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七回

作者: 罗贯中(约1330年-1400年),元代文学家,历史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小说创作。

年代:成书于元代(约14世纪)。

内容简要:《三国演义》是基于三国历史背景创作的历史小说,讲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兴起、争霸和衰败的故事。书中通过众多历史人物的塑造,展现了权谋、军事、政治、忠诚与背叛的复杂关系。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人物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英雄形象。小说不仅涉及大量的战斗场面,也展示了许多智谋、策略和领导力,探讨了英雄与权谋、忠诚与背叛、仁义与权力等主题,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深远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与文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七回-原文

邓士载偷度阴平诸葛瞻战死绵竹

却说辅国大将军董厥,闻魏兵十余路入境,乃引二万兵守住剑阁;当日望尘头大起,疑是魏兵,急引军把住关口。

董厥自临军前视之,乃姜维、廖化、张翼也。厥大喜,接入关上,礼毕,哭诉后主黄皓之事。

维曰:‘公勿忧虑。若有维在,必不容魏来吞蜀也。且守剑阁,徐图退敌之计。’

厥曰:‘此关虽然可守,争奈成都无人;倘为敌人所袭,大势瓦解矣。’

维曰:‘成都山险地峻,非可易取,不必忧也。’

正言间,忽报诸葛绪领兵杀至关下,维大怒,急引五千兵杀下关来,直撞入魏阵中,左冲右突,杀得诸葛绪大败而走,退数十里下寨,魏军死者无数。

蜀兵抢了许多马匹器械,维收兵回关。

却说钟会离剑阁二十里下寨,诸葛绪自来伏罪。

会怒曰:‘吾令汝守把阴平桥头,以断姜维归路,如何失了!今又不得吾令,擅自进兵,以致此败!’

绪曰:‘维诡计多端,诈取雍州;绪恐雍州有失,引兵去救,维乘机走脱;绪因赶至关下,不想又为所败。’

会大怒,叱令斩之。

监军卫瓘曰:‘绪虽有罪,乃邓征西所督之人;不争将军杀之,恐伤和气。’

会曰:‘吾奉天子明诏、晋公钧命,特来伐蜀。便是邓艾有罪,亦当斩之!’

众皆力劝。

会乃将诸葛绪用槛车载赴洛阳,任晋公发落;随将绪所领之兵,收在部下调遣。

有人报与邓艾。

艾大怒曰:‘吾与汝官品一般,吾久镇边疆,于国多劳,汝安敢妄自尊大耶!’

子邓忠劝曰:‘小不忍则乱大谋,父亲若与他不睦,必误国家大事。望且容忍之。’

艾从其言。

然毕竟心中怀怒,乃引十数骑来见钟会。

会闻艾至,便问左右:‘艾引多少军来?’

左右答曰:‘只有十数骑。’

会乃令帐上帐下列武士数百人。

艾下马入见。

会接入帐礼毕。

艾见军容甚肃,心中不安,乃以言挑之曰:‘将军得了汉中,乃朝廷之大幸也,可定策早取剑阁。’

会曰:‘将军明见若何?’

艾再三推称无能。

会固问之。

艾答曰:‘以愚意度之,可引一军从阴平小路出汉中德阳亭,用奇兵径取成都,姜维必撤兵来救,将军乘虚就取剑阁,可获全功。’

会大喜曰:‘将军此计甚妙!可即引兵去。吾在此专候捷音!’

二人饮酒相别。

会回本帐与诸将曰:‘人皆谓邓艾有能。今日观之,乃庸才耳!’

众问其故。

会曰:‘阴平小路,皆高山峻岭,若蜀以百余人守其险要,断其归路,则邓艾之兵皆饿死矣。吾只以正道而行,何愁蜀地不破乎!’

遂置云梯炮架,只打剑阁关。

却说邓艾出辕门上马,回顾从者曰:‘钟会待吾若何?’

从者曰:‘观其辞色,甚不以将军之言为然,但以口强应而已。’

艾笑曰:‘彼料我不能取成都,我偏欲取之!’

回到本寨,师纂、邓忠一班将士接问曰:‘今日与钟镇西有何高论?’

艾曰:‘吾以实心告彼,彼以庸才视我。彼今得汉中,以为莫大之功;若非吾屯沓中绊住姜维,彼安能成功耶!吾今若取了成都,胜取汉中矣!’

当夜下令,尽拔寨望阴平小路进兵,离剑阁七百里下寨。

有人报钟会,说:‘邓艾要去取成都了。’

会笑艾不智。

却说邓艾一面修密书遣使驰报司马昭,一面聚诸将于帐下问曰:‘吾今乘虚去取成都,与汝等立功名于不朽,汝等肯从乎?’

诸将应曰:‘愿遵军令,万死不辞!’

艾乃先令子邓忠引五千精兵,不穿衣甲,各执斧凿器具,凡遇峻危之处,凿山开路,搭造桥阁,以便军行。

艾选兵三万,各带干粮绳索进发。

约行百余里,选下三千兵,就彼紥寨;又行百余里,又选三千兵下寨。

是年十月自阴平进兵,至于巅崖峡谷之中,凡二十余日,行七百余里,皆是无人之地。

魏兵沿途下了数寨,只剩下二千人马。

前至一岭,名摩天岭,马不堪行,艾步行上岭,正见邓忠与开路壮士尽皆哭泣。

艾问其故。

忠告曰:‘此岭西皆是峻壁巅崖,不能开凿,虚废前劳,因此哭泣。’

艾曰:‘吾军到此,已行了七百余里,过此便是江油,岂可复退?’

