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袁盎温峤-原文
赵谈常害袁盎,
盎兄子种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
文帝出,谈参乘,盎前曰:‘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陛下奈何与刀锯余人载?’
上笑下谈,谈泣下车。
温峤将去王敦,
而惧钱凤为之奸媒,
因敦饯别,峤起行酒,
至凤,击凤帻坠,作色曰:‘钱凤何人,温太真行酒而敢不饮!’
及发后,凤入说敦曰:‘峤于朝廷甚密,未必可信。’
敦曰:‘太真昨醉,小加声色,岂得以此便相谗贰。’
由是凤谋不行。
二者之智如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袁盎温峤-译文
赵谈经常陷害袁盎,袁盎的侄子袁种说:‘您和他争论,在朝廷上侮辱他,让他名声受损,不再被重用。’
文帝出行时,赵谈作为陪乘,袁盎上前对文帝说:‘陛下与共乘六尺车驾的人,都是天下豪杰英才,陛下怎么能让那些刀锯之徒同乘呢?’
文帝笑着让赵谈下车,赵谈哭着离开了。
温峤准备离开王敦,但又担心钱凤会从中挑拨离间,所以在王敦为他饯别的宴会上,温峤举杯敬酒,到了钱凤面前,一击之下钱凤的帽子掉落,温峤变色说:‘钱凤是什么人,温太真敬酒时竟敢不喝!’
宴会结束后,钱凤进入王敦的房间劝说王敦说:‘温峤在朝廷中的事情非常私密,未必可信。’
王敦说:‘太真昨天喝醉了,稍微提高了声音和表情,怎么能因此就怀疑他呢?’
因此,钱凤的阴谋没有得逞。
这两人的智慧就是这样高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袁盎温峤-注解
赵谈:赵谈,汉代人物,此处指赵谈常与袁盎有争执。
袁盎:袁盎,汉代人物,此处指袁盎,与赵谈有争执。
种:种,袁盎的兄弟之子,此处指袁盎的侄子。
廷辱:在朝廷上侮辱,指公开地侮辱。
毁不用:毁,诋毁;不用,不被采用。指使其诋毁的话不被采用。
文帝:汉文帝,即刘恒,西汉皇帝,此处指汉文帝。
参乘:古代车乘制度中,随车而行的官员或亲信。
豪英:豪杰英才,指有才能和地位的人。
刀锯余人:刀锯,指刑具;余人,指普通人。此处指地位低下的人。
温峤:温峤,东晋时期人物,此处指温峤。
王敦:王敦,东晋时期人物,此处指王敦。
钱凤:钱凤,东晋时期人物,此处指钱凤。
奸媒:奸,指坏;媒,指媒介。此处指坏人的媒介,即坏人的帮凶。
饯别:设宴送别。
行酒:依次给宾客敬酒。
帻:古代的一种头巾。
作色:表情严肃或愤怒。
谗贰:谗,诬陷;贰,背叛。此处指诬陷和背叛。
智:智慧,此处指处理问题的智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袁盎温峤-评注
赵谈常害袁盎,盎兄子种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
此句中,赵谈与袁盎之间的矛盾被简要勾勒。‘常害’一词揭示了赵谈对袁盎的持续敌意,而袁盎的兄子种提出的建议则显示了一种智慧,即通过在朝廷上对赵谈进行侮辱,使其声誉受损,从而使其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这里的‘廷辱之’不仅是对赵谈的直接侮辱,也是对其政治生涯的打击。这种策略体现了古代中国政治斗争中的智慧,即通过名誉的损害来削弱对手的影响力。
文帝出,谈参乘,盎前曰:‘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陛下奈何与刀锯余人载?’
这句话中,袁盎的言辞尖锐而有力。他利用了皇帝对豪英的重视,暗示皇帝不应与那些可能对皇权构成威胁的人为伍。‘六尺舆’在这里象征着皇权,而‘刀锯余人’则可能指的是那些心怀叵测的臣子。袁盎的这番话既是对赵谈的讽刺,也是对皇帝的提醒,表现出他深厚的政治洞察力和对时局的敏锐把握。
上笑下谈,谈泣下车。
这一句描绘了皇帝对袁盎言辞的反应。皇帝的‘笑’可能是因为袁盎的言辞既尖锐又有趣,同时也可能含有对赵谈的宽容。而赵谈的‘泣’则可能是出于羞愧或是感激,因为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得到了皇帝的谅解。这一情节反映了古代君臣之间微妙的关系,以及皇帝在处理臣子矛盾时的智慧。
温峤将去王敦,而惧钱凤为之奸媒,因敦饯别,峤起行酒,至凤,击凤帻坠,作色曰:‘钱凤何人,温太真行酒而敢不饮!’
这句话中,温峤在饯别宴上对钱凤的不敬行为进行了强烈的反击。‘击凤帻坠’这一动作不仅是对钱凤的直接侮辱,也是对王敦权威的挑战。温峤的‘作色’和质问表现出他坚定的立场和不屈的性格。这一情节反映了古代官场中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个人品性的重要性。
及发后,凤入说敦曰:‘峤于朝廷甚密,未必可信。’敦曰:‘太真昨醉,小加声色,岂得以此便相谗贰。’
这句话中,钱凤和王敦之间的对话揭示了官场中常见的政治斗争。钱凤试图挑拨离间,而王敦则能够识破其计谋,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王敦的‘太真昨醉,小加声色’回应既是对温峤的辩解,也是对钱凤的讽刺。这表明王敦在政治斗争中有着较高的智慧和手腕。
由是凤谋不行。二者之智如此。
这句话总结了上述两段故事中的智慧。无论是袁盎还是温峤,他们都展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应对策略。袁盎通过侮辱赵谈来削弱其影响力,而温峤则通过直接对抗钱凤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和王敦的权威。这两个故事都体现了古代中国政治斗争中的智慧与策略,以及对权力和名誉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