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玉蕊杜鹃-原文
物以希见为珍,不必异种也。
长安唐昌观玉蕊,乃今玚花,又名米囊,黄鲁直易为山矾者。
润州鹤林寺杜鹃,乃今映山红,又名红踯躅者。
二花在江东弥山亘野,殆与榛莽相似。
而唐昌所产,至于神女下游,折花而去,以践玉峰之期;鹤林之花,至以为外国僧钵盂中所移,上玄命三女下司之,已逾百年,终归阆苑。
是不特土俗罕见,虽神仙亦不识也。
王建宫词云:‘太仪前日暖房来,嘱向昭阳乞药栽。敕赐一窠红踯躅,谢恩未了奏花开。’
其重如此,盖宫禁中亦鲜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玉蕊杜鹃-译文
东西因为稀少才显得珍贵,并不一定非得是奇异的品种。
长安的唐昌观有一种玉蕊花,现在叫作玚花,又称米囊,有人误以为是山矾。
润州的鹤林寺有杜鹃花,现在叫映山红,又称红踯躅。
这两种花在江东的山野之间很常见,几乎和杂草丛生的地方一样。
但唐昌观出的玉蕊花,要等到神女下游时才被采摘带走,用来赴玉峰之约;鹤林寺的杜鹃花,甚至被说成是从外国僧侣的钵盂中移来的,天上的神仙派三位仙女来管理,已经有一百多年了,最终还是回到了阆苑。
这不仅是因为地方风俗少见,即使是神仙也不认识这些花。
王建在宫词中写道:‘太仪昨日来到暖房,叮嘱我去昭阳宫求药种植。皇帝赐给我一株红踯躅,我还没有来得及感谢,花就已经开放了。’
由此可见,这种花在宫禁中也很少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玉蕊杜鹃-注解
物以希见为珍:指事物因为稀少而显得珍贵,这里用来形容某些植物因为不常见而被视为珍品。
异种:指不同品种的植物,这里用来区分与常见品种不同的珍稀植物。
长安唐昌观玉蕊:长安是唐朝的都城,唐昌观是当时的一个道观,玉蕊是指道观中种植的一种珍稀的花。
玚花:另一种对玉蕊花的称呼。
米囊:对玉蕊花的另一种称呼,可能是因为其花朵形状类似米粒的囊袋。
黄鲁直易为山矾者:黄鲁直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字,这里可能是指黄庭坚曾经将玉蕊花误认为是山矾花。
润州鹤林寺杜鹃:润州是古代的一个地名,鹤林寺是其中的一座寺庙,杜鹃是一种常见的花木,这里指鹤林寺中的一种特殊的杜鹃花。
映山红:对鹤林寺中杜鹃花的另一种称呼。
红踯躅:对映山红杜鹃花的另一种称呼。
榛莽:指草木丛生的荒野,这里用来形容江东地区这些花木生长的环境。
神女:传说中的女神,这里可能是指与这些花木有关的神灵。
玉峰:指山上的高峰,这里可能是指唐昌观所在的山峰。
外国僧钵盂中所移:指鹤林寺的杜鹃花是从外国僧侣的钵盂中移植而来,可能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意味着这些花木具有特殊的来历。
上玄:指天,这里用来表示这些花木受到上天的庇护。
三女下司:指天上的三位女神负责管理这些花木。
阆苑:指仙境,这里用来形容这些花木最终归宿的地方。
土俗罕见:指这些花木在民间很少见。
神仙亦不识:指即使是神仙也不认识这些花木,强调其珍稀和神秘。
王建宫词:王建是唐代诗人,宫词是指以皇宫生活为题材的诗歌。
太仪:指宫廷中的高级官员或女性官员。
暖房:指温室,这里指太仪将花木移入温室。
昭阳:指宫廷中的宫殿,这里指太仪请求昭阳宫中的官员帮助种植花木。
敕赐:指皇帝的命令赐予,这里指皇帝赐予红踯躅花。
一窠红踯躅:一窠是指一丛,这里指一丛红踯躅花。
奏花开:指向皇帝报告花木已经开花,表示对皇帝的感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玉蕊杜鹃-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两种珍贵的花卉——玉蕊和映山红,通过对它们的描述,反映了古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稀世之物的珍视。
首句‘物以希见为珍,不必异种也’点明了主旨,即珍贵的东西并不一定是稀有品种,而是因为其稀有而显得珍贵。这里的‘物’指的是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希见’则是对其稀有性的强调。
‘长安唐昌观玉蕊,乃今玚花,又名米囊,黄鲁直易为山矾者’中,‘玉蕊’和‘玚花’、‘米囊’、‘山矾’都是对同一花卉的不同命名,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物的命名习惯,同时也展现了古人对花卉的细致观察。
‘润州鹤林寺杜鹃,乃今映山红,又名红踯躅者’同样是对花卉的描述,‘映山红’和‘红踯躅’是对杜鹃花的不同称呼,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认知和命名方式。
‘二花在江东弥山亘野,殆与榛莽相似’说明这两种花卉在江东地区非常普遍,以至于与普通的草木相似,但这并不影响它们的珍贵性,反而突出了它们在自然中的独特性。
‘而唐昌所产,至于神女下游,折花而去,以践玉峰之期’和‘鹤林之花,至以为外国僧钵盂中所移,上玄命三女下司之,已逾百年,终归阆苑’这两句描绘了这两种花卉的传说故事,赋予了它们神秘色彩,同时也强调了它们的珍贵和稀有。
‘是不特土俗罕见,虽神仙亦不识也’进一步强调了这两种花卉的稀有性,即使是神仙也不容易见到,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之美的敬畏。
‘王建宫词云:“太仪前日暖房来,嘱向昭阳乞药栽。敕赐一窠红踯躅,谢恩未了奏花开。”’引用了王建的宫词,反映了宫廷对这两种花卉的重视,同时也说明了它们在宫禁中的稀有。
‘其重如此,盖宫禁中亦鲜云’总结了全文,强调了这两种花卉的珍贵性,即使在宫禁中也很少见,进一步突出了它们的独特性和稀有性。