乃唤诸军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吾与汝等来到此地,若得成功,富贵共之。’

众皆应曰:‘愿从将军之命。’

艾令先将军器撺将下去。

艾取毡自裹其身,先滚下去。

副将有毡衫者裹身滚下,无毡衫者各用绳索束腰,攀木挂树,鱼贯而进。

邓艾、邓忠,并二千军,及开山壮士,皆度了摩天岭。

方才整顿衣甲器械而行,忽见道傍有一石碣,上刻:‘丞相诸葛武侯题’。

其文云:‘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

艾观讫大惊,慌忙对碣再拜曰:‘武侯真神人也!艾不能以师事之,惜哉!’

后人有诗曰:‘阴平峻岭与天齐,玄鹤徘徊尚怯飞。邓艾裹毡从此下,谁知诸葛有先几。’

却说邓艾暗度阴平,引兵行时,又见一个大空寨。

左右告曰:‘闻武侯在日,曾拨一千兵守此险隘。今蜀主刘禅废之。’

艾嗟呀不已,乃谓众人曰:‘吾等有来路而无归路矣!前江油城中,粮食足备:汝等前进可活,后退即死,须并力攻之。’

众皆应曰:‘愿死战!’

于是邓艾步行,引二千余人,星夜倍道来抢江油城。

却说江油城守将马邈,闻东川已失,虽为准备,只是提防大路;又仗着姜维全师守住剑阁关,遂将军情不以为重。

当日操练人马回家,与妻李氏拥炉饮酒。

其妻问曰:‘屡闻边情甚急,将军全无忧色,何也?’

邈曰:‘大事自有姜伯约掌握,干我甚事?’

其妻曰:‘虽然如此,将军所守城池,不为不重。’

邈曰:‘天子听信黄皓,溺于酒色,吾料祸不远矣。魏兵若到,降之为上,何必虑哉?’

其妻大怒,唾邈面曰:‘汝为男子,先怀不忠不义之心,枉受国家爵禄,吾有何面目与汝相见耶!’

马邈羞惭无语。

忽家人慌入报曰:‘魏将邓艾不知从何而来,引二千余人,一拥而入城矣!’

邈大惊,慌出纳降,拜伏于公堂之下,泣告曰:‘某有心归降久矣。今愿招城中居民,及本部人马,尽降将军。’

艾准其降。

遂收江油军马于部下调遣,即用马邈为向导官。

忽报马邈夫人自缢身死。

艾问其故,邈以实告。

艾感其贤,令厚礼葬之,亲往致祭。

魏人闻者,无不嗟叹。

后人有诗赞曰:‘后主昏迷汉祚颠,天差邓艾取西川。可怜巴蜀多名将,不及江油李氏贤。’

邓艾取了江油,遂接阴平小路诸军,皆到江油取齐,径来攻涪城。

部将田续曰:‘我军涉险而来,甚是劳顿,且当休养数日,然后进兵。’

艾大怒曰:‘兵贵神速,汝敢乱我军心耶!’

喝令左右推出斩之。

众将苦告方免。

艾自驱兵至涪城。

城内官吏军民疑从天降,尽皆投降。

蜀人飞报入成都。

后主闻知,慌召黄皓问之。

皓奏曰:‘此诈传耳。神人必不肯误陛下也。’

后主又宣师婆问时,却不知何处去了。

此时远近告急表文,一似雪片,往来使者,联络不绝。

后主设朝计议,多官面面相觑,并无一言。

郤正出班奏曰:‘事已急矣!陛下可宣武侯之子商议退兵之策。’

原来武侯之子诸葛瞻,字思远。

其母黄氏,即黄承彦之女也。

母貌甚陋,而有奇才:上通天文,下察地理;凡韬略遁甲诸书,无所不晓。

武侯在南阳时,闻其贤,求以为室。

武侯之学,夫人多所赞助焉。

及武侯死后,夫人寻逝,临终遗教,惟以忠孝勉其子瞻。

瞻自幼聪敏,尚后主女,为驸马都尉。

后袭父武乡侯之爵。

景耀四年,迁行军护卫将军。

时为黄皓用事,故托病不出。

当下后主从郤正之言,即时连发三诏,召瞻至殿下。

后主泣诉曰:‘邓艾兵已屯涪城,成都危矣。卿看先君之面,救朕之命!’

瞻亦泣奏曰:‘臣父子蒙先帝厚恩、陛下殊遇,虽肝脑涂地,不能补报。愿陛下尽发成都之兵,与臣领去决一死战。’

后主即拨成都兵将七万与瞻。

瞻辞了后主,整顿军马,聚集诸将问曰:‘谁敢为先锋?’

言未讫,一少年将出曰:‘父亲既掌大权,儿愿为先锋。’

众视之,乃瞻长子诸葛尚也。

尚时年一十九岁。

博览兵书。

多习武艺。

瞻大喜,遂命尚为先锋。

是日,大军离了成都,来迎魏兵。

却说邓艾得马邈献地理图一本,备写涪城至成都三百六十里山川道路,阔狭险峻,一一分明。

艾看毕,大惊曰:‘若只守涪城,倘被蜀人据住前山,何能成功耶?如迁延日久,姜维兵到,我军危矣。’

速唤师纂并子邓忠,分付曰:‘汝等可引一军,星夜径去绵竹,以拒蜀兵。吾随后便至。切不可怠缓。若纵他先据了险要,决斩汝首!’

师、邓二人引兵将至绵竹,早遇蜀兵。

两军各布成阵。

师、邓二人勒马于门旗下,只见蜀兵列成八阵。

三冬鼓罢,门旗两分,数十员将簇拥一辆四轮车,车上端坐一人:纶巾羽扇,鹤氅方裾。

车傍展开一面黄旗,上书:‘汉丞相诸葛武侯’。

諕得师、邓二人汗流遍身,回顾军士曰:‘原来孔明尚在,我等休矣!’

