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一百回

作者: 罗贯中(约1330年-1400年),元代文学家,历史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小说创作。

年代:成书于元代(约14世纪)。

内容简要:《三国演义》是基于三国历史背景创作的历史小说,讲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兴起、争霸和衰败的故事。书中通过众多历史人物的塑造,展现了权谋、军事、政治、忠诚与背叛的复杂关系。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人物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英雄形象。小说不仅涉及大量的战斗场面,也展示了许多智谋、策略和领导力,探讨了英雄与权谋、忠诚与背叛、仁义与权力等主题,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深远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与文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一百回-原文

汉兵劫寨破曹真武侯斗阵辱仲达

却说众将闻孔明不追魏兵,俱入帐告曰:

‘魏兵苦雨,不能屯紥,因此回去,正好乘势追之。丞相如何不追?’

孔明曰:‘司马懿善能用兵,今军退必有埋伏。吾若追之,正中其计。不如纵他远去,吾却分兵径出斜谷而取祁山,使魏人不提防也。’

众将曰:‘取长安之地,别有路途;丞相只取祁山,何也?’

孔明曰:‘祁山乃长安之首也:陇西诸郡,倘有兵来,必经由此地;更兼前临渭滨,后靠斜谷,左出右入。可以伏兵,乃用武之地。吾故欲先取此,得地利也。’

众将皆拜服。

孔明令魏延、张嶷、杜琼、陈式出箕谷;马岱、王平、张翼、马忠出斜谷:俱会于祁山。

调拨已定,孔明自提大军,令关兴、廖化为先锋,随后进发。

却说曹真、司马懿二人,在后监督人马,令一军入陈仓古道探视,回报说蜀兵不来。

又行旬日,后面埋伏众将皆回,说蜀兵全无音耗。

真曰:‘连绵秋雨,栈道断绝,蜀人岂知吾等退军耶?’

懿曰:‘蜀兵随后出矣。’

真曰:‘何以知之?’

懿曰:‘连日晴明,蜀兵不赶,料吾有伏兵也,故纵我兵远去;待我兵过尽,他却夺祁山矣。’

曹真不信。

懿曰:‘子丹如何不信?吾料孔明必从两谷而来。吾与子丹各守一谷口,十日为期。若无蜀兵来,我面涂红粉,身穿女衣,来营中伏罪。’

真曰:‘若有蜀兵来,我愿将天子所赐玉带一条、御马一匹与你。’

即分兵两路:真引兵屯于祁山之西,斜谷口;懿引军屯于祁山之东,箕谷口。

各下寨已毕。

懿先引一枝兵伏于山谷中;其余军马,各于要路安营。

懿更换衣装,杂在全军之内,遍观各营。

忽到一营,有一偏将仰天而怨曰:‘大雨淋了许多时,不肯回去;今又在这里顿住,强要赌赛,却不苦了官军!’

懿闻言,归寨升帐,聚众将皆到帐下,挨出那将来。

懿叱之曰:‘朝廷养军千日,用在一时。汝安敢出怨言,以慢军心!’

其人不招。

懿叫出同伴之人对证,那将不能抵赖。

懿曰:‘吾非赌赛;欲胜蜀兵,令汝各人有功回朝,汝乃妄出怨言,自取罪戾!’

喝令武士推出斩之。

须臾,献首帐下。

众将悚然。

懿曰:‘汝等诸将皆要尽心以防蜀兵。听吾中军炮响,四面皆进。’

众将受令而退。

却说魏延、张嶷、陈式、杜琼四将,引二万兵,取箕谷而进。

正行之间,忽报参谋邓芝到来。

四将问其故,芝曰:‘丞相有令:如出箕谷,提防魏兵埋伏,不可轻进。’

陈式曰:‘丞相用兵何多疑耶?吾料魏兵连遭大雨,衣甲皆毁,必然急归;安得又有埋伏?今吾兵倍道而进,可获大胜,如何又教休进?’

芝曰:‘丞相计无不中,谋无不成,汝安敢违令?’

式笑曰:‘丞相若果多谋,不致街亭之失!’

魏延想起孔明向日不听其计,亦笑曰:‘丞相若听吾言,径出子午谷,此时休说长安,连洛阳皆得矣!今执定要出祁山。有何益耶?既令进兵,今又教休进。何其号令不明!’

式曰:‘吾自有五千兵,径出箕谷,先到祁山下寨,看丞相羞也不羞!’

芝再三阻当,式只不听,径自引五千兵出箕谷去了。

邓芝只得飞报孔明。

却说陈式引兵行不数里,忽听的一声炮响,四面伏兵皆出。

式急退时,魏兵塞满谷口,围得铁桶相似。

式左冲右突,不能得脱。

忽闻喊声大震,一彪军杀入,乃是魏延。

救了陈式,回到谷中,五千兵只剩得四五百带伤人马。

背后魏兵赶来,却得杜琼、张嶷引兵接应,魏兵方退。

陈、魏二人方信孔明先见如神,懊悔不及。

且说邓芝回见孔明,言魏延、陈式如此无礼。

孔明笑曰:‘魏延素有反相,吾知彼常有不平之意;因怜其勇而用之。久后必生患害。’

正言间,忽流星马报到,说陈式折了四千余人,止有四五百带伤人马,屯在谷中。

孔明令邓芝再来箕谷抚慰陈式,防其生变;一面唤马岱、王平分付曰:‘斜谷若有魏兵守把,汝二人引本部军越山岭,夜行昼伏,速出祁山之左,举火为号。’

又唤马忠、张翼分付曰:‘汝等亦从山僻小路,昼伏夜行,径出祁山之右,举火为号,与马岱、王平会合,共劫曹真营寨。吾自从谷中三面攻之,魏兵可破也。’

