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六-文章小伎

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六-文章小伎-原文

文章一小伎,于道未为尊。

虽杜子美有激而云,然要为失言,不可以训。

文章岂小事哉!

《易•贲》之彖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孔子称帝尧焕乎有文章。

子贡曰:‘天子之文章,可得而闻。’

《诗》美卫武公,亦支有文章。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圣贤,桀、纣、幽、厉之昏乱,非《诗》、《书》以文章载之,何以传?

伏羲画八卦,文王重之,非孔子以文章翼之,何以传?

孔子至言要道,托《孝经》、《论语》之文而传。

曾子、子思、孟子传圣人心学,使无《中庸》及七篇之书,后人何所窥门户?

老、庄绝灭礼学,忘言去为,而五千言与《内》、《外篇》极其文藻。

释氏之为禅者,谓语言为累,不知大乘诸经可废乎?

然则诋为小伎,其理谬矣!

彼后世为词章者,逐末而忘其本,玩其华而落其实,流宕自远,非文章过也。

杜老所云‘文章千古事’,‘已似爱文章’,‘文章日自负’,‘文章实致身’,‘文章开宎奥’,‘文章憎命达’,‘名岂文章著’,‘枚乘文章老’,‘文章敢自诬’,‘海内文章伯’,‘文章曹植波澜阔’,‘庾信文章老更成’,‘岂有文章惊海内’,‘每语见许文章伯’,‘文章有神交有道’,如此之类,多指诗而言,所见狭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六-文章小伎-译文

文章不过是小小的技艺,对于道德修养来说并不算尊贵。

虽然杜甫在激愤之下这么说,但确实是失言了,不能作为准则。

文章岂能是小事情呢!《易经·贲卦》的卦辞说:‘刚柔相交错,这是天文;文明而有节制,这是人文。观察天文,可以了解时变;观察人文,可以教化天下。’

孔子称赞帝尧,说他有美好的文章。

子贡说:‘天子的文章,是可以听到的。’

《诗经》赞美卫武公,也提到他有文章。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这些圣贤,夏桀、商纣、周幽王、周厉王这些昏君,如果不是通过《诗经》、《尚书》中的文章记载,怎么能够流传下来?

伏羲画了八卦,周文王对其进行了补充,如果不是孔子用文章来阐释,怎么能够流传下来?

孔子至理名言,通过《孝经》、《论语》等文章来传承。

曾子、子思、孟子传承圣人的心学,如果没有《中庸》和七篇论文,后人从哪里窥见门径?

老子和庄子否定礼学,主张无言无为,但他们五千字的著作和《内篇》、《外篇》的文字极其华丽。

佛教禅宗认为语言是累赘,却不知道大乘经典可以废弃吗?

那么贬低文章为小技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后世那些写文章的人,只追求表面的华丽而忘记了根本,玩弄辞藻而忽略了实质,导致文章流于肤浅,这不是文章的过错。

杜甫所说的‘文章千古事’,‘已似爱文章’,‘文章日自负’,‘文章实致身’,‘文章开宎奥’,‘文章憎命达’,‘名岂文章著’,‘枚乘文章老’,‘文章敢自诬’,‘海内文章伯’,‘文章曹植波澜阔’,‘庾信文章老更成’,‘岂有文章惊海内’,‘每语见许文章伯’,‘文章有神交有道’,这些话大多是指诗歌而言,见识过于狭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六-文章小伎-注解

文章:指文字著作,包括诗歌、散文、赋等文学作品。

道:指宇宙万物运行的根本规律和人生哲理。

杜子美:指唐代著名诗人杜甫。

激:激昂,指情绪激动。

失言:说了不该说的话。

训:教导,教诲。

《易•贲》:《易经》中的贲卦,贲卦象征文饰、装饰。

彖言:卦辞,对卦象的解释。

刚柔交错:阴阳刚柔的相互交错,象征宇宙的秩序。

天文:自然界的运行规律。

人文:人类社会的文明和道德。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察天文变化,以了解时代的变化。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观察人文,以教化整个世界。

孔子:同上。

帝尧: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以德治天下。

子贡:孔子的弟子,以口才著称。

天子之文章,可得而闻:天子的文章,人们可以听到。

《诗》:指《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卫武公:春秋时期卫国的国君,以德行著称。

支:这里指《诗经》中的篇章。

伏羲: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创制八卦。

文王:周文王,周朝的开国君主,以文治著称。

《孝经》:儒家经典之一,讲述孝道。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曾子:孔子的弟子,以孝道著称。