急勒兵回时,蜀兵掩杀将来,魏兵大败而走。

蜀兵掩杀二十余里,遇见邓艾援兵接应。

两家各自收兵。

艾升帐而坐,唤师纂、邓忠责之曰:‘汝二人不战而退,何也?’

忠曰:‘但见蜀阵中诸葛孔明领兵,因此奔还。’

艾怒曰:‘纵使孔明更生,我何惧哉!汝等轻退,以致于败,宜速斩以正军法!’

众皆苦劝,艾方息怒。

令人哨探,回说孔明之子诸葛瞻为大将,瞻之子诸葛尚为先锋。

——车上坐者乃木刻孔明遗像也。

艾闻之,谓师纂、邓忠曰:‘成败之机,在此一举。汝二人再不取胜,必当斩首!’

师、邓二人又引一万兵来战。

诸葛尚匹马单枪,抖擞精神,战退二人。

诸葛瞻指挥两掖兵冲出,直撞入魏阵中,左冲右突,往来杀有数十番,魏兵大败,死者不计其数。

师纂、邓忠中伤而逃。

瞻驱士马随后掩杀二十余里,紥营相拒。

师纂、邓忠回见邓艾,艾见二人俱伤,未便加责,乃与众将商议曰:‘蜀有诸葛瞻善继父志,两番杀吾万余人马,今若不速破,后必为祸。’

监军丘本曰:‘何不作一书以诱之?’

艾从其言,遂作书一封,遣使送人蜀寨。

守门将引至帐下,呈上其书。

瞻拆封视之。

书曰:‘征西将军邓艾,致书于行军护卫将军诸葛思远麾下:切观近代贤才,未有如公之尊父也。昔自出茅庐,一言已分三国,扫平荆、益,遂成霸业,古今鲜有及者;后六出祁山,非其智力不足,乃天数耳。今后主昏弱,王气已终,艾奉天子之命,以重兵伐蜀,已皆得其地矣。成都危在旦夕,公何不应天顺人,仗义来归?艾当表公为琅琊王,以光耀祖宗,决不虚言。幸存照鉴。’

瞻看毕,勃然大怒,扯碎其书,叱武士立斩来使,令从者持首级回魏营见邓艾。

艾大怒,即欲出战。

丘本谏曰:‘将军不可轻出,当用奇兵胜之。’

艾从其言,遂令天水太守王颀、陇西太守牵弘,伏两军于后,艾自引兵而来。

此时诸葛瞻正欲搦战,忽报邓艾自引兵到。

瞻大怒,即引兵出,径杀入魏阵中。

邓艾败走,瞻随后掩杀将来。

忽然两下伏兵杀出。

蜀兵大败,退入绵竹。

艾令围之。

于是魏兵一齐呐喊,将绵竹围的铁桶相似。

诸葛瞻在城中,见事势已迫,乃令彭和赍书杀出,往东吴求救。

和至东吴,见了吴主孙休,呈上告急之书。

吴主看罢,与群臣计议曰:‘既蜀中危急,孤岂可坐视不救。’

即令老将丁奉为主帅,丁封、孙异为副将,率兵五万,前往救蜀。

丁奉领旨出师,分拨丁封、孙异引兵二万向沔中而进,自率兵三万向寿春而进:分兵三路来援。

却说诸葛瞻见救兵不至,谓众将曰:‘久守非良图。’

遂留子尚与尚书张遵守城,瞻自披挂上马,引三军大开三门杀出。

邓艾见兵出,便撤兵退。

瞻奋力追杀,忽然一声炮响,四面兵合,把瞻困在垓心。

瞻引兵左冲右突,杀死数百人。

艾令众军放箭射之,蜀兵四散。

瞻中箭落马,乃大呼曰:‘吾力竭矣,当以一死报国!’

遂拔剑自刎而死。

其子诸葛尚在城上,见父死于军中,勃然大怒,遂披挂上马。

张遵谏曰:‘小将军勿得轻出。’

尚叹曰:‘吾父子祖孙,荷国厚恩,今父既死于敌,我何用生为!’

遂策马杀出,死于阵中。

后人有诗赞瞻、尚父子曰:‘不是忠臣独少谋,苍天有意绝炎刘。当年诸葛留嘉胤,节义真堪继武侯。’

邓艾怜其忠,将父子合葬。

乘虚攻打绵竹。

张遵、黄崇、李球三人,各引一军杀出。

蜀兵寡,魏兵众,三人亦皆战死。

艾因此得了绵竹。

劳军已毕,遂来取成都。

正是:试观后主临危日,无异刘璋受逼时。

未知成都如何守御,且看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七回-译文

邓士载偷渡阴平,诸葛瞻战死绵竹。

却说辅国大将军董厥,听说魏兵有十多路进入国境,于是带领两万兵马守住剑阁;当天看到尘土飞扬,怀疑是魏兵,急忙带领军队守住关口。董厥亲自上前查看,原来是姜维、廖化、张翼。董厥非常高兴,把他们接到关上,礼节完毕后,哭着诉说了后主刘禅和黄皓的事情。姜维说:“您不必担心。只要有我在,绝对不允许魏国吞并蜀国。而且我们要守住剑阁,慢慢地制定退敌的计划。”董厥说:“这个关口虽然可以守住,但是成都没有人,如果被敌人偷袭,大势就瓦解了。”姜维说:“成都地形险峻,不是那么容易攻克的,不必担心。”正在这时,突然有人报告说诸葛绪领兵杀到了关下,姜维大怒,急忙带领五千兵马杀下关来,直接冲入魏军阵地,左冲右突,杀得诸葛绪大败而逃,退了几十里地安营扎寨,魏军死伤无数。蜀军抢了许多马匹和武器,姜维收兵回关。

