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三回

作者: 罗贯中(约1330年-1400年),元代文学家,历史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小说创作。

年代:成书于元代(约14世纪)。

内容简要:《三国演义》是基于三国历史背景创作的历史小说,讲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兴起、争霸和衰败的故事。书中通过众多历史人物的塑造,展现了权谋、军事、政治、忠诚与背叛的复杂关系。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人物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英雄形象。小说不仅涉及大量的战斗场面,也展示了许多智谋、策略和领导力,探讨了英雄与权谋、忠诚与背叛、仁义与权力等主题,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深远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与文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三回-原文

丁奉定计斩孙綝姜维斗阵破邓艾

却说姜维恐救兵到,先将军器车仗,一应军需,步兵先退,然后将马军断后。

细作报知邓艾。艾笑曰:‘姜维知大将军兵到,故先退去。不必追之,追则中彼之计也。’乃令人哨探,回报果然骆谷道狭之处,堆积柴草,准备要烧追兵。

众皆称艾曰:‘将军真神算也!’遂遣使赍表奏闻。

于是司马昭大喜,又加赏邓艾。

却说东吴大将军孙綝,听知全端、唐咨等降魏,勃然大怒,将各人家眷,尽皆斩之。

吴主孙亮,时年方十六,见綝杀戮太过,心甚不然。

一日出西苑,因食生梅,令黄门取蜜。

须臾取至,见蜜内有鼠粪数块,召藏吏责之。

藏吏叩首曰:‘臣封闭甚严,安有鼠粪?’

亮曰:‘黄门曾向尔求蜜食否?’

藏吏曰:‘黄门于数日前曾求蜜食,臣实不敢与。’

亮指黄门曰:‘此必汝怒藏吏不与尔蜜,故置粪于蜜中,以陷之也。’

黄门不服。

亮曰:‘此事易知耳。若粪久在蜜中,则内外皆湿,若新在蜜中,则外湿内燥。’

命剖视之,果然内燥,黄门服罪。

亮之聪明,大抵如此。

虽然聪明,却被孙綝把持,不能主张,綝令弟威远将军孙据入苍龙宿卫,武卫将军孙恩、偏将军孙干、长水校尉孙綝分屯诸营。

一日,吴主孙亮闷坐,黄门侍郎全纪在侧,纪乃国舅也。

亮因泣告曰:‘孙綝专权妄杀,欺朕太甚;今不图之,必为后患。’

纪曰:‘陛下但有用臣处,臣万死不辞。’

亮曰:‘卿可只今点起禁兵,与将军刘丞各把城门,朕自出杀孙綝。但此事切不可令卿母知之,卿母乃綝之姊也。倘若泄漏,误朕匪轻。’

纪曰:‘乞陛下草诏与臣。临行事之时,臣将诏示众,使綝手下人皆不敢妄动。’

亮从之,即写密诏付纪。

纪受诏归家,密告其父全尚。

尚知此事,乃告妻曰:‘三日内杀孙綝矣。’

妻曰:‘杀之是也。’口虽应之,却私令人持书报知孙綝。

綝大怒,当夜便唤弟兄四人,点起精兵,先围大内;一面将全尚、刘丞并其家小俱拿下。

比及平明,吴主孙亮听得宫门外金鼓大震,内侍慌入奏曰:‘孙綝引兵围了内苑。’

亮大怒,指全后骂曰:‘汝父兄误我大事矣!’乃拔剑欲出。

全后与侍中近臣,皆牵其衣而哭,不放亮出。

孙綝先将全尚、刘丞等杀讫,然后召文武于朝内,下令曰:‘主上荒淫久病,昏乱无道,不可以奉宗庙,今当废之。汝诸文武,敢有不从者,以谋叛论!’

众皆畏俱,应曰:‘愿从将军之令。’

尚书桓彝大怒,从班部中挺然而出,指孙綝大骂曰:‘今上乃聪明之主,汝何取出此乱言!吾宁死不从贼臣之命!’

綝大怒,自拔剑斩之,即入内指吴主孙亮骂曰:‘无道昏君!本当诛戮以谢天下!看先帝之面,废汝为会稽王,吾自选有德者立之!’

叱中书郎李崇夺其玺绶,令邓程收之。

亮大哭而去。

后人有诗叹曰:‘乱贼诬伊尹,奸臣冒霍光。可怜聪明主,不得莅朝堂。’

孙綝遣宗正孙楷、中书郎董朝,往虎林迎请琅琊王孙休为君。

休字子烈,乃孙权第六子也,在虎林夜梦乘龙上天,回顾不见龙尾,失惊而觉。

次日,孙楷、董朝至,拜请回都。

行至曲阿,有一老人,自称姓干,名休,叩头言曰:‘事久必变,愿殿下速行。’

休谢之。

行至布塞亭,孙恩将车驾来迎。

休不敢乘辇,乃坐小车而入。

百官拜迎道傍,休慌忙下车答礼。

孙綝出令扶起,请入大殿,升御座即天子位。

休再三谦让,方受玉玺。

文官武将朝贺已毕,大赦天下,改元永安元年;封孙綝为丞相、荆州牧;多官各有封赏;又封兄之子孙皓为乌程侯。

孙綝一门五侯,皆典禁兵,权倾人主。

吴主孙休,恐其内变,阳示恩宠,内实防之。

綝骄横愈甚。

冬十二月,綝奉牛酒入宫上寿,吴主孙休不受,綝怒,乃以牛酒诣左将军张布府中共饮。

酒酣,乃谓布曰:‘吾初废会稽王时,人皆劝吾为君。吾为今上贤,故立之。今我上寿而见拒,是将我等闲相待。吾早晚教你看!’

