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四-翰苑亲近-原文
白乐天《渭村退居寄钱翰林》诗,叙翰苑之亲近云:
晓从朝兴庆,春陪宴柏梁。
分庭皆命妇,对院即储皇。
贵主冠浮动,亲王辔闹装。
金钿相照耀,朱紫间荧煌。
毬簇桃花骑,歌巡竹叶觞。
洼银中贵带,昂黛内人妆。
赐禊东城下,颁酺曲水傍。
樽罍分圣酒,妓乐借仙倡。
盖唐世宫禁与外廷不至相隔绝,故杜子美诗:
户外昭容紫袖垂,双瞻御座引朝仪。
又云:
舍人退食收封事,宫女开函近御筵。
而学士独称内相,至于与命妇分庭,见贵主冠服、内人黛妆,假仙倡以佐酒,他司无比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四-翰苑亲近-译文
清晨从朝廷出发前往兴庆宫,春天里陪伴皇帝在柏梁宫宴饮。
分列庭院的都是皇后的命妇,面对庭院的就是皇帝的储君。
贵族妇女的冠饰飘动,亲王的马辔装饰华丽。
金光闪闪的首饰相互照耀,朱红色的袍子与紫色的官服交相辉映。
骑马的人们像桃花一样簇拥,歌声在竹林间的酒杯旁回荡。
银制的腰带在贵妇们身上闪耀,宫女们以黛色画眉。
皇帝在东城下赐酒,在曲水旁颁布酒宴。
酒杯里分装着圣酒,歌女和乐师们模仿仙女般助兴。
这大概是因为唐朝的宫禁与外廷并没有完全隔绝,所以杜甫的诗中写道:‘门外是穿着紫色长袖的宫女,双目瞻仰着御座引领朝仪。’又说:‘舍人退下用餐后处理封事,宫女打开信函靠近御宴。’而学士们特别被称为内相,至于与命妇们分庭而坐,看到贵妇们的冠服、宫女们的黛妆,以及借用仙女般的歌女来助酒,这在其他官职中是没有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四-翰苑亲近-注解
白乐天: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有‘诗魔’之称,与杜甫、李白并称‘唐代三大诗人’。
渭村退居寄钱翰林:指白居易在渭村隐居期间写给翰林学士钱起的诗。
翰苑:翰苑指翰林院,唐代为文学学士的官署,也是皇帝的文学顾问机构。
兴庆:兴庆宫,唐代皇宫之一,位于长安城(今西安)。
柏梁:柏梁,汉代宫殿名,这里指唐代宫殿。
命妇:指皇族、贵族的妇女。
储皇:储皇指太子,即未来的皇帝。
贵主:贵族女子。
冠浮动:冠指头饰,浮动表示华丽。
亲王:皇帝的亲族,通常指亲王。
辔闹装:辔指马的缰绳,闹装指华丽的装饰。
金钿:金钿指用金制成的装饰品。
朱紫:朱指红色,紫指紫色,这里指贵族的服饰颜色。
荧煌:光彩照人的样子。
毬簇桃花骑:毬簇指球类游戏,桃花骑指骑马游玩。
歌巡竹叶觞:歌巡指唱歌游玩,竹叶觞指酒杯。
洼银中贵带:洼银指银制的装饰品,中贵指中级贵族。
昂黛内人妆:昂黛指黛眉,内人指宫女。
赐禊:赐禊指皇帝赐予的洗浴仪式。
东城下:指长安城的东城。
颁酺:颁酺指皇帝赐予的酒宴。
曲水:曲水指弯曲的水流,这里指曲水流觞的宴会。
樽罍:樽和罍都是古代的酒器。
圣酒:圣酒指皇帝赐予的酒。
妓乐:妓指女乐师,乐指音乐。
仙倡:仙倡指乐舞艺人,这里指宫廷中的乐舞表演。
杜子美:杜甫,唐代著名诗人,字子美。
户外昭容紫袖垂:形容宫女在户外等待,紫袖指宫女的服饰。
双瞻御座引朝仪:双瞻指宫女在两侧恭敬地瞻仰皇帝,御座指皇帝的座位,朝仪指朝廷的礼仪。
舍人退食收封事:舍人指官员,退食指退朝后吃饭,收封事指处理政务。
宫女开函近御筵:宫女打开信函,靠近皇帝的宴席。
内相:内相指皇帝的近臣,这里指翰林学士。
见贵主冠服、内人黛妆:见到贵族女子的冠服和宫女的黛眉化妆。
假仙倡以佐酒:用乐舞艺人来助兴饮酒。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四-翰苑亲近-评注
白居易的《渭村退居寄钱翰林》一诗,通过对翰林院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唐代宫廷生活的奢华与亲近。首联‘晓从朝兴庆,春陪宴柏梁’描绘了翰林院与朝堂的紧密联系,‘朝兴庆’与‘宴柏梁’分别指代了朝廷与宫廷中的宴会,表明翰林院成员参与朝廷重要活动的地位。
‘分庭皆命妇,对院即储皇’描绘了翰林院与后宫的关系,‘命妇’与‘储皇’分别指代了宫廷中的女性与皇位继承人,表明翰林院与后宫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在唐代是常见的,反映了唐代宫廷的开放性。
‘贵主冠浮动,亲王辔闹装’通过描绘宫廷人物的服饰,展现了唐代宫廷的繁华与尊贵。‘贵主’与‘亲王’分别指代了宫廷中的贵族与皇室成员,‘冠浮动’与‘辔闹装’形象地描绘了他们服饰的华丽。
‘金钿相照耀,朱紫间荧煌’进一步强调了宫廷服饰的华美,‘金钿’与‘朱紫’分别指代了金银与朱红色的装饰,‘照耀’与‘荧煌’则形象地描绘了服饰的光彩。
‘毬簇桃花骑,歌巡竹叶觞’描绘了宫廷中的娱乐活动,‘毬簇桃花骑’可能是指宫廷中的骑射游戏,‘歌巡竹叶觞’则是指宫廷中的饮酒作乐,这些活动反映了唐代宫廷生活的闲适与享乐。
‘洼银中贵带,昂黛内人妆’描绘了宫廷中人物的装饰,‘洼银’与‘昂黛’分别指代了银饰与黛眉,这些装饰体现了宫廷人物的高贵与精致。
‘赐禊东城下,颁酺曲水傍’描绘了宫廷中的赐宴活动,‘禊’与‘酺’分别指代了古代的祭神与宴请,这些活动展现了宫廷的礼仪与威严。
‘樽罍分圣酒,妓乐借仙倡’则描绘了宫廷中的宴饮与娱乐,‘樽罍’与‘妓乐’分别指代了酒具与乐舞,‘圣酒’与‘仙倡’则是指宫廷中的美酒与乐舞表演,这些活动体现了宫廷生活的奢华与精致。
白居易通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唐代宫廷生活的丰富多彩,也反映了唐代宫廷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使得宫禁与外廷并不完全隔绝,这也是唐代宫廷文化的一个特点。诗中的翰林院成员与宫廷的亲近,以及与命妇、贵主等宫廷人物的互动,都体现了唐代宫廷文化的开放与包容。
最后,诗中提到的‘学士独称内相’表明了翰林院在唐代宫廷中的重要地位,翰林院学士不仅是皇帝的顾问,也是宫廷文化的重要传承者,他们的存在使得宫廷文化更加丰富多彩。诗中通过对比翰林院与其他官职的不同待遇,进一步突出了翰林院的特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