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四-次山谢表

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四-次山谢表-原文

元次山为道州刺史,作《舂陵行》,其序云:

州旧四万余户,经贼以来,不满四千,大半不胜赋税。

到官未五十日,承诸使征求符牒二百余封,皆曰‘失期限者罪至贬削’。

于戏!若悉应其命,则州县破乱,刺史欲焉逃罪?若不应命,又即获罪戾。

吾将静以安人,待罪而已。

其辞甚苦,大略云:

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

朝餐是草根,暮食乃木皮。

出言气欲绝,意速行步迟。

追呼尚不忍,况乃鞭扑之。

邮亭传急符,来往迹相追。

更无宽大恩,但有迫催期。

欲令鬻儿女,言发恐乱随。

奈何重驱逐,不使存活为?

安人天子命,符节我所持。

逋缓违诏令,蒙责固所宜。

又《贼退示官吏》一篇,言贼攻永破邵,不犯此州,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

其诗云: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二诗忧民惨切如此。

故杜老以为:

今盗贼未息,知民疾苦,得结辈十数公,落落参错天下为邦伯,天下少安,立可待矣。

遂有‘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之句。

今《次山集》中,载其《谢上表》两通,其一云:

今日刺史,若无武略,以制暴乱;若无文才,以救疲弊;若不清廉,以身率下;若不变通,以救时须,则乱将作矣。

臣料今日州县堪征税者无几,已破败者实多,百姓恋坟墓者盖少,思流亡者乃众,则刺史宜精选谨择以委任之,固不可拘限官次,得之货贿出之权门者也。

其二云:

今四方兵革未宁,赋敛未息,百姓流亡转甚,官吏侵刻日多,实不合使凶庸贪猥之徒,凡弱下愚之类,以货赂权势,而为州县长官。

观次山表语,但因谢上而能极论民穷吏恶,劝天子以精择长吏,有谢表以来,未之见也。

世人以杜老褒激之故,或稍诵其诗,以《中兴颂》故诵其文,不闻有称其表者,予是以备录之,以风后之君子。

次山临道州,岁在癸卯,唐代宗初元广德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四-次山谢表-译文

元次山担任道州刺史时,写了《舂陵行》,在序言中说:“州里原本有四万多户人家,自从遭遇贼寇以来,人口不足四千,大多数人家都因为承受不了赋税的压力。我到任不到五十天,就收到了两百多封来自各路官员的征求符牒,上面都写着‘逾期不履行者,罪至贬官削职’。哎呀!如果全部照办,州县就会陷入混乱,我作为刺史,又怎能逃脱罪责?如果不照办,又会立刻获罪。我打算以静制动,安抚百姓,只等待接受惩罚。”他的言辞非常苦涩,大致意思是:“州里经过战乱,遗留下来的百姓确实很困苦。早上吃的是草根,晚上吃的是树皮。说话时气都快要断了,想要快走却步履蹒跚。追呼的声音都让人不忍心听,何况是鞭打呢。驿站传递紧急的符牒,来来往往的痕迹都让人追不上。没有宽大的恩典,只有催促的期限。他们想要我们卖掉儿女,一旦开口,恐怕就会引起混乱。为什么还要这样驱逐我们,不让我们活下去呢?安抚百姓是天子的命令,符节是我手中的权力。逃避命令,承受责罚是应该的。”他还写了《贼退示官吏》一文,说贼寇攻破了永州和邵州,却没有侵犯这个州,大概是因为这个州受到了他们的同情。那些官员为什么还要忍心对百姓征收重税。他的诗中说:“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因此陷入邻境,这个州却独得保全。使臣手握王命,难道还不如贼寇吗?现在那些征收赋税的人,逼迫得像火一样煎熬。”这两首诗对百姓的疾苦描写得如此惨烈。因此,杜甫老先生认为:“现在盗贼还没有平息,了解百姓的疾苦,如果能找到十几个这样的官员,分布在全国各地担任地方长官,天下就会稍微安定,这是可以期待的。”于是有了“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的诗句。现在《次山集》中收录了他两篇《谢上表》,其中一篇说:“现在的刺史,如果没有军事才能来制服暴乱;如果没有文学才能来救治疲弊;如果不廉洁,就不能以身作则;如果不懂得变通,就不能救世所需,那么乱局就会形成。我估计现在能够承担征税的州县不多,已经破败的却很多,百姓留恋家园的很少,想要流亡的却很多,所以刺史应该精选谨慎地选择官员来委任,绝对不能拘泥于官职的等级,不能让那些通过贿赂权势获得官职的人来担任州县长官。”另一篇说:“现在四方战乱未平息,赋税征收没有停止,百姓流亡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官吏的侵吞和刻薄越来越多,实在不应该让那些凶恶、平庸、贪婪、卑鄙的人,以及那些软弱、愚蠢的人,通过贿赂和权势成为州县长官。”从元次山的上表中可以看出,他因为上表而能够深刻地论述百姓的贫困和官吏的恶劣,劝告天子精选长吏,自上表以来,还没有见过这样的事。世人因为杜甫老先生的赞誉而稍微诵读他的诗,因为《中兴颂》而诵读他的文章,却没有人称赞他的上表,因此我详细地记录下来,以示后世君子。元次山到达道州时,是唐代宗初年的广德年间,也就是癸卯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四-次山谢表-注解

