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四-王文正公-原文
祥符以后,凡天书礼文、宫观典册、祭祀巡幸、祥瑞颂声之事,王文正公旦实为参政宰相,无一不预。
官自侍郎至太保,公心知得罪于清议,而固恋患失,不能决去。
及其临终,乃欲削发僧服以敛,何所补哉?
魏野赠诗,所谓“西祀东封今已了,好来相伴赤松游”,可谓君子爱人以德,其箴戒之意深矣。
欧阳公神道碑,悉隐而不书,盖不可书也。
虽持身公清,无一可议,然特张禹、孔光、胡广之流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四-王文正公-译文
祥符年间以后,凡是有关天书礼文、宫观典册、祭祀巡幸、祥瑞颂声等事,王文正公旦实际上都参与了政务,没有一件不事先参与。
他官至侍郎至太保,内心明白自己可能会因为得罪了清议而受到指责,但他却对权力和地位有着深深的依恋和担忧,无法下定决心离开。
等到他临终时,竟然想要剃发穿上僧服来入殓,这又能补回什么呢?魏野赠诗说‘西祀东封今已了,好来相伴赤松游’,这可以说是君子以德行爱人,他的箴言警示意味深远。
欧阳公的神道碑,所有的内容都隐去没有记载,大概是因为有些内容是不宜书写的。
虽然他为人公正清廉,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地方,但他的行为却与特张禹、孔光、胡广等人相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四-王文正公-注解
祥符:指宋真宗赵恒的年号,即公元1008年至1021年,祥符年间是北宋初期的一个相对和平繁荣的时期。
天书礼文:天书,古代指天降的神秘文书,礼文则指与礼仪相关的文字或文献。
宫观典册:宫观,指皇宫和道观;典册,指重要的文献或书籍。
祭祀巡幸:祭祀,指对神灵或祖先的祭祀活动;巡幸,指皇帝外出巡视。
祥瑞颂声:祥瑞,指吉祥的征兆;颂声,指歌颂的声音,通常用于赞颂皇帝的德政。
王文正公旦:王文正公旦,指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旦,他曾担任宰相,以清廉著称。
清议:指公众舆论,尤其是士大夫阶层的议论。
固恋患失:固恋,指固执地留恋;患失,指担心失去。
削发僧服:削发,指剃去头发;僧服,指僧侣的服装,这里指王旦想要出家为僧。
敛:指收敛,这里指王旦临终时的仪式。
魏野:指北宋时期的诗人魏野,以诗风清新脱俗著称。
赤松游:赤松,指传说中的仙人赤松子,赤松游即指与仙人共游。
欧阳公:指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这里指他撰写的王旦的神道碑。
神道碑:指墓碑,特指帝王或高官的墓碑。
特张禹、孔光、胡广之流:张禹、孔光、胡广都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官员,这里用来比喻王旦虽然清廉,但仍有不足之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四-王文正公-评注
祥符以后,凡天书礼文、宫观典册、祭祀巡幸、祥瑞颂声之事,王文正公旦实为参政宰相,无一不预。
此句开篇点明王文正公旦在祥符年间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祥符’指祥瑞的符命,‘天书礼文’、‘宫观典册’、‘祭祀巡幸’、‘祥瑞颂声’等词语,体现了当时朝廷的宗教仪式和象征意义。‘王文正公旦’指王旦,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宰相,此句赞誉其在政治上的参与和贡献,表明其在国家大事中的核心地位。
官自侍郎至太保,公心知得罪于清议,而固恋患失,不能决去。
此句进一步描述王旦的官职经历。‘侍郎’至‘太保’是北宋时期官职的升迁序列,表明王旦在官场上的地位和升迁。‘公心知得罪于清议’指出王旦虽然明白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受到清议的指责,但他仍然固执己见,不愿放弃。‘固恋患失’描绘了王旦在权力和地位上的矛盾心理,‘不能决去’则反映了他在面临抉择时的犹豫和挣扎。
及其临终,乃欲削发僧服以敛,何所补哉?
此句描绘了王旦临终前的情景。‘削发僧服’意味着王旦想要出家为僧,‘敛’指敛葬,即安葬。这句话表达了王旦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对出家的向往,以及对世俗权力的超脱。‘何所补哉’则是对这种行为的质疑,暗示出家并不能弥补他在官场上的过失。
魏野赠诗,所谓‘西祀东封今已了,好来相伴赤松游’,可谓君子爱人以德,其箴戒之意深矣。
此句引用了魏野赠给王旦的诗句,表达了对王旦的赞誉和警示。‘西祀东封’指古代帝王祭祀天地和山川的活动,‘赤松游’则是指隐居山林的生活。这句话通过引用诗句,赞美王旦在政治上的成就,同时也提醒他应该追求道德上的完善。‘君子爱人以德’强调君子应该以德行来影响他人,‘箴戒之意深矣’则是对王旦的深刻教诲。
欧阳公神道碑,悉隐而不书,盖不可书也。
此句提到欧阳修为王旦撰写的神道碑。‘悉隐而不书’表明欧阳修在撰写碑文时,对王旦的一些事迹选择了隐晦不书,‘盖不可书也’则是对这种做法的解释。这句话反映了欧阳修对王旦的尊敬和对其道德品质的认可。
虽持身公清,无一可议,然特张禹、孔光、胡广之流云。
此句总结了对王旦的评价。‘持身公清’赞美王旦的清廉,‘无一可议’表示他的行为无可指责。‘然特’字转折,指出王旦虽然清廉,但与历史上的张禹、孔光、胡广等人相比,仍有不足之处。‘张禹、孔光、胡广之流’是指历史上的一些官员,他们的行为可能存在争议,此句将王旦与他们相提并论,既是对他的肯定,也是对他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