四人领命分头引兵去了。

孔明又唤关兴、廖化分付曰:如此如此。

二人受了密计,引兵而去。

孔明自领精兵倍道而行。

正行间,又唤吴班、吴懿授与密计,亦引兵先行。

却说曹真心中不信蜀兵来,以此怠慢,纵令军士歇息;只等十日无事,要羞司马懿,不觉守了七日,忽有人报谷中有些小蜀兵出来。

真令副将秦良引五千兵哨探,不许纵令蜀兵近界。

秦良领命,引兵刚到谷口,哨见蜀兵退去。

良急引兵赶来,行到五六十里,不见蜀兵,心下疑惑,教军士下马歇息。

忽哨马报说:‘前面有蜀兵埋伏。’

良上马看时,只见山中尘土大起,急令军士提防。

不一时,四壁厢喊声大震:前面吴班、吴懿引兵杀出,背后关兴、廖化引兵杀来。

左右是山,皆无走路。

山上蜀兵大叫:‘下马投降者免死!’

魏兵大半多降。

秦良死战,被廖化一刀斩于马下。

孔明把降兵拘于后军,却将魏兵衣甲与蜀兵五千人穿了,扮作魏兵,令关兴、廖化、吴班、吴懿四将引着,径奔曹真寨来;

先令报马入寨说:‘只有些小蜀兵,尽赶去了。’

真大喜。

忽报司马都督差心腹人至。

真唤入问之。

其人告曰:‘今都督用埋伏计,杀蜀兵四千余人。司马都督致意将军,教休将赌赛为念,务要用心提备。’

真曰:‘吾这里并无一个蜀兵。’

遂打发来人回去。

忽又报秦良引兵回来了。

真自出帐迎之。

比及到寨,人报前后两把火起。

真急回寨后看时,关兴、廖化、吴班、吴懿四将,指麾蜀军,就营前杀将进来;

马岱、王平从后面杀来;

马忠、张翼亦引兵杀到。

魏军措手不及,各自逃生。

众将保曹真望东而走,背后蜀兵赶来。

曹真正奔走,忽然喊声大震,一彪军杀到。

真胆战心惊,视之,乃司马懿也。

懿大战一场,蜀兵方退。

真得脱,羞惭无地。

懿曰:‘诸葛亮夺了祁山地势,吾等不可久居此处;宜去渭滨安营,再作良图。’

真曰:‘仲达何以知吾遭此大败也?’

懿曰:‘见来人报称子丹说并无一个蜀兵,吾料孔明暗来劫寨,因此知之,故相接应。今果中计。切莫言赌赛之事,只同心报国。’

曹真甚是惶恐,气成疾病,卧床不起。

兵屯渭滨,懿恐军心有乱,不敢教真引兵。

却说孔明大驱士马,复出祁山。

劳军已毕,魏延、陈式、杜琼、张嶷入帐拜伏请罪。

孔明曰:‘是谁失陷了军来?’

延曰:‘陈式不听号令,潜入谷口,以此大败。’

式曰:‘此事魏延教我行来。’

孔明曰:‘他倒救你,你反攀他!将令已违,不必巧说!’

即叱武士推出陈式斩之。

须臾,悬首于帐前,以示诸将。

此时孔明不杀魏延,欲留之以为后用也。

孔明既斩了陈式,正议进兵,忽有细作报说曹真卧病不起,现在营中治疗。

孔明大喜,谓诸将曰:‘若曹真病轻,必便回长安。今魏兵不退,必为病重,故留于军中,以安众人之心。吾写下一书,教秦良的降兵持与曹真,真若见之,必然死矣!’

遂唤降兵至帐下,问曰:‘汝等皆是魏军,父母妻子多在中原,不宜久居蜀中。今放汝等回家,若何?’

众军泣泪拜谢。

孔明曰:‘曹子丹与吾有约;吾有一书,汝等带回,送与子丹,必有重赏。’

魏军领了书,奔回本寨,将孔明书呈与曹真。

真扶病而起,拆封视之。

其书曰:‘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致书于大司马曹子丹之前:窃谓夫为将者,能去能就,能柔能刚;能进能退,能弱能强。不动如山岳,难测如阴阳;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浩渺如四海,眩曜如三光。预知天文之旱涝,先识地理之平康;察阵势之期会,揣敌人之短长。嗟尔无学后辈,上逆穹苍;助篡国之反贼,称帝号于洛阳;走残兵于斜谷,遭霖雨于陈仓;水陆困乏,人马猖狂;抛盈郊之戈甲,弃满地之刀枪;都督心崩而胆裂,将军鼠窜而狼忙!无面见关中之父老,何颜入相府之厅堂!史官秉笔而记录,百姓众口而传扬:仲达闻阵而惕惕,子丹望风而遑遑!吾军兵强而马壮,大将虎奋以龙骧;扫秦川为平壤,荡魏国作丘荒!’

曹真看毕,恨气填胸;至晚,死于军中。

司马懿用兵车装载,差人送赴洛阳安葬。

魏主闻知曹真已死,即下诏催司马懿出战。

懿提大军来与孔明交锋,隔日先下战书。

孔明谓诸将曰:‘曹真必死矣。’

遂批回‘来日交锋’,使者去了。

孔明当夜教姜维受了密计:如此而行;

又唤关兴分付:如此如此。

次日,孔明尽起祁山之兵前到渭滨:一边是河,一边是山,中央平川旷野,好片战场!

