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四-为文矜夸过实-原文
文士为文,有矜夸过实,虽韩文公不能免。
如《石鼓歌》极道宣王之事伟矣,至云:‘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陋儒编诗不收拾,二雅褊迫无委蛇。’
是谓三百篇皆如星宿,独此诗如日月也。
“二雅褊迫”之语,尤非所宜言。
今世所传石鼓之词尚在,岂能出《吉日》、《车攻》之右?
安知非经圣人所删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四-为文矜夸过实-译文
文人写文章,有时候会过分夸大,即使是韩愈这样的文人也难以避免。
比如《石鼓歌》中对周宣王事迹的描述非常宏大,甚至说:‘孔子西行没有到达秦国,却指摘了星星和月亮的遗留。那些浅陋的儒生编写诗歌没有整理好,两《雅》诗篇狭隘拘谨,没有曲折变化。’
这里的说法是将《诗经》中的三百篇诗都比喻成星星,而唯独这首诗像日月一样。‘两《雅》狭隘拘谨’这样的话,尤其不适宜说。
现在流传的石鼓文还在,难道它的价值能超过《吉日》、《车攻》这些诗篇吗?怎么知道它们不是经过圣人删减过的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四-为文矜夸过实-注解
文士:指有文学才能的人,文士在古代是文化人的代称。
矜夸过实:过分夸大自己的文采或成就,含有炫耀之意。
韩文公:指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因其在文学上的成就被尊称为韩文公。
石鼓歌:指唐代诗人韩愈所作的《石鼓歌》,歌颂周宣王时期的盛况。
宣王:指周宣王,周朝的一位贤王,在位期间国力强盛。
孔子:指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西行:向西行进,此处指孔子到西方传道。
秦:指秦国,古代中国的一个国家,后来统一六国成为秦朝。
掎摭:摘取,引申为挑选、选择。
星宿: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宿,这里比喻《诗经》中的诗篇。
遗羲娥:羲娥,指羲和与嫦娥,古代神话中的天神,这里指古代的诗歌。
陋儒:指学识浅薄、见识短浅的儒者。
编诗:编纂诗歌。
不收拾:不整理,不收录。
二雅:指《诗经》中的《大雅》和《小雅》,是《诗经》的组成部分。
褊迫:狭隘,拘谨。
无委蛇:委蛇,指长蛇,这里比喻诗篇的宏大与深邃。
石鼓之词:指刻在石鼓上的古文字,这里指《石鼓歌》所依据的古代文献。
吉日:《诗经》中的一篇诗,歌颂狩猎。
车攻:《诗经》中的一篇诗,描述战争。
圣人所删:指《诗经》中的某些篇章可能是经过孔子等圣人所删减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四-为文矜夸过实-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石鼓歌》赏析,作者以专业的角度对《石鼓歌》中的矜夸过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首先,作者指出文士为文时常常有矜夸过实之弊,即使是韩愈这样的文学大家也难以避免。这反映了文学创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即作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有时会过分夸大其词。
接着,作者以《石鼓歌》为例,对其中“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陋儒编诗不收拾,二雅褊迫无委蛇。”这一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作者认为,这段文字中韩愈将《石鼓歌》与《诗经》中的“二雅”进行了对比,认为《石鼓歌》如同日月,而“二雅”则显得褊迫。
然而,作者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即使《石鼓歌》的词句优美,也不能完全否定《诗经》中的“二雅”。因为《石鼓之词》至今仍流传于世,难道它的价值就超过了《吉日》、《车攻》等篇目吗?
作者进一步提出,是否有可能《石鼓之词》并非出自圣人之手,而是经过后人删改的呢?这一观点体现了作者对古代文献的严谨态度,以及对文学创作的客观评价。
总之,这段赏析从文学创作中常见的矜夸过实问题入手,通过对《石鼓歌》的具体分析,揭示了文学创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古代文献的深刻理解和严谨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