元次山:元结(719年-772年),唐代文学家,字次山,号漫郎,又称元次山,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曾担任道州刺史,因政绩卓著而闻名。

道州刺史:道州,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湖南省永州市境内。刺史是唐代地方行政的最高长官,负责一州的行政、军事和财政。

舂陵行:《舂陵行》是元结的一首诗,反映了他在道州任职期间所见所感,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贼:指当时侵扰地方的盗贼或叛军。

符牒:古代官方文书,用于传达命令或通知。

贬削:古代官吏因犯错误或失职被贬低官职或削减俸禄。

逋缓:拖延,不按时完成。

符节:古代使臣所持的凭证,证明其身份和使命。

盗贼未息:指盗贼活动尚未停止,社会治安不稳定。

疾苦:指百姓所遭受的困苦和灾难。

邦伯:古代诸侯国中的大诸侯,有较高的地位和权力。

货贿:财物,这里指用财物来谋取官职。

权门:有权势的家族或集团。

凶庸贪猥:凶恶、平庸、贪婪、卑鄙的人。

流亡:因战乱、灾害等原因被迫离开家园。

侵刻:侵夺,刻薄,指官吏对百姓的剥削和压迫。

风后:古代传说中的贤臣,这里指后世的君子。

癸卯: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种,癸卯年对应的是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四-次山谢表-评注

元次山为道州刺史,作《舂陵行》,其序云:‘州旧四万余户,经贼以来,不满四千,大半不胜赋税。’此句描绘了道州因战乱而人口锐减,民生凋敝的景象,反映了战争对地方社会造成的严重破坏。

‘到官未五十日,承诸使征求符牒二百余封,皆曰‘失期限者罪至贬削’。’这一段文字表现了次山在任职初期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各种文书征调频繁,使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吾将静以安人,待罪而已。’次山在此表达了自己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宁愿承受罪责,也要保持地方的安宁。

‘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朝餐是草根,暮食乃木皮。’这两句诗用朴实的语言描绘了百姓生活的困苦,展现了次山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同情。

‘出言气欲绝,意速行步迟。追呼尚不忍,况乃鞭扑之。’这里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官吏对百姓的残酷压迫,以及百姓在压迫下的无奈。

‘邮亭传急符,来往迹相追。更无宽大恩,但有迫催期。’次山通过描绘官府催征的情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

‘欲令鬻儿女,言发恐乱随。奈何重驱逐,不使存活为?’这两句诗表达了次山对百姓生活困境的担忧,以及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

‘安人天子命,符节我所持。逋缓违诏令,蒙责固所宜。’次山在这里表达了自己作为刺史的责任,即使面临压力,也要坚决执行天子之命。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次山通过对比贼兵与官吏的行为,揭示了官吏的残暴与贪婪。

‘今盗贼未息,知民疾苦,得结辈十数公,落落参错天下为邦伯,天下少安,立可待矣。’此句表达了次山对天下太平的期盼,以及对有德才兼备之人的赞誉。

‘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之句,既表达了次山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又展现了其崇高的品质。

《次山集》中《谢上表》两通,其一云:‘今日刺史,若无武略,以制暴乱;若无文才,以救疲弊;若不清廉,以身率下;若不变通,以救时须,则乱将作矣。’次山在此提出了作为刺史应具备的素质,强调了廉洁自律的重要性。

其二云:‘今四方兵革未宁,赋敛未息,百姓流亡转甚,官吏侵刻日多,实不合使凶庸贪猥之徒,凡弱下愚之类,以货赂权势,而为州县长官。’次山在这里对当时的官场现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呼吁天子选拔贤能,以减轻百姓的负担。

‘观次山表语,但因谢上而能极论民穷吏恶,劝天子以精择长吏,有谢表以来,未之见也。’此句赞扬了次山敢于直言,敢于为百姓请命的勇气。

‘世人以杜老褒激之故,或稍诵其诗,以《中兴颂》故诵其文,不闻有称其表者,予是以备录之,以风后之君子。’次山此句表达了自己希望后人能够重视自己的谢表,从中汲取教训。

‘次山临道州,岁在癸卯,唐代宗初元广德也。’此句交代了次山任职道州的年代背景,为后人了解其事迹提供了重要线索。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四-次山谢表》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205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