布闻言,唯唯而已。

次日,布入宫密奏孙休。

休大惧,日夜不安。

数日后,孙綝遣中书郎孟宗,拨与中营所管精兵一万五千,出屯武昌;又尽将武库内军器与之。

于是,将军魏邈、武卫士施朔二人密奏孙休曰:‘綝调兵在外,又搬尽武库内军器,早晚必为变矣。’

休大惊,急召张布计议。

布奏曰:‘老将丁奉,计略过人,能断大事,可与议之。’

休乃召奉入内,密告其事。

奉奏曰:‘陛下无忧。臣有一计,为国除害。’

休问何计,奉曰:‘来朝腊日,只推大会群臣,召綝赴席,臣自有调遣。’

休大喜。

奉同魏邈、施朔掌外事,张布为内应。

是夜,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将老树连根拔起。

天明风定,使者奉旨来请孙綝入宫赴会。

孙綝方起床,平地如人推倒,心中不悦。

使者十余人,簇拥入内。

家人止之曰:‘一夜狂风不息,今早又无故惊倒,恐非吉兆,不可赴会。’

綝曰:‘吾弟兄共典禁兵,谁敢近身!倘有变动,于府中放火为号。’

嘱讫,升车入内。

吴主孙休忙下御座迎之,请綝高坐。

酒行数巡,众惊曰:‘宫外望有火起!’

綝便欲起身。

休止之曰:‘丞相稳便。外兵自多,何足惧哉?’

言未毕,左将军张布拔剑在手,引武士三十余人,抢上殿来,口中厉声而言曰:‘有诏擒反贼孙綝!’

綝急欲走时,早被武士擒下。

綝叩头奏曰:‘愿徙交州归田里。’

休叱曰:‘尔何不徙滕胤、吕据、王惇耶?’

命推下斩之。

于是张布牵孙綝下殿东斩讫。

从者皆不敢动。

布宣诏曰:‘罪在孙綝一人,余皆不问。’

众心乃安。

布请孙休升五凤楼。

丁奉、魏邈、施朔等,擒孙綝兄弟至,休命尽斩于市。

宗党死者数百人,灭其三族,命军士掘开孙峻坟墓,戮其尸首。

将被害诸葛恪、滕胤、吕据、王惇等家,重建坟墓,以表其忠。

其牵累流远者,皆赦还乡里。

丁奉等重加封赏。

驰书报入成都。

后主刘禅遣使回贺,吴使薛珝答礼。

珝自蜀中归,吴主孙休问蜀中近日作何举动。

珝奏曰:‘近日中常侍黄皓用事,公卿多阿附之。入其朝,不闻直言;经其野,民有菜色。所谓‘燕雀处堂,不知大厦之将焚’者也。’

休叹曰:‘若诸葛武侯在时,何至如此乎!’

于是又写国书,教人赍入成都,说司马昭不日篡魏,必将侵吴、蜀以示威,彼此各宜准备。

姜维听得此信,忻然上表,再议出师伐魏。

时蜀汉景耀元年冬,大将军姜维以廖化、张翼为先锋,王含、蒋斌为左军,蒋舒,傅佥为右军,胡济为合后,维与夏侯霸总中军,共起蜀兵二十万,拜辞后主,径到汉中。

与夏侯霸商议,当先攻取何地。

霸曰:‘祁山乃用武之地,可以进兵,故丞相昔日六出祁山,因他处不可出也。’

维从其言,遂令三军并望祁山进发,至谷口下寨。

时邓艾正在祁山寨中,整点陇右之兵。

忽流星马报到,说蜀兵现下三寨于谷口。

艾听知,遂登高看了,回寨升帐,大喜曰:‘不出吾之所料也!’

原来邓艾先度了地脉,故留蜀兵下寨之地;地中自祁山寨直至蜀寨,早挖了地道,待蜀兵至时,于中取事。

此时姜维至谷口分作三寨,地道正在左寨之中,乃王含、蒋斌下寨之处。

邓艾唤子邓忠,与师纂各引一万兵,为左右冲击;却唤副将郑伦,引五百掘子军,于当夜二更,径从地道直至左营,于帐后地下拥出。

却说王含、蒋斌因立寨未定,恐魏兵来劫寨,不敢解甲而寝。

忽闻中军大乱,急绰兵器上的马时,寨外邓忠引兵杀到。

内外夹攻,王、蒋二将奋死抵敌不住,弃寨而走。

姜维在帐中听得左寨中大喊,料道有内应外合之兵,遂急上马,立于中军帐前,传令曰:‘如有妄动者斩!便有敌兵到营边,休要问他,只管以弓弩射之!’

一面传示右营,亦不许妄动。

果然魏兵十余次冲击,皆被射回。

只冲杀到天明,魏兵不敢杀入。

邓艾收兵回寨,乃叹曰:‘姜维深得孔明之法!兵在夜而不惊,将闻变而不乱:真将才也!’

次日,王含、蒋斌收聚败兵,伏于大寨前请罪。

维曰:‘非汝等之罪,乃吾不明地脉之故也,’又拨军马,令二将安营讫。

却将伤死身尸,填于地道之中,以土掩之。

令人下战书单搦邓艾来日交锋。

艾忻然应之。

次日,两军列于祁山之前。

维按武侯八阵之法,依天、地、风、云、鸟、蛇、龙、虎之形,分布已定。

邓艾出马,见维布成八卦,乃亦布之,左右前后,门户一般。

维持枪纵马大叫曰:‘汝效吾排八阵,亦能变阵否?’

艾笑曰:‘汝道此阵只汝能布耶?吾既会布阵,岂不知变阵!’

艾便勒马入阵,令执法官把旗左右招飐,变成八八六十四个门户;复出阵前曰:‘吾变法若何?’

维曰:‘虽然不差,汝敢与吾八阵相围么?’

艾曰:‘有何不敢!’

