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程婴杵臼-原文
《春秋》于鲁成公八年书晋杀赵同、赵括,于十年书晋景公卒,相去二年。
而《史记》乃有屠岸贾欲灭赵氏、程婴、公孙杵臼共匿赵孤,十五年景公复立赵武之说。
以年世考之,则自同,括死后,景公又卒,厉公立八年而弑,悼公立又五年矣,其乖妄如是。
婴、杵臼之事,乃战国侠士刺客所为,春秋时风俗无此也。
元丰中,吴处厚以皇嗣未立,上书乞立二人庙,访求其墓,优加封爵。
敕令河东路访录遗迹,得其冢于绛州太平县。
诏封婴为成信侯,杵臼为忠智侯,庙食于绛。
后又以韩厥存赵,追封为公。
三人皆以春秋祠于祚德庙。
且自晋景公至元丰,千六百五十年矣,古先圣帝、明王之墓,尚不可考,区区二士,岂复有兆域所在乎?
绛郡以朝命所访,姑指他丘垄为之词以塞责耳。
此事之必然者也。
处厚之书进御,即除将作丞,狃于出位陈言以得宠禄,遂有讦蔡新州十诗之事,所获几何,贻笑无极,哀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程婴杵臼-译文
《春秋》记载鲁成公八年,晋国杀了赵同和赵括,而十年又记载晋景公去世,这两件事相隔了两年。但是《史记》中却有屠岸贾想要灭掉赵氏,程婴、公孙杵臼一起藏匿赵孤,十五年后景公又重新立赵武的故事。根据年代来考证,从赵同、赵括死后,景公又去世,厉公在位八年后被杀,悼公又继位五年,这些记载如此荒谬。
程婴、公孙杵臼的事情,是战国时期侠士刺客的行为,春秋时期的风俗并不存在这样的行为。
元丰年间,吴处厚因为皇位继承人尚未确立,上书请求建立两人的庙宇,并寻找他们的墓地,给予他们优厚的封爵。皇帝下令河东路寻找记录遗迹,在绛州太平县找到了他们的坟墓。皇帝下诏封程婴为成信侯,公孙杵臼为忠智侯,让他们在绛州享受庙食。后来又因为韩厥保护了赵国,追封他为公。这三个人都在春秋时期在祚德庙祭祀。
从晋景公到元丰年间,已经有一千六百五十年了,古代圣帝、明王的墓地都无法考证,这两位士人,难道还能有墓地所在吗?绛郡因为是按照朝廷命令来寻找的,所以只是随便指了一个坟墓来应付责任。
吴处厚的上书被皇帝采纳后,他被任命为将作丞,他习惯于越级陈言以获得宠爱和俸禄,于是就有了弹劾蔡新州的十首诗的事情,他所得到的又有什么呢?只会让人嘲笑,真是可悲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程婴杵臼-注解
春秋:《春秋》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由孔子编撰,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事件,是儒家经典之一,对后世历史记载和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鲁成公:鲁成公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国君,名姬黑肱,他在位期间(前590年—前562年),鲁国与晋国等国家的关系有所发展。
晋杀赵同、赵括:赵同、赵括是晋国的大夫,被晋国所杀,这在《春秋》中有所记载,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政治斗争。
晋景公:晋景公是晋国的一位国君,名姬重耳,他在位期间(前599年—前581年),晋国国力强盛,与鲁国等诸侯国的关系复杂。
屠岸贾:屠岸贾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据说他曾欲灭赵氏,这在《史记》中有记载。
赵孤:赵孤指的是赵氏的孤儿,即赵武,赵同、赵括被杀后,赵武幸存。
程婴、公孙杵臼:程婴、公孙杵臼是春秋时期的人物,据说他们曾共同匿藏赵孤,以保护赵武。
元丰:元丰是北宋哲宗赵煦的年号,时间为公元1078年至1085年。
吴处厚:吴处厚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他因上书乞立程婴、公孙杵臼庙而闻名。
庙食:庙食是指对已故的功臣或贤人进行祭祀,通常是在他们的庙宇中进行。
祚德庙:祚德庙是古代用来祭祀功臣或贤人的庙宇。
朝命:朝命是指朝廷的命令或诏书。
讦:讦是指揭发别人的短处或错误,这里指吴处厚揭发蔡新州的诗歌有误。
蔡新州:蔡新州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官员,吴处厚曾揭发他的诗歌有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程婴杵臼-评注
《春秋》记载了鲁成公八年晋国杀害赵同、赵括的事件,以及十年晋景公去世的情况,两者相隔两年。然而,《史记》中却记载了屠岸贾企图灭赵氏,程婴、公孙杵臼共同藏匿赵孤,并在十五年景公重新立赵武的故事。从年代和事件来看,自赵同、赵括死后,晋景公去世,厉公在位八年后被杀,悼公继位又过了五年。这种时间上的不符,显示出《史记》记载的乖谬。
程婴、公孙杵臼的行为,与战国时期的侠士刺客行为相似,但在春秋时期的风俗中并不存在这样的行为。这表明《史记》中的记载可能是后人的附会。
元丰年间,吴处厚因皇嗣未立,上书请求建立程婴、公孙杵臼的庙宇,并寻求他们的墓地,给予了他们优厚的封爵。皇帝下令河东路寻找遗迹,在绛州太平县找到了他们的坟墓,并封程婴为成信侯,公孙杵臼为忠智侯,让他们在绛地享受庙食。后来,又因为韩厥保护赵氏,追封他为公。这三人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在祚德庙祭祀。从晋景公到元丰年间,已有千六百五十年,连古代圣帝、明王的墓地都无法考证,这两位士人的墓地又怎会有确切的位置呢?绛郡因为朝廷的命令而寻找,只能随意指认一些坟墓来应付责任,这是必然的结果。
吴处厚上书后,立即被任命为将作丞,他习惯于越位进言以获得宠禄,因此有了讦蔡新州十诗的事情。他所获得的利益微乎其微,却留下了笑柄,令人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