再说钟会离剑阁二十里地安营扎寨,诸葛绪来向他请罪。钟会生气地说:“我命令你守住阴平桥头,以切断姜维的归路,你怎么会失守!现在又没有得到我的命令,擅自出兵,以至于失败!”诸葛绪说:“姜维诡计多端,假装夺取了雍州;我担心雍州有失,带领军队去救援,姜维趁机逃脱;我追赶到关下,没想到又被他打败。”钟会大怒,喝令将他斩首。监军卫瓘说:“诸葛绪虽然有罪,但他是邓征西指挥的人;如果将军杀了他,恐怕会伤害和气。”钟会说:“我奉天子圣旨、晋公的命令,特来讨伐蜀国。即便是邓艾有罪,也应当斩首!”大家纷纷劝说。钟会于是将诸葛绪用囚车押送到洛阳,任由晋公处理;接着将诸葛绪所带领的军队,收编到自己的部队中调配。

有人把这件事报告给了邓艾。邓艾大怒说:“我和你的官职一样,我长期镇守边疆,为国家立下了很多功劳,你怎么敢妄自尊大呢!”他的儿子邓忠劝他说:“小不忍则乱大谋,父亲如果与他结怨,必定会耽误国家大事。希望您暂时忍耐一下。”邓艾听从了他的话。但心中仍然怀有怒气,于是带领十几名骑兵来见钟会。钟会听说邓艾来了,便问左右:“邓艾带来了多少军队?”左右回答说:“只有十几名骑兵。”钟会于是命令帐上帐下排列数百名武士。

邓艾下马进入帐篷,钟会接入帐篷,行礼完毕。邓艾看到军容非常严肃,心中不安,便用言语挑拨他:“将军夺取了汉中,这是朝廷的大幸事,可以早点制定策略,拿下剑阁。”钟会说:“将军高见如何?”邓艾一再推辞,称自己没有能力。钟会坚持问他。邓艾回答说:“按照我的想法,可以带领一支军队从阴平小路出汉中德阳亭,用奇兵直接夺取成都,姜维一定会撤兵来救,将军乘虚而入,拿下剑阁,可以一举成功。”钟会非常高兴说:“将军这个计策太妙了!你可以立刻领兵出发。我在这里专等好消息!”两人饮酒告别。钟会回到自己的帐篷,对将领们说:“大家都说邓艾有才能。今天看来,他不过是个平庸之才!”众人问原因。钟会说:“阴平小路,都是高山峻岭,如果蜀国用一百多人守住险要之地,切断我们的归路,那么邓艾的军队都会饿死。我只走正道,还怕蜀地不破吗!”于是搭建云梯和炮架,只攻打剑阁。

再说邓艾走出辕门,上马回头对随从说:“钟会对待我怎么样?”随从说:“从他的言辞和神色看,并不认同将军的话,只是表面上应付而已。”邓艾笑着说:“他以为我不能夺取成都,我却偏要夺取!”回到自己的帐篷,师纂、邓忠等将领接问:“今天和钟镇西有什么高论?”邓艾说:“我实话告诉他,他却把我当成平庸之才。他现在夺取了汉中,以为立下了大功;如果不是我在沓中牵制姜维,他怎么能成功呢!我现在如果夺取了成都,胜过夺取汉中!”当天夜里下令,全部拔营,向阴平小路进军,离剑阁七百里地安营扎寨。有人报告给钟会,说:“邓艾要去夺取成都了。”钟会嘲笑邓艾不明智。

邓艾一边修书派人飞报司马昭,一边召集将领们在帐篷下商量说:“我现在乘虚而入,去夺取成都,与你们一起建立不朽的功名,你们愿意跟我一起去吗?”将领们回答说:“愿意遵从军令,万死不辞!”邓艾于是先让儿子邓忠带领五千精兵,不穿铠甲,每人手持斧头和凿子,遇到险峻的地方,就凿山开路,搭建桥梁,以便军队行进。邓艾挑选三万士兵,每人携带干粮和绳索出发。大约行了一百多里,挑选三千士兵在那里扎营;又行了一百多里,又挑选三千士兵扎营。那年十月从阴平出发,到达悬崖峭壁之中,总共二十多天,行军七百多里,都是没有人烟的地方。魏军在沿途下了几个营寨,最后只剩下二千人马。前面到达一座山岭,名叫摩天岭,马匹无法行走,邓艾步行上岭,正看到邓忠和开路壮士都在哭泣。邓艾问原因,邓忠告诉说:“这个岭西都是陡峭的山壁,无法开凿,前面的努力都白费了,因此哭泣。”邓艾说:“我的军队到这里,已经行军七百多里,过了这里就是江油,怎么能再退回去呢?”于是命令军队说:“不进入虎穴,怎么得到虎子?我和你们来到这里,如果成功,富贵共享。”众人都回答说:“愿意遵从将军的命令。”邓艾命令先将军器滚下去。邓艾用毡子裹住自己的身体,第一个滚下去。副将有毡衫的裹身滚下,没有毡衫的各自用绳索束腰,攀爬树木,一个接一个地前进。邓艾、邓忠,以及二千士兵和开路的壮士,都越过了摩天岭。这才整理好衣甲和武器继续前进,忽然看到路边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丞相诸葛武侯题”。上面的文字说:“两火初兴,有人越此。两士争衡,不久自死。”邓艾看完后大惊,慌忙对着石碑再拜说:“武侯真是神人啊!我不能以学生之礼对待他,真是遗憾啊!”后来有人写诗说:“阴平峻岭与天齐,玄鹤徘徊尚怯飞。邓艾裹毡从此下,谁知诸葛有先几。”