两军各依队伍而进。

艾在中军调遣。

两军冲突,阵法不曾错动。

姜维到中间,把旗一招,忽然变成‘长蛇卷地阵’,将邓艾困在垓心,四面喊声大震。

艾不知其阵,心中大惊。

蜀兵渐渐逼近,艾引众将冲突不出。

只听得蜀兵齐叫曰:‘邓艾早降!’

艾仰天长叹曰:‘我一时自逞其能,中姜维之计矣!’

忽然西北角上一彪军杀入,艾见是魏兵,遂乘势杀出。

救邓艾者,乃司马望也。

比及救出邓艾时,祁山九寨,皆被蜀兵所夺。

艾引败兵,退于渭水南下寨。

艾谓望曰:‘公何以知此阵法而救出我也?’

望曰:‘吾幼年游学于荆南,曾与崔州平、石广元为友,讲论此阵。今日姜维所变者,乃‘长蛇卷地阵’也。若他处击之,必不可破。吾见其头在西北,故从西北击之,自破矣。’

艾谢曰:‘我虽学得阵法,实不知变法。公既知此法,来日以此法复夺祁山寨栅,如何?’

望曰:‘我之所学,恐瞒不过姜维。’

艾曰:‘来日公在阵上与他斗阵法,我却引一军暗袭祁山之后。两下混战。可夺旧寨也。’

于是令郑伦为先锋,艾自引军袭山后;一面令人下战书,搦姜维来日斗阵法。

维批回去讫,乃谓众将曰:‘吾受武侯所传密书,此阵变法共三百六十五样,按周天之数。今搦吾斗阵法,乃‘班门弄斧’耳!但中间必有诈谋,公等知之乎?’

廖化曰:‘此必赚我斗阵法,却引一军袭我后也。’

维笑曰:‘正合我意。’

即令张翼、廖化,引一万兵去山后埋伏。

次日,姜维尽拔九寨之兵,分布于祁山之前。

司马望引兵离了渭南,径到祁山之前,出马与姜维答话。

维曰:‘汝请吾斗阵法,汝先布与吾看。’

望布成了八卦。

维笑曰:‘此即吾所布八阵之法也,汝今盗袭,何足为奇!’

望曰:‘汝亦窃他人之法耳!’

维曰:‘此阵凡有几变?’

望笑曰:‘吾既能布,岂不会变?此阵有九九八十一变。’

维笑曰:‘汝试变来。’

望入阵变了数番,复出阵曰:‘汝识吾变否?’

维笑曰:‘吾阵法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变。汝乃井底之蛙,安知玄奥乎!’

望自知有此变法,实不曾学全,乃勉强折辩曰:‘吾不信,汝试变来。’

维曰:‘汝教邓艾出来,吾当布与他看。’

望曰:‘邓将军自有良谋,不好阵法。’

维大笑曰:‘有何良谋!不过教汝赚吾在此布阵,他却引兵袭吾山后耳!’

望大惊,恰欲进兵混战,被维以鞭梢一指,两翼兵先出,杀的那魏兵弃甲抛戈,各逃性命。

却说邓艾催督先锋郑伦来袭山后。

伦刚转过山角,忽然一声炮响,鼓角喧天,伏兵杀出:为首大将。乃廖化也。

二人未及答话,两马交处,被廖化一刀,斩郑伦于马下。

邓艾大惊,急勒兵退时,张翼引一军杀到。

两下夹攻,魏兵大败。

艾舍命突出,身被四箭。

奔到渭南寨时,司马望亦到。

二人商议退兵之策。

望曰:‘近日蜀主刘禅,宠幸中贵黄皓,日夜以酒色为乐。可用反间计召回姜维,此危可解。’

艾问众谋士曰:‘谁可入蜀交通黄皓?’

言未毕,一人应声曰:‘某愿往。’

艾视之,乃襄阳党均也。

艾大喜,即令党均赍金珠宝物,径到成都结连黄皓,布散流言,说姜维怨望天子,不久投魏。

于是成都人人所说皆同。

黄皓奏知后主,即遣人星夜宣姜维入朝。

却说姜维连日搦战,邓艾坚守不出。

维心中甚疑。

忽使命至。

诏维入朝。

维不知何事,只得班师回朝。

邓艾、司马望知姜维中计,遂拔渭南之兵,随后掩杀。

正是:乐毅伐齐遭间阻,岳飞破敌被谗回。

未知胜负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三回-译文

丁奉定计斩孙綝姜维斗阵破邓艾

却说姜维恐怕救兵到来,就先让军队中的车马和军需物资撤退,步兵先走,然后让骑兵断后。间谍报告给邓艾。邓艾笑着说:“姜维知道大将军的军队到了,所以先撤退。不必追赶,如果追赶就会中了他们的计谋。”于是派人去侦察,回报说果然在骆谷道路狭窄的地方,堆积了柴草,准备烧毁追赶的军队。大家都称赞邓艾说:“将军真是神机妙算!”于是派人带着奏章上报。于是司马昭非常高兴,又赏赐了邓艾。

再说东吴大将军孙綝,听说全端、唐咨等人投降了魏国,非常愤怒,把他们的家眷都杀了。吴主孙亮当时只有十六岁,看到孙綝杀戮太过分,心里非常不满。有一天他出了西苑,因为吃生梅,让宦官去拿蜜。不一会儿蜜拿来了,发现蜜里面有几块老鼠屎,就召来宦官责备他。宦官叩头说:“我封闭得很严,怎么可能会有老鼠屎?”孙亮说:“宦官曾经向你要求过蜜吗?”宦官说:“宦官几天前曾经要求过蜜,但我实在不敢给。”孙亮指着宦官说:“这一定是你因为生气宦官不给你蜜,所以在蜜里放老鼠屎陷害他。”宦官不服。孙亮说:“这件事很容易分辨。如果老鼠屎在蜜里放久了,那么内外都会湿,如果刚放进去的,那么外面湿里面干。”命令切开查看,果然里面是干的,宦官认罪了。孙亮的聪明,大概就是这样。虽然聪明,却被孙綝控制,不能自己作主,孙綝让自己的弟弟威远将军孙据进入苍龙宿卫,武卫将军孙恩、偏将军孙干、长水校尉孙綝分驻各营。

