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五-孔氏野史-原文
世传孔毅甫《野史》一卷,凡四十事,
予得其书于清江刘靖之所,
载赵清献为青城宰,挈散乐妓以归,为邑尉追还,大恸且怒。
又因与妻忿争,由此惑志。
文潞公守太原,辟司马温公为通判,夫人生日,温公献小词,为都漕唐子方峻责。
欧阳永叔、谢希深、田元均、尹师鲁在河南,携官妓游龙门,半月不返,留守钱思公作简招之,亦不答。
范文正与京东人石曼卿、刘潜之类相结以取名,服中上万言书,甚非言不文之义。
苏子瞻被命作《储祥宫记》,大貂陈衍干当宫事,得旨置酒与苏高会,苏阴使人发,御史董敦逸即有章疏,遂坠计中。
又云子瞻四六表章不成文字。
其他如潞公、范忠宣、吕汲公、吴冲卿、傅献简诸公,皆不免讥议。
予谓决非毅甫所作,盖魏泰《碧云騢》之流耳。
温公自用宠颍公辟,不与潞公、子方同时,共廖妄不待攻也。
靖之乃原闻曾孙,佳土也,而跋是书云:
“孔氏兄弟曾大父行也,思其人欲其言久矣,故录而藏之。”
汪圣锡亦书其后,但记上官彦衡一事,岂弗深考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五-孔氏野史-译文
世人传说孔毅甫的《野史》一卷,共有四十件事,我从清江的刘靖那里得到了这本书,书中记载了赵清献担任青城县令时,带着散乐妓女回家,被县尉追回,他既悲伤又愤怒。又因为与妻子争吵,因此心灰意冷。
文潞公镇守太原时,聘请司马温公担任通判,司马温公夫人生日时,温公献上一首小词,却被都漕唐子方严厉责备。欧阳永叔、谢希深、田元均、尹师鲁在河南,带着官妓游龙门,半个月不回来,留守钱思公写信邀请他们,他们也没有回应。
范文正与京东人石曼卿、刘潜等人结交以获取名声,穿着官服上书上万言,这很不合乎文辞不拘泥于形式的意义。苏子瞻被命令写《储祥宫记》,大貂陈衍负责宫中事务,得到皇帝旨意设宴与苏子瞻聚会,苏子瞻暗中派人揭露,御史董敦逸立即上奏章,计划就此失败。
又有人说苏子瞻的四六表章不成文字。其他如文潞公、范忠宣、吕汲公、吴冲卿、傅献简等诸位,都免不了被人讥讽议论。我认为这绝对不是孔毅甫所作,应该是魏泰《碧云騢》之类的作品。
温公自己被宠爱的颍公聘请,并不与文潞公、子方同时,共同诋毁的谎言不必再攻破。刘靖是孔毅甫曾孙,是个好人,他在书中写道:“孔氏兄弟是曾大父行也,一直想了解这个人,想听他的话已经很久了,所以记录下来并收藏起来。”汪圣锡也在后面写了一篇,但只记了上官彦衡一件事,难道没有深入考察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五-孔氏野史-注解
孔毅甫:孔毅甫,即孔平仲,北宋时期文学家,孔子的后裔。
野史:野史,指非官方记载的历史,多由民间或个人记录,内容可能带有个人观点或夸张。
清江刘靖之:清江刘靖之,指清江(今属江西)人刘靖之,此处可能指某位收藏家或书商。
赵清献:赵清献,指北宋时期官员赵清献,曾任青城县(今属四川)宰。
青城宰:青城宰,指青城县的县令。
散乐妓:散乐妓,指从事散乐(民间娱乐活动)的女子。
邑尉:邑尉,指县尉,古代官职,负责地方治安。
文潞公:文潞公,即文彦博,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
司马温公:司马温公,即司马光,北宋时期政治家、史学家。
通判:通判,古代官职,协助知州(地方行政长官)处理政务。
夫人生日:夫人生日,指妻子的生日。
小词:小词,指短小的诗词。
都漕:都漕,指都水监,古代官署名,负责水利。
唐子方:唐子方,指唐介,北宋时期政治家。
欧阳永叔:欧阳永叔,即欧阳修,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
谢希深:谢希深,指谢绛,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
田元均:田元均,指田锡,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
尹师鲁:尹师鲁,指尹洙,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
河南:河南,指河南省,古代称河南道。
官妓:官妓,指官府供养的女子,负责娱乐。
龙门:龙门,指河南省洛阳市的龙门石窟。
留守:留守,指地方行政长官离开本地时,由副职代理职务。
钱思公:钱思公,即钱惟演,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
范文正:范文正,即范仲淹,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
石曼卿:石曼卿,指石介,北宋时期文学家。
刘潜:刘潜,指刘敞,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
服中上万言书:服中上万言书,指在服丧期间上书,古代丧礼期间不得参与政治活动。
言不文之义:言不文之义,指言语不文雅,不符合礼仪。
苏子瞻:苏子瞻,即苏轼,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
储祥宫记:储祥宫记,指苏轼所写的关于储祥宫的记叙文。
大貂陈衍:大貂陈衍,指陈衍,北宋时期官员,曾任大貂骑尉。
御史:御史,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官员,弹劾不法。
董敦逸:董敦逸,指董敦逸,北宋时期官员。
章疏:章疏,指奏章,古代官员向皇帝上书的一种形式。
四六表章:四六表章,指用四言六言句式写的奏章,古代公文常用。
廖妄:廖妄,指轻率、荒谬。
曾孙:曾孙,指祖父的孙子。
跋:跋,指在书籍或文章后面写的简短评论或说明。