两军相迎,以弓箭射住阵角。

三通鼓罢,魏阵中门旗开处,司马懿出马,众将随后而出。

只见孔明端坐于四轮车上,手摇羽扇。

懿曰:‘吾主上法尧禅舜,相传二帝,坐镇中原,容汝蜀、吴二国者,乃吾主宽慈仁厚,恐伤百姓也。汝乃南阳一耕夫,不识天数,强要相侵,理宜殄灭!如省心改过,宜即早回,各守疆界,以成鼎足之势,免致生灵涂炭,汝等皆得全生!’

孔明笑曰:‘吾受先帝托孤之重,安肯不倾心竭力以讨贼乎!汝曹氏不久为汉所灭。汝祖父皆为汉臣,世食汉禄,不思报效,反助篡逆,岂不自耻?’

懿羞惭满面曰:‘吾与汝决一雌雄!汝若能胜,吾誓不为大将!汝若败时,早归故里,吾并不加害。’

孔明曰:‘汝欲斗将?斗兵?斗阵法?’

懿曰:‘先斗阵法?’

孔明曰:‘先布阵我看。’

懿入中军帐下,手执黄旗招飐,左右军动,排成一阵。

复上马出阵,问曰:‘汝识吾阵否?’

孔明笑曰:‘吾军中末将,亦能布之。此乃‘混元一气阵’也。’

懿曰:‘汝布阵我看。’

孔明入阵,把羽扇一摇,复出阵前,问曰:‘汝识我阵否?’

懿曰:‘量此‘八卦阵’,如何不识!’

孔明曰:‘识便识了,敢打我阵否?’

懿曰:‘既识之,如何不敢打!’

孔明曰:‘汝只管打来。’

司马懿回到本阵中,唤戴陵、张虎、乐綝三将,分付曰:‘今孔明所布之阵,按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汝三人可从正东‘生门’打入,往西南休门杀出,复从正北‘开门’杀入:此阵可破。汝等小心在意!’

于是戴陵在中,张虎在前,乐綝在后,各引三十骑,从生门打入。

两军呐喊相助。

三人杀入蜀阵,只见阵如连城,冲突不出。

三人慌引骑转过阵脚,往西南冲去,却被蜀兵射住,冲突不出。

阵中重重叠叠,都有门户,那里分东西南北?三将不能相顾,只管乱撞,但见愁云漠漠,惨雾蒙蒙。

喊声起处,魏军一个个皆被缚了,送到中军。

孔明坐于帐中,左右将张虎、戴陵、乐綝并九十个军,皆缚在帐下。

孔明笑曰:‘吾纵然捉得汝等,何足为奇!吾放汝等回见司马懿,教他再读兵书,重观战策,那时来决雌雄,未为迟也。汝等性命既饶,当留下军器战马。’

遂将众人衣服脱了,以墨涂面,步行出阵。

司马懿见之大怒,回顾诸将曰:‘如此挫败锐气,有何面目回见中原大臣耶!’

即指挥三军,奋死掠阵,懿自拔剑在手,引百余骁将,催督冲杀。

两军恰才相会,忽然阵后鼓角齐鸣,喊声大震,一彪军从西南上杀来,乃关兴也。

懿分后军当之,复催军向前厮杀。

忽然魏兵大乱:原来姜维引一彪军悄地杀来,蜀兵三路夹攻。

懿大惊,急忙退军。

蜀兵周围杀到,懿引三军望南死命冲击。

魏兵十伤六七。

司马懿退在渭滨南岸下寨,坚守不出。

孔明收得胜之兵,回到祁山时,永安城李严遣都尉苟安解送粮米,至军中交割。

苟安好酒,于路怠慢,违限十日。

孔明大怒曰:‘吾军中专以粮为大事,误了三日,便该处斩!汝今误了十日,有何理说?’

喝令推出斩之。

长史杨仪曰:‘苟安乃李严用人,又兼钱粮多出于西川,若杀此人,后无人敢送粮也。’

孔明乃叱武士去其缚,杖八十放之。

苟安被责,心中怀恨,连夜引亲随五六骑,径奔魏寨投降。

懿唤入,苟安拜告前事。

懿曰:‘虽然如此,孔明多谋,汝言难信。汝能为我干一件大功,吾那时奏准天子,保汝为上将。’

安曰:‘但有甚事,即当效力。’

懿曰:‘汝可回成都布散流言,说孔明有怨上之意,早晚欲称为帝,使汝主召回孔明:即是汝之功矣。’

苟安允诺,径回成都,见了宦官,布散流言,说孔明自倚大功,早晚必将篡国。

宦官闻知大惊,即入内奏帝,细言前事。

后主惊讶曰:‘似此如之奈何?’

宦官曰:‘可诏还成都,削其兵权,免生叛逆。’

后主下诏,宣孔明班师回朝。

蒋琬出班奏曰:‘丞相自出师以来,累建大功,何故宣回?’

后主曰:‘朕有机密事,必须与丞相面议。’

即遣使赍诏星夜宣孔明回。

使命径到祁山大寨,孔明接入,受诏已毕,仰天叹曰:‘主上年幼,必有佞臣在侧!吾正欲建功,何故取回?我如不回,是欺主矣。若奉命而退,日后再难得此机会也。’

姜维问曰:‘若大军退,司马懿乘势掩杀,当复如何?’

孔明曰:‘吾今退军,可分五路而退。今日先退此营,假如营内一千兵,却掘二千灶,明日掘三千灶,后日掘四千灶:每日退军,添灶而行。’

杨仪曰:‘昔孙膑擒庞涓,用添兵减灶之法而取胜;今丞相退兵,何故增灶?’