邓艾暗中渡过阴平,带兵行进时,又看到一个空荡荡的军营。左右的人告诉他说:“听说武侯(诸葛亮)在世时,曾派一千兵马守卫这个险要的地方。现在蜀国的君主刘禅废弃了这个军营。”邓艾叹息不已,于是对众人说:“我们有了来路却没有了归路!前方的江油城中,粮食充足:你们向前可以生存,向后就会死去,必须齐心协力攻打它。”众人都回答说:“愿意拼死作战!”于是邓艾步行,带领两千多人,星夜兼程来抢夺江油城。

江油城的守将马邈,听说东川已经失守,虽然有所准备,只是防备大路;又依靠姜维全师把守剑阁关,所以对军情并不重视。那天他训练完兵马回家,和妻子李氏围着炉子喝酒。他的妻子问他:“常听说边境情况紧急,将军却一点不担心,为什么?”马邈说:“大事有姜伯约(姜维)掌握,关我什么事?”他的妻子说:“虽然如此,将军所守卫的城池,不是不重要的。”马邈说:“皇帝听信了黄皓,沉溺于酒色,我想祸患不会远了。魏国军队如果到来,投降是上策,何必担心呢?”他的妻子大怒,吐了他一脸唾沫说:“你作为男人,先怀有背叛不忠的心思,白白享受国家的俸禄,我有什么脸面和你相见!”马邈羞愧得无话可说。

突然有家人慌张地跑进来报告说:“魏将邓艾不知从哪里出现,带领两千多人,一拥而入城了!”马邈大惊,慌忙出去投降,跪倒在公堂之下,哭着说:“我早就想投降了。现在愿意招降城中的居民和我的部队,全部投降将军。”邓艾同意了他的投降。于是邓艾把江油城的军队收编到自己的部队中,并任命马邈为向导官。

突然有人报告说马邈的夫人自缢身亡。邓艾询问原因,马邈如实相告。邓艾感念她的贤德,下令给予厚礼安葬,并亲自前往祭奠。魏国的人听说这件事,无不叹息。后来有人作诗赞颂说:“后主昏庸汉室危,天差邓艾取西川。可惜巴蜀多名将,不及江油李氏贤。”

邓艾夺取了江油后,就接应了阴平小路上的各路军队,都到江油会合,然后直接攻打涪城。部将田续说:“我们军队经历了艰险,非常疲惫,应该休息几天,然后再进军。”邓艾大怒说:“用兵贵在神速,你敢扰乱我的军心!”喝令左右的人把田续推出去斩首。众将苦苦哀求才免于死。

邓艾亲自带领军队到涪城。城内的官员和百姓都像是从天而降,都投降了。

蜀国人飞快地报告到成都。后主听说后,慌忙召见黄皓询问。黄皓奏报说:“这只是虚假的传言。神仙是不会误导陛下的。”后主又宣召师婆询问,但她却不知去了哪里。这时,远近的告急文书像雪片一样飞来,使者络绎不绝。后主设朝商议,众官员面面相觑,无人开口。郤正出班上奏说:“事情已经非常紧急了!陛下可以召唤武侯的儿子商议退兵的策略。”原来武侯的儿子诸葛瞻,字思远。他的母亲黄氏,是黄承彦的女儿。黄夫人的容貌虽然丑陋,但才智非凡:上通天文,下懂地理;凡兵法、遁甲等书籍,无所不晓。武侯在南阳时,听说她的贤德,请求娶她为妻。武侯的学问,夫人多有所辅助。武侯死后,夫人也去世了,临终前留下遗言,只以忠孝勉励儿子诸葛瞻。诸葛瞻自幼聪明,娶了后主的女儿为妻,成为驸马都尉。后来继承父亲武乡侯的爵位。景耀四年,升任行军护卫将军。当时黄皓当权,所以他以病为由不出任。

后主听从郤正的建议,立即连发三道诏书,召见诸葛瞻。后主哭着说:“邓艾的军队已经驻扎在涪城,成都危险了。你看看先帝(诸葛亮)的面子,救救我的命!”诸葛瞻也哭着上奏说:“臣父子蒙受先帝的厚恩、陛下的特殊待遇,即使肝脑涂地,也不能报答。愿陛下调动成都的全部军队,让我领兵去决一死战。”后主立即调拨了七万成都的军队给诸葛瞻。诸葛瞻辞别了后主,整顿军队,召集众将问道:“谁敢担任先锋?”话还没说完,一个少年将领站出来说:“父亲既然掌握了大局,我愿意担任先锋。”众人一看,原来是诸葛瞻的长子诸葛尚。诸葛尚当时十九岁,博览兵书,精通武艺。诸葛瞻非常高兴,于是任命诸葛尚为先锋。

那天,大军离开了成都,来迎击魏军。

邓艾得到了马邈献上的地理图一本,详细地记载了从涪城到成都三百六十里的山川道路,包括宽窄、险峻等,都描述得非常清楚。邓艾看完后,大惊说:“如果只守涪城,如果被蜀国人占据了前面的山头,怎么能成功呢?如果拖延时间太久,姜维的军队到了,我们军队就危险了。”他立即召唤师纂和儿子邓忠,吩咐他们说:“你们可以带领一支部队,星夜兼程直接去绵竹,以抵御蜀军。我随后就到。千万不能拖延。如果让他们先占据了险要之地,我要斩你们的首级!”

