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五-杜延年杜钦-原文
《前汉书》称:杜延年本大将军霍光吏,光持刑罚严,延年辅之以宽,论议持平,合和朝廷;
杜钦在王凤幕府,救解冯野王、王尊之罪过,当世善政,多出于钦。
予谓光以侯史吴之事,一朝杀九卿三人,延年不能谏。
王章言王凤之过,天子感悟,欲退凤,钦令凤上疏谢罪。
上不忍废风,凤欲遂退,钦说之而止。
章死,众庶冤之,钦复说凤,以为:“天下不知章实有罪,而以为坐言事,宜因章事举直言极谏,使天下咸知主上圣明,不以言罪下。若此,则流言消释矣。”
凤白行其策。
夫新莽盗国。
权舆于凤,凤且退而复止,皆钦之谋。
若钦者,盖汉之贼也,而谓当世善政出其手,岂不缪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五-杜延年杜钦-译文
《前汉书》记载:杜延年原本是大将军霍光的下属,霍光执法严厉,杜延年则辅佐他实行宽松政策,处理议论时公正持平,使朝廷和谐;杜钦在王凤的幕府中,曾解救了冯野王和王尊的罪过,当时的善政很多都是出自杜钦之手。
我认为霍光因为侯史吴的事情,一次性杀了三位九卿,杜延年没有能够劝谏。王章指出王凤的错误,天子有所感悟,想要让王凤退位,杜钦让王凤上疏谢罪。天子不忍心废除王凤,王凤想要退位,杜钦劝说他而使他停止。
王章死后,众人对他感到冤枉,杜钦又劝说王凤,认为:‘天下人不知道王章实际上是有罪的,而认为他是因直言进谏而获罪,应该趁机利用王章的事情来表彰那些直言极谏的人,让天下人都知道皇上圣明,不会因为言论而降罪。如果是这样,那么流言蜚语就会消散了。’王凤采纳了他的策略。
新莽篡夺国家政权,起始于王凤,王凤想要退位却又停止,这都是杜钦的计谋。如果像杜钦这样的人,可以说是汉朝的奸贼,却有人说当时的善政出自他的手,这不也是很荒谬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五-杜延年杜钦-注解
前汉书:《前汉书》是东汉班固所著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西汉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一。
杜延年:杜延年,西汉末年官员,霍光的大将。
霍光:霍光,西汉权臣,曾辅佐汉武帝、昭帝、宣帝三朝,权倾朝野。
刑罚严:指执行法律时严格,不姑息。
辅之以宽:在严格的基础上,适当采取宽容的政策。
论议持平:在讨论问题时保持公正,不偏不倚。
合和朝廷:使朝廷和谐,各方和睦。
杜钦:杜钦,西汉末年官员,王凤的幕僚。
王凤:王凤,西汉末年权臣,曾辅佐汉哀帝、汉平帝。
冯野王:冯野王,西汉末年官员。
王尊:王尊,西汉末年官员。
善政:指好的政治措施或政策。
侯史吴:侯史吴,西汉末年官员。
九卿:古代中央政府中的九个高级官职,相当于现代的部长。
王章:王章,西汉末年官员。
天子:古代对皇帝的尊称。
感悟:有所感触,有所醒悟。
退凤:让王凤退位。
上疏谢罪:向上级官员上书,表示悔过。
流言消释:谣言被消除或澄清。
新莽:新莽是西汉末年王莽建立的朝代,实际上是王莽篡汉自立。
权舆:起端,开始。
贼:在古代汉语中,贼有叛乱者、篡位者的意思,这里指王莽。
缪:错误,不正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五-杜延年杜钦-评注
《前汉书》中关于杜延年和杜钦的记载,为我们展现了两人在汉朝政治舞台上的不同角色和影响力。
首先,杜延年作为大将军霍光的属吏,其职责是辅佐霍光处理政务。霍光以刑罚严苛著称,而杜延年则以宽厚之道辅佐,使得朝廷的论议能够持平,合和朝廷。这种对比的手法,凸显了杜延年在处理政务时的灵活性和调和能力。
在杜钦的例子中,他曾在王凤幕府任职,成功救解了冯野王和王尊的罪过。这表明杜钦在政治斗争中具有高超的智慧和手腕,能够在关键时刻挽救他人于危难。
文中提到,当王章直言王凤之过时,天子感悟,欲退凤。然而,杜钦却通过劝说,使得王凤得以继续留任。这一情节反映了杜钦在政治上的影响力,以及他对局势的深刻洞察。
在王章死后,众庶冤之,杜钦再次劝说王凤,提出了‘举直言极谏’的建议。这一建议不仅体现了杜钦的政治智慧,也显示了他对朝廷公正的维护。
文中提到,新莽盗国的权舆始于王凤,而王凤的退与留,皆因杜钦的谋略。这表明杜钦在政治斗争中的关键作用,以及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影响。
然而,文中最后一句‘若钦者,盖汉之贼也,而谓当世善政出其手,岂不缪哉?’则对杜钦的评价产生了转折。这句话暗示了杜钦在政治上的争议性,以及他的行为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总体而言,这段古文通过对杜延年和杜钦的描述,展现了汉朝政治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杜延年和杜钦的形象,既体现了汉朝政治的智慧,也揭示了政治斗争的残酷。这种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对于我们理解古代政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