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四-温公客位榜

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四-温公客位榜-原文

司马温公作相日,亲书榜稿揭于客位,曰:

访及诸君,若睹朝政阙遗,庶民疾苦,欲进忠言者,请以奏牍闻于朝廷,光得与同僚商议,择可行者进呈,取旨行之。

若但以私书宠谕,终无所益。

若光身有过失,欲赐规正,即以通封书简分付吏人,令传入,光得内自省讼,佩服改行。

至于整会官职差遣、理雪罪名,凡干身计,并请一面进状,光得与朝省众官公议施行。

若在私弟垂访,不请语及。

某再拜咨白。

乾道九年,公之曾孙伋出镇广州,道过赣,获观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四-温公客位榜-译文

司马温公担任宰相的时候,亲自写下榜文贴在客厅里,说:‘如果各位有看到朝廷政策的不足之处,或者民众的疾苦,想要提出忠告的话,请用奏章的形式向朝廷汇报,我可以和同僚们一起商议,选择可行的建议提交给朝廷,得到批准后执行。如果只是通过私信来宠幸告知,最终是没有好处的。如果我个人有什么过失,想要得到指正,请直接将信件交给官员,让他们转交给我,我能够自我反省并改正。至于关于调整官职和派遣、审理冤屈罪名等涉及我个人利益的事情,请一并提交状纸,我会和朝廷的官员们公开讨论后执行。如果在私人住宅拜访我,请不要提及这些事情。我再次鞠躬敬告。’

乾道九年,司马温公的曾孙司马伋外出担任广州镇守,路过赣州,有幸看到了这份榜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四-温公客位榜-注解

司马温公:司马温公指的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他在宋神宗时曾任宰相,以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

相日:相日指的是担任宰相的日子。

榜稿:榜稿指的是告示或者布告的草稿。

客位:客位是指接待宾客的地方。

访及:访及指的是询问。

诸君:诸君是对多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各位”或“诸位”。

朝政阙遗:朝政阙遗指的是朝廷政治中的缺失和遗漏。

庶民疾苦:庶民疾苦指的是普通百姓的困苦和痛苦。

进忠言:进忠言指的是提出忠诚的建议。

奏牍:奏牍是指呈递给皇帝的公文。

光得:光得是司马光自称,意为“我得以”或“我能够”。

同僚:同僚指的是同在一个官职或部门工作的官员。

择可行者:择可行者指的是选择可以实行的建议。

取旨行之:取旨行之是指根据皇帝的旨意去执行。

私书宠谕:私书宠谕指的是私人信件中的宠爱和嘉许。

通封书简:通封书简是指密封的书信。

吏人:吏人是指官府中的低级官员或差役。

内自省讼:内自省讼指的是内心自我反省。

佩服改行:佩服改行是指敬服并改正自己的行为。

整会官职差遣:整会官职差遣指的是整理和安排官员的职务和派遣。

理雪罪名:理雪罪名指的是洗清冤屈或消除罪名。

干身计:干身计指的是与个人利益相关的事务。

进状:进状是指呈递诉讼状或申诉状。

朝省众官:朝省众官指的是朝廷中的各位官员。

公议施行:公议施行是指公开讨论并实施。

私弟垂访:私弟垂访指的是私人拜访。

再拜咨白:再拜咨白是指再次行礼并说明情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四-温公客位榜-评注

司马温公,即司马光,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其在位期间,秉持清正廉洁的政治理念,深得百姓爱戴。此段古文,是司马光作为宰相时亲笔书写的榜稿,内容体现了其对待朝政、百姓疾苦的严肃态度和开明作风。

首句‘司马温公作相日,亲书榜稿揭于客位’描绘了司马光亲笔书写榜稿的场景,‘亲书’二字彰显了他亲力亲为、勤政爱民的形象。‘客位’则表明其将榜稿公之于众,接受百姓的监督和建言。

‘访及诸君,若睹朝政阙遗,庶民疾苦,欲进忠言者,请以奏牍闻于朝廷’这句话,表达了司马光广开言路、倾听民意的决心。他鼓励百姓敢于直言,勇于进言,共同参与朝政,体现了其开明政治家的风范。

‘光得与同僚商议,择可行者进呈,取旨行之’表明司马光在听取百姓意见后,会与同僚商议,选择可行的建议上报朝廷,并最终由皇帝批准实施。这既体现了其尊重皇帝权威,又保证了政策的可行性。

‘若但以私书宠谕,终无所益’这句话,揭示了司马光对待建议的态度。他强调,只有通过正式的奏牍形式,才能确保建议得到朝廷的重视,避免私书带来的流言蜚语。

‘若光身有过失,欲赐规正,即以通封书简分付吏人,令传入,光得内自省讼,佩服改行’表明司马光勇于接受监督,对待自己的过失能够虚心接受,并积极改正。这种自我反省的精神,令人敬佩。

‘至于整会官职差遣、理雪罪名,凡干身计,并请一面进状,光得与朝省众官公议施行’这句话,体现了司马光公正无私的态度。他在处理官员任免、罪名平反等事务时,坚持公平公正,接受朝省众官的监督。

‘若在私弟垂访,不请语及’表明司马光在处理朝政事务时,坚守原则,不徇私情。他明确表示,在私人场合不会讨论朝政,体现了其清正廉洁的政治品质。

‘某再拜咨白’这句话,是司马光对百姓的谦逊表达。他自称‘某’,表示自己只是百姓中的一员,再次表达了自己虚心接受建议、勤政爱民的态度。

乾道九年,公之曾孙伋出镇广州,道过赣,获观之’这句话,说明了司马光的政治理念得到了后人的传承和发扬。他的曾孙伋,在担任广州镇将时,依然秉持着司马光的政治理念,继续为百姓谋福祉。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四-温公客位榜》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209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