师纂和邓忠带领军队即将到达绵竹时,早遇到了蜀军。两军各自摆开阵势。师纂和邓忠勒马在阵门旗下,只见蜀军摆出了八阵。三通鼓罢,阵门旗分开,几十员将领簇拥着一辆四轮车,车上端坐着一人:头戴纶巾,手持羽扇,身穿鹤氅,腰系方裾。车旁展开了一面黄旗,上面写着:“汉丞相诸葛武侯”。这把师纂和邓忠吓得汗流浃背,回头对军士说:“原来诸葛亮还活着,我们完了!”急忙勒马回撤时,蜀军追杀过来,魏军大败而逃。蜀军追杀了二十多里,遇到了邓艾的援军。两军各自收兵。

邓艾升帐坐下,召唤师纂和邓忠责备他们说:“你们两个不战而退,为什么?”邓忠说:“只是看到蜀军阵中有诸葛亮领兵,因此逃回。”邓艾愤怒地说:“即使诸葛亮复活,我有什么好怕的!你们轻率撤退,以至于失败,应该立即斩首以正军法!”众人都苦苦哀求,邓艾才息怒。派人去侦察,回报说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为大将,诸葛瞻的儿子诸葛尚为先锋。——车上坐着的是木刻的诸葛亮遗像。

艾闻之,谓师纂、邓忠曰:‘成败之机,在此一举。汝二人再不取胜,必当斩首!’

师、邓二人又引一万兵来战。诸葛尚匹马单枪,抖擞精神,战退二人。

诸葛瞻指挥两掖兵冲出,直撞入魏阵中,左冲右突,往来杀有数十番,魏兵大败,死者不计其数。

师纂、邓忠中伤而逃。瞻驱士马随后掩杀二十余里,紥营相拒。

师纂、邓忠回见邓艾,艾见二人俱伤,未便加责,乃与众将商议曰:‘蜀有诸葛瞻善继父志,两番杀吾万余人马,今若不速破,后必为祸。’

监军丘本曰:‘何不作一书以诱之?’艾从其言,遂作书一封,遣使送人蜀寨。

守门将引至帐下,呈上其书。瞻拆封视之。书曰:‘征西将军邓艾,致书于行军护卫将军诸葛思远麾下:切观近代贤才,未有如公之尊父也。昔自出茅庐,一言已分三国,扫平荆、益,遂成霸业,古今鲜有及者;后六出祁山,非其智力不足,乃天数耳。今后主昏弱,王气已终,艾奉天子之命,以重兵伐蜀,已皆得其地矣。成都危在旦夕,公何不应天顺人,仗义来归?艾当表公为琅琊王,以光耀祖宗,决不虚言。幸存照鉴。’

瞻看毕,勃然大怒,扯碎其书,叱武士立斩来使,令从者持首级回魏营见邓艾。

艾大怒,即欲出战。丘本谏曰:‘将军不可轻出,当用奇兵胜之。’艾从其言,遂令天水太守王颀、陇西太守牵弘,伏两军于后,艾自引兵而来。

此时诸葛瞻正欲搦战,忽报邓艾自引兵到。瞻大怒,即引兵出,径杀入魏阵中。

邓艾败走,瞻随后掩杀将来。忽然两下伏兵杀出。

蜀兵大败,退入绵竹。艾令围之。于是魏兵一齐呐喊,将绵竹围的铁桶相似。

诸葛瞻在城中,见事势已迫,乃令彭和赍书杀出,往东吴求救。

和至东吴,见了吴主孙休,呈上告急之书。

吴主看罢,与群臣计议曰:‘既蜀中危急,孤岂可坐视不救。’即令老将丁奉为主帅,丁封、孙异为副将,率兵五万,前往救蜀。

丁奉领旨出师,分拨丁封、孙异引兵二万向沔中而进,自率兵三万向寿春而进:分兵三路来援。

却说诸葛瞻见救兵不至,谓众将曰:‘久守非良图。’遂留子尚与尚书张遵守城,瞻自披挂上马,引三军大开三门杀出。

邓艾见兵出,便撤兵退。

瞻奋力追杀,忽然一声炮响,四面兵合,把瞻困在垓心。

瞻引兵左冲右突,杀死数百人。

艾令众军放箭射之,蜀兵四散。

瞻中箭落马,乃大呼曰:‘吾力竭矣,当以一死报国!’遂拔剑自刎而死。

其子诸葛尚在城上,见父死于军中,勃然大怒,遂披挂上马。

张遵谏曰:‘小将军勿得轻出。’尚叹曰:‘吾父子祖孙,荷国厚恩,今父既死于敌,我何用生为!’遂策马杀出,死于阵中。

后人有诗赞瞻、尚父子曰:‘不是忠臣独少谋,苍天有意绝炎刘。当年诸葛留嘉胤,节义真堪继武侯。’邓艾怜其忠,将父子合葬。

乘虚攻打绵竹。张遵、黄崇、李球三人,各引一军杀出。

蜀兵寡,魏兵众,三人亦皆战死。

艾因此得了绵竹。

劳军已毕,遂来取成都。

正是:‘试观后主临危日,无异刘璋受逼时。’