一天,吴主孙亮闷闷不乐地坐着,黄门侍郎全纪在一旁,纪是国舅。孙亮哭着告诉他说:“孙綝专权胡乱杀人,太欺侮我了;现在不除掉他,将来一定会成为后患。”纪说:“陛下只要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万死不辞。”孙亮说:“你可以现在就召集禁军,和将军刘丞一起守城门,我自己出去杀孙綝。但这件事绝对不能让你母亲知道,你母亲是孙綝的姐姐。如果泄露了,对我非常不利。”纪说:“请陛下写下密诏给我。在行动的时候,我会把诏书给众人看,让孙綝手下的人都不敢轻举妄动。”孙亮同意了,就写了密诏交给纪。纪接到诏书回家,秘密地告诉了他的父亲全尚。全尚知道这件事,就告诉妻子说:“三天内就要杀孙綝了。”妻子说:“杀他是应该的。”虽然嘴上答应了,却私下派人写信通知了孙綝。孙綝非常愤怒,当天晚上就召集了他的四个兄弟,点起精兵,先包围了皇宫;一面把全尚、刘丞以及他们的家人都抓了起来。等到天亮,吴主孙亮听到宫门外金鼓声大作,内侍慌忙进来报告说:“孙綝带兵包围了内苑。”孙亮非常愤怒,指着全皇后骂道:“你父亲和哥哥误了我的大事!”于是拔剑想要出去。全皇后和侍中近臣都拉住他的衣服哭泣,不放他出去。孙綝先把全尚、刘丞等人杀了,然后召集文武百官到朝堂上,下令说:“皇上荒淫久病,昏乱无道,不能奉祀宗庙,现在应该废掉他。你们这些文武百官,敢有不服从的,就以谋反论处!”大家都害怕,回答说:“愿意服从将军的命令。”尚书桓彝非常愤怒,从队列中挺身而出,指着孙綝大骂说:“现在的皇上是个聪明的君主,你为什么要说出这种乱七八糟的话!我宁愿死也不服从你这叛臣的命令!”孙綝非常愤怒,拔剑斩了桓彝,然后进入内宫指着吴主孙亮骂道:“无道的昏君!本来应该杀掉你来向天下谢罪!看在先帝的面子上,废掉你为会稽王,我自己会选一个有德的人立为君主!”命令中书郎李崇夺走他的玉玺,让邓程收起来。孙亮大哭着离开了。后来有人写诗感叹说:“乱贼诬陷伊尹,奸臣冒充霍光。可怜聪明的君主,不能亲自治理朝堂。”

孙綝派宗正孙楷、中书郎董朝,去虎林迎接琅琊王孙休即位。孙休字子烈,是孙权的第六个儿子,在虎林晚上梦见自己乘龙上天,回头看不到龙尾,惊醒过来。第二天,孙楷、董朝到了,请求他回都城。走到曲阿,有一个老人自称姓干,名休,跪下说:“事情拖得越久变化越大,希望殿下赶快行动。”孙休感谢他。走到布塞亭,孙恩带着车马来迎接。孙休不敢坐轿子,就坐了小车进去。百官在路边跪拜迎接,孙休慌忙下车行礼。孙綝下令扶他起来,请他进入大殿,登上御座即位为天子。孙休再三推让,才接受了玉玺。文官武将朝贺完毕,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永安元年;封孙綝为丞相、荆州牧;许多官员都得到了封赏;又封孙綝哥哥的儿子孙皓为乌程侯。孙綝一家五个人都封了侯,都掌管禁军,权势压倒了君主。吴主孙休,担心他内部发生变故,表面上表示恩宠,实际上在防备他。孙綝越来越骄横。

冬天十二月,孙綝带着牛酒进宫向孙休祝寿,孙休不接受,孙綝生气了,就带着牛酒去左将军张布的府上一起喝酒。酒喝得正高兴,就对张布说:“我当初废掉会稽王的时候,大家都劝我当皇帝。我觉得现在的皇上很贤明,所以立了他。现在我给他祝寿却被他拒绝,这是把我等闲视之。我早晚要让你看看!”张布听后,只是唯唯诺诺。第二天,张布进宫秘密地报告孙休。孙休非常害怕,日夜不安。几天后,孙綝派中书郎孟宗,把中营所管的精兵一万五千人,调到武昌驻扎;又把武库里的兵器都给了他们。于是,将军魏邈、武卫士施朔两人秘密地报告孙休说:“孙綝调兵在外,又把武库里的兵器都搬走了,早晚一定会发生变故。”孙休非常吃惊,立刻召见张布商议。张布建议说:“老将丁奉,计谋过人,能决断大事,可以和他商议。”孙休就召见丁奉,秘密地告诉他这件事。丁奉说:“陛下不必担忧。我有一个计策,可以为国家除去这个祸害。”孙休问他是什么计策,丁奉说:“明天腊日,我们可以假借大会群臣的名义,邀请孙綝来赴宴,我自有安排。”孙休非常高兴。丁奉和魏邈、施朔负责外事,张布作为内应。

