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礼寺失职-原文
唐开元中,封孔子为文宣王,颜子为兖公,闵子至子夏为侯,群弟子为伯。
本朝祥符中,进封公为国公,侯为郡公,伯为侯。
绍兴二十五年,太上皇帝御制赞七十五首。
而有司但具唐爵,故宸翰所标,皆用开元国邑,其失于考据如此。
今当请而正之可也。
绍兴末,胡马饮江,既而自毙,诏加封马当、采石、金山三水府。
太常寺按籍,系四字王,当加至六字。
及降告命至其处,庙令以旧告来,则已八字矣。
逐郡为缴回新命,而别易二美名以宠之。
礼寺之失职类此。
方完颜亮据淮上,予从枢密行府于建康,尝致祷大江;能令虏不得渡者,当奏册为帝。
洎事定,朝廷许如约。
朱丞相汉章曰:‘四渎当一体,独帝江神,礼乎?’
予曰:‘惩劝之道,人神一也。彼洪河长淮,受国家祭祀血食,不为不久,当胡骑之来,如行枕席,唯大江滔滔天险,坐遏巨敌之冲,使其百万束手倒戈而退,此其灵德阴功,于河、淮何如?自五岳进册之后,今蒋庙、陈果仁祠亦称之,江神之帝,于是为不鳦矣。’
朱公终以为不可,亦仅改两字。
吁,可惜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礼寺失职-译文
在唐朝的开元年间,封孔子为文宣王,颜子为兖公,闵子到子夏都被封为侯,其他弟子们被封为伯。
本朝的祥符年间,进一步将公爵封为国公,侯爵封为郡公,伯爵封为侯。
绍兴二十五年,太上皇帝亲自撰写了七十五首赞诗。
但是负责的官员只是按照唐朝的爵位来封号,所以太上皇帝的御制赞诗中提到的,都是用开元时期的国邑名称,这在考据上是有失准确的。现在应当请求更正。
绍兴末年,胡马饮江,不久后自行死去,朝廷下诏封马当、采石、金山三地的水府。
太常寺根据记录,原来的封号是四字王,应当加封至六字。
等到降旨告命到达那里,庙令却用旧的告命来回应,这时已经是八字了。
逐郡把新的封号退回,并且另外选取了两个美好的名字来加以宠爱。
礼寺的失职就是类似这样的情况。
当完颜亮占据淮上时,我跟随枢密行府在建康,曾经向大江祈祷;如果能阻止敌人渡江,我将上奏册封为帝。
等到事情平定后,朝廷答应了我的请求。
朱丞相汉章说:‘四渎应该是一体的,为什么只有江神被册封为帝呢?’
我说:‘惩罚和奖励的方法,对人和神是一样的。那些黄河和长淮,接受国家的祭祀和供奉,已经是很久远了,当胡骑来犯时,它们就像行在枕席上一样,只有大江滔滔天险,能够阻挡巨敌的冲击,使得敌人百万大军束手投降后退,这江神的灵德和功绩,和黄河、淮河相比又如何呢?自从五岳进册之后,现在蒋庙、陈果仁祠也称之为帝,江神的帝号,从此不再被忽视。’
朱公最终认为不可行,也只是改动了两个字。
唉,真是太可惜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礼寺失职-注解
唐开元中:唐玄宗开元年间,指公元713年至741年,这是唐朝的一个相对和平繁荣的时期。
封孔子为文宣王:封孔子为文宣王是对孔子的尊称,文宣王是孔子的一种尊号,体现了儒家思想在唐朝受到的高度重视。
颜子为兖公,闵子至子夏为侯,群弟子为伯:颜子、闵子、子夏等都是孔子的弟子,这里提到的封号是对他们的一种尊崇,兖公、侯、伯都是古代的爵位。
本朝祥符中:本朝指唐朝,祥符是年号,指唐朝的祥符年间,即公元958年至960年。
进封公为国公,侯为郡公,伯为侯:这是对原有封号的升级,国公、郡公、侯是更高的爵位。
绍兴二十五年:绍兴二十五年是南宋的一个年份,即公元1155年。
太上皇帝御制赞七十五首:太上皇帝指南宋的宋高宗赵构,御制赞是指他亲自创作的赞颂之词。
宸翰:宸翰是指皇帝的亲笔书写,这里指宋高宗的亲笔赞颂。
考据:考据是指对历史文献、古籍等进行考证和注释的研究方法。
胡马饮江:胡马饮江是指北方游牧民族南侵,这里指金朝的军队。
太常寺:太常寺是古代官署名,掌管祭祀、礼仪等事务。
四字王:四字王是指原有的封号,这里指马当、采石、金山三水府的封号。
庙令:庙令是指庙宇的管理者。
完颜亮:完颜亮是金朝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有南侵南宋的记录。
枢密行府:枢密行府是古代官署名,掌管军事事务。
