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四-二疏赞

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四-二疏赞-原文

作议论文字,须考引事实无差忒,乃可传信后世。

东坡先生作《二疏图赞》云:

“孝宣中兴,以法驭人。杀盖、韩、杨、盖三良臣。先生怜之,振袂脱屣。使知区区,不足骄士。”

其立意超卓如此。

然以其时考之,元康三年二疏去位,后二年盖宽饶诛,又三年韩延寿诛,又三年杨恽诛。

方二疏去时,三人皆亡恙。

盖先生文如倾河,不复效常人寻阅质究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四-二疏赞-译文

写议论性的文章,必须考察引用的事实准确无误,这样才可以在后世流传可信。

东坡先生(苏轼)在《二疏图赞》中说:‘孝宣皇帝中兴时期,用法律来管理人民。杀死了盖宽饶、韩延寿、杨恽这三个忠良大臣。先生(指东坡先生)对他们感到同情,激动地挥动衣袖,脱下鞋子。让世人知道,这些小小的恩惠不足以使士人骄傲。’他的思想境界如此高远。

然而,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元康三年,二疏(指二疏图赞中的两位官员)离职,再过两年,盖宽饶被杀,又过三年,韩延寿被杀,再过三年,杨恽被杀。正当二疏离职的时候,这三个人都还活着。东坡先生的文笔犹如倾盆大雨,不再像常人那样去寻查事实、深入研究。

(此处原文未完,可能是文本截断,因此翻译到此为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四-二疏赞-注解

孝宣中兴:指西汉宣帝刘询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孝宣中兴’。

以法驭人:指用法律来约束和统治人民,强调法治的重要性。

盖、韩、杨、盖三良臣:这里的’盖’字重复出现,可能是一个笔误,或者是两个同名的人物。假设是两个不同的人物,那么这里指的是四位贤臣。’盖’、’韩’、’杨’分别是盖宽饶、韩延寿、杨恽,均为西汉时期的名臣。

先生怜之:指的是东坡先生(苏轼)对这四位贤臣的同情和怜悯之情。

振袂脱屣:形容东坡先生对贤臣遭遇的同情和愤怒,’振袂’意为抖动衣袖,’脱屣’意为脱鞋,都是表示急切或愤怒的动作。

使知区区,不足骄士:表达东坡先生认为这些贤臣的遭遇是微不足道的,不足以让其他士人骄傲自满。

元康三年:元康是西汉宣帝的年号,元康三年即公元前63年。

二疏去位:指的是二疏(即疏广、疏受)辞去官职的事件。

盖宽饶诛:盖宽饶被诛杀的事件。

韩延寿诛:韩延寿被诛杀的事件。

杨恽诛:杨恽被诛杀的事件。

倾河:形容文笔如洪水般浩瀚,无法一一详尽阅读。

寻阅质究:指寻找和深入研究,这里指对东坡先生文章的阅读和研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四-二疏赞-评注

东坡先生在《二疏图赞》中的议论,首先展现了对历史事实的深刻理解和严谨态度。他提到‘作议论文字,须考引事实无差忒,乃可传信后世’,这是对历史研究的根本要求。东坡先生自己正是这样做的,他通过引用孝宣中兴时期的历史事件,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在文中,东坡先生提到孝宣中兴时期,皇帝以法驭人,却杀死了盖、韩、杨、盖三良臣。这一历史背景为东坡先生的议论提供了依据。他认为皇帝的行为过于严厉,导致良臣丧命,这是他表达对皇帝不满的出发点。

东坡先生用‘先生怜之,振袂脱屣’来形容自己的情感态度,表明他对这些良臣的遭遇感到同情和惋惜。‘振袂脱屣’这一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东坡先生内心的激动和愤怒。

‘使知区区,不足骄士’这句话,是东坡先生对皇帝的批评。他认为皇帝的行为过于短视,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长远的影响。这种批评体现了东坡先生对政治的深刻洞察。

东坡先生在论述历史事件时,引用了具体的年份和人物,如‘元康三年二疏去位,后二年盖宽饶诛,又三年韩延寿诛,又三年杨恽诛’。这些细节的引用,使得他的议论更加有说服力,让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历史背景。

‘方二疏去时,三人皆亡恙’这句话,揭示了历史事件的连续性。在二疏去位时,其他三人尚在世,然而不久后均遭不幸。这种连续性的描述,使得东坡先生的议论更加有力。

东坡先生在文中提到‘盖先生文如倾河,不复效常人寻阅质究也’,这是对他自己文风的评价。他认为自己的文笔如同倾盆大雨,直接而有力,不再像常人那样去仔细查阅资料。这种自信的态度,也体现在他对历史事件的把握上。

总的来说,东坡先生的《二疏图赞》是一篇充满智慧和情感的历史议论文字。他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表达了对皇帝行为的批评和对良臣遭遇的同情,展现了高超的文学造诣和深刻的历史洞察力。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四-二疏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207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