那天晚上,狂风大作,沙尘飞扬,连老树都被连根拔起。第二天早上风停了,使者奉皇帝的命令来请孙綝进宫参加宴会。孙綝刚起床,感觉地面像被人推倒一样,心里很不高兴。使者有十多人,簇拥着他进入宫内。家人劝阻他说:“一夜之间狂风不止,今天早上又无缘无故地晕倒了,恐怕不是好兆头,不能去参加宴会。”孙綝说:“我和我的兄弟们共同掌管禁军,谁敢靠近我!如果有变动,就在府中放火作为信号。”说完,他乘车进入宫内。吴国君主孙休急忙从御座上下来迎接他,请孙綝坐到高位。酒过数巡,众人惊讶地说:“宫外好像有火光!”孙綝想要起身。孙休阻止他说:“丞相请安心,外面有那么多士兵,有什么可怕的?”话音未落,左将军张布拔剑在手,带着三十多个武士冲上殿来,大声说:“有命令逮捕反贼孙綝!”孙綝想要逃跑,但很快就被武士捉住。孙綝跪下请求说:“我愿意被流放到交州,回到乡村。”孙休怒斥道:“你为什么不要求流放滕胤、吕据、王惇?”下令将孙綝推下去斩首。于是张布带着孙綝下殿,在殿东斩首。随从的士兵都不敢动弹。张布宣读诏书说:“罪责只在孙綝一人,其他人不予追究。”众人才安心。张布请孙休上五凤楼。丁奉、魏邈、施朔等人将孙綝的兄弟带到,孙休下令在市场上将他们全部斩首。孙綝的宗族中有数百人死亡,三族被灭,命令士兵挖开孙峻的坟墓,焚烧其尸体。将被杀害的诸葛恪、滕胤、吕据、王惇等人的家族重新安葬,以表彰他们的忠诚。那些被牵连流放到远方的人,都被赦免并允许返回家乡。丁奉等人得到了重赏。

派人快马加急送信到成都。蜀汉后主刘禅派人回信祝贺,吴国使者薛珝回礼。薛珝从蜀中回来后,吴国君主孙休问他蜀中最近有什么行动。薛珝报告说:“最近中常侍黄皓当权,许多公卿都迎合他。进入他的朝廷,听不到直言;走过他的领地,百姓面黄肌瘦。这就是所说的‘燕雀在屋檐下,不知道大厦将要倒塌’。”孙休叹息说:“如果诸葛武侯还在,怎么会这样呢!”于是又写了一封国书,派人携带进入成都,告诉刘禅司马昭不久将要篡夺魏国,必将侵犯吴国和蜀汉来显示威风,双方都应该做好准备。姜维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上表,再次提议出兵攻打魏国。当时是蜀汉景耀元年冬天,大将军姜维任命廖化、张翼为先锋,王含、蒋斌为左军,蒋舒、傅佥为右军,胡济为合后,姜维和夏侯霸共同统率中军,起兵二十万,向后主辞行,直接前往汉中。与夏侯霸商议,先攻取哪个地方。夏侯霸说:“祁山是作战的好地方,可以进军,所以丞相以前多次出兵祁山,因为其他地方不能出兵。”姜维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命令三军一起向祁山进发,在谷口扎营。当时邓艾正在祁山寨中,整理陇右的军队。突然有流星马报告,说蜀军在谷口扎了三个营寨。邓艾听到这个消息,登上高处观察,回到营寨升帐,非常高兴地说:“不出我所料!”原来邓艾事先已经探明了地形,所以在蜀军扎营的地方留下了地道,等蜀军到来时,就在地道中行动。此时姜维在谷口分兵扎了三个营寨,地道就在左营中,是王含、蒋斌扎营的地方。邓艾召唤他的儿子邓忠和师纂,各带领一万人,从左右两边冲击;又召唤副将郑伦,带领五百名挖掘兵,在当夜二更时分,直接从地道进入左营,在帐篷后面地下突然出现。

王含和蒋斌因为还没有确定营地的位置,担心魏兵会来偷袭营地,所以不敢脱下盔甲就睡觉。突然听到中军大乱,他们急忙拿起武器上马,这时寨外邓忠带领军队杀到。内外夹击,王含和蒋斌两位将军奋力抵抗,但最终抵挡不住,只好放弃营地逃跑。姜维在帐中听到左营的大喊声,料想是有内应和外敌合击的军队,于是急忙上马,站在中军帐前,下令说:‘任何擅自行动的人都要被处斩!即使敌兵来到营边,也不要管他们,只管用弓箭射击他们!’同时,他还传令给右营,也不许擅自行动。果然,魏兵十多次冲击,都被射回。一直战斗到天亮,魏兵不敢再进攻。邓艾收兵回营,感叹道:‘姜维深得孔明的兵法!军队在夜间不惊慌,将领听到变故不混乱:真是一位优秀的将领!’第二天,王含和蒋斌召集败兵,在大营前请罪。姜维说:‘这不是你们的错,而是我不了解地形的原因。’然后他派遣军队,让两位将领重新安营。

接着,他将伤亡士兵的尸体填入地道中,用土掩埋。然后派人送去挑战书,单挑邓艾次日交锋。邓艾欣然答应。第二天,两军在祁山前排列阵势。姜维按照武侯诸葛亮的八阵图法,按照天、地、风、云、鸟、蛇、龙、虎的形状,已经布置好了阵势。邓艾出马,看到姜维布置成八卦阵,也布置了一个相同的阵势,左右前后,门户一样。姜维手持长枪,骑马大声喊道:‘你模仿我的八阵,也能变换阵势吗?’邓艾笑着说:‘你以为这个阵势只有你能布置吗?既然我会布置,难道不知道变换阵势吗?’邓艾就勒马进入阵中,让执法官挥舞旗帜,变换成八八六十四个门户;然后再次出阵前说:‘我变换阵势的方法如何?’姜维说:‘虽然不错,你敢和我八阵相围吗?’邓艾说:‘有什么不敢的!’两军各自按照队伍前进。邓艾在中军指挥。两军冲杀,阵法没有错动。