孔明曰:‘司马懿善能用兵,知吾兵退,必然追赶;心中疑吾有伏兵,定于旧营内数灶;见每日增灶,兵又不知退与不退,则疑而不敢追。吾徐徐而退,自无损兵之患。’

遂传令退军。

却说司马懿料苟安行计停当,只待蜀兵退时,一齐掩杀。

正踌躇间,忽报蜀寨空虚,人马皆去。

懿因孔明多谋,不敢轻追,自引百余骑前来蜀营内踏看,教军士数灶,仍回本寨;次日,又教军士赶到那个营内,查点灶数。

回报说:‘这营内之灶,比前又增一分。’

司马懿谓诸将曰:‘吾料孔明多谋,今果添兵增灶,吾若追之,必中其计;不如且退,再作良图。’

于是回军不追。

孔明不折一人,望成都而去。

次后,川口土人来报司马懿,说孔明退兵之时,未见添兵,只见增灶。

懿仰天长叹曰:‘孔明效虞诩之法,瞒过吾也!其谋略吾不如之!’

遂引大军还洛阳。

正是:棋逢敌手难相胜,将遇良才不敢骄。

未知孔明退回成都,竟是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一百回-译文

汉军劫持曹军的营寨,破坏了曹真的武侯阵法,侮辱了司马懿。

众将领听说孔明没有追击魏军,都进入帐中报告说:‘魏军因为连绵的雨无法驻扎,所以撤退了,我们正好趁机追击。丞相为何不追呢?’孔明说:‘司马懿擅长用兵,现在他们撤退一定有埋伏。如果我们追击,正中了他们的计。不如让他们远远离去,我们却分兵直接从斜谷出发,攻打祁山,这样魏军就不会防备了。’众将领说:‘要夺取长安,还有其他路可走;丞相为何只攻打祁山呢?’孔明说:‘祁山是长安的门户:陇西各郡,如果有兵来,必定会经过这里;再加上前面临近渭水,后面靠斜谷,左边出去,右边进来。这里可以设伏兵,是运用武力的好地方。所以我想要先攻占这里,利用地理优势。’众将领都拜服了。孔明命令魏延、张嶷、杜琼、陈式从箕谷出发;马岱、王平、张翼、马忠从斜谷出发:都在祁山会合。部署完毕,孔明亲自率领大军,命令关兴、廖化为先锋,随后出发。

曹真、司马懿两人,在后面监督军队,命令一支军队进入陈仓古道探视,回报说蜀军没有来。又过了十天,后面设伏的将领都回来了,说蜀军没有一点消息。曹真说:‘连绵的秋雨,栈道都被阻断,蜀人怎么会知道我们撤退了呢?’司马懿说:‘蜀军随后就会出来的。’曹真问:‘你怎么知道?’司马懿说:‘连日晴天,蜀军没有追击,估计他们知道我们有伏兵,所以放我们远去;等到我们的军队全部过去,他们就会夺取祁山了。’曹真不相信。司马懿说:‘子丹怎么不相信呢?我估计孔明一定会从两个山谷中来。我和子丹各守一个山谷口,十天为期。如果没有蜀军来,我就在脸上涂上红粉,穿上女子的衣服,来军营中认罪。’曹真说:‘如果有蜀军来,我愿意将天子赐予我的玉带一条、御马一匹给你。’于是分兵两路:曹真带领军队驻扎在祁山西边,斜谷口;司马懿带领军队驻扎在祁山东边,箕谷口。各自安营扎寨完毕。司马懿先带领一支军队埋伏在山谷中;其余的军队,都在要路安营。司马懿更换了衣装,混杂在军队中,四处查看各营。

突然来到一个营帐,有一个偏将仰天抱怨说:‘大雨淋了好久,不肯回去;现在又在这里停留,还要赌赛,这不是让官军受苦吗!’司马懿听到这话,回到营帐升帐,召集众将领都到帐下,辨认出那个将领。司马懿斥责他说:‘朝廷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你怎敢出怨言,来扰乱军心!’那个将领不认罪。司马懿叫出同伴作证,那个将领无法抵赖。司马懿说:‘我不是在赌赛;我是想战胜蜀军,让你们每个人都有功绩回朝,你却胡说八道,自找罪受!’命令武士将他推出斩首。一会儿,人头被献到帐下。众将领都感到害怕。司马懿说:‘你们各位将领都要尽心尽力防备蜀军。听到我中军炮响,四面都进攻。’众将领接受命令后离开。

魏延、张嶷、陈式、杜琼四将领,带领两万士兵,取箕谷进发。正在行进之间,忽然报告说参谋邓芝到了。四将领询问原因,邓芝说:‘丞相有令:如果从箕谷出发,要防备魏军的埋伏,不可轻举妄动。’陈式说:‘丞相用兵怎么这么多疑虑呢?我估计魏军连续遭遇大雨,军服都毁了,一定会急于回去;哪里还有埋伏?现在我们军队快速前进,可以大获全胜,为何又要停止前进呢?’邓芝说:‘丞相的计策无不准确,谋略无不成功,你怎敢违抗命令?’陈式笑着说:‘如果丞相确实多谋,就不会有街亭的失守了!’魏延想起孔明以前不听他的计策,也笑着说:‘如果丞相听从我的话,直接从子午谷出发,现在别说长安,连洛阳都能得到!现在却一定要出祁山。这有什么好处呢?既然下令进军,现在又下令停止。号令怎么这么不明朗!’陈式说:‘我自有五千士兵,直接从箕谷出发,先在祁山下寨,看丞相羞不羞!’邓芝再三阻止,陈式却不听,直接带领五千士兵从箕谷出发去了。邓芝只得飞快地报告孔明。