子思:孔子的孙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孟子: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提出性善论。

老、庄:指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李耳)和庄子。

礼学:研究礼制的学问。

释氏:指佛教,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

禅:指禅宗,佛教的一种宗派。

累:负担,拖累。

大乘诸经:佛教大乘教派的经典。

诋:诋毁,诽谤。

小伎:技艺低微,指文学技艺不高。

杜老:对杜甫的尊称。

文章千古事:文学作品具有永恒的价值。

已似爱文章:似乎很爱文学。

文章日自负:文学作品让人自负。

文章实致身:文学作品能够提升人的品德。

文章开宎奥:文学作品开启深奥的哲理。

文章憎命达:文学作品与命运相冲突。

名岂文章著:名声并非只靠文学。

枚乘文章老:指枚乘的文学成就很高。

文章敢自诬:文学作品敢于自我批评。

海内文章伯:指国内文章的佼佼者。

文章曹植波澜阔:指曹植的文学成就宏大。

庾信文章老更成:指庾信的文学成就随着年岁增长而更加成熟。

岂有文章惊海内:难道有文学作品能够震撼全国。

每语见许文章伯:每次说话都显示出文学家的风范。

文章有神交有道:文学作品具有神秘的精神交流和道德价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六-文章小伎-评注

文章一小伎,于道未为尊。这句开篇即点明了文章在古人眼中的地位,认为文章不过是小技,不足以与大道相提并论。这里的‘道’指的是宇宙万物运行的根本规律,而‘文章’则是指文学创作。这种观点反映了古代文人对文学艺术与宇宙大道关系的认识。

虽杜子美有激而云,然要为失言,不可以训。这句话批评了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的观点,认为杜甫虽然出于激愤而如此说,但却是失言,不能作为准则。这体现了作者对文学价值的坚定立场。

文章岂小事哉!《易•贲》之彖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段引用《易经》中的话,阐述了文章的重要作用。‘天文’与‘人文’的对比,说明了文章不仅是文学创作,更是承载着文化、教化的功能。

孔子称帝尧焕乎有文章。子贡曰:‘天子之文章,可得而闻。’这里引用了孔子和子贡的话,强调了天子之文章的崇高地位,认为这是值得听闻的。这反映了古代对君王文治的重视。

《诗》美卫武公,亦支有文章。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圣贤,桀、纣、幽、厉之昏乱,非《诗》、《书》以文章载之,何以传?此段列举了历史上许多人物,说明了文章在传承历史、记载人物事迹中的重要作用。

伏羲画八卦,文王重之,非孔子以文章翼之,何以传?孔子至言要道,托《孝经》、《论语》之文而传。曾子、子思、孟子传圣人心学,使无《中庸》及七篇之书,后人何所窥门户?这里提到了伏羲、文王、孔子、曾子、子思、孟子等人物,说明了文章在传承文化、思想中的重要作用。

老、庄绝灭礼学,忘言去为,而五千言与《内》、《外篇》极其文藻。释氏之为禅者,谓语言为累,不知大乘诸经可废乎?然则诋为小伎,其理谬矣!此段对比了老庄、佛教等思想流派,认为他们虽然否定语言,但仍然有大量的文章流传,说明文章的价值。

彼后世为词章者,逐末而忘其本,玩其华而落其实,流宕自远,非文章过也。这句话批评了后世一些文人只注重词藻,而忽视了文章的本质,认为这是文章自身的问题。

杜老所云‘文章千古事’,‘已似爱文章’,‘文章日自负’,‘文章实致身’,‘文章开宎奥’,‘文章憎命达’,‘名岂文章著’,‘枚乘文章老’,‘文章敢自诬’,‘海内文章伯’,‘文章曹植波澜阔’,‘庾信文章老更成’,‘岂有文章惊海内’,‘每语见许文章伯’,‘文章有神交有道’,如此之类,多指诗而言,所见狭矣!此段引用了杜甫的诗句,批评了杜甫对文章的看法过于狭隘,认为他只看到了诗歌,而忽视了文章的广泛意义。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六-文章小伎》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201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