姜维走到阵中,挥舞旗帜,突然变成‘长蛇卷地阵’,将邓艾困在阵心,四面喊声震天。邓艾不认识这个阵法,心中大惊。蜀军渐渐逼近,邓艾带领众将奋力冲杀,但无法突围。只听蜀军齐声喊道:‘邓艾快投降!’邓艾仰天长叹:‘我一时自以为是,中了姜维的计谋!’突然,西北角上一支军队冲杀进来,邓艾看到是魏军,于是趁机杀出。救出邓艾的人是司马望。等到救出邓艾时,祁山的九个寨子都被蜀军夺去了。邓艾带领败兵,退到渭水南边扎营。邓艾对司马望说:‘你如何知道这个阵法并救出我?’司马望说:‘我小时候在荆南游学,曾和崔州平、石广元是朋友,讨论过这个阵法。今天姜维所变的,是‘长蛇卷地阵’。如果其他地方攻击,是不可能攻破的。我看到它的头部在西北,所以从西北攻击,自然就攻破了。’邓艾感谢道:‘我虽然学到了阵法,但实际不知道如何变换阵法。既然你知道这个阵法,明天我们用这个方法再次夺回祁山寨栅,如何?’司马望说:‘我学到的,恐怕姜维能看穿。’邓艾说:‘明天你在阵上和他斗阵法,我则带领一支部队暗袭祁山后面。两面混战,可以夺回旧寨。’于是命令郑伦为先锋,邓艾自己带领军队袭击山后;同时派人送去挑战书,邀请姜维次日斗阵法。姜维看完挑战书后,对众将说:‘我接受了武侯诸葛亮的密信,这个阵法变换共有三百六十五种,按照周天的数字。今天他们邀请我斗阵法,就像是‘班门弄斧’!但中间必有诡计,你们知道吗?’廖化说:‘这一定是引诱我斗阵法,然后带领一支部队袭击我们的后路。’姜维笑着说:‘正合我意。’立即命令张翼、廖化,带领一万人去山后埋伏。

第二天,姜维将九寨的军队全部撤回,分布在祁山前面。司马望带领军队离开渭南,直接来到祁山前面,出马和姜维对话。姜维说:‘你邀请我斗阵法,你先布置给我看。’司马望布置成了八卦阵。姜维笑着说:‘这就是我所布置的八阵图法,你现在偷学,有什么奇怪的!’司马望说:‘你也偷学别人的法子!’姜维说:‘这个阵法共有多少种变化?’司马望笑着说:‘我既然能布置,难道不会变换?这个阵法有九九八十一变。’姜维笑着说:‘你试试变换。’司马望进入阵中变换了几次,然后再次出阵说:‘你认得我的变换吗?’姜维笑着说:‘我的阵法按照周天三百六十五变。你就像井底之蛙,怎么知道其中的奥秘呢!’司马望知道自己实际上并没有学全这些变换,于是勉强争辩说:‘我不信,你试试变换。’姜维说:‘你叫邓艾出来,我当着你的面布置给他看。’司马望说:‘邓将军自有良策,不擅长阵法。’姜维大笑说:‘有什么良策!不过就是教你引诱我在这里布置阵法,他却带领军队袭击我们的后路罢了!’司马望大惊,正要进兵混战,被姜维用马鞭一指,两翼的士兵先冲出来,杀得魏兵丢盔弃甲,各自逃命。

这时,邓艾催促先锋郑伦袭击山后。郑伦刚转过山角,突然一声炮响,鼓角齐鸣,伏兵杀出:为首的大将是廖化。两人还没来得及说话,两马相交,廖化一刀将郑伦斩于马下。邓艾大惊,急忙勒兵撤退时,张翼带领一支部队杀到。两军夹击,魏兵大败。邓艾拼死突出重围,身上被射了四箭。跑到渭南寨时,司马望也到了。两人商议退兵的策略。司马望说:‘近日蜀主刘禅,宠爱宦官黄皓,日夜沉迷于酒色。可以用反间计召回姜维,这个危机就可以解除了。’邓艾询问众谋士:‘谁可以去蜀国和黄皓联络?’话还没说完,一个人应声说:‘我愿意去。’邓艾一看,原来是襄阳的党均。邓艾非常高兴,立即命令党均带着金珠宝物,直接前往成都结交黄皓,散布流言,说姜维对天子不满,不久就会投降魏国。于是成都城内的人都说同样的话。黄皓向后主刘禅报告后,后主立即派人星夜召见姜维。这时,姜维连续多日挑战,邓艾坚守不出。姜维心中很怀疑。突然,使者到了,下诏让姜维进京。姜维不知道是什么事情,只能班师回朝。邓艾和司马望知道姜维中了计,于是撤回渭南的军队,随后掩杀过来。正是:乐毅伐齐遭遇阻挠,岳飞破敌被谗言召回。胜负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三回-注解

丁奉:丁奉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以勇猛和智谋著称。

孙綝:三国时期吴国的大臣,此处指孙綝。

姜维: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诸葛亮的学生。

邓艾:三国时期魏国将领,以用兵有谋略著称。

骆谷:骆谷是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境内,因地形险要,历史上多次成为军事要地。

司马昭:三国时期魏国权臣,后来篡魏建立晋朝。

孙权:孙权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开国皇帝,以雄才大略著称。

孙亮:孙亮是三国时期东吴的第二位皇帝,因年幼继位,政权实际上被权臣孙綝把持。

黄门:黄门是古代官名,指皇宫内的宦官。

藏吏:藏吏是古代官名,负责管理皇宫内的仓库。

全端:全端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将领,后来投降曹魏。

唐咨:唐咨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将领,后来投降曹魏。

孙据:孙据是孙綝的弟弟,曾任威远将军。

孙恩:孙恩是孙綝的弟弟,曾任武卫将军。

孙干:孙干是孙綝的弟弟,曾任偏将军。

长水校尉:长水校尉是古代官名,负责管理军队。

孙皓:孙皓是三国时期东吴的最后一位皇帝,继位后荒淫无道,导致东吴灭亡。

会稽王:会稽王是古代王爵,指封地在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的诸侯王。

中书郎:中书郎是古代官名,负责起草和审查皇帝的诏令。

李崇:李崇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官员,曾任中书郎。

邓程:邓程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官员,曾任收玺绶的职务。

玉玺:玉玺是古代皇帝的象征,代表皇帝的权威。

虎林:虎林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浙江省境内。

曲阿:曲阿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江苏省境内。

布塞亭:布塞亭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江苏省境内。

左将军:左将军是古代官名,指军队中的高级将领。

中营:中营是古代军队编制,指军队中的核心部分。

武昌:武昌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境内,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要军事基地。

