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四-大曲伊凉

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四-大曲伊凉-原文

今乐府所传大曲,皆出于唐,而以州名者五,伊、凉、熙、石、渭也。

凉州今转为梁州,唐人已多误用,其实从西凉府来也。

凡此诸曲,唯伊、凉最著,唐诗词称之极多,聊纪十数联,以资谈助。

如:

“老去将何散旅愁?新教小玉唱《伊州》”

“求守管弦声款逐,侧商调里唱《伊州》”

“钿蝉金雁皆零落,一曲《伊州》泪万行”

“公子邀欢月满楼,双成揭调唱《伊州》”

“赚杀唱歌楼上女,《伊州》误作《石州》声”

“胡部笙歌西部头,梨园弟子和《凉州》”

“唱得《凉州》意外声,旧人空数米嘉荣”

“《霓裳》奏罢唱《梁州》,红袖斜翻翠黛愁”

“行人夜上西城宿,听唱《梁州》双管逐”

“丞相新裁别离曲,声声飞出旧《梁州》”

“只愁拍尽《凉州》杖,画出风雷是拨声”

“一曲《凉州》今不清,边风萧飒动江城”

“满眼由来是旧人,那堪更秦《梁州曲》”

“昨夜蕃军报国仇,沙州都护破梁州”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皆王建、张祜、刘禹锡、王昌龄、高骈、温庭筠、张籍诸人诗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四-大曲伊凉-译文

现在流传下来的大曲,都是来自唐朝的,其中以州名命名的有五个,分别是伊州、凉州、熙州、石州、渭州。凉州现在改名为梁州,唐朝的人已经有很多误用了,实际上它是从西凉府来的。所有这些曲子中,只有伊州和凉州最为著名,唐朝的诗词中提到它们的非常多,这里随便记录下十几句,以供大家谈论。比如:‘老了之后我将如何排解旅途的忧愁?新教小玉唱《伊州》’,‘希望管弦乐的声音能缓缓跟随,在侧商调中唱《伊州》’,‘镶嵌的金蝉和金雁都已散落,一曲《伊州》让我泪流满面’,‘公子在月满的楼上邀请欢乐,双成揭开调子唱《伊州》’,‘赚得唱歌楼上的女子,误将《伊州》当作《石州》的声音’,‘胡人的乐队笙歌在西部开头,梨园弟子们和着《凉州》’,‘唱得《凉州》声音出人意料,旧人只能数米嘉荣’,‘《霓裳》舞曲演奏完毕后唱《梁州》,红袖斜翻翠眉愁’,‘行人在夜晚登上西城住宿,听到唱《梁州》的双管乐声’,‘丞相新创作的离别曲,声声都飞出了旧的《梁州》’,‘只担心《凉州》的拍子打完,画出的风雷声是弹拨声’,‘一曲《凉州》现在已不再清晰,边风萧瑟动江城’,‘眼前都是旧人,怎能再听秦《梁州曲》’,‘昨晚番军报了国仇,沙州都护攻破了梁州’,‘边将们都承蒙主上的恩泽,没有人能解释清楚如何攻下凉州。’这些都是王建、张祜、刘禹锡、王昌龄、高骈、温庭筠、张籍等人的诗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四-大曲伊凉-注解

乐府:乐府是古代的一种音乐机构,负责收集、整理、创作和演奏音乐。乐府所传的大曲是指那些在乐府中流传下来的大型乐曲。

大曲:大曲是指古代的大型乐曲,通常由多个乐章组成,具有较为复杂的结构和丰富的表现力。

州名:州名是指古代行政区划中的一个州的名字,这里指的是伊州、凉州、熙州、石州、渭州。

伊州:伊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新疆境内,因其音乐作品《伊州》而著名。

凉州:凉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甘肃省境内,因其音乐作品《凉州》而著名。后来凉州改为梁州。

