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四-舒元舆文

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四-舒元舆文-原文

舒元舆,唐中叶文士也,今其遗文所存者才二十四篇。

既以甘露之祸死,文宗因观牡丹,摘其赋中杰句曰:

“向者如迓,背者如诀。拆者如语,含者如咽。俯者如怨,仰者如悦。”

为之泣下。

予最爱其《玉箸篆志》论李斯、李阳冰之书,其词曰:

“斯去千年,冰生唐时,冰复去矣,后来者谁!后千年有人,谁能待之?后千年无人,篆止于斯!呜呼主人,为吾宝之!”

此铭有不可名言之妙,而世或鲜知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四-舒元舆文-译文

舒元舆是唐朝中期的文学家,现在他留下的文章只有二十四篇。

舒元舆因为甘露之变而去世,文宗皇帝因为观赏牡丹,摘录了他赋文中的精彩句子说:‘向前走的人像是在迎接,转身离去的人像是在告别。分开来像是交谈,含蓄起来像是吞咽。低头像是抱怨,抬头像是喜悦。’为此感动得流泪。

我最喜欢他的《玉箸篆志》中关于李斯和李阳冰书法的论述,其中的词句说:‘李斯去世已经有一千年了,李阳冰出生在唐朝,李阳冰也去世了,后来又有谁呢!如果一千年后还有人在,谁能等待他呢?如果一千年后没有人,篆书就会终止在李斯这里!唉,主人啊,请珍惜它吧!’

这篇铭文有着难以言喻的妙处,但世人或许很少有人知道这一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四-舒元舆文-注解

舒元舆:舒元舆,唐代中期的一位文学家,以文学成就著称。

唐中叶:唐代中期,指唐朝从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后到907年唐朝灭亡之间的时期。

甘露之祸:指公元835年唐文宗时期发生的宫廷政变,由宦官集团发动,导致大量文官被杀。

文宗:唐文宗,李昂,唐朝皇帝,因受宦官控制,政治上较为软弱。

牡丹:牡丹,一种著名的观赏植物,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富贵和繁荣。

赋:赋,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以铺陈、夸张的手法描绘事物,表达情感。

杰句:杰出的句子,指特别精彩、有深意的诗句。

李斯:李斯,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和篆书开创者。

李阳冰:李阳冰,唐代书法家,以篆书著称,是李斯的传人。

书:书,指书法艺术。

篆:篆,一种古老的汉字书写形式,分为大篆和小篆,其中小篆是秦朝统一文字后形成的。

铭:铭,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的文字,用以记载事迹或表达思想。

不可名言之妙: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美好,形容某种意境或情感难以用语言描述。

主人:此处指拥有《玉箸篆志》的人,也可以理解为对拥有者的一种尊敬称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四-舒元舆文-评注

舒元舆,唐中叶文士也,今其遗文所存者才二十四篇。

此句点明了舒元舆的历史地位及其作品的存世状况,反映了作者对于这位唐代文学家及其作品的重视和惋惜之情。‘唐中叶’指唐朝中期,这个时期文风鼎盛,文化繁荣,而舒元舆作为其中的一员,其文学成就可见一斑。‘遗文所存者才二十四篇’则表达了对于其作品流失的遗憾,同时也体现了后世对于这位文士作品的珍视。

既以甘露之祸死,文宗因观牡丹,摘其赋中杰句曰:‘向者如迓,背者如诀。拆者如语,含者如咽。俯者如怨,仰者如悦。’为之泣下。

这段描述了文宗皇帝对舒元舆作品的欣赏之情。‘甘露之祸’指的是唐文宗时期的一场政治事件,舒元舆因此遇难。文宗皇帝在观赏牡丹时,想起了舒元舆的赋文,摘录其中的精彩句子,表达了对这位文士的哀悼之情。‘向者如迓,背者如诀’等句,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牡丹的形态和神态,同时也体现了舒元舆高超的文学造诣。

予最爱其《玉箸篆志》论李斯、李阳冰之书,其词曰:‘斯去千年,冰生唐时,冰复去矣,后来者谁!后千年有人,谁能待之?后千年无人,篆止于斯!呜呼主人,为吾宝之!’

此句表达了作者对《玉箸篆志》的喜爱,以及对李斯、李阳冰书法的推崇。‘斯去千年’和‘冰生唐时’对比了两位书法家的时代背景,突出了他们书法的传承关系。‘冰复去矣,后来者谁’则表达了对于书法传承的担忧,‘后千年无人,篆止于斯’更是对书法技艺可能失传的忧虑。‘呜呼主人,为吾宝之’则体现了作者对于书法艺术的珍视和推崇。

此铭有不可名言之妙,而世或鲜知之。

这句话总结了《玉箸篆志》铭文的独特之处,即其妙处难以用言语表达。‘不可名言之妙’既是对《玉箸篆志》铭文艺术价值的肯定,也反映了后世对于其内涵理解的局限性。‘世或鲜知之’则表达了对这种文化瑰宝可能被忽视的担忧,呼吁后世更加关注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四-舒元舆文》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206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