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四-李陵诗

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四-李陵诗-原文

《文选》编李陵、苏武诗,凡七篇,人多疑“俯观江汉流”之语,以为苏武在长安所作,何为乃及江、汉?

东坡云“皆后人所拟也。”

予观李诗云“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

盈字正惠帝讳,汉法触讳者有罪,不应陵敢用之,

益知坡公之言为可信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四-李陵诗-译文

《文选》这本书收录了李陵和苏武的诗作,共有七篇。很多人对‘俯观江汉流’这句话表示怀疑,认为这是苏武在长安写的,为什么还要提到江和汉?苏东坡说‘这些都是后人模仿的’。我看李陵的诗中有‘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这句话。‘盈’字恰好是汉惠帝的名字,按照汉朝的法律,触犯皇帝名字是有罪的,不应该李陵敢用这个字,这更加让我相信苏东坡的话是可信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四-李陵诗-注解

文选:《文选》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代萧统编选,收录了先秦至梁代的文学作品。

李陵:李陵,西汉时期著名将领和文学家,因兵败匈奴后投降,成为历史上争议人物。

苏武:苏武,西汉时期著名将领,以忠诚著称,被匈奴扣留十九年而不投降。

江汉:江指长江,汉指汉水,都是中国的重要河流,此处可能隐喻李陵和苏武的忠诚和远大的抱负。

东坡:东坡即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以豪放派著称。

拟:拟,模仿,此处指后人模仿李陵和苏武的诗作。

盈:盈,满,此处指满杯酒。

觞:觞,古代酒器,也指酒。

惠帝:惠帝,指西汉的汉惠帝刘盈,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二个儿子。

讳:讳,避讳,指避免提及或使用可能冒犯祖先或尊长名字的词语。

汉法:汉法,指汉朝的法律。

触讳:触讳,触犯忌讳,即违反了避讳的规则。

罪:罪,指违法应受的惩罚。

益知:益知,更加知道,进一步证实。

可信:可信,值得信赖,可靠。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四-李陵诗-评注

《文选》编李陵、苏武诗,凡七篇”,此句点明了《文选》中收录了李陵和苏武的诗歌共七篇,表明这两位诗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人多疑“俯观江汉流”之语,以为苏武在长安所作,何为乃及江、汉?”此句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苏武诗歌中提及江汉的疑惑,认为苏武作为长安人士,不应提及远方的江汉,暗示了诗歌可能并非苏武本人所作。

东坡云“皆后人所拟也。”苏轼认为这些诗歌都是后人所拟,这句话表明苏轼对苏武诗歌的真实性有所怀疑,认为这些诗歌可能是后人模仿苏武的风格所创作。

予观李诗云“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盈字正惠帝讳,汉法触讳者有罪,不应陵敢用之”,此句中,作者引用了李陵的诗句,并指出“盈”字是汉惠帝的讳,按照汉朝的法律,触犯皇帝讳字是有罪的,因此李陵不应该使用这个字。作者通过这一点来佐证苏轼的观点,即李陵的诗并非出自苏武之手。

益知坡公之言为可信也。”这句话总结了作者的观点,认为通过李陵诗中出现的忌讳字,可以进一步证实苏轼关于这些诗歌非苏武所作的观点是可信的。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四-李陵诗》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205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