陈式带领军队走了几里路,忽然听到一声炮响,四面伏兵都出来了。陈式急忙撤退时,魏军已经堵塞了谷口,围得像铁桶一样。陈式左冲右突,无法逃脱。忽然听到喊声震天,一支军队杀入,是魏延。救了陈式,回到谷中,五千士兵只剩下四五百带伤的人马。后面的魏军追来,幸亏杜琼、张嶷带领军队接应,魏军才退去。陈式、魏延二人这才相信孔明的先见之明,后悔不已。

邓芝回到孔明那里,报告魏延、陈式如此无礼。孔明笑着说:‘魏延一直有反叛的迹象,我知道他经常有不平的心思;因为怜悯他的勇猛而使用他。以后一定会生出祸害。’正在说话间,忽然有流星马报来,说陈式损失了四千余人,只剩下四五百带伤的人马,驻扎在谷中。孔明命令邓芝再去箕谷安抚陈式,防止他生事;一面召唤马岱、王平吩咐说:‘如果斜谷有魏军把守,你们两人带领本部军队翻山越岭,夜行昼伏,快速从祁山的左边出来,点火作为信号。’又召唤马忠、张翼吩咐说:‘你们也从偏僻的小路,昼伏夜行,直接从祁山的右边出来,点火作为信号,与马岱、王平会合,共同劫持曹真的营寨。我则从谷中三面进攻,魏军就可以被击败了。’四人领命分头出发去了。孔明又召唤关兴、廖化吩咐说:就这样这样。两人接受了密计,带领军队离开了。孔明自己带领精兵快速行进。正在行进间,又召唤吴班、吴懿授予密计,也带领军队先行。

曹真心中不相信蜀军会来,因此怠慢,让士兵休息;等了十天没有事,想要羞辱司马懿,不知不觉守了七天,忽然有人报告谷中有少量蜀军出来。曹真命令副将秦良带领五千士兵侦察,不允许让蜀军接近边界。秦良领命,带领军队刚到谷口,侦察到蜀军退去。秦良急忙带领军队追赶,走了五六十里,不见蜀军,心中疑惑,命令士兵下马休息。忽然侦察兵报告说:‘前面有蜀军埋伏。’秦良上马查看,只见山中尘土飞扬,急忙命令士兵防备。不一会儿,四面八方喊声震天:前面是吴班、吴懿带领军队冲出来,后面是关兴、廖化带领军队杀来。左右都是山,没有路可走。山上的蜀军大声喊道:‘下马投降的可以免死!’魏军大部分都投降了。秦良死战,被廖化一刀斩于马下。

孔明把投降的魏兵关押在后方,却把魏兵的铠甲和蜀军五千人交换,装扮成魏兵的样子,让关兴、廖化、吴班、吴懿四位将领带领,直接奔向曹真的营地;先派使者进入营地报告说:‘只有一些小规模的蜀兵,都已经全部赶走了。’曹真非常高兴。突然有人报告说司马都督派心腹人来了。曹真叫人进来询问。那个人说:‘现在都督用埋伏的计策,杀了蜀兵四千多人。司马都督问候将军,让您不要把赌赛的事情放在心上,一定要用心防备。’曹真说:‘我这里并没有一个蜀兵。’于是打发那个人回去。突然又有人报告秦良带着兵回来了。曹真亲自出帐迎接。等到回到营地,有人报告前后两处营火都着起来了。曹真急忙回到营地后面查看,发现关兴、廖化、吴班、吴懿四位将领,指挥蜀军,就在营前冲杀进来;马岱、王平从后面杀来;马忠、张翼也带着兵杀到。魏军措手不及,各自逃命。众将领保护曹真向东逃跑,背后蜀兵追来。

曹真正在逃跑,忽然喊声震天,一支军队杀了过来。曹真胆战心惊,一看,原来是司马懿。懿大战一场,蜀军才退去。曹真得以逃脱,羞愧得无地自容。懿说:‘诸葛亮夺取了祁山的地理优势,我们不能久留此地;应该去渭滨安营,再作打算。’曹真问:‘仲达怎么知道我遭遇了这么大的失败呢?’懿说:‘看到来人报告说子丹说没有蜀兵,我料想孔明暗中来劫营,所以来接应。现在果然中了计。千万不要再提赌赛的事情,只管同心报国。’曹真非常惶恐,气得生病,卧床不起。军队驻扎在渭滨,懿担心军心不稳,不敢让曹真带兵。

孔明大举军队,再次出兵祁山。慰问军队完毕后,魏延、陈式、杜琼、张嶷进入帐中跪拜请罪。孔明问:‘是谁导致了军队的失败?’魏延说:‘是陈式不听号令,偷偷进入谷口,因此大败。’陈式说:‘这件事是魏延教我做的。’孔明说:‘他倒是救了你,你却反过来指责他!命令已经违反,不必巧辩!’于是命令武士把陈式推出去斩首。不久,陈式的首级悬挂在帐前,给众将领看。这时孔明没有杀魏延,是想留下他以后再用。

