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六-兄弟直西垣-原文
《秦少游集》中,有《与鲜于子骏书》云:
今中书舍人皆以伯仲继直西垣,前世以来未有其事,诚国家之美,非特衣冠之盛也。
除书始下,中外欣然,举酒相属。
予以其时考之,盖元祐二年,谓苏子由,曾子开、刘贡甫也。
子由之兄子瞻,子开之兄子固、子宣,贡甫之兄原甫,皆经是职,故少游有此语云。
绍兴二十九年,予仲兄始入西省,至隆兴二年,伯兄继之,乾道三年,予又继之,相距首尾九岁。
予作谢表云:
父子相承,四上銮坡之直;弟兄在望,三陪凤阁之游。
比之前贤,实为遭际,固为门户荣事,然亦以此自愧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六-兄弟直西垣-译文
《秦少游集》中,有一篇《与鲜于子骏书》说:‘现在中书舍人都是按照伯仲的顺序接替直西垣的职位,从古至今都没有过这样的事情,这确实是国家的美德,不仅仅是衣冠的盛事。新任命的书信刚刚下达,朝廷内外都感到高兴,大家举杯相互敬酒。’根据那时的记载,应该是元祐二年,指的是苏子由、曾子开、刘贡甫这些人。子由的哥哥子瞻,子开的哥哥子固、子宣,贡甫的哥哥原甫,都曾经担任过这个职位,所以少游才有这样的说法。
绍兴二十九年,我的哥哥开始进入西省任职,到隆兴二年,我的哥哥又继任了这个职位,再到乾道三年,我又接替了,从开始到结束一共九年的时间。我写感谢表文说:‘父子相继,四次上朝直上銮坡;兄弟相望,三次陪同在凤阁游玩。’和前贤相比,实在是遭遇不同,固然是家族的荣耀之事,但我也因此感到自愧不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六-兄弟直西垣-注解
中书舍人:中书舍人是古代官职,属于中书省的官员,主要负责起草、审查和颁发皇帝的诏令、敕书等。中书省是唐代设立的中央政府机构之一,负责处理政务,中书舍人相当于现代的秘书或文案官员。
伯仲继直西垣:伯仲指的是兄弟中的老大和老二,这里用来形容中书舍人的职位传承。继直西垣则是指继任者接替前任在西垣(中书省的办公区域)任职。
前世以来未有其事:前世指过去的历史时期,这里指的是从古至今。未有其事表示这种情况前所未有,即中书舍人的职位之前没有出现过这种兄弟相继的情况。
诚国家之美:诚表示确实,国家之美指的是国家的好事,这里指中书舍人职位兄弟相继是国家的美事。
非特衣冠之盛:非特表示不仅仅,衣冠之盛指的是官场的繁荣昌盛。
除书:除书是指任命官员的文书,这里指中书舍人的任命文书。
中外欣然:中外指国内和国外,欣然表示高兴的样子,这里指国内外的官员都对此感到高兴。
举酒相属:举酒相属是指举起酒杯相互敬酒,表示庆祝。
元祐二年:元祐是北宋哲宗的年号,元祐二年即公元1087年。
苏子由:苏子由是苏轼的弟弟,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曾子开:曾子开是曾巩的儿子,曾巩是北宋的文学家。
刘贡甫:刘贡甫是北宋的文学家。
子瞻:子瞻是苏轼的字。
子固:子固是曾巩的字。
子宣:子宣是曾巩的字。
原甫:原甫是刘贡甫的字。
西省:西省指的是中书省,因为中书省位于皇宫的西边,所以称为西省。
銮坡:銮坡指的是皇帝上朝的地方,这里指官员上朝。
凤阁:凤阁指的是皇宫中的阁楼,这里指皇宫。
遭际:遭际表示遭遇和经历,这里指个人或家族的遭遇和经历。
门户荣事:门户指家族,荣事指荣耀的事情,这里指家族的荣耀事。
自愧:自愧表示自我惭愧,这里指作者因为家族的荣耀而感到惭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六-兄弟直西垣-评注
《秦少游集》中的《与鲜于子骏书》是一篇充满文化底蕴的文学作品,作者秦少游在此文中通过对中书舍人职位的描述,展现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自己家族荣誉的自豪感。
首先,‘今中书舍人皆以伯仲继直西垣,前世以来未有其事,诚国家之美,非特衣冠之盛也。’这句话表明了中书舍人职位的重要性,以及秦少游对这一现象的赞赏。‘伯仲继直西垣’指的是中书舍人的职位被世家大族中的兄弟相继担任,这种家族传承的现象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秦少游认为这是国家之美的体现,不仅仅是因为衣冠之盛。
‘除书始下,中外欣然,举酒相属。’这句话描绘了当时人们对于中书舍人职位变动所表现出的喜悦之情。‘除书’指的是任命书,‘中外欣然’说明这一消息在朝廷内外都引起了积极的反响,‘举酒相属’则表现了人们欢庆的场景。
‘予以其时考之,盖元祐二年,谓苏子由,曾子开、刘贡甫也。’这句话说明了中书舍人职位变动的时间背景,并提到了当时的三位中书舍人,即苏子由、曾子开和刘贡甫。这里的‘予以其时考之’表明作者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回顾和思考。
‘子由之兄子瞻,子开之兄子固、子宣,贡甫之兄原甫,皆经是职,故少游有此语云。’这句话进一步说明了秦少游家族与中书舍人职位的关联,他的家族成员都曾担任过这一职位,因此他对这一职位有着深厚的情感。
‘绍兴二十九年,予仲兄始入西省,至隆兴二年,伯兄继之,乾道三年,予又继之,相距首尾九岁。’这句话是秦少游对自己家族传承中书舍人职位的自豪之情的具体体现。他通过列举自己家族成员相继担任中书舍人的时间,展示了家族的荣耀。
‘予作谢表云:“父子相承,四上銮坡之直;弟兄在望,三陪凤阁之游。”’这句话是秦少游对自己家族荣誉的自谦之词。‘父子相承’指的是父子两代都担任中书舍人,‘四上銮坡之直’和‘三陪凤阁之游’则是对中书舍人职位的尊称,表达了秦少游对家族荣誉的自豪。
‘比之前贤,实为遭际,固为门户荣事,然亦以此自愧也。’这句话是秦少游对自己家族荣誉的反思。他认为自己家族能够连续担任中书舍人是一种幸运,同时也是家族的荣耀,但他也意识到这种荣耀可能带来的是一种压力和责任感,因此他对此感到自愧。
总体来说,《与鲜于子骏书》展现了秦少游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家族情怀,通过对中书舍人职位的描述,表达了对家族荣誉的自豪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责任和家族责任的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