上官彦衡:上官彦衡,指上官仪,唐代官员,此处可能指某位同名人物。
汪圣锡:汪圣锡,指汪藻,南宋时期文学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五-孔氏野史-评注
世传孔毅甫《野史》一卷,凡四十事,予得其书于清江刘靖之所,载赵清献为青城宰,挈散乐妓以归,为邑尉追还,大恸且怒。
此句开篇点明了《野史》的来源和内容,通过“世传”二字,暗示了此书并非正史,而是野史,带有一定的传闻性质。‘孔毅甫’作为作者,其身份和生平在文中并未详细阐述,但通过‘一卷’和‘四十事’可知,此书篇幅不长,但内容丰富。‘赵清献’作为书中人物,其‘挈散乐妓以归’的举动,反映了当时士人的风流韵事,而‘大恸且怒’则揭示了其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此句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件,展现了古代士人的生活百态,引人入胜。
又因与妻忿争,由此惑志。
此句承接上文,揭示了赵清献因家庭矛盾而心绪不宁,‘忿争’和‘惑志’两个词,生动地描绘了其内心的挣扎和痛苦。这一转折,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为后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
文潞公守太原,辟司马温公为通判,夫人生日,温公献小词,为都漕唐子方峻责。
此句讲述了文潞公和司马温公的故事,通过‘辟’字,展现了文潞公对司马温公的赏识和重用。‘夫人生日’则揭示了事件的背景,‘温公献小词’和‘为都漕唐子方峻责’则反映了当时士人之间的交往和冲突。此句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件,展现了古代士人的风雅和争斗。
欧阳永叔、谢希深、田元均、尹师鲁在河南,携官妓游龙门,半月不返,留守钱思公作简招之,亦不答。
此句讲述了欧阳永叔等人的故事,通过‘携官妓游龙门’这一举动,展现了当时士人的放荡不羁。‘留守钱思公作简招之’和‘亦不答’则反映了当时士人之间的交往和矛盾。此句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件,展现了古代士人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
范文正与京东人石曼卿、刘潜之类相结以取名,服中上万言书,甚非言不文之义。
此句讲述了范文正与石曼卿、刘潜等人结交的故事,通过‘相结以取名’和‘服中上万言书’等词语,展现了当时士人的结党营私和文学追求。‘甚非言不文之义’则揭示了当时士人对文学的重视。此句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件,展现了古代士人的政治追求和文学理想。
苏子瞻被命作《储祥宫记》,大貂陈衍干当宫事,得旨置酒与苏高会,苏阴使人发,御史董敦逸即有章疏,遂坠计中。
此句讲述了苏子瞻因撰写《储祥宫记》而陷入政治斗争的故事,通过‘大貂陈衍干当宫事’和‘得旨置酒与苏高会’等词语,展现了当时士人的政治斗争和人际关系。‘苏阴使人发’和‘御史董敦逸即有章疏’则揭示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此句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件,展现了古代士人的政治斗争和人生悲剧。
又云子瞻四六表章不成文字。
此句进一步揭示了苏子瞻在政治斗争中的困境,‘四六表章不成文字’则反映了其文学才能的局限。此句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件,展现了古代士人在政治斗争中的无奈和悲哀。
其他如潞公、范忠宣、吕汲公、吴冲卿、傅献简诸公,皆不免讥议。
此句列举了多位古代士人,通过‘皆不免讥议’这一表述,揭示了当时士人之间的相互指责和批评。此句通过一个概括性的描述,展现了古代士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予谓决非毅甫所作,盖魏泰《碧云騢》之流耳。
此句作者对《野史》的作者提出了质疑,认为其并非孔毅甫所著,而是类似于魏泰《碧云騢》这样的作品。‘盖’字表明了作者的推测,‘之流’则揭示了此类作品的共同特点。此句通过作者的质疑,展现了古代文学作品的传承和演变。
温公自用宠颍公辟,不与潞公、子方同时,共廖妄不待攻也。
此句讲述了司马温公与文潞公、唐子方等人的关系,通过‘自用宠颍公辟’和‘不与潞公、子方同时’等词语,揭示了当时士人之间的权力斗争和人际关系。‘共廖妄不待攻也’则表明了作者对这种斗争的否定态度。此句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件,展现了古代士人的政治斗争和人生困境。
靖之乃原闻曾孙,佳土也,而跋是书云:‘孔氏兄弟曾大父行也,思其人欲其言久矣,故录而藏之。’汪圣锡亦书其后,但记上官彦衡一事,岂弗深考云。
此句讲述了清江刘靖之与《野史》的关系,通过‘原闻曾孙’和‘佳土也’等词语,揭示了刘靖之的出身和地位。‘跋是书云’和‘思其人欲其言久矣’等词语,表明了刘靖之对《野史》的重视和推崇。‘汪圣锡亦书其后’则说明了此书在当时的流传情况。‘岂弗深考云’则表达了作者对刘靖之记载的质疑。此句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件,展现了古代文学作品的传承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