瞭望台或防御工事。

夤夜:深夜,深夜时分。

神思昏迷:精神恍惚,意识不清。

伏几而卧:伏在桌子上休息。

冷风:寒冷的风,这里可能指梦境中的异常现象。

许靖:东汉末年名士,蜀汉时期曾任蜀汉尚书令。

马良、伊籍:均为蜀汉时期的将领。

刘封、孟达:均为刘备的部将,这里指他们未能及时救援荆州。

翼德:即张飞,字翼德,刘备的结义兄弟,蜀汉名将。

阆中: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是刘备的故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三国时期蜀汉刘备与关羽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以及关羽遭遇不幸时的悲壮场景。以下是对每行的赏析:

‘且说东西两川,民安国富,田禾大成。’此句描绘了蜀汉国力强盛的景象,为后续关羽的遭遇做了铺垫。

‘忽有人自荆州来,言东吴求婚于关公,关公力拒之。’此句表现了关羽的忠诚与刚毅,他拒绝了东吴的求婚,坚守自己的立场。

‘孔明曰:“荆州危矣!可使人替关公回。”’诸葛亮预见到荆州的危机,建议有人代替关羽回荆州,显示出他的智谋和对局势的敏感。

‘正商议间,荆州捷报使命,络绎而至。’此句反映了战争的频繁,以及刘备对荆州的重视。

‘不一日,关兴到,具言水淹七军之事。’关兴的到来,带来了关羽水淹七军的胜利消息,增强了蜀汉的士气。

‘忽又报马到来,报说关公于江边多设墩台,提防甚密,万无一失。’此句再次强调了关羽的谨慎和军事才能。

‘因此玄德放心。’刘备因为关羽的谨慎而放心,体现了他们之间的信任。

‘忽一日,玄德自觉浑身肉颤,行坐不安;至夜,不能宁睡,起坐内室,秉烛看书,觉神思昏迷,伏几而卧;就室中起一阵冷风,灯灭复明,抬头见一人立于灯下。’这一段描写了刘备的梦境,预示着关羽的危机。

‘玄德问曰:“汝何人,夤夜至吾内室?”’刘备在梦中见到关羽,询问他的身份,表现了刘备对关羽的关心。

‘其人不答。玄德疑怪,自起视之,乃是关公,于灯影下往来躲避。’刘备在梦中见到关公,关公的躲避行为暗示了即将到来的危险。

‘玄德曰:“贤弟别来无恙!夜深至此,必有大故。吾与汝情同骨肉,因何回避?”’刘备对关羽的深情厚谊在此处得到了体现。

‘关公泣告曰:“愿兄起兵,以雪弟恨!”’关羽在梦中向刘备哭诉,表达了报仇的决心。

‘言讫,冷风骤起,关公不见。’梦境中的关公突然消失,预示着关羽的死亡。

‘玄德忽然惊觉,乃是一梦。’刘备从梦中惊醒,意识到梦境的预示。

‘时正三鼓。玄德大疑,急出前殿,使人请孔明来。’刘备从梦中惊醒后,立刻怀疑关羽的安危,并请孔明商议。

‘孔明曰:“此乃王上心思关公,故有此梦。何必多疑?”’诸葛亮认为刘备的梦境是心有忧虑所致,劝解刘备不必过分担忧。

‘孔明辞出,至中门外,迎见许靖。靖曰:“某才赴军师府下报一机密,听知军师入宫,特来至此。”’许靖带来了关于关羽遇害的传闻,增加了故事的紧张感。

‘孔明曰:“吾夜观天象,见将星落于荆楚之地,已知云长必然被祸,但恐王上忧虑,故未敢言。”’诸葛亮通过观天象预见到关羽的遭遇,但为了不让刘备忧虑,没有提前告知。

‘二人正说之间,忽然殿内转出一人,扯住孔明衣袖而言曰:“如此凶信,公何瞒我!”’刘备得知关羽遇害的消息后,责问诸葛亮为何隐瞒。

‘孔明、许靖奏曰:“适来所言,皆传闻之事,未足深信。愿王上宽怀,勿生忧虑。”’诸葛亮和许靖试图安慰刘备,告诉他这些消息还未得到证实。

‘玄德曰:“孤与云长,誓同生死;彼若有失,孤岂能独生耶!”’刘备表达了对关羽的深厚感情,以及他愿意与关羽同生共死的决心。

‘孔明、许靖正劝解之间,忽近侍奏曰:“马良、伊籍至。”’马良和伊籍的到来,为刘备带来了更多的消息。

‘玄德急召入问之。二人具说荆州已失,关公兵败求救,呈上表章。’马良和伊籍告诉刘备荆州已经失守,关羽兵败求救。

‘未及拆观,侍臣又奏荆州廖化至。’侍臣的报告,让刘备更加担忧。

‘玄德急召入。化哭拜于地,细奏刘封、孟达不发救兵之事。’廖化的哭诉,揭示了刘封和孟达的不忠。

‘玄德大惊曰:“若如此,吾弟休矣!”’刘备对刘封和孟达的行为感到震惊和愤怒。

‘孔明曰:“刘封、孟达如此无礼,罪不容诛!王上宽心,亮亲提一旅之师,去救荆襄之急。”’诸葛亮表示将亲自领兵救援。

‘玄德泣曰:“云长有失,孤断不独生!孤来日自提一军去救云长!”’刘备表示将与关羽同生死。

‘遂一面差人赴阆中报知翼德,一面差人会集人马。’刘备安排了救援行动。

‘未及天明,一连数次,报说关公夜走临沮,为吴将所获,义不屈节,父子归神。’关公的英勇事迹和最终的悲剧,让读者感到悲痛。

‘玄德听罢,大叫一声,昏绝于地。正是:为念当年同誓死,忍教今日独捐生!’刘备的悲痛和绝望,以及对关羽的深深怀念,在此处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223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