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一-何进高叡

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一-何进高叡-原文

东汉末,何进将诛宦官,

白皇太后罢中常侍,小黄门,使还里舍。

张让子妇,太后之妹也。

让向子妇叩头曰:

“老臣得罪,当与新妇俱归私门,

唯受恩累世,今当远离宫殿,

愿复一入直,得暂奉望太后颜色,

死不恨矣。

子妇为言之,

乃诏诸常侍皆复入直。

不数日,进乃为让所杀,

董卓随以兵至,

让等虽死,汉室亦亡。

北齐和士开在武成帝世,

奸蠹败国。

及后主嗣立,

宰相高叡与娄定远白胡太后,

出士开为兖州刺史。

后欲留士开过百日,

叡守之以死,

苦言之。

士开载美女珠帘赂定远曰:

“蒙王力,用为方伯,

今当远出,

愿得一辞觐二宫。

定远许之,

士开由是得见太后及帝。

进说曰:

“臣出之后,必有大变,

今已得入,

复何所虑!”

于是出定远为青州而杀叡。

后二年,

士开虽死,

齐室亦亡。

鸣呼!

奸佞之难去久矣!

何进、高叡,

不惜陨身破家,

为汉、齐社稷计,

而张让、士开以谈笑一言,

变如反掌,

忠良受祸,

宗庙为墟。

乃知背胁瘭疽,

决之不可不速;

虎狼在阱,

养之则自贻害。

可不戒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一-何进高叡-译文

东汉末年,何进计划要诛杀宦官,白皇太后罢免了中常侍和小黄门,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家中。张让的儿媳,是皇太后的妹妹。张让向儿媳跪下说:‘老臣我犯了罪,应该和我的新媳妇一起回到家中,只是受到皇太后的恩宠已经延续了数代,现在我要远离宫殿,希望能再进宫一次,能够暂时见到太后的容颜,这样我就死而无憾了。’儿媳把他的话转告给了太后,于是太后下诏让所有常侍都重新回到宫中任职。不久之后,何进被张让所杀,董卓随后带兵到来,张让等人虽然死了,但汉朝也因此而灭亡。

北齐的和士开在武成帝时期,是奸佞之徒,败坏了国家。等到后主即位后,宰相高叡和娄定远向胡太后上奏,请求将和士开调任兖州刺史。后主想要留和士开超过一百天,高叡为了坚持自己的意见,甚至愿意以死相守,苦苦劝说。和士开带着美女和珍珠帘子贿赂娄定远说:‘承蒙您的帮助,让我担任了地方长官,现在我要远赴他乡,希望能得到一个机会去觐见太后和皇帝。’娄定远答应了他,和士开因此得以见到太后和皇帝。和士开劝说:‘我离开之后,必然会有大变故,现在我已经能够回到宫中,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于是高叡被调任青州刺史,而高叡被杀。

两年后,和士开虽然死了,但北齐也因此而灭亡。唉!奸佞之徒的恶行难以根除已经很久了!何进、高叡不惜牺牲自己,破家保国,为汉朝和北齐的社稷考虑,而张让、和士开却可以轻而易举地改变局势,忠良之人遭受灾祸,宗庙变得荒废。这才明白背上的毒疮,如果不迅速处理,就会越来越严重;陷阱中的虎狼,如果不及时去除,就会给自己带来危害。难道不应该引以为戒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一-何进高叡-注解

何进:东汉末年权臣,因试图诛杀宦官而失败,最终被宦官所杀。

宦官:古代中国宫廷中的男性官员,通常由阉人担任,负责内廷事务。

白皇太后:何进的母亲,东汉末年的皇太后。

中常侍:古代宫廷中的高级宦官职位,负责皇帝的日常事务。

小黄门:古代宫廷中的宦官职位,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

里舍:指家中,私人的住所。

张让:东汉末年宦官,何进被杀后,曾与宦官集团共同掌权。

叩头:古代的一种表示尊敬或请求的礼节,即跪下并磕头。

新妇:对妻子的尊称,此处指张让的儿媳,即太后的妹妹。

私门:指私人住宅,与官府相对。

恩累世:指受恩惠多年。

宫殿: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直:值班,担任值班的职责。

董卓:东汉末年权臣,以武力进入朝廷,最终导致东汉灭亡。

北齐: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存在于公元550年至577年。

和士开:北齐时期的权臣,以奸佞著称。

武成帝:北齐的一位皇帝。

奸蠹:指奸诈有害的人。

败国:导致国家衰败。

后主:北齐的最后一位皇帝。

宰相:古代国家的最高行政长官。

高叡:北齐时期的宰相,因反对和士开而被迫害。

娄定远:北齐时期的人物,与和士开有关联。

胡太后:北齐时期的皇太后。

兖州刺史:兖州的地方行政长官。

珠帘:装饰华丽的窗帘,此处指美女。

方伯:古代诸侯国的地方行政长官。

觐:拜见,朝见。

二宫:指太后和皇帝。

进说:进言,进谏。

陨身破家:指牺牲生命和家产。

社稷:古代中国对国家和国家的象征,如土地神和谷物神。

背胁瘭疽:比喻潜伏的祸患。

阱:陷阱。

自贻害:自己给自己带来危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一-何进高叡-评注

东汉末年,何进欲诛杀宦官,这是对当时政治腐败的一种反抗。白皇太后罢免中常侍和小黄门,命令他们返回私宅,显示出皇权对宦官权力的制衡。然而,张让之子妇是太后的妹妹,张让向子妇跪拜,表达了自己对太后的感激之情,并希望能在临别前再见太后一面。这种家庭关系和情感因素,在政治斗争中往往成为软肋,为宦官的复辟提供了机会。

张让子妇将张让的请求转达给太后,太后因此下诏让所有常侍重新回到宫中任职。这一举动看似是对张让的宽容,实则是对何进行动的妥协,反映出当时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皇权的无奈。

何进最终被张让所杀,董卓随之带兵进京,汉室因此走向衰亡。这一段历史揭示了宦官专权对国家政治的严重破坏,以及宫廷内部权力斗争的残酷。

北齐时期,和士开在武成帝世时,因奸诈贪婪而败坏国家。后主继位后,宰相高叡与娄定远向胡太后建议将和士开调任兖州刺史。胡太后原本想要留和士开百日,但高叡以死相守,坚决反对。

和士开用美女和珠宝贿赂娄定远,得以再见太后和皇帝。他的狡猾和手段,使得他能够在政治斗争中游刃有余,甚至能够操控宰相高叡。

高叡最终被和士开所杀,北齐也因此走向衰亡。这一段历史再次说明了奸佞之人的危害,以及他们对于国家和社会的破坏。

文中‘鸣呼!奸佞之难去久矣!’一句,表达了对奸佞之人的痛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何进和高叡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和家族,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奋斗,但最终却无法阻止奸佞的肆虐。

‘乃知背胁瘭疽,决之不可不速;虎狼在阱,养之则自贻害。’这句话深刻揭示了问题的严重性,强调了对于奸佞之人的及时处理和铲除的重要性,否则将会带来更大的灾难。

整篇文章通过对东汉末年和北齐时期的政治斗争的描述,警示后人要警惕奸佞之人的危害,同时也要认识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一-何进高叡》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186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