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二-晁错张汤

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二-晁错张汤-原文

晁错为内史,

言事辄听,

幸倾九卿,

及为御史大夫,

权任出丞相右。

张汤为御史,

每朝奏事,

国家用日旰,

丞相取充位,

天下事皆决汤。

萧望之为御史,

意轻丞相,

遇之无礼。

三人者,

贤否虽不同,

然均为非谊,

各以他事至死,

抑有以致之邪!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二-晁错张汤-译文

晁错担任内史,他提出的建议总是被采纳,受到了皇帝的宠爱,甚至超过了九卿(九位高级官员),等到他成为御史大夫,他的权力和职责甚至超过了丞相。

张汤担任御史,每次上朝奏报事情,国家的事务都忙到很晚,丞相只是挂名,实际上天下的大事都由张汤来决定。

萧望之担任御史,他对丞相的态度很轻视,对待丞相也没有礼貌。

这三个人,他们的贤能与否虽然不同,但他们都因为不是正道的事情而最终丧命,难道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二-晁错张汤-注解

晁错:晁错是西汉时期的一位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内史、御史大夫等职。他在政治上主张削弱诸侯国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因此受到一些诸侯王的反对。

内史:内史是古代官职,主要负责宫廷内的文书、礼仪等事务,相当于现代的内务大臣。

言事辄听:言事辄听,即言无不尽,听而不违,表示晁错在处理事务时,能够听取并采纳他人的意见。

幸倾九卿:幸倾九卿,幸指宠幸,倾指倾心,九卿指古代中央政府的九位高级官员。这句话的意思是晁错受到皇帝的宠信,能够影响九卿。

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是古代官职,主要负责监察官员,相当于现代的监察部长。

权任出丞相右:权任出丞相右,表示晁错的权力超过了丞相,丞相的权力在晁错之下。

张汤:张汤是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法学家,曾任御史等职务。他主张严刑峻法,以法治国。

朝奏事:朝奏事,指在朝廷上向皇帝奏报事务。

国家用日旰:国家用日旰,旰指日暮,表示国家事务繁忙,一直忙到天黑。

丞相取充位:丞相取充位,充位指填补空缺的职位,这里指丞相只是挂名而不实际处理事务。

天下事皆决汤:天下事皆决汤,表示张汤掌握了国家大权,所有国家大事都由他决定。

萧望之:萧望之是西汉时期的一位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御史等职务。他性格刚直,不畏权贵。

意轻丞相:意轻丞相,意指态度,轻指轻视,表示萧望之对丞相不尊重。

遇之无礼:遇之无礼,表示萧望之对待丞相的态度不礼貌。

贤否:贤否,指是否贤能,这里指晁错、张汤、萧望之三人是否贤能。

非谊:非谊,指不是正道,这里指晁错、张汤、萧望之的行为不符合正道。

至死:至死,指直到死亡,这里指三人最终都因各种原因而死。

抑有以致之邪:抑有以致之邪,抑表示转折,有以致之邪表示是否有什么原因导致他们死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二-晁错张汤-评注

晁错,字子云,西汉时期著名政治家,此段古文首先点明晁错在官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为内史,言事辄听,幸倾九卿’一句,描绘了晁错在内史职位上,言辞所向,皆被采纳,其权力甚至能够影响九卿,可见其在朝廷中的威望之高。

‘及为御史大夫,权任出丞相右’进一步强调了晁错在官场上的地位。御史大夫是汉朝官职,位居三公之一,权势极大,甚至超过了丞相,这表明晁错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已经达到了顶峰。

张汤,字子厚,西汉时期著名法学家,此段古文接着描述了张汤的官场生涯。‘为御史,每朝奏事,国家用日旰’说明张汤作为御史,每日都要向皇帝汇报国家大事,直至日暮,体现了其勤勉的工作态度。

‘丞相取充位,天下事皆决汤’一句,揭示了张汤在朝廷中的实际权力。丞相是汉朝的宰相,位居三公之首,但张汤在处理国家大事时,实际上已经取代了丞相的位置,成为实际的决策者。

萧望之,字长倩,西汉时期著名政治家,此段古文又转向了萧望之。‘为御史,意轻丞相,遇之无礼’表明萧望之对丞相持有轻视态度,对待丞相时态度傲慢,这种不尊重上级的行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不可取的。

‘三人者,贤否虽不同,然均为非谊,各以他事至死,抑有以致之邪!’这句话是对晁错、张汤、萧望之三人的总体评价。尽管三人的才德不同,但他们都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了悲剧的结局,这不禁让人思考,是个人性格的缺陷,还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导致了他们的不幸。

这段古文通过三位历史人物的官场经历,反映了当时官场的权力斗争和人际关系。晁错的威望、张汤的实际权力、萧望之的不尊重上级,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官场的现实。

同时,古文也暗示了个人性格与命运的关系。晁错的傲慢、张汤的勤勉、萧望之的不尊重上级,这些性格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命运。这也提醒后人,在官场中,不仅要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个人品德的修养。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三位历史人物的描述,揭示了当时官场的现实,同时也对个人性格与命运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二-晁错张汤》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195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