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四-凤毛

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四-凤毛-原文

宋孝武嗟赏谢凤之子超宗曰:‘殊有凤毛。’

今人以子为凤毛,多谓出此。

按《世说》,王劭风姿似其父导,桓温曰:‘大奴固自有凤毛。’

其事在前,与此不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四-凤毛-译文

宋孝武帝赞叹谢凤的儿子谢超宗说:‘他非常有谢凤的风采。’现在人们把儿子称为‘凤毛’,大多是因为这个说法。根据《世说新语》记载,王劭的风度气质像他的父亲王导,桓温说:‘这个大奴本来就有凤毛。’这个事情发生在前面,和这个情况不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四-凤毛-注解

宋孝武:宋孝武帝刘骏,南朝宋的第七位皇帝,他的名字在这里作为皇帝的代称。

嗟赏:赞叹,称赞。

谢凤:谢凤,南朝宋时期的人物,此处指其子谢超宗的父亲。

之子:之子,指某人的儿子。

超宗:谢超宗,谢凤之子,此处指他。

殊有凤毛:殊有,非常具有。凤毛,比喻杰出的人才或家族中的优秀后代。

今人:现在的人,指宋孝武帝之后的世人。

以子为凤毛:以子代指优秀的后代。

多谓出此:多认为这种说法起源于这里。

按《世说》:按照《世说新语》,这是南朝刘义庆编纂的一部志人小说集,记载了东汉末年到东晋年间许多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王劭:王劭,东晋时期的人物,此处指其父王导。

风姿:风度,气质。

似其父导:像他的父亲王导。

桓温:桓温,东晋时期的权臣,此处指他。

大奴:对人的亲昵称呼,此处是对王劭的称呼。

固自有凤毛:当然有杰出的后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四-凤毛-评注

宋孝武帝对谢凤之子超宗的赞誉‘殊有凤毛’一句,体现了古人对子女才华的极高评价。‘凤毛’一语双关,一方面指的是凤凰的羽毛,象征着高贵和非凡;另一方面,它也比喻了超宗继承了父亲谢凤的才华和风度,具有出众的才华和气质。这种比喻手法在古文中较为常见,通过自然界的生物特征来寓意人的品质或才能,富有诗意和形象性。

‘今人以子为凤毛,多谓出此’这句话说明了‘凤毛’一词在后世的使用和流传。由于宋孝武帝的这句话,‘凤毛’成为了称赞子嗣有出息、有才华的成语。这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家族传承和子嗣教育的重视。

接下来,赏析《世说新语》中的相关记载。王劭的风姿被形容得似其父王导,桓温评价他为‘大奴固自有凤毛’。这里‘大奴’是对王劭的昵称,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才华横溢的年轻人的亲切和赞誉。桓温的这句话与宋孝武帝的评价虽然都用了‘凤毛’一词,但语境和侧重点有所不同。桓温的话更多地是对王劭个人才华的直接赞赏,而宋孝武帝的话则是对超宗继承父亲才华的肯定。

‘其事在前,与此不同’这句话指出,虽然两个故事都涉及到‘凤毛’,但它们所表达的意思和背景是不同的。这反映了古人在语言使用上的细致和严谨,同时也展示了古人在传承文化时的创新和发展。通过对历史故事的引用和比较,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语言文化。

总体而言,这段古文通过对比两个历史故事,展现了古人对才华的重视和赞赏,同时也体现了语言文化的发展和变迁。‘凤毛’这一词汇的演变,是古代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缩影。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四-凤毛》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207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