腊日:腊日是古代节日,指农历腊月初八,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神灵的日子。

狂风大作:形容风势非常猛烈,常用来比喻形势突变或情绪激动。

飞沙走石:形容风势极大,沙石被吹得飞扬,形容环境恶劣。

连根拔起:比喻彻底摧毁或彻底改变。

使者:古代指奉命出使的人,这里指朝廷派来的人。

奉旨:奉皇帝的命令。

禁兵:古代指皇帝亲信所率领的军队。

变动:指发生不测或变化。

放火为号:用放火作为信号,表示有紧急情况发生。

御座:皇帝的座位,这里指皇帝本人。

酒行数巡:指饮酒已经多次。

反贼:指造反的敌人或叛徒。

徙交州:被贬谪到交州,交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

滕胤、吕据、王惇:都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大臣,此处指这三个人。

灭其三族:指将孙綝的家族成员全部杀死。

诸葛恪、滕胤、吕据、王惇:这些人是三国时期蜀汉或吴国的大臣,此处指这些人为国尽忠。

流远者:被流放到远方的人。

驰书报入成都:急速派人送信到成都。

后主刘禅:蜀汉的最后一位皇帝刘禅。

吴使薛珝:吴国派往蜀汉的使者薛珝。

中常侍黄皓:蜀汉宦官,此处指他擅权用事。

直言:直率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菜色:形容人营养不良,脸色苍白无华。

燕雀处堂,不知大厦之将焚:比喻见识短浅,不能预见即将到来的危险。

侵吴、蜀:指魏国对吴、蜀的侵略行为。

出师伐魏:指蜀汉军队出征攻打魏国。

廖化、张翼:蜀汉的大臣,此处指他们为先锋。

王含、蒋斌:蜀汉的大臣,此处指他们为左军。

蒋舒,傅佥:蜀汉的大臣,此处指他们为右军。

胡济:蜀汉的大臣,此处指他负责合后。

夏侯霸:曹魏的大臣,此处指他与姜维一同领军。

祁山:位于今甘肃省的山区,是古代军事要地。

流星马报到:用快马传递紧急军情。

度地脉:测量地形,了解地脉。

掘子军:古代的一种特殊军队,擅长挖掘地道等工程作业。

立寨:在军事上建立营地,用于驻扎军队和储存物资。

解甲而寝:脱下盔甲休息,表示放松警惕。

中军大乱:军队中的中央指挥区域出现混乱。

绰兵器:拿起武器。

上的马:上马,即骑上马。

内外夹攻:从内部和外部同时发动攻击。

奋死抵敌:拼尽全力抵抗。

弃寨而走:放弃营地逃跑。

帐中:帐篷内,指将领的住所。

传令:传达命令。

妄动者斩:不允许随意行动,违者处斩。

弓弩:古代的弓和弩,用于远程射击。

邓忠:三国时期魏国将领。

兵:军队。

孔明之法:指诸葛亮的兵法。

兵在夜而不惊,将闻变而不乱:形容军队即使在夜间也不惊慌,将领在听到变故时也不慌乱,体现军队纪律严明。

将才:有才能的将领。

收聚败兵:聚集失败的军队。

伏于大寨前请罪:在主要营地前伏击,以示请罪。

地脉:土地的脉络,这里指地形。

地道:地下通道。

战书:战争中的文书,通常用于挑战对方。

单搦:单独挑战。

武侯: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武侯是他的谥号。

八阵:诸葛亮发明的八种阵法,包括天、地、风、云、鸟、蛇、龙、虎。

门户:阵法中的通道。

执法官:负责执行军纪的官员。

招飐:挥动旗帜。

垓心:包围圈的中心。

彪军:强大的军队。

司马望:三国时期魏国将领。

班门弄斧: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比喻不自量力。

周天:天上的周行一周,即一年的时间,这里指阵法的变化数量。

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玄奥:深奥难懂。

反间计:利用敌方之间的矛盾,从中挑拨离间,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中贵:宫廷中的显贵。

黄皓:三国时期蜀汉宦官,以宠幸于蜀汉后主刘禅著称。

怨望:不满。

投魏:投奔魏国。

星夜:形容非常急迫地。

班师:军队返回国都。

乐毅:战国时期燕国名将。

岳飞:南宋抗金名将。

谗回:被诬陷召回。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三回-评注

古文开篇便以王含、蒋斌因立寨未定而心忧魏兵来劫寨,展现了古代将领的谨慎与忧虑。‘不敢解甲而寝’一句,生动描绘了将领们紧张不安的心态,体现了战争环境下的紧张气氛。

‘忽闻中军大乱’这一句,通过听觉描写,迅速将读者带入战场混乱的情境,增强了故事的紧张感。‘内外夹攻’四字,简洁有力,描绘了战场的残酷。

姜维在帐中听闻左寨大喊,‘料道有内应外合之兵’一句,显示了姜维的敏锐洞察力和丰富的军事经验。‘传令曰’之后的命令,‘如有妄动者斩’体现了姜维在混乱中的冷静与果断。

