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一-将帅贪功

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一-将帅贪功-原文

以功名为心,贪军旅之寄,此自将帅习气,虽古为贤卿大夫,未有能知止自敛者也。

廉颇既老,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可用,致困郭开之口,终不得召。

汉武帝大击匈奴,李广数自请行,上以为老,不许。

良久乃许之,卒有东道失军之罪。

宣帝时,先零羌反,赵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使丙吉问谁可将,曰:‘亡逾于老臣者矣。’

即驰至金城,图上方略,虽全师制胜,而祸及其子卬。

光武时,五溪蛮夷畔,马援请行,帝愍其老,未许。

援自请曰:‘臣尚能被甲上马。’

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盼,以示可用。

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

遂用为将,果有壶头之厄。

李靖为相,以足疾就第,会吐谷浑寇边,即往见房乔曰:‘吾虽老,尚堪一行。’

既平其国,而有高甑生诬罔之事,几于不免。

太宗将伐辽,召入谓曰:‘高丽未服,公亦有意乎?’

对曰:‘今疾虽衰,陛下诚不弃,病且瘳矣。’

帝悯其老,不许。

郭子仪年八十余,犹为关内副元帅、朔方河中节度,不求退身,竟为德宗册罢。

此诸公皆人杰也,犹不免此,况其下者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一-将帅贪功-译文

把功名放在心上,贪恋军队的权柄,这是将领们的习气,即使是古代的贤良卿大夫,也没有能够自我约束、知足的。

廉颇年纪大了,一顿饭能吃上一斗米,十斤肉,穿上铠甲骑上马,以此来显示自己仍然可用,结果却因为郭开的陷害而始终没有被召回。

汉武帝大规模打击匈奴时,李广多次主动请缨出征,皇帝认为他年纪大了,没有答应。过了很久才同意,但最终因为东道失军的罪过。

宣帝时期,先零羌人叛乱,赵充国已经七十多岁,皇帝认为他年纪太大,派丙吉询问谁能胜任,赵充国说:‘没有超过我这个老臣的了。’于是立刻赶往金城,绘制作战图谋,虽然最终全师制胜,但灾祸却波及到了他的儿子赵卬。

光武帝时期,五溪蛮夷叛乱,马援请求出征,皇帝怜悯他年纪大,没有答应。马援自己请求说:‘我还能穿上铠甲骑上马。’皇帝命令他试一试,马援骑在马上左顾右盼,以此来展示自己仍然可用。皇帝笑着说:‘真精神啊,这个老先生!’于是任命他为将领,最终确实遭遇了壶头关的困境。

李靖担任宰相时,因为脚病退居家中,正逢吐谷浑侵犯边境,他就去见房乔说:‘我虽然年纪大了,但还能去一趟。’平定吐谷浑后,却发生了高甑生诬陷的事情,几乎无法幸免。

太宗准备攻打辽国时,召见李靖说:‘高丽还没有臣服,你有这个想法吗?’李靖回答说:‘现在虽然疾病有所减轻,陛下如果真的不放弃我,我的病就会好起来。’皇帝怜悯他年纪大,没有答应。

郭子仪年纪八十多岁时,仍然担任关内副元帅、朔方河中节度使,不求退身,最终被德宗皇帝下诏罢免。

这些先生都是人中豪杰,尚且无法避免这样的情况,何况那些地位更低的人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一-将帅贪功-注解

功名:指在官场上的成就和声望,古代文人追求的目标之一。

军旅之寄:指军队的寄托,即担任军事职务。

将帅习气:指将帅们的习惯或习性,这里指他们好战、追求军事成就的性格。

贤卿大夫:指有德有才的官员,古代对官员的尊称。

知止自敛:知道适可而止,自我约束。

廉颇:战国时期赵国名将,以勇猛著称。

饭斗米,肉十斤:形容饮食丰盛,这里指廉颇虽然年老,但身体仍然强健。

被甲上马:穿上铠甲,骑上马,表示准备战斗。

郭开: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曾陷害廉颇。

汉武帝:西汉时期的皇帝,以雄才大略著称。

李广:西汉时期的名将,以勇猛和忠诚著称。

先零羌:古代羌族的一支,曾反叛汉朝。

赵充国:西汉时期的将领,以年老而勇猛著称。

丙吉:西汉时期的官员,曾受命询问赵充国是否可以担任将领。

金城:古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兰州市附近。

光武:东汉时期的皇帝,即光武帝刘秀。

五溪蛮夷:古代对居住在五溪地区的少数民族的称呼。

马援:东汉时期的将领,以勇猛著称。

矍铄哉:形容老年人精神矍铄,精力充沛。

李靖:唐朝初期的名将,以智谋和军事才能著称。

足疾:脚部疾病。

吐谷浑:古代少数民族,曾与唐朝发生过战争。

房乔:唐朝初期的宰相,即房玄龄。

高甑生:唐朝时期的官员,曾诬陷李靖。

太宗: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即唐太宗李世民。

郭子仪:唐朝的名将,以忠诚和勇猛著称。

德宗:唐朝的第八位皇帝,即唐德宗李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一-将帅贪功-评注

古文开篇以‘以功名为心,贪军旅之寄’点明主题,揭示出古代将领们对于功名利禄的执着追求。此句中的‘以功名为心’一语双关,既指代将领们的心志所在,也暗指其对于军旅生涯的热爱。‘贪军旅之寄’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追求背后的原因,即将领们对军旅生活的依赖和热爱。

‘此自将帅习气’一句,将上述追求归因于将帅的习气,表明这种心态并非个别现象,而是普遍存在于古代将领群体中。‘虽古为贤卿大夫,未有能知止自敛者也’进一步指出,即便是在古代,那些贤明的卿大夫也鲜有能够自我克制、不再追求功名利禄的人。

接下来,文中列举了廉颇、李广、赵充国、马援、李靖、郭子仪等历史人物的例子,这些人物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将领,他们虽然年迈,却依然怀揣着对军旅生涯的热爱,甚至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廉颇、李广因年老未能得到重用,赵充国、马援、李靖、郭子仪则在晚年仍然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

‘亡逾于老臣者矣’一句,表现出赵充国对国家忠诚的态度,他将自己与老臣相比较,强调自己虽然年迈,但仍然愿意为国家效力。‘即驰至金城,图上方略’则描绘了赵充国不顾年老,亲自前往金城制定战略的场景,彰显其英勇无畏的精神。

‘矍铄哉!是翁也!’一句,体现了光武帝对马援的赞赏和信任。马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虽然年老,但依然能够胜任军事重任,光武帝的这一评价,既是对马援的肯定,也是对古代将领忠诚精神的赞扬。

‘今疾虽衰,陛下诚不弃,病且瘳矣’一句,展现了李靖的忠诚和智慧。在太宗询问他是否有意参与伐辽战争时,李靖以自己的身体状况为借口,实则是在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战争的担忧。这一回答既表现出他的忠诚,又显示出他的智慧。

‘郭子仪年八十余,犹为关内副元帅、朔方河中节度,不求退身,竟为德宗册罢’一句,描绘了郭子仪在晚年依然担任重要职务,但最终被德宗罢免的悲剧。这一情节反映了古代将领们面临的困境,即他们虽然为国家效力,但最终却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失去自己的地位。

‘此诸公皆人杰也,犹不免此,况其下者乎!’一句,以反问的形式,总结了全文,指出即使是这些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也难以避免在功名利禄的追求中遭遇困境,对于那些地位较低的将领来说,这种困境更是难以避免。这句话既是对古代将领命运的反思,也是对读者的一种警示。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一-将帅贪功》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187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