孔明斩了陈式后,正在商议进军的事情,突然有细作报告说曹真卧病不起,现在正在营中治疗。孔明非常高兴,对众将领说:‘如果曹真病轻,一定会回长安。现在魏兵不撤退,一定是病重,所以留在军中,以安定军心。我写了一封信,让秦良的降兵拿去给曹真,曹真看到这封信,一定会死!’于是叫降兵到帐下,问:‘你们都是魏军,父母妻子大多在中原,不应该久留在蜀中。现在放你们回家,怎么样?’众士兵流泪跪拜感谢。孔明说:‘曹子丹和我有约定;我有一封信,你们带回去,交给子丹,必有重赏。’魏军接到信,奔回本营,把孔明的信呈给曹真。曹真扶病而起,拆开信封看。信上写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致书于大司马曹子丹之前:我认为作为一个将领,能进能退,能柔能刚;能进能退,能弱能强。不动如山岳,难测如阴阳;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浩渺如四海,眩曜如三光。预知天文之旱涝,先识地理之平康;察阵势之期会,揣敌人之短长。唉,你们这些无知的后辈,上逆穹苍;助篡国之反贼,称帝号于洛阳;走残兵于斜谷,遭霖雨于陈仓;水陆困乏,人马猖狂;抛盈郊之戈甲,弃满地之刀枪;都督心崩而胆裂,将军鼠窜而狼忙!无面见关中之父老,何颜入相府之厅堂!史官秉笔而记录,百姓众口而传扬:仲达闻阵而惴惴,子丹望风而惶惶!吾军兵强而马壮,大将虎奋以龙骧;扫秦川为平壤,荡魏国作丘荒!’曹真看后,恨得胸中充满怒气;到晚上,死在军中。司马懿用兵车装载,派人送到洛阳安葬。

魏主听说曹真已经死了,立即下诏催促司马懿出战。懿带领大军来与孔明交锋,第二天先下了战书。孔明对众将领说:‘曹真必死无疑了。’于是批复‘来日交锋’,使者离开了。孔明当天晚上让姜维接受了密计:就这样做;又叫关兴吩咐:就这样做。

第二天,孔明带领祁山的全部军队来到渭滨:一边是河,一边是山,中间是平坦的旷野,好一片战场!两军相遇,用弓箭射住阵角。三通鼓响后,魏军阵门旗打开,司马懿出马,众将领随后而出。只见孔明端坐在四轮车上,手摇羽毛扇。懿说:‘我的主上效法尧、舜,传位两代皇帝,坐镇中原,容纳蜀、吴两国,是因为我的主上宽厚仁慈,担心伤害百姓。你只是南阳的一个农夫,不识天命,强行侵犯,应该被消灭!如果你能反省改过,就应该及早回去,各自守卫疆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避免百姓遭受苦难,你们都能保全性命!’孔明笑着说:‘我接受了先帝托孤的重任,怎么肯不倾尽全力去讨伐敌人呢!曹氏不久将被汉所灭。你的祖辈都是汉臣,世世代代享受汉的俸禄,不思报效,反而帮助篡逆之人,难道不觉得羞耻吗?’懿羞愧得满脸通红说:‘我要和你决一死战!如果你能赢,我发誓不做大将!如果你输了,就早点回到故乡,我不会伤害你。’

孔明说:‘你想比试将领?比试军队?还是比试阵法?’懿说:‘先比试阵法?’孔明说:‘先让我布阵你看。’懿进入中军帐下,手执黄旗指挥,左右两军动起来,排列成了一阵。他再次上马出阵,问道:‘你认识我的阵法吗?’孔明笑着说:‘我军中的末将,也能布置这样的阵法。这是‘混元一气阵’。’懿说:‘我认识。‘八卦阵’又如何不认识!’孔明说:‘你既然认识,敢来打我的阵法吗?’懿说:‘既然认识,怎么不敢打!’孔明说:‘你只管来打。’司马懿回到本阵中,召唤戴陵、张虎、乐綝三位将领,吩咐说:‘现在孔明布置的阵法,按照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你们三人可以从正东的‘生门’打入,往西南的‘休门’杀出,再从正北的‘开门’杀入:这样就能破阵。你们要小心在意!’

于是戴陵在中间,张虎在前面,乐綝在后面,各自带领三十骑兵,从生门冲入。两军高声呐喊,互相支援。三人冲入蜀军阵地,只见阵地像连在一起的城池一样,无法突破。三人慌忙带领骑兵绕过阵脚,往西南方向冲去,却被蜀军射住,无法突破。阵中层层叠叠,都有进出口,哪里能分清东西南北?三位将领无法相互照应,只能乱冲乱撞,只见愁云密布,阴雾蒙蒙。喊杀声起,魏军一个个都被捆绑起来,送到中军。

孔明坐在帐篷中,左右将张虎、戴陵、乐綝以及九十名士兵,都被捆绑在帐篷下。孔明笑着说:‘我虽然抓住了你们,但这并不奇怪!我放你们回去见司马懿,让他再读兵书,重新审视战策,那时再来决定胜负,也不算晚。你们的性命已经饶恕,应该留下军器和战马。’于是将众人的衣服脱下,用墨汁涂脸,步行出阵。

司马懿见到这一幕非常愤怒,回头对众将说:‘如此惨败,有何面目回见中原的大臣们!’随即指挥三军,拼死冲击阵地,司马懿亲自拔剑在手,带领一百多名勇猛的将领,督促冲锋。

两军刚一相遇,突然阵后鼓声和号角声齐鸣,喊杀声震天,一支军队从西南方向冲来,是关兴。司马懿分兵抵抗,再次催促军队向前厮杀。突然魏军大乱:原来姜维带领一支军队悄悄杀来,蜀军从三路夹击。司马懿大惊,急忙撤退。蜀军四面八方杀来,司马懿带领三军向南拼命冲击。魏军伤亡惨重。