‘兵在夜而不惊,将闻变而不乱’这句话,是对姜维军事才能的高度评价,同时也反映了孔明军事思想的传承。

‘次日,王含、蒋斌收聚败兵,伏于大寨前请罪’这一段,展现了古代将领的忠诚与服从,同时也体现了军队纪律的严明。

‘维曰:非汝等之罪,乃吾不明地脉之故也’这句话,反映了姜维的谦虚与自省,同时也体现了古代将领之间的相互尊重。

‘只冲杀到天明,魏兵不敢杀入’这一句,描绘了姜维军队的强大和魏军的恐惧,进一步强调了姜维的军事才能。

‘邓艾收兵回寨,乃叹曰:姜维深得孔明之法!’这句话,体现了邓艾对姜维的敬佩和认可,同时也揭示了孔明军事思想的深远影响。

‘次日,两军列于祁山之前’这一句,为接下来的战斗做了铺垫,同时也展现了古代战争的规模和阵势。

‘维按武侯八阵之法,依天、地、风、云、鸟、蛇、龙、虎之形,分布已定’这句话,体现了姜维对孔明八阵图的深刻理解和运用。

‘艾笑曰:汝道此阵只汝能布耶?吾既会布阵,岂不知变阵!’这句话,展现了邓艾的自信和豪情,同时也暗示了接下来的战斗将更加激烈。

‘姜维到中间,把旗一招,忽然变成‘长蛇卷地阵’,将邓艾困在垓心’这一段,体现了姜维高超的指挥才能和变阵能力。

‘艾仰天长叹曰:我一时自逞其能,中姜维之计矣!’这句话,展现了邓艾的无奈和自责,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

‘艾谓望曰:公何以知此阵法而救出我也?’这句话,体现了邓艾对司马望的信任和尊重,同时也展现了古代将领之间的团结。

‘艾引败兵,退于渭水南下寨’这一段,描绘了邓艾军队的溃败和撤退,同时也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

‘艾谓望曰:来日公在阵上与他斗阵法,我却引一军暗袭祁山之后’这句话,体现了邓艾的计谋和决心,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变化。

‘维批回去讫,乃谓众将曰:吾受武侯所传密书,此阵变法共三百六十五样,按周天之数’这句话,展现了姜维对武侯军事思想的传承和运用。

‘廖化曰:此必赚我斗阵法,却引一军袭我后也’这句话,体现了廖化的敏锐洞察力和对姜维的信任。

‘维笑曰:正合我意’这句话,展现了姜维的自信和从容,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变化。

‘维令张翼、廖化,引一万兵去山后埋伏’这句话,体现了姜维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能力。

‘次日,姜维尽拔九寨之兵,分布于祁山之前’这一段,为接下来的战斗做了铺垫,同时也展现了古代战争的规模和阵势。

‘司马望引兵离了渭南,径到祁山之前,出马与姜维答话’这一段,展现了古代将领的勇敢和果断。

‘维笑曰:此即吾所布八阵之法也,汝今盗袭,何足为奇!’这句话,展现了姜维的自信和从容,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变化。

‘望笑曰:汝亦窃他人之法耳!’这句话,体现了司马望的自信和豪情,同时也暗示了接下来的战斗将更加激烈。

‘维笑曰:此阵凡有几变?望笑曰:吾既能布,岂不会变?此阵有九九八十一变’这一段,展现了两位将领在阵法上的较量,同时也揭示了阵法的奥妙。

‘维笑曰:吾阵法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变。汝乃井底之蛙,安知玄奥乎!’这句话,展现了姜维的自信和智慧,同时也揭示了阵法的深奥。

‘望自知有此变法,实不曾学全,乃勉强折辩’这句话,展现了司马望的无奈和自责,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

‘维以鞭梢一指,两翼兵先出,杀的那魏兵弃甲抛戈,各逃性命’这一段,展现了姜维的指挥才能和军队的强大。

‘邓艾催督先锋郑伦来袭山后’这一段,展现了邓艾的计谋和决心,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变化。

‘伦刚转过山角,忽然一声炮响,鼓角喧天,伏兵杀出’这一段,展现了蜀军的伏击和突然袭击,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

‘二人未及答话,两马交处,被廖化一刀,斩郑伦于马下’这一段,展现了廖化的勇敢和果断,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

‘艾舍命突出,身被四箭。奔到渭南寨时,司马望亦到’这一段,展现了邓艾的勇敢和顽强,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

‘二人商议退兵之策’这一段,展现了邓艾和司马望的无奈和自责,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变化。

‘望曰:近日蜀主刘禅,宠幸中贵黄皓,日夜以酒色为乐。可用反间计召回姜维,此危可解’这句话,体现了司马望的计谋和决心,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变化。

‘艾问众谋士曰:谁可入蜀交通黄皓?言未毕,一人应声曰:某愿往’这句话,展现了党均的勇敢和决心,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

‘艾大喜,即令党均赍金珠宝物,径到成都结连黄皓,布散流言,说姜维怨望天子,不久投魏’这一段,展现了党均的计谋和决心,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

‘于是成都人人所说皆同。黄皓奏知后主,即遣人星夜宣姜维入朝’这一段,展现了黄皓的权谋和刘禅的软弱,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

‘却说姜维连日搦战,邓艾坚守不出’这一段,展现了姜维的勇敢和决心,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

‘忽使命至。诏维入朝。维不知何事,只得班师回朝’这一段,展现了姜维的无奈和自责,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

‘邓艾、司马望知姜维中计,遂拔渭南之兵,随后掩杀’这一段,展现了邓艾和司马望的计谋和决心,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

‘正是:乐毅伐齐遭间阻,岳飞破敌被谗回’这句话,是对整个故事的高度概括,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复杂。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三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220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