未知成都如何守御,且看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七回-注解

邓士载:邓士载,即邓艾,三国时期魏国将领,以智勇著称,在此处为邓艾的别称。

阴平:古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广元市北,是古代蜀汉与魏国交界的要塞。

诸葛瞻:诸葛亮之子,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因父亲的名望而受到重用。

绵竹: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

辅国大将军:辅国大将军,古代官职,为高级军事将领。

剑阁:剑阁,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剑阁县,是蜀汉通往中原的重要关隘。

姜维: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多次北伐,力图恢复汉室。

廖化:廖化,蜀汉将领,以勇猛著称,多次参与北伐。

张翼:张翼,蜀汉将领,参与多次北伐。

黄皓:蜀汉宦官,因擅权而受到批评。

诸葛绪:诸葛绪,蜀汉将领,后投降魏国。

钟会:钟会,三国时期魏国将领,以智谋著称,在此处为钟会的别称。

晋公:晋公,指司马昭,司马炎的父亲,曾任晋公,后来成为晋朝的开国皇帝。

天子明诏:天子明诏,指皇帝的命令,具有最高权威。

汉中:汉中,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南部,是蜀汉的重要军事基地。

德阳亭:德阳亭,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德阳市,是蜀汉的北大门。

江油:江油,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绵阳市北,是蜀汉与魏国的交界处。

摩天岭:摩天岭,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广元市北,是蜀汉与魏国的险要之地。

诸葛武侯:诸葛武侯,指诸葛亮,蜀汉丞相,以智谋和忠诚著称。

邓艾:三国时期魏国将领,以智谋和勇猛著称,是魏国攻灭蜀汉的主要功臣之一。

蜀主刘禅:蜀汉的最后一位皇帝,因昏庸而受到后世批评。

武侯:指诸葛亮,蜀汉丞相,被誉为千古良相,以智慧和忠诚著称。

剑阁关:位于今四川省剑阁县,是古代蜀汉防御魏国的重要关隘。

巴蜀:指今四川省及重庆市一带,因古代巴蜀两国而得名。

诸葛尚:诸葛瞻之子,蜀汉末期的将领,以勇猛著称。

韬略遁甲:古代兵书中的术语,指军事策略和兵法。

武乡侯:诸葛亮的封号,因其在武乡之战中立功而得名。

景耀:蜀汉后期的年号。

向导官:指为军队提供方向和引导的官员。

涪城:古地名,位于今四川省绵阳市,是蜀汉的重要城池。

黄承彦:诸葛亮的岳父,有奇才,对诸葛亮的成长有一定影响。

韬略:指军事策略和智谋。

遁甲:古代兵书中的术语,指隐秘的兵法。

八阵:古代阵法之一,以八种阵形组合而成,用以迷惑敌人。

四轮车:古代的一种战车,用于运输或作战。

孔明:诸葛亮的字,常被后人尊称为孔明。

艾闻之:艾闻之,指邓艾听到消息或听到别人的话。

师纂、邓忠:师纂和邓忠,均为魏国将领。

成败之机,在此一举:成败的关键就在这一次行动中。

斩首:古代刑罚之一,指斩首示众。

诸葛尚匹马单枪:诸葛尚独自一人,骑马手持长枪。

抖擞精神:振作精神,充满活力。

诸葛瞻指挥两掖兵冲出:诸葛瞻指挥两翼的军队冲出。

魏阵:魏国的军队阵形。

两番杀吾万余人马:两次击败我魏国一万多兵马。

王气已终:王朝的气数已经走到尽头。

琅琊王:古代王爵之一,地位较高。

幸存照鉴:希望您能够生存下来,以见证这一切。

搦战:挑战敌人,寻求战斗。

丁奉:东吴老将,有勇有谋。

丁封、孙异:丁奉的副将。

寿春:古代地名,位于今安徽省。

垓心:包围圈的中心。

荷国厚恩:承担国家的深厚恩情。

苍天有意绝炎刘:天意要断绝炎刘(蜀汉)的气数。

嘉胤:优秀的后代。

节义真堪继武侯:他们的节义确实可以继承诸葛亮的遗志。

刘璋:蜀汉末年的地方割据势力。

守御:防御,保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七回-评注

艾闻之,谓师纂、邓忠曰:‘成败之机,在此一举。汝二人再不取胜,必当斩首!’

此句描绘了艾闻之对师纂、邓忠的严厉警告,凸显了战争的紧迫性和生死存亡的关头。‘成败之机,在此一举’这一表述,强调了此战的重要性,预示着胜败将决定整个战局的走向。

师、邓二人又引一万兵来战。

此句表现了师纂、邓忠在压力之下,不得不再次率军迎战,展现了他们不畏强敌、勇往直前的精神。

诸葛尚匹马单枪,抖擞精神,战退二人。

诸葛尚的形象在此处得到了突出,他孤军奋战,英勇无畏,成功击退了敌人,体现了蜀军不屈不挠的斗志。

诸葛瞻指挥两掖兵冲出,直撞入魏阵中,左冲右突,往来杀有数十番,魏兵大败,死者不计其数。

此句展现了诸葛瞻的指挥才能和英勇善战,他率领两掖兵成功冲入敌阵,大败魏军,凸显了蜀军的强大。

师纂、邓忠中伤而逃。

此句表现了魏军的狼狈逃窜,进一步突出了蜀军的胜利。

瞻驱士马随后掩杀二十余里,紥营相拒。

此句描绘了诸葛瞻追击敌人的情景,展示了蜀军追击不舍的决心。

蜀有诸葛瞻善继父志,两番杀吾万余人马,今若不速破,后必为祸。

此句点明了诸葛瞻的威胁,以及邓艾急于破敌的心态,为后续的剧情发展埋下伏笔。

何不作一书以诱之?

