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五-唐诗人有名不显者

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五-唐诗人有名不显者-原文

《温公诗话》云:

唐之中叶,文章特盛,

其姓名湮没不传于世者甚众,

如:河中府鹳雀楼有王之奂、畅诸二诗。

二人皆当时所不数,

而后人擅诗名者,

岂能及之哉?

予观《少陵集》中所载违迢、郭受诗,

少陵酬答,

至有“新诗锦不如”、“自得随珠觉夜明”之语,

则二人诗名可知矣,

然非编之杜集,

几于无传焉。

又有严恽《惜花》一绝云:

“春光冉冉归何处,

更向花前把一杯。

尽日问花花不语,

为谁零落为谁开?”

前人多不知谁作,

乃见于皮、陆《唱和集》中。

大率唐人多工诗,

虽小说戏剧,

鬼物假托。

莫不宛转有思致,

不必颛门名家而后可称也。

(奂、畅诸、馆本作涣、畅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五-唐诗人有名不显者-译文

《温公诗话》说:‘唐朝的中期,文学特别繁荣,有很多人的名字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再被世人所知,比如:河中府的鹳雀楼上有王之奂、畅诸这两位诗人的诗作。这两位在当时都是非常杰出的,而后世那些以诗名著称的人,又怎能比得上他们呢?’我看了《少陵集》中收录的违迢、郭受的诗作,杜甫对他们的酬答中,甚至有‘新诗不如锦’、‘自得随珠觉夜明’这样的诗句,由此可见他们的诗名。然而,这些诗并没有被编入杜集,几乎没有什么流传下来。

又有严恽的《惜花》一绝诗说:‘春光渐渐归去不知去向,再在花前举杯一饮。整天问花却花不回答,是为了谁凋零又是为了谁盛开?’以前很多人不知道是谁所作,后来在皮日休、陆龟蒙的《唱和集》中才看到。

大概唐朝的人大多数都擅长写诗,即使是小说、戏剧,鬼神故事,也都写得曲折有致,不一定要是专门的文学名家才能称得上是佳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五-唐诗人有名不显者-注解

温公诗话:温公诗话是宋代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的一部关于诗歌的评论著作,书中收录了司马光对唐宋诗歌的评论和鉴赏。

唐之中叶:唐之中叶指的是唐朝的中期,大约从公元8世纪中期到9世纪中期,这一时期是唐朝文学的鼎盛时期。

文章特盛:指唐朝中叶文学艺术的高度发展,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姓名湮没不传于世:指一些当时有才华的文人因为各种原因,其姓名和作品未能流传下来,不为后世所知。

河中府鹳雀楼:河中府是唐代的一个行政区划,鹳雀楼是位于河中府的一座楼,因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而闻名。

王之奂、畅诸:王之奂和畅诸是唐代河中府鹳雀楼上的两位诗人,他们的诗作在当时很有名,但后世鲜为人知。

少陵集:少陵集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集,杜甫自号少陵野老。

违迢、郭受:违迢和郭受是唐代诗人,他们的诗作在《少陵集》中有收录。

新诗锦不如:这句话出自杜甫对违迢和郭受诗歌的评价,意为新诗不如他们的诗好。

自得随珠觉夜明:这句话也出自杜甫对违迢和郭受诗歌的评价,意为他们的诗如同随珠一样珍贵,能照亮夜晚。

严恽:严恽是唐代诗人,他的诗作在后世较为少见。

惜花:《惜花》是严恽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对春光和花朵的感慨。

皮、陆《唱和集》:皮、陆《唱和集》是唐代诗人皮日休和陆龟蒙的唱和诗集,收录了他们的诗歌作品。

鬼物假托: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中虚构的鬼怪、神灵等元素,这些元素在唐代文学中非常常见。

颛门名家:指专门从事某一领域且成就显著的文学家,颛门即专门之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五-唐诗人有名不显者-评注

《温公诗话》中提到的唐之中叶文章特盛,这一时期文人辈出,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然而,其中许多诗人的姓名却湮没不传,这反映出历史的长河中,并非所有才华横溢的诗人都能留名后世。王之奂、畅诸二人的诗作,虽在当时不被重视,但他们的作品却因时间的沉淀而散发出独特的光彩。这种历史的偶然性,使得后人对他们的诗歌评价有了新的认识。

在《少陵集》中,杜甫与违迢、郭受的酬答诗,展现了杜甫对诗歌的极高评价。‘新诗锦不如’、‘自得随珠觉夜明’等诗句,不仅体现了杜甫对二人诗歌的赞赏,也反映出杜甫本人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尽管这些诗篇并未被收录在杜集正文中,但它们的存在证明了杜甫对诗歌的广泛关注和对诗歌艺术的尊重。

严恽的《惜花》一绝,‘春光冉冉归何处,更向花前把一杯。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这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这首诗最初并未广为人知,直到在皮、陆《唱和集》中被发现,才逐渐为人所熟知。这一发现再次证明了,诗歌的价值并不完全取决于其流传的广度,而在于其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从王之奂、畅诸、严恽等诗人的作品来看,唐代诗歌的繁荣并非局限于名家之手。当时的社会风气使得诗歌创作成为一种普遍的艺术追求,无论是小说、戏剧还是鬼物假托,都蕴含着诗人的思致。这种普遍的诗意表达,使得唐代的诗歌文化具有了独特的魅力。

总结来说,《温公诗话》所提到的这些古文内容,不仅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繁荣景象,也反映了历史的长河中,许多才华横溢的诗人因种种原因而湮没无闻。这些作品和诗人,虽然未能成为后世传颂的名篇和名士,但它们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仍然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品味。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五-唐诗人有名不显者》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197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