司马懿退到渭水南岸扎营,坚守不出。

孔明收得胜之兵,回到祁山时,永安城的李严派遣都尉苟安运送粮食,送到军中交接。苟安喜欢喝酒,在路上拖延,延误了十天。孔明大怒说:‘我军中把粮食看作头等大事,延误三天就应该处斩!你现在延误了十天,还有什么好说的?’下令将他推出斩首。长史杨仪说:‘苟安是李严的人,而且钱粮大多来自西川,如果杀了这个人,以后没有人敢送粮食了。’孔明于是叱令武士解开他的束缚,杖责八十后放了他。苟安受到责罚,心中怀恨,连夜带领五六名亲信,直接奔向魏军营寨投降。司马懿召见他,苟安跪下告诉了前事。司马懿说:‘虽然如此,孔明多谋,你的话难以相信。如果你能为我立一件大功,我到时候会向天子奏准,保你成为上将。’苟安说:‘有什么事,我都愿意效力。’司马懿说:‘你可以回成都散布流言,说孔明有怨恨朝廷的意思,早晚想要称帝,让你的君主召回孔明:这就是你的功劳了。’苟安答应后,直接回成都,见了宦官,散布流言,说孔明倚仗大功,早晚必将篡国。宦官得知后大惊,立即入宫向皇帝奏报,详细说明了前事。后主惊讶地说:‘像这样怎么办?’宦官说:‘可以下诏召回成都,剥夺他的兵权,以免生叛逆之心。’后主下诏,宣孔明回朝。

蒋琬出班上奏说:‘丞相自从出征以来,屡建大功,为什么宣他回朝?’后主说:‘我有机密事,必须与丞相面议。’于是派遣使者星夜宣孔明回朝。

使者直接到达祁山大营,孔明接入,接受诏书后,仰天长叹说:‘主上年幼,必有奸臣在侧!我正想要建功立业,为什么召回我?如果不回,就是欺骗君主;如果遵命退兵,日后再难得此机会。’姜维问:‘如果大军退兵,司马懿乘势追击,我们该怎么办?’孔明说:‘我现在退兵,可以分成五路退兵。今天先退这一营,假设营内有一千士兵,却挖两千个灶,明天挖三千个灶,后天挖四千个灶:每天退兵,增加灶的数量。’杨仪说:‘以前孙膑擒获庞涓,使用增兵减灶的方法取胜;现在丞相退兵,为什么增加灶的数量?’孔明说:‘司马懿善于用兵,知道我军退兵,必然会追赶;他心中怀疑我军有伏兵,一定会在旧营地里数灶;看到每天增加灶的数量,他不知道我军是退是进,就会怀疑而不敢追赶。我慢慢退兵,就不会有损失士兵的风险。’于是传令退兵。

却说司马懿料定苟安的计划已经实施,只等蜀军退兵时,一起掩杀。正在犹豫间,忽然报告说蜀军营寨空虚,人马都撤走了。司马懿因为孔明多谋,不敢轻易追赶,亲自带领一百多骑兵前来蜀军营寨查看,让士兵数灶,然后返回本营;次日,又让士兵赶到那个营寨,检查灶的数量。回报说:‘这个营寨的灶,比之前又增加了。’司马懿对众将说:‘我料定孔明多谋,现在果然增加了灶的数量,如果我追赶,一定会中他的计;不如先撤退,再作打算。’于是撤军,不再追赶。孔明没有损失一人,向成都方向而去。此后,川口土人来报告司马懿,说孔明退兵时,没有增加兵力,只是增加了灶的数量。司马懿仰天长叹说:‘孔明效仿虞诩的方法,瞒过了我!他的谋略我比不上。’于是带领大军返回洛阳。

正是:棋逢对手难取胜,将遇良才不敢傲。不知道孔明退回成都后,究竟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一百回-注解

劫寨:劫寨是指在战争中,趁敌人不备,突然袭击敌人的营地,以取得战略上的优势。

破曹:破曹指的是击败曹操,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

真武侯:真武侯指的是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以智谋著称。

斗阵:斗阵是指在战场上,两军对阵,展开激烈的战斗。

辱仲达:辱仲达是指诸葛亮侮辱司马懿,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曹魏的杰出军事家。

屯紥:屯紥是指军队驻扎,建立营地。

斜谷:斜谷,位于今陕西省境内,是古代的重要通道。

祁山:祁山,位于今甘肃省境内,是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场。

陇西:陇西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郡名,位于今甘肃省东南部。

渭滨:渭河之滨,指渭河沿岸。

箕谷:箕谷是位于今陕西省南部的一条山谷,是古代通往汉中的要道。

陈仓古道:陈仓古道是古代从关中地区通往四川的重要道路。

子午谷:子午谷是位于今陕西省南部的一条山谷,是古代通往汉中的要道。

长安:长安是古代中国的首都,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

洛阳:洛阳是古代中国的首都之一,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

玉带:玉带是古代官员的服饰之一,用以表示身份和地位。

御马:御马是供皇帝使用的马匹,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栈道:栈道是指在山崖峭壁上开凿的通道,是古代交通的重要方式。