大江:大江指的是长江,这里指长江的神灵。
四渎:四渎是指古代认为的四条主要河流,即长江、黄河、淮河、济水。
五岳:五岳是指中国古代的五大名山,分别是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
蒋庙、陈果仁祠:蒋庙和陈果仁祠是指供奉蒋姓和陈果仁的庙宇,这里提到它们也被称为帝,意味着江神的地位得到了提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礼寺失职-评注
唐开元中,封孔子为文宣王,颜子为兖公,闵子至子夏为侯,群弟子为伯。
此句开篇即点明了唐朝时期对儒家先贤的尊崇,孔子被封为文宣王,体现了其作为儒家思想集大成者的崇高地位。颜子、闵子、子夏等弟子被封为侯,显示了儒家学派在当时的显赫地位,以及儒家思想对国家政治的影响。‘封’字的使用,凸显了朝廷对儒家思想的重视和认可。
本朝祥符中,进封公为国公,侯为郡公,伯为侯。
此句描述了宋朝时期对爵位的升级,从公到国公,从侯到郡公,再到伯,体现了宋朝对爵位的重视和尊崇。‘进封’一词,表现了朝廷对先贤的追封和纪念,同时也反映了儒家思想在宋朝的地位。
绍兴二十五年,太上皇帝御制赞七十五首。
此句提到了绍兴二十五年,太上皇帝亲自撰写了七十五首赞文,这是对儒家先贤的极高赞誉。‘御制’一词,强调了皇帝亲自参与,体现了朝廷对儒家思想的重视。
而有司但具唐爵,故宸翰所标,皆用开元国邑,其失于考据如此。
此句指出了当时官员在封号使用上的错误,只采用了唐朝的爵位,而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据。‘有司’指官员,‘宸翰’指皇帝的亲笔,‘失于考据’则揭示了当时官员在处理封号问题时存在的疏忽。
今当请而正之可也。
此句提出了纠正错误的建议,‘请而正之’意味着应当纠正这一错误,以正名分。
绍兴末,胡马饮江,既而自毙,诏加封马当、采石、金山三水府。
此句描述了绍兴末年,胡马饮江后自毙,朝廷因此加封马当、采石、金山三水府。‘诏加封’体现了朝廷对水神的尊崇,同时也反映了水神在民间信仰中的地位。
太常寺按籍,系四字王,当加至六字。
此句说明了太常寺根据档案,认为应当将封号从四字王提升至六字,显示了官方对封号考据的严谨态度。
及降告命至其处,庙令以旧告来,则已八字矣。
此句描述了封号下达的过程,庙令以旧告来,意味着封号已经提升至八字,体现了官方对封号的重视。
逐郡为缴回新命,而别易二美名以宠之。
此句说明了逐郡缴回新命,并改用两个美名以示宠信,反映了地方官员对朝廷封号的尊重,同时也体现了地方与中央的互动。
礼寺之失职类此。
此句指出礼寺在处理封号问题时也存在失职现象,‘类此’意味着与上述情况类似。
方完颜亮据淮上,予从枢密行府于建康,尝致祷大江;能令虏不得渡者,当奏册为帝。
此句描述了作者在完颜亮据淮上时,曾向大江祈祷,希望能够阻止敌人渡江。‘奏册为帝’体现了作者对大江的崇敬,以及对国家安危的关切。
洎事定,朝廷许如约。
此句说明了事情最终得到解决,朝廷也履行了承诺,体现了朝廷的诚信。
朱丞相汉章曰:‘四渎当一体,独帝江神,礼乎?’
此句记录了朱丞相对封江神为帝的质疑,‘四渎当一体’体现了朱丞相对水神统一的看法,而‘独帝江神’则是对江神特殊地位的质疑。
予曰:‘惩劝之道,人神一也。彼洪河长淮,受国家祭祀血食,不为不久,当胡骑之来,如行枕席,唯大江滔滔天险,坐遏巨敌之冲,使其百万束手倒戈而退,此其灵德阴功,于河、淮何如?自五岳进册之后,今蒋庙、陈果仁祠亦称之,江神之帝,于是为不鳦矣。’
此句是作者对朱丞相质疑的回答,作者认为人神应当一体,洪河、长淮虽然受到祭祀,但在抵御外敌时,大江的天险起到了关键作用。作者通过对比,强调了江神的重要性和特殊地位。
朱公终以为不可,亦仅改两字。
此句说明了朱丞相最终认为作者的观点不可行,但只对封号进行了微小的修改。
吁,可惜哉!
此句表达了作者对朱丞相观点的遗憾和惋惜,‘吁’字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体现了作者对儒家思想传承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