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六-王逢原

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六-王逢原-原文

王逢原以学术,

邢居实以文采,

有盛名于嘉祐,

元丰间。

然所为诗文,

多怨抑沈愤,

哀伤涕泣,

若辛苦憔悴不得其平者,

故皆不克寿,

逢原年二十八,

居实才二十。

天畀其才而啬其寿,

吁,可惜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六-王逢原-译文

王逢原因为学术而闻名,邢居实因为文采而知名,在嘉祐和元丰年间都有很高的名声。

然而他们创作的诗文,大多充满了怨恨、压抑、沉郁和愤怒,悲伤到流泪哭泣,好像经历了辛苦和憔悴却无法得到平静一样。

因此,他们的作品都没有流传得很久,王逢原活了二十八岁,邢居实才活了二十岁。

上天给了他们才华,却吝啬他们的寿命,唉,真是可惜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六-王逢原-注解

王逢原:王逢原,宋代文学家,以学术著称,有盛名于嘉祐、元丰年间。

邢居实:邢居实,宋代文学家,以文采闻名,与王逢原齐名。

嘉祐:嘉祐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时间为公元1056年至1063年,是宋代的一个时期。

元丰:元丰是宋神宗赵顼的年号,时间为公元1078年至1085年,是宋代的一个时期。

怨抑沈愤:怨抑,指心中怀有怨恨和压抑的情感;沈愤,指深沉的愤怒。这里形容王逢原和邢居实的诗文多表达不满和愤怒的情感。

哀伤涕泣:哀伤,指悲伤;涕泣,指流泪。这里形容王逢原和邢居实的诗文充满悲伤和哭泣的情感。

辛苦憔悴:辛苦,指劳累;憔悴,指瘦弱、疲惫。这里形容王逢原和邢居实的生活或心境。

不得其平:不得其平,指无法达到内心的平静或平衡。

不克寿:不克寿,指未能长寿。

天畀其才而啬其寿:天畀,指上天赐予;啬,指吝惜。这里指上天赐予了他们才华,但却吝惜了他们的寿命。

吁,可惜哉!:吁,表示感叹;可惜哉,表示遗憾和惋惜。这里表达了对王逢原和邢居实早逝的遗憾之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六-王逢原-评注

王逢原与邢居实,两位在嘉祐、元丰年间享有盛名的文学家,他们的名声分别来自于学术与文采。‘王逢原以学术’一句,点明了王逢原的学术成就,‘邢居实以文采’则强调了邢居实的文学才华。‘有盛名于嘉祐,元丰间’表明了他们在那个时代的知名度。

然而,‘然所为诗文,多怨抑沈愤,哀伤涕泣’这一句,揭示了他们作品的主旨。‘怨抑沈愤’和‘哀伤涕泣’这些词语,描绘了他们作品中的悲观、压抑和悲伤情绪,反映了他们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这样的情感表达,使得他们的作品具有了深刻的情感共鸣。

‘若辛苦憔悴不得其平者’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他们内心的不平和苦闷。‘辛苦憔悴’形容了他们为文作诗的艰辛和疲惫,‘不得其平’则表明了他们无法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这种情感状态,使得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力量和感染力。

‘故皆不克寿’这一句,揭示了他们的不幸。‘不克寿’意味着他们的寿命不长,‘故’字则表明了这是由于他们内心的痛苦和情绪所致。王逢原年仅二十八岁,邢居实更是只有二十岁,他们的早逝,让人惋惜。

‘天畀其才而啬其寿’这句话,是对他们命运的感慨。‘天畀’意味着上天赋予,‘其才’指的是他们的才华,‘啬’则表示上天对他们的寿命有所吝啬。这样的命运,让人感叹‘吁,可惜哉!’

整段古文,通过对王逢原和邢居实生平的简要描述,展现了他们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一生。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情感,却也因情感的压抑而未能长寿。这样的命运,让人不禁为之惋惜,同时也对他们的才华和作品产生了更深的敬意。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六-王逢原》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202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