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二-曹操杀杨修

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二-曹操杀杨修-原文

曹操杀杨修之后,见其父彪,问曰:“公何瘦之甚?”

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操为之改容。

《古文苑》载操与彪书,数修之罪,以为“恃豪父之势,每不与吾同怀,将延足下尊门大累”,便令刑之。

且赠彪锦裘二领,八节角桃杖一枝,青牦牛二头,八百里骅骝马一匹,四望通七香车一,驱使二人。

又遗其妻裘、靴,有心青衣二人,钱绢甚厚。

卞夫人与袁夫人书云:“贤郎有盖世文才,阖门钦敬。明公性急,辄行军法。”

以衣服、文绢、房子官锦、香车送之。

彪及袁夫人皆答书引愆致谢。

是时汉室将亡,政在曹氏,袁公四世宰相,为汉宗臣,固操之所忌,彪之不死其手,幸矣。

呜呼,危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二-曹操杀杨修-译文

曹操杀了杨修之后,见到杨修的父亲杨彪,问他说:‘您为什么这么瘦了?’杨彪回答说:‘我因为愧对没有日磾那样的先见之明,还怀着像老牛舔小牛那样的父爱。’曹操听后表情有所改变。

《古文苑》中记载曹操给杨彪的信,列举了杨修的罪状,认为‘他依仗父亲的权势,常常不与我同心,将会给您的家族带来大麻烦’,于是下令处决他。并且赠给杨彪两件锦缎制成的衣服,一枝八节角的桃木手杖,两头青色的牦牛,一匹八百里的骏马,一辆四望无阻的七香车,并派了两个人来驾驶。还送给他的妻子衣服、靴子,以及两个青衣侍女,还有不少的钱和布匹。

卞夫人给袁夫人的信中说:‘我们的儿子有超凡的文才,全家人都对他非常敬重。明公您性子急躁,常常用军法来处置人。’然后以衣服、文绢、官府的锦缎、香车等物品送给他。杨彪和袁夫人都回信道歉并表示感谢。

那时汉朝即将灭亡,政权掌握在曹氏手中,袁公四代都是宰相,是汉朝的宗室大臣,曹操对他非常忌惮,杨彪没有死在他手里,真是幸运啊。唉,多么危险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二-曹操杀杨修-注解

杨修:杨修,东汉末年文学家,曹操部下谋士,以才智过人而著称。因涉嫌泄露曹操机密,被曹操所杀。

彪:杨修的父亲,杨彪,东汉末年名士,以文学和品行著称,是东汉末年名士杨修的父亲。

日磾先见之明:日磾,古代传说中的贤臣,先见之明指有预见未来的能力。此处用来比喻杨彪虽年老,但仍有先见之明。

老牛舐犊之爱:比喻父母对子女的深厚爱心,这里杨彪用来自比,表达对儿子杨修的深切怀念和爱。

操为之改容:操,指曹操,此处表示曹操听到杨彪的话后,表情有所改变,可能是因为感动。

数修之罪:数,列举;修之罪,指杨修的罪行。

恃豪父之势:恃,依靠;豪父之势,指依靠父亲杨彪的权势。

延足下尊门大累:延,延续;足下,对人的敬称;尊门,尊贵的家门;大累,大的负担。

锦裘:锦制的皮衣,指精美的衣物。

八节角桃杖:八节,指杖上有八个节;角桃杖,指用桃木制成的手杖。

青牦牛:青色的牦牛,指珍贵的牲畜。

骅骝马:骅骝,指良马,此处指一匹优秀的马。

四望通七香车:四望通,指车窗开阔;七香车,指香气扑鼻的车。

驱使二人:驱使,指派遣或役使;二人,指两个仆人。

有心青衣二人:有心,指有技能或才华的人;青衣,指仆人。

钱绢甚厚:钱,货币;绢,丝织品;甚厚,非常丰厚。

袁夫人:袁公的妻子,袁夫人,此处可能指袁绍的妻子。

盖世文才:盖世,超凡脱俗;文才,文学才能。

阖门钦敬:阖门,全家人;钦敬,敬重。

房子官锦:房子,指高级官员;官锦,指官府所用的锦缎。

引愆致谢:引愆,承认错误;致谢,表示感谢。

汉室将亡:汉室,指汉朝的皇室;将亡,即将灭亡。

政在曹氏:政,政治;在曹氏,指政治大权掌握在曹操手中。

袁公四世宰相:袁公,指袁绍;四世宰相,指袁绍家族连续四代担任宰相。

汉宗臣:汉宗,汉朝的宗室;宗臣,宗室中的大臣。

操之所忌:操,指曹操;所忌,所忌惮的人或事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二-曹操杀杨修-评注

曹操杀杨修之后,见其父彪,问曰:‘公何瘦之甚?’此句描绘了曹操在杀杨修后对杨彪的关切,同时也反映了曹操的权谋与复杂性格。曹操在表达关切的同时,也暗含了对杨彪身体状况的质疑,这种疑问背后可能隐藏着对杨彪是否因儿子之死而心灰意冷、失去斗志的担忧。

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杨彪的回答充满了悲愤与无奈。‘日磾先见之明’指的是古代贤臣的远见卓识,杨彪以此自谦,表达了自己在曹操面前无能为力的尴尬。‘老牛舐犊之爱’则形容对子女的深厚情感,杨彪以此表达对儿子杨修的怀念和对曹操的怨恨。

操为之改容。《古文苑》载操与彪书,数修之罪,以为‘恃豪父之势,每不与吾同怀,将延足下尊门大累’,便令刑之。且赠彪锦裘二领,八节角桃杖一枝,青牦牛二头,八百里骅骝马一匹,四望通七香车一,驱使二人。又遗其妻裘、靴,有心青衣二人,钱绢甚厚。”曹操的这一举动充满了虚伪与狡诈。一方面,他以杨修的罪行为由,对杨彪进行责备,另一方面,又以丰厚的礼物来安抚杨彪,这种手法既体现了曹操的权谋,也暴露了他内心的矛盾。

卞夫人与袁夫人书云:‘贤郎有盖世文才,阖门钦敬。明公性急,辄行军法。’以衣服、文绢、房子官锦、香车送之。”卞夫人的书信反映了当时官场的虚伪与腐败。她一方面称赞杨修的才华,另一方面又对曹操的行为表示不满,这种矛盾的心态体现了当时官场的复杂关系。

彪及袁夫人皆答书引愆致谢。是时汉室将亡,政在曹氏,袁公四世宰相,为汉宗臣,固操之所忌,彪之不死其手,幸矣。”此句揭示了曹操权倾朝野,对袁家及其宗族心存忌惮,杨彪得以幸免于难,实属侥幸。

呜呼,危哉!”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时局的忧虑和对曹操权势的担忧,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杨彪一家的同情与关切。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二-曹操杀杨修》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195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