箕谷口:箕谷口是指箕谷的入口处,是蜀军进入魏境的重要通道。

谷口:谷口是指山谷的入口处,是军队进出山谷的重要通道。

伏兵:伏兵是指在战场上的某一地点预先埋伏好的兵力,用以突然袭击敌人。

中军炮响:中军炮响是指军队中军炮发出的信号,用以指挥各部队的行动。

街亭之失:街亭之失是指诸葛亮在街亭战役中的失败,街亭战役是蜀汉与曹魏之间的一次重要战役。

孔明:孔明即诸葛亮,蜀汉丞相,以智谋著称。

降兵:投降的士兵,指被敌方俘虏后归顺己方的士兵。

魏兵:魏国的士兵,指当时曹魏政权的军队。

蜀兵:蜀汉的士兵,指当时蜀汉政权的军队。

关兴:关兴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将领,此处指关兴率领的援军。

廖化:廖化,蜀汉将领,勇猛善战。

吴班:吴班,蜀汉将领,勇猛善战。

吴懿:吴懿,蜀汉将领,勇猛善战。

曹真:曹真,曹魏将领,曹操的儿子,曾任征西将军。

司马都督:司马都督,指司马懿,曹魏权臣,后来成为实际上的国家统治者。

心腹人:亲信的人,指可以信赖的人。

埋伏计:预先设下的伏击计划。

蜀兵四千余人:蜀汉士兵四千多人。

赌赛:赌博比赛,这里指军事上的赌注。

提备:做好准备,警惕。

马岱:马岱,蜀汉将领,勇猛善战。

王平:王平,蜀汉将领,勇猛善战。

马忠:马忠,蜀汉将领,勇猛善战。

张翼:张翼,蜀汉将领,勇猛善战。

措手不及:来不及应对,形容事情发生突然,来不及准备。

曹真正:曹真的字,子丹。

劳军:慰劳军队,对军队进行慰问。

魏延:魏延,蜀汉将领,勇猛善战,但性格刚烈。

陈式:陈式,蜀汉将领,因不听号令而失败。

杜琼:杜琼,蜀汉将领。

张嶷:张嶷,蜀汉将领。

细作:间谍,指从事秘密活动的人。

曹子丹:曹真的字,子丹。

汉丞相:汉朝的丞相,指诸葛亮。

武乡侯:诸葛亮的封号,武乡侯。

大司马:官职名,掌管军事。

穹苍:天空,宇宙。

篡国:篡夺国家政权。

陈仓:陈仓,位于今陕西省境内,是古代的重要军事要塞。

戈甲:武器和铠甲。

相府:宰相的官邸。

鼎足之势:三足鼎立的局面,比喻三方势力相互抗衡。

生灵涂炭:形容人民生活极端困苦。

全生:保全生命。

混元一气阵:阵法名,指诸葛亮所布的阵法。

八卦阵:阵法名,以八卦为基础的阵法。

戴陵:戴陵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将领,此处指戴陵作为中军将领。

张虎:张虎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将领,此处指张虎作为先锋将领。

乐綝:乐綝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将领,此处指乐綝作为后卫将领。

生门:生门在此指蜀军阵地的入口。

蜀阵:蜀阵指的是蜀汉军队的阵型。

连城:连城比喻阵型紧密,如同连绵不断的城池。

门户:阵中的门户指的是阵型中的通道。

东西南北:东西南北指阵型的四个方向。

司马懿: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大将,后来成为曹魏的实际掌权者。

锐气:锐气指军队的士气。

骁将:骁将指勇猛的将领。

姜维:姜维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将领,此处指姜维率领的军队。

添灶:添灶是军事策略,通过增加营地的灶数来迷惑敌人,使其认为军队人数在增加。

虞诩之法:虞诩是东汉时期的将领,此处指虞诩使用的添灶减灶的计策。

棋逢敌手:棋逢敌手比喻双方实力相当,难以分出胜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一百回-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三国时期蜀魏两军交战的紧张场面,通过对人物动作、心理和环境的描写,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智谋的较量。

首句‘于是戴陵在中,张虎在前,乐綝在后,各引三十骑,从生门打入’生动地描绘了蜀军三将的英勇无畏,他们带领三十骑从生门突入敌阵,展现出一种决死的勇气。

‘两军呐喊相助’表现了战争的激烈,双方士兵的呼喊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震撼人心的氛围。

‘只见阵如连城,冲突不出’通过形象的比喻,描绘了魏军阵势的坚固,蜀军难以突破。

‘三将不能相顾,只管乱撞’表现了蜀军三将在敌阵中的迷茫和无助,他们无法相互支援,只能盲目地乱冲乱撞。

‘但见愁云漠漠,惨雾蒙蒙’通过景物描写,渲染了战争的惨烈和悲壮。

‘孔明笑曰:“吾纵然捉得汝等,何足为奇!吾放汝等回见司马懿,教他再读兵书,重观战策,那时来决雌雄,未为迟也。”’体现了孔明的智慧和胸有成竹,他并不满足于简单的胜利,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司马懿更加谨慎。

‘司马懿见之大怒,回顾诸将曰:“如此挫败锐气,有何面目回见中原大臣耶!”’表现了司马懿的骄傲和愤怒,他无法接受这样的失败。

‘忽然阵后鼓角齐鸣,喊声大震,一彪军从西南上杀来,乃关兴也。’通过突如其来的战斗,增加了故事的紧张感和戏剧性。

‘懿大惊,急忙退军。’展现了司马懿在战场上的果断和机智,他迅速做出决策,带领军队撤退。

‘孔明收得胜之兵,回到祁山时,永安城李严遣都尉苟安解送粮米,至军中交割。’表现了战争的持续性和后勤保障的重要性。

‘孔明大怒曰:“吾军中专以粮为大事,误了三日,便该处斩!汝今误了十日,有何理说?”’体现了孔明对军纪的严格要求,以及对战争胜利的重视。

‘苟安被责,心中怀恨,连夜引亲随五六骑,径奔魏寨投降。’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性,即使在战争中,也有背叛和投降的存在。

‘孔明曰:“吾今退军,可分五路而退。今日先退此营,假如营内一千兵,却掘二千灶,明日掘三千灶,后日掘四千灶:每日退军,添灶而行。”’展示了孔明的智谋和策略,他通过添灶的方式来迷惑司马懿,使其不敢追击。

‘司马懿料苟安行计停当,只待蜀兵退时,一齐掩杀。’表现了司马懿的谨慎和狡猾,他利用苟安的计谋,准备在蜀军撤退时进行伏击。

‘孔明不折一人,望成都而去。’通过对比,突出了孔明的智慧和司马懿的失败,也体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一百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221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