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四-绝唱不可和

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四-绝唱不可和-原文

韦应物在滁州,以酒寄全椒山中道士,作诗曰: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樽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其为高妙超诣,固不容夸说,而结尾两句,非复语言思索可到。

东坡在惠州,依其韵作诗寄罗浮邓道士曰:

一杯罗浮春,远饷采薇客。

遥知独酌罢,醉卧松下石。

幽人不可见,清啸闻月夕。

聊戏庵中人,空飞本无迹。

刘梦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之句,白乐天以为后之诗人,无复措词。

坡公仿之曰:

山围故国城空在,潮打西陵意未平。

坡公天才,出语警世,如追和陶诗,真与之齐驱,独此二者,比之韦、刘为不侔,

岂非绝唱寡和,理自应尔邪!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四-绝唱不可和-译文

韦应物在滁州的时候,用酒托付给全椒山中的道士,写下诗说:‘今天郡斋里很冷,突然想起了山中的朋友。山涧底用荆条捆绑柴火,回来煮石头上的白水。想要拿一杯酒,远远地慰藉风雨中的夜晚。落叶洒满了空山,哪里去找他的踪迹!’这首诗非常高妙超群,实在无法夸赞,尤其是结尾的两句,不是简单的语言和思考就能达到的。

苏轼在惠州,按照韦应物的诗韵写下诗寄给罗浮山的邓道士说:‘一杯罗浮山的美酒,远远地送给采薇的人。遥想他独自喝酒之后,醉倒在松树下的石头上。隐居的人无法见到,只有清脆的啸声在月夜中响起。我姑且戏谑庵中的人,空中的飞鸟本来就没有痕迹。’刘禹锡的‘山围绕故国四周都在,潮水拍打空城寂寞地回来’这句诗,白居易认为后世的诗人再也没有这样的措辞。苏轼模仿他写道:‘山围绕故国,城墙空荡荡地存在,潮水拍打着西陵,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苏轼的天才,他的话语警醒世人,就像追和陶渊明的诗一样,真正能与陶渊明并驾齐驱,只有这两首诗,与韦应物、刘禹锡的作品相比,实在无法相提并论,难道不是绝唱少有和诗,道理自然应该是这样的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四-绝唱不可和-注解

韦应物:韦应物(737-792),唐代著名诗人,字茂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其诗以山水田园诗见长,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滁州:滁州,古地名,位于今安徽省东部,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任职地。

全椒山中道士:全椒,古地名,位于今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山中道士,指隐居山中的道士。

郡斋:郡斋,指郡守的官邸。

冷:冷,这里指天气寒冷。

涧底束荆薪:涧底,山涧底部;束荆薪,捆绑荆柴,指采集柴火。

煮白石:煮白石,指用山中的白石煮水,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生活方式。

樽酒:樽酒,指一樽酒,古代酒器。

风雨夕:风雨夕,指风雨交加的夜晚。

落叶满空山:落叶满空山,形容秋天山中的景象。

何处寻行迹:何处寻行迹,指难以寻找行人的踪迹。

东坡:东坡,即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惠州:惠州,古地名,位于今广东省东部,是苏轼被贬谪的地方。

罗浮邓道士:罗浮,罗浮山,位于广东省东部;邓道士,指邓姓的道士。

罗浮春:罗浮春,指罗浮山出产的春酒。

采薇客:采薇客,指隐居山中采薇的客人,薇是一种野菜。

独酌罢:独酌罢,指独自饮酒完毕。

清啸:清啸,指清脆的啸声。

月夕:月夕,指月亮照耀的夜晚。

聊戏庵中人:聊戏庵中人,指随便戏谑庵中的人。

空飞本无迹:空飞本无迹,指飘然而去,不留痕迹。

刘梦得:刘梦得,即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山围故国周遭在:山围故国周遭在,形容山环绕着故国,周围环境依旧。

潮打空城寂寞回:潮打空城寂寞回,指潮水拍打着空城,显得格外寂寞。

白乐天:白乐天,即白居易(772-846),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追和陶诗:追和陶诗,指模仿陶渊明的诗风来创作。

齐驱:齐驱,指并驾齐驱,形容两者并驾齐驱,不分上下。

绝唱寡和:绝唱寡和,指非常出色的作品,很少能有人与之相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四-绝唱不可和-评注

韦应物的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山居生活的画面,同时表达了对山中道士的思念之情。首句‘今朝郡斋冷’以‘冷’字开篇,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引出诗人对山中客的思念。‘忽念山中客’中的‘忽’字,传达出诗人突然间的心境转变,情感真挚而自然。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两句,描绘了山中道士的日常生活。‘涧底’和‘白石’都是山中常见的景象,通过‘束荆薪’和‘煮白石’这两个动作,生动地展现了道士的简朴生活。这两句诗简洁而富有画面感,令人想象无限。

‘欲持一樽酒,远慰风雨夕’表达了诗人想要以酒寄情,慰藉远方的道士。‘一樽酒’和‘风雨夕’形成对比,增强了诗句的意境。诗人虽身处郡斋,却心系山中,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广度,令人赞叹。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结尾两句,诗人以‘落叶’和‘空山’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何处寻行迹’则表达了诗人对道士行踪的探寻,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这两句诗意蕴深远,言有尽而意无穷。

东坡的这首诗以罗浮春酒为引,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一杯罗浮春,远饷采薇客’中的‘罗浮春’和‘采薇客’,都是对友人的美好祝愿。‘遥知独酌罢,醉卧松下石’则描绘了友人饮酒后的闲适生活,令人羡慕。

‘幽人不可见,清啸闻月夕’中的‘幽人’指的是道士,‘清啸’则表现了道士超脱世俗的境界。这两句诗以清幽的景象,衬托出友人的高洁品质。

‘聊戏庵中人,空飞本无迹’以‘聊戏’二字,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轻松愉快的交流。‘空飞本无迹’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友情永恒的信念。

刘梦得的‘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以‘山’和‘潮’为意象,描绘了一幅故国荒凉的景象。‘周遭在’和‘寂寞回’则传达出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白乐天认为刘梦得此句后无来者,足见其评价之高。东坡的‘山围故国城空在,潮打西陵意未平’仿刘诗而作,同样以‘山’和‘潮’为意象,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东坡的天才横溢,出语警世。他追和陶诗,真可与陶渊明齐驱。然而,他与韦应物、刘梦得的诗句相比,却有不侔之处。这种不侔,或许正是绝唱寡和的理自应尔。东坡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四-绝唱不可和》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206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