梁州:梁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陕西省境内,因凉州改称而来。

西凉府:西凉府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甘肃省境内,与凉州有关。

伊、凉最著:伊州和凉州的乐曲最为著名。

唐诗词:唐代的诗歌,指唐代诗人的作品。

聊纪十数联:简要记录了十几首诗。

小玉:小玉是唐代诗人王建《伊州》诗中的人物,可能是指一位擅长歌唱的女子。

侧商调:侧商调是古代的一种音乐调式。

钿蝉金雁:钿蝉金雁是指装饰华丽的物品,这里可能是指乐器。

双成:双成是唐代诗人王建《伊州》诗中的人物,可能是指一位擅长歌唱的女子。

胡部笙歌:胡部笙歌是指古代胡人演奏的笙和歌曲。

梨园弟子:梨园弟子是指唐代宫廷中的音乐家。

米嘉荣:米嘉荣是唐代的一位音乐家。

霓裳:霓裳是指古代的一种宫廷舞蹈。

红袖:红袖是指穿着红色衣袖的女子,这里可能是指歌女。

翠黛:翠黛是指古代女子眉间的装饰。

西城:西城是指古代的一个城池,位于今陕西省境内。

双管:双管是指两支管乐器。

丞相:丞相是指古代的宰相,这里可能是指某位宰相的新作。

拍尽:拍尽是指演奏乐曲到最后一拍。

边风:边风是指边疆地区的风,这里可能是指边塞的风声。

江城:江城是指江边的城市,这里可能是指某座江边的城市。

秦:秦是指古代的秦国,这里可能是指秦地的音乐。

梁州曲:梁州曲是指梁州的乐曲。

蕃军:蕃军是指古代的少数民族军队。

沙州都护:沙州都护是指古代沙州(今甘肃省敦煌市)的军事长官。

边将:边将是指边疆地区的将领。

主恩泽:主恩泽是指皇帝的恩惠。

取凉州:取凉州是指攻占凉州,这里可能是指军事行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四-大曲伊凉-评注

今乐府所传大曲,皆出于唐,而以州名者五,伊、凉、熙、石、渭也。

此句开篇即点明了乐府大曲的起源和特点,指出这些曲调均源自唐代,并以五个州名命名,即伊、凉、熙、石、渭。这五个州名不仅代表了地理上的分布,也蕴含了音乐风格的多样性。

凉州今转为梁州,唐人已多误用,其实从西凉府来也。

此句揭示了凉州曲名的历史变迁。凉州曲原本源自西凉府,但后来由于历史变迁,凉州被改为梁州,导致唐人在使用时出现了误用。这也反映了古代文化传承中的变异与传承。

凡此诸曲,唯伊、凉最著,唐诗词称之极多,聊纪十数联,以资谈助。

此句强调了伊州和凉州曲在唐代音乐中的地位,以及它们在唐诗词中的广泛引用。作者通过列举十数联诗词,以资谈助,使读者对这两首曲调有更深入的了解。

如:“老去将何散旅愁?新教小玉唱《伊州》”,“求守管弦声款逐,侧商调里唱《伊州》”,“钿蝉金雁皆零落,一曲《伊州》泪万行”,……

这些诗句通过具体的场景和情感,展现了《伊州》曲调的优美和动人。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诗句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和感染力。

皆王建、张祜、刘禹锡、王昌龄、高骈、温庭筠、张籍诸人诗也。

此句说明了这些诗句均出自唐代著名诗人之手,如王建、张祜、刘禹锡等。这进一步证明了《伊州》和《凉州》曲调在唐代音乐和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霓裳》奏罢唱《梁州》,红袖斜翻翠黛愁”,“行人夜上西城宿,听唱《梁州》双管逐”,……

这些诗句通过对比和映衬,展现了《梁州》曲调的独特魅力。作者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当时的音乐场景之中。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此句反映了唐代边塞文化的特色,以及凉州在军事和政治上的重要性。凉州作为边塞重镇,承载着边防重任,同时也体现了唐代对边疆地区的重视。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四-大曲伊凉》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204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