此句体现了邓艾的智谋,他决定通过写信来诱降诸葛瞻,展现了他善于运用策略的一面。

征西将军邓艾,致书于行军护卫将军诸葛思远麾下:切观近代贤才,未有如公之尊父也。

此句通过书信内容,展现了邓艾对诸葛亮的尊敬,同时也试图通过夸赞诸葛瞻来动摇他的军心。

幸存照鉴。

此句是邓艾对诸葛瞻的劝降,他希望诸葛瞻能够顺应天命,投降魏国。

瞻看毕,勃然大怒,扯碎其书,叱武士立斩来使,令从者持首级回魏营见邓艾。

此句展现了诸葛瞻的忠义,他坚决拒绝投降,并果断地处决了来使,彰显了蜀军的坚定立场。

艾大怒,即欲出战。

此句表现了邓艾的愤怒和决心,他准备亲自率军出战。

丘本谏曰:‘将军不可轻出,当用奇兵胜之。’

此句体现了丘本的智谋,他建议邓艾使用奇兵来战胜蜀军,避免了邓艾的轻举妄动。

艾从其言,遂令天水太守王颀、陇西太守牵弘,伏两军于后,艾自引兵而来。

此句展现了邓艾的果断决策,他采纳了丘本的建议,并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

此时诸葛瞻正欲搦战,忽报邓艾自引兵到。

此句描绘了诸葛瞻的紧张情绪,以及邓艾突然到来的突然性。

瞻大怒,即引兵出,径杀入魏阵中。

此句展现了诸葛瞻的勇猛,他不顾一切地冲入敌阵,与魏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邓艾败走,瞻随后掩杀将来。

此句描绘了诸葛瞻追击邓艾的情景,展现了蜀军的气势如虹。

忽然两下伏兵杀出。

此句揭示了邓艾的计谋,他事先安排了伏兵,最终成功击败了蜀军。

蜀兵大败,退入绵竹。

此句表现了蜀军的惨败,以及他们被迫退守绵竹的无奈。

艾令围之。

此句展现了邓艾的果断决策,他迅速包围了绵竹,进一步压缩了蜀军的生存空间。

诸葛瞻在城中,见事势已迫,乃令彭和赍书杀出,往东吴求救。

此句描绘了诸葛瞻的无奈之举,他试图通过求救来改变战局。

吴主看罢,与群臣计议曰:‘既蜀中危急,孤岂可坐视不救。’

此句展现了东吴对蜀国的关心,以及他们决定出兵救援的决心。

丁奉领旨出师,分拨丁封、孙异引兵二万向沔中而进,自率兵三万向寿春而进:分兵三路来援。

此句描绘了东吴的援军部署,他们决定分兵三路来援助蜀国,展现了东吴对蜀国的支持。

诸葛瞻见救兵不至,谓众将曰:‘久守非良图。’

此句表现了诸葛瞻的无奈,他意识到久守绵竹并非良策。

遂留子尚与尚书张遵守城,瞻自披挂上马,引三军大开三门杀出。

此句展现了诸葛瞻的决绝,他决定亲自率军出战,以争取最后的胜利。

邓艾见兵出,便撤兵退。

此句描绘了邓艾的谨慎,他在面对诸葛瞻的挑战时,选择了撤退。

瞻奋力追杀,忽然一声炮响,四面兵合,把瞻困在垓心。

此句展现了诸葛瞻的英勇,他在追击邓艾的过程中,不幸被围困。

瞻引兵左冲右突,杀死数百人。

此句描绘了诸葛瞻在困境中的顽强抵抗,他成功击杀了数百名敌人。

艾令众军放箭射之,蜀兵四散。

此句展现了邓艾的残忍,他下令放箭射杀蜀军,导致蜀军溃散。

瞻中箭落马,乃大呼曰:‘吾力竭矣,当以一死报国!’遂拔剑自刎而死。

此句展现了诸葛瞻的忠义,他在力竭之际,选择了以死报国。

其子诸葛尚在城上,见父死于军中,勃然大怒,遂披挂上马。

此句描绘了诸葛尚的孝顺和忠义,他在得知父亲牺牲后,毅然决然地披挂上马,准备继续战斗。

张遵谏曰:‘小将军勿得轻出。’尚叹曰:‘吾父子祖孙,荷国厚恩,今父既死于敌,我何用生为!’

此句展现了诸葛尚的坚定信念,他不顾张遵的劝阻,决心继续战斗,以完成父亲的遗志。

遂策马杀出,死于阵中。

此句描绘了诸葛尚的英勇,他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后人有诗赞瞻、尚父子曰:‘不是忠臣独少谋,苍天有意绝炎刘。当年诸葛留嘉胤,节义真堪继武侯。’

此句是对诸葛瞻和诸葛尚父子的赞美,他们的忠义和节义被后人传颂。

邓艾怜其忠,将父子合葬。

此句展现了邓艾的宽容和仁慈,他将诸葛瞻和诸葛尚父子合葬,表现了对他们忠义的尊重。

乘虚攻打绵竹。

此句描绘了邓艾的计谋,他利用诸葛瞻父子的牺牲,乘虚攻打绵竹。

张遵、黄崇、李球三人,各引一军杀出。

此句展现了蜀军的顽强抵抗,张遵、黄崇、李球三将领分别率军出战。

蜀兵寡,魏兵众,三人亦皆战死。

此句描绘了蜀军的惨败,张遵、黄崇、李球三将领均英勇牺牲。

艾因此得了绵竹。

此句展现了邓艾的胜利,他成功攻下了绵竹。

劳军已毕,遂来取成都。

此句描绘了邓艾的野心,他攻下绵竹后,继续进攻成都。

正是:试观后主临危日,无异刘璋受逼时。

此句是对蜀汉后主刘禅的讽刺,他面临着与刘璋相似的危机。

未知成都如何守御,且看下文分解。

此句为悬念,引出下文的剧情发展,让人期待成都的守御战。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七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219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